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

滴灌是指以小水滴或是细小水流缓慢地施于植物根层的灌水方法,是灌水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技术。目前,世界上滴灌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是以色列、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我国从70年代开始,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进行滴水灌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作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节水工程,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有关专家带领下,在我国的华北地区、上海、浙江、大连、广州等地进行推广试验,从滴灌的技术到机械设备都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滴灌技术将成为我国先进的供水技术,大大缓解农业生产中的供需水矛盾。

滴灌供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省水:滴灌可以防止水分向深层土壤渗漏,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因此不仅比畦面灌溉省水,而且与喷灌相比较,也能节省一半水量,还能防止土壤盐分积集和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通气,能较好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在水源缺乏的干旱地区推广更具有其特殊意义。

省力:采用滴水灌溉对土地的平整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在高低不乎的坡地上进行,既不需要修渠,也无需做堰,灌水实现自动化,所需的劳力很少。

高产:滴灌的特点就是连续地或间断地小定额供水,为作物根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作物“头干足湿”,生长一致,病害很少,在大棚栽培中可增产50%~100%,而且品质很好。

在大棚黄瓜滴灌中,产量从对照的(浇灌)983公斤提高到1205.3公斤,增可与肥料、农药及植物激素一起使用:特别是化肥的使用,可使化肥用量减少近一半,提高肥效,降低农业成本。

当然滴灌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投资,还应有一定的技术,在我国还存在着管道系统及成套设备的生产质量等问题。但随着“九五”攻关的完成,这些问题将很快得以解决。

滴灌技术的应用,首先是从大棚栽培蔬菜开始的,在黄瓜、蕃茄、茄子、辣椒、南瓜、西瓜生产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应用于果树(如葡萄、草莓等)、花卉等经济作物和部分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的生产栽培中。

滴灌系统通常有下列主要构件;水源、水泵、过滤器、流量和压力调节器、肥料混合水箱、加肥料的注射器、管道系统(干管、支管和毛管)和滴头。

滴头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保证以恒定的流量滴水(0.9~9.1升/小时)。主要形式有通过式和端头式两种,共同特点是让水流通过很长很细的管道来消耗其能量,这样尽管作用在滴头上的压力较大(0.35~2.1

2公斤/厘米),但其流出量却很少。滴头一般布于作物根系附近的地面上,一般用硬塑料做成,每株植物周围设1至几个滴头。

毛管一般用掺有煤灰的低密度聚乙烯制成,可防止管内长水草,管径10~20毫米。干管、支管则用30~50毫米的硬聚氯乙烯管。

果树每亩要用100米塑料管,宽行作物每亩要用200~700米塑料管(行距为0.3~0.9米时)。

过滤器就是每平方厘米上有30个以上孔眼的网,一般要求能排除0.4毫米及以上的杂质颗粒。

肥料混合箱容积一般为50~100升。

喷灌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为0.35~2.1公斤/厘米。如果没有天然的水源(如水库),就要用离心泵加压。

设置滴灌系统要备有灌区的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土壤土质资料、水质及气象资料、水面蒸发资料、水的含沙量及植物种类,以便选择滴头和考虑滴头被堵的可能性及防止措施。

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种类和气象、土壤情况而定。若按每日滴灌,可使土壤经常保持最优持水量,这样管子可细一些,比较经济。用水量与作物需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VcK0.6~0.75EK—用水量系数;Vc—需水量,相当于作物生长、蒸腾的水量。

E—水面蒸发量,经常选用多年观察资料中一日最大蒸发量计。

作物的每日需水总量W=Vc·A,A—需水面积。

滴头的选择是根据每一株作物的日需水量,决定滴水时间,来确定每一株作物要用多大水量的滴头,用几个。

管路水压计算时要考虑到管道的长度、管壁的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管壁的粗糙度)。一条毛管的水头损失应小于滴头工作压的20%。滴头的工作

2压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流量2公升/小时,工作压力为1.275公斤/厘米;

