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如下图: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认为“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能真正贯彻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附:“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小小组合作学习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小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其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小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3人为一学习小组,将班内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等差异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小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交往、合作、竞争、协调,而且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还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格素养。

(三)、研究对象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上网下载或阅读有关研究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文章资料,借鉴引用。

2、观察法: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学习中的情况,并作跟踪记录。

3、对比法:为全面掌握学生对这一教学法模式的适应性以及了解这种教学法模式对教学的帮助,每月举行一次教学法调查,要与对比班进行对比。这样分段分期对比,发现不足,寻找对策,提高实验质量。

4、激励法:科学地设置诱因,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向正面发展,及时表彰学有成效的小小组。

(五)、课题研究达成的目标

1、探究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小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组织形式,形成模式,突出特色。

2、培养一批会学习、会合作、会竞争的学生。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课题研究内容(子课题)

1、小小组划分的研究。

2、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研究。

3、小小组组长作用的研究。

4、小小组组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

5、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研究。

6、小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机制的研究。

7、小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成果展示的研究。

8、“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模式的研究。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

(2)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

2、研究实施阶段:

各课题组研究调查小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查阅相关的理论,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探寻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3、总结阶段:

(1)完成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

(2)整理研究资料,汇集研究成果,进行理性分析,准备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保证

1、加强课题的领导。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保证财力、物力、人力的优化组合,以便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课题组将实行分工合作制,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让人人尽其责,献其策,以便集思广议出成效。

2、加强教育理论修养

一切教育努力最终赖以成功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个性品质、思想修养等诸多方面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理论学习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购买教育理论书,让课题组成员自学;二是请进来,请有关领导及专家到我校进行指导;三是走出去,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3、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

一是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始至终觉得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落实三件事:①讲清道理。②树立榜样。③进行行为训练。

4、科学分组、优化组合

分组既要考虑个体力量,又要考虑群体力量,既要考虑互补性,又要考虑均衡性,参照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等差异,基于这些,每组3人最佳。

(九)、预期研究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有雄厚的竞争实力,也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动机,才会想到合作,才会设法合作,才会真正合作。如教学《早操》一文,如何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自编儿歌?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鼓励学生说:“小作者丁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儿歌的,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经编好了,急于向他人展示;而有的学生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来表

达,就想寻求帮助。学生有了合作的愿望,这时我请学生去找小伙伴说一说、改一改。就连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也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一首首健康且充满童趣的儿歌很快在孩子们的口中诞生。 二、分派合作角色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适当的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不同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在具体的分组中,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组织者”负责分配讨论的任务,“记录员”负责记载问题讨论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合作成果或决定汇报形式(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检查员”负责在讨论过程中督促同学认真进行。这样每个成员在该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再无所事事。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方案

鹤伴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根据邹平县2014年教学视导反馈中提到学校要研究“课堂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学习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学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抓落实,抓深化,抓学习,提成绩,在课堂教学上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鼓励冒尖,整体推进”原则,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树立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 二、参与对象 全科全员参与,以级部为单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制定校级方案,级部制定级部方案,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制定学科方案。 三、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及环节 (一)小组的建立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本班人数,每个小组4人或5人。依据学习基础,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两名(或三名)中等生,一名(或两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座位的摆放,班级自主设计,一二年级提倡并桌摆放,高年级提倡并桌摆放的形式。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4人(或5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一名副组长,一名(或两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分组、计分、奖惩 在此借鉴天津北辰区普育学校小组合作。分组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按语文数学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总成绩的排名依次分为ABCD,每组级别的学生坐的位置是固定的,老师一看位置便知道他学习的等级,每次上课前在黑板一侧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小组。如何计分:为了让学生优帮差,计分的规则为:A同学0.1,B同学0.2,C同学0.3,D同学0.4,总分为1分,这样计分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小组教学法基本原则

十.小组教学法基本原则 1.如果说小组教学是开始的话,大组教学就是结束,大组教学是小组教学的归宿。如果小组教学法不能成功升级为大组教学的话,小组教学法将毫无意义! 2.小组教学法不适合从一年级开始。如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小学毕业都用小组教学,学生在结束六年的熏陶、学习后,到了初中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就会不适宜,从而引发厌学、弃学、不自信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样就有可能毁了某些学生的一生。既使有一位学生受到不良影响,我也会良心不安! 3.在小组教学中,组长的选择尤为重要。一个好组长,会事半功倍,而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组长则会事倍功半。所以,选组长时,既要公平又要合理。按成绩前几名为大组长最公平。可是成绩好却不一定有组织能力,万一过度内向、老实,不善于言辞表达,不懂得如何带领自己组去学习,让这样的同学当组长,公平了,却不合理。 4.既然是小组教学法,小组就是小组教学法的基础。所以,分组是否合理、恰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组的学习成绩与其他组相差太大,就会削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毁掉的就不止是一个学生,而是这个组的所有学生。另外,若各个组的学习成绩相差太大的话,各个组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5.自习课是小组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上课时,一要明确任务,二要责任明确,三要监督到位。

