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一直很谦虚地说,她写短篇小说不行,没有这个天赋,比起苏童、迟子建和刘庆邦他们差远了。但从1970年代末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以来,三十年来王安忆不间断地也已发表了一百二十余篇短篇小说,这原本可以作为一名作家三十年间观察这个世界的注解,但王安忆摆明了要和这风云变幻的三十年保持一定的距离——小说中的时间流逝非常缓慢,空间也总是那拒绝变迁的上海弄堂和淮北农村。

相对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在中国注定是更加的边缘,这令作为上海市作协主席的王安忆也徒叹奈何。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四卷本“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最近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完整地收录了她从1978年到2007年创作的所有短篇小说。

不在短篇小说中宏大叙事

阅读您四卷本的短篇小说集,感觉小说中时间的流逝非常缓慢。

王安忆:这和我写作一贯的观念有关。在我的写作中,我不太着意时代的变迁,正相反我更乐意在小说中刻画时间流逝中不变的故事。

不变的故事有哪些?

王安忆:很多,比如在我第一阶段的写作中,写过一对小男孩和小女孩,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形象依然出现,还有弄堂。多年来,这样的故事我一直在写。

所以,读者很难在您的故事中寻找到时代的蛛丝马迹。

王安忆:这种情况可能在短篇中特别明显,我很难会去写革命性的事件。不过着意去看的话,还是有一些时代痕迹的,比如第一卷中,我就用了不少当时的时代语言,这些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作品是我所有创作中跟现实联系最强的一部分。这可能跟我那时候写作刚刚起步,还很难将现实和虚构完全拉开有关。但是,短篇小说对我个人而言,更像是小品,我在内心深处好像不敢给短篇太大的任务。巨变性的事件、深刻性的思考,我都很难将其置入短篇小说中。

同样,这些小说主要发生在两个地点——上海的都市和当年插队的农村,读者在这些文字里也看不到都市的繁华和农村的变迁。

王安忆:这可能是因为,我的短篇小说更加主观性。其实看我的中篇和长篇,你很难看到我对某一个人感觉、直觉、感官的描写,但是我在短篇小说里赋予文字主观性。这可能是,我对短篇小说无措的一个所措吧。

时间的凝固,空间的缓慢变迁,所以感觉您的短篇小说缺少戏剧性。

王安忆:这和我个人气质与写作方式都有关系。短篇小说的篇幅不够我开采宏大的戏剧,本来我的写作中戏剧性的东西就比较弱,如果篇幅再限制的话,根本就无法发挥。似乎铺垫还没有完呢,就已经结束了。这就是我对短篇小说很发怵的地方,它对我的限制蛮致命的。所以,就个人写作习惯,我很难在里面做宏大叙事。

因为缺少戏剧性,所以您的短篇小说中也很难看到传奇。

王安忆:即便有也都做得很生硬。

印象中,《弄堂里的白马》可能是个例外,这部短篇可能是个都市传奇。

王安忆:但也是外在的传奇。我一直好奇,苏童或者博尔赫斯他们的想象力怎么那么丰富,在这么一个小篇幅里描绘的故事如此多姿多彩。

《弄堂里的白马》里的故事部分源于我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这些老人以前住在南市老城厢,他们小时候看到过白马,而我住在西区,只好想象一匹马出现在上海老城厢弄堂里的情景。这样一个想象给我很大的兴奋,很可惜,我对这个故事真实性无从判断,没有相关材料佐证。最后白马成了我小说里的一个意向。从这样个意向,你会想象,白马从哪里来的呢?然后有了后面的故事。

但这个小说巧妙之处在于,通过对白马从哪里来的想象,把上海渔村的变迁和开埠近代史都联系起来,基本上是一个上海几百年来的断代史。

王安忆:这是无奈啊,没有材料支持这样一个传说。

但这样一个浪漫的故事,您只写了个短篇,而不是衍生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长篇,不觉得有点可惜么?

王安忆:这是因为我的写作比较节制,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传说只能处理成短篇。这个题材其实很容易进行荒诞、渲染、夸张、扭曲,然后变成一个长篇小说。但我觉得,如果写成长篇,可能不会成功,而且会破坏我对这个传说的美好想象。

短篇小说要求节制,所以短篇小说对我是个锻炼。写一阵短篇之后,可以改掉很多写小说的毛病,你会变得干净、简洁,不啰嗦、挑剔。

同样的例子可能是《闺中》,这部小说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一部类似《长恨歌》的长篇小说。

王安忆:要是有足够材料的话,《闺中》完全可以是个长篇,但最后我把它概写了。但写个短篇令我欣慰的是,在小说最后有一个“抬花轿”的细节,才使我散漫的东西凝聚起来。我的短篇小说非常不成熟,不像苏童和迟子建他们,他们的短篇小说写得很神,我没办法和他们比,这是天赋。

但您还是写了那么多,您可能是发表短篇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了。

王安忆:苏童可能是最多的,他有两百多篇,不过我也有一百多篇,比较可怕,呵呵。我们这代作家里,短篇小说写得好的,除了苏童、迟子建还有刘庆邦,他的短篇小说很特别,而且就是短篇特别好,他也有两百篇以上。

那在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中,有多少来自于您的直接经验?

