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J.S.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5 钢琴谱 原版 正谱 五线谱

J.S.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5 钢琴谱 原版 正谱 五线谱

J.S.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5 钢琴谱 原版 正谱 五线谱
J.S.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5 钢琴谱 原版 正谱 五线谱

12

12

5

= 120-132

C

5

浅析巴赫平均律C小调赋格曲

浅析巴赫平均律C小调赋格曲 【摘要】赋格以模仿复调为基础,是16世纪发展起来的音乐体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使用了娴熟的复调技巧、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更是将这种体裁的写作技术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巴赫的赋格作品有着严谨的技术规则,本文将从旋律、调式、和声、复调手法与结构等方面分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中c小调赋格曲,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巴赫;平均律;赋格;C小调 巴赫被称为“现代音乐之父”,其音乐作品多为宗教内容。古钢琴作为巴赫重要的创作频域,他的平均律钢琴曲等作品都是为了古钢琴的教学所用。《平均律钢琴曲集》按十二平均律调弦,分别置于各个大调和小调。每一首均由统一调性上的前奏曲与赋格曲的组合。巴赫写作的赋格主题多种多样,复调手法更是娴熟。虽古典时期以后赋格曲在音乐创作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但仍有不少作曲家写作完整的赋格或在作品中局部运用赋格。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作品847也叫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这首赋格是一首三声部的赋格曲,主题材料集中,共31小节,短小精炼。这首赋格的调式调性主要在主调c小调与属调g小调上呈示,中间部分只有两次转调的展开,再现部回归主调c小调,尾声时两个多小节的主持续音的主调写法更是使调性更稳固。 一、呈示部 赋格的开始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多种组合的两个小节构成了这首赋格曲的主题,也奠定了这首赋格曲较为欢快、有些舞曲风格的基调。主题的动机由弱起的c和声小调主音到导音的下行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开始,紧接着8分音符的主音到属音的下行跳进再上行级进到下中音。接下来主题的乐汇延续这种节奏型与主音到导音的下行级进最后经由一个大切分后到c小调的中音结束。整个主题轻快活泼、有些滑稽,级进为主、跳进为辅,弱起的开始使其有些舞曲的风格。 最开始主题先在中声部上进行陈述,第3小节高声部紧接着在属调上的守调答题,中声部开始连续的16分与8分音符的下行级进构成这首赋格的固定对题①。第5、6小节是连接第三次答题的小尾声,高声部由主题(答题)材料构成,中声部由固定对题①的材料倒影得来,通过三次上行大二度的模进将调性引回主调接着从第7小节开始低声部的答题。低声部在主调的答题时高声部也进行固定

试析谢德林《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之赋格曲二

试析谢德林《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之赋格曲二[摘要] 本文介绍了谢德林的生平、音乐创作阶段,并用简明的图示与谱例展 现《二十四首前奏曲于赋格曲》中第二首赋格曲的曲式结构,从而较为详尽地阐述了谢德林的作曲思路,为理解作曲家所要表现的内容、情感和音乐形象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 谢德林赋格曲音乐分析 作曲家罗季翁•谢德林(Rodion Shchedrin)于1932年12月出生于莫斯科,是俄罗斯冷门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钢琴演奏家、音乐活动家。1945年就读于莫斯科合唱学校,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攻读完硕士研究生后毕业留校。1962年担任作曲协会会长,1973年根据苏联作曲家协会的创始人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意愿,谢德林接替肖斯塔科维奇担任会长长达10年的时间。从1989年起,成为柏林艺术学院的院士,1992年获得当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颁发的国家奖章。 谢德林对巴赫和巴赫以前的传统复调,以及俄罗斯的传统复调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受到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启示,在1963~1970年创作出可与同期前辈大师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媲美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并以此作品献给他父亲。 一、创作的三个阶段 谢德林早期作品是用地道的苏联风格写成的,从1960年代开始融入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他的创作既不超前也不像肖斯塔科维奇那种旋律剑拔弩张、情绪强烈的风格,而是将俄罗斯的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反映了他对传统复调音乐多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纵观他的整个创作过程,大约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合唱、室内乐等形式的作品。 第二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各类体裁形式的作品,其中包含两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几部歌剧、芭蕾舞剧音乐、诗朗诵剧及清唱剧等杰作。 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除了继续创作歌剧、舞剧音乐之外,还在纯器乐体裁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例如,《吉奥尼西的壁画》(为九件乐器而作,1981年),长达两小时五十分钟的音乐巨篇《音乐的奉献》(纪念约•瑟•巴赫,由管风琴和九件管乐器演奏),小提琴独奏的《回声奏鸣曲》(1984