2另一种是流量4公升/小时,工作压力为1.17公斤/厘米。

选择滴头主要视作物情况,如在蔬菜地上滴灌,计划采用2公升/小时流量的滴头,滴头间距半米,若作物允许滴头间距扩大到1米,则可采用流量为4公升/小时的滴头。

各滴头的滴水差不超过10%,滴头的压力损失,即距水源最近的一个滴头和最远的一个滴头的压力差不能超过20%。滴头是滴灌系统的关键设备,要求很严格,不能在管内压力有微小变化时就停滴或喷水,应始终保持滴水状态。国内外的滴头普遍使用螺纹设施,来保持管内压力正常,使滴头保持滴水状态。

为了使一个支管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经常保持稳定,可在支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或用一个压力表和阀门,控制进入支管的流量和压力。

一套滴灌系统,总的水头损失有:

①水通过化肥罐时的水头损失,这个值较小,仅为0.5左右;

②过滤器水头损失较大,为6米左右;

③主(干)、支、毛管各处管路水头损失;

④局部水头损失,一般为10%左右。

灌溉技术及前景

目前比较好的灌溉技术方法及推广前景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发展状况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一带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和试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技术研讨和推广的大会,不管在交流技术经验,还在是造舆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1977年全国喷灌面积已达290万亩。水利和中科院,一机部等部委紧密配合组织广大人员成立联合设计组在喷灌机具研制,田间对比试验,喷灌系统设计方法,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整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现在全国喷灌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亩左右。在这过程中喷灌的发展也出现了两次低潮,一次是由于初期机具不过关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的,一次是由于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而早期喷灌技术一时无法适应造成的。而滴灌技术是从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三套滴灌设备开始的。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微灌面积已达几十万亩。由于塑料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输水,也还有用素砼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推广面积超过333万公顷。至于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更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灌溉规模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产生而不断更新发展的.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高潮已形成。这一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节水灌水方法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一)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

地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地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1.节水省肥,并能充分利用水肥。由于直接向根系提供水,供水时不会形成地表水,可以有效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供水稳定,土壤升温快,通气性好,水、肥、热、气协调,利于作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吸收利用,并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不需要每年回收和安装设备,同时还通过相应配套农艺的机械化、自动化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了劳动强度。 3.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据有关农业中对地下滴灌研究可知,地下滴灌管埋设在地表下10~40cm处,通过科学及精确地施肥、灌水,使灌溉施肥更有效,与目前的传统耕作相比,节肥30~60%。作物在各个生长环节都能有效地吸收到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关地下滴灌对草坪的生长影响,国内尚未有相关深入的试验研究和报道.目前,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正在做有关的试验研究. 4.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该系统对农药的施用具有独特的作用。利用环保内吸型原液农药及杀菌剂进行滴灌,可对地下病虫害进行触杀、胃杀、熏蒸;可抑杀产于作物根部表土层及作物嫩叶上的虫卵及幼虫,可以对作物根系层土壤的特定病菌进行防病杀菌处理(如有些作物的根腐问题),同时,耕作表土层土壤干燥,可减少杂草生长和病菌感染,便于田间机械操作和防止土壤板结。 5.有效地延长多年生作物的宿根性。由于表土土壤疏松,更有利于作物呼吸和根系发育,其根系更深,对宿根性作物延长生长期更具有作用,在草坪中可延长绿期。 6.系统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全自动水肥轮灌模式。由于地下滴灌系统铺设长度较长,其相应的滴灌支路间距增大,控制阀门也相对减少,从而自控系统和操作更加简易便捷。 7.滴灌管及系统设备使用年限长。由于主管道和滴灌管埋在地下,没有紫外线照射危害,没有回收、铺设和运输的机械破坏,从而使得滴灌毛管使用年限长,机械损坏小,同时也方便大田机械化操作等。 8.能够产生良好的环境效应。地下滴灌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将肥料或农药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植物根区以下几乎没有深层渗漏和可溶性盐类,减少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这是对高尔夫的环境问题的关注的一个很好的回击。 9.所需的运行压力较小。一般为0.1-0.5MPa。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建造成本。 以上这些优点只是针对地下滴灌在大田作物的长期运用中而总结出来的。高尔夫球场因其具有特殊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于大田作物。 地下滴灌在高尔夫球场的运用可行性分析 建造的可行性:虽然不同的球场有不同的地形和设计,同一球场的不同的球洞又有不同的地形和设计。可能比较平坦也可能高差相差比较大,但已有的大田滴灌系统对不同的地形

