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化学复习题

计算化学复习题

计算化学复习题
计算化学复习题

计算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

1.请列举计算化学的基本任务

答:几何结构优化,电子结构分析,频率计算,蛋白质的计算,电子和电荷分布的计算,势能面搜索,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热力学计算。

2.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英文

答:Quantum Mechanics

Quantum Chemistry

Molecular Mechanics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ling

3.计算化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ab initio methods从头算方法:是量子力学非参数化分子轨道处理方法。它建立在非相对论近似、Born-oppenheimer近似、轨道近似的基础上,采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和Hartree-Fock自洽场方法,方法中的全部积分均做精确的计算,不使用任何计算方法的任何实验资料。包括HF,MP2(MPX),DFT。

(2)Semi-empirical techniques半经验方法:应用来自于实验或半经验的近似值作为数学计算

模型的初始参数。

(3)Molecular mechanics 分子力学方法:是应用经典物理去解释和说明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4)QM和MM的混合方法—QM/MM:QM/MM方法是将系统分成两个区域,对需了解详细化学过程的区域用量子力学(QM)方法处理,其他区域用分子力学(MM)方法处理。

4.简要描述计算化学的基本过程

答:构建分子结构模型,选择计算方法,几何结构优化,性质计算,结果分析。

第二章和第三章

5.分子力场方法中,请写出分子体系的势能的一般表达方式。

答:E FF=E str+E bend+E tor+E vdw+E el+E cross

6.分子力学的基本思想

答:在分子内部,化学键都有“自然”的键长值和键角值。分子要调整它的几何形状(构像),以使其键长值键角值尽可能接近自然值,同时也使非键作用处于最小的状态吗,给出原子核位置的最佳排布。

7.分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答:(1)Born-oppenheimer近似:原子核的运动和电子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独立的。

(2)体系中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服从经典力学,即服从牛顿运动定律而不是薛定谔方程。8.力场是什么?

答:势能函数以及它的有关参数、常数和表达式通常称为力场。由于分子内部的作用力比较复杂,作用类型也较多;对于不同类型的体系作用力的情况也有差别。力场的完备与否决定计算的正确程度。

9.了解分子力学的主要应用和局限性。

答:应用:分子力学宜用于对大分子进行构象分析、研究与空间效应密切相关的有机反应机理、反应活性、有机物的稳定性及生物活性分子的构象与活性的关系。

局限性:当研究对象与所用的分子力学力场参数化基于的分子集合相差甚远时不宜使用,当然也不能用于人们感兴趣但没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的新类型的分子。对于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光谱性质、反应能力等涉及电子运动的研究,不能用分子力学的计算方法。

10.了解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原理。了解常用的系综及应用:

答:基本原理:分子动力学是一套分子模拟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依靠牛顿力学来模拟分子体系的运动。理论基础是,分子在构象变化时,其热力学平衡构象所占的几率最多。分子动力学常用的系综有NPT,NVE,NVT,NPH 系综,NVE 微正则系综适用于求动力学扩散系数,NVT 正则系综适用于求热力学稳定结构,NPH 等压等焓系综适合周期性体系,NPT 等温等压系综适合周期性体系。 第四章(QM )

11. 量子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半经验semi-empirical calculatins:利用部分实验参数。

(2)从头算ab-initio methods:也叫基于第一原理的计算,包括HF 、MP2(MPx)、DFT 。 12. 写出从H 原子到Ne 原子的Schr ?dinger 方程(了解和掌握) 答:ψψE r H =???

??-?-

12

1:2

ψψE r r He i i i j i i ij i =???? ??-+?-∑∑∑∑===212122122121:

ψψE r r Li i i i j i i ij i =???? ??-+?-∑∑∑∑===313133123121: ψψE r r Be i i i j i i ij i =???? ??-+?-∑∑∑∑===414144124121: ψψE r r B i i i j i i ij i =???? ??-+?-∑∑∑∑===515155125121: ψψE r r C i i i j i i ij i =???? ?

?-+?-∑∑∑∑===616166126121: ψψE r r N i i i j i i ij i =????

?

?-+?-∑∑∑∑===717177127121: ψψE r r O i i i j i i ij i =???? ?

?-+?-∑∑∑∑===818188128121: ψψE r r F i i i j i i ij i =????

??-+?-∑∑∑∑===919199129121: ψψE r r Ne i i i j i i ij i =????

?

?-+?-∑∑∑∑===10110110101210121:

13. 什么是从头算? 什么是非相对论近似、Born-Oppenheimer 近似和轨道近似?

