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产品与中国策略

姓名:罗熙

学号:4101200045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有关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与需求的问题摆上了各国的政府的工作议程。全球公共产品是属于国际财政的研究范畴,其中包括各种公共产品提供的组织模式、筹资方式以及应用的策略。世界每个国家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都由于各自所处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差别而有不同的策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代表,因而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处于特殊地位,要采取相应合适的策略。

[关键词] 公共产品、GPGs、筹资、中国策略

一、公共产品与全球公共产品

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是纯粹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它一旦被提供给某个社会成员,就使得排除他人的消费成为不可能或者无效率。我们知道,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构成了人们日常消费的组成部分,前者可以包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环境建设、医疗保障以及人权的尊重等,而后者则是诸如面包、衣服等个人消费品。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同样也要求公共产品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升。研究表明,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卫生设施以及产权、更强的法制水平、更多的外交联系等等都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传统的公共产品是在一国范围内定义的,当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正如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封建大门,国际贸易、国际交往增加,原先属于国内公共产品的公共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在资本市场开放下,金融稳定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联动的问题,而人口流动加剧必然带来国际犯罪或者国际间的传染病防范问题,如此,还有制度、食品安全、全球环境等牵动世界各国的全球问题,这些都是所谓的全球公共产品。这种产品的提供要求国际间的合作,其过程包括国家的公共决策,公共产品提供和公共产品消费。

联合国给出全球公共产品的完整定义:“全球公共产品是能够给所有国家、民族、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都带来利益的物品。”笔者认为,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提供相比,关于全球公共产品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参与者是建立在主权平等基础上的世界各国。不论国大国小、国贫国富,参与全球公共产品问题决策的国家首先要求的必然是主权平等,不应存在大国欺凌小国的现象。

2、与国际政治环境紧密联系。既然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参与过程,各国的外交政策,政治立场就可能左右其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上的态度与方式。

3、代际间存在较强的联系。政治家总是目光短浅的,他们关注的多是眼前利益。但全球公共产品一般都是能造福后代人的,诸如环境保护、世界和平、卫生条件等都关系着几代人的生存问题,因而决策者与受益者的目标之间存在不对称。可以说,全球化是导致全球公共产品出现的根本原因。人类历史上至今有过三次大的全球化过程,前两次是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帝国开始的长期的对外扩张以及从十六世纪开始的大英帝国的扩张。战争带来的全球化,使得各国的传统文化相互冲击。而最近的一次全球化则不同于前两次,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瓦解,双

极世界的格局被打破,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格局,帝国主义的天平已经倾斜。虽然美国的势力还处于霸主地位,但总体来说,多极格局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而,在如此的世界政治环境下,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存在着相应的难度。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筹资

1、公共产品提供的几种方式

⑴、私人部门提供

非政府机构(NGOs)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并非所有的全球公共产品都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征,比如传染病的疫苗就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私人部门可以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通过他们的参与,更有助于形成消费者偏好,反应公众的意向,还能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资金,因而要增进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们之间的协作,为私人部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做出必要的激励。

⑵、各国分别提供

诸如各国刑事案件的防范以及环境保护等全球公共产品,若采取各国分别提供,以求达到全球范围的效果,则应注意由于国大国小、国贫国富,某些全球公共产品在各国之间是有差别的。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往往容易忽视长远利益,因为他们具有比发达国家更高的折现率。要使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全球公共产品,除了可以成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国际刑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全球公共产品在他们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程度。

⑶、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的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是属于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但由于各国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差别,使得政治地位高的国家拥有更多的选票,而富有的国家则成为世界的大股东,不免可能出现大国欺凌小国的情形。

⑷、大国主导型

单极世界中的帝国必然会推崇本国的政策使之全球化,罗马帝国、大英帝国与战后的美国都致力于推行这种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而随着欧洲、日本的崛起,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美国也已丧失了从前的追随者,美国所幻想的单极世界不再可能出现。

2、公共产品的筹资

一国国界内的公共产品大都是政府通过税收的形式来提供的,但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否由开征世界税来提供呢?从整体性上考虑,如果能够开征这样一种世界税,那么也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财力不足的约束,开征世界税进行筹资实质上是一种按能力大小而承担成本的机制。比如为了稳定世界金融环境,而开征托宾税——对外汇交易而征的一种税,这样发达国家由于外汇交易量比其他国家大而将承担更多的成本,但同时他们的收益也较发展中国家更多。

三、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地位与策略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其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与西方世界有着不同制度的国