【精品】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

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 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现在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配合照片讲解): 第一代:是以能出来产品为目的(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厂家,处于这个水平)。 第一代筛选,采用旋转盘,外加一个皮 带输送,没有旋转锅,筛选轨道短.(照 片).它是利用阻挡头挑选滴头,(照片)准确率低,速度慢,筛选速度在350个左右,产量低。 第一代输送装置,采用上下两条皮带输送(照 片),由于皮带轮的挤压,片子容易变形,给 输送带来困难。同时由于下皮带阻断了滴头 前进轨道,造成间断式轨道(照片),滴头前进 中经历轨道--—皮带——轨道的过程,故障 率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一代打孔机,是利用直角风钻打孔(照片),切下来的废销,不宜清扫,污染环境. 风钻易坏,保养费用高。 第一代卷曲机,采用中心轴式卷曲,利用皮带传

动(照片)

,结构复杂,卷曲平整度差。另外需要张力调节杆,调节张力,占用空间大 第二代:考虑的重点在如何提高产量上(现在市场上很少一部分厂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第二代改进最大的是筛选。它采用旋转盘外加一个旋转锅,利用旋转锅代替皮带输送(照片),筛选轨道被放大无数倍,利用旋转锅沿加防吹装置共同挑选滴头, 准确率高,速度快.筛选速度快大概在500 个左右。 此时的旋转锅和旋转盘用两个电 机,分别控制,(照片)操作难度大,故障率高。 第二代防吹装置,采用的是不锈钢条加工,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二次安 装调试,麻烦。 不锈钢防吹照片

第二代输送装置没有什么改进,也是采用上下两条皮带输送。由于下皮带阻断了滴头前进轨道,造成间断式轨道(照片),滴头前进中经历轨道---皮带--轨道的过程,加上两个皮带的挤压,片子容易变形,给输送带来困难,故障率高. 第二代打孔机,依然是利用利用风钻打孔,不过风钻改用了直连式(照片),外加伺服控制行走装置,切下来的废销,依然不宜清扫,污染环境。风钻易坏,保养费用依然高。 第二代卷曲机采用直连电机卷曲,结构简化了,但此时的直连电机采用的是变频技术,比较笨重。排线也是采用的变频技术,技术相对落后。另外需要张力调节杆,调节张力,占用空间依然大。 第三代:考虑的重点是,设备在长期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如何用工少,产量高,保养费用低。(富利达独自掌握核心技术) 第三代筛选机改进的重点 一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旋转锅和旋转盘采用一个电机控制,故障率低,先进。 二是防吹装置,是利用数控加工中心,直接加工(照片)

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发展史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中国水利史)。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公元前3世纪的阿基米德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灌溉。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

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世界灌溉事业近200年来发展很快。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2亿公顷。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1970年建成新的阿斯旺高坝,常年灌溉渠道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灌溉更有保证,并解决了防洪问题,每年还可发电100亿kW·h。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时期。由于幼发拉底河的高程普遍超过底格里斯河,因而对开挖灌渠十分有利。最早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坡度平缓的渠道网。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时代已有了完整的灌溉渠系。干渠用砖衬砌,用沥青勾缝。当时的灌溉面积达260万公顷以上,养育着1500~2000万人口。干渠兼有通航与防洪的作用。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还专门对堤防失修、

