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禽饲养等)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构建和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农业科技发展的拓展性。随着学科的交叉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动植物二维结构将向现代农业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并重的三维结构转变,资源依附型农业将向现代智能依附型转变,陆地农业将向陆地、海洋、太空农业系统拓展。

农业科技发展的创新性。创新性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手段、新学科将不断产生,进而新物种、新食品、新栽培饲养技术将不断出现,从而在整体水平、学科结构、应用领域等方面把我国农业科技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科技革命是指农业科学技术在理和实践上质的变革,如达尔文杂种优势理遗传学理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有机合成药理论以及摩尔根遗传理论推动下的育种法等。综合有关的中央文件和一些专家的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可概括为:在广泛运农业机械工程、化学技术成果以及现代科技段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技术,

以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飞跃为目标,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的创新制,推进我

国农业新突破及可持续发展。

以往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以单项科学理论和技术突破为主,推动农业某一领域的飞跃发展,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

以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技术突破为主干,综合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组装成有序的农业科技系统,在农业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推广

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农业技术蕴藏的生产潜力,从整体上

推动我国农业的超常规发展。

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1.我国农业科技现状

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到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

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2.四川农业科技现状

我省有县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68个,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农业高等院校,各类农业科技人才4.8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9人。建有国家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水稻、玉米),国家农作物改良分中心(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甘薯),国家农作物原原种基地(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作物和畜禽分子遗传实验室、胚胎工程实验室,国家检测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成都分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西南中心,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四川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四川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信息体系中国西南分中心等。1985年以来,全省农、林、牧、

渔领域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38项。1984年以来,全省农业科研人员共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1156个,使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全省范围内更新了4次,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自“六五”以来长期组织农作物与畜禽育种攻关,使四川在农作物、畜禽育种等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挤身全国先进行列,有力地保障了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研实力的稳步提高。

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也提出:“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1.主要目标与任务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2.主要框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

层级构成。

针对每一个农产品,设置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首席科学家岗位。每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功能研究室设一个研究室主任岗位和若干个研究岗位。其主要职能是:从事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与集成,解决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收集、监测和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组织相关学术活动;监管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的运行。

根据每一个农产品的区域生态特征、市场特色等因素,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个试验站站长岗位。其主要职能是: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

3.实施情况

2007年12月29日和2008年12月22日,农业部先后公布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第一批增补和第二批建设依托单位与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07-2010年),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其中作物产品34个、畜产品11个、水产品5个。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1个功能研究室、

970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首席科学家50人、岗位科学家945人,综合试验站站长970人。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675亿元。

四川共有32位专家进入岗位科学家行列,其中种植业有22位,涉及到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高粱、马铃薯、甘薯、大豆、食用菌、茶叶、牧草、蚕桑等12个产业以及育种繁育、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精深加工等5大领域,四川主要优势特色种植业及其优势领域基本进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二)技术创新体系

1. 技术创新体系

党的十七大、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

所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

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产业技术联盟体现三大特征:其主体是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产生了巨大的外部规模效应;其本质是技术联盟,运作高效,形成协同效应,联盟整体优势大于各联盟成员优势之和;产业技术联盟内部联系比较松散,内部的竞争和非竞争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目标而形成联合体,并将技术目标扩展成为一种技术愿景。

(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创新团队

启动四川创新团队建设,既是配合国家体系在四川开展相关研究及试验示范工作,又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

1.启动的产业

2008年,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在省级层面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马铃薯和茶叶两个产业创新团队建设试点工作,其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农业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2009年,在借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适时启动了水稻、玉米、油菜、蔬菜、食用菌、柑橘、攀西特色水果以及生猪八个产业。

2.构建框架

四川创新团队由专家团队和产业示范基地县两个层级构成,每个产业组建1个专家团队,设置1名首席专家,若干名岗位专家,建立3-5个产业示范基地县。

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领导小组决定”的遴选程序,坚持“优中选优”原则,选拔了112名科技人员,组成10个农产品的四川创新团队。为更好实现国家体系与四川创新团队有效衔接,邀请国家体系的专家作为相关产业的顾问;鉴于全省生态类型多样、研究单位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等因素,从申报人员中遴选部分人员对某些岗位设置了协作专家。创新团队共设置了5个产业顾问、10个首席专家、60个岗位专家和37个协作专家。

