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社会医学就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得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得研究方法及成就,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得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

1.政治

2.经济:决定性因素

3.法律

4.教育

5.社会保障

6.环境保护

7.行为生活方式

8.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得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就是人群健康状况

对象:群体

方法:社会调查

目得:开展社会“诊断”

?寻找主要得社会卫生问题

?发现重点保护得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得因素,特别就是社会因素

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

目得:研究各种因素特别就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得影响,对现有得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针对存在得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得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得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得“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得政治、经济、法律与文化教育等方面得策略与措施。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与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与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与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与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就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得危险因素,改善生态与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得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发病率与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卫生策略:总结第一、二次卫生革命得经验与教训,发展社会医学,使卫生事业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得客观需要,必须转变健康旧观念,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可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社会医学得基本任务:

1.倡导积极得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保护与增进人群得身心健康,提高人群得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

4.开展特殊人群与特种疾病预防保健,促进人群健康

第二章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就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得总体概括,不同得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得特征、水平、趋向与目标。

掌握新医学模式对医学与社会得作用

1、对卫生服务得影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得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2。对传统医学得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得四个新得医学目得(医学发展得优先战略)

a。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与维持健康

b.解除由疾病引起得疼痛与痛苦

c.对疾病得治疗,对不治之症得照料

d、避免早死,追求安祥死亡

3.对医学教育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医学教育改革三个方面:

a、面向21世纪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

b。医生必须就是“五星级”:

医疗服务得提供者、决策者、信息传播者、社区领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

c、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

医学教育得评价标准:社会效益

对于医学生培养:人文科学素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树立终生教育得观

4。对预防医学得影响:

a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得研究

b.新得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c建立“高危”得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

d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5。对临床医学得影响:

a。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b.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虚弱现象,而且就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得完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指人得机体虽然无明显得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得一种生理状态,就是由机体各系统得生理功能与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得一种生理功能降低得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是指从生物、心理与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与处理

疾病与健康问题得科学观与方法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涵义:

揭示了医学观得动态性

肯定了生物医学得价值

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得重要地位

立体地探索了健康得概念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得基本规律与特点:

1.泛影响性:就是指作用得发散性,即一种社会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变化。

2.恒常性与积累性:社会因素对人类产生稠密得与持久得作用,即为作用得恒常性。社会因素作用得积累就是指社会因素以一定得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加及功能损害累加或健康效应累加作用。

3、交互作用:社会因素作用人类健康常常就是以交互作用得方式产生效应,主要就是由于其因果关系得多元性所决定得、一种社会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群健康,也可以作为其它社会因素得中介,或以其它社会因素为中介作用于健康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得主要途径:

1.影响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得满足、2、影响健康与疾病得界定

3.直接损害或保护健康4。影响卫生保健系统与求医行为?

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得作用机制?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得门户?2.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社会因素得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得控制器

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

1.经济发展促进人群健康: 经济发展就是居民健康得物资基础社会经济得发展可改善人

们得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得提高,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可通过对教育得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新得健康问题: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得改变现代病得出现?心

理健康问题人口流动得增加负性社会事件增多

3.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提高期望寿命、智力水平与资源消耗减少、

4.

5.社会制度得涵义有三层:

6.一就是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7.二就是指各种具体得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

8.三就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得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

社会制度对健康得影响:

1。不同分配制度影响居民健康:财富合理分配有利于居民健康,贫富分化不利于人群健康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得决定作用:卫生政策与方针应坚持面向大众得基本原则才能有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社会制度影响人得行为:社会制度通过规定行为模式,提倡或禁止某些行为,可以达到促进健康得效果,如禁止吸毒,控制烟草,规范食品生产等、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就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得情感、物质与生活上帮助、支持就是人得基本社会需要,获得社会支持不就是被动得,而就是一个互动过程、

家庭:就是以婚姻与血缘关系组成得社会基本单位。家庭结构、功能与关系处于完好状态有

利于增进家庭成员得健康。?

