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瓦尔登湖》的三个汉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瓦尔登湖》的三个汉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瓦尔登湖》的三个汉译本为例

翻译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末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取得其学术地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化,翻译学科发展迅猛,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层次调查研究的问题,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脱节、理论研究与语言转换脱节、量化标准和评估模式缺失等。而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翻译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 6.0以及Paraconc,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类符-形符比、词长、四字成语、词汇密度、特定词翻译、平均句长等角度对散文集《Walden》的三个中文译本——潘庆舲译本、李继宏译本及姚树君译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三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同取向,进而探讨三位译者不同的译者风格,为文学翻译的译者风格研究提供新视角。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方法论,也丰富了描述性理论研究内容,为后来学者进行译者风格研究拓宽了道路,希望对后来译者的翻译实践有参考价值。

一、《瓦尔登湖》及选取的三位译者概述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及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的代表作。Thoreau 1833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837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两年。1845年,Thoreau在瓦尔登湖旁建起一座木屋,在此居住两年期间完成了《瓦尔登湖》一书。在这本书里,他描述了在自己亲手搭建的木屋里度过的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书是按照四季变换的顺序描述的,这也正契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Thoreau希望通过对自然

的深入了解加深对人性认知的透彻度。1978年,《瓦尔登湖》首次进入国人视野,彼时的译者是吴明实先生。至今,《瓦尔登湖》已有超过30个版本的中译本。每一个版本都有其优点和特色,而不同的译者之间也有着很明显的风格差别。比如下文我们选取的《瓦尔登湖》的三个中文译本的译者。

潘庆舲先生是国内波斯语言文学界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资深翻译家,出版了许多优秀译著,曾获得伊朗总统亲自授予的最高总统奖,现在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任审译。李继宏是一位年轻而高产的译者,其翻译内容范围极其广泛,文体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主题涵盖社会学、经济学及宗教,著有“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丛书。姚树君是一位年轻的女性译者,她有效地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已出版多本译作。

二、译者风格研究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个人译者风格终将在目标语言文本中体现出来,而“译者风格”中的“风格”一词其实很难定义。Leech将“风格”定义为模糊风格与透明风格,前者是将文义隐藏在行文背后,因此是模糊的;后者则是直接将文义表达出来,因此是透明的。

国内的译者风格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彼时的研究方式还是以译者的主观认知为主,缺乏客观且丰富的数据资料。古代中国文学翻译的对象主要是佛经,一般认为近现代中国文学翻译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为代表。自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翻译的研究逐渐不再拘泥于翻译文本本体,开始关注翻译的过程以及译本对目标语言的社会影响力等。当时的研

究方法主要是比较不同译者的平行文本,以此来探讨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译者的翻译风格。

与国内的译者风格研究相似的是,国外的译者风格研究同样始于宗教作品,也就是《圣经》的翻译。他们对译者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Tytler的翻译三原则提到“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Snell-Hornby曾经指出,文体风格是翻译中的重要因素。而文体风格对于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译者如何看待源语本的风格,会影响到译者对源语本的解读;其次,因为目标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受到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译文风格就是翻译策略的表现,译者自己的写作风格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其中,成为译本的一部分。对于读者来说,只要信任译者就行了,要赋予译者一定的权威,无需读者自己来解读文本。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风格和翻译的内容同等重要,作者的风格和译者的风格的融合就体现在译文的风格里。

近年来,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并成为译者风格研究的得力工具。下文便借助语料库软件Wordsmith以及Paraconc,基于语料库提供的材料,以《瓦尔登湖》的三个中文译本为例,客观分析和探讨其译者风格。三、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

(一)中文译本的类符-形符比(TTR)

类符、形符与类符-形符比是研究译者风格的重要指标之一。类符(type)指的是不重复计算的形符(token)数,在同一个文本中重复出现的形符只能算作一个类符。因此类符-形符比可以比较直观地考察文本中词汇的丰富程度。下表是《瓦尔登湖》三个中文译本的类符-形符比。

表1 《瓦尔登湖》三个中文译本的类符-形符比统计表

三位译者的翻译对象都是《瓦尔登湖》,因此类符-形符比越大的译文其词汇就越丰富。如上表所示,潘译本的形符数量最大,即语言词汇更为丰富。如:例1 原文:I would fain to say something, not so much concerning the Chinese and Sandwich Islanders as you who read these pages, who are said to live in New England; something about your condition especially your outward condition or circumstances in this world, in this town, what it is,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hat it be as bad as it is, whether it cannot be improved as well as not.I have traveled a good deal in Concord; and everywhere, in shops, and offices, and fields, the inhabitants have appeared to me to be doing penance in a thousand remarkable ways.What I have heard of Bramins siting exposed to four fires and looking in the face of the sun; or hanging suspended, with their heads downward, over flames; or looking at the heavens over their shoulders “until it becomes impossible for them to resume their nature position, while from the twist of the neck nothing but liquids can pass into the stomach”; or dwelling, chained for life, at the foot of a tree; or measuring with their bodies, like caterpillars, the breadth if vast empires;

or standing on one leg on the top of pillars,--even these forms conscious penance are hardly more incredible and astonishing than the scenes which I daily witness.The twelve labors of Hercules were trifling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which my neighbors have undertaken; for they were only twelve, and had an end; but I could never see that these men slew or captured any monster or finished any labor.They have no friend Iolaus to burn with a hot iron the root of the hydra’s head, but as soon as one head is crushed, two springs up.