浅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演奏技巧

浅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演奏技巧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让演奏者对这首曲子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并且通过演奏技巧分析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 关键词:巴赫;前奏曲;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1 引题 《圣母颂》是一首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和气息悠长的旋律的圣歌,这首歌曲的伴奏部分其实就是巴赫所写的一首钢琴曲《C大调前奏曲》。曲子的写作手法很简练,也很有特色。自始至终采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如流水一般地缓缓流淌,而和弦的变化就像色彩在变幻。在相对稳定的节奏和速度上,那音乐就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细腻人微的变化给人多么丰富的遐想。 巴赫(1685-1750年)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他对欧洲音乐贡献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创作了十二平均律。虽然在巴赫已经有人发现了平均律的理论,包括我国明朝时期的朱载育。然而真正在音乐上将平均律付诸实践的却是巴赫,他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音来调律,使得音乐的转调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他因此创作的《钢琴琴平均律曲集》(48首)便成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圣经,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赫分别在1722和1742年写成的《钢琴平均律曲集》(两集)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写第一集的时候,他在乐谱

上便标明:为了使好学的年轻人从中得到启发,让他们在这些技巧中消遣”。在第一套曲集中,最开始的曲子就是这首《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子有前奏曲和赋格两个部分,人们熟悉的就是前面的部分,即前奏曲。尤其是通过19世纪法国作曲家古诺在这个前奏曲上写了一段天衣无缝的旋律,并填上歌词后,成为流传极广的独唱曲。有人还喜欢将钢琴部分用竖琴来代替,更加反映出音乐的圣洁和高雅气质。音乐家莱曼听完这首音乐说: “它就像是奥林匹亚宁静、晴朗的太空一样的清澈。”这大概是对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最绝妙的评价了吧。 2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音乐特点及艺术特征 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采用琶音形式的织体,并以此贯穿全曲。节奏上几乎没有变化,分解和弦在每一小节都反复出现一次(除了终止)。全曲无明显的旋律;和声节奏保持一小节使用一个和弦,乐曲使用的和弦及和弦序进关系属共同手法时期的类型,即以三度叠置的自然音体系上的三和弦和七和弦,并采用强功能根音序进关系,外音使用在乐曲中不多见。 2.1 和弦结构及序进关系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使用的主要是自然音体系的三和弦及七和弦,以三度叠置,之中也使用了离调性和弦,和弦之间的序进关系当然是传统风格,采用了线式和声的写法,注重横向线条流动,纵向

试析巴赫音乐的创作特征及意义(一)