按照产业的区域生态特征,每个产业建立3-5个产业示范基地县,与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区域规划结合、与粮食生产重点县核心线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结合、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结合,遴选确定了40个产业示范基地县,项目投入和科技力量统一安排,促进创新要素和优势科技资源向产业示范基地县聚集,农科教联合、省市县互动,形成共建合力。

3.主要职能

首席专家主要职责是:一是组织相关岗位专家编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和制定本产业研究规划;二是根据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的重大项目;三是分解岗位专家研发、培训、示范、推广等任务;四是组织岗位专家指导产业示范基地县建设。

专家团队主要职责是:围绕国家体系建设任务规划,制定既与国家体系建设相衔接的又充分体现四川特色的研究规划;重点开展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病虫害防控、产后处理和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配合国家体系建设开展产业技术集成及试验、示范、培训等工作。

产业示范基地县主要职责是: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承担四川创新团队建设科技示范任务;开展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训技术指导人员和科技示范户;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9]。

四、现代农业科技技术链的构建

(一)产业技术链的构建

针对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农业的升级改造作用,努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构建完整的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链: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

利用技术。

1.良种繁育技术

优良新品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已经成为提高作物和畜禽水产产量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瓶颈与抓手。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良种繁育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广泛收集地方特色资源,充分发掘优异资源的有利基因,综合应用常规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设计定向育种技术以及航空诱变育种技术,结合抗性鉴定与品质检测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基因,培育比现有当家品种增产10%以上、品质达到国颁优质以上标准、抗病抗逆性强、适合机械化管理和间套复种的突破性品种,符合特殊加工要求的优质专用新品种,以及具地方特色的优质畜禽新品种(系)或配套系。简化杂交制种程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制种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机械化繁殖制种技术;建立优良畜种的快速扩繁技术体系。

2 标准化种植和健康养殖技术

良种配套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品种增产、提质和增效的内在潜力。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整合耕作、栽培、饲养管理、土肥、饲料、植保和疾控、农机等学科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优质安全、高效高产种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潜力和资源潜力,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栽培、健康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产品安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开展优质超高产生产技术集成研究;高效生态多熟种植制度及配套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作物信息化种植技术研究;抗逆丰产、简化高效和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土壤培肥、重金属治理、主要病虫草害控制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开展畜禽健康养殖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防控预警技术以及不同生态区最适栽畜量、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畜禽规模养殖智能化饲养管理技术等研究。

3.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技术

我国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为1:0.8,而发达国家为1:3,发展农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增值潜力很大。四川初级农产品数量大,种类多。但农产品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起步晚,总体水平落后,存在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行业集中度低、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等突出问题。因此,开展产后处理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传统技术改造,研制新设备和新工艺,对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增强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开展低温低成本大批量干燥技术、户式储藏与企业规模化储藏技术、多功能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以及分级、灭菌、防腐、保鲜、干燥等精细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

4.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农业生产的副产物比重大,种植业的秸秆及加工副产物占生物产量50%以上,畜、禽屠宰加工中血、骨、皮、内脏及其它副产物占屠体的比重接近50%,但四川农业副产物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很低,严重影响农业总体经济效益,并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通过开展农业副产物综合开发技术研究,对提高全省农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总体生产效益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点开展农副产物利用技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以及骨、血、内脏、羽毛等大宗副产物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睾丸、胰脏、胎盘活性因子(透明质酸酶、胰多肽、胎盘活性因子)的分离与提取技术及产品研制;优质皮毛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出特色产品、工业产品和工艺产品。

5.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部分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都作为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利用,增添了对环境的压力。以资源循环利用、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为原则,开展节能减排、无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农业及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突出了自然、生态、环保,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

