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二)细菌或病毒性腹泻病: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防治措施: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毒。专家提醒公众注意,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夏秋季在霍乱疫区内或去过霍乱疫区,若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就诊,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做相应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三)猩红热: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防治措施: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毒。

(四)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防治措施: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五)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我省的传染源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背纹仓鼠,家栖的褐家鼠、小家鼠等。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

本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发热病人高烧可至40℃,持续3—7天。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应以科学防鼠灭鼠、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为主,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治疗强调“三早、一就、三把关”,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处理,把好休克、少尿、出血关。

(六)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特别是骨关节。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有的还会出现肝脾大、睾丸肿大等,严重的可丧失劳动能力。

预防措施:加强家畜的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家畜卫生处理和检疫;病畜应隔离饲养、治疗,病死的牲畜要深埋或烧毁,不可食用;要搞好个人防护,主动接种疫苗,不食生肉和半熟的肉;各种动物奶应煮沸消毒后食用;腌肉应煮熟后食用;在该病流行期或疫区购买的动物皮毛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免费下载】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传染病防治知识资料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养猪场预防猪传染病的措施

养猪场预防猪传染病的措施 当代猪的主要传染病约有100余种,其中2/3(约60多种)猪传染病可引起人猪共患传染病,如当前流行的猪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1/3(约20多种)仅在猪群中发病。因此,猪传染病是造成养猪业的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猪传染病还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它还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对外贸易。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猪传染病的防疫工作,先后制定许多政策、法律及相应的机构。 一、猪传染病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 1、猪传染病的发生 猪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引起猪只发病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即是细菌、病毒等。如引起猪流行性感冒的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如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致。猪链球菌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 第二:必须具有易感动物(猪)。如猪瘟仅在猪发生。 第三:具有让病原体侵入猪体的条件和途径,如病原体污染饲料或饮水侵入猪消化道而发病。所以,猪发生传染病必须有三个条件:即致病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易感猪,以及侵入机体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2、猪传染病的流行或传播 猪传染病的流行或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⑴、传染源:又称传染来源。它是指致病的病原体在动物体内寄居、 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一句话,就是感染中的动 物机体。感染中的动物机体有以下形式表现:即传染病患病动 物;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如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恹复期病原 携带者和健康动物病原携带者)。因此,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就是 患传染病的病猪和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向体外排出致病性病原体,经一定的方式再次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 Ⅰ、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如经产道、经卵、经胎盘的传播,即由母传子的传播。 Ⅱ、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猪群之间或个体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的传播。如病猪与其他猪只的直接接触(交配、舐咬、吻触等),称为直接接触传播。若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通过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病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媒介可以是生物(如人、动物、鸟、昆虫等)或无生命的物体(如饲料、饮水、空气、尘埃、土壤、车辆、用具等)。 ⑶、易感猪群:猪群对某些病原体缺乏抵抗力或抵抗力低下,易被病原体侵入、寄居、生长、繁殖以致被损害致病。 猪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以上三个环节,方可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或传播。因此,预防猪传染病流行,必须依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措施,即打断三个基本环节的任何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不可能的。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又是一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未免人群普遍易感,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每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 至今人们只发现一种病毒抗原类型,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无动物宿主,也没有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 患病后和接种麻疹疫苗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近年来发病有大龄化趋势。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高发期。 麻疹的免疫预防策略 达到并维持95%人群免疫力的策略 让每一个儿童都获得免疫机会: 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 8-12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基础免疫); 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18-24月龄麻疹疫苗第二针; 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依据麻疹流行情况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保护大龄儿童。 国家免疫规划目标: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 临床特征:发热(体温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科氏斑)及全身斑丘疹,典型麻疹可概括为“发热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其次为喉炎、脑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导致病情严重恶化; 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如果合并肺炎,应延长5