试析巴赫音乐的创作特征及意义(一) 论文关键词:巴赫音乐创作特征 论文摘要:巴赫是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巨匠,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本文对巴赫音乐的创作特征和意义进行研究,包括体裁形式、作曲技法、多元性的内容、深邃的思想性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西方一音乐史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巨匠,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创作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据不完全统计,他的作品共有1000多部。巴赫的音乐有卓越的价值,其旋律优美,对位严格,节奏生动活泼,和声深奥,思想深邃。巴赫的作品是全世界音乐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不仅把巴赫看作是一个为音乐带来新意义的完美艺术家,而且也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巨人之一川。 在西方音乐史,巴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天才型”人物,但他生前与去世后很长的一段时期,未被公认为伟大的作曲家,大部分的作品非但不能出版,也不能为人们所理解。直到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了他的《马太受难乐》,巴赫的音乐才开始复苏,通过门德尔松和塞缪尔.韦斯利等人的发掘,巴赫的音乐得以在欧洲复兴。1850年,德国成立了巴赫协会,1900年出版了《巴赫全集》,到了20世纪,巴赫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巴赫的音乐已成为欧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巴赫音乐创作特征中的“体裁形式的多样性、作曲技术的独特性、内容的多元性、思想的深邃性”以及意义进行研究。 一.体裁形式的多样性 体裁是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种类和形式,是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理解作品内涵的重要依据。巴赫创作了巴洛克时期除歌剧以外所有的音乐体裁,现从声乐体裁和器乐体裁两方面分析巴赫创作体裁形式的多样性。 (一)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 在巴赫音乐的创作中,声乐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声乐创作又以康塔塔(流传下来的约200多首)最为丰富多彩。康塔塔是一种与清唱剧类似的以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队组成的声乐套曲。巴赫的康塔塔在乐队的编制上进一步扩大,除了运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以外,还加入小号、长号、定音鼓以及运用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数字低音,其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有的具有史诗性,表现恢宏的气势;有的重抒情,描写内心的情感。巴赫的康塔塔有宗教和世俗之分,巴赫创作的宗教康塔塔,作品内容深刻,感情细腻,代表作如《醒来吧,一个声音在呼喊》。世俗康塔塔是为了贵族的应酬而作,它们多是些轻松活泼的“音乐剧”,包含宣叙调、咏叹调、合唱和重唱。有的作品直接运用民间音调,具有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城市生活的风情,代表作有《农民康塔塔从《咖啡康塔塔》等。受难乐是宗教性的音乐,从中世纪的格里戈利圣咏变化而来,是为耶稣受难的故事而谱写的音乐。巴赫的受难乐形式和康塔塔一样,有独唱(喧叙调、咏叹调)、合唱和管弦乐,歌词取自福音书,有叙述和发展剧情的作用。巴赫的受难乐中,以《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最为出色。他们以强烈的戏剧性处理悲壮的体裁,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具有史诗般的效果。在巴赫的受难乐中,一方面吸收了古希腊戏剧中合唱,意大利歌剧的因素,一方面又继承了德国宗教作品和清唱剧的传统,具有同歌剧一样强烈的戏剧性。弥撒是一种天主教堂日祷所运用的赞美歌套曲。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是弥撒领域的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其曲式规模宏大,曲式构成的手法,主题的对比,音调体系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巴赫声乐作品的宗教因素一方面体现了他虔诚的新教信仰,同时也包含从世俗人性观念出发对宗教的让释,其中所揭示的心理情感的深刻性是同时代音乐家所不及的。 (二)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与赋格 自16世纪初,这些体裁开始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巴赫则将这些体裁进行完善和定型。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让演奏者对这首曲子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并且通过演奏技巧分析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 关键词:巴赫;前奏曲;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1 引题 《圣母颂》是一首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和气息悠长的旋律的圣歌,这首歌曲的伴奏部分其实就是巴赫所写的一首钢琴曲《C大调前奏曲》。曲子的写作手法很简练,也很有特色。自始至终采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如流水一般地缓缓流淌,而和弦的变化就像色彩在变幻。在相对稳定的节奏和速度上,那音乐就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细腻人微的变化给人多么丰富的遐想。 巴赫(1685-1750年)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他对欧洲音乐贡献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创作了十二平均律。虽然在巴赫已经有人发现了平均律的理论,包括我国明朝时期的朱载育。然而真正在音乐上将平均律付诸实践的却是巴赫,他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音来调律,使得音乐的转调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他因此创作的《钢琴琴平均律曲集》(48首)便成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圣经,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赫分别

在1722和1742年写成的《钢琴平均律曲集》(两集)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写第一集的时候,他在乐谱上便标明:为了使好学的年轻人从中得到启发,让他们在这些技巧中消遣”。在第一套曲集中,最开始的曲子就是这首《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子有前奏曲和赋格两个部分,人们熟悉的就是前面的部分,即前奏曲。尤其是通过19世纪法国作曲家古诺在这个前奏曲上写了一段天衣无缝的旋律,并填上歌词后,成为流传极广的独唱曲。有人还喜欢将钢琴部分用竖琴来代替,更加反映出音乐的圣洁和高雅气质。音乐家莱曼听完这首音乐说: “它就像是奥林匹亚宁静、晴朗的太空一样的清澈。”这大概是对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最绝妙的评价了吧。 2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音乐特点及艺术特征 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采用琶音形式的织体,并以此贯穿全曲。节奏上几乎没有变化,分解和弦在每一小节都反复出现一次(除了终止)。全曲无明显的旋律;和声节奏保持一小节使用一个和弦,乐曲使用的和弦及和弦序进关系属共同手法时期的类型,即以三度叠置的自然音体系上的三和弦和七和弦,并采用强功能根音序进关系,外音使用在乐曲中不多见。 2.1 和弦结构及序进关系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使用的主要是自然音体系的三和弦

