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智慧政务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建设现状 (1)

1.1.1 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成效显著 (1)

1.1.2 政府数据中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

1.1.3 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3)

1.2存在的突出问题 (3)

1.2.1 政务外网纵向延伸不够,数据中心承载能力饱和 (3)

1.2.2 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4)

1.2.3 电子政务组织体系不够完备 (4)

1.3“十三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目标 (4)

1.3.1 建设市政府云计算中心 (4)

1.3.2 继续推进政务外网统一平台建设 (5)

1.3.3 搭建一套政务资源整合平台 (5)

1.3.4 完善政策规章、健全体制机制 (5)

1.4项目名称 (5)

1.5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6)

1.5.1 项目建设单位 (6)

1.5.2 项目负责人 (6)

1.6编制单位 (6)

1.7编制依据 (6)

1.8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8)

1.8.1 项目建设目标 (8)

1.8.2 项目建设规模 (9)

1.8.3 项目建设内容 (9)

1.8.4 项目建设期 (10)

1.9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0)

1.9.1 项目总投资 (10)

1.9.2 项目资金来源 (11)

1.10经济与社会效益 (11)

1.10.1 经济效益分析 (11)

1.10.2 社会效益分析 (12)

1.11主要结论与建议 (12)

1.11.1 结论 (12)

1.11.2 建议 (13)

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4)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14)

2.1.1 项目建设单位 (14)

2.1.2 项目建设单位职能 (14)

2.1.3 项目建设单位人员情况 (16)

2.1.4 项目建设单位获得的成绩 (16)

2.2项目实施机构与人员职责分配 (18)

2.2.1 项目实施机构 (18)

2.2.2 项目实施机构人员情况 (18)

3.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3.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1)

3.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21)

3.1.2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3.2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

3.2.1 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现状 (22)

3.2.2 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存在的问题 (25)

3.3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25)

3.3.1 业务功能及业务流程 (25)

3.3.2 业务量分析 (28)

3.4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29)

3.5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30)

3.5.1 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所承载的主要业务 (30)

3.5.2 政务外网的网络功能需求 (34)

3.5.3 服务器应用需求 (37)

3.5.4 安全保障体系需求 (38)

3.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9)

3.6.1 适应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的需要 (39)

3.6.2 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行为的需要 (48)

3.6.3 平衡外网建设地区差异的需要 (48)

3.6.4 政务外网应用及推广的需要 (49)

4. 总体建设方案 (50)

4.1项目建设路线 (50)

4.1.1 和其他城市云计算中心的区别 (50)

4.1.2 和电子商务类云中心的区别 (50)

4.2建设原则和策略 (51)

4.2.1 建设思想 (51)

4.2.2 建设目标 (51)

4.2.3 建设原则和策略 (53)

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54)

4.3.1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54)

4.3.2 项目建设阶段目标 (55)

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56)

4.4.1 总体建设任务 (56)

4.4.2 分期建设内容 (57)

4.5项目技术路线 (57)

4.5.1 X86系统架构 (57)

4.5.2 资源池化 (59)

4.5.3 弹性扩展 (62)

4.5.4 智能化云管理 (63)

4.5.5 安全可控能力 (64)

4.6总体设计方案 (67)

4.6.1 以物理分区为单位的云计算中心拓扑设计 (67)

4.6.2 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中心技术架构设计 (68)

4.6.3 通过云操作系统实现云计算中心运营管理 (69)

4.6.4 层次清晰的云计算中心部署架构设计 (70)

5.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72)

5.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72)

5.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73)

5.3机房子系统建设方案 (73)

5.3.1 总述 (73)

5.3.2 设计原则 (75)

5.3.3 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76)

5.3.4 机房整体规划 (78)

5.3.5 机房系统架构 (82)

5.3.6 装饰装修系统 (85)

5.3.7 空调新风系统 (89)

5.3.8 机柜系统 (98)

5.3.9 电气系统 (101)

5.3.10 安防系统 (106)

5.3.1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09)

5.3.12 大屏显示系统 (117)

5.3.13 消防系统 (118)

5.3.14 机房年PUE计算 (122)

5.3.15 制冷新技术研究 (125)

5.4网络子系统建设方案 (132)