天。

易感人群 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 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 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少数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3-4周,症状也较轻。 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 对易感者酌情进行应急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麻疹的潜伏期早,故在接触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 麻疹和风疹的鉴别 麻疹风疹 潜伏期: 8~14天; 14~21天; 前驱期: 3-4天, 1~2天, 临床表现:高热、畏光、轻微的发热、头痛; 中-重度呼吸道症状,咽痛、倦怠等; 口腔可见到科氏斑; 发疹期: 3~5天;平均1~2天; 皮疹分布:均为全身性,出疹顺序相似,为面部、颈部、 躯干、四肢依次出疹。 密集成片较稀疏分散 皮疹形态:紫红-棕红色斑疹,淡红色斑疹及斑丘疹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猪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猪传染病扑灭的措施 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了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猪的可疑传染病后,应立即把发病时间、发病头数、主要症状及死亡情况向当地有关单位或部门(兽医部门)反应和报告。 2.诊断与检疫采取及时正确的诊断,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中是最重要的-环。因为 确诊为某种传染病时,即可根据这种病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当确认已发生猪的某种传染病时,要摸清疫情,同时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或减少在交易、运输、收购等过程中传染疾病。 3.隔离封锁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将有病的和可疑病猪隔离饲养,饲养人员、饲养 用具要分开,以便切断传染媒介,控制疫病流行。同时隔离猪舍应与健康猪舍远一些,设专人饲养,非有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在门口设消毒池,人员、车辆等进出必须经过消毒。封锁的目的是防止传染病向安全地区扩散,把传染病扑灭在原发的地点。封锁后,严禁猪只、猪肉、饲料等向封锁区外流动。在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处理后3周左右,才可解除封锁。 4.药物预防通常注意猪只易发病的年龄,在流行季节,对自养户或大型场应进行药 物预防,这是防疫中的必要措施。应用土霉素、磺胺增效药物或用中草药,根据传染病的种类,选用验方加入猪饲料中喂给,以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一般在平常饮水中加入适当药物,防病效果显著。 5.妥善处理病、死猪只病猪经隔离后,有治愈希望并有治疗价值的可进行治疗, 以减少损失,否则可进行急宰。猪肉、内脏等须充分煮熟后再利用。不要自行宰杀,以免病原体扩散。病猪尸体的妥善处理,对消灭传染源有很重要意义。最好高温化脂处理,亦可在离猪场、村庄、水源、公路等较远的僻静地点,挖1-2米左右的深坑掩埋,在尸体上要撒上石灰粉等消毒药物。停放死猪的地面泥土要铲起一同掩埋。绝对不能把死猪乱丢在河滨、池塘以及田野中,更不能私自分食,否则将造成传染病的进一步蔓延传播。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湖滨幼儿园钟敏 2015年4月3日 春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与虫媒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等;虫媒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下面我重点介绍“流脑”、“流感”、普通感冒三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区别。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该病有发病急、变化快、危害大的特点。发病季节一般从冬末或春初开始,3-4月份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至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流脑的主要症状有高热、头疼、颈项强直是2岁以上人群得脑膜炎的一般症状。这些表现可以在几小时内迅速进展,也可能1-2天内缓慢发展。发热、随后头疼,继而发生喷射呕吐,这三大症状被称之为流脑的报警信号。部分患儿可出现嗜睡、昏迷或烦躁不安、抽筋、颈项发硬或强直,部分患儿皮肤会出现红色出血点,压之不退色。流脑发病时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二者均表现为发热、头疼、嗓子痛、流涕等。流脑与感冒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症状是头疼、呕吐、皮肤淤斑或淤点等症状。流脑后期症状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而感冒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病主要见于冬春季。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50%,常引起暴发或流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寒战高热,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关节痛。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人患流感后,发生的免疫力强,可持续8——12个月。流感病情较重恢复较慢,易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可应并发症而死亡。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以散发为主。传染率只有10%,不会引起大流行。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发热较低,但呼吸道症状明显,常以鼻咽部发干、打喷嚏开始,然后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普通感冒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应病然体为多种病毒,因此,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反复患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一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 一、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如何落实呢?我认为必须按照幼教大纲的要求,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但我园目前落实还不到位。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 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随着夏季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那么,如何预防传染病?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猪群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疫情报告兽医当怀疑养猪场发生危害严重、流行性和人猪共患传染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的疫情。 诊断对猪场发生或怀疑有传染病时,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实施防疫灭病的措施,减少损失。如不能立即确诊时,应尽快采取病料送有关业务部门检验,在未得出结果前,应根据初步诊断,采取相应紧急措施,防止疫病的蔓延及扩散。 猪传染病的确诊,常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特点调查、临诊诊断和病理剖检,做出初步诊断。为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试验等。 