重点开展秸秆还田的农艺技术和配套农机的研究与示范;建立“饲/粮—畜禽—沼/肥—种养殖(蔬、桑、茶、粮、食用菌、药材、蚯蚓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重点开展畜禽粪尿污物沼气发酵、生物有机肥生产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究。

(二)重大前沿共性技术

当前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1.生物技术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时代,而农业又是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因此可以说生物技术时代本身就是“农业革命”时代。大力开展分子标记、分子克隆、主要动植物基因图谱、转基因动植物、高效生物农药、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为现代生物技术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解决农业中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农业

的超常规发展。

2.信息技术

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现代信息

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技术主要涉及智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网络化技术、基于3S技术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测报等方面。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既能为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生产、管理等能力提供支持,又能为改善农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信息保障,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3.机械化生产技术

四川农业装备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大部分生产活动都靠人力和畜力完成,劳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很高,生产效率低下,效益较差。加工设备尤其是农村小型加工作坊的设备落后,加工水平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规模集中经营的发展,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重点开展广适、高效、多功能农业机械引进研发及关键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秸秆处理机械研发与还田循环利用技术;现代节灌机械(具)及成套设备研发应

用;牲畜粪便污染治理及生物有机肥加工装备研究;生物饲料加工成套机械设备研发;丘陵旱地套作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4.节水农业技术

针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问题,开展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可提高避旱减灾和节水丰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用水效益,降低水土流失,确保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主要开展区域综合节水技术模式、农作物农艺节水、集雨补灌工程节水、农作物节水机理与高效用水、保墒灌溉定额及配套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及新型节水农业关键产品研制、决策咨询与干旱应急指导及专家系统的建立。

5. 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集成农牧耦合成套技术,将农业生产和加工剩余产品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再利用技术等进行组装配套,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低碳农业技术

低碳农业是指高碳汇、低碳耗、低碳排,即“一高两低”的农业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已成人们关注的焦在技术途径上,要大力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其推广应用。诸如资源节约型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肥技术、节药技术、节种技术、节料技术、省工技术等,以及农用化学品的减量化使用及其替代技术、高光效和高碳汇的植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土壤碳汇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五、“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考

(一)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形势和需求是:

1.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更加迫切;

3.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土地产出、资源利用保护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4.重大农业灾害频发突发,对科技保障程度的要求进一步加深;

5.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日益迫切。

(二)基本思路

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科技需求,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及支持继发展能力。

“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一些关系产业发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上的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科技服务于生产的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在农业科技组织管理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必须要走联合、协作、产业导向、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

(三)把握的基本原则

1.坚持把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作为农业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3.坚持把强化联合协作作为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路经。

4.坚持把提升区域和整体创新能力作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大战略。

(四)重点领域

——农业部提出的7大领域

1.种业科技创新

2.绿色农业投入品创制与应用

3.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4.农业机械化、设施化、轻简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

5.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

6.现代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与主体培育

7.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拓展与深化

——科技部也提出了7大农村科技工作重点

1.攻关农业关键技术,保障粮食及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开展粮食生产、经济作物高效种植的研究与集成示范。

2.发展现代农业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开展动植物分子育种、重要农业生物功能基因组、食品生物工程、农业数字化、农业先进制造技术、农业纳米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等技术攻关。

3.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引领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以支撑产业发展为核心,解决战略性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现代生物种

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农业生物制品、农用物资与装备、现代食品和农产品现代物流等。

4.研究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和农业循环技术,攻关一批节能、节水、节地、循环关键技术。

5.加强农村民生科技,服务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农村饮用水技术等的研究与示范。

6.推进创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重点实验室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结合的创新基地,建立一批农业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国家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7.加强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六、国家和省一些农业科技重大专项

(一)农业部

1.重大转基因重大专项

为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部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主要内容包括: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功能基因克隆验证与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转基因新品种中试、推广及产业化;转基因平台条件等方面。

(二)科技部

1.基础研究类。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瞄准国际前沿,解决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2.研究开发类。主要包括863计划等。瞄准世界前沿,围绕国家农业重大战略需求,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在未来3-5年能够取得原创性的技术、产品、装备,国家标准,发明专利证书等。