5.4.1 云计算对网络的要求 (132)

5.4.2 网络子系统设计 (134)

5.4.3 网络拓扑方案概述 (146)

5.4.4 增强型大二层网络虚拟化方案 (147)

5.4.5 组网逻辑架构 (157)

5.4.6 分区网络详细设计 (158)

5.5存储资源池建设方案 (162)

5.5.1 设计原则 (162)

5.5.2 存储资源池设计方案 (162)

5.5.3 存储网络设计 (168)

5.5.4 存储资源池建设方案 (170)

5.5.5 并行存储系统建设 (171)

5.6数据库子系统建设方案 (174)

5.6.1 数据资源规划 (174)

5.6.2 数据库子系统建设 (177)

5.6.3 集群数据库建设优势 (178)

5.7计算资源池建设方案 (179)

5.7.1 计算资源池设计 (179)

5.7.2 应用系统虚拟资源池计算能力估算和建设 (185)

5.8.1 云计算安全规范现状 (188)

5.8.2 云安全需求与风险 (189)

5.8.3 云安全中心设计 (193)

5.8.4 云安全中心建设 (210)

5.8.5 安全技术体系建设 (211)

5.8.6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23)

5.9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228)

5.9.1 云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228)

5.9.2 云资源管理平台概述 (233)

5.9.3 云资源管理平台特点 (237)

5.9.4 云资源管理中心建设 (240)

5.10容灾备份子系统建设方案 (257)

5.10.1 云计算备份特点与需求 (257)

5.10.2 容灾备份子系统设计 (259)

5.10.3 云计算中心备份建设方案 (263)

5.10.4 云计算中心容灾建设方案 (266)

5.11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 (266)

5.11.1 结构化数据存储选型建议 (266)

5.11.2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选型建议 (267)

5.11.3 数据库子系统选型建议 (268)

5.11.4 计算资源池建设选型建议 (269)

5.11.5 备份系统设备选型建议 (269)

6. 项目招标方案 (270)

6.1招标方案依据 (270)

6.2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 (270)

7.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272)

7.1环境保护 (272)

7.2目治理环境的方案和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272)

7.2.1 废气 (272)

7.2.2 废水 (272)

7.2.3 废件 (273)

7.2.4 噪声 (273)

7.3消防措施 (273)

7.3.1 消防因素 (273)

7.3.2 消防措施 (273)

7.4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74)

7.4.1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74)

7.4.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74)

7.4.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74)

7.5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275)

8. 节能分析 (276)

8.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76)

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277)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277)

8.4能耗指标 (277)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278)

8.5.1 节能措施 (278)

8.5.2 节能效果分析 (279)

9.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281)

9.1领导和管理机构 (281)

9.1.1 市政府 (281)

9.1.2 发改委 (281)

9.2项目实施机构 (281)

9.3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282)

9.4人员培训方案 (283)

9.4.1 培训目的 (283)

9.4.2 培训对象 (283)

9.4.3 培训方式 (284)

10. 项目实施进度 (285)

10.1项目建设期 (285)

10.2实施进度计划 (285)

11.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287)

11.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87)

11.2项目总投资估算 (287)

11.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287)

11.4资金使用计划 (287)

11.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288)

12.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289)

12.1经济效益分析 (289)

12.2社会效益分析 (289)

12.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289)

13.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291)

13.1投资风险及规避 (291)

13.2管理风险及规避 (291)

13.3政策风险及规避 (292)

13.4技术风险及规避 (292)

13.5效益风险及规避 (293)

13.6实施风险及规避 (294)

13.7安全风险及规避 (294)

14. 附表: (296)

14.1项目一期建设设备清单 (296)

14.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300)

14.3项目招投标范围和方式表 (300)

14.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300)

14.5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301)

14.6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301)

15. 附件: (302)

15.1可研报告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302)

1.项目概述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市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市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一期也已经完成,二期正在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统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统一的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提升电子政务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水平,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1.1建设现状

1.1.1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等制约我市电子政务推进发展等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市就开始探索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的方式,2004年开始停止各部门独立建设互联网平台,集中由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方式,开展政务部门的互联网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根据这一精神,辽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全

