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七月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钢铁行业原料场能效评估导则>等13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59号20152283-T-610)、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5]29号)及陕西西安有色标准落实会确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项目编号:20152283-T-610)由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

2工作简况

2.1立项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管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我国每年都有大量铜管、铜管件因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而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标准后,有利于铜管生产、消费企业,通过测定铜管、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使内表面碳含量过高成为不合格品,不使用到下游产品中去,从而减少应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增加下游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损失。

2.2申报单位简况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检测机构,浙江省政府第一批授权成立的省级质检机构,我省冶金(有色)行业产品质量检测的专业检验机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

公司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评判能力。公司以高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装备了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拥有德国OBLF公司QSG750三基体单火花直读光谱仪、德国MM6宽视野金相显微镜、日本岛津AA-6501F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160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W2000型红外碳硫分析仪、QF-60中型石英摄谱仪、SC-200钢材应力松驰试验机、深圳新三思公司CMT5105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微机控制600KN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WGJ-1000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等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

公司长期承担各类冶金有色产品理化检验,积累了丰富的检测经验和数据。同时公司还承担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日常监督检验、市场抽查检验、产品质量仲裁检验等指令性任务。

在研究水平方面,公司的研究条件及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通过承担一系列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另有13项发明专利已初审通过进入实质审查和公示阶段;负责编制了GB/T 8891-2013《铜及铜合金散热管》;参与编制了GB/T5121.14-1996《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锰量的测定》、YS/T670-2008《空调器连接用保温铜管》、GB/T26303.1-2010《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YS/T247-2011《镉棒》、GB/T26290-2010《红色黄铜无缝管》、YS/T 813-2012《废杂黄铜化学成分分析取制样方法》、GB/T3131 -2001《锡铅钎料》、GB/T200422-2006《无铅焊料》、GB/T 28770-2012《软钎料试验方法》等多项标准。

2.3主要工作过程

2.3.1标准立项

我国每年都有铜管、铜管件因内表面残碳、潜碳的存在而引起电化学腐蚀,迫使相关设备停产维修,造成巨大的损失。《铜管或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燃烧法》标准的制定,有利于铜管、铜管件产品通过测定内表面碳含量,控制内表面碳含量过高的产品投入使用,减少铜管、铜管件电化学腐蚀情况的发生。我公司于2014年申请《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国家标准计划项目:20152283-T-610《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

2.3.2项目分工

为了完成《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标准制定任务,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立即成立了由总经理领导的标准编制小组,同时我们也积极的与共同负责起草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进行交流、探讨,并进行了前期的试验,这为该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编制小组开始了对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及征求

意见,于2016年4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于2016年5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召开预审会,对讨论稿进行初步评审,经专家评审和修改,于2016年6月形成本标准送审稿。

2.3.3主要起草过程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参照国内外,在EN 723-2009《铜及铜合金铜管或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燃烧法》基础上修改采用制定本标准,同时参照ISO 15350-2000《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ISO 15349-2-1999《非合金钢低碳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红红外吸收法》、GB/T 5121.4-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碳、硫含量的测定》,GB/T 20975.26-2013《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并结合我国化学分析方法编制的特点,经过大量实验测试,编制小组于2016年6月起草完成了该标准送审稿。

3编制原则

本标准本着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原则,在EN 723-2009《铜及铜合金铜管或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燃烧法》基础上修改采用制定本标准,同时参照ISO 15350-2000《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ISO 15349-2-1999《非合金钢低碳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红红外吸收法》、GB/T 5121.4-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碳、硫含量的测定》,GB/T 20975.26-2013《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4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4.1标准题目与适用范围

4.1.1本标准立项名称为“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英文名称“Determination of the carbon conten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copper and

copper-alloy tube”。

根据杭州会议各位专家意见,将标准名称改为“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英文名称改为“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bon conten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copper and copper-alloy tube”。

4.1.2规定了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内表面碳含量的定量检测,测量范围5 mg/m2~500mg/m2。

根据实际测量情况,将检测范围由0.05 ~20.00mg/dm2调整为0.05 mg/dm2~5.00mg/dm2,单位由mg/dm2改为mg/m2与《空调与制冷设备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GB/T 17791新标准中清洁度单位一致。

4.2术语和定义

根据铜管内表面碳的存在形式,将铜管内表面碳分为残碳(C R)、全碳(C T)、潜碳(C P),并做了定义。定义参照EN 723-2009中的定义。

残碳C R (residual carbon):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含量。

潜碳C P (potential carbon):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如:有机化合物:油,油脂等)。

全碳C T (total carbon)残碳和潜碳的总和。

4.3方法提要:

在氧气流中将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燃烧其内壁上存在的碳。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别测定残碳及全碳的含量。

潜碳含量通过全碳量减去残碳量计算得出。

测定方法与EN 723-2009中一致,也是采用管式炉加热,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方法。根据杭州会议的要求,将“铜管或铜管件”改为“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

4.4试剂

试剂包括去氧气(最低质量纯度99.99 %)、去离子水(不含二氧化碳)、四氯乙烯(分析纯)、三氯乙烯(分析纯)、三氯乙烷(分析纯)、碱石棉、无水高氯酸镁、硝酸(1+1)、甘露醇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等。涉及方法全过程中所有使用到的试剂。

氧气(最低质量纯度99.99 %):可通过净化装置净化到99.99%纯度的氧气。

去离子水(不含二氧化碳):将去离子水煮沸30min,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通氧气(4.1)15min,使用前制备。

四氯乙烯(分析纯)。

三氯乙烯(分析纯)。

三氯乙烷(分析纯)。

碱石棉。

无水高氯酸镁。

硝酸(1+1)。

甘露醇标准溶液:称取1.2640g甘露醇(C6H14O6,预先经100 ℃~105 ℃烘干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100 mL的烧杯中,加去离子水(4.2)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中,以去离子水(4.2)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 含5000 μg 碳。

甘露醇标准溶液(1):移取10.00 mL甘露醇标准溶液(4.9)于100 mL容量瓶中,以离子水(4.2)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500 μg 碳。

二氧化碳气体(最低质量纯度99.99 %)

EN 723-2009中使用甘露醇(C6H14O6)或二氧化碳作为标准物质,实际试验中,甘露醇(C6H14O6)和二氧化碳的重复性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因而选用甘露醇(C6H14O6)和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标准物质。

与讨论稿不同的是,根据企业的建议和试验结果,由加入固定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标准溶液改为加入同一浓度不同体积的甘露醇标准溶液。

新加液方法具有溶液配置简单,加液量灵活等特点,但使用移液枪加入标准溶液体积时,应注意加入量不少于10μL,小体积量的移液枪的相对误差会较大。表1为两种加液方法的测量结果,内表面积以25 cm2计。