潘译本:我想说的事儿涉及更多的,倒不是中国人和桑威奇群岛人,而是阅读以下这些篇章的,据说都是住在新英格兰的读者诸君;就是说,有关你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你们在当今世界上的外部状况或者现实环境,你们这个镇究竟是什么样儿,是不是非得坏成现在这个样儿,还能不能改善的好一些。我在康科德去过很多地方,所到之处,不管是商店、公事房、田野,依我看,居民们都在苦修补赎,干着形形色色非同寻常的活儿。我听说过婆罗门的信徒在烈火中打坐,两眼直瞅太阳;或者说,身子倒悬于热焰之上;或者说,侧转脑袋仰望苍穹,直到他们身体无法恢复天生的姿态,这时脖子上扭曲的,除了流汁啥都进入不了胃囊中去;或者说栖身在一棵树底下,今生今世把自己跟链子拴在一起;或者说就像毛毛虫,用自己的身子丈量各大帝国的疆土;或者说一条腿站在立柱顶端——即便是这些有意识的赎罪苦行,也不见得比我每天见到的情景更不可置信,更令人触目惊心。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苦差使与我的邻居们所经受的困苦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赫拉克勒斯毕竟只有十二件苦差使,好歹做完了就告结束,可是我从来没见过我的邻居们他们捕杀过任何妖魔鬼怪,或者服完过任何苦役。

他们没有得到过像伊俄拉斯那样的好友相助,用通红的烙铁把九头蛇的蛇头烧掉,不过九头蛇嘛,一个蛇头刚除掉,两个蛇头马上又长了出来。

李译本:我想要说的话跟中国人和三明治群岛的岛民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跟阅读这些文字的你,跟住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你有很大的关系;我要谈论的是你的处境,你在这个世界上,在这座城镇里的境况和遭遇,以及这种境遇的本质,它何以会如此糟糕,是否能够得到改善。我走访了康科德的许多地方;在许多所到之处,无论是商店、办公楼还是田地,我发现这里的居民都好像正在赎罪似的,做着各种费心劳力的苦役。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会坐在四个火堆中间,抬头仰望着太阳;或者把自己吊起来,头下脚上,经受烈焰的炙烤;或者扭头凝视天空,“直到他们再也恢复不了自然的姿势,而且由于脖子是扭曲的,只有液体能够流进他们的胃”;或者终生戴着锁链,生活在某棵树木之下;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他们的身体去丈量广袤的国土;或者单足站立在木柱之上——但即使这些有意为之的苦行,也不必我日常所见的场景更为令人难以置信和震惊。赫拉克勒斯的十二大苦役和我的邻居所从事的苦役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因为它们只有十二件,毕竟有结束的时候;但我从不曾看见这些人杀死或捕捉任何怪兽,或者完成过任何劳役。他们没有伊奥劳斯这样的朋友来用霍华德铁块去烙海德拉的脖子,每当砍掉一个头,会有两个新的头生出来。

姚译本:我要说的事情并不关乎中国人或夏威夷人,正在阅读本卷的列位看官啊,住在新英格兰的你们才是我的关注所在。我要说的正是你们在此间此处的生活,尤其是外界的环境——这世界待你们如何?这恶劣处境当真是你们应得?这一团糟糕可否着手改善?康城内外遍布我的足迹,每到一处,无论是在店铺还是在公堂,乃至是在田野里,碌碌劳作着的百姓们各司其职、任劳任怨,可在我

眼里,他们竟似是在赎罪一般!我也曾耳闻婆罗门教的苦行僧那骇人的赎罪方式:或盘坐于地,猛火裹身,张目对日;或倒悬空中,下置烈焰,任其熏烤;或曲颈越肩,仰望苍穹,直至“曲颈之甚竟不可回转,脖颈畸形,食不下咽,唯有以流食维生”;或铁链加身,自缚树下,终其一生;或伏地如虫,蠕动以行,广袤王土,以身丈量;或金鸡独立,站在巍巍高柱之上,摇摇欲坠——哪怕极端如斯,也莫若我日常亲见景象般匪夷所思、震人肝肠。大力神海格力斯经历的十二苦差比起我左邻右舍所受之苦,不过是九牛一毛:十二苦差尚且有数,苦尽甘来,指日可待;可怜我邻里汲汲营营,却未见其降妖斩怪,更不见他们曾完成过哪一项苦差。他们也没有伊俄拉俄斯般的得力挚友,能够为他们手执热铁灼坏九头蛇许德拉的断头之根;他们面对的,只是那斩去一只蛇头后又立即冒出来的一双丑陋头颅。

很显然,潘译本的文本长度远长于另外两译本;而且就类符-形符比来说,潘译本的语言更为丰富,其他两译本要逊色于潘译本。

(二)四字词语使用率

中文语境中,四字词语音调优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故使用率极高。通过使用四字词语,中文译本可以更具韵律感,更有表现力,对于目标读者来说,文本也会更加流畅。因此,四字词语的使用率也可以反映出译者风格的不同。四字词语使用得越少,译者对于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便越低。译本的可读性也深受其影响。

表2明确表明,潘译本中四字成语的使用率最高,李译本中四字成语的使用率则最低。如下例所示。

表2 《瓦尔登湖》三个中文译本四字词语使用率统计表

例2 原文:This small lake was of most value as a neighbor in the intervals of a gentle rainstorm in August, when, both air and water being perfectly still, but the sky overcast, mid-afternoon had all the serenity of evening and the wood thrush sang around, and was heard from shore to shore.A lake like this is never smoother than at such a time; and the clear portion of the air above it being, shallow and darkened by clouds, the water, full of light and reflections, becomes a lower heaven itself so much more important.”潘译本:八月里,和风细雨停歇时,小湖就成了我最珍贵的邻居,这时,空气和湖水平静极了,可是天上却乌云密布,下午才过了一半,俨然傍晚时分的寂静,画眉在四下里啼唱,隔岸隐约可闻。如此这般的小湖,从来没有比这个时刻更平静了;小湖上空部分清朗的氛围很稀薄,被乌云所遮掩而黯然无光;水中却浮光闪闪,倒影绰绰,自成下界天国,更加值得珍视。

