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一感觉统合理论

1972年,美国南加洲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Jean Ayresa)博士首先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儿童行为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儿童的行为表象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被内驱力的强度影响着。感觉统合意味着帮助儿童强健体格,完善人格,塑造良好的社会行为。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指机体能够利用各个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各种感觉信息,并将这些感觉信息输入到大脑;大脑对输入的信息做综合加工(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随后发出指令,使机体做出适应性反映的能力。例:针刺手指。用针刺手指,手指感觉到疼痛,将疼痛感输入大脑,大脑对疼痛感进行分析和处理:即下达指令"缩回手指"。

二感觉类别

一、触觉

二、前庭感觉

平衡功能

Ⅰ级:静态平衡

Ⅱ级:自动动态平衡

Ⅲ级:他动动态平衡

保护性伸展反应的运用

跨步及跳跃反应

三、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三感觉统合的作用

一、感觉统合的作用综合起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功能: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感觉统合就有如指挥交通.如果各种感觉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如果感觉流畅性不良,生命将如上下班时拥挤的交通一样,又慢又乱。

2、检索功能: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作出反应,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

3、综合功能: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就拿剥橘子来说,对橘子的

认识是由眼睛、鼻子、嘴巴、手指上的皮肤以及手臂上和嘴巴上的肌肉关节等所掌理。各感觉器官对橘子种种不同的感觉,集中到脑中的某一定点,感觉统合良好时,脑对这橘予是有整体的经验,也使得双手和十指一起来剥橘子皮。

4、保健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的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建立良哥的学习和工作心态,充满自信是精神保健的良药:精力充沛才会更好的发挥机体生理功能。

四感觉统合失调

一、定义

感觉统合失调,在生理学上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的障碍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

由于大脑对某个感觉器官输入脑内的感觉信息不能做出正确的组织和分析,输入信息路径不畅通,大脑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发出行动命令以及有效的保护措施,所导致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行为反应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3、跌倒或撞墙;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4、固执、脾气暴躁;

5、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6、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7、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8、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9、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10、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11、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12、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13、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14、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15、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16、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眩晕。

(一)、前庭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

①视觉统合失调:视觉不平顺

视觉跳动原本是婴幼儿的自然现象,如鱼类、壁虎及其它动物都一样,人类眼睛的视觉天生是不稳定的,所以婴幼儿最喜欢看车外移动的景物,仟何跳动的东西,比安静的东西更能引起他的注意。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增加,婴儿学习将视觉"盯住"较远的地方,视觉也逐渐的稳定下来。稳定视觉后,便能作左右及上下移动,这也是阅读的开始。但是环境不良或爬行不足的幼儿,视觉不易成熟,因此这些幼儿即使到了4岁前后,视觉仍不稳定,便无法作平顺移动,所以看书会跳字、跳行,严重的无法阅读,做算术也很难正确掌握住数字,做功课眼睛也容易疲倦,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可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动玩具,但不喜欢阅读,即使读书也经常跳行,多字少字,颠倒顺序,写字出格,偏旁部首经常颠倒,有的甚至不愿识字,不会计算(或计算粗心——抄错,忘记进、退位)

②、听觉统合失调:听觉识别不足

人类的听觉神经形成最早,但成就却最晚,所以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成长

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带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听力不佳、容易忘却、不懂得和别人沟通、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学习上自然也会因此而障碍重重了。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喜欢和别人讲话,丢三落四,记忆力差,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

③、平衡感失调:

站无站像、坐无坐像,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躁,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及作闹的组织判断,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④、前庭平衡感失调:

胎位不正,早年活动不足,爬行不足,或长时间留在学步车内的幼儿,都很可能会导致前庭平衡的失常。失常的孩子,经常都会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颠倒、经常撞到墙、碰到桌椅、喜欢爬高、兜着圈子跑、旋转不会眩晕,怕爬楼梯,或走平衡台等等,这样的孩子在成长期中,会由于感觉完全失常,而变的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喜欢作弄人、浮躁又坏脾气,甚至有些笨手笨脚的、做事没有信心、学习能力自然培养不起来。

前庭平衡失常的孩子,更严重的问题是话多,而且又缺乏组织力,喜欢重复别人的话,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这样的孩子不但自己学不到东西,也会影响课堂秩序,是所有老师们最感到头痛的学生。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讲,小动作不断,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难与他人同乐;有的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慢,表达能力差等

(二)、触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①、触觉敏感型:易紧张,胆小怕事,不合群,孤僻,挑食偏食,害怕陌生环境,咬手指,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脾气暴躁,不喜欢他人触摸,反应能力快。