3.集成示范类。主要包括支撑计划等。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开展技术、产品、装备等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产业类项目要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益类项目要突出应用效果。

首批项目有18个领域64个方向。

(三)四川省

1. 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根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提出“到2012年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对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要求,结合贯彻省政府《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川府发[2008]32号),制定了《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

主要目标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2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以上,增加100亿斤生产能力。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到2012年,全省基本农田稳定在7706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

──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到2012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0万亩(八年内新增106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1000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5-1个等级;耕、种、

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5%;粮食生产灾害损失率下降1-2个百分点。

2.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建设农村全面小康步伐,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由由点到面向示范片建设发展。

其主要任务目标是:在全省代畜牧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可成片推进的片区,首期选择确定4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通过3年建设,使示范片内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10万户,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到10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以上。每个省级示范片要达到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发展规模连村成片;现代农业水平整体提升;农民生活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乡风普遍形成;民主管理群众满意。到2015年,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00个,示范片内农户率先实现小康目标。

3.产业基地强县建设

2009年,四川省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对四川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作出部署。《意见》提出,要通过3—5年努力,四川马铃薯、茶叶、柑桔、蔬菜(食用菌)、烟叶、油菜、中药材、林竹等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到2012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600亿元;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元。到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4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900亿元;建成80个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4. 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

2009年5月14日,由四川省和科技部通过部省联动方式在成都隆重召开“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启动大会”。大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同志,省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陈光志同志,副省长李成云同志等出席了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各市(州)分管领导、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分管领导,市(州)、县(市、区)科技局局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科技型龙头企业负责同志,18个援建省(市)、9家中央属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特派团代表,省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科技特派员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简称城乡统筹发展1000人大会)。这标志着依靠科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迈出了实质的第一步。

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文件由1个《行动纲要》、6个专题规划、1个配套政策和1个《实施方案》、8大工程子方案构成。其中,《纲要》及6个专题规划和配套政策是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指导性文件,着眼长远,提出并细化了科技支撑、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方案》及8大工程子方案是实施《纲要》第一阶段(2009-2012年)工作的具体操作性文件。

5.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品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随着现代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交叉,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大幅提高,实现产业升级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

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村官考试: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中需要掌握的要点之一。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为考生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一、绿色革命、蓝色革命和白色革命 绿色革命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它是以采取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 第一次绿色革命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培育成功了新的矮秆、抗倒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二是培育出矮秆、高产、耐肥、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要成果有三:一是在巩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水稻、小麦、玉米等育种成果的同时,向农业的其他领域扩展;二是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三是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基因革命。总之,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所需粮食及其他食物做出了贡献。 随着绿色革命的进行,我国提出了蓝色革命,即充分利用我国海域和内陆水域的丰富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和内水养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以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在蓝色革命的推动下,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特别是淡水养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继绿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是白色革命。白色革命的主要技术支柱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兽类药抗生素、疫苗、仪器和饲料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可见白色革命也是一种节地、节水、节能的工业化农业。目前看来,白色革命的潜力很大,白色革命的生产原料极为丰富,如石油生产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渣废料等,都可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发展白色革命将开辟农业科技史上的一片新天地。 二、农业信息化应用广泛 当前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化 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网络用户增长迅速。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2.综合化 农业信息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 3.全程化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全国部分省市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动态追踪编者按: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建立了一批龙头企业集中、主导产业突出、地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成为着力打造品牌农业的重要基地,对提升农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跨越式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本刊汇集了广东、广西、江苏、浙江、辽宁、青海、重庆等部分省市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动态情况,供我省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广东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强调抓好“六个强化” 2010年1月13日,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会议在广州召开,传达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近年来全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成效,交流各地各单位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要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重点抓好“六个强化”:一是强化思路创新,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