表1 两种加液方法的测量结果

100μL溶液中碳的重量(μg)

结果1

(mg/m2)

新方法加入标准物质的量

结果2

(mg/m2)

12.5 4.9、5.0、4.9 甘露醇标准溶液4.10,25μL,即加

入12.5μg

4.8、

5.0、4.9

25 10.2、10.4、10.4 甘露醇标准溶液4.10,50μL,即加

入25μg

9.9、10.2、10.1

50 19.6、19.5、19.7 甘露醇标准溶液4.10,100μL,即

加入50μg

20.0、20.3、20.1

125 50.4、50.0、49.9 甘露醇标准溶液4.9,25μL,即加50.1、50.1、50.3

100μL溶液中碳的重量(μg)

结果1

(mg/m2)

新方法加入标准物质的量

结果2

(mg/m2)入125μg

250 101.5、100.3、

99.6

甘露醇标准溶液4.9,50μL,即加

入250μg

100.3、99.8、99.1

500 201.0、200.9、

200.0

甘露醇标准溶液4.9,100μL,即加

入500μg

200.6、201.2、199.7

1250 500.3、499.9、

497.5

甘露醇标准溶液4.9,250μL,即加

入1250μg

499.5、502.4、500.4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加液方法对测定几乎无影响。因此采用新的加液方式,更简单、快捷。

在EN 723-2009标准中,并未对如何使用标准溶液有任何说明,仅指出“擦拭甘露醇”。

4.5仪器设备

本标准涉及的仪器设备包括管式炉加热-红外分析碳硫仪、微量移液管(枪)、量具。

4.5.1管式炉加热-红外分析碳硫仪

装置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燃烧过程在石英管道中进行。

图1. 装置连接示意图

1氧气瓶:附氧气表、减压阀。

2净化炉:盛满氧化铜,可以使温度维持在450℃~500℃。

3干燥塔:下部盛碱石棉,上部盛无水高氯酸镁,中间隔玻璃棉,塔顶塔底均铺有玻璃棉。

4三通活塞:辅助调节氧气流量。

5管式电炉:可以加热至800℃的温度。

6石英管:大约600mm长,可以承受维持800℃的温度。

7除水除尘器:内置无水高氯酸镁。

8流量调节器:调节流量。

9红外吸收器:带一氧化碳转换器。

氧气经两级压力调节器至净化炉,净化炉是一个盛满氧化铜石英管,温度维持在450℃~500℃,氧气经净化炉净化后,其中含有的微量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经高氯酸镁、碱石棉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后,纯净氧气在管式炉中与铜管内表面的碳进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氧气经除尘器、除水器一起,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包含一氧化碳转化器、除硫器、二氧化碳红外线检测器。

由原方框组成的简图,改成实物图形的示意图,更加直观。

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企业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将锡囊放入铜管内,很容易发生倒翻,因此送审稿中去掉锡囊的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将液体放入瓷舟中或直接放入铜管中,蒸发干燥后再进行测试。

4.5.2微量移液管(枪)

误差小于1%。

由于调整了加液方法,液体加液量更加灵活,因此将移液枪的要求改为误差小于1%。表2某品牌手动可调移液枪不同加液体积的容量允许误差。可以看出,小体积下会有较大的误差,因此采用了两种浓度的标准溶液,减少小体积下的误差。

4.5.3量具

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精确到0.1mm。

表2某品牌手动可调移液枪不同加液体积的容量允许误差

4.6试样

4.6.1一般要求

铜管及铜管件试样经制样与清洁后进行的碳含量测定,应注意下列操作要求:

a)金属工具应没有涂漆;

b)夹具的材料应为铜、铝、钢材或替代材料制成,替代材料应洁净;

c)在试样制备前,所有的切割刀和钳子等工具都应脱脂处理;

d)脱脂处理应用带有四氯乙烯、三氯乙烯或三氯乙烷或其他类似的溶剂(如

丙酮)的软布擦拭。这些溶剂也用于试样的清洁处理;

e)应有适当的保护手套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试样表面;

注意:在清洁操作和试验操作之间,试样应保持在无污染环境中,如清洁实验室或放有氢氧化钠小球的干燥器。试验应在试样清洁后约5小时之内完成,如没有,试样应重新清洁。

本节主要说明试样加工时应注意的一些情况。应防止油漆、油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与试样接触。同时,指明了试验应在试样清洁后约5小时之内完成。4.6.2试样的清洁

4.6.2.1试样的清洁及封闭方法

4.6.2.1.1试样的清洁方法有表3中规定的3种。

表3试样的清洁方法清洁方法操作步骤

方法A 将试样放入搅动的三氯乙烯(4.4)或三氯乙烷(4.5)中,沸腾时至少2分钟。有争议时,将试样再次完全的浸入沸腾的溶液,至少浸泡30秒。

将试样从浴液中取出竖直放置在温度80℃通风橱或者烘箱的脱脂平台至少60秒,直至溶剂挥发殆尽。

以上操作应在通风柜里进行。定期更换溶液。

方法B 将脱脂的试样放在干净的大口玻璃器皿中,器皿中盛放有硝酸(4.8),保持酸溶液温度为20℃左右。小心控制放热反应,温度过高时,应冷却玻璃器皿。玻璃器皿有足够的溶液以覆盖试样长度。酸溶液应在每周或每40个试样制备后更新一次。

将试样在溶液中浸泡30秒,直到大量的褐色烟气(NO2)排尽。从酸液中取出试样,用去离子水(4.2)冲洗。操作应在通风柜里进行。

将试样放入沸腾的去离子水浴中30 s ~60 s,或用热流水(最少50℃)冲洗试样至少30 s。小心操作以确保试样的有效部位完全浸入水浴中。为了排除CO2,去离子水应每天或每40个试样制备后更新一次。

将试样从浴液中取出竖直放置在温度80℃通风橱或者烘箱的脱脂平台至少60秒,直至水挥发殆尽或在大气中干燥。

方法C 固定管材在脱脂的夹具中,使用脱脂锉去除进行试验的管材外表面区域所有的痕迹。或在清洁车床上用脱脂的工具将试样表面去掉薄薄的一层

所有的机械清洁工具应无有机污染,这些机械清洁工具不应用于其他机械操作。

将EN 723-2009中的所涉及的三种清洁方法归纳在一起,定义为方法A、方法B和方法C,避免了之后标准中的多次重复叙述,更符合我国标准的叙述习惯。同时,将铜管和铜管件清洁方法进行了合并,减少重复,更加简洁。

4.6.2.1.2试样的封闭方法如下

一般试样采用适当尺寸的硅树脂或氯丁橡胶封堵管材的一端的封闭方法。

软态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也可采用将管材放置在夹具中,压扁管头一端约20 mm,将压扁的一端折叠,再次将管材放置在夹具中,压扁相邻一端约20 mm的封闭方法。

