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西方体育发展史(2011—2012年第一学期)

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李典

学号:09221068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duc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但是,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体育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体育”这一术语却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在人们对体育整体进行认识和研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中,对体育概念的描述这一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追溯到“体育”概念的变化轨迹。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说到体育的发展,也就引出了体育史学。体育史学由狭义的体育史研究拓展到广义的体育史研究。传统的体育史学仅仅就体育历史本身进行描述和研究,而新的体育史学则是对体育与政治、阶级、文化、宗教、军事、司法、人权、经济、社会、地理、传播等关系的研究,从而使体育史的研究范围与领域大大拓展延伸,出现了体育经济史、体育教育史、体育新闻史等交叉学科。另外,体育史学改变了以往远离世界体育发展实践的传统,开始直接面对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体育与社会稳定问题,体育与教育体制问题等。而且,体育史研究方法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考古学、典籍学、口述史等方法,大量使用人类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比较等方法。

竞技体育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身体暴力演变史,身体暴力既是竞技体育的表征,也是竞技体育的本质。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竞技运动会,到中世纪的宫廷体育、骑士比武、民间游戏,西方工业化社会初期竞技运动的兴起,再到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的竞技运动全球化的发展,身体暴力并没有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而逐渐减少,在某些竞技运动中,还呈现出扩大化、泛化的趋势。西方竞技体育中身体暴力的演变,体现了竞技体育文明发展

的方向,同时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现代西方竞技体育并不同于古代和中世纪,现代竞技运动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竞技运动并没有本质关联,在身体暴力的演化方面却有紧密联系。

西方体育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希腊体育运动:超越神话(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100年)

(二)罗马运动项目:观众与角斗士(公元前100年到公元500年)

(三)中世纪的运动:领土与民众的隔离(公元500年到公元1300年)

(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休闲的运动(1300年到1800年)

(五)工业革命时期:标准化运动形式的出现(1780年至今)

一、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又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位于地中海北岸,巴尔干半岛南端,地处亚洲、欧洲、非洲的交汇点。希腊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希腊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上贸易十分发达,这使它成为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和集散地。希腊境内山地多而耕地少,因而希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别于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农耕文化,而是典型的海洋文化,也就是说有比较明显的外向性。希腊的地理条件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希腊人好动,性格豪爽,比较崇尚健美的身体。古希腊在科学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尤其在哲学、数学、医学、等方面,这为希腊人从事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000年,在这里出现了克里特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消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军事训练的体育,他们使用的武器有弓箭、长矛、短剑。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历史上的“荷马时代”,这是古希腊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伊利亚特》中记叙了战车、拳击、摔跤、长跑等体育项目,在《奥德修纪》中有投重物、跳跃、摔跤、拳击、射箭、掷标枪、掷铁饼等记载。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进入了奴隶制城邦时代,在古代希腊,大约有200多个城邦,其中比较强大的,体育制度比较典型的有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

斯巴达城位於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塞,三面环山,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Taygetus)。斯巴达以其严

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雅典在公元前1000年成为古希腊的核心城市。从公元前9世纪晚期到8世纪初,雅典已有贵族的豪华墓葬,铁器和青铜生产也发展迅速,达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程度。梭伦是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庇西特拉图是他的继任者。在他们统制时期,雅典工商业有显著发展。公元前5世纪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爆发,波斯在几个大的战役中都遭到失败,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缔结和约,战争才结束。公元前431年6月,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历时二十余年,以雅典失败告终。

雅典、斯巴达体育比较表

提到古希腊也就必然要提到古代奥运会: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撤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制自参加了赛马。随后亚历山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开幕式,为其增添设施。不过,这一时期古奥运会精神已大为减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奥运会由衰落走向毁灭。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

马经济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895年,拜占廷人与歌德人的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二、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古罗马帝国初期是西方奴隶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统一, 经济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文化上兼收并蓄地中海世界各种文化, 表现出海纳百川的文化气魄。在这一社会母体中孕育的体育也得到较大发展, 并深刻烙有古罗马社会文化的特征。古罗马初期的体育盛会, 举办的目的往往是向诸神谢恩, 举办之初常伴有宗教仪式, 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古罗马时期的体育竞技通常依附于祭神的节日而开展, 故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建国之初, 人们大部分时间在田间辛苦劳作, 并无太多休闲之日, 只有在祭神节时, 才可以纵情享受生活的快乐。所以,古罗马每逢节日都要举行体育赛会或竞技会。

进入帝政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后,军人逐渐职业化,普通人不再参加军事训练,奴隶主上层只需要擅长演说和辩论的人才,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应运而生。

罗马公民过着腐朽的享乐生活,对体育的军事价值和道德目标已经不感兴趣,只热衷于举办豪华的竞技活动,观看残忍激烈的角斗和模拟海战,或为了个人健康和消遣娱乐而进行的一些轻松的活动,对身体强壮的年轻战俘或逃亡不遂的奴隶进行刺杀和摔跤训练,以供奴隶主贵族和平民观赏取乐的角斗士。