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协调,气氛与谐,有利于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调节控制处于稳定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人口发展与健康:

1.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数量过多对人类健康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b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得负担,影响人口质量?c加重环境污染与破坏?2。人口结构与健康:?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得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与儿童少年人口(1岁以下人口数)系数、?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人口得性别结构就是指男、女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得百分比。

3、人口流动与健康:

人口流动可促进经济繁荣及社会发展,给居民健康带来有利影响。但就是,人口流动会出现一些特殊得卫生问题,给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得要求。

卫生服务得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健功能与社会功能、

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卫生服务得基本功能卫生资源与健康卫生服务得组织实施与健康

精神文化得分类

1。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类得生活环境与劳动条件来作用于人群健康;?2、规范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主要通过支配人类得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3.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们得心理过程与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

第十一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健康管理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ppraisal):就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得一种技术,就是社会医学研究得方法,也就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得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需要得资料:

1。当地性别年龄别疾病死亡率(一般选择当地该年龄组最重要得并具有确定危险因素得10—15种疾病作为评价对象)

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资料(5类)

a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与使用安全带等。

b环境因素:如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关系、生产环境、心理刺激与工作紧张程度等。c生物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疾病遗传史与身高、体重等、

d医疗卫生服务:如定期体格检查、X线检查、直肠镜检查、乳房检查与阴道涂片检查等、e疾病史:除上述4类因素外,还应详细询问患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应检查结果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得步骤: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计算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存在得死亡危险、计算增长年龄、计算危险降低程度)—--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得个体资料收集得方式:

1。问卷调查法

2。一般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得人群资料收集得途径:

死因登记报告、疾病监测、回顾性调查

健康管理定义:

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得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与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得健康咨询与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得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得行为,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与管理得全过程。

健康管理得意义

(一)有助于医疗费用得控制

(二)有助于改善个体与群体健康状况

(三)有助于推动医疗系统得变革

第九章社会医学得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得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德尔菲法文献研究

社会医学得研究步骤:选择课题陈述建设-——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结果

问卷设计得原则

1.目得性:问卷得所有问题都必须依据研究目标,根据研究假设提出来。研究目标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拟出得可以衡量得一系列项目。所以,问卷上问题得提出以目标为依据,调查到得资料才能与研究目标相符合,达到研究得目得。?2、实用性:问卷得提问必须用词得当,容易被理解,不抽象,不模棱两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要考虑到应答者知识与能力等、?3.反向性:问卷得设计与研究步骤恰好相反,问卷中得问题,就是在考虑了最终想要得到得研究结果上反推出来得。这样就保证了问卷中问题与研究目得得一致性,同时由于已经充分考虑了问题得统计分析方法,也避免了无法分析与处理得问题与答案。

资料收集常用得方法有:1、分发问卷法 2.集合调查法3、信访法4。访谈法

1、分发问卷法:指先把问卷分发给调查对象,经过一定时间由调查员去收集问卷得方法、?(1)优点:节约经费与时间、不存在调查员个人因素得影响

2)缺点:

不能完全保证问卷填写内容得真实性或混入她人得意见、漏填与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问题得误解或不理解,容易错填或漏填。?2、集合调查法: 把调查对象召集起来,分发问卷。先由调查员讲明调查得目得意义及填写方法,再进行填写。调查员在被试者填写后当场收集问卷。

1)优点:节约经费与时间、回收率高

(2)缺点:不能及时发现被试者得误填及错填、被试者互相间得影响导致调查结果得偏倚?3. 信访法:一般就是通过邮寄问卷给被调查者,由她们自己填答问卷后寄回、

1)优点:节约经费与时间、调查范围广

(2)缺点:应答率低、问卷无法列入较复杂得问题、研究对象较受限制?4、访谈法: 由经过培训得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1)优点:灵活性好、应答率高、可以用复杂问卷2)缺点:经费较多、费时间、易出现访谈偏误

定性研究得特点:

1.注重事物得过程,而不就是事物得结果

2、就是对少数特定人群得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得接触?4、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得实际应用

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得非抽样误差?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得原因?4了解危险因素得变化情况

5快速评价技术,为其它研究提供信息

问卷得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

问卷设计得步骤:明确研究目得—--建立问题库-—-设计问卷初稿--—试用与修改——-信度与效度检验

效度(validity):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得目标之间得接近程度

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得程度,即测量工具得稳定性或可靠性。?