将封闭方法在此说明,减少重复,更加简洁。

4.6.2.2残碳含量试样的清洁

对试样的内表面采用方法A清洁,然后进行封闭,对外表面采用方法B清洁,得到残碳含量试样。

对于软态管材,也可采用该方法:对试样的内表面采用方法A清洁,对外表面采用方法C 清洁,得到残碳含量试样。

4.6.2.3全碳含量试样的清洁

对试样先进行封闭,然后对外表面采用方法B清洁,得到全碳含量试样。

对于软态管材,也可采用该方法:对试样的外表面采用方法C清洁,得到全碳含量试样。

4.6.2.4空白试样的清洁

直接使用方法B对试样的内外表面进行清洁,得到空白试样。

4.6.3试样的制备

对于使用方法B清洁过的试样,从塞紧或压扁的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端部(如需要,应先去掉端部的塞子)开始切除25mm长部分。

用清洁的量具测量所需的管材长度,以达到内表面积为2000mm2~ 2500mm2。

用清洁的方形锯或密齿的弓形锯等工具切取需要的长度,应避免试样过热。

如试样的长度大于样品放置室中规定的燃烧装置燃烧区的长度,将管材切为两段,以便两段试样可同时进入燃烧区。如使用电动锯,也应保证与管材所有表面接触的锯面已进行脱脂处理。当对管材进行切割和锉时,应保证管样固定牢固(如置入钳子中),而无过分的扭曲。

当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直径超过炉子直径时,使用压扁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的方式得到一个内表面积符合试验要求的试样。压扁操作应在经三氯乙烯或三氯乙烷脱脂处理的铝质钳子或其他替代材质的钳子中进行,其他代替材质不能对试样的清洁造成破坏。

4.6.4内表面积的计算

铜及铜合金管或管件试样为规则的圆柱形,通过测量管材的内径和长度计算得到内表面,按公式(1)计算。测量精度为±0.1 mm。

当管材太长需切为两段时,切割导致的长度减少,应对表面积进行重新计算。

S (1)

?

d?

L

式中:

S ——内表面积(mm2);

d ——内径(mm);

L ——长度(mm)。

其他形状试样的内表面积的计算,按相应方法计算。

内表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样品的特点,多种多样,如产品标准中有说明,则可以根据产品标准中的说明进行计算。

4.7试验步骤

4.7.1试样

取制备完毕的试样(见6.3)。

写明试验用的试样必须按标准要求进行制备。

4.7.2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与一般化学分析方法要求一样,说明必须要进行两次测定,并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4.7.3分析前的准备

按仪器说明书更换失效的试剂管,调试检查仪器,使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在仪器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使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状态。相应加热炉应预先升温至相应温度。

4.7.4空白试验

在测量之前,按以下方法进行二次空白试验。

取空白试验试样(见6)。

空白值用空白试样的总表面积(内外表面积)来计算。

空白值为两个试样测试所获得的算术平均值。空白值应不大于1.5 mg/m2。

如果空白值较大,应重新评估试样的制备和设备的空白值。

根据50个空白试验的测试结果,测定结果均小于1.0 mg/m2,因此将EN标准中,空白值由不大于1 mg/m2,调整为不大于1.5 mg/m2。

表4为50个空白试验测定结果。

表4空白试验测定结果

序号

结果

(mg/m2)

试验员序号

结果

(mg/m2)

试验员

10.82 A260.52 B

20.56 A270.80 B

30.66 A280.82 B

40.78 A290.58 B

50.56 A300.90 B

60.76 A310.94 B

70.60 A320.54 B

80.76 A330.60 B

90.68 A340.76 B

100.52 A350.58 B

110.66 A360.52 C

120.60 A370.90 C

130.64 A380.66 C

140.82 A390.92 C

150.84 A400.82 C

160.68 A410.74 C

170.68 A420.54 C

180.72 A430.44 C

190.72 A440.64 C

200.66 A450.42 C

210.54 B460.88 C

220.66 B470.44 C

230.80 B480.92 C

240.64 B490.46 C

250.62 B500.72 C

4.7.5校正试验

根据试样中碳含量,选择相应的量程或通道,用已知的碳含量的试样进行校准,也可以用空白试验的试样加入甘露醇标准溶液(4.9、4.10)或纯度99.99 %CO2(4.11),进行校正,测得结果的波动应在允许差范围内,以确认仪器的线性,否则应按仪器说明书校正仪器,得到精确的线性校正系数。

当分析条件变化时要重新测定空白值并进行校正试验。

4.7.6测定

试验前,应确保试样清洁不超过5 h,见6.1。

接通电源,升温。铜管和铜管件升温至800°C,铜合金管件升温至550°C。

通入氧,检查整个装置的管路及活塞是否漏气。调节并保持仪器装置在正常的工作状态。

启开玻璃磨口塞,迅速将试样放入石英管内,用长钩推至瓷管加热区中部,立即塞紧磨口塞,燃烧不少于2min。

经过燃烧和测量之后,启开玻璃磨口塞,用长钩将试样拉出。

此章节讲述了试验次数、空白值的计算公式、校准试验,燃烧分析测定的具体过程。文中要求试验次数为2次,对如何进行校正试验进行了说明。

提高温度有助于内表面碳含量的燃烧,加长燃烧时间有利于碳的燃烧,但由于不同的铜合金熔化温度不一致,长时间燃烧容易增加空白值,也不利于检测,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纯铜的温度设定为800℃,铜合金的温度设定为550℃,燃烧时间定为3分钟。表5为不同牌号的铜合金的熔化温度表

表5同牌号的铜合金的熔化温度表

合金牌号

熔化温度/℃

液相线温度固相线温度

H96 1071.4 1056.4 H90 1046.4 1026.3 H85 1026.3 991

H80 1001.2 966

H75 981.2 —

H70 951 916

H68 939 910

H65 936 906

H63 911 901

H62 906 899

H59 896 886 HPb89-2 1040 1010 HPb66-0.5 940 905 HPb63-3 906 886 HPb63-0.1

HPb62-0.8

HPb62-3 900 885 HPb62-2 905 885 HPb61-1 900 885 HPb60-2 895 880 HPb59-3

HPb59-1 900 885 HAl77-2 971 931 HAl67-2.5 971 932 HAl66-6-3-2 900 —HAl61-4-3-1 921 903 HAl60-1-1 905 —