李译本:濒此小湖而居,所见最美光景莫过于八月细雨乍歇时分,其时风停水静,云天俱暗,午后而有黄昏之肃穆,四周百灵啁啾。响彻湖岸。像这样的湖,在这样的时候最为动人;湖面上方的天空乌云积聚,湖水则充满光线和倒影,仿佛变成一重较低的云天,然而又远比真正的天空更为可贵。

姚译本:8月的骤雨时停时下,在无雨的时候,这小湖就是我最好的邻居。水云一色,静谧无双,惟有天空阴云密布。刚过了午时,便有了傍晚时的宁静气

氛,夜莺在四周啼叫,回声荡过两岸。这般的湖水在这个时节是最平静的,湖面上清朗的空气投上了深深浅浅的云影,水光滟滟,映出了一片低低的天空,更为美妙。

潘译本使用的四字成语总数大于李译本及姚译本,因此潘译本的文字更加流畅也更有可读性。李译本中四字成语数量最少,偏向于使用两字词语,因此李译本读起来更加简单。相比之下,姚译本中的四字成语数量较为适中,因此兼顾了可读性与通俗性。

(三)对特殊文体的处理

诗歌文体的使用在翻译文本中不算少见,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兼顾修辞手法、诗歌韵律及音律美感成为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作者都有不同的翻译处理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保留诗歌的形美、意美与音美。英文语言多为多音节单词,而汉字则多是单音节,因此很难做到完美地翻译,翻译难度大大增强。以下是选自三种中译本的例子。

例3 原文:From thence our kind hard-hearted is, enduring pain and care Approving that pur bodies of a stony nature are.

潘译本:

从此人心坚硬,任劳任怨

证明我们的躯体源自岩石。

李译本:

自此冷酷的人类就忍受着痛苦和烦恼

以此证明我们的身体是石头变出来的。

姚译本:

人心堪受万般苦,可证本由顽石铸。

在这首诗歌的翻译处理中,姚译本的翻译是按照七律诗处理的,且运用了“苦”“铸”两个韵脚实现了押韵,无论是音美还是形美都要略胜于另外两个译本。潘译本和李译本的翻译重心更侧重于实现原文的意美,不如姚译本更加具有可读性。

(四)平均句长

平均句长即是某文本中所有句长的平均值,它可以反映出文本的复杂度。一般来说,英文文本的平均句长是要大于中文文本的,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般会倾向于选择较长的句长。

如表3所示,潘译本的句长最长而李译本的句长最短。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三种中译本的平均句长都较长,这与《瓦尔登湖》原作是散文体裁有关。例子可见例2,此处不做赘述。

表3 《瓦尔登湖》三个中文译本平均句长统计表

四、结语

《瓦尔登湖》的三个中译本中,从词汇层面来说,潘译本的类符-形符比最高,四字词语使用率最高,不仅词汇量更丰富,阅读起来也颇具韵律感,因此阅

读体验比较好。另两种译本主要侧重于原文语义的表达,李译本中的类符-形符比最低,为44.37%,且四字词语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对于另外两种译本来说,李译本更重视还原作者在其语境下想要表达的意思,便于读者理解,而并不去多做修饰。姚译本更注重于还原原文中的音美及形美,因此采用了更多朗朗上口的四字词语。从句法层面来说,潘译本平均句长最长,李译本平均句长最短,而姚译本句子结构更为灵活。

三种中译本呈现出不同的译者风格,这与它们不同的出版时间、不同的背景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潘庆舲翻译《瓦尔登湖》在于扩大梭罗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力,让更多读者可以接触到其在文中表达出的哲思。李继宏则是响应新时期新译本的号召,力争突破以往的局限,提供更多的优秀国外作品译作。姚树君的翻译目的更偏向于贴切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将其在文字上和思想上的亮点以国内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瓦尔登湖》为例,每次名著新译活动都会有年轻的译者参与,他们产出的译文为新时代新背景下的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新鲜语料。本文以语料库为媒介,以译者风格为对象,权当抛砖引玉,以期未来会有更多研究者对语料库和译者风格的研究产生兴趣,贡献出更优秀的成果。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瓦尔登湖》的三个汉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瓦尔登湖》的三个汉译本为例 翻译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末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取得其学术地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化,翻译学科发展迅猛,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层次调查研究的问题,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脱节、理论研究与语言转换脱节、量化标准和评估模式缺失等。而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翻译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 6.0以及Paraconc,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类符-形符比、词长、四字成语、词汇密度、特定词翻译、平均句长等角度对散文集《Walden》的三个中文译本——潘庆舲译本、李继宏译本及姚树君译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三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同取向,进而探讨三位译者不同的译者风格,为文学翻译的译者风格研究提供新视角。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方法论,也丰富了描述性理论研究内容,为后来学者进行译者风格研究拓宽了道路,希望对后来译者的翻译实践有参考价值。 一、《瓦尔登湖》及选取的三位译者概述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及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的代表作。Thoreau 1833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837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两年。1845年,Thoreau在瓦尔登湖旁建起一座木屋,在此居住两年期间完成了《瓦尔登湖》一书。在这本书里,他描述了在自己亲手搭建的木屋里度过的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书是按照四季变换的顺序描述的,这也正契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Thoreau希望通过对自然