答:严格地应用第一性原理的量子力学方法叫从头算法。它建立在非相对论近似、Born-oppenheimer 近似、单电子近似的基础上,选择一组合适的基函数,用变分法和自洽场迭代方法解Hartree-Fock 方程。方程中的全部积分均做精确计算,不使用计算分子的任何实验条件。是量子力学的非参数化分子轨道处理方法。

非相对论近似:电子质量等于电子的静态质量,0μμ=。

Born-oppenheimer 近似:由于核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得多,电子的运动速度又比核的运动速度大得多。所以可以把核运动与电子运动分开,近似地认为核不动。

轨道近似:认为每个电子都是在诸原子核的静电场及其它电子的有效平均场中“独立地”运动着。于是在该电子的势能函数中,其他电子的坐标都在对电子排斥能求平均值的过程中被去除掉了,唯独剩下该电子自己的坐标作为变量。 14. 势能面的概念

答:分子的势能U=U({q i })是指在无外场时,单个自由分子的势能。即分子内部运动的势能,它是3N-6个原子核坐标{q i }的函数(当线型分子时为3N-5个)(振动正则模式,Normal Mode )。每一点就是一个核骨架,即一个分子结构。现在将位形空间加一维(内部运动势能U )构成一个新的空间,同一个分子的不同结构(即位形空间中每一不同的点)的势能构成的曲面称为势能超曲面S ,简称势能面。 15. HF 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HF 理论中,波函数是单电子轨道的非对称行列式的乘积(Slater 行列式)。Schrodinger ’s 方程被转换为一系列Hartree-Fock 方程,HF 近似地称为自洽场方法(SCF )。假设每个电子运行在球形对称场中,对每个粒子分别解Schrodinger ’s 方程,然后再加合。 16. HF 理论的缺点是什么?

答:HF 方法不考虑电子分布的量子力学效应,也不考虑电子间瞬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简言之,HF 忽略了电子相关性,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不是特别吻合。 17. 什么是密度泛函理论,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用简单的单电子密度代替了复杂的N-电子波函数。密度泛函理论指出并证明体系的单电子密度决定了体系的外势,从而决定了体系的一切性质。 18. DFT 表示体系总能量都包含哪几项? 答:总能量=动能+势能+库伦能+交换相关能 Et (ρ)=T[ρ]+Vne[ρ]+J[ρ]+Vxc[ρ]

19. 什么是交换相关作用?

答:金属中的电子,不但互相库仑排斥,而且不断进行交换。所谓交换,经典的看来,就是处于空间不同位置处的电子,在一瞬间互相对调量子态。由于在量子力学里,量子态描述了粒子的全部信息,所以对调量子态,就好像对调了粒子一样。

20. 分子轨道( Molecular Orbital), 前线分子轨道(FMO)概念以及你所知道的应用

答:在分子体系中描述单个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叫做分子轨道。分子中有一系列能级从低到高排列的分子轨道,电子只填充了其中能量较低的一部分。已填电子的能量最高轨道为最高占据轨道(HOMO ),能量最低的空轨道成为最低空轨道(LUMO ),这些轨道统称为前线分子轨道,前线轨道认为,反应的条件和方式主要取决于前线轨道的对称性。用前线轨道理论可以分析双分子反应。

21. 什么是基组?基组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怎么选择基组?

答:基组是用于描述体系波函数的若干具有一定性质的函数。主要类型有:最小基组,分裂基组,极化基组,弥散基组,赝势基组,高角动量基组,密度拟合基组。 选择基组的方法:

1、根据体系中不同原子的性质还有它实际化学环境的不同来选择

2、对于C+离子等对电子束缚较强的体系,用小的基组,不加或少加极化函数,弥散函数

3、对于阴离子等对电子束缚较弱的体系,用大的基组,应该添加弥散函数

4、配位化合物中心原子应该加d 型极化函数

5、相关能计算应该用大的基组,包括较多的极化函数

6、对于弱相互作用体系,如氢键,弱分子间配合物,范德华相互作用等,应该添加弥散函数

22. 为什么需要极化和弥散基组? 6-31G 基组的含义是什么?

答:分裂基组允许轨道改变其大小,但不能改变其形状,极化基组则取消了这样的限制,增加了角动量。弥散函数是S 和P 轨道函数的大号版本,允许轨道占据更大的空间。对于电子相对离核比较远的体系,如含有孤对电子的体系,负离子,以及其他带有明显负电荷的体系,激发态的体系,含有低的离子化能的体系,以及纯酸的体系等,弥散函数都有重要的应用。 6-31G 基组代表:6个初始高斯函数来组合内壳层轨域,价壳层由两个基底函数组构成,且分别由3个,1个初始高斯函数所组成。 23. 什么是ECP 基组?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ECP 基组即赝势基组,赝势就是就是把离子实的内部势能用假想的势能取代真实的势能。赝势基组,实际上包括 赝势和基组两个部分,内层电子采用赝势,即 (ECP),外层价电子采用一般的基组。赝势基组适用于第四周期以后的原子。 24. H-Ne 原子的常用基组所对应的基函数的数目。