合金牌号

熔化温度/℃

液相线温度固相线温度

HAl59-3-2 957 893

HMn57-3-1 870 —

HMn58-2 881 866

HMn62-3-3-0.7 901 855

HSn90-1 1016 906

HSn70-1 936 891

HSn62-1 907 886

HSn60-1 901 885

HFe59-1-1 901 886

HNi65-5 960 —

HSi80-3 900 —ZCuAl7Mn13Zn4Fe3Sn1 944 988

ZCuAl8Mn13Fe3 950 980

ZCuAl8Mn13Fe3Ni2 949 987

ZCuAl9Mn2 1048 1061 ZCuAl9Fe4Ni4Mn2 1040 1060

ZCuAl10Fe3 1039 1047

ZCuAl10Fe3Mn2 1040 1045

ZCuAl10Fe4Ni4 1037 1054

ZCuAl10Fe4Mn3Pb2 1040 1045

ZCuAl11Fe7Ni6Cr1 1050 1070

QFe2.5 1090 1080

QSi3-1 1026.3 971

铬青铜1075~1080 1070~1073

QZr0.2 1081.5 —

QZr0.4 1066.4 966

QCd1 1076 1040 同时,对T2铜和H62黄铜进行了试验燃烧后再次燃烧的试验。

在对T2纯铜管按标准进行燃烧后,冷却,然后在950℃条件下,进行3分钟的燃烧,试验结果见表6。对H62黄铜管按标准进行燃烧后,冷却,然后在800℃条件下,进行3分钟的燃烧,试验结果见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再次首次燃烧测量结果即标准结果数值稳定,再次燃烧测量结果符合标准空白值的要求,可以认为第一次燃烧试验铜管内表面碳含量已经燃烧完全。

表6

样品序号 1 2 3 4 5

首次燃烧测

0.05 0.06 0.05 0.06 0.06

量结果

(mg/dm2)

再次燃烧测

0.008 0.010 0.005 0.008 0.006

量结果

(mg/dm2)

注:内表面面积25 cm2,空白试验结果0.006,再次燃烧测量结果未减去空白试验。

表7

样品序号 1 2 3 4 5

首次燃烧测

0.09 0.09 0.08 0.07 0.09

量结果

(mg/dm2)

再次燃烧测

0.006 0.010 0.010 0.008 0.011

量结果

(mg/dm2)

注:内表面面积25 cm2,空白试验结果0.006,再次燃烧测量结果未减去空白试验。

4.8分析结果的表示

碳含量以mg/m2表示,为两个试样测试所获得的算术平均值。碳含量包括:残碳(C R)、全碳(C T)、潜碳(C P)。

此章节讲述了残碳、全碳、潜碳的结果表示方式,由于仪器给出的结果已经为mg/m2,在标准送审稿中删除了计算公式。

4.9精密度

4.9.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选两个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1中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1

碳含量/ mg/m2 5 20 50 200 500 重复性限r/ mg/m20.3 1 2 4 5

4.9.2再现性

试验室之间的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

表2

碳含量/ mg/m2 5 20 50 200 500 再现性限R/ mg/m20.4 2 3 5 7 精密度计算见附件1。

4.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试样的编号;

b)本标准(GB/T ***);

c)测试材料的产品名称;

d)结果;

e)试验中有任何异常的情况;

f)任何本标准未规定的操作,或在该标准中是可选择的操作;

g)带试验人签名的试验日期和或试样制备日期。

h)负责人签名。

4.11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定参数及注意事项

测定参数

分析气流量:2L/min

预热时间:90S

吹氧时间:15S

分析时间:30S

注意事项

1.分析时应能快速出峰,且不存在拖尾现象。

2.对于内径小于1.5mm的铜管,应注意其毛细管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必要时应剖开

铜管,消除毛细管效应。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对仪器的测定参数进行了说明,同时对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5标准水平对比

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国内外关于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测定的方法标准仅有欧盟标准EN 729-2009《铜及铜合金铜管或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燃烧法》,暂时未发现ISO及ASTM有相关标准,国内没有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与EN 729-2009标准相比,本标准在试剂要求、标准物质配置使用上更加明确细致;本标准通过装置连接示意图使测试过程更加明确;在试样制备的说明上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通过多次空白试验,将空白试验的要求改为不大于1.5 mg/m2,更加科学合理。

本标准填补了国内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测定的空白,又吸纳了国外标准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6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的制定与现行标准没有冲突,且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8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作为铜管内表面碳含量定量分析方法标准,为使标准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规范贸易,建议针对本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措施,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让标准在铜管材生产检验中得以广泛推广。同时,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提升标准水平,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在铜管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建议增加铜管内表面碳含量的限量值,控制铜管质量。

10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11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12预期效果

随着中国铜加工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铜及铜合金管材的品种产量也随之增多。本标准分颁布执行后,可以对铜管内表面碳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有利于生产、贸易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同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铜管内表面碳含量的安全限量值,从而延长铜管使

用寿命,为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标准编制组

2016年6月

附件1

精密度试验统计分析

1 背景

为了确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中内表面碳含量测定方法的重复性与再现性,5个实验室对5个水平的标准样品进行了协同试验,每个实验室对每个水平均报告了11个试验结果。根据国家标准GB/T 6379.2-2004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基本方法(ISO 5725-2:1994,IDT)的规定,对收到的全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5个实验室原始数据

表1 各实验室提供的原始数据(mg/m2)

实验室i No.

水平 j

1 2 3 4 5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

公司

1

5.219.650.6199.4499.6

5.319.651.6201.0499.5

5.020.551.4199.0500.9

5.419.949.5202.5500.0

5.219.950.9199.6498.2

5.020.252.2201.3500.0

5.220.850.9199.9497.2

4.920.950.2201.5498.7

5.320.751.2200.5498.0

5.321.351.4200.0502.4

5.319.650.6200.9500.2均值 5.1920.2750.95200.51499.52 s 0.14640.45360.8552 1.2536 1.2435

浙江海亮股份有

限公司

2

5.020.849.9200.3499.9

4.921.552.6201.1500.1

5.120.451.6200.0503.7

5.020.151.8200.3503.2

4.921.450.8199.7503.2

4.819.952.3204.350

5.2

5.021.450.9199.7499.3

4.920.050.4203.7504.2

4.921.051.1202.050

5.7

4.820.150.4203.4500.8

5.119.951.4202.6499.5均值 4.9720.5451.20201.45502.62 s 0.18090.68900.8162 1.5744 2.3440

钢研纳克检测技 3 5.320.249.9199.1503.9

术有限公司 5.219.748.3199.5503.5

5.119.648.0199.4500.9

5.119.750.1198.9501.8

5.320.048.7201.3502.5

5.319.749.8200.4500.7

5.119.748.4201.3502.9

5.020.050.3201.0500.6

5.119.748.1200.250

6.4

5.119.648.2200.350

6.2

5.219.647.6197.2505.8

均值 5.1519.8049.07200.36502.89

s 0.14890.2018 1.1428 1.4473 1.9664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4