局面;二是强化自主创新,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的台阶;三是强化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体系;四是强化宣传推介,努力搭建龙头企业经贸合作平台;五是强化审核把关,不断规范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六是强化内部管理,抢抓机遇加快企业和园区发展。会议还为2009年新确认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授牌。广东省东莞市自2006年以来,先后确立了14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5万亩,目前已有10个园区启动建设,7个基本建成。近年来,东莞农业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农业项目25个,协议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东莞农业产业园的招商将重点锁定台湾,加强对台招商,将台湾作为农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总结发展农业园区经济的“六条经验” 自2001年以来,广西全面部署农业园区试点示范工作,率先启动了南宁、玉林、梧州、贺州、桂林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沿海、桂中、右江河谷、贵港、桂西北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简称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规模近5万亩、总投资约8亿元。各市县和广西农垦系统也掀起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农业园区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全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超过100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十大园区完成建设面积近3万亩、投资6亿多元。经过近8年的实践,全区建设了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开发、引进、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培养了一批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对周边群众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以园区为依托,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总体上看,一些园区具备了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观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健身俱乐部发展趋势

一、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有了“想花钱买健康”的意识,健康生活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健身俱乐部是为大众提供全面体育锻炼服务的经营性组织,现在加入健身俱乐部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已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健康生活最佳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各种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广泛建立,也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健身理念,使的有氧健身操、肌肉健美项目等得以广泛的发展,并从中派生出一些新的健身项目,如街舞、踏板操、拉丁健美操、爵士健美操及瑜伽、形体操等。这些新的健身项目不仅给大众带来了健康的体魄并且成为了一种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共同追求的时尚。 但是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俱乐部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相信健身俱乐部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 二、健身俱乐部的定位和管理 (一)健身俱乐部的价格定位 1、决定因素 (1)俱乐部的投资回报,根据俱乐部的总投资、投资商预期回报率、会员发展预测由总经 理、财务人员确定基本价格。 (2)同等俱乐部的价位参考,通过调研同等规模、服务水平的俱乐部的价格来确定价格。 (3)根据俱乐部的特色,如教练团队的优秀、特殊设施等确定价格。 2.常见价格体系 国内常见的价格体系分为会员制和办卡制两种,俱乐部目前普遍采用办卡制。 (1)会员制:必须交纳一定的入会费,同时对入会的身份有严格的限制。 (2)办卡制:国内近年通行会员制实际上还是办卡制,或者如大众会员制,即采用收取入会费等方式。各种价格的卡类型满足健身者或者常说的会员,其中健身卡的常见设置分类有: A、按时间分类。月卡、季度卡、半年卡、年卡、记次卡等。 B、按服务期限分类。根据享受的服务结合有效期的长短,又可分为金卡、银卡、翡翠卡、 钻石卡等。 C、按场地使用峰期分类。为充分利用场地又分为高峰期、非高峰期卡,单号卡、双号卡等。 (二)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定位 1.根据俱乐部的硬件、软件条件及市场情况确定俱乐部的核心客户群体,制定销售计划。 2.在俱乐部运营中必须坚持其市场定位连贯性,要先知先觉而不要跟在别人后头。 3.永不进行价格竞争,立足开拓市场。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柯炳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却影响着农产品生产。这就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科技对于提高单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对农产品的需求肯定是不断增加的, 但是生产供给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以粮食生产为例,暂不考虑生态环境、农民收入、质量问题等,产量等于面积乘上单产,面积怎么算是不可能再增加的,只是减少多少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单产。 目前,我国水稻的单产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去年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已经到达每亩400公斤以上,其中有八个省的单产已经超过500公斤。世界上单产水平最高的美国是500公斤以上,由于我国水稻产区都是大省,所以我们一个省的单产能超过美国一个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是很不容易的。而小麦的差别就太大了,我国小麦只有300公斤的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500公斤,还有200公斤的差距。玉米的情况跟小麦的情况类似。所以,我国提高单产有空间,而填补这个空间的核心力量就是农业科技。 提高单产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保证农田肥力和完善基础设施。如果农田很贫瘠。有些科技就用不上,这是最基本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灌溉设施的配套等等需要完善、加强。二是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三是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推广。有了好的技术,农民不会用、不用想也不行。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现实的需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国单产水平在近十年来提高的幅度跟二十年相比差的很远。在上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粮食单产每公顷提高了1吨,90年代就变成了0.7吨,进入新世纪只有0.4吨多一点,增产的幅度是不断的下降,这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重点突破农业科技四大领域关键技术。第一个领域:生物技术。从我国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农业资源的紧缺出发,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是不可避免的选择。目前这一领域的科研有两个重点方向,如果能取得突破的话,其意义绝对不亚于当年的绿色革命。一是抗旱,水就是土地,如果能在抗旱的基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那会大大减少旱灾。再一个就是高产的基因,如果把这些基因找到的话那就实现了高产。 第二个领域:资源技术。资源技术包括节约资源技术和开发资源技术。节约就是节约水、节药、节肥、节饲料,开发指的是新肥料、新农药、新能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我国的农业,甚至其他产业都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约束,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给与推动农业发展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个领域:工程和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随着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务农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很好机遇。所有国家农业现代化都有这个过程,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农民会自然地想借助于机器。 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等。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这个队伍中来,体育产业抓住这一良好时机迅速发展,健身俱乐部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为健身锻炼者提供了舒适的运动场地、各式的健身器械、专业的锻炼指导等有利条件。但同时,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就新泰三家典型的俱乐部运用抽样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三中科研方法进行调查,了解新泰内健身俱乐部的运营现状,并对新泰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泰;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新泰健身俱乐部的项目设置与配套设施: 瑜珈、芭蕾形体、拉丁操、国标舞、搏击操、踏板操、动感单车等。在所有项目中,有氧健身操和器械健身是本地区健身俱乐部开设的主要内容。同时,配套设施方面,除基本设施外的其他有偿无偿设施都比较简陋。据此,笔者对长清区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作以下阐述: (1)新泰的健身俱乐部经营规模相对比较小,开设项目较为单一,主要以有氧运动和器械健身为主,没有形式多样的健身项目供消费者选择,尤其在时尚健身方面有欠缺; (2)新泰的健身爱好者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力量型健身和有氧健身阶段,较少接触时尚健身项目,诸如菩提拉、踏板操、动感单车等; (3)配套设施总体比较简陋,无偿配套设施比较匮乏,虽然能满足健身者的基