省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为贯彻中央和省里的文件精神,我市两办于2018年5月联合下发了《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大委办发〔2008〕6号)。据此,我市全面启动了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统一规划和项目审批,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承担组织协调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基础平台建设及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协同办公、社会服务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

在市政府办公厅和发改委的指导下,在全市政府系统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2018年12月,网站管理中心已经基本完成“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平台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自主创新的试点示范要求,坚持统一标准、国产优先的原则,全部采用国产装备和自主技术,开展了包括大型网络承载、关键应用支撑和整体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国产示范应用,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项目建成了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满足集中建设、资源共享、应用拓展、保障安全的建设要求,推广和示范包括一大批优秀国产设备和技术,为国家加快实施国产化战略提供了十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已经完成预期目标,效果良好。建设统一网管中心,配置十万兆核心交换设备2台,汇聚接入设备105台,建成国内第一个万兆全交换的政务外网基础网络。面向政务部门提供了外网网络接入、纵向专网组网、和虚拟专网组网等网络服务。目前已接入政务部门600多家,政务用户3.2万个。

1.1.2政府数据中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资金重复投入、应用水平不高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市长在金保工程立项报告中批示同意由市发改委负责筹备政府数据中心项目。市发改委提出请市政府办公厅成立市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筹备组,负责市政府数据中心的前期工作。12月,市政府数据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编办批复将原有的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改为市政府电子政务技术服务中心(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增加了“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市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职责。截止到2018年末,市政府数据中心已为全市六大班子的600多个单位提供了网络接入、专网组网、应用托管等多项网络和应用支撑服务。

市政府数据中心是市电子政务外网的一个基础设施,主要为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提供硬件支撑平台。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应用的统一要求:“凡属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范畴及不需在政务内网上部署的新建业务系统,原则上都必须依托政务外网运行,已建并投入运行的该类业务系统,要抓紧制定迁移方案,向外网迁移,并逐步实现其业务在政务外网上的部署和应用”,在市发改委、财政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市统一的政务外网平台上,以集中拓展共享应用、优先发展跨部门应用、积极开展部门应用为指导,不拉专线、不建专网、不建机房,将各类电子政务应用集中在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面向全市开展各类电子政务应用。

目前,已经建设了统一数据中心。机房面积2000平米,电力负载200千瓦;配置42U机柜100个,数据中心运行的各类小型机、服务器和网络安全设备700余台(套),信息存储容量达到120T,全市85%以上的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业务系统均集中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房。利用统一数据中心场地建设了统一容灾中心。提供了数据库备份、业务数据备份和核心应用备份等全系列灾难备份和恢复业务。已完成包括政府网站、明珠卡和人事档案等在内的容灾备份业务115余个。

1.1.3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平台是支撑,应用才是关键。在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上,以集中拓展共享应用、优先发展跨部门应用、积极开展部门内应用为指导,把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和不需要在政务内网上建设的大量应用系统集中在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上,面向全市开展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承载的应用系统已包括网上报税、网上社保、公务员考录等700余个,为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高效、便捷的服务。

1.2存在的突出问题

1.2.1政务外网纵向延伸不够,数据中心承载能力饱和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完成了市本级部门和区市县级政府100%的接入,然而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接入率尚不足80%,这对一些部门纵向业务系统的应用推广已经形成了严重阻碍。另一方面,政府数据中心承载了全市85%以上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工作,随着承担的业务不断增多,特别是未来一些重点民生工程(社保、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要逐步整合迁入,现有的数据

中心机房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急需实施扩容。

1.2.2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我市“一门两网”的建设始终把资源整合做为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电子政务平台统一集中建设、政府数据中心统一服务和运维的形势下,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更加紧迫。虽然网站管理中心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及数据中心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全市网络和硬件资源的整合利用,具备了统一的网络和基础资源平台,但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上还缺乏全市统一的系统平台,未能够实现全市政府数据资源的统一交换和共享,影响了我市电子政务向深层次应用和辅助市政府决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1.2.3电子政务组织体系不够完备

当前中央、省两级组织体系基本健全,而市本级和各区市县级仍然比较薄弱,系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各地差异很大。市、区市县两级外网机构都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加挂“外网管理中心”的牌子。要保证中央、省和市内各项工作要求得到及时响应、有效执行,必须抓好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1.3“十三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目标