钢琴谱(五线谱)符号大全

一、谱号的类型: G谱,他将五线谱的第二线定为小字一组的G音; F谱,将五线谱的第四线定为小字组的F音。 C一线谱,为第一线上的C谱号, C二线谱,为第二线上的C谱号, C三线谱(中音谱表),C四线谱(次中音谱),C五线谱 二、谱表 G谱表、F谱表、C谱表,称单谱表。 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左端用垂直线与花括线连结起来,叫做大谱表: 在数个单谱表左端用垂直线与直括线或花括线将其连结一起,叫做连谱表。 连谱表分为合唱式、合奏式、独唱或独奏加伴奏式。 000000980 连谱号中的由括号(分为直括号和花括号两种)和起线(连接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组成。 三、小节线类型: 单一垂直线(划分小节),复纵线(划分段落),终止线(乐曲终止) 四、音符类型: 1、单纯音符 2、休止符 全音符…..1/32 音符,全休止符(四线下) 二分休止符(三线上)…..1/32休止符, 3、其他长休止符(表示整小节休止)( 连续休止数小节时可在长休止符上方加小节号表示) 4、附点音符:右方带有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单附点增长其单纯音符时值得二分之一; 复附点增长其单纯音符时值得四分之三; 三重附点增长期单纯音符时值得八分之七; 附点音符的写法:符头在线上,附点应记在靠近符头的右上方的间内;符头在间内,附点应记在符头右边的间内。第二个附点记在第一个附点的右边。 附点休止符的写法:附点休止符的附点,除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右边的第二间内,其他均记在第三间内。第二个附点记在第一个的右边。 附点:个数

五、连接线: 用上括号或下括号标记即 ,根据符头的位置来确定类型: 六、延长记号: 放在休止符、和弦或音符的上方或下方,一般延长此音符或休止符的一倍。 延长记号记于小节线上,两小节之间少许分离。 延长记号记于双纵线上,表乐曲结束或段落结束。 七、连音符: 包括单纯音符构成的连音符和附点音符构成的连音符:①、常见的单纯音连音符有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还有十一……十五)等:记法:连音符是用弧线加数字记在符头一方的。对于有符尾的音符,也可以不用弧线而只用数字记在符尾一方: ②、常见的附点音符构成的连音符有二连音和四连音(即将附点音符(即带附点的音符)分成两部分,四部分,代替三部分)。 ③连音符还可以包括休止符 八、变音符号: 升高,降低,重升,重降,还原 位置:变音记号记在音符符头正左方的线上或间内,叫做临时变音记号。他只对记号之后一小节的相同高度的音起作用,对跨小节相邻的、加连音符的同高度的音也有效。 变音记号记在谱号后面的线上或间内,叫做调号。调号中所升或将的音,对后面谱表中的音名相同、音高不同的任何音都起作用。 九、拍号: 分为分子和分母两部分,记在谱号及调号的后面,以五线谱的三线作为中间的横线,分子、分母分别写在三线上、下方。注意:4/4和2/2拍子还有另一种标记方法: 十、装饰音: 1、倚音可分为短倚音和长倚音。 短倚音:由一个带斜线的八分音符组成,或由两个以上不带斜线的十六分音符组成,可记在主要音之前也可之后,其符干永远朝上。

钢琴教材的合理搭配

钢琴教材的合理搭配 1.启蒙阶段:一般约半年至一年时间 小汤1-2 小汤3-4 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或者大汤1-2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2.初级阶段: 小汤5或者大汤2-3与《车尔尼599》同时使用。《车尔尼139》做补充。 《车尔尼599》到《莱蒙练习曲》这段时间同时使用《布格谬勒进阶25首》,《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布》结束后用《小奏鸣曲集》;《巴赫初级》结束后用《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 《莱蒙》结束后是《车尔尼849》——《车尔尼299》,《车尔尼139》、《杜弗诺伊》做相应补充。 布置乐曲使用《小奏鸣曲集》,《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理查德克莱德曼》,《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选》。 3.中级阶段: 《车尔尼299》,《车尔尼8小节练习曲》、《车尔尼左手练习曲》做相应补充。

同时使用《小奏鸣曲集》、《巴赫二部创意曲》——《法国组曲》、《世界名曲大全》、中国钢琴曲。 4.高级阶段:《克拉莫练习曲》——《车尔尼740》 乐曲使用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集,《世界名曲大全》,中国钢琴曲,《肖邦圆舞曲》,《巴赫三部创意曲》。 你的教材划分程度我觉得有点武断,比如8小节,还有左手练习曲都是849的后期补充,哪些和299的要求是不再一个层面上的。还有小奏鸣曲。这本也是要在299之前完成,299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简单的海顿还有莫扎特的奏鸣曲了。还有就是世界名曲大全,选材太单调,还有无词歌,还有格里格抒情小曲。可以选择。莱蒙的难度,要在849的中后期加入。因为对于速度还有力度的要求是不同的。299代表了一个新的技术程度。肖邦圆舞曲这个时候就开始学习了。 整体教学内容有五条主线: 1、音阶琶音训练。 2、练习曲。