王安忆:对我来说,为什么我的短篇小说主观性那么强,就是因为从个人体验、经验出发创作的短篇小说,更占多数。写中、长篇有更理性的考虑,比如主题、逻辑、结构,逻辑一旦推动起来,是可以不断派生故事的。短篇小说对我而言是比较感性的,所以短篇小说是我创作中最带有主观色彩的。

文学的虚构资源在枯竭

第三、四卷中的小说有一个共性,相对比较注重空间描写,比如《厨房》。

王安忆:当我去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很舍不得把一个很有价值的资源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我寻找到的,可以发挥的题材,往往会生长成一个大体量的作品。所以,充当我短篇小说写作对象的东西,都是些模糊的题材,量比较小,没有发展成中长篇小说可能性,比如空间。它可能在我的生活中就这样一晃而过,我能够从中发掘出的东西也很有限,对我就恰好可以发展成一个短篇。

看《厨房》的时候,我一开始有个心理预设,是否会有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厨房发生。

王安忆:哈哈,但并没有发生。这可能是我后期短篇小说一种写作方式和特质。小说中没有大事情发生,似乎要发生,但又戛然而止。其实,事情还是有的,但都在背后。可是我自己对背后的事情也知之不多,所以我也不敢把它们全部写出来。

国外不少短篇小说家,也不一定写故事的,也只是写个片段,也可能故事的铺垫还没有完成,就结束了。

王安忆: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这表明文学的虚构资源在枯竭。这也是现代派的一个处境,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不连贯,群体越来越小和孤立。故事需要想象,但也总得依赖于现实。我个人还是认为,无论短篇还是长篇,都应该写故事,完整的故事。

在您看来,短篇小说的典范就应该是欧·亨利式的?

王安忆:欧·亨利式的短篇小说已经是很古典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短篇编得真好,这种写作技巧脱胎于古代的寓言。古代寓言,哪怕非常微小,几百个字都要完整讲一个故事。小说本质上就是讲故事。当然我不是说,我的小说就是没有故事的,但只是故事在小说中相对比较轻。

您说个人更擅长的可能是中、长篇,那每年写四五篇短篇小说是否在为一个大的故事做铺垫呢?

王安忆:我觉得连长篇的铺垫都不是,它们只是描写一个局部,我大部分短篇小说都着眼于细节。不是把一部长篇切割成多少个片段,那些片段拿出来就是短篇,短篇小说有自己完整的结构,自圆其说的形态。短篇小说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一个片段。这就是我所遇到的问题。实在是我比较笨,做活只好做大活。只好截取所谓的片段写个短篇小说。我这个人写作比较实,对我来说写作就像砌长城,比较笨拙。

对您而言,每年坚持写几个短篇是为了什么,沉淀、积累,还是练笔?

王安忆:对我来说,我没有写短篇小说的天赋,所以写短篇是重要的练笔。我越来越知道,我对此没特长。其实在最开始时候就感觉到了,因为我一写东西就容易写长。当时还没有考虑形式的问题,后来才知道,我的写作不是短篇小说看世界的方式。

短篇和长篇看世界的方式不同?

王安忆:不一样。比如庆邦的短篇,就非常写实,他是我的榜样,我很难学会。同样看一起事件,他的细节可以开出花来,他的细节不会给你时间是凝固的困惑,而且他的小说时代背景非常清晰,他的细节是鲜明的时代特色,而迟子建和苏童的短篇更像是个童话。总的来说,我似乎都很难从短篇小说中寻找出我可以掌控的东西。

年轻人一上来就长篇不好

国内只有少数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之余,每年习惯性的交出几篇短篇小说,比如您。现在提到文学写作,似乎就只有长篇小说了,短篇根本就无法引起读者甚至评论家注意。

王安忆:这也没办法,出版成了一门生意,所以成书很重要。只有写成本书了,出版商才会帮你宣传、营销。

我觉得这对作家很不公平。上海有不少作家,专写短篇,但一本书都没有出版过。但如果强迫他写长篇,就不一定写的好。没有那么多中、短篇积累的话,长篇谈何容易。长篇是最难写的文体。我,还有余华、苏童他们,写了那么多中、短篇之后,才有了几部长篇小说。

您这代作家在1980年代都是从写短篇小说进入文坛的。

王安忆:我们这代人都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着手,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一上来就是长篇。这和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关,当时没有出版市场,但有期刊,在期刊上发

表最有可能的就是短篇小说。而且对于写作新手来说,写短篇最方便入手,比较好掌控。现在的状况很不健康,现在的出版市场要求作家成书出版,成书的话就必须是长篇,这其实很耽误这些年轻作家的。一上来就是长篇,其实长篇是很容易写失败的,一旦失败的话,从此挫伤。

很多年轻作家一上手就写那么多长篇,动不动就是三部曲,很担心他们的创作耐力。

王安忆:这也很难对他们发表什么议论,出版商的意图是清楚的,旗下作家一年一个长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市场和经济回报。