的深入了解加深对人性认知的透彻度。1978年,《瓦尔登湖》首次进入国人视野,彼时的译者是吴明实先生。至今,《瓦尔登湖》已有超过30个版本的中译本。每一个版本都有其优点和特色,而不同的译者之间也有着很明显的风格差别。比如下文我们选取的《瓦尔登湖》的三个中文译本的译者。 潘庆舲先生是国内波斯语言文学界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资深翻译家,出版了许多优秀译著,曾获得伊朗总统亲自授予的最高总统奖,现在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任审译。李继宏是一位年轻而高产的译者,其翻译内容范围极其广泛,文体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主题涵盖社会学、经济学及宗教,著有“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丛书。姚树君是一位年轻的女性译者,她有效地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已出版多本译作。 二、译者风格研究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个人译者风格终将在目标语言文本中体现出来,而“译者风格”中的“风格”一词其实很难定义。Leech将“风格”定义为模糊风格与透明风格,前者是将文义隐藏在行文背后,因此是模糊的;后者则是直接将文义表达出来,因此是透明的。 国内的译者风格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彼时的研究方式还是以译者的主观认知为主,缺乏客观且丰富的数据资料。古代中国文学翻译的对象主要是佛经,一般认为近现代中国文学翻译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为代表。自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翻译的研究逐渐不再拘泥于翻译文本本体,开始关注翻译的过程以及译本对目标语言的社会影响力等。当时的研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风格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本与王科一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风格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本与王科一译本为例 作者:俞柯 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0期 俞柯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语料库翻译学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其中分支的基于语料库的 译者翻译风格研究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选取了《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本和王科 一译,本自建语料库,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研究二人的翻译风格,并探讨形成不同翻译风格 的原因,以期能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风格;《傲慢与偏见》 长期以来,翻译被视为模仿性的活动,在传统译学中译者处于“隐身”的地位,其主体性、创造性一直被低估。殊不知,“带着镣铐跳舞”的译者也能跳出自己独特的美,译者各自的翻 译风格使译作增色不少。所幸,随着20世纪50年代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把目 光投向译者风格研究。张美芳 (2002) 指出, “利用语料库进行研究, 对一些难以捉摸的和不 引人注目的语言习惯进行描述、分析、比较和阐释, 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说明译者的烙印确实存在”。《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而长盛不衰,在中国拥有不下 60版译本,前人对于该小说汉译本的研究涉及众多方面,如“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人 民政协报.2018)、“《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生态适应与选择”(张亚婷.2018),但在译者 翻译风格上的研究远没有其他领域多。 一研究问题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ona Baker教授最早利用语料库从类符形符比这一词汇应用角度分析译者的翻译风格。此后,其他学者纷纷效仿,从词汇密度、词长、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句长等 方面进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对象都略为浅显,且都存在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很 难脱离原文本的影响。本文旨在脱离原文对译文的影响,从译文本身来分析孙致礼和王科一翻 译风格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探讨背后的原因,以此对未来该小说的重译提供些许建议。 二研究方法 笔者分别搜集了《傲慢与偏见》源语文本的第一章和孙、王译本的第一章,自建平行语料库,利用“目标文本型译者风格研究”方法(Saldanha,2010), 借助语料库在线网站对两个译 本中的文化词汇、语气词、特殊句型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和分析,从而对二者的不同翻 译风格进行深入研究。 三讨论与分析 (一)文化词汇与译者风格 1成语、四字词语

目前我比较喜欢的外国文学译本

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好的翻译能让文学名著更添光彩,而坏的翻译只会让我们 不知所云。对于阅读原版又很吃力的我们,怎么办?只能追找好的译本,同时真心希望这个 世界拥有更多具备“翻译精神”翻译大家,如朱生豪译莎翁;傅雷译巴尔扎克;郑永慧译雨果;冰心译泰戈尔;草婴译托尔斯泰;汝龙译契诃夫;李俍民的《牛虻》与《斯巴达克斯》;杨 绛的《堂吉柯德》;李健吾的《包法利夫人》;夏丏尊的《爱的教育》;萧乾的《尤利西斯》等等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成为传世佳作。因为他们的“翻译精神”,我们才可以读出每本书 自己的灵魂,或倾诉,或思考,或是一个疑问又或一句回答。这些灵魂浓缩成的那句话,就 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表达。如果某句话触动了你,多半,你就会爱上它,也会爱上这个翻译家。 以下是经过对译者和出版社深究,参考一些翻译家的随笔对外国文学译本的真知灼见,借鉴 豆瓣上此版本的评分和评论等综合出阶段自认为较好的外国文学译本。以下只是摘录我接触 过的一部分外国文学作品。 我比较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译本: 《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娄自良 高植(独译) 《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合译智量 《复活》汝龙草婴 《爱》草婴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耿济之 《白痴》 《罪与罚》汝龙《洛丽塔》[俄裔美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于晓丹《契诃夫文集》[饿]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汝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 斯基 梅益 《日瓦格医生》[苏联]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蓝英年《静静的顿河》[苏联]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金人《莎士比亚戏剧》[英]莎士比亚朱生豪《雪莱抒情诗选》[英]雪莱查良铮《鲁滨逊漂流记》[英]鲁滨逊徐霞村 《月亮和六便士》[英] 毛姆傅维慈詹森刘勇军

原文本和目标文本 译者风格

原文本和目标文本译者风格 一、引言 Baker(2000)将译者风格界定为“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其译文中表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的语言模式,这些语言模式并非一次性的,而是为译者偏爱、反复出现、习惯性的语言行为模式。”译者风格研究又可分为“原文本型译者风格”研究和“目标文本型译者风格”研究:前者主要关注译者如何在翻译文本中表现原文中的某些语言特征,后者主要关注译者特有的表达方式(Saldanha,2011)。在译者风格研究过程中,国内学者多从文化负载词、美学、意识形态等角度进行原文本型研究,少有研究者利用语料库针对同一译者的多本译着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将基于语料库,利用工具软件直接考察译者在译本中的各种语言形式参数的情况(包括标准类符/形符比、句子数和平均句长、词长分布、缩略语的使用),在定量统计基础上进行定性的译者风格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葛xx翻译的苏x作品共有四部,分别为《米》、《我的帝王生涯》、《碧奴》和《河岸》。我们发现葛xx 在翻译《河岸》时,省译改写了很多部分,原文和译文不对应情况比较严重。同时,《碧奴》原着有35部分共15.54万字,译着却只有23部分共6.25万词,可见译者对《碧奴》也进行了大面积的省译。为了使考察更有

