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便是整个民族的图腾。龙与其说的“帝王标志”不如说是中国人的图腾。故当“真

龙天子”消失后,所有的中国人便都成了“龙的传人。”

二.牛图腾

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农耕时代,牛更是人类最得力的帮手,为人类巨大的贡献。人类对牛的崇拜也经历了由原始的兽类崇拜到更

牛崇拜的过程。牛的丰富的象征意蕴和文化内涵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沉积的结果。

在牛图腾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是神农氏,神农氏象征炎火的牛头图腾。而在蚩尤部落中,牛的形象则是好战的野牛图腾,此外,还有穷奇的牛状狸尾图腾,伯牛

的古史失载的牛图腾等等。遮羞都表示了再远古时期人们对于牛的崇拜和敬仰。

牛图腾代表着多层文化涵义。其一是勤劳奉献。牛仔肉体上有一种特殊的抵抗能力,能够经受成年累月的劳苦工作的折磨,能够承担沉重的负担。它从不偷懒,勤

勤恳恳地耕地,拉车。性格沉着,稳定,任劳任怨,忍辱负重。宋代李纲有首诗

《病牛》专门是歌颂牛的: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中国人对牛的赞美,体现着一种人格的追求,中国人正如牛一样勤劳勇敢。牛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无怨无悔的奉献牺牲精神。但是牛的奉献精神在国民心目中有两个

不同层面的意义,意识作为被奴役者的尽职奉献,这是作为“奴性“被表现出来的。一是作为慈父,贤者的奉献牺牲,这是作为崇高的”仁爱“出现。3二者一个存在与世俗的生活中,一个存在与理想社会与精神追求之中。

牛的另一个特点是沉稳镇静。在任何时候,牛都能保持冷静和稳定。它没有冒险精神,长久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从没想过要改变这种生活。没有狂躁,愤怒或

者欺骗。

沉稳中蕴藏着传统的力量,持重中有着历史的修炼。中国人的这种沉稳持重的性格,使这个民族在灾难中走过,却历久不衰。因为沉稳,故能战胜轻浮;因为持重,

3

故不为所动。然而,这种沉稳的另一面就是保守和固执。在中国人的传统人生中,牛的麻木、顽固、迟钝保守的天性,曾梦魇般的纠缠着民族的灵魂。不思变通,势必导致历史的停滞,缺少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鱼图腾