滴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

滴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 摘要: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 道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 的一种灌水方法。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 之一。但因其价格较高,一度被称作“昂贵技术”,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 滴灌的优缺点:1.水的有效利用率高在滴灌条件下,灌溉水湿润部分土壤表面,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由于滴灌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可防止杂草的生长。不产生地面径流,且易掌握精 确的施水深度,非常省水。2.环境湿度低滴灌灌水后,土壤根系通透条件良好,通过注入水中的肥料,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和养分,使土壤水分处于能满足作物要求的稳定和较低吸力状态,灌水区域地面蒸发量也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地内的 湿度,使保护地中作物的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也降低 了农药的施用量。3.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由于滴灌能够及时适量供水、供肥,它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和改善农 产品的品质,使保护地的农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高。4.滴灌对地形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由于滴头能够在较大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工作,且滴头的出流均匀,所以滴灌适宜于地形 有起伏的地块和不同种类的土壤。同时,滴灌还可减少中耕除草,也不会造成地面土壤板结。5.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为灌溉时,水不在空中运动,不打湿叶面,也没有有效湿润面积 以外的土壤表面蒸发,故直接损耗于蒸发的水量最少;容易控 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

省水35%—75%。对水源少和缺水的山区实现水利化开辟了新途径。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干扰大为减轻,减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6.滴灌系统造价较高。由于杂质、矿物质的沉淀的影响会使毛管滴头堵塞;滴灌的均匀度也不易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面积推广滴灌技术的障碍。目前一般用于茶叶,花卉等经济作物。7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且滴灌灌水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 一、我国滴灌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9.5亿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38亿亩,占耕地面积的43%。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三分之二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方式的比例更小,绝大部分还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率不到30%。而且现行的节水灌溉方式和灌溉设备都相对国外落后。 国内引进滴灌技术始于1973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缓慢,切面积很小,主要应用在蔬菜、花卉、果树等高经济价值作物上,在大田作物应用较少。其中,摸下滴灌技术史新疆建设兵团形成、发展起来的新型地滴灌技术。它将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药、节机力、节水人工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近年来,新疆建设兵团推广使用一次性滴灌带,并迅速大面积应用于棉花生产的摸下灌溉技术,与常规沟灌相比,摸下灌溉可节水50%左右,增产15%-25%,肥料利