古代奥运会这一被民众疯狂追逐的暴力传统到了古罗马时代,就变成了集体嗜血、观摩死亡的竞技场。角斗士之间,角斗士与野兽,每一场竞技都必须以死亡为结局,而且日益扩大规模、日益别出心裁,民众为之陶醉。民主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直到基督教出现,罗马教会彻底取缔了奥运会,以及竞技场,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奥运会祭

祀宙斯,对于基督教来说,属于真正的异教,具有道德堕落的强烈诱因和事实。罗马教会取缔古代奥运会大约是在耶稣诞生400年以后。有意思的是,耶稣临死前头上戴桂冠的传统也来自古代奥运会。不同的是,古代奥运会戴的是橄榄枝做的荣耀桂冠,而耶稣被迫戴的是荆棘做的痛苦桂冠。

在西方,体育是与平等自由联系起来的。古代罗马竞技场上,只要奴隶争得了优胜,就可能争得自由。因此,体育不但是大众化的,而且天然就有着平等精神。也就是说,在古希腊阶段只能在自由民当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在古罗马阶段,就有了通过体育达到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三、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很难想象在基督教教义严格控制身体行为的中世纪,骑士比武会盛行一时。骑士比武最早出现在法国的普罗旺斯,公元11世纪末期,开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封建主为了训练骑士,经常把他们招来比武,这种比武是一种特殊的军事训练形式。12~16世纪,骑士比武风靡整个欧洲。骑士比武大会由于暴力死亡、灵魂堕落,遭到了教会的强烈反对,教皇不止一次的警告并威胁比武大会的参与者将被革除教籍,然而,这并不能消除骑士比武。即便是国王,也对比武乐此不疲,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由于骑士比武模拟实战,因此早期的骑士比武是非常暴力的,死亡事件经常发生。1194年奥地利的利奥波德六世、1223年荷兰的弗洛瑞斯三世、1234年弗洛瑞斯四世、1268年勃兰登堡伯爵约翰、1294年布拉班特的约翰一世等先后死于骑士竞技场。几乎每年都有一大批的骑士在比武场上丢了性命。即便如此,欧洲的比武依然盛行,比赛时依旧使用真枪、真剑,骑士也身着战时铁甲,双方厮杀不受任何规则的限制。

13世纪中后期,骑士比武的规则得到了规范。对骑士的武器进行了限制,极具杀伤力的大型武器禁止使用。长矛装上钝头,防止刺伤对手,对冲杀也做了规定。14世纪后,为了确保比赛安全,赛场上用栅栏隔开,比赛双方只能隔篱互相攻击。比赛规则也变得出复杂化,对参赛者的限制条件增多。即使这样,事件依旧经常发生。群体比武、混战等极度身体

暴力的比武形式层出不穷。由于群体比武的身体暴力性极大,1520年后“群战比武”在欧洲基本上消失了。到了16世纪中叶,比武中不再有混战的形式,伴随着骑士制度的逐渐衰落,比武大会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605年,国王亨利四世禁止骑马比武,宣告了骑士比武历史的终结。

骑士比武的仪式、规则处处体现了军事性的模仿。早期的骑士比武作为与实战相似的军事游戏来举行,既没有裁决也没有颁奖仪式。由于骑士们不愿意接受束缚,比赛规则也只是当作摆设。后期的骑士比武被赋予了政治意义,用以炫耀国家武力,进行威慑宣扬。政治意义的象征依旧无法避免暴力,流血是难免的,国王们也不惜流血而维护国家荣耀,骑士比武成为另类战场。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二次元对立特征的时代,其中灵魂与肉体之间是二元对立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而骑士制度中的骑士培养教育,就是典型的违反了灵肉二元对立特征的一种教育制度,骑士制度的培养方式体现出对当时教会意识形态的背叛,也体现了对古希腊斯巴达军事体制培养制度的继承性,这种制度同样具有身体练习,同样具有培养勇敢的因素,也同样具有强烈的竞争行为。

四、中世纪后期欧洲概况:公元10-11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在封建社会内部萌发了资本主义,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的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了不同于贵族与牧民的市民体育。

公元13-15世纪,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的扩大,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越来越大,新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新的时代和新的体育呼之欲出。

中世纪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农奴地位的改善,一大批工商业发展起来,城乡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在农闲时期和重要的宗教节日期间,以村庄为中心的各种民俗活动逐渐增多。足球的原型在9世纪时已经在英国出现。913年,英国人战胜丹麦人后曾以踢敌人头颅为乐,这被认为是英国足球的起源。由于原始足球带有多种神教浓厚的驱魔除妖色彩,因而教会人士对它非常反感。

除原始足球外,棒球、板球、缒球、摔跤、投石、赛跑、使用棍棒的比武、滑冰、赛马、跳舞、跳跃以及攀登陡坡或盘旋形坡地的游戏,也在欧洲民间广泛流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农民的滑雪、荷兰的高跷和滑冰、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掷竿、链球,巴斯克人的回力球,瑞士和巴尔干农村的投石游戏也极为普遍。