1.3.1建设市政府云计算中心

高起点建设新一代的政府数据中心——市政府云计算中心。该项目已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楼建设一并立项,云计算中心位于拟于2018年年末竣工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楼六层,建筑面积为7596平米,机房总市电容量为2.6MW,配置标准设备机柜446台,设计运算次数超过500万亿次,承载各类业务超过1000个。该中心采用多项节能技术,预计可将机房总PUE值控制在1.36以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政府云计算中心建成后,市政府拟出台全市政务数据中心整合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全市现有部门的十几个数据中心整合并入,预计可减少近75%的能源消耗,节省80%的设备和运维开销。全市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将采用“统规、统建、统管”的原则,集中部署到政府云计算中心。新建及升级改造电子政务项目将直接部署到该中心,原有的系统也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迁移、整合,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各自为政。

1.3.2继续推进政务外网统一平台建设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要求、结合市政府和各部门外网业务发展需要,纵向延伸政务外网接入范围扩大覆盖面,力争2018年底完成144个街道(乡、镇)和1687个社区(村)的接入,确保国家、省、市各级外网业务系统的正常开展。利用国家外网管理中心已有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政务外网的接入授权和认证,年底前完成10000个授权终端的发放,强化我市外网的安全管理,保证财政、编委办、计生、农委等各应用业务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1.3.3搭建一套政务资源整合平台

按照我市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根据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和建设统一的共享与交换平台,利用统一的网络资源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交换、共享和安全。同时,根据“‘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工程规划”的总体要求,以统一的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重点抓好以社会民生、公共服务为重点跨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信息资源整合水平。

1.3.4完善政策规章、健全体制机制

根据“‘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和“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实际,协调发改、公安、财政、保密和机要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我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和应用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组织、规划、审批、管理、实施和评测。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抓好我市政务外网组织体系建设,组织市本级、各区市县级政务外网机构加挂牌子。拟在网站管理中心加挂“市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负责协调我市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应用,实现政务外网统一的运维服务和管理监测,保证中央、省和市内各项工作要求得到及时响应、有效执行。

1.4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市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

1.5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5.1项目建设单位

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市政府电子政务技术服务中心)

1.5.2项目负责人

1.6编制单位

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市政府电子政务技术服务中心)

1.7编制依据

1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

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

15号)

3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

号)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

技[2012]1202号)

5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

[2011]567号)

6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

7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8 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9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10 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的通知(大委办发[2008]6号)

11 关于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大政办发[2008]91)

1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

1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14 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管理规范

15 市政府系统政务外网2007—2020年建设发展总体方案

16 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大发改高技字[2008]623)

17 市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8 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19 原邮电部、原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已经颁发的相关标准规范,和ITUT、IETF

等制定的相关标准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发

改高技[2009]988号)

21 主任在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与应用工作会上的讲话

22 主任在全国省级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工作会上的讲话

23 副主任在国家政务外网省级建设运维单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4 国家政务外网近期情况及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意见

25 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2021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的通知(政务外

网[2011]1号)

26 副主任在国家政务外网工作会议暨技术专家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27 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28 国务院关于“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36

号)

29 辽宁省政府网站群建设规划(辽政办发[2013]1号)

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发改高技

[2013]266号)

1.8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8.1项目建设目标

因地制宜,选择氟泵技术建设全国领先的绿色节能的新型政府云计算中心,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处理、网络信息安全和系统管理等服务。以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完善我市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1.8.1.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目前,市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一期也已经完成,二期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1.8.1.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市要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政府云计算中心为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1.8.1.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全市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

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市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1.8.1.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1.8.1.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辽宁省和市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8.2项目建设规模

市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机房面积7596平米,机房总市电容量2.6MW,建成后达到200万亿次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达到10PB以上。

1.8.3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市政府云计算中心,统筹规划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统一、完善的大连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市电子政务的大集中,提升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级别,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项目建设包含如下八大子系统建设:

1 机房子系统建设;

2 网络子系统建设;

3 存储资源池建设;

4 数据库子系统建设;

5 计算资源池建设;