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根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面对着以美国为代表所推崇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化问题,而不影响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在其他方面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都积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在国际传染病防治、国际缉私、可持续发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全球性环境治理、国际公安、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大市场开放度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我们也受到发展水平不高与人口基数过大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西方世界国家的政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还处于弱势的地位。

由于我国处在如此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就更要求我们从本国人民、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长远规划,既行使我们的权利也履行应尽的义务,具体来看,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展在尊重人权、主权基础上的国际合作

某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会强加给他们一些苛刻的要求,有的甚至用主权相要挟,是蛮横不讲理的。经济要与人权分离,在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上要本着“平等、互利、共同进步”的方针。我们不应把本国意志加于别国之上,也同样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我们之上,经济与政治要有一定的分离。

2、对世界的和平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和平的世界环境作为一种持续的,不仅造福当代人更关系后代人命运的公共产品,还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其他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全球经济发展都有影响。而战争作为和平的反义词则具有很大的负外部性。我们不愿看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而中国应积极倡导削减军备,防止核竞赛,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同时,更要倡导世界和平。

3、我国的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仍需提高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各国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还相差很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水平与医疗保障水平低下,也就是此类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这些又恰恰是一国经济水平的决定因素。因而中国在这些领域要加强南北合作,吸引更多国际组织的援助。

四、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

财政投入政策是指以政府财政收入为基础,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直接拨款或补贴,借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的财政政策。我们认为,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政府需要在以下方面对财政投入政策作必要的改革与调整。

1.深化我国R&D投入制度的改革

首先,要提高政府财政对高新技术企业R&D活动的支持力度。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合理规划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构和优先次序,把高新技术产业R&D部门作为优先扶持的部门和领域。同时,下大力气调整R&D投资的结构,对基础研究和为科技、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具有公益性质的研究开发项目以及对产业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关键、

金提出担保要求,信用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也可以要求被担保人为其提供反担保。所谓政府补贴资金,即政府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向风险投资企业提供的一种无偿的补助。在这方面,外国政府的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此外,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支持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向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并可从事一定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与所投资的高新技术风险企业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两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般来说,可以由科技企业家以技术入股,风险投资公司以资金入股,共同组成一个高新技术风险企业,双方共同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成为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政府的培育和引导下,已有初步发展,其潜力巨大。风险投资基金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实行“共同出资、专家经营、组合投资”的运作方式,其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收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基金作为基金的一部分,在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风险投资基金可以通过直接向社会募集和鼓励中外合资风险投资等方式设立。同时,为适应风险投资的市场化运行,应尽快建立与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融通市场,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四、结论

全球化已经成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逃离的现实,世界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平、环境、贸易、金融、政府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同时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之间又有着不可避免矛盾冲突。国家优先还是全球优先,成为各国之间博弈的焦点。大国需要巩固自身地位,增强自身影响力,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操纵他国;而小国则需要立足本国,发展经济,在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中收获利益而又不为他国操纵。各国都在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之间权衡,以求寻得一个平衡点。目前世界上对全球公共产品的研究还未深入,特别是对于如何在国家之间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如何提供有效的激励促使更多国家的参与、以及针对不同性质的公共产品应采取何种融资方式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许正中。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2.

[3]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

版社,2002.

[4]杨新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的国际比较[J].经济纵横,1998,

(12)。

[5]张鸿。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科学管

理研究,2001,(8)。

[6]孙健夫。加入WTO对我国财政运行的影响与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27(1)。

[7] Kaul, lnge; Grunberg, lsabelle; Stem, Mark A. Global Public

Good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9.

[8] 平新乔. 全球性公共品(GPG)及其我们的对策. 涉外税务,2002年第

10、11期.

[9]杨君昌. 关于公共产品定价的若干理论问题. 财经论丛,2002年第3期.