意义,尽可能确保所选取的中文内容均有对应译文,所以在具体语料选取上,我们确定了《米》、《我的地王生涯》和《碧奴》(第3部分“青蛙”到第9部分“吊桥”)的中英文内容。 二、基于语料库分析葛xx翻译风格 基于葛xx英译小说作品及其汉英平行语料库,借助WordSmith4.0等工具软件,我们分别考察了苏x三部小说英译本中各种语言形式参数(包括标准类符/形符比、句子数和平均句长、词长分布、缩略语的使用),进而探讨葛氏的翻译风格。 类符指文本中排除重复并忽略大小写后不同的词,而形符指文本中所有出现的词(Baker,1995)。类符/形符比值的高低与作者/译者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成正比,而当所比较的文本长度不同时,使用标准类符/形符比值更为可靠。据统计,在标准类符/形符比值方面,《米》译本最高(44.97),这说明该译本中词汇的使用最为多样;《碧奴》译本中最低(42.01),这说明该译本中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最低。两者比值相差将近3个单位,这表明葛xx在翻译《碧奴》时,词汇使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两部作品,这也表明《碧奴》的阅读难度较小,更“浅显易读”。另外,根据英语翻译语料库(TEC)中小说子库的标准类符/形符比44.63(Olohan,2004:80),《米》和《我的帝王生涯》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值均与之非常接近,这表明这两个译本在此方面作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策略研究——以《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策略研究——以 《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 摘要:《骆驼祥子》[1]是老舍的代表作,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促进了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本论文选取施晓菁和葛浩文的英文译本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两位译者翻译同一文学作品时不同的译者风格。 本文立足于描写翻译学和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范式,建立《骆驼祥子》原文语料库,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语料库,从词汇[2]、句法、篇章层面进行定量分析。词汇层面的研究涉及分析类符/形符比、高频词、独特词等;句子层面的研究分为平均句长、句子类型,句首词等方面;语篇层面研究了篇章衔接手段。此外,本文还结合文体学对两译本进行定性分析,探讨两位译者在文化负载词、成语、修辞、思想表达以及副文本等方面的翻译策略。最后,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讨译者风格形成因素。 通过比较两译本,可以发现葛浩文译本更侧重于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更容易让国外读者所理解,翻译更灵活。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多运用异化翻译策略。而施晓菁译本则侧重于对原文的忠实,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通常是运用归化翻译的翻译策略。两位译者风格的不同与社会文化背景、译者主观因素等有关。 关键词:译者风格;骆驼祥子;语料库翻译 一、引言

老舍[3]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他的小说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好评。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用丰富的方言和生动的口语描写了北平市民。这部经典的爱情包含了一个农村男孩祥子的悲惨故事,他想买一辆人力车,在北平开始他的新生活。不幸的是,他的梦想破灭了。他终于堕落成一个自私的人。老舍以其成熟的写作技巧,描绘了二十世纪初的北平。它已被翻译成17种不同的语言,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这部小说分别由伊万·金、让·M·詹姆斯、施晓菁和葛浩文翻译成四个英文版本。在这四个译本中,施晓菁和葛浩文的译本更值得关注。一方面,两位译者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两位翻译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精通英语和汉语,并曾在国外学习过。另一方面,施的翻译忠实于原文,但葛浩文仍然觉得不完美。这可以追溯到施的翻译风格。本文旨在找出两位译者在文体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施晓菁是其中唯一的中文翻译。在南京,她在日内瓦度过了童年。施是北京大学联合国翻译培训班的首批毕业生之一。她精通英语和汉语。她的译文发表于1981年。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已有二十五余年。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家。上世纪60年代,他参军去了台湾。他翻译了30位作家的60多部作品。三十年后,他发现《骆驼祥子》以前的译本不完善、不尽如人意,于是决定出版一部完整、忠实、可读的《中国现代经典》英文译本。文通过比较两位译者的文体差异,试图找出他们翻译策略背后的原因,即译者的翻译策略及风格。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是一部对当时北平进行全面考察的经典文学作品。葛浩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发现以前的翻译并不完美。他决定在2010年翻译《骆驼祥子》。这个版本值得更多的关注,因为葛浩文做了很多改进。而施是四位译者中唯一的一位。通过对英汉译者的比较,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两位译者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而且可以为翻译提供一些建议。这有助于中国文学作品更好地被外国读者接受。此外,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值得关注。通过比较中英译者的文体差异,充分展示译者的翻译策略和风格形成机制。此外,本文还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翻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国古代足球》古汉语专名与古诗词的英译处理 2、英文合同汉译中规范性的实现策略 3、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的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4、盐城旅游文本中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5、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6、法律文献中专业术语英译的探讨 7、扬州旅游文本里文化因素的翻译 8、网络辅助下英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有道词典在翻译中的应用 10、英语散文120篇汉译项目报告 11、徐州景点导游词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12、徐州特产食品说明书汉英翻译研究 13、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究报刊时政新闻的汉译 14、英语长句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实证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为例 15、《物华名胜》中复合式翻译方法的运用 16、《苏斯儿童绘本汉译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处理》 17、目的论指导下企业介绍的英译研究 18、新闻发布会口译项目报告 19、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20、《杨澜访谈录》同声传译项目报告 21、VOA经济报道口译过程中顺句驱动法运用的实践报告