本健身需要,但就更好的服务健身者来说,与大城市的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俱乐部的经营时间与宣传方式 所调查的3家俱乐部,经营时间一般为:上午9:00 到11:30、下午14.30—17:00、晚上19.00到22:00,每天8个小时左右。因为该地区俱乐部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工薪阶层、事业单位职工及个体经营户等,这些人一般白天需要上班,晚上及周末才有空暇时间。因此俱乐部的经营时间大体集中在晚上还有周末,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到俱乐部健身的人很少。由此导致俱乐部的场馆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随着增加,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如何扩大消费群体、充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是各个俱乐部的经营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广告宣传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是运用各种促销手段向消费者和各类机构提供各种商品、服务与信息、传播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和提高销售额的一种方法。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3家俱乐部在广告宣传手段上,全部都用到发传单和户外广告牌的形式,但是,忽略了电视媒体的宣传,这表明,健身俱乐部的宣传手段太过单一落后。在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作用。同时俱乐部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活动,也能收获一定的社会效益,从而宣传企业健康、文明、公益的形象。 } 健身指导员的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家健身俱乐部中,女教练员15人,占总人数的29%,男教练员36人,占总人数的71%。男教练员在教练员总人数的比例是女教练员的一倍还多,女性大多数担任舞蹈教练,参与健身指导的女性较少。教练员的年龄一般在25岁到45岁之间。在健身指导员的文化程度方面,大多数教练员为大专或大专以下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较少。其中大部分健身指导员拥有二级和三级健身指导证书,甚至,有的教练员根本就没有健身指导证书,只凭自己的锻炼经验在指导健身锻炼,指导水平不高。但是,长清区有新建设的大学科技园这个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怎样吸收利用各方面的人才,成为俱乐部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现状: 作为健身产业主体的健身企业,营销与管理、服务与品牌、人员素质、经验和水平等直接影响俱乐部发展。作为健身产业客体的健身消费市场尽管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市场的培育和观念的灌输都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根据调查显示,该市的健身俱乐部注册资金都在在30万-60万元,主要以单店经营的模式为主,在该区其他的俱乐部中只有新开设的一家为连锁经营。 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结构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利于部门间联系与沟通、互动与支援、分工与合作,朝向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该区健身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院(系、部)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方向 1、课题来源