隔离病猪隔离病猪(包括可疑感染病猪)是为了控制传染源,便于管理、消毒,切断流行过程,防止健康猪群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紧急免疫接种当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猪场尚未发病的猪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叫紧急免疫接种。一般紧急接种以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产生免疫快,但血清用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生口蹄疫、猪瘟等一些急性传染病时,用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切实可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疫区应用疫苗作紧急接种时,必须对所有受到传染威胁的猪逐头进行详细观察和检查,仅对正常无病的猪以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对病猪及可能已受感染的潜伏期病猪,不能再接种疫苗。由于在外表正常无病的猪中可能混有一部分潜伏期患者,这一部分猪在接种疫苗后不能获得保护,反而促使它更快发病,因而在紧急接种后一段时间内猪群中发病数反有增多的可能,但由于这些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短,而疫苗接种后又很快产生抵抗力,使发病数不久即可下降,能使流行很快停息。 治疗和淘汰 治疗的原则(1)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在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及其他防疫工作,以控制其蔓延,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2)早期治疗和阶段性治疗相结合早期治疗对消灭传染源和阻止流行意义很大,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须进行不同的治疗。 (3)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通过针对病因治疗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但对症治疗也迫切,“急则治表,缓则治本”,说明具体情况下两种治疗的意义。 (4)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5)中西医治疗相结合要根据具体疾病和对该病治疗方法及效果,取中西医之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最新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 2 3 一、常见的传染病 4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5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6 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7 8 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9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 10 11 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12 13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4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 等; 15 16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17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18 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19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20 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21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22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23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24 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25 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26 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27 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28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 29 30 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31 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32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33 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4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 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35 36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37 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38 39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40 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 41 42 群众灭蝇、灭蟑螂。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细菌性传染病与肠道寄生虫病 同学们,炎热的夏季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由于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特别频繁,蚊蝇和细菌繁殖特别快,从而使我们身边患有肠道传染病的同学特别多。那么,在这炎热的夏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呢,从哪些方面做好预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夏季最容易发生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有: 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及易引起暴发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和粪便传播。例如,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物,饮水或食具,通过苍蝇、蚊虫等为媒介污染食物或用具,经口感染。急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在夏季如果食物或水源被严重污染,就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 (1)病原体繁殖快: 当温度升至21℃以上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35—37℃时细菌繁殖最为旺盛。夏季湿热,是病原体繁殖最恰当的时候,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 (2)胃酸酸度低: (人体正常浓度的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人体。但在夏季,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体表血管扩张,内容量相对增多,以适应外界高温环境,而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热天出汗多,体内盐分排出也多,血液中氯离子浓度相对减低;)夏秋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尤其是喝生水,更容易得病。