5.120.049.7201.2501.0

5.220.250.9202.8503.0

5.019.951.8200.4499.5

5.220.051.0199.0500.1

5.020.050.2200.0500.0

5.220.249.9199.8502.8

5.120.351.7200.7498.6

5.220.051.5199.5502.5

5.220.150.0202.2499.4

5.320.151.2199.7499.1

5.120.450.5199.9501.7均值 5.1120.1050.69200.39500.89 s 0.09340.1859 1.2157 1.5304 2.2014

无锡市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5

4.920.449.8200.6502.2

5.019.950.9200.1500.3

5.019.750.9202.8503.1

5.120.350.3204.3503.3

5.120.450.4202.3500.9

5.120.250.2203.9498.8

5.120.050.3203.6498.6

5.120.450.0200.6501.7

5.019.950.8203.8502.4

5.120.550.6203.4504.6

5.020.350.0201.4503.5均值 4.6318.5045.82183.9245

6.17 s 0.06880.26390.3790 1.5227 1.9361

2一致性和离群值的检查3.1 柯克伦检验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扁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在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的知名企业,对铜及铜合金的扁线的需求,已由电力行业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并逐年增加。世界各国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均已编制和修改了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其产品的牌号、性能、规格也有已较大的补充。而我国的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仍延用GB/T 3114-94的标准,已不能满足众多的铜合金扁线生产企业、中间供应商和使用企业的要求。2008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国标委综合[2008]118号文件下达本标准的起草任务,并由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完成年限为2009年。 1.2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 根据任务落实会会议精神,我公司于2008年1月组建了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部等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确立《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遵循的基本原则; 2)申报起草该标准的立项报告; 3)对生产、使用厂家进行调研、收集资料; 4)查阅相关标准; 5)确定产品主要技术内容; 6)确定建立仲裁分析方法; 7)根据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8)编写征求意见稿草案。 2标准制定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充分满足市场要求的原则; (二)划繁就简的原则; (三)经济合理的原则; (四)有利于创新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 2.2标准的主要内容 2.2.1关于范围 本标准的铜及铜合金扁线主要用于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等行业。本标准中的产品牌号是基于GB/T 5231-2001和GB/T 21652-2008的基础而来的,标准中的一部分牌号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际情况和我国铜及铜合金扁线的实际需要而增加的。

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CONVERSION TABLE OF GRADES FOR COPPER & ITS ALLOYS

Werkstoffe: Automatenstahl: 11SMn30 11SMnPb30 * 11SMnPb37 * *) auc h 麻省理工学院Zus5atzen 冯Bi und Te (1.0715) (1.0718) (1.0737) Nirosta (INOX): X14CrMoS17 X8CrNiS18-9 (1.4104) (1.4305) 弄乱: CuZn38Pb1,5 CuZn39Pb3 CuZn35Ni2 CuZn40Al2 (2.0371) (2.0401) (2.0540) (2.0550) Neusilber: CuNi7Zn39Pb3Mn2 CuNi12Zn30Pb1 (2.0771) (2.0780) Kupfer: OsnaCu58S OsnaCu58Te (2.1498) (2.1546) 铝: AlMgSiPb AlCu4PbMgMn AlCu6BiPb (3.0615) (3.1645) (3.1655) Titan: 6.Al4V (3.7165) Maschinen: ? 索引Automaten □2 - □60mm ? Tornos-Langdrehautom aten □2 - □26mm ? Esco-Ringdrehautomaten □1 - □9mm ? 索引, Tornos und Esco CNC-Drehautomaten bis □100mm ? Kummer Feinstdrehautomaten ? 6-Spindel-Drehautomaten: 索引bis □32mm (CNC), 可利用的合金从瑞士METALWORKS

硅锰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

硅锰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GB4008) 发表商友:6517 发表时间: 2004年09月15日 10:46 阅读数: 1285 ...牌号................................化学成分% ....................Mn...........Si..........C...............P..............S ....................................................Ⅰ.......Ⅱ.. (Ⅲ) ...................................................不大于 FeMn60Si25.....60.0—70.0....25.0—28.0.....0.5....0.10....0.15....0.25....0. 04 FeMn63Si22.....63.0—70.0....22.0—25.0.....0.7....0.10....0.15....0.25....0. 04 FeMn65Si20.....65.0—70.0....20.0—22.0.....1.2....0.10....0.15....0.20....0. 04 FeMn65Si17.....65.0—70.0....17.0—20.0.....1.8....0.10....0.15....0.20....0. 04

FeMn60Si17.....60.0—70.0....17.0—20.0.....1.8....0.10....0.15....0.20....0. 04 FeMn65Si14.....65.0—70.0....14.0—17.0.....2.5....0.10....0.15....0.20....0. 04 FeMn60Si14.....60.0—70.0....14.0—17.0.....2.5....0.20....0.25....0.30....0. 04 FeMn60Si12.....60.0—70.0....12.0—14.0.....3.0............0.30 FeMn60Si10.....60.0—70.0....10.0—12.0.....3.5............0.35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讨论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现行的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自2011年12月发布以来,历经近七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 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和有色标委[2017]31号《关于转发2016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2的序号93(项目编号“2017-0221T-YS”)《铜及铜合金铸棒》行业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因中铝洛阳铜业企业改制,2016年底新成立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铝镁合金的生产、技术工艺、检测等主体全部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新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 二、工作简况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铸造铜及铜合金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铸造合金材料。铜及铜合金铸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耐磨性、耐蚀性,而且铸造组织细密,常常用于制造各种机器上承受重负荷及高速运转轴的滑动轴瓦轴套等,因而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等各工业部门。该类棒材既有作为成品管直接使用的,也有作为坯料进行再加工的棒材。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和ISO 1338-1997《铸造铜合金成分和力学性能》,形成本标准讨论稿及其编制说明。 三、编制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