(完整版)节水灌溉的方式

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总结一下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分析对比: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源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喷灌、滴灌技术为什么比普通的沟渠灌溉节约用水?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 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 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摘要: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关键词:中国农业水人工灌溉重视农田水利 Abstract: Chinese agri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erms of water conditions have been very satisfactory. China climate in most areas affected by the monsoon rainfall is ver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year often can not meet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agriculture needs by artificial irrigation.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base. Water conservancy, except water, human surviv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always been a country event. So since ancient China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Key words: Chinese agriculture, water, artificial irrigation, atten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前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大禹治水至今,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已有5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的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害的斗争史。 正文: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大体经历了下列发展过程。 一、战国以前与当时的井田制农业相适应布置在井田上的小型灌排渠道——沟洫是这一时期农田水利的代表型式。传说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禹治水时已经发明沟洫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至周代农田沟洫逐渐形成系统并趋完善。据《周礼》的描述当时的沟洫大致可按功用不同和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分为浍、洫、沟、遂、畎、列各级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从农田排水的作用形成有灌有排的农田水利体制。除了直接从河流中引水的形式外当时还出现了人工蓄水陂池。即在天然湖沼洼地周围用人工修筑的堤防构成的小型蓄水库可以调蓄河水和天然降水提高灌溉能力。西周时京都今西安市西南附近有灌溉作用的池就属这种灌溉型式。东周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如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前591年间楚国在今安徽省寿县建成了芍陂当时是由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并于公元前548年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公元前563年郑国也兴建了新的灌排系统。 二、战国至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兴起。大型渠系工程取代了农田沟洫水利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方面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漳水十二渠。由于漳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带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该渠的兴建不仅发展了灌溉而且肥沃了农田改良了土壤。西汉以下数百年间邺县一带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当与漳水十二渠的兴修有关。长江流域方面秦昭王时在秦蜀守李冰的主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意义 1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大田使用后,较常规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办主任顾烈烽介绍,膜下滴灌技术产生于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垦区。这里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年降雨量只有100~200mm,年蒸发量高达2 000~2 400mm,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农业完全依赖灌溉。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加上渗漏严重,每667m2平均灌溉定额达500m3。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制约着当地农业乃至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起,农八师的水利工作者开始尝试在大田应用滴灌技术节水的可能性,自1996年到1998年,对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不同作物进行试验,获得成功,1999年开始以农八师为中心在全兵团大面积推广,第1年即推广0.25万hm2,目前的推广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近46倍。2002年,石河子垦区11万hm2棉田有8万hm2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棉花总产达390万担,平均单产达300kg,创历史新高。农八师仅膜下滴灌技术一项就使全师棉花增产了20%,平均单产提高了50kg,以每千克籽棉3.50元的市价计算,每667m2地可增加收入175元,如此,仅增产因素就为农八师增加收入近2亿元。若按一个农业职工3.33hm2的平均承包定额,则农工平均增收达8 750元。不仅在新疆,中国西部的甘肃、陕西等省区也开始推广和应用这一节水新技术。位于中国最干旱的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延安,2001年冬天一次安装了640座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蔬菜大棚,据当地农民评价,使用滴灌,又省水,滴水又均匀,作物增产有保证。 内蒙古在全区组织实施以农田节水为主要措施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开创了农田节水工作新局面,不断推进了现代技术应用。滴灌方面,2007年实施农业部旱作节水补贴项目,在达茂旗、察右中旗和伊金霍洛旗建设了200hm2的膜下滴灌。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比大型喷灌和小型喷灌,分别节水29%、34%,节肥18%、20%,节电28%、33%,增产5%、18%。2007年组织实施的农业部节水

简述滴灌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World Journal of Forestry 林业世界, 2015, 4, 13-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3f17729690.html,/journal/wjf https://www.sodocs.net/doc/3f17729690.html,/10.12677/wjf.2015.41003 Descrip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Drip-Irrig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Jiewu Zhang Gansu Rusheng-Yamail High-Tech Agriculture Co. Ltd, Lanzhou Email: zhaoyangs@https://www.sodocs.net/doc/3f17729690.html, Received: Dec. 5th, 2014; revised: Dec. 22nd, 2014; accepted: Dec. 29th, 2014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3f1772969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drip-irrig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present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rip- irrigation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put 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suggestions were: 1) Increasing the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of drip-irrigation saving water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zation as well as modern technology; 2) Making measures for encouraging the domestic water saving equipment extension; 3) Giving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purchasing and selling the new products and equipments of drip-irrigation produced in our province; 4) Making the favourable policy for encouraging the collectivization and capit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production companies in our provinc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our drip-irrigation industry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word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rip-Irrigation Technology, Drip Irrigation Industry,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arket 简述滴灌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张杰武 甘肃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兰州

滴灌地膜玉米亩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

滴灌地膜玉米亩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 一、产量指标及主要技术指标 1.产量结构: 亩理论株数7500-—8000株,亩收获穗数6700—7000穗,单穗粒重150克左右,亩产1000公斤。 2.肥水指标:根据土壤肥力的平均水平计算,全生育期每亩投入纯N量36公斤,P2O5 量28公斤,K2O量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78:0.66。全生育期滴水11—12次,亩滴水总量330—360方。 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中等肥力以上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碱解氮≥60 mg/kg,速效磷≥16 mg/kg,土壤含盐量0.2%以下。 2.深施肥:采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做到100%深施肥。翻地前亩施优质厩肥7-8吨或纯羊粪5吨,并将氮肥的20%、磷肥的80%和钾肥的50%在翻地前一次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3.秋翻秋灌:耕翻深度在28—30厘米以上,要求耕深