巴赫赋格基本形式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德国著名作曲家,被称之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顶峰,又被称为复调音乐之父。与勃拉姆斯,贝多芬齐称德国三B。 巴赫是个多产的作家,他生前创作了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多首严肃乐曲。Fug aⅡ是巴赫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第二首赋格,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简要了解赋格曲的基本形式,以下为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图: 呈示部 高声部2答题间插句1(5-6小节)对题 中声部1主题(小结尾)对题间插句1(5-6小节)自由发展(填充和声) 低声部3主题间插句2(9-10小节) 调性:c小-------------------------------------------------------------------------------------------------------------------- 展开部 高声部主题展开1 间插句3(13-14小节)对题间插句4(17-19小节) 中声部自由声部间插句3(13-14小节)主题展开2 间插句4(17-19小节) 低声部对题间插句3(13-14小节)自由声部间插句4(17-19小节) 调性:降E大调-------------------------------------------------g小调---------------------------------------------- 再现部 高声部主题再现1 间插句5(23-26小节)自由声部主题再现3 补充(30-31小节)中声部对题间插句5(23-26小节)对题终止式(29小节)补充(30-31小节)低声部自由声部间插句5(23-26小节)主题再现2 终止式(29小节)补充(30-31小节)调性:c小-----------------------------------------------------------------------------------------------------------------------

浅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浅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让演奏者对这首曲子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并且通过演奏技巧分析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 关键词:巴赫;前奏曲;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1 引题 《圣母颂》是一首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和气息悠长的旋律的圣歌,这首歌曲的伴奏部分其实就是巴赫所写的一首钢琴曲《C大调前奏曲》。曲子的写作手法很简练,也很有特色。自始至终采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如流水一般地缓缓流淌,而和弦的变化就像色彩在变幻。在相对稳定的节奏和速度上,那音乐就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细腻人微的变化给人多么丰富的遐想。 巴赫(1685-1750年)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他对欧洲音乐贡献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创作了十二平均律。虽然在巴赫已经有人发现了平均律的理论,包括我国明朝时期的朱载育。然而真正在音乐上将平均律付诸实践的却是巴赫,他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音来调律,使得音乐的转调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他因此创作的《钢琴琴平均律曲集》(48首)便成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圣经,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赫分别在1722和1742年写成的《钢琴平均律曲集》(两集)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写第一集的时候,他在乐谱上便标明:为了使好学的年轻人从中得到启发,让他们在这些技巧中消遣”。在第一套曲集中,最开始的曲子就是这首《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子有前奏曲和赋格两个部分,人们熟悉的就是前面的部分,即前奏曲。尤其是通过19世纪法国作曲家古诺在这个前奏曲上写了一段天衣无缝的旋律,并填上歌词后,成为流传极广的独唱曲。有人还喜欢将钢琴部分用竖琴来代替,更加反映出音乐的圣洁和高雅气质。音乐家莱曼听完这首音乐说: “它就像是奥林匹亚宁静、晴朗的太空一样的清澈。”这大概是对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最绝妙的评价了吧。 2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音乐特点及艺术特征 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采用琶音形式的织体,并以此贯穿全曲。节奏上几乎没有变化,分解和弦在每一小节都反复出现一次(除了终止)。全曲无明显的旋律;和声节奏保持一小节使用一个和弦,乐曲使用的和弦及和弦序进关系属共同手法时期的类型,即以三度叠置的自然音体系上的三和弦和七和弦,并采用强功能根音序进关系,外音使用在乐曲中不多见。 2.1 和弦结构及序进关系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使用的主要是自然音体系的三和弦及七和弦,以三