铜合金化学成分

铜合金化学成分 编制说明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2011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2010年2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及八月呼和浩特会议两次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2011年3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1.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ΟCΤ”标准形式,制订了YB145~148—65,1971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YB145~148-71、1985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年修订为GB/T5231-2001。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111个,其中紫铜9个,黄铜43个,青铜41个,白铜18个。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70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1000个以上。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标准合金牌号达到201个(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合金牌号为397个),基本上纳入了近10年来新开发研制的热点新合金牌号,新增电子铜银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弥散强化铜合金、高强高导铜铬、铜铬锆合金、高速轨道交通接触线及受电弓用铜合金、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系列、海水淡化用铜合金、高耐磨铜合金等。 而且合金系列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铜银系合金,铜铬系合金,铜锡系合金、铅黄铜,锌白铜,系列化程度较原国标有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合金系的系列化程度已接近美国ASTM标准。 例如,铅黄铜,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车削条件(车速和润滑方法),将铅含量的范围细分,从而衍生出多个新合金牌号。本标准草案新增8个铅黄铜合金牌号,加上原国标中已经纳入的合金牌号11个,共19个合金牌号,含铅量上限最高值4.5,最低下限值0.05,细化程度极高。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DY/QW014-0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铜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指导书适用于铜中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5%~2.00% 。 2 方法提要 试料用硝酸或硝酸加氢氟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溶解后,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8nm 处测量锌的吸光度,基体铜的干扰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时加入相应量的铜予以消除,合金中存在的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氢氟酸(ρ1.15g/mL) 3.2 过氧化氢(ρ1.11g/mL) 3.3 过氧化氢(1+9) 3.4 盐酸(1+1) 3.5 硝酸(1+1) 3.6 硼酸溶液(40g/L) 3.7 铜溶液称:取10g 纯铜(锌质量分数小于0.00001%)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70mL 硝酸(3.5)。加热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20mg 铜。 3.8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 纯锌(锌质量分数不小于99.9%),置2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3.5) ,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500μg 锌。 3.9 锌标准溶液:移取20.00mL 锌标准储存溶液(3.8)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20μg锌。 4 仪器 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 4.2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

行业标准《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形型材》编制说明

《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型型材》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2013】28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2《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93项(计划编号2013-0318T-YS)《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形型材》行业标准由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梯形铜排是制造直流电机、励磁电机、电机放大机的换向器以及特殊的电触头和线圈环等产品的不可缺少的材料。换向器又称整流子,由换向片组合而成,外表呈圆形,是直流电机的关键部件,作用是把电枢绕组中的交流电动势和电流转换成电刷间的直流电动势和电流。 换向片常采用硬度大、导电和耐磨性能好的铜或铜合金制成,主要合金牌号为纯铜,银铜、铬铜、锆铜,锆铜,镉铜等。锆铜合金梯条是一种新型的电机换向片材料,其性能优于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铜和银铜梯形条,它的主要特点是导电率高、强度大,在高温下还能保持冷加工硬化的效果,并且在淬火状态下具有与铜类似的塑性,工艺性能好,它可提高电机的工作温度和使用寿命。 目前电机换向片梯排生产无标准可执行,其他行业的标准及国外标准也只包含银铜,已远不能适应我国电机制造及铜排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制定专用标准有其必要性。 江苏包罗铜材集团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是利用水平连铸+挤压+拉拨方式生产铜及铜合金梯形铜排的生产厂家,公司致力于铜及铜合金异型棒材及铜排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工作,已有多年生产经验,目前已研发和攻克了异形铜排的挤压拉伸工艺。公司拥有多台套的水平连铸熔炼炉和自动化连续铸造设备,挤压拉伸设备,模具加工制造车间引进先进的线切割,数控机床、模具热处理及外表面喷涂等设备,能自主完成从模具设计到加工的全过程,技术实力雄厚。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研究整理了本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使用现状,并会同营销人员对铜合金梯形型材生产及应用两方面进行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及国内目前梯形铜排生产整体水平和现状。依据大量技术资料,于2014年4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国内铜及铜合金梯形铜排标准有JB/T9612.2-1999。同时我们查到三个国外铜及铜梯形型材的产品标准:英国标准BS1434:1985《电工用铜换向器用铜棒、铜坯料、铜块》、日本标准JIS C2801-1995《整流子片》和德国标准DIN 42963-63《整流子片断面形状允许偏差供货技术条件》。本标准参考上述国外标准并结合国内实情进行制定。 三、主要技术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1、牌号的确定 紫铜梯形型材为传统的换向器片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电、导热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但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分析化学专业) 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男,汉,1975年10月出生,广东省韶关市**县人。199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6月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工作,XX年11月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被聘为工程师。 一、专业知识 被聘工程师以来,本人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基础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XX年11月至今,本人在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从事化学分析与研究工作。本人从事贵金属分析工作已经有9年多的时间,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多种贵金属分析方法,是贵金属分析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科技交流活动,目前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多篇。 XX年,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了Word 97、Windows98、Network等三个科目的合格证书,XX年又取得了Excel XX、Powerpoint XX等二个科目的合格证书。 XX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职

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优良。 XX年—XX年,中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优良成绩完成了所有基础课程,已进入写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 二、主要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 XX年12月至XX年12月作为主要参加者(在项目中排名第二)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贵金属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研究”。在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测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如下:在样品前处理方面,提出了磨样机制取杂铜样品的方法和对高铜含量样品无需预先分离而直接用火试金法分离样品中的金、铂和钯;在分析 测试方面,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滴定法和重量法,解决了贵金属二次资源中金、铂和钯的测定问题。该项目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XX年12月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获得XX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XX年主要作为参加者参与项目“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XX年11月申请发明专利,XX年3月21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七月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钢铁行业原料场能效评估导则>等13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59号20152283-T-610)、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5]29号)及陕西西安有色标准落实会确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项目编号:20152283-T-610)由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 2工作简况 2.1立项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管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我国每年都有大量铜管、铜管件因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而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标准后,有利于铜管生产、消费企业,通过测定铜管、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使内表面碳含量过高成为不合格品,不使用到下游产品中去,从而减少应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增加下游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损失。 2.2申报单位简况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检测机构,浙江省政府第一批授权成立的省级质检机构,我省冶金(有色)行业产品质量检测的专业检验机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 公司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评判能力。公司以高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装备了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拥有德国OBLF公司QSG750三基体单火花直读光谱仪、德国MM6宽视野金相显微镜、日本岛津AA-6501F原子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 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 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 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常用铜材牌号对照表