一致、翻垡均匀、不拉沟、不漏犁;冬前赤地灌水做到均匀一致,亩灌量80 方左右。 4.播前整地:适墒整地。整地前亩喷施50%乙草胺100—12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喷后立即进行对角耙地混土。整地质量达到“墒、松、碎、齐、平、净”和上虚下实质量标准,整地深度5—6厘米。 5.品种选择和种子质量:选择KWS1568、郑单958、先玉335、良玉99等中晚熟高产玉米品种。种子质量应选种子纯度不低于9 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3.0%。 6.种子处理:在播前7—10天采用玉米种子包衣剂包衣晒干、装袋。播前晒种2—3天,提高种子的发芽势,确保苗齐、苗壮。 播种 主攻目标:适时早播,一播全苗。 1.播种期:当5厘米膜内地温稳定在10—12℃即可播种,适时早播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利于穗大籽饱,提早成熟。 2.播种方式:①采用150cm 地膜一膜两管三膜十二

广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1农业(无土、气雾栽培,滴灌)技术(1)(II)卷

广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1 农业(无土、气雾栽培,滴灌)技术(1)(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4分) (2016高二上·合肥期中)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温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 . 3~4月 B . 7~8月 C . 9~10月 D . 12月~次年1月 (2) 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 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 . 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 . 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C . 较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 . 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2. (6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下图为2019年2月初在我国某地拍摄的一幅菜地景观图,一层薄雪覆盖在翠绿的菜地上,菜地四周被菜农挖出了较宽的水沟,菜农每隔几年会就给水沟清淤一次,清出的淤泥经过一段时间堆放晒干后再撒到菜地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A . 西北地区 B .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 西南地区 D . 珠江三角洲地区 (2)菜地四周开挖水沟的原因主要是该处() A . 水源充足 B . 干旱缺水 C . 土壤贫瘠 D . 洪涝多发 3. (6分)大蒜价格暴涨导致其种植面积扩大,这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 气候 B . 政策 C . 地形