综上所述,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的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而且西方传统文化注重事物的区别, 突出个性,强调进行斗争, 永不满足的追求。在体育上则表现为个体为本, 优胜劣汰,

因而他们要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身体强壮, 能力突出, 凭个人的超凡能力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可以说西方休育是一种“以身为本”的体育。加之西方的美学着重于写实、摹仿和再现, 因而西方的人体雕塑艺术才会那么完美。西方体育在其影响下表现出明显于外的特点, 通过人体表现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柔韧之美、灵巧之美, 认为审美的对象是人, 突出和崇尚人体形象的真与美例如西方的健美运动, 就是对人体健与美的崇尚。锐意进取的精神, 不断追求自然体力的审美特征, 促使西方竞技体育的运动动作结构、造型不断创新, 难度和惊险度也日益增大, 例如体操运动等等,与如今的现代竞技体育思想也更为接近。

体育室活动计划

少年宫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小洲中心学校体育室2017.3.7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坚毅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情况分析 我校虽然条件简陋,但学生都热爱体育运动。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兴趣活动,我校教师就个人特长和学生兴趣爱好积极筹备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和方案,让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项目 小组暂开设乒乓球,篮球等项目。 四.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安排在学校中学部操场 五.活动措施 为能更好地完成活动辅导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1、活动人员 体育活动兴趣小组人数为16人,由5-8年级学生组成。 2、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二中午12:00-1:00。 3、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更要爱护来之不易的体育器材。 4、重视兴趣小组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兴趣小组的课堂教学中,要从运动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进行教学。体育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重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说学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运动。学生往往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因运动过量或教师教法单调学习乏味而造成学习热情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运动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注重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运动提高了身体素质时,便会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运动的热情。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更加热爱体育。 六、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中国近代史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探访历史遗存,追寻老辈足迹,彰显革命传统活动地点:马家巷――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小组成员:吕健刘振东施展钱跃何和敏肖洒蒋卓君

马家巷位于太平街西侧。太平街街区是目前长沙所剩无几能完整窥视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之一。这一带街巷老地,不仅蕴涵着丰厚的湖湘文化历史及湘楚风情遗存,同时还保留着较多数量的文物古迹、近现代历史遗迹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等。马家巷就有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故事。 马家巷17号。“初极狭,复前行,豁然开朗”。曾是清末旅社同福公栈。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组织――共进会湖南总机关处设在此地,革命党人焦达峰曾多次在此召集有关同志秘商反清大计。 院内墙壁上的石灰层已部分剥落,楼梯和二楼楼道的木板,已显得疲劳不堪,人踏上去,木板就上下晃动 现在17号院的人没几个知晓焦达峰。他们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位于太平街的贾谊故居。在贾谊故居,当时设立了四家不同的反清力量革命机构。长沙起义的决定,就是焦达峰等人在贾谊故居里作出的。所以,太平街是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武昌首义,湖南首应,使武汉不必四面作战,终于支持月余,赢得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独立,最终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湖南辛亥革命成功后,湖南的正副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即在十天后遇难牺牲。牺牲时,焦达峰年仅25岁,陈作新26岁。 近些年来,不时有外面的人到“四正社”和“共进会”旧址来参观,甚至还有外国人,摸摸木门、栅栏,神情肃穆。 马家巷、孚嘉巷的这些房子都太古老了,共进会、四正社更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和历史。庆幸的是政府对“四正社”和“共进会”旧址的保护整治工程即将启动。100年前的故事还会在这里一代一代地继续说下去……

为什么体育起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为什么起源于西方

目录 一、西方体育发展史 (2) 1.古希腊时期体育 (2) 2.古罗马时期体育 (3) 3.中世纪时期体育 (4) 4.近现代时期体育 (4) 二.中西方体育发展背景比较 (5) 摘要: 体育是源于人们对基本生活的追求,起源于在狩猎过程中的跑跳追逐等基本动作。从世界体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体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的需要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体育最早的起源是西方的古希腊竞技体育,并在西方不断蓬勃发展,而在东方体育的发展过程却相对极为缓慢。由此我们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东西方体育发展的差异。 关键字: 体育、西方、差异 一、西方体育发展史 1.古希腊时期体育 解读体育为何发源与西方,首先要了解西方体育史的发展,而体育史又与西方的文明史紧密相结合。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期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体育已成为当时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在希腊社会中的地位是举足轻