各国最常用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品种分类 中国 (GB) 国际标准 (ISO) 美国 (ASTM) 日本 (JIS) 英国 (BS) 德国 (DIN) 欧洲 (EN) TU2 Cu-OF C10100 C1011 C101 OF-Cu CW008A T2 Cu-FRHC C11000 C1100 C101 E-Cu58 TP2 Cu-DHP C12200 C1220 C106 SF-Cu CW024A 紫铜 (红铜) TP1 Cu-DLP C12000 C1201 SW-Cu CW023A 银铜 TAg0.1 CuAg0.1 C10400 C1040 CuAg0.1 H90 CuZn10 C22000 C2200 CZ101 CuZn10 CW501L H70 CuZn30 C26000 C2600 CZ106 CuZn30 CW505L H68 C26200 C2620 CuZn33 CW506L H65 CuZn35 C27000 C2700 CZ107 CuZn36 CW507L H63 CuZn37 C27200 C2720 CZ108 CuZn37 CW508L 黄铜 H62 CuZn40 C28000 C2800 CZ109 CW509L CuSn4 C51100 C5111 PB101 CuSn4 CW450K QSn4-0.3 CuSn5 C51000 C5101 CuSn5 CW451K QSn6.5-0.1 CuSn6 C51900 C5191 PB103 CuSn6 CW452K QSn8-0.3 CuSn8 C52100 C5210 CuSn8 CW453K 锡青铜 QSn6.5-0.4 BZn18-18 CuNi18Zn20 C75200 C7521 NS106 CuNi18Zn20 CW409J BZn18-26 CuNi18Zn27 C77000 C7701 NS107 CuNi18Zn27 CW410J BZn15-20 C7541 锌白铜 BZn18-10 C7350 QFe0.1 (XYK-1) C19210 KFC 引线框架 QFe2.5 (XYK-4) C19400 C1940 注: 1、铜管的材质必须是TP2 或TU2挤压轧制拉伸铜管。TP2 或TU2均为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TU2为无氧铜,纯度高,主要用作真空器件,TP2为磷脱氧铜,多以管材供应,主要用于冷凝器、蒸发器、换热器、热交换器的零件等。 2、中国紫铜加工材按成分可分为:普通紫铜(T1、T2、T 3、T4)、无氧铜(TU1、TU2和高纯、真空无氧铜)、脱氧铜(TUP 、TUMn )、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种铜(砷铜、碲铜、银铜)四类。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标准状态:现行)

I C S77.150.30 H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5231 2012 代替G B/T5231 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D e s i g n a t i o na n d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w r o u g h t c o p p e r a n d c o p p e r a l l o y s 2012-12-31发布2013-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 B/T5231 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5231 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三本标准中部分牌号等同采用了美国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对原国家标准中部分牌号的化学成分做出新的规定,保留了G B/T5231 2001标准中的111个牌号,新增加102个牌号,总计包括了213个牌号三本标准与G B/T5231 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对无氧铜氧含量做出调整,将原标准中的T U0改为T U00,等同采用美国牌号 C10100;新增加T U0牌号,氧含量为0.001%,原标准中的T U1二T U2不变,其氧含量分别为 0.002%二0.003%;新增加无氧铜T U3,等同采用美国牌号C10200; 将原国标中的牌号Q T e0.5二Q Z r0.2二Q Z r0.4编入纯铜系列,牌号表示方法修改为:T T e0.5二T Z r0.2二T Z r0.4; 将原国标中的牌号Q C d1二Q B e0.3-1.5二Q B e0.6-2.5二Q B e0.4-1.8二Q B e1.7二Q B e1.9二Q B e1.9-0.1二Q B e2二Q C r0.5二Q C r0.5-0.2-0.1二Q C r0.6-0.4-0.05二Q C r1二QM g0.8二Q F e2.5编入高铜系列,牌号表示方法修改为:T C d1二T B e0.3-1.5二T B e0.6-2.5二T B e0.4-1.8二T B e1.7二T B e1.9二T B e1.9-0.1二T B e2二T C r0.5二T C r0.5-0.2-0.1二T C r0.6-0.4-0.05二T C r1二T M g0.8二T F e2.5; 将原国标中的牌号H96等同美国A S T M合金牌号C21000,铜含量由95.0%~97.0%调整到 94.0%~96.0%,牌号改为H95; 新增纯铜19个牌号:T U0二T U3二T U00A g0.06二T U A g0.03二T U A g0.05二T U A g0.1二T U A g0.2二T U A g0.3二T U Z r0.15二T A g0.1-0.01二T A g0.15二T P3二T P4二T T e0.3二T T e0.5-0.008二T T e0.5-0.02二T S0.4二T Z r0.15二T U A l0.12; 新增高铜合金15个牌号:T B e1.9-0.4二T N i2.4-0.6-0.5二T C r0.3-0.3二T C r0.5-0.1二T C r0.7二T C r0.8二T C r1-0.15二T C r1-0.18二T M g0.2二T M g0.4二T M g0.5二T P b1二T F e1.0二T F e0.1二T T i3.0-0.2; 新增黄铜35个牌号:H66二H B90-0.1二H P b62-2-0.1二H P b61-2-1二H P b61-2-0.1二H P b60-3二 H P b59-2二H P b58-2二H P b58-3二H P b57-4二H S n72-1二H S n70-1-0.01二H S n70-1-0.01-0.04二 H S n65-0.03二H B i60-2二H B i60-1.3二H B i60-1.0-0.05二H B i60-0.5-0.01二H B i60-0.8-0.01二 H B i60-1.1-0.01二H B i59-1二H B i62-1二H M n64-8-5-1.5二H M n62-3-3-1二H M n62-13二H M n59-2-1.5-0.5二 H M n57-2-2-0.5二H S b61-0.8-0.5二H S b60-0.9二H S i75-3二H S i62-0.6二H S i61-0.6二H A l64-5-4-2二 H A l61-4-3-1.5二H M g60-1; 新增青铜14个牌号:Q S n0.4二Q S n0.6二Q S n0.9二Q S n0.5-0.025二Q S n1-0.5-0.5二Q S n1.8二Q S n5-0.2二Q S n5-0.3二Q S n6-0.05二Q S n15-1-1二Q C r4.5-2.5-0.6二Q A l6二Q A l10-4-4-1二Q S i0.6-2; 新增白铜19个牌号:B23二B F e7-0.4-0.4二B F e10-1.5-1二B F e10-1.6-1二B F e16-1-1-0.5二 B F e30-0.7二B F e30-2-2二B Z n18-10二B Z n18-17二B Z n9-29二B Z n12-24二B Z n12-26二B Z n12-29二 B Z n18-20二B Z n22-16二B Z n25-18二B Z n40-20二B Z n10-41-2二B Z n12-37-1.5; 新增铜及铜合金代号,表示方法为以T为首字母加5位数字三等同采用美国合金牌号的合金,仍采用美国牌号的数字编号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3)归口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二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二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二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三 Ⅰ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现行标准主要参照前苏联国标进行的修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国外先进标准为目标进行标准修订。 根据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立项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以中色协产字(2003)065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其中附件1《2003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中序号第56项(项目编号20031756-T-610)《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的修订由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亮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标准修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洛铜集团、海亮集团公司分别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标准,在国家标准GB/T1527—199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和GB/T8010-1987《气门嘴用HPb63-0.1铅黄铜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对一些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后,编制了本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 作为大众化的、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修订标准时应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在标准正式立项前,我们就注意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铜管方面的信息。经查阅国内外有关标准后得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日本(JIS)、俄罗斯(ΓOCT)和欧盟(EN)等国家和组织均制订有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力学性能)标准,如ISO 1635:1974《加工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圆管:力学性能》、ASTM B75:1999《无缝铜管》、ASTM B135:2000《无缝黄铜管》、JIS H3300:1997《铜及铜合金无缝管》、ΓOCT617:1990《铜管技术条件》、EN12449: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标准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内容各不相同。通过分析、对比,就综合指标而言,欧盟EN的标准更趋合理、适用,可操作性强。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到:在欧洲的铜加工行业,欧盟标准处于强制执行状况;随着欧盟标准的建立,我国铜管的国际、国内贸易,也逐渐开始使用欧盟标准。因此,本标准的修订选择以欧盟EN标准作为采标方向。 各国铜管标准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表2(黄铜管牌号繁杂,次处未作对比)。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 (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现行的GB/T 2059-2008《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2008年实施,距今已经7年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和JIS H3110-2006《磷青铜和镍银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适用于所有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带材。同时GB/T 5231-2010《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标准已发布实施,合金牌号和状态表示方法有何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对铜及铜合金带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国家。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59号和有色标委[2015]29号《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44(项目编号“20152280-T-610”)《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6年9月。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铜及铜合金带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和民用等各方面,不但我国制定有国家标准,国外的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制定有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对各国铜带标准的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日本JIS标准、欧盟EN标准和美国ASTM相对较完善、合理,尤其是JIS标准的规定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更为接近,最后确定,本次标准修订结合市场需求,修改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