6.自习课上,讨论与讲解最重要。不会的讨论,会的讲解,组长讲,组员更要讲,每个人都要讲。 7.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课前作业一定要要求学生认真地去做,并划出疑难问题。毕竟许多课型都要以课前作业的顺利完成及课前发现的问题为前提的。不过一定要把握好作业量的度,不要过多的加大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为老师,一定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8.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习任务的落实,都要求学习委员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要选好学习委员。 9.要把握好过关检测课,不怕慢,就怕停。 10.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有问题都要在小组内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进行解决,没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老师代替解决的,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几乎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是所有问题。 11.讨论记录是学生讨论过程物化的产物。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讨论记录的习惯,既能提高学生对“讨论”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视,又能有效地保证讨论质量,也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种方便、有效、实用的方法。 12.大组教学比较费时,常规教学一节课就能讲完的内容,在大组教学中可能就要一节半或两节课才能完成。所以,大组教学很好的把握时间很重要。另外,大组教学之所以费时,这与大组教学的内容有关,内容简单,时间就够用,甚至会剩下些许时间;而一旦较难,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李春莲10月19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把握和主观的主题感悟。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思考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学生在解决了基本的阅读障碍后(字的读音、词的理解,有的词要放在文段中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应思索课文整体上讲了什么,也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学生现在的做法是,普遍借助工具书,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必须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不是太难的事,但问题在于学生层次不一,有的学生读完一段后能迅速抓住主要意思,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一能力。细究原因,一是读书不细心,不会边读边想;二是读书能力欠缺,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三是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各自然意思。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逐段弄清意思,再整体把握全文意思。连自然段意思都不能把握的,只有静下心来,逐句弄清意思。把握每句意思时,可以采用缩句的方法,把每句话缩写为“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再把各句意思综合起来,弄清每个自然段意思,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赞扬、批评、喜欢、厌恶、鞭挞……只有从主题上从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一般小组成员以6人左右为宜,在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说明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说明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李艳霞 一、“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涵义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讲授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分组(可由教师按一定原则划分组别、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引导学生间的人力资源整合、激发其参与积极性,通过组内分工、组际竞争、小组与个人双重加分等激励方式引导其发现自身和他人的长处、发挥集体智慧,从而在宽松的游戏式竞赛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的教学方法。 二、“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要点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要点: 1、分组原则的选择。 分组原则有位置就近、学号相连、随机抽签教师指定、自由组合等多种方式,都有各有方便之处。本人则倾向于学生自由组合,一方面学生的自由性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也可相应增强;第二方面教师可从中观察不同学生的性格是积极进取的还是被动等待的,以便在其后教学中加以引导性格被动的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平衡发展。 当然,该选择原则下必然出现部分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无组可入的情况,因此教师因在分组前加注相应条款——组员人数要求(多则出现搭便车现象,少则出现一人组两人队现象)、每组内评1到2名MVP(特别加分),同时强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价值——团队的胜利就是所有人的优势都得到充分整合的胜利。 在多次的实操过程中,依据上述分组原则和条款进行的分组竞赛活动,基本上不同往绩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不时有黑马出现——本不被看好的某同学大放异彩、当选为组内的MVP,不仅该同学自信心大增,同学间也学会发掘和欣赏他人优点,利于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2、竞赛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更带有目的性——渗透教学内容、实现快乐学习。因此,如何“游戏”、如何“竞赛”就是当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当中的游戏竞赛基本方式有“问题抢答”、“情景扮演”、“相互修正”等,当中最容易操作的是“问题抢答”,适应于一些较基本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学和检验中,教师掌握判定胜负的主导权,但必须注意公正性——谁最快举手或起立;最需要学生主动配合的是“情景扮演”,适应于一些强调实践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积极,发言有序,讨论热烈,甚至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主体地位大大提高。 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他们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合作的时间,紧张而有序,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他们的思想不断融合,感情不断融洽,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 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学会收集、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等。

(三)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形成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四)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了个人探究和集体探究的意识,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校本研修使教师们更加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有参研教师能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二)所有参研教师对“课标”、“教材”了然于胸,能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比较自如地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处理。 (三)所有参研教师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们都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累了,学生也变得爱学、乐学、会学了。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