25. 了解过渡态的验证方法和应用

答:对过渡态进行频率分析。一个真实的过渡态将只具有一个虚频,它的振动方式与反应坐标相对应。如果一个结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频,它就不是真实的过渡态,应调整构型重新计算。以上叙述只针对分子全优化而言,如果分子中原子有固定,则在固定的原子处就会产生虚频,只需要验证未固定的原子,它们满足只有一个虚频就可以。 过渡态对于理解有机反应机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6. 了解频率计算的应用

答:可以计算振动频率,零点能,热力学性质,同位素效应,极化率和超极化率,振动转动耦合系数,振动圆二色性。

27. 写出从H 原子到Ne 原子的Slater 行列式 答:

()()()()()()

11111111H βαs or

s =ψ=ψ:

()()()()()()()()()

221111221111!212,1:He ββααs s s s =

ψ

()()()()()()()()()()()()()

()()()()()()()()()()()()()()()()()()()

()()()()()()种表述方式

共2332222112331221111331221111!

31

3,2,1332222112331221111331221111!

31

3,2,1:

Li ββββββααααααβββαααs s s s s s s s s or

s s s s s s s s s =ψ=ψ

()()()()()()()()()()()()()()()()()()()()()()()()()()()()()

()()()()

442332222112442332222112441331221111441331221111!414,3,2,1:

Be ββββααααββββαααα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

ψ ()()()()()()()()()()()()()()()()()()种表述方式

共,,,,:

2552112551111!

51

51552112551111!

51

51B ββααααααx x x x p p s s or

p p s s

=ψ=ψ

()()()()()()()()()()()()()()()()()()()()()()()()()种表述形式共有:

4662552442332221111!

61

662112662112661111!61

6,,1C ααβαβαααααααy x y y x x p p s s s s p p p p s s =

=

ψ

()()()

()()

()()()()

()()()()

()()()()

()()()()()()()()()()()()()()种表述形式共有:

8772662552442332221111!

71

772112772112772112771111!

71

7,,1N αααβαβαααααααααz y x z z y y x x p p p s s s s p p p p p p s s ==ψ

()()()()()()()()()()()()()

()()()()()()()()()()()()()()()()种表述形式共有:

4882772662552442332221111!

81

882112882112881111!81

8,,1O ααβαβαβαααααααz y x x z z y y p p p p s s s s p p p p s s =

=

ψ

()()()()()()()()()()()()()()()()()()种表述方式

共2992112991111!

91

9,,1992112991111!

91

9,,1:

F ββααααααz z z z p p s s or

p p s s

=ψ=ψ

()()()()()

()()()()

1010211210101111!

101

10,,1:

Ne ββααz z p p s s

=ψ 28. 掌握Gaussian 输入文件的编写,包括: 单点(SP );OPT ;Freq; BSSE (CP ); NBO

初三化学上学期计算题专题训练

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1、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则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 子;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填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k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 ;某农田需氮元素,则应施______ kg尿素。 2、某农田去年用了60千克尿素,今年要与去年肥分相当,要用_____ 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 . 3 [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①一盒牛奶中至少含钙______克; ②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保留%);

③若人体每天需要克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 每天至少喝_______盒牛奶。 4、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克,求①生成氧气多少克②克固体是什么,各多少克 5、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克恰好完全,反应后称量为13克,求原混合物中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g石灰石样品,把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请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 1. 右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其中A、B 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 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 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之间能 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写出一种丙的名称。 (2)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 2. 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是含碳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于20,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的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 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⑴写出A、C、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⑵写出物质C与丙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为黑色粉末,B为固体单质,D为红色单质。A、B、C、D、E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图所示。请回答: 高温①+澄清石灰水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1计算化学概述

1计算化学概述 计算化学在最近十年中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化学研究领域之一。究竟什么是计算化学呢?由于其目前在各种化学研究中广泛的应用, 我们并不容易给它一个很明确的定义。简单的来说, 计算化学是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理论通常指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及经典力学及大量的数值运算方式研究分子、团簇的性质及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最常见到的例子是以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计算、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理论和计算等等来解释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帮助化学家以较具体的概念来了解、分析观察到的结果。对于未知或不易观测的化学系统, 计算化学还常扮演着预测的角色, 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除此之外, 计算化学也常被用来验证、测试、修正、或发展较高层次的化学理论。同时准确或有效率计算方法的开发创新也是计算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简言之, 计算化学是一门应用计算机技术,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化学反应的机制和速率, 总结和预见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能关系的规律的学科。如果说物理化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 那么计算化学则是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而化学则是其中的核心学科。近二十年来,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理论方法的进步使理论与计算化学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今天、理论化学计算和实验研究的紧密结合大大改变了化学作为纯实验科学的传统印象, 有力地推动了化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而且, 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发展也对相关的学科如纳米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计算化学的产生、发展、现状和未来 2.1计算化学的产生 计算化学是随着量子化学理论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新兴学科。自上个世纪年代量子力学理论建立以来, 许多科学家曾尝试以各种数值计算方法来深人了解原子与分子之各种化学性质。然而在数值计算机广泛使用之前, 此类的计算由于其复杂性而只能应用在简单的系统与高度简化的理论模型之中, 所以, 即使是在此后的数十年里, 计算化学仍是一门需具有高度量子力学与数值分析素养的人从事的研究, 而且由于其庞大的计算量, 绝大部分的