此次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的研究。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人们的经济的不断提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想要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那就必须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伴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健身场所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现象,健身俱乐部的飞速发展说明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锻炼不只是基于健康的需要,它还包含了人们对美学的追求,试问谁不想拥有一副健康完美的身材? 据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只要到了40岁这个阶段,身体素质就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年轻时忙于工作,缺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基于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后,随着好莱坞明星简·文达的有氧健身操在中国的流行,中国健身市场开始孕育,健身产业进入萌芽阶段。上世纪90年代央视马华的“健美五分钟”在大江南北热播,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人们向往健康和美丽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启蒙,健身消费市场形成,积压类商业健身俱乐部孕育而生,其中,马华以健康的形象使得马华健身俱乐部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健身行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此时连锁经营的扩张模式被马华引入中国。健身产业的投资者也由原来的体育行业内的人士扩展到拥有资金、器材的各类投资者,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丰厚的利润使国内健身器材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所以健身产业已经慢慢成为了社会经济体中一个越来越庞大的一个朝阳产业!伴随着这个产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对此我们要对其发展做一个深入的探究。 发展阶段研究及意义 我国健身产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时间跨度: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背景分析: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的时期,政治上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复苏景象。我国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种崭新的思想及项目,人们的思想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活跃时期。健美操就在这个时期引入我国。由于健美操项目的引入,健美运动又在我国重新兴起,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出现在了中国大地。 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8年。 背景分析: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1998年至今。 背景分析:新世纪的前后,我国经过了20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特别在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步入了小康,人们的健身意识有了飞速的发展,“花钱买健康”作为一种时尚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健身人群也不断扩大,逐渐向老龄化纵深。我国健身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发展的特点:自1998年以来,主要是国内大型健身俱乐部的诞生和国外大型国际连锁健身俱乐部的进驻,使得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渐渐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越来越诱人的发展前景。 对国内健身俱乐部的调查表明:影响健身俱乐部数量、类型、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的重要因素为地区GDP、人均收入和地区人口数。健身俱乐部的大众化、社区化、健身器材的智

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个人收集整理-ZQ 广东省农科院周年庆推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展出地另类蔬菜、花卉和农业设施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彩色辣椒抢滩花卉市场 平时,我们看到地辣椒不是青色就是红色.在展览上,紫色和黑色地辣椒很是新鲜,开着紫色小花地迷你紫色辣椒在花盆中种着,看着就像一盆漂亮地花.农科院地专家告诉记者,辣椒地品种很丰富,中国就有多种,农科院收集地辣椒品种也有几百种.辣椒地色彩和形状多样,都是由辣椒地基因决定地.辣椒本身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茄红素等,不同时期有一种色素占主导,于是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地彩色辣椒.比如,花青素占主导就是紫色.因为长相妩媚,不少花卉市场也有这种彩色辣椒售卖,打理起来也很方便,整个冬天都能开花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紫色大白菜能预防高血压 彩色辣椒地旁边是一盆娇艳地“紫玫瑰”,不过,仔细一看标签,品名却是大白菜.和普通白菜不一样,这种紫色大白色叶片一片卷着一片,像漂亮地木耳边,每片叶子上还有小小地锯齿,叶片稍硬而且厚实.据介绍,这是省农科院自主研发地新品种,之所以是紫色,是因为青菜颜色地基因出现了变异,并且将遗传基因传递了下去.与普通白菜相比,这种大白菜含有更多地花青素,具有预防高血压、缓解肝功能障碍以及一定地防癌抗癌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南瓜公斤,两人抱不过来 南瓜算是整个展览中地大个头.各式各样地品种,千奇百怪地造型,让人感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其中,一只公斤地巨型南瓜,两个人合手也抱不过来,而最小地南瓜只有鸡蛋大小.西瓜也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最大地公斤,最小只有冰淇淋大小,一口一个.记者了解到,这都是省农科院观光农业研究所研究出来地观光蔬菜,大个头地西瓜和南瓜都属于巨无霸农产品,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天都能长两三公斤左右,个头和重量是普通地果蔬品种地十倍甚至数十倍,但它们地口味却不怎么好,有地甚至不能食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红薯空中吊着长 眼下冬天,红薯是很多家庭地最爱,熬粥、烘烤,都别具美味.但大家所熟悉地红薯都是生长在土中,果实也在土中,而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却开发出了水培树式红薯,它们能在空中结果,而营养成分就是像水地营养液.整个红薯地生长过程一目了然.专家解释说,这种技术能让红薯根系地生理功能加以分工,做到吸收养分地细根和储存养分地红薯快根系有效分离,让红薯想长在哪儿,就长在哪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我国城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分析(1)