但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还是有一批专门擅长写短篇小说的作家,短篇小说集获得与长篇小说一样的待遇。

王安忆:写短篇小说无论在哪里都不能养活自己。在西方,没有像我们这里有大量的期刊杂志,他们写短篇小说累积到一定量后出版,经过经纪人运作,还是可以卖的不错。他们有个经纪人体制,经纪人签你一本短篇小说集,你就可以安心写短篇最后结集成书。他们的生存压力也轻许多,大部分在大学有职业。而我们这里,大部分作家还是先要养活自己再说,这就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但这也是近几年的事情,“文革”以前出的书很少却很好,期刊也不多,你能发表一个小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任何一篇发表的短篇小说都会被广泛传阅。后来发表、出版越来越容易,你怎么能要求大家都去看短篇小说呢?情况确实已经变了。不过正因为以前发表如此困难,所以那个时候的小说都很精致,就算红色经典,也还是写得好啊。我们现在写作和出版都太过于草率了。

不过在美国,不少短篇小说集都卖的不错的。《断背山》的作者安妮·普鲁,收入《断背山》的《近距离:怀俄明故事集》以及之后的两部《怀俄明故事集》都卖的不错。

王安忆:是啊,她从五十多岁才开始写作,而就是写了几篇短篇小说出名的,这在中国是不大可能的。

不仅市场,批评界也很少评论短篇。

王安忆:这是整个文学批评的机制出问题了。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如果仅仅只有几篇短篇小说,还真是不行,没办法说服人。考验一个作家的,不只是能否写长篇,最主要是要有一定的量,持续地写。

您有没有无法发表的短篇小说?

王安忆:现在没有,现在写短篇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方式,写了肯定发表。我运气比较好,就算在年轻的时候,也很少退稿,而这些年来一直比较抢手。但主要是我写东西还是很认真的。

五年级作文小说:短篇小说

五年级作文小说:短篇小说 “振洪振洪快起来吃饭早饭啦昨晚是不是又看通宵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再迷那些武打小说和电影会害你一辈子的都21岁了还不会想” “知道了,我就来” 一个小伙子跑到厨房从了下来旁边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和中年男人这就是他的爸爸妈妈妈妈:“振洪,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要整天迷小说和电影了。” 振洪:“哦” 爸爸:“哼,没出息。” 振洪:“爸爸,你有多出息呀,还不是一个小小的教师,一个月新才几百块,哼,要是我出去工作。。。。嘻嘻。。。。一定比你强。” 妈妈:“振洪,你怎么可以这么大声对爸爸说话呀,没礼貌。” 振洪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嘟着嘴不说话。爸爸:“唉,我怎么有这么一个儿子,不够我帅,又没我出息,还要我每个月给他几百块风流,这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呀。” 振洪:“切,才这么几百块,有什么用,想买一对好的冰鞋都不够钱,更不要说N73了。” 妈妈:“什么,没有用,你知道几百块我们可以用几个月生活费了吗,你要是很有用就像哥哥妹妹一样出去工作,自己养自己,不要向家里要钱。” 爸爸:“嗯,讲得

好,哥哥妹妹都有钱寄钱回来,我以后一个月只给。。。只给你两百块好了,不能多给一分钱。” 妈妈:“什么,你还要给钱他呀,就是你这么给钱他才会有不劳而获的生活,一分都不能给。” 振洪得意地说:“谁叫我是你们最疼爱的儿子,哈哈,不给我就绝食。” 妈妈:“好咯,好咯,你终于会想了,你不吃一天就能帮我省出好几块,要是一个月就能省出好几百块了。” 爸爸:“嗯,讲得好,算得好,一个月省几百,加上我不给几百,就是成千块了,所以我决定一分钱也不给你了。” 振洪:“你。。。你。。。好你一个老师的,一个全世界最好的数学老师。” 爸爸也得意地说:“嘻嘻,当然,不过你也不用擦鞋子,我是说话算数的人,不会再给你钱的了。” 振洪:“什么,我用擦你的鞋?我最多。。。最多。。。我吃(气)饱了。” 他说完就跑进自己房间躺在床上。爸爸:“孩子妈,是不是过分了一点?” 妈妈:“嗯,好像是过分了一点点。” 爸爸:“喂,孩子,回来啊!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嘛,你就开个价吧。” 没反应,有可能他没有听到。现在心烦的是振洪,永远是最疼爱他的人一下子说不给他钱,不疼爱他,就像恋人爱着对方这么多年一下子听到分手这俩个字。这样的心情我想大家会了解。他心不停地在想:“想不到一生最疼爱我的爸爸妈妈都不理我了,也不给钱我了,是不是不再疼我,