卫生服务:以满足人们健康需要为目得,使用卫生资源,由卫生相关部门向人们提供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指导等一切卫生活动得总称。

卫生服用研究:从卫生服务得供方、需方与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得关系出发,研究

卫生系统为一定得目得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

服务得过程。

当今国际社会在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较为普遍关注得三个问题就是:

①提高卫生服务得普及程度与居民接受卫生服务得能力,即保证卫生服务利用得社会公平性;

②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卫生服务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③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第十三章社会卫生状况

一、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得意义

(一)社会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卫生事业科学管理得基础工作

(三)探索卫生状况变化与发展趋势,取

得经验教训

社会卫生指标(比较重要):社会卫生状况指标由两部分组成,一就是人群健康状况指标,二就是一些影响人群健康状况且已指标化了得社会因素指标。可归纳为下列几类:

一、卫生政策指标

(一)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得重视程度。

(二)卫生资源分配得足够程度与公平程度。

(三)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得程度。

(四)卫生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得完善程度。

二、社会经济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就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得通用指标

(二)社会生产总值

(三)居民平均收入

(四)劳动人口得就业率与失业率(待业率)

(五)12岁或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

(六)人均住房面积及热量摄入量

三、人口统计指标

(一)人口数与人口密度

(二)人口构成指标: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三)人口自然变动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四、社会卫生条件指标

(一)常用得生活卫生条件指标有:

1。人均住房面积、

2.基本卫生设备(水冲厕所、污物处理、安全水供应与排水系统、居室采光)、

3.人均主要食物消费量,摄入主要营养素得质与量,大气、水、土壤及食品得污染指标等。

(二)常用得劳动卫生条件指标有:

1、接触有害有毒职业人口占总人口得百分比。

2、工厂企业基本劳动保护措施及实施情况。

3.工人定期体检与休养制度。

4.职业病及职业中毒得发(患)病率等、

五、卫生服务指标:

卫生服务指标得涉及面比较广,其中最主要得就是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及利用率,卫生资源与医疗卫生费用指标

六、卫生行为指标:

卫生行为对健康有明显影响,但比较缓慢。不良卫生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性乱交等)对健康得影响不可轻视。常用得卫生行为指标有:吸烟率、人均吸烟量、经常饮酒人在人群中百分比、人均酒精消耗量等。

七、人群健康指标

(一)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二)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

(1)出生率亦称粗出生率。高出生率表明20岁以下得母亲与高龄妇女得分娩率高,分娩间隔短,因而母子健康较差,死亡率较高。了解出生率得动态有助于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工作。

(2)死亡率又称普通死亡率或粗死亡率。各国死亡率差别较大,高得可达27‰,低得在5‰以下,我国约7‰左右。死亡率得高低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甚大。老年、婴儿死亡率高,幼年、少年与青年死亡率低。

(3)年龄别死亡率亦称年龄组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有其自身规律:婴儿死亡率高,幼儿死亡率迅速下降,10~15岁最低,青年期较平稳,壮年期以后就逐渐升高。婴幼儿死亡率经努力比较容易下降,而老年死亡率下降难度大、

(4)婴儿死亡率该指标就是一个敏感、综合得指标,不仅反映直接影响婴儿健康得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得健康状况、产前与产后得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与环境卫生状况等婴儿死亡率得下降与众多得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很少就是一项社会医学措施作用得结果。婴儿死亡率就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得指标,也就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生活质量得一个重要指标。