钢琴教材的合理搭配

1.钢琴教材的合理搭配 ●启蒙阶段:一般约半年至一年时间 小汤1-2 小汤3-4 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或者大汤1-2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初级阶段: 小汤5或者大汤2-3与《车尔尼599》同时使用。《车尔尼139》做补充。 《车尔尼599》到《莱蒙练习曲》这段时间同时使用《布格谬勒进阶25首》,《巴 赫初级钢琴曲集》。 《布》结束后用《小奏鸣曲集》;《巴赫初级》结束后用《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 《莱蒙》结束后是《车尔尼849》——《车尔尼299》,《车尔尼139》、《杜弗 诺伊》做相应补充。 布置乐曲使用《小奏鸣曲集》,《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理查德克莱德曼》, 《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选》。 ●中级阶段: 《车尔尼299》,《车尔尼8小节练习曲》、《车尔尼左手练习曲》做相应补充。 同时使用《小奏鸣曲集》、《巴赫二部创意曲》——《法国组曲》、《世界名曲大 全》、中国钢琴曲。 ●高级阶段:《克拉莫练习曲》——《车尔尼740》 乐曲使用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集,《世界名曲大全》,中国钢琴曲,《肖邦圆 舞曲》,《巴赫三部创意曲》。 你的教材划分程度我觉得有点武断,比如8小节,还有左手练习曲都是849的后期补充,哪些和299的要求是不再一个层面上的。还有小奏鸣曲。这本也是要在299之前完成,2 99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简单的海顿还有莫扎特的奏鸣曲了。还有就是世界名曲大全,选材太单调,还有无词歌,还有格里格抒情小曲。可以选择。莱蒙的难度,要在849的中后期加入。因为对于速度还有力度的要求是不同的。299代表了一个新的技术程度。肖邦圆舞曲这个时候就开始学习了。 整体教学内容有五条主线: 1、音阶琶音训练。 2、练习曲。 3、主调乐曲 4、复调乐曲 5、视唱练耳与乐理。 具体说明:1、音阶琶音:根据识谱能力范围,先训练2个八度,继而4个八度,并要求严格按照乐谱上标记的指法弹奏。初期 强调“视奏”。 2、练习曲:《车尔尼599》——《莱蒙练习曲》——《车尔尼849》——《车尔尼299》

卡米洛钢琴谱(五线谱)完整版符号讲解

卡米洛钢琴谱(五线谱)符号讲解 一、谱号的类型: G谱,他将五线谱的第二线定为小字一组的G音; F谱,将五线谱的第四线定为小字组的F音。 C一线谱,为第一线上的C谱号, C二线谱,为第二线上的C谱号, C三线谱(中音谱表),C四线谱(次中音谱),C五线谱 二、谱表 G谱表、F谱表、C谱表,称单谱表。 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左端用垂直线与花括线连结起来,叫做大谱表: 在数个单谱表左端用垂直线与直括线或花括线将其连结一起,叫做连谱表。 连谱表分为合唱式、合奏式、独唱或独奏加伴奏式。 000000980

连谱号中的由括号(分为直括号和花括号两种)和起线(连接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组成。 三、小节线类型: 单一垂直线(划分小节),复纵线(划分段落),终止线(乐曲终止) 四、音符类型: 1、单纯音符 2、休止符 全音符…..1/32音符,全休止符(四线下)二分休止符(三线上)…..1/32休止符, 3、其他长休止符(表示整小节休止)(连续休止数小节时可在长休止符上方加小节号表示) 4、附点音符:右方带有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单附点增长其单纯音符时值得二分之一; 复附点增长其单纯音符时值得四分之三; 三重附点增长期单纯音符时值得八分之七;

附点音符的写法:符头在线上,附点应记在靠近符头的右上方的间内;符头在间内,附点应记在符头右边的间内。第二个附点记在第一个附点的右边。 附点休止符的写法:附点休止符的附点,除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右边的第二间内,其他均记在第三间内。第二个附点记在第一个的右边。 附点:个数 五、连接线: 用上括号或下括号标记即 ,根据符头的位置来确定类型: 六、延长记号: 放在休止符、和弦或音符的上方或下方,一般延长此音符或休止符的一倍。 延长记号记于小节线上,两小节之间少许分离。 延长记号记于双纵线上,表乐曲结束或段落结束。 七、连音符:

第二讲 声部的确定(太阳出来喜洋洋、牧歌、长城谣;点绛唇 赋登楼、秋收、)

第二讲声部的确定(太阳出来喜洋洋、牧歌、长城谣;点绛 唇赋登楼、秋收、) 16:46 4 周小燕第三讲自然声区的训练(女中、... musicgj 39,91410 13:10 周小燕教唱歌5 sukid 34,79314 29:30