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

运用“三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c5645825.html, 运用“三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黄少芬吴秀春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17年第07期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依赖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三学”(导学、互学、悟学)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三学”模式;导学;互学;悟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35-03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 要求:从知识的传授改变为能力培养。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农村小学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及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格形成主要依托于学校教育,这对学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科学高效、质朴实用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农村小学教育自身积极应对形势、谋求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数学“三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全校教师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以二年级数学《4的乘法口诀》为例谈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学——学案领航,培养自学能力 “导学”是指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把课堂上需要学生学会的新知识、新任务,以“导学案”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通过“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方法指点,完成知识类、理解类、应用类、拓展类等相应级别的练习。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工具书等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将疑难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在导学案中相应的地方标出,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下一环节。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前对知识进行感知,激发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疑问,使他们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如本节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學情,精心编写了如下的“导学案”,并于教学前一天布置给学生。(一)学一学:自学课本第38页,完成课本相应练习,并思考以下问题。①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②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③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太好记?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二)做一做:①直接写出得数。8×4=() 4×3=() 4×9=()

小组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方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组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是根据课前学案预设的流程,即:“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评价点拨”的程序来进行的。 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指导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学案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的重点研究的概念问题、题例,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对预习自学是很好的落实。对课前进行丁预习自学的学科,课堂上可直接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对自学活动及时了解调控,及时发现生成与预设的差距,为下一环节小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点拨评价做准备。 自主学习中应注意: (1)自主学习阅读的重点是教材而非学案。 (2)自学指导的指导性要强,包括:自学任务、时间、方法、重点、过程、尝试。 (3)自主学习的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重视对学生自学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要重视学生在自学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质疑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5)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必拘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外、家庭,要引导学生共享冢庭资源与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 2.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的困惑,自学检测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学生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作进一步学情了解,并随机辅导点拨,小组中积极的交流、热烈的讨论、适当的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小组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小组的构成: 先有一帮一,再有一小组,以四人小组为宜,一般采用餐桌式座位以便于小组活动,小组内成员有较明确的分工,组长、副组长、主持人、书记员,根据需要成员可以调整,角色可以轮换。 (2)小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方式有:一帮一对口帮教,兵教兵,一教三小先生制,共性疑难全组讨论落实。让学生在讨论中解疑,辩论中求真,活动中互助,互助中提高,使学生自学一直在学案指导和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进行。 (3)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是全组学习的灵魂,是帮教同学的“小先生”,对小组长要加强培养。要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长进行自学能力的培训、如何当好小组长的培训和拓展性习题问题的培训,使小组长有能力当好小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督查者。同时对小组长的培训也是突出培养优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4)小组学习的功用: ①大班教学小型化:大班教学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也成为困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原因,是许多学校——直头疼的问题。小组学习以小组为班级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依据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有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探究性、创造性。初中生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呢?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初中学生一般介于11~15岁之间,可以处理各种可能性和假设,进行抽象的、创新型的逻辑思维。而且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学生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对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潜力,教师应充分估计并积极采取引导措施。但由于学生个人文化程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当今时代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探究。科学探究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组建课题小组,按照一定的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探究并最终达到探究目的。学生进行探究也是如此。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探究性教

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同伴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及程序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共享团队学习资源。我们引导和协助学生组建较为完整的原则性分组策略:优势互补,即同一小组成员之间有时在学科上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性别搭配;学困生分散;身高视力因素等。我们尽可能使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能力趋于平衡,使组间竞争态势呈良性发展。优生在团体中置于导学的位置,学困生置于优生、中等生、教师三者的协助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勇于赶超的学习热情,在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的同时,更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树立自信不断求进。小组成员以四人较为合适,分为:首席发言人、二、三、四号好发言人。 2.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如何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则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问题提出之后,总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行列之中。课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到学校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教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我一直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去教学生,用我的快乐学习来感染学生。在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基础上,我把学校提倡的三段五环节和四四四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模式,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课前四备,准备充分 1、备导学案。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组实施导学案,并进行三级备课:首先是主备人提前备课,在写学案前先将课本、教参、同步训练等材料认真阅读、认真钻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其他人也要研究教材,在集体教研时讨论修改,进行二次备课;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打印出定稿,发到每个人手中,每个教师再根据个人风格、班级特色进行三级备课。 2、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备课,既要照顾到全面,又要培优。 3、备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4、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每个练习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中:学案导学,问题引领 1、任务驱动,自主预习。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看书、自学学案导学,自主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标注出来。 2、预习展示,合作探究。保护、激励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展示的积极性,要充分地调动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示自己,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暴露出的问题,变“学会”为“会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和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教”。 3、问题引领,点拨升华。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暴露的问题,抓住问题拓宽、挖掘,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在“导”字上下功夫,把握“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课堂中反馈出来的学生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4、课堂小结,消化吸收。每节课利用三五分钟,让学生总结、消化本节知识,整理导学案,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知识建构,整理经典题目。 5、当堂训练,反馈提高。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充分了解学情,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三、课后:学生巩固,教师反思 1、学生作业巩固。家庭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学画知识结构图,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小组学习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能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的途径,帮助学习者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取信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们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旨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