精题分解化学实验及计算典型例题

[精题分解]化学实验及计算 典型例题 (一)化学实验 [例1] 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速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6molL-1盐酸,其它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 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烧瓶B 的作用是 ; 烧瓶C 的作用是 在试管D 中收集得到的是 (2)实验时,U 型管G 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分液漏斗H 中应加入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字母) (4)烧瓶I 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 (5)试管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为了安全,在E 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 出口处必须 ;E 管中反应开始后,在F 出口处应 [解析] 这是一这典型的功能性信息给予实验题,①题给新信息是制取‘引火铁”的反应原理需同学们推理写出②“引火铁”的特性③两套未曾见过的新装置。解答中首先阅读题干“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联想学过的反应: ()2 432443H O Fe O H Fe ++高温气 (普通铁粉) 由此反应推知制取“引火铁”的新反应为

()气高温O H Fe H O Fe 2243434++(引火铁) 即题中涉及铁的氧化物是Fe3O4(不是Fe2O3,也不是FeO ),一定条件是指高温。 然后.仔细观察两套实验装置,可发现左边装置有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生成气体(D 试管)一定是H2,由此确认左边装置为制取铁的氧化物,而右边装置用于制取“引火铁”,这是本题解题的突破口,然后综合运用有关实验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对装置图的观察加工,即可解题如下: (1)A 中应加入普通铁粉,B 是作为水蒸气发生器,因反应产生的H 2可能不连续,C 瓶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而作缓冲瓶(较难),D 中收集到的是H 2。 (2)右边的装置气流是从右到左,烧瓶I 和分液漏斗H 的组合一定是H 2发生装置,所用试剂自然是普通铁粉和6mol 、L -1 盐酸,所以制得的H 2中含有HCl 气体和H 2O (气),在制取“引火铁”之前必须净化、干燥,由此U 形管G 中应加入固体碱性干燥剂NaOH 或碱石灰。 (3)根据题给两个反应的条件都是“高温”和要制取水蒸气的要求,可知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为A 、 B 、E 。 .(4)联想到课本习题(《化学选修第三册》P62第4题),在Zn 和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能使制取H 2的反应加快,可知,在I 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目的是加快H 2的生成速度,原因是形成了无数微小的Fe-Cu 原电池,加快了反应(析氢腐蚀)的进行。 (5) 试管E 中的反应自然是制取“引火铁”的反应。其关键在于反应物是Fe 3O 4而不是铁的其它氧化物。 (6)结合初中H 2还原CuO 的实验可知,H 2在加热或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所不同的是,本实验还要尽可能避免空气进入试管E ,使制取的高活性的“引火铁”受热燃烧、所以要加带导管F 的橡皮塞。此外E 管反应后,为了防止F 出口处的水蒸气凝结,堵塞出气口或回流到试管E 将其炸裂,因此E 管反应后,F 出口处应点燃H 2。 [答案] (1)普通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防止水倒吸;氢气。 (2)固体NaOH (或碱石灰、CaO 等碱性固体干燥剂;6mol ·L -1HCl ) (3)A 、B 、E (4)加快氢气产生的速度 (5)O H Fe H O Fe 2243434++高温 (6)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 [评述] 本题以化学实报实销验为依托全面考查了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诸多能力。其特点是:①题给新信息尽管很隐蔽,但仍源于课本;所给装置是由常用仪器装置重新组合而成的新颖、非常规装置。②设计仪器装置、选用药品时都打破常规,体现创新精神。如用烧瓶C 作安全瓶;制取“引火铁”的装置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专题七 化学计算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专题七化学计算 第Ⅰ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 盐酸中() A.氯元素含量 B. 溶质溶解度 C.溶质质量分数 D. 溶质式量 2.青篙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关于青篙 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属于有机物 B . 28.2g 青篙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8g C.一个青篙素分子含有11 个氢分子 D .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 22 : 5 3.