公共经济学论文题目

小论文题目 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3.中国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方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5.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6.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7.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8.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研究(38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9.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度研究度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010..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政策政策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1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评估体系体系体系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创新创新研究研究(33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工具工具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616..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7.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8.创业的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9.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评估主评估主体体多元化多元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02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评估方式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评估评估研究研究研究综述综述(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222..我国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32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个人总结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在其自身的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病。 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自发性、滞后性、不稳定性 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2、公共产品与搭便车3、外部效应4、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5、垄断与自然垄断 6、信息不对称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论述公共部门所需资源量、公共部门各领域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监督资源使用等问题,回答公共部门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章 公共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或无法全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政府参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是共生和互补的关系,由于资源稀缺,必须取舍权衡。 私人品:排他的、具有很强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品:有共同受益特征的物品或服务。(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竞争性:人数增加需求增加。无法使每个消费者在利益完整的条件下得到满足。 排他性:拥有者可以完全排除其他人收益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享用,任何消费者无法排除其他消费者从公共品获得利益 私人品的有效供给(横向相加)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纵向相加) 公共品提供存在的问题: 1、搭便车:指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2、强制乘车:政府使用强制性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品买单,结果对公共品没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将被强制征税。公共品的攻击方式:政府、私人部门、自愿 公地悲剧: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由于不能排他,但本身又是竞争性的,可能会存在资源被滥用的问题。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 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其它经济学论文: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欢迎来到站,今天本站为大家提供了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随着中国房价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广大百姓已很难承受高房价的压力,这就不得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压行为,他们所在利益集团主要包括:①普通获益者集团: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职工等。②利益相对受损集团:这个利益受损集团不是由各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的,它主要是由 45 岁以上年龄的人组成的,包括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等。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再就业能力较低。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有很大部分在这一集团。③社会底层集团:底层社会不仅仅是城市居民,还有很大部分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流动人口、民工群体。如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是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而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大部分国企的上层人士,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住房困难的人民大众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则采取游说方式促进政府对房价的调整。在中国的游说形式主要包括: 1、争取出席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的立法或者行政政策意见听取的座谈会; 2、针对决策者个人及其接近者的交往与意见表达活动,这一形式所占比重较大; 3、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 4、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引起决策部门注意。我国为获得良好住房条件的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人关系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他们有时会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如报告制度) ,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更多地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家族血缘、同学、老乡或私人情谊) ,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表达其特定利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

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 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5525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备考题库15525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经济运行角度提出的新颖的课税根据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外,还发挥了调节经济的功能。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这种功能() A.优化产业结构 B.协调收入分配 C.刺激有效需求 D.稳定社会结构 正确答案:D (2)按照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应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 A.社会救济 B.社会基础设施 C.社会治安 D.社会福利 正确答案:B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正确答案:B

(4)产权归政府所有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正确答案:D (5)充分就业是指没有() A.非自愿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正确答案:A (6)从当今世界各国的税制情况看,税制模式主要有()。 A.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B.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财产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C.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财产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财产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D.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财产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正确答案:A (7)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 A.税收

B.收费 C.公债 D.公债加收费 正确答案:A (8)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 A.企业所得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人头税 正确答案:B (9)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使用费,是公共收入的一 个有偿性的来源。下列对于使用费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收取使用费的特定设施通常属于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设施 B.使用费的特点是谁使用谁付钱。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益, 应当相应地为此支付一部分费用,即所谓谁受益谁出钱 C.政府收取的使用费,通常低于其提供该种物品或劳务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和使 用费之间的差额,便是对使用者的补贴,而这一补贴是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 D.使用费收入的获取稳定,与使用者的意愿无关 正确答案:D (10)分税制是一种中央与地方政府划分公共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 税种实现“三分”。“三分”指的()。 A.分权;分税;分管 B.分钱;分税;分管 C.分钱;分税;分权

公共经济学学年论文

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思考 摘要:研究生教育本来是一个公共品,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的剧增,然后出现了一个事实,就是国家对研究生的补贴不再是全额,全部,而是部分学生,这是否有利呢,是否会产生什么弊端呢? 关键词:公共品,研究生收费制度,私人品,效率与公平 2005年全国9所高校参加“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预示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这一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自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我国实行以来,人们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事实上已经接受了这一制度。那么,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是否将要延续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还是会因为研究生教育的殊异性从而使得收费制度难以甚至不宜推行?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大体上主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者认为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收费,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反对者则认为研究生属于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公共产品,担心研究生教育收费会使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因此而放弃读研,同时也认为研究生收费会成为扼杀“大师”的元凶,带来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这样会有悖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尽管不一而足,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目前也尚在试行阶段,但对此问题的探讨,无疑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尝试从公共经济学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公共产品抑或私人产品 研究生教育应不应该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教育是不是一种公共产品。按照现代公共经济学对教育服务产品的区分,教育的属性因教育的层次而不同,而不同属性的教育成本和费用也是由不同的主体所提供的。如义务教育由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所以受教育者的成本和费用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所承担。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成本都是由政府来承担,尤其是基础教育之外更高层次的教育。一则因为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客观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不断膨胀的教育需求,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如此;二则因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而个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根据“成本和收益”的具体衡量来决定这项教育投资,这时候的教育往往具有一种私人产品属性。当然也有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教育,如一些继续教育,这时候需要政府和个人来共同支付教育成本。 义务教育以及一些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其原因在于公共产品存在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样市场机制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存在着一些有这种教育需求但又没有能力投资的个体,而私人往往不愿意生产这类商品,这时候这种教育投资只能由政府来生产或提供,既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来增加国家、社会宏观上的收益。而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除了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外,最直接还是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显性的或潜在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理论上讲,研究生教育从总体上讲更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 我们知道,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校的大规模招生,这种大规模的招生在促进国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阿时,也带来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的不平衡导致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社会中高学历人才比重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现代社会结构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有机成本结构提高、社会的劳动力过剩,竞争机制成为人们获得收益的前提,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人们提高竞争能力、获得更多收益的一个主要途径。经济学用教育收益率作为衡量教育的经济报酬的指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专题研究表明,中国的教育收益率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增长过程,多接受一年的教育的收益率水平从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