农田水利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 发表时间:2019-12-05T10:27:25.37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作者:唐承园 [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领土面积较广,但是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唐承园 新疆泓科节水灌溉工程有限公司新疆 830000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领土面积较广,但是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地区越来越多。滴灌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水源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节水滴灌技术;注意事项;策略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农业灌溉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为此农业水利节水滴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水利节水滴灌技术的作用,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该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并采取科学应用策略提升农业水利灌溉效果。 1滴灌的概述 1.2滴灌工程的内涵 我国农业用水曾经都是以“大水漫灌”方式为主,水源利用率低,存在很多浪费现象。滴灌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新型灌溉技术,可将原本的浇地转为浇作物。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节水灌溉可以节省水资源20%~50%。应用滴灌工程可以显著减少用水量,同时确保土层含水量始终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滴灌工程在灌溉作物方面优势明显,但是此技术投资成本高、材料消耗多,同时还存在管道易堵塞、可能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容易累积盐分等弊端。所以,为确保滴灌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作物的良好生长,需要对滴灌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合理设计,最大限度地延长滴灌设施的使用期限,确保其正常工作,不影响作物生长。 1.2滴灌技术原理 滴灌技术就是滴水灌溉技术,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毛管,再通过毛孔上的滴头或孔口等灌水设施,将水以水滴的方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土壤,从而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它是一项局部灌溉技术。滴灌设施的孔口或滴头水流量非常小,水分渗入土壤的过程是均匀的、缓慢的,所以只有接近滴头的土壤水分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其它地方的水分需要借助毛管张力进行扩散和渗透。只要掌握好滴灌时间,就可以有效避免水分下渗损失。滴灌时土壤湿润面积较小,也有效降低了蒸发损失,所以滴灌技术的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2滴灌施肥技术的优点 2.1土壤结构良好,节水效果明显 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区域,用水量少,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不会形成径流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且使土壤中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土面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无效降水转变成有效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节水效果明显。 2.2肥料利用率高 滴灌时将肥料水滴直接滴入作物根系土壤中,肥料损失和浪费较少,肥料利用率高。研究表明,滴灌施肥技术肥料的平均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 2.3增产效果明显 滴灌施肥应及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区域供水供肥,调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改善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增产效果明显。 2.4降低生产成本和费用 采用滴灌,植物行间杂草少,减少了除草成本,土壤结构良好,无需平整土地和开沟起垄,减少了耕作成本,降低了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成本。 2.4减少病虫害发生 滴灌阻断了土壤病虫害传播途径,减少了病虫害的蔓延,土壤温度变化小,作物不易烂根,能够延长倒茬周期。 3滴灌工程施工方法 3.1准备工作 滴灌工程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准备和施工工作。首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分析,对项目内容、施工工艺、施工要求严格核对。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准备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核对设计图纸与水源、地形、作物种值、首部枢纽位置是否相符,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共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放线、开挖和下管是滴灌工程的主体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测绘后再开始放样、定位和标注木桩,工程竣工前应一直在现场设置测量控制网。 3.2放线 放线时应在施工现场,使用相关设备确定基坑开挖线和建筑物轮廓线,对施工区域用标签进行标注,每30m处应用打桩设备进行打桩,为确保管线走向精准,应在每个阀门处做标记,确保后期施工有序进行。 3.3开挖 放线结束后即可开始开挖工作,进行开挖作业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放线标记有序进行。在开挖过程中不能破坏桩号,桩号是确保顺利安装管道的重要基础。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开挖的宽度与深度,通常开挖的最佳宽度为80cm,深度为90cm,要确保开挖深度大于耕作层和冻土层。 3.4安装管道 安装管道时应结合施工图纸和桩号进行施工。管道安装工作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管道安装铺设工作一般需要8名施工人员。

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传承和发展(精)

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传承和发展 摘要: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文章认为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灌、御咸蓄淡等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传统的灌渠工程技术、塘堰和开发地下水工程技术、圩田和海塘工程等许多卓越技术在现今也得到传承和发扬。在阐述以上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传统工程及技术继承的特征、要点,及改造利用的途径与意义。 关键词:灌溉技术传统继承 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多种灌溉工程类型,之后不断发展,积累了许多工程技术经验。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工程技术已达成熟的程度。进入20世纪,引入西方的水工技术,到现今水工技术日新月异,应用了许多高新科技,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灌溉工程技术还有其一席之地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皆有继承性和否定性两个方面,对传统技术我们要加以扬弃,吸收传统技术合理的,还有生命力的东西,用新的技术加以改造出新,这样的技术可能更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事实也是如此。在此就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在现今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作较系统的论述。 一、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在现今的传承 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变化万千。既有逶迤起伏的丘陵山地,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既有壮阔的高原,又有缓坦的盆地;既有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又有东部季风湿润区。为适应各地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古代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泉、坎儿井、御咸蓄淡等工程类型,这些工程类型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可以说,我国当今的灌溉工程类型基本是古代创造而传承下来的。 引水渠道主要修建于北方平原地区。北方平原面积广大,因干旱少雨,河流密度不大,古代往往修建长距离的引用河水的灌渠工程。渠首处如河中水位过低不能满足自流入渠流量要求,则建拦河坝抬高水位引水;如河中水位和流量能满足灌区要求,则采用无坝引水型式。有坝引水最早的有战国初在今山西太原晋水上筑坝建的智伯渠,及在今河北临漳建的漳水十二渠。无坝引水有公元前256—251年间在今四川灌县建的都江堰等。又因北方含沙量大的河流多,我国很早就引多沙河流进行淤灌和放淤,做到同时利用水、沙资源,既灌溉作物,又改良盐碱地。漳水十二渠和公元前246年兴建的关中郑国渠皆引浑水灌溉,把大片盐碱地改良成了沃田。建国以后,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灌渠发展很快,如陕西省,截至2000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144.93万公顷(主要为渠灌),新疆省干、支、斗、农四级渠道长30多万公里[1] 。在利用多泥沙河流的水沙资源方面,建国以后成就很大,还打破了自明清以后不敢引用黄河下游水的“禁区”,进行引黄淤灌和放淤。目前,黄河下游已建成各类引黄灌区100多处,灌溉面积达到3000万亩,每年引用黄河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利