实验室需要100g 质量分数为3 %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中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用3g 氯化钠与100g 水配制得到 B.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钠 C.氯化钠直接放于天平托盘上称取 D.用50g 质量分数6%氯化钠溶液与50g 水配制得到 4.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5.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震后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为:2Cl2+x Ca(OH)2=CaCl2+Ca(ClO)2+2H2O,此反应中x的数值为 ()A.1 B.2 C.3 D.4 6.(2013玉林)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块不纯的铁片5.6g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2g气体,则该铁片中混有的杂质一定不可能是()A.铝和锌B.镁和锌C.镁和铜D.锌和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溶解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时间:2018年4月日 姓名:刘双 班级: 学号: 1.实验目的 (1)了解电热补偿法测量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用电热补偿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通过计算或者作图求出硝酸钾在水中的微分溶解热、积分冲淡热和微分冲淡热。 (3)掌握微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2.实验原理 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物质溶解过程包括晶体点阵的破坏、离子或分子的溶剂化、分子电离(对电解质而言)等过程,这些过程热效应的代数和就是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热包括积分(或变浓)溶解热和微分(或定浓)溶解热。把溶剂加到溶液中使之稀释,其热效应称为冲淡热。包括积分(或变浓)冲淡热和微分(或定浓)冲淡热。 溶解热Q:在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n2的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或溶于某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溶解热Qs: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 微分溶解热(ee ee2)e 1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 的热效应。 冲淡热:在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加入到某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冲淡热Q d:在恒温、恒压下,把原含1mol溶质和n02mol溶剂的溶液冲淡到含溶剂为n01mol时的热效应,为某两浓度的积分溶解热之差。 微分冲淡热(ee ee1) e2 或(eee ee0 ) e2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剂加入到某一确定浓度的无 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dQ=(ee ee1) e2 ee1+( ee ee2 ) e1 ee2 上式在比值e1 e2 恒定下积分,得: e=(ee ee1 ) e2 e1+( ee ee2 ) e1 e2 ee2=ee,令:e1 n2 =e0,则有: ( ?Q ?n1 )=[ ?(n2Q s ?(n2n0) ]=( ?Q s ?n0 ) Q d=(ee)e01?(ee)e02 其中积分溶解热ee可以直接由实验测定,其他三种可以由ee?e0曲线求得。 欲求溶解过程中的各种热效应,应先测量各种浓度下的的积分溶解热。可采用累加的方法,先在纯溶剂中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然后再这溶液中再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根据先后加入的溶质的总量可计算出n0,而各次热效应总和即为该浓度下的溶解热。本实验测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溶解热,是一个溶解过程中温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降低的吸热反应,故采用电热补偿法测定。先测定体系的初始温度T,当反应进行后温度不断降低时,由电加热法使体系复原到起始温度,根据所耗电能求出热效应Q。 3.仪器和试剂 反应热测量数据采集接口装置: NDRH-1型,温度测量范围0~40℃,温度测量分辨率0.001℃,电压测量范围0~20V,电压测量分辨率0.01V,电流测量范围0~2A,电流测量分辨率0.01A。 精密稳流电源:YP-2B型。 微机、打印机。 量热计(包括杜瓦瓶,搅拌器,加热器,搅拌子)。 称量瓶8只,毛笔,研钵。 硝酸钾(A.R.) 4.实验操作 (1)取8个称量瓶,分别编号。 (2)取KNO3于研钵中,研磨充分。 (3)分别称量约 2.5、1.5、2.5、3.0、3.5、4.0、4.0、4.5g 研磨后的硝酸钾,放入 8 个称量瓶中,并精确称量瓶子与药品的总质量。记录下所称量的数据。