6 周小燕第四讲:换声区的训练(女高、... musicgj 52,7069 58:25 唱好歌的基础-周小燕 cuiwei0909 165,283151 06:56 周小燕教唱歌2 sukid 123,80122 19:43

周小燕教唱歌7 sukid 27,1247 musicgj 37,3525 38:12 8 周小燕高声区的训练(女高、女中、男... musicgj 36,2062 32:10

周小燕教唱歌10 sukid 31,39416 37:23 周小燕教唱歌15 sukid 13,1303 18:55 周小燕教唱歌12 sukid 17,0626 07:01

周小燕教唱歌01 亲密若云 43,00211 16:46 周小燕声乐教学3 荣哥aabb 18,4736 30:54 第四讲换声区的训练女高女中岚峰烈焰 21,65813

30:51 周小燕教唱歌11 sukid 16,0201628:55 周小燕声乐教学男中低音 752 0 新浪41:20音乐家廖昌永是如何学习成长起来的 音乐告诉你专访歌唱家张丽萍吴雁泽_音乐告诉你_视频_央视网 [视频]时长: 29分钟音乐告诉你专访歌唱家张丽萍吴雁泽

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艺术特征研究

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艺术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艺术特征,让演奏者对这首曲子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并且通过演奏技巧分析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 关键词:巴赫;前奏曲;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1 引题 《圣母颂》是一首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和气息悠长的旋律的圣歌,这首歌曲的伴奏部分其实就是巴赫所写的一首钢琴曲《C大调前奏曲》。曲子的写作手法很简练,也很有特色。自始至终采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如流水一般地缓缓流淌,而和弦的变化就像色彩在变幻。在相对稳定的节奏和速度上,那音乐就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细腻人微的变化给人多么丰富的遐想。 巴赫(1685-1750年)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他对欧洲音乐贡献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创作了十二平均律。虽然在巴赫已经有人发现了平均律的理论,包括我国明朝时期的朱载育。然而真正在音乐上将平均律付诸实践的却是巴赫,他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音来调律,使得音乐的转调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他因此创作的《钢琴琴平均律曲集》(48首)便成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圣经,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赫分别