鱼图腾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复杂的意味。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鱼不是单纯的一种动物,而是一个庞杂的群。在古代的氏族部落中,存在着半坡人的鱼图腾部落,西戎的人面鱼身图腾,河伯的巨鱼图腾,伯鲧的巨鲲图腾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图腾代表着中国恩的生殖崇拜。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一是象征女阴或男性生殖器,二是象征男女情侣,三是象征多子。中国人崇拜中华之母女娲,因为她有两大功绩,一是造人,二是补天。而传说中的女娲是蛇身人首,而在甘肃发现的一石刻中,补天的女娲的蛇尾却变成了鱼尾。蛇是“性“的象征,并没有生殖的意义,而鱼则是生殖的象征。便蛇尾为鱼尾,无疑是要突出其生殖能力。人类之所以让女娲”补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女娲的生殖能力,只有具有无限生殖力的女娲,才能补救氏族,部落以及人类的灭亡。而女娲补天这一神话的潜在意义,就是把生殖作为一项最神圣,最伟大的事业而颂扬的。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道两家为主体,而这两派都是以《周易》为本源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崇拜生殖。儒家的根本思想出发与生殖崇拜,也就是说,儒家哲学的或伦理学的根本观念是仁,而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根本观念是生殖崇拜。因为生殖崇拜,所以主张仁孝,所以探源与生殖崇拜;二者有密切的关系,绝对不能隔离。“4因此,儒道两家两种生殖崇拜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4《孝与生殖器崇拜》周予同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3c4982968.html,/journal/ojhs https://www.sodocs.net/doc/3c4982968.html,/10.12677/ojhs.2014.24009 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 Ting Zhao, Feng H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sodocs.net/doc/3c4982968.html, 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3c498296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Keywords 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赵婷,韩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sodocs.net/doc/3c4982968.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摘要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200个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 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喜事是:(C)C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C、酒 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 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B、元宵节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 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 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 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 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 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后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 一、原始社会建筑: 这一时期的建筑史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主要有天然洞窟和人工挖掘的洞窟,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代本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商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周围壕沟和城墙较为常见。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三、封建社会建筑 (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 出现了瓦和砖,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秦始皇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 (二)汉 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主要表现形式有长安城、陵邑、陵墓、宫殿、私家园林、长城。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 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初期佛寺的结构与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后人们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构建筑应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有了中国的色彩。 佛塔传到中国后和中国已有的各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石塔和砖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我国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四)隋唐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1)城市和宫殿建设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民族,而蛇作为“龙”的原生形象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蛇图腾信仰应早于龙图腾。本文试图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z中国古代;蛇图腾;龙图腾;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snake totemism hay discussed 【Abstract】 The Chinese nation are worship dragon totem nationalities, but snake achievement “dragon” the primary image also was the ancient times ancients worship object, the snake totem belief should be earlier than the dragon totem.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he ancient times to be connect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nowadays culture remain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the discussion snake totemism development and the vicissitude, as well as its and between dragon totemism origin relations. 【Key word】 Ancient times; Snake totem; Dragon totem 序 蛇,俗称“长虫”系属爬行纲,蛇亚目,长条形,有鳞无肢,种类很多,捕食鼠、蛙、鸟等小动物,是在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时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学者提出“龙为蛇象,蛇乃龙之原生”、“蛇是龙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集合对象”,认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图腾“龙”是与蛇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认为龙是由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的发展和演化。在探讨“龙”与“蛇图腾”之间的关系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图腾”。 所谓图腾(totem)为美洲印第安语音译,意为“他的亲族”,于旧石器中晚期、中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兴起和繁荣。是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将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还能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的一种崇拜或信仰物;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氏族或部落的标志与象征符号,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宗教形式,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 一、中国古代的蛇图腾崇拜 在上古时期人们信仰蛇神,尊蛇为始祖神,这在很多上古创世神话传说中都有所体现。《楚辞天问》载“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为“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七化”,其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云“伏羲鳞生,女娲蛇躯”将女娲当作象征女阴的蟠蛇图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系谱》载“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拾遗记》卷二又载“蛇身之深,即羲皇也”将伏羲当作象征雷电的“两头蛇”图腾。相传伏羲也认为自己受胎是自己的母性始祖与蛇接触的结果,认蛇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蛇的后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上古时期人们还把五帝之首的黄帝轩辕氏认为是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等,诸如此类关于蛇的美好形象的记载比比皆是,说明上古时期蛇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而倍受崇拜。这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繁衍充满着极大的神秘感和不解,给蛇赋予女色的象征意义。人们也观察到了蛇其外形与男性的生殖器相似,从而生成“蛇——性”文化,以蛇为性的象征是带有世界性的原始观念。“蛇图腾崇拜”便成了在生殖崇拜和性文化的融合下形成一种原始崇拜,将其视为神灵与龟合为“四灵”之一的“玄武”。 然《神异经-西北荒经》载“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兽。贪恶愚顽,名曰共公”,《山海经。海外北经》载“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毒”,又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载“相柳者,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欤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之”文中所载‘相柳氏’乃共工之臣,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以共工为代表的关于蛇的邪恶形象在《山海经》和其他古籍中亦有众多描述和记载。可见在上古时期人们最初在洪水泛滥的时代对蛇类产生恐惧,将蛇看作一邪恶的势力,被视为“五毒”之首。是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力极底的情况下万物之灵的人也无法抵御攻击能力很强的蛇(毒蛇)对人的伤害而产生的一种惧怕的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道、佛三种。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道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佛学,佛经对佛学的定义就是两个字:“教”和“证”。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传讲的,或是经过释迦牟尼佛加持和开许,然后由菩萨们写下的经论,如藏传佛教的《丹珠儿》和《甘珠儿》;证,是指个人的修证,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部分。也就是说,教证这两个字代表了整个佛法;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字,也可以概括佛法的所有定义,那就是“智”和“悲”。 一、儒学:儒字有二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说:“凡有道术者皆称儒”。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其实,儒字是对古代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指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儒学是一种大家学者的意思,崇尚孔子学说的人创立的学派,其代表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大学》、《中庸》原本都是《礼记》中一篇,按朱熹和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而《中庸》则被认为是“孔门传收授心法”。《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尚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春秋》是儒学的一部史书。 二、道学:“道”,狭义的讲,指的是中国道家文化,广义的讲指的是同道家思想相融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称道学文化。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道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反复循环的过程。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以道是天地之母。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大道泛兮”,“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道是规律。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是法则。 道学有八大支柱:乾——天地人哲学;兑——政治管理学;离—文艺审美学;震—医药养生学;巽—宗教伦理学;坎—自然生态学;艮—丹道性命学;坤—方技术数学; 三、佛学:学佛就是学智慧与大悲。智慧是指佛的智慧,即是以另一种眼光看世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数字由0、1、2、3、4、5、6、7、8、9 等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现