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在阅读过《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后,我觉得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既写出人身上具有的人性特征也写出了一些人的恶劣特质。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杀瓜》,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是整篇文章主要围绕着杀瓜展开的故事,小说的主人翁是陈草,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种瓜农民,心地善良,为人老实。 这篇文章主要讲诉了陈草在西瓜的丰收季节,被村委王大强拿去许多大西瓜却只留下一张张白纸条,但是陈草却从来没有怨言,直到陈草遇到一个买西瓜的顾客刘红国,在这件事上体现陈草许多优秀的品质,并让他明白了不能再让王大强打白条,于是鼓起勇气向王大强要吃西瓜的钱。 我最欣赏主人公陈草拾金不昧的精神,当她发现一个不知名的顾客丢失了100元,可是陈草并没有因为自己穷而将这些钱据为己有,而是不辞辛苦的将这100元送给刘红国,在最后却得知刘红国是一个杀人犯,但是他没有厌弃刘红国。虽然陈草没有将钱送还给主人,但是他宁愿将钱烧了,也不会用别人的钱。 他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在如今社会有这种精神的还有几个人?说到这,我就想到小时候的一件事情,那天我正在去商店路上,正当我兴高采烈的时候就看见在一块石头边有一张钱,我走近,将石头移开,竟然是50元,我心里像开了花一样,我赶紧拿着钱回家,我坐在凳子上,考虑着如何花这钱,可是我想着想着,这颗心月来越不安,总觉得这钱不是我的,心里不好受。又一想,管他呢?反正这钱都丢了,找也找不到了,捡到是我有运气。我即刻跑出家门,去商店买回了点击已久的洋娃娃,看着我心爱的娃娃,我的嘴裂开了。这时,我便突然想到丢钱的主人,如果他像我一样想用这笔钱买到自己心爱的礼物,那他现在肯定很着急,我这样做有点过分了,于是我把洋娃娃推掉了,向它说了再见。 回到家后,我将这50元放在盒子里,再也没打开过。虽然我没有找到这钱的主人,但是我也不会用这50元。 在看到这本书的故事,我就更加确定,我这样做是对的。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文学成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1880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等。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作品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8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假面》、《牡蛎》、《必要的前奏》、《脖子上的安娜》、《乞丐》、《彩票》、《名贵的狗》等。 契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欧?亨利(真实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一直很谦虚地说,她写短篇小说不行,没有这个天赋,比起苏童、迟子建和刘庆邦他们差远了。但从1970年代末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以来,三十年来王安忆不间断地也已发表了一百二十余篇短篇小说,这原本可以作为一名作家三十年间观察这个世界的注解,但王安忆摆明了要和这风云变幻的三十年保持一定的距离——小说中的时间流逝非常缓慢,空间也总是那拒绝变迁的上海弄堂和淮北农村。 相对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在中国注定是更加的边缘,这令作为上海市作协主席的王安忆也徒叹奈何。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四卷本“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最近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完整地收录了她从1978年到2007年创作的所有短篇小说。 不在短篇小说中宏大叙事 阅读您四卷本的短篇小说集,感觉小说中时间的流逝非常缓慢。 王安忆:这和我写作一贯的观念有关。在我的写作中,我不太着意时代的变迁,正相反我更乐意在小说中刻画时间流逝中不变的故事。 不变的故事有哪些? 王安忆:很多,比如在我第一阶段的写作中,写过一对小男孩和小女孩,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形象依然出现,还有弄堂。多年来,这样的故事我一直在写。 所以,读者很难在您的故事中寻找到时代的蛛丝马迹。 王安忆:这种情况可能在短篇中特别明显,我很难会去写革命性的事件。不过着意去看的话,还是有一些时代痕迹的,比如第一卷中,我就用了不少当时的时代语言,这些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作品是我所有创作中跟现实联系最强的一部分。这可能跟我那时候写作刚刚起步,还很难将现实和虚构完全拉开有关。但是,短篇小说对我个人而言,更像是小品,我在内心深处好像不敢给短篇太大的任务。巨变性的事件、深刻性的思考,我都很难将其置入短篇小说中。 同样,这些小说主要发生在两个地点——上海的都市和当年插队的农村,读者在这些文字里也看不到都市的繁华和农村的变迁。 王安忆:这可能是因为,我的短篇小说更加主观性。其实看我的中篇和长篇,你很难看到我对某一个人感觉、直觉、感官的描写,但是我在短篇小说里赋予文字主观性。这可能是,我对短篇小说无措的一个所措吧。 时间的凝固,空间的缓慢变迁,所以感觉您的短篇小说缺少戏剧性。 王安忆:这和我个人气质与写作方式都有关系。短篇小说的篇幅不够我开采宏大的戏剧,本来我的写作中戏剧性的东西就比较弱,如果篇幅再限制的话,根本就无法发挥。似乎铺垫还没有完呢,就已经结束了。这就是我对短篇小说很发怵的地方,它对我的限制蛮致命的。所以,就个人写作习惯,我很难在里面做宏大叙事。 因为缺少戏剧性,所以您的短篇小说中也很难看到传奇。 王安忆:即便有也都做得很生硬。 印象中,《弄堂里的白马》可能是个例外,这部短篇可能是个都市传奇。 王安忆:但也是外在的传奇。我一直好奇,苏童或者博尔赫斯他们的想象力怎么那么丰富,在这么一个小篇幅里描绘的故事如此多姿多彩。