计算化学学习指南

计算化学学习指南 计算化学学习基本要求: 在学习了化学系列基础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计算方法来解决化学中和部分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学习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理论,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理论和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化学学习的难点: 学生学习计算化学时由于受原有化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的制约,感到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入门较慢。尤其是对各种化学、化工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编程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计算化学的研究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计算化学要完成的任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量子结构计算,分子从头计算(Schrodinger方程的精确解)、半经验计算(Schrodinger方程的估计解)和分子力学计算(根据分子参数计算),属于量子化学和结构化学范畴; 2.物理化学参数的计算,包括反应焓、偶极矩、振动频率、反应自由能、反应速率等的理论计算,一般属于统计热力学范畴; 3.化学过程模拟和化工过程计算等。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要界定计算化学的范围是很困难的,因为它是化学学科现代化过程中新的生长点,它与迅速崛起的高科技关系密切,深受当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正处在迅速发展和不断演变之中,研究的侧重点也因研究者及其所处的学术环境、原有基础和人员的知识背景而异。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计算机辅助结构解析、分子设计和合成路线设计将是计算化学的主题。尽管实际上计算化学覆盖的面还要广得多,比较公认的研究领域至少有:1.化学数据挖掘(Data mining);

2.化学结构与化学反应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3.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 4.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 5.计算机辅助化学过程综合与开发; 6.化学中的人工智能方法等。 无论计算化学涉及的内容多么广泛,其核心依然是数值计算问题。 本课程主要学习利用用计算机解化学中的数值计算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化学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选择所需的计算方法; 问题分析是完成计算任务的基础,包括对问题所含物理化学意义的清楚认识。在进行数值计算时要量纲明确,保证计算步骤分解准确。采用的数学理论正确、计算方法合理有效。 2.写出解决问题的程序框图 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程序框图是编写程序的基础和关键。写出清晰、流畅、准确的程序框图是任何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的必要步骤。程序框图的绘制要根据计算机运算的特点和编写代码程序的需要。 3.代码程序的编写 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机语言,运用该种语言将上述程序框图写成计算机程序(高级程序)。由于一种计算机语言往往有不同版本,适合于不同的编译平台,彩的程序代码要符合该编译平台的规范。 4.程序的调试和编译 一个计算机程序编写完成后,一般需要通过编译、调试和修改步骤,构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集,并找出问题,加以完善。编译和高度的方法依据不同的程序编译平台会略有不同。 5.试算分析,输出结果 调试得到执行程序后,用已知的算例去试算检查,分析结果正确无误码,才能用于未知的算例。

现代分子理论与计算化学导论作业

《现代分子理论与计算化学导论》 ——课程大作业班级:xxxxxxx 姓名:小签牛学号:xxxxxxxxxx 题目:在T*=1.5条件下,分别用分子模拟方法和微扰理论方法计算ρ*=0.02和0.85的体系的压力,并比较两种方法计算 的结果。 Ⅰ.当T*=1.5、ρ*=0.02时的情况 ①由Monte Carlo模拟获得体系的内能、径向分布函数和压力,流 体参数及模拟条件见contrifile文件; 此时的contrifile文件为: ---------------ENTER THE FOLLOWING IN LENNARD-JONES UNITS-------------------- 0.02 # Enter The Density 1.5 # Enter The Temperature 8.0 # Enter The Potential Cutoff Distance 108 # Enter The Intial Molecular Number ---------------ENTER THE SIMULATION STEP CONTROLLING PARAMETES--------------- 200000 # Enter Number Of Cycles 400 # Enter Number Of Steps Between Output Lines 400 # Enter Number Of Steps Between Data Saves 400 # Enter Interval For Update Of Max. Displ. .False. # Whether Read config. From Old Simulation Run config.dat # Enter The Configuration File Name ---------------ENTER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PARAMETES-------------- .True. # Whether Calculate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0.01 # Enter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Distance 100000 # Enter Number Of Cycles Of Start Calculating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gr0.02.dat # Enter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File Name (运行程序见附件1) 所得“result.dat”文件中的结果为: A VERAGES = -0.149649

= 0.028542

物理化学期末考题(四,计算题参考答案)汇编

仅供参考,请勿外传 计算题参考答案 1.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始态为300K ,500kPa 。(1)在等温条件下向真空膨胀至100kPa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A ?、G ?。(2)在恒压条件下,体积增至原来的两倍(V 2=2V 1),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 解:(1) 因为向真空膨胀,等温过程,故: 01=Q ,01=W ,01=?U ,01=?H J 4014kPa 500kPa 100ln K 300K mol J 8.314mol 1ln 111211-=?????==?=?--p p nRT G A 111211K J 38.13kPa 100kPa 500ln K mol J 8.314mol 1ln ---?=????==?p p nR S (2) 因为12212,V V p p ==,所以,由 1 1 1222T V p T V p = ,得K 600212==T T J 6236K 300)(600K m o l J 8.3142 5 m o l 1)(1112m ,22=-?????=-==?--T T nC Q H p J 3741K 300)(600K m o l J 8.3142 3 m o l 1)(1112m ,2=-????? =-=?--T T nC U V J 2495J 6236J 3741222-=-=-?=Q U W 1K 600K 300m ,m ,2K J 4.14K 300K 600ln 8.314251d 1d 2 1 -?=??=?==?? ? T T C T T nC S p T T p 2.1mol 理想气体,始态压力202650Pa ,体积为22.4dm 3,连续经历下列三个过程达到终态。 (1) 从始态可逆膨胀至B ,其压力为101325Pa ;(2)从B 再等容加热至C ,其温度为1091.9K ; (3)从C 再在等压条件下冷却至终态D ,其温度为545.9K 。 试求: (1) 在p-V 图上绘出上述过程的示意图。 (2) 计算整个过程的Q 、W 、ΔU 、ΔH 。 解:(1)先确定各状态参量,从中分析状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A : n =1mol p A =202650Pa V A =22.40dm 3 T A =pV /nR =545.9K B : n =1mol p B =101325Pa V B =nRT /p =44.8dm 3 T B =545.9K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浸渍法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张宇周超朱军洁 专业化学 学号70 71 72 年级2013 指导教师王永钊