(3)苍蝇多: 夏季节苍蝇大量繁殖,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吸收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平时我们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如吃了腐败变质的食品、食用了被苍蝇等害虫爬过的食品,喝了生水,吃了没有清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不洗手等都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那么,如果患有肠道传染病,它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怎么样传播呢? 病原体随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除后,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接苍蝇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除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针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我们同学自身应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呢? 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1、管好饮食: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要彻底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禁止购买外面小摊点销售的食品,尤其是油炸食品等。 2、管好水源: 我们同学要做好宣传,告知家长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中玩耍,禁止同学们喝那些含有色素性质并且“三无”产品的饮料。 3、管好粪便:

猪场传染病防治方案

1.乳猪、仔猪病毒性腹泻预防和治疗(1)当猪场周围出现病毒性腹泻疫情(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或感受到病毒性腹泻威胁时,对猪群逐头(包括已发病猪和健康猪)肌肉注射珠康0.5—1.5毫升+新必妥2—5毫升,有非常理想的预防效果。(2)对发病猪同时配合长效福欣肌肉注射,大群用猪痢康拌料,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2.对蓝耳病的治疗:(1)预防:当猪群断奶、转群、气候突变、去势等较大的应急发生之前,肌肉注射新必妥+蓝耳病灭活苗可以有效预防蓝耳病的发生;注射蓝耳病弱毒活苗,直接使用新必妥稀释。(2)治疗;发病猪可用下面方案治疗上午:新必妥2—5毫升+蓝环双博下午:珠康0.5—1.5毫升+长效制菌磺(或华西精品)、或亚疫消、或欧孢美诺等抗生素新必妥和珠康每天一次,连用2-3天,其它药物连用3—4天。只使用珠康效果也可以,尤其是发病早期可以单独使用珠康配合抗生素,效果也明显。注意消毒,每天一次。(4)猪群使用猪喘康拌料,连用3—5天;饮水中加电解多维。(5)停药后两天可用新必妥配合蓝耳病疫苗免疫。3.圆环病毒病的防治圆环病毒病很少单独发生,往往继发于其他病毒病。单独发生时最典型的是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一旦发病治疗效果不明显。1)对经常发生该病的猪场仔猪断奶时每头仔猪肌肉注射3毫升新必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尽量满足仔猪各方面的生理需求。2)发病猪治疗,可使用新必妥+珠康,同时配合华西欧孢美诺。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素,给予优质饲料。4.无名高热无名高热的发生,是多病原混合感染所致,原因很复杂,不同的地区原发病原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以蓝耳病为主,有些地区以猪瘟为主,还有些地区以细菌性病原为主(如巴氏杆菌、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因此如果没有实验室辅助诊断是很难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来确诊的,只能作出疑似诊断,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贸然采取紧急免疫措施,不仅不能收到效果,很可能引起更大的问题。现在有了珠康,配合新必妥事情就简单多了。(1)新必妥5—10毫升+珠康0.5—1.5毫升,肌肉注射,每一天一次,连用两次;已发病猪和疑似健康猪全部用药。(2)上午:长效制菌磺(或华西精品)+强力霉素下午:蓝环双博+欧孢美诺+地塞米松(体温很高时可以选用地塞米松,但不能大量使用,也不可以多次使用,一般一次,最多不超过两次);连用3—4天。(3)大群选用拌料用药,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选用猪喘康、猪痢康、支原清+阿莫西林或头孢噻呋等。(4)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可加速猪群的康复。(5)做好消毒工作。5.对猪瘟治疗:(1)疑似猪瘟、非典型猪瘟发生时,可以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新必妥2—5毫升(根据猪日龄大小)稀释猪瘟疫苗4—8头份(根据猪日龄大小和疫苗种类不同)。但是否紧急免疫一定要慎重。(2)防止继发感染:+亚疫消注射液肌肉注射,连用2—3天(3)未作紧急免疫的病猪,治愈5--7天后作疫苗免疫:新必妥2—5毫升+猪瘟疫苗4—8头份6.口蹄疫的预防受到口蹄疫疫情威胁时(1)做好消毒,可选用信得金碘或卫康(2)新必妥2—5毫升注射+口蹄疫疫苗注射7.细菌性疾病的治疗细菌性腹泻(仔猪黄痢、白痢、副伤寒、猪痢疾、回肠炎等),配合长效福欣肌肉注射,大群使用猪痢康拌料。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配合亚疫消肌肉注射,大群选用猪喘康或支原清+阿莫西林拌料。病情严重者,使用新必妥配合治疗,效果极佳。猪场保健整体方案 表1 :饲料饮水保健程序表 猪别 保健药物 每吨饲料添加量 使用阶段 哺乳仔猪 普乐宝 1000克 哺乳全期补充:初生仔猪肌注血铁旺1毫升吃奶前口服双安口服液2毫升

(在校学生)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

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夏季常见传染病防病常识

夏季常见传染病防病常识索引 1.第一篇肠道传染病防病常识 2 2.第二篇霍乱预防常识问答 5 3.第三篇疟疾防病常识 9 4.第四篇登革热防治指南 10 5.第五篇鼠疫防控知识 12 6.第六篇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13 7.第七篇手足口病防病常识 14 8.第八篇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 17

第一篇肠道传染病防病常识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传播途径】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再传给别人。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WS271-2007)】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非感染因素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