重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古希腊那样崇尚体育。古希腊是西方体育的源头,在城邦制度的支撑下,古希腊体育取得了很高成就,这尤以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斯巴达体育和雅典体育以及古希腊哲人的体育思想为最。以雅典体育与斯巴达体育为例,在希腊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教育制度之中,雅典人带有普遍特点的体育训练是立足于传统的锻炼技巧和增强体力的基础上,斯巴达人则着重以增强军人的体力、培养坚忍不拔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为主体。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城邦时代两种教育的代表。前者以其注重个性自由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则以其严格高效的军事体育教育制度和重视妇女教育的态度而受到了同时代和后世许多教育家的称道。古希腊的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密切相关的。古希腊各城邦长期处在受战争威胁的环境中,这种环境要求所有公民都具有强健的身体和勇敢美德。为避免在城邦战争中出现国家沦陷、公民变为奴隶的后果,每个公民都有强健体魄的责任。此外,寻找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寻找人高于奴隶、动物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寻求强健和勇敢,而体育在身体和精神上恰好都能给予人这种训练。由此我们也发现了古希腊时代体育的一些特征:第一,具有鲜明的军事色彩,在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要取得战争的胜利,除了智力,就是体力,必须依靠强壮有力的身体和灵巧娴熟的搏斗技能。因此各城邦首领认识到培养和锻炼强壮身体的必要性,进而倡导竞技运动。第二,具有严格的教育体制,古希腊的体育教育也包含军事因素,如雅典的教育体系中,希腊儿童13岁进入斗争学校,为期三年,主要是体育训练,锻炼强健的体魄,16—18岁进入青年人体育学校,开设的课程都与军事实践有关。第三,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古希腊人认为只有将人类最美好的超群的力量、强壮的身体、娴熟的技艺和勇敢的意志、真诚的道德祭献给诸神,才能表达自己的崇高敬意,实现自己的理想,祭祀活动由此而生。 2.古罗马时期体育 古希腊时代之后的古罗马时代,是西方体育又一发展的时期。在罗马的共和时代,贵族阶层受希腊体育的影响,纷纷到希腊式学校学习跑步、跳跃、游泳、驾车、摔跤和球戏等项目,而中等阶层和破产的民众和无产者们由于得不到这种受教育的机会,只能去竞技场观看表演和比赛。古罗马角斗士几乎是共和时期竞技场的主要内容,其之所以流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格斗满足了古罗马的人的迷信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憎恶的权力可以随着失败者流出的鲜血一起消逝;二是满足了民众渴求“参政议政”的权力欲,格斗中民众也参加行使对罪人和骗子手的审判权;三是引人入胜的格斗完全满足了这一时代民众娱乐消遣的需要。纵观古罗马历史,罗马人勇猛好战的性格是角斗活动兴起的精神基础。古罗马是一个以武立国的民族,在其建城之始,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小山村,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强壮其体魄,以武力保卫自己。他们以勇武求生存、求扩张,久而久之,便积淀为崇尚勇武的民族性格,使罗马人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超过了所有其他的民族。罗马人正是凭借勇武精神才得以雄霸地中海世界,故勇武也就是罗马体育传统风尚,备受人们推崇,这种尚武文化的推崇在体育运动中变异衍生出残忍的特点。罗马统治希腊时期,最初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传统,也乐于参加体育竞技比赛,但是对于亲自参加比赛和观看奴隶或职业竞技者的表演,罗马人选择了后者。当角斗文化的传入,罗马人迷恋上了这种血腥的文化形式,观看角斗和竞技表演成为他们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但是罗马人在骨子里继承了希腊人

古代体育的文化意义

古代体育与古代社会的其他文化领域,如军事、宗教、艺术、教育等互相连系,密不可分。 智力并重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体育活动中,不仅有展示速度、力量的项目,还有一种用脑的具有竞争性的智力游戏,这就是以思维与智能的较量为特征的棋类活动。中国有两项古老的棋类竞赛项目——围棋和象棋。几千年来,这玩意开了人们的智慧,又满足了人类的竞争心理。 哲学意味 在世界上所有古文明的体育形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而中国古代体育与传统哲学思想的结合之紧密,是世界上少见的。以竞技、娱乐、养生为内容的中国古代体育,大量引入了一些传统的哲学概念和思想,如“气”、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动静相因相成等,这种状况在武术和养生术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阶级风尚 古代有些体育项目是因帝王和贵族们特有的生活条件而发展起来,如田猎,最初是军事演习,到秦汉时变成了帝王贵族的娱乐活动。元、明、清三朝,京都的南、西、北三面都辟有广阔的皇家围场,专供皇家贵族打猎用。另外,有些项目则主要流行于士大夫之间,如投壶,它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一种游戏。春秋战国时代,贵族们举行歌舞宴乐,其间常有投壶活动。古代体育的阶级性,也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中体现出来。 长寿观念 商周时代,人们逐渐产生了长寿的思想和愿望,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术在健康长寿观念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在传统体育中独具东方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养生术的发端和发展,与古代医学和哲学有很大关系。有不少养生家同时也是医家或哲学家。 军事需要 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军事发展起来,由于战争和军事训练的需要,有助推动古代与军事有关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一些娱乐健身活动逐渐从军体训练中分化、演变出来,譬如蹴鞠。在历史中,随着兵器、作战技能和军制的变化,作为军事训练的体育活动也不断演变,角力、举鼎、拳术、奔跑、跳跃、投石、游泳、蹴鞠、马球、武艺等都先后用作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 武举选拔 科举制始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唐代武则天在发展和完善文科举的同时,继承了唐太宗重视选拔将才的做法,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创武举制。武举制是武科举的简称,即通过考试选拔武官。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用加官进爵的方式吸引和鼓励习武者,表明政府承认了武艺的社会地位。武举制的确立和实施,促进民间尚武风气和武艺