小小说写作指导

小小说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写作知识2、学习写作小小说 【教学重点】小小说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做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二、小小说的特点 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美国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一篇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全篇仅25字,却非常别致、有味,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 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三、小小说导写 小小说,小而精巧,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写小小说就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应该在“小”字上苦心经营。在高中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编写小小说,能使感觉更敏捷,文笔更凝炼,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那么怎么写好小小说呢?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例如小小说《清水》,情节很简单:寿春县令叶天土清廉如水,三年任职期满之际,不愿惊动百姓,趁天还没亮,就骑牛出了县城。走上官道,却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原来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有一老汉捧个杯子走到他面前,请他饮了杯中的清水,因为“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2、选材要以小见大。小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

小小说的创作办法

小小说的创作方法 一、把握住小小说的特点小小说又称千字小说、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等,以其篇幅短小、构思新颖、立意深远而为读者所喜爱。近几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兴起,在中考作文中也出现了不少以小小说为体裁的佳作,如一股股清新的空气拂向沉闷已久的考场,先后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可以说,话题作文写作所提出的“在话题范围内作文”、“八百字以上”和“文体自选”等要求给了同学们一个通过小小说来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 那么,怎样写好小小说呢?下面先谈谈小小说的特点。 总的说来,小小说的“小”是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篇幅短小 小小说的篇幅短小,字数只有几百字到一千多字,往往通过撷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瞬间,反映人物在某件事或某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出某个道理。它所反映的往往不是人物的精神全貌,只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格的某个侧面。如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选取的就是王昭君在民族大义和个人幸福之间作出心灵抉择的一个镜头,以此来表现她为了民族的和平安定宁愿作出牺牲的伟大精神。文末写道:“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卒章显志,凸现主题。全文仅八百余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历史瞬间,堪称佳构。 二、情节简单 情节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情节简单并不意味没有情节冲突,只是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太复杂的情节,作者往往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物特点。有很多时候,作者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尽量省略了,从而造成令人回味的效果。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小说全文只有七行字,内涵却极为丰富,可以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一位公司经理,喜欢上了刚招聘来的年轻的女打字员,给她预支了薪水,送了花束并共进了晚餐……不料此事被夫人知道了,为了平息风波,花了一大笔钱买贵重礼物向夫人和岳母赔罪。事后,只得另招聘一位中年女打字员了事。这么丰富的情节,但是作者仅仅选取了账本上的一张支出明细表来表现,对于其中的情节变化、人物冲突的过程,作者没有刻意渲染,留给了读者一个巨大的能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读后发出会心一笑。 三、人物集中 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通常只有一两人,次要人物很少,人物间的关系也不复杂。通过人物间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冲突展开故事情节。如优秀作文《陷阱》,取材于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韩信因为与萧何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最终没能识破吕后设下的“陷阱”,一去不回,留下千古遗憾。主要人物是韩信,全文就是通过他的“迟疑不决——追忆友情——坚信不疑”等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而次要人物——使者,对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静观其变;他“轻轻地说了句:‘萧丞相也将出席。’”貌似平静,却包含无限奸诈,并促使韩信拿定了主意;他“露出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暗示韩信此行的悲剧性结局。文章将笔墨集中于韩信这个人物身上,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不蔓不枝,内容紧凑。

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精华

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 美国:约翰?盖利肖着 一、怎样使小说引人入胜 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同步发展。 得协调统一,这种协调统一能成功地保持读者的高度兴趣。 另一方面,当读者意识到一个描述单元同主要故事情节是有联系时,认识到由于在这个场面或描述单元中发生的事,这篇小说中会有危局或转折点,那他对这个单元的兴趣就会大提高。因此,一个决心激起并保持读者兴趣的作者,就应当为小说选择这样的描述单元——它们导致了整个小说的情节转折点。 一篇短篇小说必须有开端,结尾和主体。开端讲明小说所要叙述的问题(这也是故事主角面临的问题)提供解释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材料,陈述在前发生的事,以使小说叙述问题合情合理又饶有趣味。结尾表现最后行动,通过这种行动、主角(或者由主角造成的力量)解决了小说开端提出的问题。小说主体就是故事本身,它表现主角在一系列聚合、交流中,试图解决小说主要叙述问题。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从开头的首句直到结尾那句——,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的兴趣。 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篇小说。而任何小说最先开端(这一部分能立即引起读者注意),是标题。从趣味的观点看,一个好的标题是为了激起读者兴趣而首要考虑的事情,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抓住读者兴趣的第二个手法,就是一定要使情境具有重要性; 兴趣是这样获得的——或是对平凡的现象作了不平凡的解释,或是以独特的手法改造了一件平淡无奇的事。]这样,你又了解了抓住兴趣的第五种手法——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成非同一般。这并非措辞表达问题,而是要思想的独创性。 第七种手法——[制造关于冲突,关于要克服的困难和要造成灾难的悬念。 其中之一(第七种——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祸患的悬念),除了有好奇心的成分外,还有期待的性质,这使小说有了戏剧性。七种手法是: 1、??引人注目、引起联想(在好的意义上说)和富有刺激性的标题; 2、??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 3、??这种情境或与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 4、??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 5、??用独创的思想或阐释使表面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非同一般; 6、??对立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并列; 7、??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灾难的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从小说开端进到主体部分。 包含有这种冲突或是敌对力量之间斗争,就是造成趣味的第八种手法;这又是保持兴趣的主要手法。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DOC)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 论文题目: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 办学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学生类型:独立本科段(助学班/独立本科段) 2016年 2 月 24 日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目录 绪论 (6) 一、影响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的因素 (6) 1、普法战争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题材之一 (6) 2、莫泊桑的公务员生活经历对他创作主题和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影响 (6) 3、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指导与支持是影响莫泊桑创作的重要因素 (6) 4、莫泊桑的个人悲观主义对短篇小说结局的影响 (7) 二、创作的特点 (7) 1、以小见大的创作视角 (7) 2、运用对比的批判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8) 3、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有特点 (9) 4、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 (9) 5、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10) 三、创作的意义 (10) 1、反映出法国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真实的本质的历史现状 (10) 2、批判并揭露资本家道德沦丧、人性扭曲的丑恶面目 (11) 3、通过莫泊桑对法国现实的批判反思如今中国社会 (11)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 摘要 居伊.德.莫泊桑是世界文坛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小说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他创作的小说中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鲜明深刻,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精简明了。莫泊桑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善于观察生活和分析描写小人物,赞扬底层小人物的勇敢、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侵蚀下上层贵族自私自利、虚伪丑恶的嘴脸。 关键字:莫泊桑、小说创作、艺术特点、批判意义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核心提示: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二)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