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张宇周超朱军洁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本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d/γ-Al2O3催化剂。实验中首先测出γ-Al2O3的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时所需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和水的量,然后将载体γ-Al2O3浸泡在适量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与适量的水的混合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关键字:等体积浸渍法催化剂Pd/γ-Al2O3 0 引言: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很多,工业上使用的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沉淀法,浸渍法,机械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熔融等[1]。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尽管原料和用量完全一样,但所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仍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在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2]。由于浸渍法比较经济,且催化剂形状、表面积、孔隙率等主要取决于载体,容易选取。等体积浸渍法是预先测定载体吸入溶液的能力,然后加入正好使载体完全浸渍所需的溶液量,这种方法称为等体积浸渍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省去过滤多余的浸渍溶液的步骤,而且便于控制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因此,本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3][4]制备负载型Pd/γ- Al2O3催化剂。实验中首先测出γ- Al2O3的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时所需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和水的量,然后将载体γ- Al2O3浸泡在适量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与适量的水的混合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1.载体的选择和浸渍液的配制[5] (1)载体的选择浸渍催化剂的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的物理性质,载体甚至还影响到催化剂的化学活性。因此正确的选择载体和对载体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是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载体种类繁多,作用各异,有关载体的选择要从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方面考虑。物理因素指的是颗粒大小,表面积和孔结构。通常采用已成型好的具有一定尺寸和外形的载体进行浸渍,省去催化剂的成型。化学因素指的是载体可分为三种情况:(ⅰ)惰性载体,载体的作用是使活性组份得到适当的分布;(ⅱ)载体与活性组分有相互作用,它使活性组分有良好的分散并趋于稳定,从而改变催化剂的性能(ⅲ)载体具有催化作用,载体除有负载活性组分的功能外,还与所负载的活性组分一起发挥自身的催化作用。 (2)浸渍液的配制进行浸渍时,通常并不是用活性组分本身制成溶液,而是用活性组分金属的易容盐配成溶液,本实验采用PbCl2溶液。所用的活性组分化合物应该是易溶于水的,而且在焙烧时能分解成所需活性组分,或在还原后变成金属活性组分;同时还必须使无用组分,特别是对催化剂有毒的物质在热分解或还原过程中挥发出去。因此常用的是硝酸盐,铵盐,有机盐。一般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但当载体易溶于水或活性组分不溶于水时,则可用醇或烃作为溶剂。 2.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布与控制[6] 浸渍时溶解在溶剂中含活性组分的盐类(溶质)在载体表面的分布,与载体对溶质和溶剂的吸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

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详解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及应用 吴景恒 实验目的: (1)掌握Gaussian03W的基本操作 (2)掌握 Gaussian03W进行小分子计算的方法,比较不同方法与基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比较同分异构体的稳定性(3)通过运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分子的总电子密度,自旋密度,分子轨道及静电势 实验注意: (1)穿实验服;实验记录用黑色,蓝色或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需要画表格 (2)实验前请先仔细阅读前面的软件使用介绍,然后逐步按照实验步骤所写内容进行操作 (3)截图方法:调整视角至分子大小适中,按下键盘上的PrintScreen按键截图,从“Windows开始菜单”打开“画图”工具,按Ctrl+v或“编辑-粘贴”,去掉四周多余部分只留下分子图形,保存图片 (4)所有保存的文件全部存在E盘或D盘根目录用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下,不要带中文命名,实验完毕全部删除,不得在计算用机上使用自己携带的U盘或其他便携存储设备! (5)HyperChem里面截图时候可以用工具栏以下几个工具调整视图: Rotate out-of-plane:平面外旋转工具,转换视角用 Mgnify/Shrink:放大镜工具,转换视角用 Gaussian03W使用介绍:(注意,下面只是界面示意图,实验時切勿按下图设置) 输入文件:Gaussian输入文件,以GJF为文件后缀名 联系命令行:设定中间信息文件(以CHK为后缀名)存放的位置、计算所需的内存、CPU数量等 作业行:指定计算的方法,基组,工作类型,如:#P HF/6-31G(d) Scf=tight Opt Pop=full #作业行开始标记 P 计算结果显示方式为详细, 选择还有T(简单)和 N(常规,默认) HF/6-31G(d) 方法/基组 Opt对分子做几何优化 Pop=full进行轨道布居分析,详尽输出轨道信息和能量 电荷 多重态:分子总电荷及自旋多重态(2S+1, S=n/2, n为成单电子数) 分子结构的表示 1、直角坐标:元素符号X坐标Y坐标Z坐标(如上图所示) 2、Z矩阵(参考后附内容):元素符号(原子一)原子二键长原子三键角原子四二面角