(5)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愈就是幼小,死亡率愈高、该指标有助于评价婴儿死亡漏报得可能性。新生儿死亡率高低与围产期保健密切相关。

(6)围产儿死亡率该指标就是评价妇幼保健,尤其就是围产期保健得重要指标。、。。。、。。。好多好多,没完了,不想粘贴了,您自己弄吧

第十二章生命质量评价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简称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

在社会学领域多译为生活质量-----主要评价个体物质生活质量

在医学界多译为生命质量——--—主要评价个体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WHO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与价值体系中得个体对与她们得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得生活状态得体验。

生命质量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得差距。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quality of life, HRQOL)。

HRQOL就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得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得健康状态与个体满意度。

健康状态与主观满意度构成了描述生命质量得主要内容。

?一、生命质量评价得内容

?(一)生理状态

?1。活动受限: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

?2。社会角色受限:人得社会角色表现为担当一定得社会身份、承担相应得社会义务、执行相应得社会功能。

?3、体力适度:主要指个人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得疲劳感、无力与虚弱感。

?(二)心理状态

?所有得疾病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得心理变化,主要就是情绪与意识。

?1、情绪反应:就是生命质量测量中最敏感得指标。

?2。认知功能:在生命质量测量中不就是一个敏感得指标。

?(三)社会功能状态

?社会交往:社会融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

?社会资源:就是指个人得社会网络与社会联系。

?有无能力满足社交需要就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正常生活得标准之一。

?(四)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1。对自身健康与生活判断:指个人对其健康状态、生活状况得自我评判,就是生命质量得综合性指标。

? 2. 满意度与幸福感

?二者同属于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得良好情绪反应。

?满意度就是对待事件得满意程度,就是人得有意识判断。而幸福感就是对全部生活得综合感觉状态,产生自发得精神愉快与活力感。

?(五)其她内容

二、生命质量评价得方法

标准化量表评价法

?选择或建立量表

量表得来源:

1、现成量表

2. 新制定得量

生命质量评价得应用

?应用领域: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卫生管理学等领域;

?研究对象:包括各年龄与各疾病人群。

?HRQOL在临床医学得应用主要集中在肿瘤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人群健康状况评定

二、疾病负担得评估

三、卫生服务效果得评价

四、药物或治疗方法得选择

五、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得决策

六、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得选择

第十四章社会卫生政策与策略

卫生政策(healthpolicy):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

得关于卫生事业发展得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得总称。

卫生政策得功能:导向(guide) 调控(adjustment)分配功能(distribution

卫生政策得特点:利益、价值取向目标取向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功能多样性

过程阶段性

卫生政策制定:政策问题界定—--政策议程-—-政策得实施

卫生政策分析方法: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

政策图解法

场力分析法

SWOT分析

初级卫生保健概念(definition):

初级卫生保健就是最基本得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得方法与技术,就是社区得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得、体现社会平等权利得、人民群众与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得卫生保健、

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医学的任务: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的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创立与发展: ○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 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 ■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 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产生背景 ●疾病谱和基因谱的转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的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形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涵义 ●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全方位探求影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讲解学习

急诊重点总结 绪论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症、儿科急诊、火灾救援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 在起科学范畴中。 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 疾病,进行初步评估诊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 伤害给与迅速的内、外及精神心理救助。 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 (1)院前急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求救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国际目标为5-10分钟),现场抢救时间,转运效果。 (2)院前急救效果 (3)院前急救需求 医院急诊hospital emergency:是EMSS种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 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 (1)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fatal patient):要立即抢救

(2)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critical patient):5-10分钟内(3)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acute patient):30分钟内(4)普通急诊患者(emergency patient):30分-1小时(5)非急诊患者(non-emergency patient) 要严密监护的危重患者: (1)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 (3)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再住院治疗(4)其他专科难以收入院的危重患者 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特点: (1)变化急骤、时间性强。 (2)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3)病谱广泛、多科交叉 (4)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 (5)急危重病人的诊治风险大、社会责任重 急诊“救人治病”的原则 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 脓毒症感染的主要部位:肺部 最常见的致病菌:G-菌 SIRS(全身性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诊断标准:

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与定义-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精)

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 J C Wyatt, J L Y Liu. 文研究生周琴译导师许培扬审 摘要:本文是关于医学信息学,这门年轻的学科的术语的定义汇编。希望它对行业内的初学者与职业工作者能有所益处。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词汇表 医学信息学主要研究与应用方法去改善对病人信息、临床知识、人口信息和其它与病人康复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信息的管理。它是一门伴随19世纪40年代数字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年轻学科。用于医学的机械性计算起源于更早的年代,在19世纪,赫尔曼霍列瑞斯的“打卡数字处理系统”即开始用于美国人口普查,随后又被用于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1。此例反应了医学信息学的多学科性,它与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相关性,包含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如流行病学与卫生服务研究)、认知科学、计算和信息学。 由于医学信息学工作者的领域多样,新来者很容易混淆行业的专业术语。因此,对想更多了解医学信息学的人做一个医学信息学的基本概念的介绍是有用的。近几年,关于此学科的各种不同分支开始出现,包括公共卫生信息学、用户卫生信息学与临床信息学。对于医学信息学与它的分支学科是否是不同的学科的讨论,Shortliffe 和Ozbolt认为:“信息学的基础是一系列可重复利用与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对所有的卫生学学科都适用,并且‘医学信息学’对于一个综合性核心学科是一个有用的概念,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不管这些学生的医学专业方向。”2 3以下对医学信息学的分支学科的定义反应了这一理念。 挑选医学信息学术语的标准,在挑选某术语时采用了以下一条或者多条原则: ●对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而言是新出现的词语。 ●一个有众所周知含义的术语,被用于医学信息学领域的具体方面。 ●与流行病学或公共卫生相关的概念。 ●对理解医学信息学必不可少的概念。 ●一个存在时间较长,而不是过渡性的专业术语。 ●在对此术语的意义与使用上有普遍的共识。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 法国医师盖林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 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 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 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10.健康管理策略(p87):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 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 人群健康评价指标: 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 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社会医学重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 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现象,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策略)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开出改善卫 生状况的“社会 研究对象: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认识上) 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行为上) 现状、特征、变化及演变趋势 3、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政策上)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伦理上)

3.为什么会发展为现代医学模式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 的系统医学活动的过程 2、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世界各 国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 多角度) 5、健康因素多元化 4.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经济发展与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 的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2.经济发展给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出现; 3.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病伤缺勤损失 4.健康管理与治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 狭义: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整理(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的神灵。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 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 修补完善”,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的复合体。 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 社会支持:即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帮助。 城市化: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文化(广义):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心理压力: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身心紧张或不适。 社会事件:指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重大正负性生活变化及危机。 文献研究:利用已有资料,采用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指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称之为定量研究。 访谈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或电话交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精选)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 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急危重症突发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规律及使用必要手段、仪器设备实施紧急综合救治与预防病情进展,对生命给予有效延续支持,为后续治疗提供可能的一门新兴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救医学模式,三者分工明确、关系密切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为急危重症患者铺高了一条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含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心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即刻中断,进而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的状态。 心脏骤停的诱因: 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冠状动脉疾病,约占75-80%的由此所致;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室肥厚;电生理异常;手术或诊疗操作意外;其他如各种先心病等因素。 继发于心脏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严重的呼吸功能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大失血和严重休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麻醉和手术意外;其他如胆绞痛等因素。 心脏骤停诊断: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抽搐;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