小小说写作讲座

小小说写作讲座(1) 小小说写作讲座(1) 小小说概说 ——小小说写作讲座之一 小小说,一般指几百字至一千字左右的篇幅短小的小说。它还有众多的别名,见诸报刊的就有“微型小说”、“千字小说”、“一分钟小说”、“瞬间小说”、“微信息小说”、“课间小说”、“一袋烟小说”“超短篇小说”、“袖珍小说”等,说明了读者对小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喜爱。 “小小说”这个名称在当代首次使用,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1958年2、3月号天津《新港》杂志上,发表了老舍的《多写小小说》一文,此后,有茅盾的《一鸣惊人的小小》和魏金枝的《再谈小小说》等有关小小说评论的文章。这应该就是“小小说”名称的由来。 河南《百花园》主编杨晓敏先生说,小小说雅俗共赏,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它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它微言大义,大多数人读后,都能从中受益。因此,有人称之为“平民艺术”,这是颇有见地、颇有道理的。 小小说,早已有之。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可发现它由萌芽、生长、渐趋成熟的轨迹。在国外,它最初出现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小小说已经非常流行。及至现代,由于许多世界名家对它的青睐和倡导,这种文体进一步兴盛,几乎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小说趋向。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在《何谓小小说》中,曾赞美小小说是“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第一批小鸟”,并强调“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纵观当今世界文坛,日本、新加坡、前苏联、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极为重视小小说的创作,甚至出现了像日本的星新一这样世界闻名的小小说作家。据说,他已发表了1000多篇小小说,可谓洋洋大观矣。 我国小小说的创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民间文学、神话和传说故事。羿射九日,嫦娥奔月,见于《淮南子》,可以看作是小小说的雏型。魏晋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一篇《俭啬》,全文仅十六个字,三句话,却有完整的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三句话,惜墨如金,把王戎其人吝啬的个性、刁钻的手段,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生活观察入微,抓住人物特征,把本来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刻画成有灵性的东西,产生了特有的魅力。三句话都是叙述,没有评价,文字虽短,却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的余地。这篇作品可谓是已经较为成熟完整的小小说了。晋人陶渊明写的《殒盗》,可以说是又一篇精彩的古代的小小说:“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盗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殒。”全文只有二十五个字,实在在“微乎小矣”,但它却情节完整,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就有许多几百字的短篇,都可以称得上是小小说的精品,在艺术上已经臻于完美了。 小小说的创作源远流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小说“异军突起”,遍地开花。它是“现实的需要”,时代的产物。面对小小说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茅盾热情地歌赞说:“以‘小小说’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他认为,“这些作品以‘小小说’得名,不是偶然的。不仅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而且也因为它们结合了特写(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主要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和短篇小说(如果我们不否认它以概括为基本方法)的特点而成为自有个性的新品种。”

必看的十佳短篇小说

必看的十佳短篇小说 必看的十佳短篇小说有哪些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必看的十佳短篇小说,希望您喜欢! 必看的十佳短篇小说 1、《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收了俄国著名作家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短篇小说《圣诞树和婚礼》、《小英雄》、《温顺的女性》和《别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等9篇,基本包括了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精华,较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作家作为心理描写大师和反理性主义哲学家的特点。尽管作家善于描写人心理的极端状况,忧虑理性主义泛滥的极端后果,但作家还是对社会抱有真诚而美好的希望,期望知识分子和人民互敬互爱、互相学习,消除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精神因素,让俄罗斯民族泰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作者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2、《变形记》