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完整)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 题型与分值: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简答(25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 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 2、居民从公共支出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 A) A、财政净收益 B、净利润龄前 C、边际贡献 D、净现值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B ) A、进口漏损 B、出口漏损 C、顺差 D、逆差 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C ) A、非正规的硬约束 B、正规的软约束 C、正规的硬约束 D、非正规的软约束 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D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A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企业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部门 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 C ) A、正外部性 B、不道德行为 C、负外部性 D、违纪行为 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 C ) A、私人部门 B、中小企业 C、垄断行业 D、竞争性行业 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 B ) A、立法权 B、执行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A )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军事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 D ) A、成本上升 B、停产 C、产量下降 D、通货膨胀 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 B ) A、司法权 B、弹劾权 C、行政权 D、立法权 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 C )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A、集会 B、社会关系 C、舆论 D、游说 16、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A )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垄断 D、计划经济 17、规模报酬递增必将导致(C )

基本医疗服务--公共经济学论文作业

基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服务“看病难”问题 XXX (北京XXX大学XXXXXX学院)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出现的“看病难”问题,描述了“看病难”如何在医患之间体现出来。基于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经济学原理,探讨了市场失灵下,政府参与控制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对“看病难”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体制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对造成“看病难”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制度分析,以期为政府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看病难 1 问题背景和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经济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对自身健康水平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将财富的一部分存款用于日后就医看病所用。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投入,医疗服务体制的改革进程非常缓慢,这就引起了人们健康需求与卫生医疗服务的脱节,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均衡的社会问题,例如医疗卫生资源缺乏、部门监管不到位、高层管理者腐败、医药垄断价格昂贵等等。在我国现阶段国情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的表现呈现严重的不公平,城乡服务水平,资源供给,投资力度差距较大,医患矛盾多,纠纷频频发生,这也是医疗领域近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众多因素积聚使得宗旨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很难解决人民的迫切需要。因此,“看病贵、看病难”成了百姓心中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种恐惧心理,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大重担。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早就存在,但是这一阶段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经历了几次医疗改革,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仍然有许多地方还没得到有力的改善。纵观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虽然能够同市场中其他商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提供,然而在医生和患者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疗市场的本身具有不可逆性,纠错成本非常高,所以存在许多的医患问题是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医疗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人们对于看病就医保障身体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很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致使市场调节机制不能完全发挥。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医疗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2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经济学性质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上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或收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看,该服务是为了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身心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公共经济学》(开卷)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 答: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2)生产效率条件。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2、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①公共物品失灵。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②外部性失灵。外部正、负效应都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 ③垄断性失灵。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④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⑤收入分配失灵。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 ⑥宏观经济的失衡。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经常性特征。 3、简述公共产品分类判断的步骤 答:根据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公共产品的分类进行判断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看产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没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第二步,看该产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如有非排他性,则为公共资源或拥挤性公共产品。 第三步,如果该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第四步,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并且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说明也具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第五步,若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排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排他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则该产品是俱乐部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4、简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效定价原则的区别 答: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私人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当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时,私人产品就达到了均衡;而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产量的接受者和价格的调节者,当人们为公共产品愿意的总支付等于公共产品提供者在这一产出水平上的供给价格时,公共产品就达到了均衡。因此,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价格的总和等于边际成本。 5、公共支出的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和组织公共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财政规律在支出上的具体化、系统化。公共支出通常应坚持以下一些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统筹兼顾原则。 6、公共支出效益内涵的特点 答:公共支出的效益内涵有自己的特点:1)在计算所费与所得范围上,要计算有形的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来重新理解绿色经济。文中首先表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到了目前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想法,以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绿色经济、制度、改进与完善

对于绿色经济这个名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它,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1 中国与绿色经济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人类开始对自己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进行反思,力图揭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经济根源。自然,中国也绿色经济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中国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1.1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多个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中国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都已经感觉到了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这对中国是一种挑战。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应当把绿色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 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3)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当前人们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