22、预测在英语财经新闻口译活动中运用的实践报告 23、中国饮食文化词的口译技巧—《舌尖上的中国》口译实践报告 24、影响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信息筛选障碍的项目报告——以VOA时事新闻口译实践为例 25、视译停顿形成因素及解决方法报告 26、外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把握 27、学生译员汉英交传训练中停顿现象研究 28、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29、英文品牌汉译 30、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31、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32、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33、<<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34、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35、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36、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37、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38、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39、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40、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41、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42、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43、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44、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45、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46、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47、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48、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49、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邦译本《红楼梦》译者风格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邦译本《红楼梦》译者风格研究随着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译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文化研究者也从新的角度观察译文的内容以及其影响。传统的翻译研究着重于文本的翻译结果,而译者风格研究旨在了解译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述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本文主要对《红楼梦》邦言译本作者黄景仁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即如何运用汉、西方文化的双语语言环境,以及如何以不同的翻译方式,解决在译作中双重文化的矛盾,并发掘黄景仁在译作中的潜在译者风格。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经几百年的流传,催生出一系列生动的文学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1917年,著名学者黄景仁翻译了《红楼梦》,并命名为邦言本,这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中国翻译历史上邦译本翻译的先河。 因为《红楼梦》中承载的大量的汉族文化和习俗,它的翻译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表达文化特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景仁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多种译者风格,例如实词、抽象词和转换等。黄景仁运用汉字和西洋语言系统,用一种双重文化语言环境来完成翻译。通过改变词语,使汉语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塑造出新的文本内容,使译作有更趋向完整和深刻的意义,使读者以新的眼光去理解原作的文本内容。 本文通过对黄景仁《红楼梦》邦言译本的语料库研究,归纳出以下译者风格特征:首先,黄景仁运用汉语词汇塑造出抽象而丰富的诗

意,诗意在翻译中体现出缜密的语言结构;其次,他把多种文化的语言特征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使译文有更趋向完整和深刻的意义;第三,他在保留原始文本中的文化特征的同时,加入自己的个性,把原作的文本内容更正确、更有价值的表达出来;最后,他精心的介绍了汉西文化的双重文化环境,让读者以新的眼光去理解原作的文本内容。 通过本文,我们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行为,而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将作者原始文本中表达出来的内容,用更加深刻的语言表达;而译者风格研究将有助于不断深入地理解译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展开新的对话。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所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翻译者改善翻译技巧,使翻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传达。 总而言之,《红楼梦》邦言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可以帮助我们 更深入地理解译本中的文本内容,发掘译者的译作技巧,以及把汉西文化的双重文化环境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文化的理解与交流。希望本文能够让读者以新的视角去看待译文,从而发掘更多潜在的翻译宝藏。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1993—2014)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1993—2014) 作者:张静芳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1993-2014年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关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样本,对论文主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20多年的发展做一个梳理,总结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对语料库翻译学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翻译共性译者风格 从1993年Mona Baker 发表《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到2014年,语料库翻译学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几乎和国外同时起步,始于1993年杨惠中教授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近些年关于语料库翻译学的专著和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进行了倾斜,除此之外,大量的学术会议也以此为主题召开。鉴于语料库翻译学如此快速的发展,对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统计了22年来(1993-2014)中国知网收录的外语核心期刊中以“语料库+翻译学”为主题的共143篇论文,并对论文主题进行了归类整理。 一、翻译共性研究 翻译共性,又称翻译普遍性或翻译普遍性特征,是指翻译语言,相对于原创语言而言,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语言特征。近些年来,对翻译共性的讨论主要有简化、显化、隐化、范化、集中化、整齐化、非典型搭配等。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显化、隐化、简化和范化等翻译共性的实证研究上,尤其是显化研究。胡开宝、朱一凡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和朱生毫译本中的显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王克非和胡显耀对汉语翻译文学语料和汉语原创文学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语翻译文学作品在人称代词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化优势。 二、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词汇应用的总体特征可以通过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和高频词的相关数据来分析。如王克非、胡显耀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从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和高频词的使用等角度对译自英语的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的词汇使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翻译语言的句法特征可以从句法总体特征和典型语句结构的应用特征两个层面来理解。句法的总体特征包括翻译文本的平均句长、平均句段长、结构容量、简单句和复杂句的使用频率等。如秦洪武基于英汉多译本翻译语料库,重点分析了“介词…方位词”和“指示代词…名词”的结构容量。典型语句结构是指目的语言所特有或受原语语言影响而频繁应用的目的语语句结

语料库驱动下的译者风格研究

语料库驱动下的译者风格研究 中国科幻小说《三体》和《北京折叠》近两年接连在国外斩获雨果奖,译者刘宇昆也因此备受瞩目。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刘宇昆译作《三体》英译本的语言特征研究,发掘其语言特色,争取为中国科幻作品英译以及中华文化传播提供理论帮助。本研究主要借助WordSmith、CLAWS、AntConc等语料库工具并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词汇层面的类符/形符比、标准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词长等以及句子层面的平均句长、可读性分析、被动句含量等,并结合翻译相关理论分析影响译者风格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刘宇昆忠实原文,用词简单易懂,词汇变化较为丰富,语言地道。同时,刘译本呈现出明显的归化特征,译文可读性强,更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被外国读者接受,体现出译者灵活却又简单直接的年轻气息。影响刘宇昆翻译风格的因素包括文本的制约性、译者本身的认知水平以及个体差异如刘宇昆移居美国的文化背景及经历等。 标签:语料库译者风格刘宇昆《三体》刘译本BNC 一、引言 随着描写性译学研究的兴起及语料库的建立,译者风格研究越来越吸引学者的关注。借助文本分析工具进行定量统计,基于数据做出客观判断,是翻译研究分析译者风格的手段之一。语料库为翻译学的大规模数据统计提供了理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可更加直观地彰显译者的翻译语言风格。 本研究正是跟隨语料库的发展趋势,借助语料库工具,运用语料库翻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的刘宇昆译本为例,将其与标准英语原创作品语料库BNC进行对比,阐释译者刘宇昆的翻译风格并对译者文化背景、性格、源语目的语差异性等考察得出影响其翻译风格的因素。与以往主要依据个人主观色彩对译者风格进行研究相比,这种方法更有助于对译文及译者风格做出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二、刘译本与BNC文本特征对比统计分析 1.词汇层面 1.1用词变化 梁茂成[11]曾指出:“形符是一个语言单位,类似于我们日常说的‘词’。总形符数是语料库容量的最常用的测量单位。如英国国家语料库约有一亿词,则表明该语料库中包含约一亿个形符。类符指不重复计算的形符数。换言之,在一个文本中,重复出现的形符只能记作一个类符。”类符/形符比是衡量文本中词汇密度的常用方法。计算每个文本每1000词(可根据文本调整)的类符/形符比,将得到的若干个类符/形符比进行均值处理,最后得到的数值即为标准类符/形符比[12]。通过WordSmith软件对刘译本和BNC进行统计可得出如下数据:

字幕翻译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字幕翻译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和美剧字幕翻译有关的论文题目 1、基于改写论的美剧《老友记》字幕翻译研究 2、从文化翻译理论看字幕中的文化专有项翻译 3、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探讨 4、对比分析人人影视字幕组和伊甸园字幕组对《生活大爆炸》幽默语言的字幕翻译 5、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究俄罗斯电影《烈日灼人》的字幕翻译 6、论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 7、从目的论视角研究美剧《疑犯追踪》的字幕翻译 8、美剧《绝望主妇》英文原声版和中文配音版传播效果对比 9、从目的论看谚语在美剧《绯闻女孩》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10、目的论指导下《生活大爆炸》两个字幕译本的比较 11、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评析 12、网络时代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13、等效原则指导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 14、丹麦电视连续剧《谋杀》第三季英语字幕翻译实践报告 15、从模因论视角看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 16、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字幕翻译 17、传播新科技与弹性的志愿劳动

18、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美剧《尼基塔》的字幕翻译 19、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20、接受美学视角下人人影视字幕组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研究 21、字幕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及对策 22、从文化角度看功能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3、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组的幽默翻译策略 24、目的论指导下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分析 25、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字幕翻译方法论 26、功能对等视角下《老友记》字幕中的修辞手法翻译 27、《生活大爆炸》字幕中美式幽默语言的翻译 28、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看美剧DESPERATE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 29、《老友记》翻译报告 30、目的论指导下美剧《绝望主妇》的字幕翻译研究 31、美剧《地狱厨房》字幕翻译实践报告 32、字幕组的网络传播路径与传播效果分析 33、影视字幕中文化语词与语言幽默翻译策略研究 34、从维索尔伦顺应论视角看《生活大爆炸》字幕的幽默翻译 35、《老友记》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研究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方向题目 1、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四洲志》翻译研究 2、翻译伦理视域下杨曙辉和杨韵琴《喻世明言》英译本研究

读书心得——译者身份与《瓦尔登湖》中文译本的翻译和传播

读书心得——译者身份与《瓦尔登湖》中 文译本的翻译和传播 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因其思想性、审美性等而深受读者喜爱。迄今为止,这部作品的中文译本不下几十种,然而不少译本或是认可度不高,或是存在争议,读者反映差别较大,其中的翻译问题也值得人们深思。此外,不同译者对原作主旨思想的领会与传达也是不同的。鉴于上述原因,笔者拟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考察不同译者的翻译过程,并对作品的翻译和传播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丰富对译者行为的研究,也为相关译本的阅读和选择提供参考。 译者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方面。根据哲学解释学(尤其是权力话语和目的论)的观点,译者理解的过程就是译者视域和原文本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会突显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突显与译者的背景和其他身份紧密相关。由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并非是无限制的,总是要受到特定时代的制约,因此译者行为具有客观上的受动性。此外,任何翻译行为都是以译者特定目的为指引的,译者为了实现其翻译目的,会调动各种能力、采取不同的策略。 翻译是要传递外国作品的灵魂,要表现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要达到语言内容和形式深层次的统一。《瓦尔登湖》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作者倡导的模式对我们今天更具生态意义。这本书字句清新朴实,充满活力,字里行间有着含蓄的幽默,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传达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并让译文读者接受,就成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首先理清《瓦尔登湖》中译本

的主要译者和传播状况,然后进一步分析不同中译本的读者接受情况,最后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瓦尔登湖》不同译本传播的现实意义。 一、《瓦尔登湖》中译本的主要译者和传播状况 梭罗的《瓦尔登湖》显示了作者卓越的修辞技巧,其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常通过双关和典故活用让文字充满谐趣,但也给翻译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尽管译本众多,其中不乏徐迟这样的大家的译本,但真正令大部分读者满意的高质量译本却不多。 徐迟是较早汉译《瓦尔登湖》的学者,他的译文影响深远。在1949年翻译出版《瓦尔登湖》之前,徐迟在诗歌创作和翻译方面已取得不凡的成果,在出版修订版之时更是已声名远播。或许是这方面的原因,清华大学校长随录取通知书寄给新生的礼物就曾选取徐迟译的《瓦尔登湖》。徐迟的翻译与其小说、诗歌创作是相互促进的。从《瓦尔登湖》来看,译文体现了明显的直译特征,其节奏快慢徐疾也近原作,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所描绘的美国的经济发展风貌。显然,这要归功于他的诗人身份。此外,他往往选译与自己兴致接近、能打动自己的作家作品,并试图通过译作来达到与原作者作心灵的沟通。 《瓦尔登湖》的其他诸多译者中,也有不少是长期从事诗歌等创作的翻译家,如戴欢、纵华政、王光林、李暮等,而王义国、仲泽等在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和文学翻译工作,刘绯、潘庆舲等作为资深翻译家,还曾在外交等行政领域任职。梭罗《瓦尔登湖》本身的影响力造就了大量的中译本,而这也造成了中文读者的选择困难。总体来看,身为作家的译者在翻译中有较多的创作特征,职业翻译家对语言的操弄更为熟练。