《变形记》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变形记》、《在流放地》、《在法的大门前》、《乡村教师》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均采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情节生动,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奇特的感觉。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境地,他们在离奇古怪的世界中部有自己的目标,但往往又以失败而告终。是目前我国最全的“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天赋之所在。快快收入在册吧! 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高尔基曾由衷地赞赏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发表伊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名电影、话剧更是盛演不衰,文学批评层出不穷! 作为以描摹人物情感著称的文学巨匠,茨威格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极为深刻细致,他善于从心理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象。本书精选了茨威格的7篇小说,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等,皆是其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浅析耶茨短篇小说《自讨苦吃》的写作特色

浅析耶茨短篇小说《自讨苦吃》的写作特色 理查德·耶茨是20世纪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始于196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革命之路》。一年之后,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与读者见面。这两部作品为作家在美国文学界的声誉奠定了基础。《自讨苦吃》收录在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当中。读者能够从中读出耶茨一以贯之的孤独情怀,并再次领略其笔下那冷酷但却分外真实的生活。小说讲述了一位公司白领被解雇后的焦虑、失落与沮丧。耶茨以男主人公被解雇的那一天为切入点,刻画了他被解雇前后复杂的心理活动、强装镇定与尊严的行为举止、在街头的无助与惶惑以及回到家后的精神崩溃。作家用质朴、细腻和冷峻的文字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积极面对生活但却屡遭生活抛弃的失败者形象,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本文从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冷峻的现实主义文风两方面探讨这篇小说的写作特色。 一、细腻的心理描写 耶茨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以心理描写见长的。无论是《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还是《复活节游行》,在耶茨的笔下,读者都能够清晰而透彻地看到主人公复杂和动态的内心世界。可以这样说,耶茨实际上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他的“类型化”人物的。《自讨苦吃》中的主人公沃尔特是这些“类型化”人物的典型。 主人公沃尔特少年到成年在一路失败中走来。作家通过很多细节描写,如年少的游戏、整个青年时期的“自讨苦吃”以及成年后的能力危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处处碰壁却又“擅长此道”的可怜小人物。许多人在面对自己的弱点和失败时都会采用一种“精神胜利法”去战胜内心的失衡,但当一个人习惯于此,却是心灵扭曲的表现。在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即将到来的失败时,他逐渐养成了“顺其自然,体面地接受”的习惯。对他来说,“做一个体面的失败者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作者将这些细节与人物的内心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清晰地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2014-06-22 22:37:01 “业余作者往往想写大事情,表现严肃的主题。但世上没有大事情,只有大手笔。”在一篇题为《短篇小说的性质》的文章里,乔伊斯?卡洛尔?奥茨说。我最初读到这段话是在好些年前,在一本叫做《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的译著里。这本被收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万有文库”里的小册子,其内容并不像书名这般令人不敢直视,事实上它里面收录的文章都相当朴实,具体,切身,可以从中感知英美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精华。自从雷蒙德?卡佛在国内流行之后,公众对类似的创意写作课程也开始抱有越来越多的善意。 这样的创意写作课程几乎都是针对短篇小说而生的。如老舍所言,“短篇小说是后起的文艺,最需要技巧,它差不多是仗着技巧而成为独立的一个体裁”,创意写作课程能够传授的,就是一些基本的、类似书法里“永字八法”那样的写作技巧。 所以我始终觉得这样的创意写作课程对国内的小说写作者而言全无必要,因为他们最不缺乏的就是聪慧和敏锐的技巧自学能力,尤其在短篇小说领域。哈罗德?布鲁姆曾经将短篇小说分为契诃夫式的和博尔赫斯式的,这两位作家都是文学爱好者所熟悉的,也是很多短篇写作者念叨的偶像,虽然他们实际上交付给我们的作品,更接近于莫泊桑式的和欧?亨利式的,如今,则更多是卡佛式的。奥茨对业余作者