口,来加强实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特色是为所有学生,特别是为潜能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相互发展,开拓思路,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识,注重人际关系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该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表现意识、贡献意识等。凸显了每个学生的地位,增强他们对小组成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效率,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个模式中,学生要超前学习,要课堂中展示,而这些任务要完成的好就得靠小组合作。 三、课题界定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方晓义和周宗奎等人认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别人结合在一起,以共同达到目标的行为或态度、情感。”还有的国外研究者认为:“合作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获得共同的奖赏而共同工作,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些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自主的、探究的、互助性的,来实现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明确的学习目标、个人责任和组内合作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课)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

“三三六”教学模式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努力构建道德课堂 ——三三六教学模式 白坪新区实验学校 2013年03月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努力构建道德课堂 ——三三六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今天的教育发展着眼点在学生,教育的方向应遵循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道德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发展的规律 几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而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宣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而2001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把“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作为会议的主题,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成长需求考虑,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1、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 2、集体动力理论: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互勉、互助、互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3、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他们认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 (三)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1.整体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操作学习、反思学习结果当中真正学习到作为教师的基本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 2.教师目标:学会思考课堂,驾驭生成性课堂,提高课堂创新能力。 3.学生目标: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学会探究、获得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讲台体验。 二、“三三六教学模式”的阐释 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结合当前教育发展新趋向以及我校“育才先育人”的办学理念,我们最终确定了“三三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构建道德课堂。 “三三六教学模式”具体介绍: (一)第一个“三”指教学流程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各学科的教学流程围绕这三块进行。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习课

四.习课 一.课前准备 1.本课要讲练的内容或题目课前必须做完一遍。组长负责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订正其中出现的错误。 2.组长对组员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课前预先帮其解决,解决不了的与大组长合作解决。 3.大组长解决不了的,由学习委员或由学习委员负责召集所有大组长或组长一起讨论解决。对于本班无法解决的,有友班的,可由学习委员联系友班的学习委员,与他们班的大组长们一起讨论解决。与友班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反馈于老师课上解决。 4.组长要保证组员作业上的题目全部都是正确的(个别无法解决的问题除外)。 5.学习委员要保证所有大组长,大组长要保证所有小组长都能熟练解决本课所要解决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6.对于常规题目,组员有不会的,直接追究相关责任组长的责任;组长不会的,直接追究大组长的责任。 7.对于本课所要练习的题目,课前都要做在课下练习本上,任何人不得做到课本上。 二.上课 上课伊始,老师询问学习委员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组长理

解不深或给组员讲解不清的题目。有则老师讲解,没有则直接进入课前十分钟。 (一).课前十分钟(10′) 组长带领本组对本堂课所要练习的题目进行讨论。课前解决的一笔带过,没解决的在此解决。在练习前,最后一次查缺补漏,最大限度地保证本组成员都能掌握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检测(10′) 每组选一名组员上黑板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老师指定的题目。其他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 组员做完回位,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做的是否正确。错了的,要帮其找出错误所在并帮其更正。 (三).讲解提升(10′) 上黑板做题同学逐一讲解自己在黑板上所做的题目。要讲清自己分析理解的过程,每一步列式的理由。做错的要讲清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怎么改正,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组长要说明本组要采取什么措施帮其改正,其他同学要吸取什么教训等。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完或讲解完的算错。 学习委员对本次做题练习情况做好记录,为评选优秀组长、组员做准备。 老师适时对个别重难点问题予以点拨指导。 (四).整理验收(10′) 1.组长检查本组组员的做题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9T10:03:02.2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作者:马海亮[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马海亮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拜什力克小学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01-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为学生构建有趣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基础,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根本上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 受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其实际特点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进行配合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某教师所在班级共有42名学生,教师以7名学生为一组,共分为6组,每一个小组中,保证有1-2名学生数学成绩优秀,2-3名学生成绩中等,2-3名学生成绩较差,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一名小组长,保证小组长乐于助人,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明确学生学习水平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课件,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相适应,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充足的课件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内容分析,以生活为基础,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该教师以小组為单位,要求每一个小组在5分钟之内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型,并对说的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自身的想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满足新课改要求[2]。 三、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实际上,现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与习惯,提升探索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受数学科目自身性质影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只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进行学习,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以提升教学质量[3]。如只有小组在探讨过程中进入思维“死循环”时,才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并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其走出思维困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提高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实践探索,通过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全方面发展[4]。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学有助于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鼓励,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主要以鼓励评价为基础,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学习其他成员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做出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知识内容,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进行学习[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理念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该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腊梅.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运用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4. [2]张变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6. [3]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4]徐辉.小学数学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262. [5]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68-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