果树滴灌的优点和技术

果树滴灌的优点 果树滴灌技术,通俗的讲就是滴水灌溉。具体说来就是利用一整套的灌溉设备,把处理好的灌溉水或肥料溶液加压后经过各级管道输送到果园,再通过滴头将水或肥料以水滴的方式湿润果树的根系,使其周围的土壤湿润,含水值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目的是让果树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并达到增产。 滴灌技术比较适合山地果园的灌溉,但较其他灌溉技术投资会稍微增加,灌溉设备也需从专业的部门购置,还需要注意技术上的管道堵塞问题。但这种技术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具备很多不可比拟的优点。 与其他类型的灌溉技术相比较,滴灌技术更加节约水源。滴灌技术可以具有节制性的按照果树的需求进行滴水滋润,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无端浪费,同时可以使果树处于最优化的土壤湿度状态,利于果木生长。于此同时,使用滴灌技术,可以随水流将果树所需的肥料和营养直接送达根系,比常规方法更加节约肥料,从而也更加充分的发挥了肥料的作用。与其他灌溉类型相比较,滴灌技术对果树的灌溉更加的均匀,其他的灌溉技术则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更加利于提高果树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不尽有利于增产,还利于稳产。 利用滴灌技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灌溉用水。因为它是通过一个封闭的管路将水直接送达果树根部,避免了渠道输送过程中水的流失,同时也避免了田径流失、深层渗透等损失。这种滴灌技术对于高原地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来说,充分利用有效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滴灌技术更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据相关机构实地测验,利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的果树比地面灌溉的果树长势更好,果树新梢的长度、粗度及新长出的叶片数都会增加一到二成。此外,安装灌溉系统的果园,更加省时省力,为果树作业带来了方便与快捷。 节水灌溉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总结如下。 1管道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和投资最省的灌水技术,全美近1/2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灌溉。管道灌溉是指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输配水的利用率可达95%;并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节省土地3%~4%,节省劳力,便于管理,适应各种地形,适合田园化建没。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经得到普及。

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史-正文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公元前 3世纪的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世界灌溉事业近 200年来发展很快。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 2亿公顷。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1970年建成新的阿斯旺高坝,常年灌溉渠道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灌溉更有保证,并解决了防洪问题,每年还可发电100亿kW·h。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时期。由于幼发拉底河的高程普遍超过底格里斯河,因而对开挖灌渠十分有利。最早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坡度平缓的渠道网。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时代已有了完整的灌溉渠系。干渠用砖衬砌,用沥青勾缝。当时的灌溉面积达260万公顷以上,养育着1500~2000万人口。干渠兼有通航与防洪的作用。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还专门对堤防失修、冲毁土地的责任者作出了赔偿损失的具体规定。约公元前1000年兴建的钮姆卢水库可向两岸的渠系供水,有些渠道深达10~16m,宽达120m。公元前600~560年间,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采用了细密的雨滴灌溉,类似现代的喷灌。 公元前 539年,巴比伦被波斯征服,灌溉系统失修,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公元初期,波斯的萨珊王朝修四大干渠引幼发拉底河水,灌溉今伊拉克中部地区。629年,两河流域出现大洪水,冲毁纽姆卢水库,不久阿拉伯人征服两河流域地区,着手改进旧渠系,逐步恢复灌溉。1258年,蒙古人占据了两河流域,灌溉系统遭到破坏。直至20世纪,两河流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