想写大事情和严肃主题的担心,在我们这里似乎都基本被避免了,我们的写作者大多都是从短篇小说起步的,他们天然地懂得把大事情和严肃的主题交给未来要写的长篇小说,而在起步阶段集中精力写有趣精巧充满起承转合的小事情和讨人注目的寓言式主题,用五六千字到两三万字的篇幅,据说这是最适合文学期刊发表的长度。 无论是作者、编辑,还是普通读者,都早已经习惯了这样有的放矢的短篇写作方式和阅读方式。至于契诃夫和博尔赫斯,还是暂且一脚将他们踹到楼上去。 但这两年随着爱丽丝?门罗和莉迪亚?戴维斯的异军突起(更重要的是被主流文学奖项青睐),情况似乎在悄然发生变化。她们澎湃丰盛的存在似乎正在印证奥茨的另一句话,“我相信任何短篇都可以改成长篇,任何长篇也都可以缩成短篇,或一首诗”。于是,在我们这里原本门清的分类写作技巧,忽然显得有点悖时了。“但世上没有大事情,只有大手笔。”要重新理解这一点,可以再参考一下迈克尔?伍德对于科塔萨尔的见解,“科塔萨尔具有两种卓越的天赋,一是除了故事的转折或重要之处而外,他看起来对什么都感兴趣;二是他很民主地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因此看起来没有一样东西仅仅是为了让故事进行下去而存在的……科塔萨尔短篇故事的微妙和力量在于,在看来根本无法避免寓言的地方避免了寓言”。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浅谈小说的写作技巧 肇州县教师进修学校赵春梅 小说从理论上讲,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散文体叙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与叙事散文相比,小说中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的,但在反映社会生活上,小说却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拟从小说的特点、小说的类型、写作手法方面谈一谈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小说的特点 对于什么是小说,作家们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如贾平凹说:“小说是一种说话,说一段故事,我们做过许许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经有那么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其实都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别林斯基说,小说“结合了一切其他类别的诗:既有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感情的吐露——抒情诗,也有使人物更为鲜明而突出地表达自己的手段——戏剧因素。其他类别的诗所不能容忍的旁白、议论和教训,在长篇和中篇小说里都有合法的地位。”这说明小说比诗、戏剧都自由得多,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一)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由于小说不像戏剧文学那样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兼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所以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直接地塑造人物形象。既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来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断魂枪》中写沙子龙性格的变人:“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既可以写人

短篇小说创作要览

短篇小说创作要览 1996年创作情况小说如人,也有它的性格和情绪。短篇小说在小说家族中性情最为敏感、多变,它往往是作者现实感受的迅速表达者,也就能够较及时地体现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短篇小说的景观常常是一年一个样。进入90年代后,短篇小说的变化加快了,1992年应该被看做是一个关节点。这一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震动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对文艺原有的生存状态、组织方式以及供需格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波。作为反应,小说中的情节和情境因素得到加强,这是伴随竞争加剧、生活戏剧化、社会矛盾及人物关系的复杂化而来的变化,毕淑敏的《女人之约》、薛冰的《花落谁家》、孙颙的《摊牌》等是典型的作品。1993年,社会题材创作内容继续深化,陈世旭的《北京面的1818》、王矩的《你死我活》、陶然的《10000元》等揭示了在市 场竞争的规则尚未完善、“厚黑”之风兴起的一部分社会现状。到1994年,文学体制自身 的“生活”已受到压力,于是,“文学革新”的号角吹响,以短篇创作为基地,“新体验”、“新 感觉”、“新状态”、“文化关怀”等旗号纷纷树起,创作方法上也转向彻底的写实。数年里表 现知识分子和文化“ 边缘化”、力求“精神持守”的作品不绝如缕,刘心武的《画墨与我》、 刘震云的《冰凉的包子》、刘嘉陵的《焚书》、残雪《夹公文包的人》、徐坤的《鸟粪》等一脉相承。到1995年,都市小说兴盛,更年轻的一代作者登场,开始对市场经济中的 弄潮儿正面铺写,展现了新的生活局面,同时也意味着作家群对现实的合理性的认 可。这样看下来,1996年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已有了新的特点。在短篇小说领域,回 归的现实主义主要不再是社会的现实主义,而是人生的现实主义;主要不再是批判的现实主义,而是认同的现实主义;主要不再是激烈的现实主义,而是温和的、宽容的现实主义。 1996年,国内社会形势较为稳定,社会矛盾有所缓解,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对于小说的情绪显然不无影响。更重要的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种保守的、改良的、渐进的社会文化思潮已逐渐占据上风,人们不再以历史形成的理想主义和过激主义态度看待现实,只是把现实视为历史必然进程的一部分,于是,在文学的市场上,社会性的矛盾消解为人生的矛盾,小说的焦点也由现实关系转归人的本体。表现“人间情怀”或人生哲 理何申的《乡间往事六题》〔1〕为佼佼者,六题分别为“喝粥”、“勒狗”、“吃羊”、“杀鸡”、“斗猫”、“打拼”,叙述知青下乡年代一组生活画面,颇具情趣。那时的农民固穷,穷的活 法既窘迫又技巧。小说中描绘队上的人分粥时勺子下沉漂起的动作,集体吃羊时群情振奋的场面,知青与狗、与鸡、与猫为生存展开的一次次格斗和周旋,生动地再现了人处在那般境况下生长的各种生活能力,实则人也像动物一样在四处觅食。事过境迁,作者写这些往事已没有多少批判极左路线的意思,主要写人在环境中的生存,因而可能获得长久的魅力。史铁生回顾病退回城后在街道生产组的一段经历时也有相似的旨趣。小说题目叫《老屋小记》〔2〕,老屋就是生产组所在地。作品中最鲜明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青年D,善于学唱当时放映的几部外国影片的插曲,引用其中的台词,以独特的方式排遣与生 命俱来的压抑。另一个是中年妇女U,外表一副劳动人民打扮,偶尔问起却会外语,记得

小说写作的十个常用技巧

小说写作的十个常用技巧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8 n' J/ a# g0 U# p0 {: m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