结构化学期末复习-计算题

计算题 ( 附答案 ) 1. 5 分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摄取某化合物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加速电压为200?kV ,计算电子加速后运动时的波长。 2. 10 分 限制在一个平面中运动的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质点 , 用长为R 的、没有质量的棒连接着, 构成一个刚性转子。 (1) 建立此转子的Schr?dinger 方程, 并求能量的本征值和归一化的本征函数; (2) 求该转子基态的角动量平均值。 已知角动量算符 M ?=M ?z =-i π2h φ ??。 3. 10 分 分子CH 2CHCHCHCHCHCHCH 2中的π电子可视为在长为8R c-c 的一维势箱中运动的自由粒子。分子的最低激发能是多少?它从白色光中吸收什么颜色的光;它在白光中显 示什么颜色? (已知 R c-c=140 pm) 4. 10 分 试证明三维势箱中粒子的平均位置为(a /2, b /2, c /2)。 5. 10 分 ①丁二烯 和②维生素A 分别为无色和橘黄色,如何用自由电子模型定性解释。 ① ② 已知丁二烯碳碳键长为1.35310-10?nm(平均值),维生素A 中共轭体系的总长度为1.05?nm(实验值)。 6. 10 分 已知 Li 2+ 的 1s 波函数为 03130s 1e 27a r -α??????π=ψ (1)计算 1s 电子径向分布函数最大值离核的距离; (2)计算 1s 电子离核平均距离; (3)计算 1s 电子概率密度最大处离核的距离。 (10!d e +∞ -=?n ax n a n x x ) 7. 10 分 已知类氢离子 sp 3杂化轨道的一个波函数为: x p s 3sp 2 321φφψ+= 求这个状态的角动量平均值的大小。

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钠溶液

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 钠溶液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或量浓度一定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氯化钠、浓盐酸溶液、蒸馏水、容量瓶、漏斗。 【实验步骤】 1、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NaCl:50g*6%=3g ;水:4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2、用已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cm3),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g*3%=,所以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体积为26ml),蒸馏水25g(体积约为25ml)(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分别转入试剂瓶内,并贴上标签,区分开来。 3、配制250ml,2mol/L的稀盐酸 (1)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 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 1 ,则 C 1*V 1 =*2mol/L 12mol/L*V 1 =*2mol/L 解得该体积为 (2)用量筒量取的浓盐酸 (3)在烧杯中加入少量(大大少于250ml)的水和量取好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稀释。 (4)使用漏斗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5)用水洗涤盛过盐酸的量筒和烧杯,并把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 (6)定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直至溶液凹液面达到250ml刻度。 (7)压紧容量瓶瓶盖将溶液摇匀。

化学实验数据分析计算题(二)

实验数据分析计算题(二) 例1. 为测定某NaCl 、Na 2CO 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g 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分五次加入稀盐酸(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5g ),待反应完全后,得到下面的质量关系。 加入稀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烧杯及反应后混合 物的总质量/g 122.2 146.1 170.0 193.9 218.9 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32CO Na 的质量。 (2)当加入稀盐酸至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 石灰石样品,把25.0g 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过滤、干燥、称量,的实验数据如下: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 (2)计算最后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3) 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g 5.0 10.0 15.0 20.0 2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0.5 0.3 0.3

例3: 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分,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15 20 25 3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1.40 1.86 2.33 2.33 若有关的化学反应为: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未知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例4(2010江西南昌)24.(6分)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 加入稀盐酸质量/g10203040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 0.881.76X3.523.52体的质量/g (1)表中X的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训练计算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计算题 (基础)1.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 【答案】(1)9.6g (2)24.5g 【解析】(1)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 m(O2)=28.0g-18.4g=9.6g;(2)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氯酸钾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 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9.6g x=24.5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基础)2.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 【答案】(1)10 g (2)4.4g 【解析】(1)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则是不能跟稀盐酸反应的杂质。根据题意可知: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样品质量-杂质质量=12.5g-2.5g=10g。 (2)已知碳酸钙的质量为10g,可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过程如下: 解:设最多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 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 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 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 次。要求测定的相对平均偏差在0.2%以内。五.思考题 1. 滴定管、移液管至使用前为什么要用待装液润洗2~3 次?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要用待装液荡洗?为什么? 答:避免滴定液被管内壁的蒸馏水稀释待装溶液,多次润洗实验数据更精确。不需要干燥,不用待装液荡洗,加入物品后还需用蒸馏水溶解,荡洗对待装液的物质的量并无影响。 2. 溶解基准物质na2co3使用蒸馏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答:不需要,需要溶解蒸馏水的体积在20~30ml,在这之间均可,且计算时采用n=m/m,与c 无关。 3、酚酞指示剂有五色变为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右边为无色的原因? 答:ph值为8.0~9.6;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ph值小于8.0,所以又变为无色了。 4、标定hcl的两种基准物质na2co3和na2b4o7·10h2o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基准物质na2co3的缺点是易吸潮,使用前应干燥,保存于干燥容器中。 基准物质na2b4o7·10h2o的优点是容易制的纯品,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不易吸水。缺点是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小于39%时,易失去结晶水。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6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 1. 掌握na2s2o3 的配制和贮存方法。 2. 学会用k2cr2o7标定na2s2o3浓度的原理和标定条件的控制。 3. 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