6 云安全中心建设;

7 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8 容灾备份子系统建设。

1.8.4项目建设期

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保证项目有计划、按步骤、保质保量的进行,必须采取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具体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详细进度如下所述。

1.8.4.1第一阶段建设任务

完成政府云计算中心机房建设,完成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连接市直各委办局,初步连接区县节点,完成线路和设备的安装到位调试。

(1)建设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机房。

(2)启动电子政务外网二期建设。

(3)启动政府云计算中心平台建设。

1.8.4.2第二阶段建设任务

(1)实现与省级政务网络的连接,配合和完成全市外网业务应用系统在网上运行。

(2)建设市到县的广域网络,实现全市15个区市县、300多街道与外网的连接,完成线路和设备的安装到位调试。

(3)完善安全防护体系。

(4)建设备份中心。

(5)启动更多的市内业务应用系统在网上运行。

(6)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流,建立全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1.9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9.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约为人民币XX亿元。

1.9.2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资金拟全部申请市财政投资。

1.10经济与社会效益

市建设政府云计算中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会因此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市隶属辽宁省,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市电子政

务云计算中心将服务大连,带动东三省,并极大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2018年2月27日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另外4台机

组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发电。4台机组年发电量将达300亿千瓦时,将高于市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287亿千瓦时。红河沿核电站距离云计算中心直线距离50公里,核电将给市政府云计算中心带来清洁能源,由此实现绿色节能环保目标。

?市具备电子政务云的建设基础,目前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已具雏形,拥有相关技

术及经验积累。目前机房面积2000平米,电力负载200千瓦;配置42U机柜100个,数据中心运行的各类小型机、服务器和网络安全设备700余台(套),信息存储容量达到120T,全市85%以上的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业务系统均集中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房。

?市政府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市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

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

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0.1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府云计算中心,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充分利

用已有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运行维护人员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大量节约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提高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整体使用效益。仅从住房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两个项目看,每个项目就可以节省2000万的建设费用。

随着政府云计算中心承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逐步增加,将会进一步节省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

1.10.2社会效益分析

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市电子政务建设,从而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提高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1.11主要结论与建议

1.11.1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的要求,符合大连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规划,需求迫切,建设目标明确,建设内容清楚,投资预算合理,预期效益明显,项目承担单位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方案设计体现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小步快走、步步见效”的原则,满足现阶段需求,安全可靠,科学可行,并易于扩展,符合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政策环境看,城市云计算项目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辽宁省政府、市

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市十三五阶段重点建设的信息化项目。

?从应用基础看,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为市政府云计算中心

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技术角度看,从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看,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由若干成熟的系统

组成,在系统开发上分析,具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和实施经验。另外,市有效运

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高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具有很

好的带动作用。

?从基础设施看,市现有各电子政务系统基础设施,有很好的运行环境。市政府

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将充分借助现有的良好的基础运营设施建设,高效整合现

有的资源,不需要重复建设。

?从经济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将采取“集约化建设模式”,高效整合政府现有

信息化资源,通过集中建设模式,统一运营的理念,统一对外服务输出,从而

很好的节省了建设成本,使以往投资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所述,市政府云计算中心从政策环境、应用基础、技术、经济、规划发展等方面看,项目建设基础环境具备,条件成熟,目前是启动项目建设的最佳时机。

1.11.2建议

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各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急需数据中心的支撑。因此,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应该先行,建议尽快启动本项目建设。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国内外同类项目建设经验,特提出如下推进建议:

?领导保障。成立市政府云计算中心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项

目建设,下设筹建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整体

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合力推进。项目的建设由电子政务管理运维部门牵头,联合政府各业务部门及

有实力建设的公司一起,从体制、政策、组织、技术等多维度联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的建设。

?完善体制。“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系统只是实现电子政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健全的体制机制才是市电子政务云高效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在建设过

程中,要结合大连实际,尽快完成业务梳理,建立健全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的

体制、机制。

?基础先行。市政府云计算中心项目的基础设施包括机房建设、服务器设备、存

储设备及云资源管理平台开发,这些基础设施需要集中采购和厂商供货等因素,也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基础,建设时间相对长,工作量大,因此建议先行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