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第三章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2. 有趣 3. 乐趣 4.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5. 乐趣 6. 志趣 7.有趣—乐趣—志趣 8. 精神兴趣 二、单选题 1.C. 2. A. 3. B. 4. D. 5. C. 6. A. 7. C. 8. D. 9. A. 10. B. 三、多选题 1. A.B.C.D 2. A.C.D 3. A.C 4. A.D 5. C.D 6. A.B 7. A.B.C 8. A.B.D 9. A.B.D 四、匹配题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和范围有趣、乐趣和志趣 五、判断题 1.√ 2. √ 3. √ 4. × 5. √6. ×7. ×8. √9 ×10. × 六、简答题 1、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

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他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2、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答: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当作一回事,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3、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1)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2)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3)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4、简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在体育学习中,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其行为,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动力,加快运动知识和技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及未来 摘要: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1840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伴随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近代体育发展史。主要由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外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而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年,这段时间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由最初的体育弱国成长为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首这样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中国体育以后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体育科学化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 正文: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一般指从1840—1949年,这一时期内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西方近代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位置。为中国体育的的主要内容和模式,伴随这一过程中国体育与当时的世界体育的发展主流模式逐渐融合一致,成为近代体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1】 1、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政府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当时的“兵操”俗称“洋操”实际上是西方仅是军队以列队的训练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操。 创办军事学堂,设置体操课程。19世纪后叶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培养人才。先后兴办了一些新式军事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较早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一般都开有体操课程,并聘用欧洲人担任教习。以得、日两国居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体育为了培养军事工业人才及军官。洋务派曾选送不少学生赴英、法、德、美、日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带回了一些西方近代体育,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体育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体育表现以下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课题概述】 喜欢体育活动、乐于运动是大多数学生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则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我想通过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探究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研究目标】 1、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来转变厌学情绪,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体育课教学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体育新课改”的模式,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拥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同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们掌握运动技巧、技能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示范带动,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采取讲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美规范的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起源于西方 西方体育发展史(2011—2012年第一学期) 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李典 学号:09221068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duc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但是,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体育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体育”这一术语却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在人们对体育整体进行认识和研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中,对体育概念的描述这一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追溯到“体育”概念的变化轨迹。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说到体育的发展,也就引出了体育史学。体育史学由狭义的体育史研究拓展到广义的体育史研究。传统的体育史学仅仅就体育历史本身进行描述和研究,而新的体育史学则是对体育与政治、阶级、文化、宗教、军事、司法、人权、经济、社会、地理、传播等关系的研究,从而使体育史的研究范围与领域大大拓展延伸,出现了体育经济史、体育教育史、体育新闻史等交叉学科。另外,体育史学改变了以往远离世界体育发展实践的传统,开始直接面对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体育与社会稳定问题,体育与教育体制问题等。而且,体育史研究方法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考古学、典籍学、口述史等方法,大量使用人类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比较等方法。 竞技体育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身体暴力演变史,身体暴力既是竞技体育的表征,也是竞技体育的本质。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竞技运动会,到中世纪的宫廷体育、骑士比武、民间游戏,西方工业化社会初期竞技运动的兴起,再到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的竞技运动全球化的发展,身体暴力并没有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而逐渐减少,在某些竞技运动中,还呈现出扩大化、泛化的趋势。西方竞技体育中身体暴力的演变,体现了竞技体育文明发展