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这种数字符号传到阿拉伯国家,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至今印度人还耿耿于怀。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生一,一是太极,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碧螺春(江苏吴县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 7.【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8.【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五常】仁、义、礼、智、信 23.【古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青、黄、赤、白、黑 26.【五音】宫、商、角、址、羽 27.【五谷】稻、黍、稷、麦、豆 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 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高中阅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昀书法艺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

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 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王立军的《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汉字在人们心目中占有 神圣的地位。 B. 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写意性,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构成了一道道 亮丽的风景。 C. 汉字将一元化象形方法转化为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其长期生 存成为可能。 D.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汉字远播并覆盖东亚、东南亚地区,现正健 步走向世界。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二十个“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逆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 〖东岳〗山东泰山 〖西岳〗陕西华山 〖南岳〗湖南衡山 〖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五行学;易学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图腾崇拜,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赵婷韩锋在汉斯出版社《历史学研究》2014年10月的学术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比如,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 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西次三经》)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大荒西经》) 《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之山……獸多犀兕熊、羆。(《西山经》) 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现将汇总成一表,如下。图腾神的出现是人们思维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比如: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西山经》) 上面的文字记载的是一种鱼类,这种鱼名称叫人鱼。据考古材料记载,庙地沟文化彩陶、半坡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都有人面鱼的图案,是西北高原地区先民们所崇拜的图腾,是他们幻想的图腾祖先。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他们把这种图腾绘制在陶器上,来表明自己的氏族。人是群居性的,在先古时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氏族,为表示与其他氏族的区别,每个氏族有自己的图腾,记录自己的历史。 (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41110zcy)