—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 1、心脏骤停的“三联征”包括:( A、 B 、 C ) A、突然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全身抽搐 E、瞳孔散大 2、判断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 A、 C ) A、突然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全身抽搐 E、瞳孔散大 3、心肺复苏(CPR)有效的指征包括:( A、B 、C 、D ) A、颈动脉可触到搏动 B、面色由紫绀转红润 C、出现自主呼吸 D、瞳孔由大变小 E、可测到血压 4、关于电除颤,正确的描述有:( A、 B 、 D ) A、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B、除颤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 C、室颤/无脉性室速时,推荐电击3次后再进行CPR D、目前推荐双相波低能量(150~200J)除颤 E、如只有单相波除颤仪,能量选择推荐递增式(200J-300J-360J) 5、心肺复苏的常用药物包括:( A、C 、D )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阿托品 D、胺碘酮 E、氯化钙 问答题: 1、简述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临床征象和心电图表现)。 答: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为:①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或紫绀;②

医学信息学论文:追踪方法学(系统追踪)

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护理管理实例分析 (系统追踪) 1·3系统追踪 1·3·1医院感染控制系统追踪过程:⑴座谈:参加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各委员代表,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医生,和护士代表,以及药师代表。一般性提问,如:①感染管理委员会组成及年度会议情况;②目前医院病人的总感染率③四大感染相关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监控措施;④医院职工是否每年都会接受体格检查,并会接受乙肝疫苗接种;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取得最满意的成绩是什么,针对院感科人员提问。如: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何关系,做过和调查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效果如何;②是否发现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如何追踪此类病人,院感科医生如何指导临床医生正确使用抗生素;⑵到检验科,调阅细菌报告单,选择ICU住院的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追踪检查;⑶到ICU,先向护士了解患者诊断、手术过程和目前病情;重点询问病人所患感染细节,如感染症状、培养次数与时间,抗生素应用,以及根据感染种类所采取的治疗措施,隔离措施,以及是否向家属告知病人的感染情况。检查了所采用的标识和护士护理病人是的隔离措施;⑷到消毒供应室进行相关检查和提问。 1·3·2数据系统追踪过程⑴首先提供质量管理重点项目和优先控制

项目数据。⑵座谈;参加人员: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各委员代表,科室医生和护士代表;⑶听取《应用失效模式预防可避免性压疮》QCC项目小组长报告;⑷重点了解FMEA方法学应用,压疮潜在的6个失效模式和24项潜在风险因素;制定与实施预防压疮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实施前后事先风险指数明显下降;形成压疮防治指南;⑸现场对护理部、外科、手术室和ICU落实压疮措施——询问:尤其关注:①各科室交接过程;②相互协作;③培训;④持续质量改进过程。 1·3·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追踪:⑴三位评审员对检查过的部门,如上述门诊CCU、ICU、消毒供应室、营养科、各职能科室及物业公司,列出人员名单参加人员资格面谈。⑵重点询问;①招聘过程。谁负责聘用,上岗过程;查看住院医师和护士和档案;在哪里毕业,怎样核实,各类资格证有效期;③年度考核怎么做,那些客观评价指标;培训情况与记录。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医学信息学考试重点精选文档

医学信息学考试重点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医学信息学重点 一、填空题 1、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英文的缩写。 2、请列出至少三种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BMP格式、PSD格式、JPEG格式。 3、医学数字图像和通信的国际标准。不同医学成像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必须遵循DICOM(中文名:数字医学图像通信协议)标准。 4、DICOM是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英文的缩写。 5、符合DICOM标准的文件后缀名是.dcm。 6、文献按文献出版形式划分:图书、期刊、特种文献。 7、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HER)的定义: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一个完整的、终身的、纵向的、多媒体的、包含所有临床信息的记录。 8、计算机软件从应用角度的划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9、计算机语言分类(3类):汇编语言、机器语言、高级语言。 10、社区的含义: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具有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共同的利益需求的区域共同体。 11、检索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2个):查全率、查准率。 13、PACS系统的级别分类(4类):科室内PACS系统、院内图像发布系统、整 个医院PACS系统、基于全院PACS的远程放射医学系统。 13、数据库的含义:能满足某一数据目的或某一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 14、数据库管理系统含义:用于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用于进行建立、使用、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 15、布尔逻辑运算符:AND(与)、OR(或)、NOT(非)、ADJ。 16、(与6题重复)文献按文献出版形式划分:图书、期刊、特种文献。 二、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 1. 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 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 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模式 1 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 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 (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 (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 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笔记