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思想的进步,而思想的进步又依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本文把重点放在探索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上,从民国体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特点和各阶层的体育代表人物入手,通过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以往和当前的体育现象,把握体育发展的脉络,更好的研究体育发展进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体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表明: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体育思想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进而转入民间;欧美近代体育思想随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和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近代体育运动的主流。 一、近代体育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以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算起,其间经历了两次鸦片 战争,后通过变法、起义,建立过资产阶级当权的中华民国,最后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画上圆满句号。人们谈起中国近代史,总归为百年的屈辱史,但是世人却忽略了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仍旧铸就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中国近代体育以其惊人的发展态势为世人所瞩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至此,中国开始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看到中国古老的弓箭、刀矛并不能抵御西方列强诸如轮船、大炮的先进武器装备,因而决定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一系列口号,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二、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 1.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民国初年,随着新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也受到极大影响而有所转变。国人开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和看待问题,并大力倡导新的体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一时期涌现出大 批先进人物,他们的 体育思想,甚至影响 了整个国民体育的 形成,笔者在此重点 介绍严复和蔡元培二人。严复是近代资产阶 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是第一 位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 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他的体育思想,以 增强人民体质为重,还提出“今日要政,统于 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 德”的“三育”救国思想。这之中的“鼓民力” 就是说人民要有强健的身体。他在《原强》 (修订稿)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劳 心劳力之事,均非体气强健者不为功”;“论 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 基”。这不仅强调了身体对人活动的重要性, 还指出身体也是国家富足的基础。我国近代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 “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相比之 下,他重视体育教育,认为体育发展对民族 和国家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1912 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 “五育”教育,这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全面教 育思想,他始终把体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1917年,他在爱国女校的演说中还提 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点。 2.运动和革命中的思想。洋务运动是在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教育思想上,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洋务派为了 镇压人民的反抗,从国外聘请军官和技师, 废弃传统的骑射、刀剑等,改练洋枪、洋炮、 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洋务派开办的新 式学堂,开始把西方的体育引进我国,在洋 务运动失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 分活动。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资本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另一场新的改良运 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变 法维新,被称为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是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的代表,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从教育 的观点来论述和倡导体育,使中国近代体育 思想初步形成。早期维新派引进了新的军国 民体育思想,主张以军事训练代替体育,全 民皆兵,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体育 思想一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912年,国 民党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中,还规定“以军 国民教育辅之”。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推翻了 封建专制制度,但却出现了一些复古思潮。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体育观念又有了新变 化,那就是“国粹体育的出现”。国粹派认为, 武术是我国主要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 强健身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抵抗侵略,具有 不可磨灭的意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武 术被视为中国的“国术”,我国的武术大家和 很多主张体育军事化者,更加推崇武术,认 为应该把武术列为学校体育的主要部分。 五四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 出,促使了体育新观念的出现。美国在20世 纪初出现的自然体育思想在中国被广泛传 播,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最终成为民国时期 的主导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主要强调体 育的文化教育目的,注重在人性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兴趣、心理 和生理需要的科学体育活动指导,以便更好 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教会学校教育。西方列强打开我国国 门之时,一大批传教士也相继来到中国,他 们进行传教,兼办教育,开办教会学校等活 动,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和较为完善的设备支 持,因此教会学校中以美国开办居多。据不 完全统计,在1890年,共开办有1032所初 等教会学校,学生16310人。可见教会学生 人数众多,教会思想及内容影响广泛。教会 在课外还开展田径、球类等活动。例如足球、 棒球、网球、篮球、排球、墙球等,都是那一时 期传入中国的。1898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 把篮球传入中国,天津青年会的会员对篮球 十分感兴趣,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参与者 越来越多,后来渐渐成为大众运动。西方教 会学校在中国的开办,为民国体育运动注入 了新的内容,并对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产 生一定积极影响。 2.体育学校教育。随着近代体育变化发 展的要求,民国时期的体育教育也逐渐丰富 完善起来。除了初期建立的各种师资机构 外,又创办了一些新的体育系学校,例如: 1917年创设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 科;1915年创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在 1916年增加开设了体育科,于1927年更名 为国立中央大学。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育 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创办学校上,在体育教育 理念上,也有了新突破。自然体育思想逐渐 引入教学,开始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 用,学校中还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民国 初年周诒春在清华担任校长的时候,积极筹 dang'an档案chunqiu 春秋 □刘伟俊 浅析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27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

西方传统体育对中国现代体育的影响

西方传统体育对中国现代体育的影响 0711043 熊飞 19世纪中叶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整体科学的发展,体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从此,许多学者更多的从体育哲学、人文社会学角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步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方面发展。早期的体育,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创造的体育形态、性质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学会了跑、跳、投、攀爬等技能和生产劳动知识,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代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如此灿烂夺目的体育文化。 关于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多说法,但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种,其中包括: 1. 劳动起源论:从总体上说,人类的文化是通过人类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思维创造出来的。早期人类在求生存中学会了奔跑、跳跃等技能,并在追捕猎物等活动中,发展了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各种身体素质。这个时候的体育鲜明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直接目的,进行着各种能力的训练。 2.军事起源论:这是由于个人之间为争夺狩猎得来的猎物而产生的冲突到后来发展到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各部落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进行了有组织的身体训练。其中还包括摔跤、飞镖、棍棒等技能。 3. 游戏起源论:这是当原始人在获得丰富猎物后,特

别是当丰收之后,聚集在一起以游戏欢舞的方式庆贺,也表明了体育是在跑、跳、投等劳动形态中演化出来,并以欢唱和舞蹈表达内心的喜悦。 4.宗教起源论: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环境的困扰,原始人为求助于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的原始宗教活动,并以体育形势进行求助祭拜。 5.教育起源论:生产劳动的发展以及在军事、游戏中演变出来的运动技能、技巧,以劳动教育的方式传授给后代。既发展了上述各种技能和身体素质,又逐步脱离了动物野性,向人性方向进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内涵的体育生活。综上所述,体育文化的产生是在人类从动物野性变为人性的过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综合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由动物本能改变成自觉行为人性时,是原始的野性、进攻性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即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光辉篇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是围绕“养生”为主开展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在与通过与自然的交换排除身体内部的浊气、吸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调和,并认为决定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在于人体的内部而不在于外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形态上强调整体观和意念感受、动作简单而内涵深刻,很少有强烈的肌肉运动,因此缺少激进和冒险行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这种整体修炼和内在和谐之美,正在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新的独特风格而走向市场。聘请外国人来华传授,“洋务运动”中聘请