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指南

张岂之先生指导我读研究生 方光华 入门 1987年9月,满怀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我来到西北大学,跟随张岂之先生研习中国思想史。当时与我一并考上张先生硕士研究生的还有韩健平、任泽峰两位同学。开学初,先生找我们谈话,对我们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提出了一个要求: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传》五种典籍通读一遍,并做好读书笔记。那时大学里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并不多,更遑论钻研中国思想原典。听了先生的讲话,我们的感触是:得安安静静地研读原典,并学会独立思考。于是我们按照张生生指点的版本,开始认认真真地阅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五书。在校园西北角的一个偏僻的自修室里,我们几乎每天都读到夜晚十一点半,回到寝室,还要一起讨论,至深夜才罢。当时张先生正担任西北大学校长,并没有很多的时间给予我们具体指导,但每天都能见到先生的身影,因为他将他的休息室就设在自修室的隔壁。每隔十天半载,先生总会问问我们读书的收获,特别是一到节假日,先生总要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我们召集到一起,向我们介绍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进展,主题多半是先生即将发表的论文的主要论点。在这样的鞭策之下,我们研读原典一点也不敢马虎,一个学期下来,基本按先生的要求读完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传》五部原典。记得先生为了考查我们对这些原典的掌握程度,还出了一套试题,几乎全是这些典籍上不容易理解的语句和段落,让我们闭卷回答。我们都得到了高分,受到先生表扬和鼓励。 多年之后,我才体会到先生对我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尽快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大门。中国思想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延续性。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很少直接表述他们的观点,而是往往依托经典,通过对经典的注解和阐释体现自己的思想意识。例如孔子就是在对《诗》、《书》、《礼》、《易》、《春秋》的整理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他删削《诗》、《书》,编辑《春秋》,使它们成为体现自己思想的凭藉。不但儒家如此,道家老子、庄子亦是如此,近年来,关于老子与《诗》、《书》传统之间的联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提及。离开了对《诗》、《书》、《礼》、《易》、《春秋》的深入理解,就不太容易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创新。如果要尽快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大门,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充分熟悉《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但对一个中国思想史没有什么基础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让他抱着一部《诗经》或者一部《尚书》去钻研,容易失去研读的兴趣,而在这几本经典基础上所形成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在文字上不像前者那样诘屈聱牙,在思想上又比前者要明快直截,特别重要的是它们后来也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基础,对它们的解读往往成为对《诗》、《书》、《礼》、《易》、《春秋》重新解读的先声,让一个对中国思想史刚产生一点兴趣的年轻学者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下这五部原典,不失为一个最直接而有效的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之门的办法。在后来的研究岁月里,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研究生第一个学期所读的几部原典是多么重要,而当时所形成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在后来发生的影响又是多么强烈。 引路 第二学期一开始,先生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列出了一大堆书目,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有重点地阅读一些原典。经过第一个学期原典阅读,我们都对研读原典的快乐有所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摘要:本文从图腾的涵义、图腾崇拜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图腾,阐述了自古以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一、图腾的含义和图腾物 (一)图腾的含义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其他民族中也有与此意义相同的名称。图腾说虽然来自于西方学者,但是通过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中国远古氏族部落也有过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的图腾崇拜时期。 图腾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原始人先后产生了三种图腾涵义: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于是图腾崇拜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所以有时候运用图腾来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图腾物 纵观历史上个民族的图腾物象,种类非常之多,被尊为图腾者,从多至少依次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物自然现象人。图腾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取决于该地区的动物群和植物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图腾基本上是该地区或相邻地区的存在物,如无虎之地绝不会以虎为图腾。各地区氏族在选择图腾时,往往偏重于大动物,如果一个部落所在地有象、虎、豹、熊等,则多以这些动物为图腾。 最早的图腾物很可能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与人类较为相似,比较容易被认为是同类。植物图腾的种类也有很多,主要是一些可食或可用的,如松、柏、稻、荞、等等;而无生命物和自然现象的图腾出现得要晚一些,前者有石、工具、人造物和生活用具等,后者有太阳、月亮、星星、雷、火、风、云、海等。 人们一般都会以为一个部落、氏族或者家庭都只有一个图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图腾崇拜历史上,固然有只崇拜一个图腾的群体,但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图腾的群体也不少见。例如海达人尊崇鹰图腾,在一个家庭的前柱上,顶端作大鹰,底下为熊,两种都是男主人的图腾,中间刻狼,是女主人的图腾;另一家庭的前柱上,狗和鱼雕于顶上,下为大乌鸦,最下是杀人鲸,前两者是女主人的图腾,猴子是男主人的图腾。

中国传统文化(必修)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精神、“会通”精神。 2新石器时代的礼类玉器主要有璧、琮、璜。 3中国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不断地向天神、天命观念挑战,提出以下观点:老子的“天道自然”观点、荀子的“天人相分”观点、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观点。 4孔子提出的五种道德规范:恭、宽、信、敏、惠。五种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之为“仁”。 5史学著作:《史记》纪传体、《汉书》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 6佛教,在中国史书上曾有“释教”、“佛陀”、“浮屠”、“浮图”等多种译名。 7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成果及活动: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 二名词解释 1、古陶的功能 古陶的首要功能是生活用品,其造型原则主要是满足实用需要,反映当时经济生活。另一方面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的社会生活信息,体现了它们是对自然事物艺术加工的产物,陶器上的纹样都始于模仿自然又注入了人的情感,成为巧夺天工的美术作品。 2、诗情 诗人摄取的是引起感情强烈共鸣的诗材,然后通过诗人的感情熔炉,熔铸成诗的意象,再按照诗人感情的韵律加以组织提炼,成为引起广大读者感情共鸣的诗作。可见,诗是从始到终离不开感情作用的。诗人感情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强烈、真诚、有典型性、个性化。 3、官学 西周时,学校制度初具规模。西周学校包括国学和乡学两个系统,国学是中央官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里;乡学则是地方官学,设在郊外的乡、州、党、闾等地方行政区域之中。 西周时期还形成了以“六艺”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西周建立了初步的教学管理制度。据《学记》记载,西周国学中的大学已建立了隔年一次的考核制度。 4、书法艺术的概说 书法艺术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笔法,二是结体,三是笔意。笔法、结体是技法,求其形质美;笔意是在两者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字外功夫而抒发出的神采。神采固然为上,但不能脱离形质,两者兼备才算优秀的书法作品。 5玉器的文化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