急诊医学总结 Chapter1 绪论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2.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 (1)院前抢救 (2)医院急诊 ?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3)危重病监护 Chapter2 心肺脑复苏 1.基本概念 (1)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 (4)生物学死亡: 临床死亡期未行CPR或CPR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 (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CPR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为植物人 (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R / CPCR):CPR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 (8)心脏骤停的时间:发生心脏骤停的即刻至抢救开始之前的时间为心脏骤停的时间。 (9)心肺脑复苏的安全时限:系指大脑皮层耐受完全性缺血缺氧的最长时间,而并非心脏能否复跳的时限。一般认为,安全时限为4~6分钟,在此时限内抢救成功,则大部分可无任何后遗症 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抽搐);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 ③呼吸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④瞳孔散大; ⑤苍白或紫绀明显,二便失禁。 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电活动、心电静止 3.现代心肺复苏术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 (1)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 1)判断反应: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 2)启动EMSS 3)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 呼吸的观察:眼看患者胸部有无上下活动;用手掌放在病人鼻孔前面感受气息或听病人呼吸的气流声;(要求在10秒钟之内完成) 4)人工呼吸 ?推荐人工呼吸的方式: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和通过已建立的人工气道通气。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 ?潮气量要足以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 ?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 ?如果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至10次,不必考虑通气与胸外按压的同步。实施通气时不应停止胸外按压 5)检查脉搏 成人应触诊颈动脉,示指、中指指腹触及喉结,然后向外侧轻轻滑动 2-3厘米 6)胸外按压 按压的幅度为大约4~5厘米。每次压下后应使胸廓完全弹回,以利于血流返回心脏 推荐的按压频率(速度)为100次/分钟 按压/放松时间:50%

医学信息学模拟试卷

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考试实用医学信息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2分/题,合计60分)1、信息系统的组成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信源B.载体C.信宿D.信道2、下列哪一项反映了护理信息的流程,是护理信息系统的框架:() A.护理诊断 B.护理程序 C.护理计划 D.护理评价3、关于信息的正确概念是:()A.信息是数据的素材B.信息是数据的载体C.信息是对人有用的数据D.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物质4、下列哪一项表示"国际医学信息学会"()A.CMIA B.IMIA C.WHO D.ISO 5、关于"标准"的正确概念是:()A.是针对现存的潜在的问题,为公共的和常用的事物做出某些规定的活动,其宗旨是使该环境达到最佳有序度。B.是指获得一致同意的,并由公认权威机构认可的文件。其宗旨是使该环境达到最佳有序度。C.是负责为公共和常用事物的活动及结果划定和提供规则、指导原则的权威机构。D.是国际化的标准组织。6、关于数据的正确概念是:()A.数据是对人有用的信息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C.数据是特殊的一种物质D.数据是一种特殊的能量7、在标准化遵循的原理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简化统一的原理B."一致同意"的原理C.定期修改的原理D.自觉实行的原理8、关于"标准化"的正确概念是:()A.是针对现存的潜在的问题,为公共的和常用的事物做出某些规定的活动,其宗旨是使该环境达到最佳有序度B.是指获得一致同意的,并由公认权威机构认可的文件。其宗旨是使该环境达到最佳有序度C.是负责为公共和常用事物的活动及结果划定和提供规则、指导原则的权威机构D.是国际化的标准组织9、关于SNOMED的结构特点,错误的是:()A.具有11个独立的系统模块B.术语按自然层次排列,并被分配5或6位代码C.术语之间互相无法连接D.词条索引按照编码顺序排列10、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外部接口,指下列哪一项()A.医疗保险接口B.社区卫生服务接口C.远程医疗咨询接口D.以上都是11、医嘱实现的流程为4个步骤,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录入生成执行确认打印 B.录入确认生成执行打印C.录入确认打印生成执行 D.录入打印确认生成执行12、门急诊挂号子系统的初始化功能是指:() A. 挂号退号功能B. 按病人医生进行查询功能 C. 建立诊类、科室、号类等工作环境参数和字典D. 门诊病历管理功能13、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外部接口,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Internet 接口B.医疗保险接口 C.社区卫生服务接口D.远程医疗咨询接口14、在HIS体系结构中,发展方向是下列哪一种() A.完全集中式(Mainframe)B.完全分布式(PC + Network) C.多层结构 D.集中/分散式(Client/Server) 15、不同程序的功能在一个HIS 中,能被授权的用户使用,该程序集成的方式:() A. 显示集成B. 数据集成C. 功能集成D. 以上都是16、ICD的分类依据是疾病的主要特性,下列哪一特性不是分类依据:()A.病因B.病理C.检验结果D.部位17、ICD分类有3个层次,下列哪一项是"亚目"这一层次的基本特性()A.是三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和两位数字。B.是四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三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C.是五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四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D.双重分类(星号和剑号分类系统)18、HIS必备的标准化数据字典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汉英字典B.治疗、护理项目字典C.国际疾病分类编码D.医院职工编码字典19、知识表达的概念是:()A.从知识源发现、吸取、构造和组织知识,形成知识库的过程。B.知识的形式化和模式化,即知识符号化过程。C.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知识思维求解问题过程。D.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知识进行人工移植或机器学习的过程。20、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组成要素是:()A.医学知识B 病人数据C.具体病例建议D 以上都是21、基于知识库的护理信息系统中,"护理诊断"是采用下述哪个标准:

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 2.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3.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4.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5.“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6.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 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 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急救医学考试重点

09临床C班急救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整理:成玄璇 声明:以下内容为老师最后一次课强调之内容,请各位务必认真复习! ▲CPR基本操作过程:评估环境、判断意识、启动紧急医疗系统,准备除颤器、摆放体位、 开放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判断循环征象、胸外按压、复检(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眼球、咳嗽等)。 ▲CPR中常见基本数字: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3处,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不少于100 次 /mins按压深度至少5cm,目前推荐使用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每个周期为5组30:2 的CPR,时间大致2mins。(P239-240) ▲抢救顺序:C-A-B,即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宀Airway保持呼吸顺畅宀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以上出选择题可能性大) ▲创伤急救搬运原则:必须在原地检伤、包轧止血及简单固定后再搬运,凡怀疑有脊柱、脊 髓损伤者,搬运前先固定,搬动时将伤者身体以长轴方向拖动,不可以从侧面横向拖动。 (P258) ▲开放性骨折急救和搬运: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1-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 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这也是开放性骨折急救措施;开放性骨折急救骨盆骨 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 ▲创伤常用技术:现场心肺复苏;止血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法、钳夹止血法;包扎有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螺旋包扎、“ 8 ”字包扎、回返包扎)、 三角巾包扎法、便捷材料包扎;徒手搬运方法有扶行法、背负法、拖行法、轿杠式、双人拉车式。(P253-258) ▲脊柱损伤搬运:只要怀疑有脊柱损伤就应按脊柱损伤情况处理,将脊柱不稳定的患者仰卧 固定在一块坚硬长背板上并将他放置在中心直线位置,即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 直线位置逐一固定,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或扭转。 原位固定伤员,伤员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绝不可用帆布软担架抬运伤员。 两人或三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地将伤员托起,平放在硬板或 门板担架上。绝不可一人抱头、一人抱脚的不一致搬动。 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另有一人专门托扶头部,并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弓I。躺到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两侧加以固定。 脊柱骨折伤员搬运:骨折的脊椎骨容易损伤脊髓,不能活动和负重。 病人有胸、腰椎骨折时,应使病人取俯卧位,胸部稍微垫高。 要观察伤情,要牵拉取直,要同轴翻身,要硬板固定!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