在1722和1742年写成的《钢琴平均律曲集》(两集)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写第一集的时候,他在乐谱上便标明:为了使好学的年轻人从中得到启发,让他们在这些技巧中消遣”。在第一套曲集中,最开始的曲子就是这首《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子有前奏曲和赋格两个部分,人们熟悉的就是前面的部分,即前奏曲。尤其是通过19世纪法国作曲家古诺在这个前奏曲上写了一段天衣无缝的旋律,并填上歌词后,成为流传极广的独唱曲。有人还喜欢将钢琴部分用竖琴来代替,更加反映出音乐的圣洁和高雅气质。音乐家莱曼听完这首音乐说: “它就像是奥林匹亚宁静、晴朗的太空一样的清澈。”这大概是对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最绝妙的评价了吧。 2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音乐特点及艺术特征 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采用琶音形式的织体,并以此贯穿全曲。节奏上几乎没有变化,分解和弦在每一小节都反复出现一次(除了终止)。全曲无明显的旋律;和声节奏保持一小节使用一个和弦,乐曲使用的和弦及和弦序进关系属共同手法时期的类型,即以三度叠置的自然音体系上的三和弦和七和弦,并采用强功能根音序进关系,外音使用在乐曲中不多见。 2.1 和弦结构及序进关系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使用的主要是自然音体系的三和弦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一)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一) 内容摘要: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道路与20世纪的多数作曲家不同,然而他也决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从古代到20世纪,各个时代的音乐写作技法都是他独特音乐创作手法的源泉,也是他创新的基础。因此,他的作品才显现出传统与创新、民族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独特个性。关键词:赋格曲中古调式双重卡农前奏曲主调手法 在音乐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因为历经了帕勒斯特里那、巴赫、贝多芬这些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音乐大师的创造与发展,使得复调艺术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然而,此后的不同时期,主调音乐逐渐代替了复调音乐,奏鸣曲代替了赋格曲,对位法受到了冷落。但在近百年来,尤其在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以三和弦为音响结构原则,以不协和对协和依赖为进行规律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崭新个性写作为特征的时期接踵而至,于是乎20世纪的作曲家将眼光都转向了沉寂多年的复调形式上来,对复调写作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发展眼光,获得新的启发。如像斯特拉文斯基于1927年就提出了“回到巴赫”的口号,也正是在这一思潮影响下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的肖斯塔科维奇的赋格。 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作曲家。不论在赋格写作技术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造诣精深,涵盖广阔,在其《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中,在交响乐、清唱剧、室内乐、合唱等体裁音乐中,对赋格形式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在复调写作技术方面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均达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我们可通过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看到他对古典赋格形式所做的创造性贡献。 首先,肖氏的赋格主题源于俄罗斯民间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文人气质,有的还具有“恶作剧似的谐谑风格”,有的接近悠长歌谣,极少使用传统的大小调,往往采用中古调式,例如No_1呈示部中用了伊奥尼亚和混合利地亚调式,中部则用了弗里吉亚、克利亚、奥利亚和多利亚调式;呈示部与再现部集中用了大调性质的中古调式,中间部使用的是含小三度的调式(弗里吉亚、洛克利亚、艾奥利亚和多利亚调式)主题及相应声部的和声色彩就显得多种多样了。像这样在一首不太长的作品里使用如此之多的调式,这在以往的赋格曲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在其他题材的音乐作品中也是极为罕见的。这样的例子在肖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中还有很多,其运用5种以上调式的其他作品就有赋格曲No_6,13,14,16,17,18,20,21,24及前奏曲No_11。 赋格主题和声色彩就显得多种多样了。像这样在一首赋格作品里运用多个中古调性,在以往的赋格曲中是少见的。这种情况在《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很普遍,这是肖氏作品的风格之一。 其次,在肖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又一风格特征是扩大了赋格调性布局的范围。在多数情况下,他总是把远关系的调性安排在赋格的展开部或再现部,打破了赋格调性陈述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传统赋格曲主题轮回一般不超出近关系调的范围,中部大多数从调式对比的平行调开始,主题一般避免在主调上出现,在中部的末尾调性以出现下属调居多,以求得与呈示部分的属调取得均衡,极少出现远关系调,再现部绝对的调性服从,不脱离主属调的范围;然而肖氏的对调性运用则不同,他大大扩展了调性布局程式和范围。如赋格曲No_8,我们起初认为它是在#f—#c—#f小调上写成的,像是在主属调的范围之内,而仔细观察,在第10小节出现的还原g,第14小节出现的降b,也许还证明了对题是在D和声大调。主题第三次进入(21小节)的调式结构更为复杂,在固定对题的情况下低音声部出现了作为基础音还原c与降e,产生了下属调上的降Ⅱ级与降Ⅳ级音;在主题进入中间,降Ⅱ级调上的下属和声a-c-降e-g被提到了首要位置,经过半音回到主调#f多利亚调式上来(27小节)。这里所形成的交替和声及从中出现的变格进行,充分说明了作曲家和声语言的复杂性,虽表面上呈示部的几次主、答、对题的进入都可找到传统的四度或五度关系,但调性及多声部的和声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东川清一)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 概述:在《平均律钢琴曲集》手稿第一面巴赫写到:“平均律钢琴曲集(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式及大小调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这是为渴望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帮助,也希望对已完成学习的人们有所慰籍与裨益,由现任安哈尔特-柯滕公爵宫廷乐长及室内乐团指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出版。1722年。” 根据葛尔伯(Ernst Ludwig Gerber,1746-1819)的《音乐家传记辞典》描述,巴赫因为在没有乐器的地方而闲得无聊,因此在短时间内谱成了《平均律》的。可是实际上曲集的完成,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在巴赫于1720年开始谱写的《符里曼小曲集》里已经出现了《平均律》中十一首前奏曲的原形。根据《平均律》手稿上巴赫所附加的修改和订正,两者相比可看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巴赫的作曲技巧又有了显著的成长。另外,虽无确证,但从风格上看,各赋格之间也可以窥出年代的差距。 标题“平均律”是指把八度音程等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律制。此法在今天已是常识,但在巴赫时代的律制是近乎现代的“纯律”的。当时的律制,除C大调可应用之外,其他带升降记号的各调,在乐器(尤其是键盘乐器)上很难演奏,任意的转调也是困难的。为消除这种缺点而发明的方法即为“平均律”。平均律虽早在十八世纪已被提倡,但从事音乐实践的音乐家们却一直未予重视。首先采用平均律运用于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这就是《平均律钢琴曲集》名称的由来。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nn Kaspar Fisc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个调的前奏曲与赋格曲集“Ariadne Musica”(1702年)。巴赫受到此曲集的影响是可能的。 巴赫自序里的“全音和半音”是指本位音与变化音,即白键与黑键所表示的调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