合金管牌号及化学成份表

合金管牌号及化学成份表 标准: GB5310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6479——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 GB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ASTM A213 ——Seamless Ferritic and Austenitic Alloy-Steel Boiler, Superheater, and Heat-Exchanger Tubes ASTM A335 ——Seamless Ferritic Alloy-Steel Pipe for High-Temperature Service JIS G3458 ——Alloy Steel Pipes (STPA 12/ 20/ 22/ 23/ 24/ 25/ 26) JIS G3462 ——Alloy Steel for Boil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STBA12/ 13/ 20/ 22) JIS G3467 ——Steel Tubes for Fired Heater (STF 410/STFA 12/ 22/ 23/ 24/ 25/ 26) DIN17175-79Ⅲ——Electrical Resistance Or Induction Welded Steel Tubes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主要生产钢管牌号: Cr5Mo (STFA25 STPA25 STBA25 T5 P5) 15CrMo (STFA22 STPA22 STBA22 T12 P12) 1.25Cr0.5Mo (STFA23 STPA23 STBA23 T11 P11)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锡磷青铜及锌白铜板和带》,进行编制。 一、本标准与GB/T 2040-2002、GB/T 2044-1980﹑GB/T 2045-1980﹑GB/T 2046-1980﹑GB/T 2047-1980﹑GB/T 2049-1980、GB/T 2052-1980﹑GB/T 2531-1981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锡青铜板增加了QSn8-0.3牌号(状态为M、Y4、Y 2、Y、T)。

金属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常用标准目录汇编

金属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常用标准目录汇编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ASTM E350-95(2005)e1 碳素钢、低合金钢、硅电工钢、铁锭和熟铁的化学分析试验方法 ASTM E1019-2008 钢、铁、镍和钴合金中碳、硫、氮、氧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12-1991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 GB/T 223.26-2008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36-1994 蒸馏分离-中和滴定法测定氮 GB/T 223.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49-1994 萃取分离-偶氮氯膦mA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GB/T 223.58-1987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 GB/T 223.63-1988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 GB/T 223.6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1170-2008 不锈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223.11-2008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3-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 GB/T223.14-2000 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 GB/T223.16-1991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 GB/T223.17-1989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 GB/T223.18-1994 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 GB/T223.19-1989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 GB/T223.20-1994 电位滴定法测定钴 GB/T223.21-1994 5-CI-PADAB分光光度法测定钴 GB/T223.22-1994 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钴 GB/T223.23-2008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223.25-1994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 GB/T223.28-1989 α -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 GB/T223.30-1994 对-溴苦杏仁酸沉淀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锆 GB/T223.31-2008 钢铁及合金 砷含量的测定 蒸馏分离-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34-2000 铁粉中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GB/T223.37-1989 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 GB/T223.43-2008 钢铁及合金 钨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GB/T223.46-198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 GB/T223.50-1994 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直接光度法测定锡 GB/T223.5-2008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53-198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 GB/T223.54-198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 GB/T223.59-2008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0-1997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 GB/T223.6-1994 中和滴定法测定硼 GB/T223.62-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汇总

(2009/11/30 15:05)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引用地址:未提供) ★阿里同摘目录:行业知识 小浏览字体:大中《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目前,金属钛生产的工业方法是可劳尔法,产品为海绵钛。制取钛材传统的工艺是将海绵钛经熔铸成锭,再加工而成钛材。按此,从采矿到制成钛材的工艺过程的主要步骤为: 钛矿->采矿->选矿->太精矿->富集->富钛料->氯化->粗TiCI4->精制->纯TiCI4->镁还原->海绵钛->熔铸->钛锭->加工->钛材或钛部件上述步骤中如果采矿得到的是金红石,则不必经过富集,可以直接进行氯化制取粗TiCI4。另外,熔铸作业应属冶金工艺,但有时也归入加工工艺。 上述工艺过程中的加工过程是指塑性加工和铸造而言。塑性加工方 法又包括锻造、挤压、轧制、拉伸等。它可将钛锭加工成各种尺寸的饼材、环材、板材、管材、棒材、型材等制品,也可用铸造方法制 成各种形状的零件、部件。. 钛和钛合金塑性加工具有变形抗力大;常温塑性差、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比值咼、回弹大、对缺口敏感、变形过程易与模具粘结、加热时又易吸咐有害气体等特点,塑性加工较钢、铜困难。

故钛和钛合金的加工工艺必须考虑它们的这些特点 钛采用塑性加工,加土尺寸不受限制,又能够大批量生产,但成材率低,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屑残料。钛材生产的原则流程如图1—1。 针对钛塑性加工的上述缺点,近年来发展了钛的粉末冶金工艺。钛的粉末冶金流程与普通粉末冶金相同,只是烧结必须要在真空下进行。它适用乎生产大批量、小尺寸的零件,特别适用于生产复杂的零部件。这种方法几乎无须再经过加工处理,成材率高,既可充分利用钛废料作原料,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不能生产大尺寸的钛件。钛的粉末冶金工艺流程为:钛粉(或钛合金粉)->筛分->混合->压制成形->烧结->辅助加工->钛制品。 钛材生产的原则流程 钛材除了纯钛外,目前世界上已经生产出近30 种牌号的钛合金。 使用最广泛的钛合金是Ti-6AI-4V, Ti-5AI— 2.5Sn等 医用钛标准(2008/05/29 23:54) 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执行标准GB/T 13810—1997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