徐迟译《瓦尔登湖》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徐迟译《瓦尔登湖》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受,适时择取直译、转译或省译的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秦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标签:瓦尔登湖文化意象策略 美国著名思想家与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创作的《瓦尔登湖》一书于1854年首次出版,思想深邃、语言优美,深受读者喜爱,截至目前已经出了150多个版本,被译成40多种语言,成为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之一[1]。《瓦尔登湖》也因其丰富生动的文化意象而著称,书中的文化意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富有灵性的植物动物、饱含文化特征的成语谚语、蕴藏着神话色彩的典故传说等等。“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2]。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地理、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客观物象,即使是相同的客观物象也会引起不同的主观情意,且两者融合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文化意象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因素,具有相对固定且独特的文化含义。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要根据源语文化意象中的异质特色和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文化意象的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对《瓦尔登湖》最早的中译本,即徐迟译本进行分析,探究徐迟在翻译其中丰富的文化意象时所采取的策略。 自从F.O.马希森的时代以来,《瓦尔登湖》一直被看作是一部以四季轮回的方式布局成篇、形式结构完整的散文诗[3]。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象表意的诗意性言说正是《瓦尔登湖》的重要魅力之源,因此在《瓦尔登湖》汉译的过程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尤为重要。徐迟在翻译该文本时,对其中的文化意象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作者将其汉译策略分为三种类型,即直译、转译、省译。此分类不带任何褒贬之意,只是力求客观地描述译文的某种特质。 一、直译:象的等值传递 “直译”顾名思义即为直接将原文本中的文化意象翻译成汉语中的对等意象,也就是说源语之“象”在目的语中得到了保留。但“等值”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对等”或“等同”,因为在汉译过程中,文化意象必定经历译者某种程度的再创造,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即使是在等值传递意象的过程中译者也会因其不同特性采取有所区分的直译手法,包括仅仅直译,直译加释义,和直译加注。试看以下各例: (1)The whole ground of human life seems to some to have been gone over by their predecessors,both the heights and the valleys,and all things to have been cared for. [4](12)有人以为人生的全部,无论在高峰之巅或低陷之谷,都已给

《瓦尔登湖》三个名译本,哪个翻得好?

《瓦尔登湖》三个名译本,哪个翻得好? 作者:刘继章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9期 【摘要】《瓦尔登湖》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非虚构作品。笔者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看到普通读者能够买到的三个中译本,分别是:1.徐迟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6月;2.王家湘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3.李继宏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三位译者,均可称得上是大家。徐迟老先生如今已不在世,而他却是国内第一个翻译《瓦尔登湖》的人。从1949年的第一版开始,至今再版达六版之多;北外英语系教授王家湘,曾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的称号,笔者周围很多朋友购买的,就是王家湘版本的《瓦尔登湖》;八零后翻译家李继宏,代表作《追风筝的人》《小王子》,号称自己的《瓦尔登湖》译本是“160年以来,最好的中文译本”。三位译者各有千秋。而本文将以《瓦尔登湖》开篇,暨“ECONOMY篇”为分析对象文本,以一些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句法结构、修辞现象为分析实例,较为浅显、直观地比较三种译本的优劣。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关键词】《瓦尔登湖》译本比较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根本的差异,决定了两种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词性转换,句式转换的问题。在不影响达意(也就是信达雅中的“信”)的前提下,通过打破原文的“形”,进行符合目标语使用习惯的必要转换,译文才能做到“达”;而既不破坏原文的“形”(当然,这不意味着就不进行必要的转换了),又能做到自然流畅的归化,自圆其说,精雕细琢,才能达到“雅”的境界。 那么,《瓦尔登湖》的三种译本,有没有做到信、达,甚至是雅呢?下文将列举一些普通常见的英语句法结构和修辞现象,并以三种译本中对应的译文,分别举例说明。 一、句法结构:偏正结构 1.形容词+名词(adj+n)(定中短语)。 例1: 原文:My purpose in going to Walden Pond……,to be hindered from accomplishing which for want of a little common sense, a little enterprise and business talent, appeared not so sad as foolish. 徐译本:……免得我因为缺乏小小的常识,事业又小,又不懂得生意经,做出其傻甚于凄惨的事情来。

《背影》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

《背影》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 2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3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 4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5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 6 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7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 8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9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0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12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 13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14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 15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16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17 试析德莱塞对《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非道德描写 18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 19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 20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21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

《瓦尔登湖》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

《瓦尔登湖》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 摘要:《瓦尔登湖》被公认为是梭罗最杰出的著作之一,汇聚了梭罗一生的生态智慧和人生哲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两位译者处理译文是的不同选择做了对比分析。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解读对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瓦尔登湖》;汉译;对比研究 一.《瓦尔登湖》概述 《瓦尔登湖》描述了著名的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梭罗通过该书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崇尚,对大自然的热爱,语言生动,意义深远。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1]通过大自然那般田园式的生活,《瓦尔登湖》充分展现了自然和社会环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瓦尔登湖》的译文比较 本文主要从徐迟与王家湘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与用此风格上的差异进行对比,也对梭罗的《瓦尔登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赏析。 (一)从翻译策略上看 在对于不同的文本进行翻译时,人们往往会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而不同的人在翻译同一篇文章时也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下是节选自徐迟与王家湘的译文在翻译策略上进行的对比分析。 例1:Sometimes,having had a surfeit of human society and gossip,and worn out all my village friends,I rambled still farther westward than I habitually dwell,into yet more unfrequented parts of the toen,“to fresh woods and pastures new,”......The fruits do not yield their true flavor to the purchaser of them,nor to hi who raises them for the market.[2] 徐译:有时,对人类社会及其言谈扯淡,对所有村中的友人们又都厌倦了,我更向西而漫游,越过了惯常起居的那些地方,跑到这乡镇的更无人迹的区域,来到“新的森林和新的牧场”上......水果可是不肯把它的色、香、味给购买它的人去享受的,也不肯给予为了出卖它而栽培它的上人去享受的。[3] 王译:有的时候,过多地与人相处和闲谈,厌倦了村里的所有的朋友,我便向西信不走向比我惯常居住的地方更远的去处,来到镇里人更少去的地区,“去到新的森林和新的牧场”......果子并不把自己真正的滋味献给购买它们的人,也不给为了送到市场去卖而种植它们的人。[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