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查阅大量关于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发展、现状、市场等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通过客观数据分析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的一个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市场规划,明晰目前的研究状况,不足和日后的发张空间。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现状发展国内 前言 随着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人们更加注重休闲娱乐和身体健康问题。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概念的深入我国大众体育不断发展,社会体育人口不断增加这就促使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飞速的发展,不断涌现了像北京青鸟健身俱乐部、北健身俱乐部京月坛天行俱乐部、中倍力等知名的健身俱乐部。然而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及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那么我国现在的健身俱乐部在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方向市场等方面存在一个怎样现状和趋势,我们就通过近些年的一些有关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表1 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 一个项目健美操 二个项目健美操健身器械 三个项目健美操健身器械形体舞蹈 四个项目健美操健身器械形体舞蹈游泳或球类 综合健身健美操健身器械形体舞蹈游泳或球类棋类.防卫.武术 配套设施浴室桑那服装器材吧厅快餐报刊阅览儿童游乐室 1.2.3 活动开放时间大部分俱乐部利用下午和晚上开放, 全天开放(上午7:00至晚上8:00)的仅占12%。每次活动时 间平均55 min,最长60 min,最短45 min。 1.2.4 收费标准收取会费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会员制的收 费方式;二是零散的学员制收费方式。会员费从次卡、月卡、 季卡到年卡,从普通卡到贵宾卡、银卡、金卡,还有名目繁多的 情侣卡、子母卡等等。营销方式和优惠政策各有千秋,其目的 都是吸引更多的会员参加锻炼。以年会费为准,最高达5000 ~8000余元(深圳中航健身会、地王女子健身会),最低只有 300元,平均年会费近千元。 1.3 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特征 1.3.1 注册情况作为社会团体的一种形式,体育健身俱乐 部应该在有关部门登记注册。从调查结果看,在工商管理部 门注册登记的占87%,其它有在行政机关(民政部门、体育部 门、学校、工厂等)登记的,也有没有登记注册的。 1.3.2 经营管理情况有83.5%的俱乐部是总经理负责制, 然后由总经理聘请技术总监,再由技术总监招聘指导员(教 练)。其余的俱乐部总经理、总教练一人兼之。鉴于众所周知 的原因,虽然直面调查盈利情况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交流中 得知,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经济效益不容乐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研究员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and Modern Times Member of The CAE LU Liangshu Professor WANG Dongya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 pment course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ST)in China.s re-cent modern times was reviewed,the main achievements o f AST in China was elaborat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ro gress o f AS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50ye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 o f the develo 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in21st century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sticking to the leadership o f the com munist p arty and walking through socialistic path,did China end up the bitter history o f being poor&weak,and realize the most intensive and pro found social revolution in China.s his-tory which make Chinese people can manage their fates by themselves.China has finished the shiftfrom the sub-sistence stage to the comparatively well o ff stage,and realized the2-step strategic targets for China.s mo dern-ization in advance.One o 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successes was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o f China.s AS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In21st cen-tury,China.s agriculture will take even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last20years since China im plemente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