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

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 中国古代虽无“体育”一词,实际上却拥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独具民族特色,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它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体现了多元的民族特色。 技巧――古代的体操 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有一类独特的运动形式,这就是技巧。中国古代的技巧运动,源于史前人类自身的活动和生产劳动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至秦汉之际,这一运动形式已经成为统一专制大帝国精神文化形态之一的“乐舞百戏”艺术的主要内容。这种技巧运动形式的主要项目有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其中许多项目都需要高度的身体技巧。这些丰富的以展现身体的高度技巧为主的运动形式,经汉代以后,基本上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百戏”艺术中的地位。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有关技巧的身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是沿袭着汉代已经较为完备的形式,但在难度上、方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技巧活动形式,从宫廷到宴乐,从城镇到乡间,广泛流行。尤其是城镇的演艺场所和乡村走会表演,都有着多种形式的身体技巧内容。此外,除了动作技巧有所发展外,在项目上也有变化。明人绘《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就有一部分是表现技巧内容的画面,其形式有登轮、钻圈、倒立旋人、柔术以及叠人等。作为一种发挥身体潜能的运动方式,技巧运动为中国古代体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竞技类 中国古代体育的竞技性比较弱,特别是唐代以后。射为六艺之一。“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其中“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车。

弓箭的产生成为狩猎和战争的锐利武器。射术的练习,是古人重要的体育活动。周代制定了“射礼”,射礼是指礼仪化的射箭比赛,是古代多种场合必然举行的活动项目,例如祭祀典礼、诸侯朝拜、外交会盟等场合。按等级排列为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使射箭成为一种文化礼仪。 古代出了许多善射的武士,如先秦时的养由基、纪昌、逢蒙,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三国时期的曹操也能“手射飞鸟”。 由于射箭在古代军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开创选拔军事人材的武举制度,就对射术特别重视。直至清末,射术一直是军事武艺的主要项目。宋元以后,由于现代火器的发明和使用,射箭活动中的军事、礼仪等意义日渐削弱,其竞赛性和娱乐性却逐渐加强,但仍然属于武艺的重要内容,直至清末。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类体育运动,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器械,是传统武术的基础,其最初是伴随着狩猎和战争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的诸多武术器械,实际上就是源于古代的某些生产工具和兵器。商周时期出现的各类青铜武器,如戈、戟、矛、刀、剑等,可以说是较早的武术器械。秦汉以后,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武术器械日益多样化。 拳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是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魏晋隋唐之际,随着宗教的兴盛,武术中的拳术更流行于寺院教徒和民间之中,及至明清,随着中华武术内容的日渐丰富,其中的拳术套路技术渐趋成熟,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及技术特色的多种流派。 除了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利用器械进行技艺演练,也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以后,受战争中适应近战决胜负之需

6浅谈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6 浅谈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彭成王春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赋,是在后天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而人们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主要发生在少年期,成就于青年期,有的延续至壮年以后,所以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应在青少年阶段、学校体育中抓紧进行。这里仅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明确锻炼身体的目的,启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儿童在幼儿园接触游戏活动。到了小学和中学开设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部分学生参加业余训练,开始接受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身体锻炼。但不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明确,仅停留在"玩""活动舒服""随堂上课"等表面认识上,忽视了身体锻炼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加强锻炼身体的目的教育,启发自觉。毛泽东说:"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进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当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明确后,就会自觉树立目标,身体力行通过活动体验与锻炼身体效益的不断反馈,由于体育情感与练习的有力支持,坚持参加身体锻炼的行为越发自觉和积极。认识——情趣——行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占据中间环节的情感与兴趣,自然随之同步而高升。 二、在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材新颖,教法多样,讲解示范,辅导练习,要遵循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的原则。如果教材刻板,教法单调,呆板地重复练习,容易引起学生超限抑制,对体育教学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正确合理地选编教学内容。在保证教材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新旧教材的联系。参照绝大多数学生的可接受性,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量。要提高课的组织水平,每一部分活动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有张有弛。要变换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贯彻教学常规,要求学生注意听讲,认真观察,积极练习。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及时制止。 以上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操练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学生看到自己坚持练习的实效,受到教师表扬、同学羡慕、社会肯定时,渗透在其中的体育运动兴趣更会由然而生。 三、了解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普通学校开设的学科很多,青少年喜欢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运动,究竟喜欢哪些项目?运动技术差的学生是不是厌恶运动?摸清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便于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体育学科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少部分人最喜欢体育,绝大多数人居中,最不喜欢的人很少。 国家曾对万民在校青少年作学科兴趣的调研,在"你最喜欢的一门课"和"你最喜欢的一门课"的标题下,青少年12门学科的兴趣比较结果是:最喜欢体育课的人次比例,属于各学科中间位置。最不喜欢体育课人次比例,在各学科中是最少。 (二)各项运动在青少年心目中的爱好情况,有人调查了青少年学生8000多人,让他们对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四个项目及其中各个分项运动兴趣选择。结果表明,对运动项目的爱好男女生都是球类,其次男生是武术、田径,相对来说选择体操的较少;女生是田径、体操,相对选武术的较少。 了解少数厌恶体育的状况。从参加运动的实际表现看,上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的,少数人持消极、应付的态度。 对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教师面对成长发育的青少年,必须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对少部分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告诫他们切切不可忽视文化科学知识和品德修养;对大部分基本喜欢体育或谈不上喜欢和厌恶的随堂上课者,体育教师应本着"抓两头带中间"的精神,带好这中间的大多数。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好坏,也与这部分人向上或向下流

中世纪欧洲体育

第五章欧洲中世纪体育 一、历史概况 一、历史背景 1、德国历史学家克列斯拉夫·凯列尔把欧洲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 2、宗教意识弥漫:天主教(罗马国教)、东正教及后来的加尔文教、路德教等。 3、日尔曼人建立国家:匈奴人击败里海一带的东哥特人,遂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民 族大迁徙。日尔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法、德、意、英、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等欧洲主要国家。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被称为欧洲历史的中古时期或中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僧侣掌握,没有身体活动的地位。只是在封建骑士教育中,保留着一些身体训练和竞技活动。 10~11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的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了不同于贵族与农民的市民体育。 13~15世纪,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的扩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新时代和新体育呼之欲出。 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基督教起初只是犹太教的众多派别之一,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统治下的犹太民族中。这个犹太教小宗派声称其牺牲在十字架上的领袖耶稣就是犹太人期盼已久的救世主基督,因而被称之为基督徒。 公元2世纪时,基督徒把犹太的创世神话、历史传说和基督的说教等整理成书,这就是基督教的《圣经》。 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又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为西欧社会的精神支柱。 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与体育 基督教宣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随人的死亡而化为尘土,其灵魂将回到上帝那儿按生前的行为的善恶,接受恩典和惩罚。为拯救灵魂,人要无条件帝服从、忍耐,在祈祷忏悔和冥想中苦度终生,绝不能听任肉欲的驱使,贪图口腹之福、视听之乐 和求爱之欢,造成人们对现世人生的冷漠和对未来审判的恐惧。 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提出了“原罪”说,认为只有信仰上帝,通过禁欲、斋戒、忏悔、出家修行等才能摆脱人间的罪恶和痛苦,得到上帝的挽救,死后灵魂才能升天。在鄙视现实、鄙视肉体、弃绝一切欢乐和幸福的禁欲风气中,体育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1、体育的全面衰退 教会反对一切公共竞技集会,不准参加竞技比赛和格斗表演的基督徒领取“圣餐”,竞技者和角斗士必须保证永远放弃这种职业才能成为基督徒。公元394年,罗马帝 国宣布禁止一切带有异教色彩的活动,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和其他竞技会从此销声匿迹。 教士和修士们极力诱导人们摧残身体以完美灵魂,一切有利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卫生行为都被视为“罪孽”。 统治阶级在培养效忠教会和封建领主、勇猛作战的骑士教育中,有一定的尚武体育训练,使古代某些体育活动和竞技得到了一定的保留。 2、没有体育的教会学校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项目图示

附录四: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项目图示 鉴于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大多不为现代人所熟悉,为了更加形象地传达策划意图,以图示的方式表现20种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特征和情景,所选图示来自于各种真实历史资料和现代的仿古实践和民俗保留。 (一)养生体育项目 养生类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建议进行以下项目。 1、导引/行气 主要采取表演赛的形式。导引是在形体的不断动态中进行呼吸运动和精神修炼的中国古代养生类体育运动,旨在协调和提高人体身心水平,促进人的健康长寿。行气又称气功,也是强调呼吸运动和精神修炼的中国古代养生类体育运动,区别是主要在形体的相对静态中进行。 导引图 图示说明: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彩色帛画,上绘形态各异的导引术势 44个。 行气图

图示说明:出自《中华医学文物图集》。 2、五禽戏/八段锦 主要采取表演赛、参与赛、普及赛的形式。“五禽戏”是华佗在导引术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养生类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的最大特点,是将古代导引术加以简约化和套势化,使其结构完整,编排合理,简约精要,易学易练,有利于传播和习练。八段锦上承华佗“五禽戏”传统,以养生长寿为宗旨,将多种导引术势和动作编排成套路,并以口诀形式流传的一种著名中国古代健身套式体系。 五禽戏图 图示说明:出自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史》。

八段锦图 图示说明:出自《活人心法》。 3、武术内功 主要采取表演赛的形式。武术内功是在传统导引术基础上,结合武术的特点与需要,以强身壮体,运气发力为目的,形成中国传统武术特有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训练体系。以《易筋经》为代表。内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道家养生治病的导引行气术向武术内功的发展过程。据有关史料,早在唐人所撰《剧谈录》一书中,就有道士身受“富有膂力,扛鼎挟舟”的武功高手重拳打击而“如扣木石”,“略不微动”的记载。 武术内功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