在五感中,触觉较多,所以触觉的学习也最重要。人类在胚胎时期,共有二层,内层发展为内脏,中层发展成骨骼肌肉,外层形成皮肤和脑神经细胞。由于皮肤和脑细胞同质,所以幼儿期的皮肤触觉非常敏感,婴幼儿期普遍怕人触摸,怕擦脸,洗澡,剪指键,换衣服,便是触觉敏感现象所造成的。随着年龄及接触面、活动面的增加,触觉的识别性加强,敏感度自然而然逐渐减少,触觉的成熟也因而增进了。但早产或人工生产的婴儿,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有些小时候环境活动限制太多,触觉的学习也会严重不足,这便是处决敏感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了。

触觉敏感孩子,怕别人触摸,因此神经质,容易惊慌、哭泣、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这种孩子一般都较孤僻,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并且会粘固定的人(妈妈、保姆或老师),脾气固执,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作有

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更严重的是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执着特定口味,变得跳食、偏食、厌食。由于喜欢吸吮手指头、奶嘴,甚至喜欢咬人,这些都是触觉敏感造成的现象。这些不但会造成幼儿生理的不健康,对心理成长和学习能力,也会发生严重的阻碍。感觉统合问题的改善,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如果不能引导孩子自己操作训练,任何的矫治都会失败,因此改善感觉统合的失常,应着重游戏方法的设计,除了由专业人员引导,以突破幼儿的心理障碍外,家里和幼稚园都应该配合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引发孩子自我治疗的动机,才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感官成熟不足及前庭网膜失调的现象。

②、触觉迟钝型: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分辨能力差,人情冷漠。

(三)、本体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本体感不足

身体操作也是幼儿期最重要的学习行为,大、小肌肉训练、手眼协调,都必须有幼儿亲自操作、自己学,蒙特梭利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工作",并且由工作到"工作计划"的掌握,便也是在培养孩子本体感的成熟。

本体感不足的孩子,笨手笨脚、做事消极、缺乏自信心,而且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根本无法学习。更严重的是本体感不良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由于掌握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脑神经,和掌握舌头、唇部肌肉、呼吸和声带运作的神经是相同的,所以本体感操作不良的孩子,唇部、舌头运作不佳,发音常常不正确。而且呼吸不顺畅,声带必受影响,会造成口吃或不喜欢说话的习惯。

自信力极差,消极退缩,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丰富的想象创造力,动作笨拙,在体育活动中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音、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日常牛活中常无缘无故摔倒,很难学会系鞋带,穿衣,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翻滚,骑车等。由于孩子总是估计身体如何行动,手脚不灵活,因此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就会产生自卑。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1、先天因素:脑瘫、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2、神经发育不完全、早产、剖腹产等:

3、怀孕期间胎位不正产生固有平衡时常:

4、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5、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了造作能力欠缺;

6、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7、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8、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9、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几头部支撑力不足;10、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性化

五感觉统合训练

1、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安排

感觉统合训练即感知运动整合训练,也就是感觉统合治疗,是一种以神经发展

及神经生物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治疗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在感觉统合治疗理论上加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在训练前首先要诊断孩子感统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

感觉统合训练一般要经过l-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儿童的智力水平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疗程是20次,一次1个小时,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训练时间可以安排在还在下课后和节假目,可以随到随练。心理专家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周期。训练20次后免费测试,坚定效果。

2、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强调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的发展和重要性,通过设计轻松有趣的游戏刺激孩子的感觉神经,强化孩子的学习效果,并协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特性及个别的困难,进而有效的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指导孩子的活动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做反应。在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

常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有滑板、滑车、大龙球、羊角球、大陀螺、平衡台、万象组、跳床、吊缆系列等。

3、感觉统合训练的一般目标

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较有结构的反应: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使他们由陌生到熟悉、自信和喜爱,使创造性的孩了被多彩多趣的训练场所吸引,完成训练计划,以达到在校或幼儿园上课时守次序、按要求、懂礼貌的目标。

4、感觉统合训练原则和要求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压力和恐惧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5)我们针对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症训练,训练前对孩子的感统失调的总类和程度进行测评,然后根据失调的种类和程度制定训练课程

(6)为儿童创建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场所,在游戏中进行快乐教学

(7)给儿童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活动训练的

积极性,从自选动作过度到规定动作,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8)通过多样翻滚的活动,使孩子在平衡感、触觉感手脚及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投、拍、爬等方面,有着乐此不疲的兴趣,以完成起训练目标

(9)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我们在活动中要本着适应幼儿平等游戏特点的原则,用带领引导的方法与幼儿沟通互动,以此帮助他们体验各种活动而达到训练目的

(10)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加强孩子意识品质的培养,表扬他们的勇敢、自信、相互学习、欣赏、互相友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调动他们各种优良品质并加以赞扬,使他们感到自信、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

六感觉统合教具的使用

一、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

适用范围:前庭觉失常,平衡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这对前庭系统的刺激比较强烈,也促进抗重力反应。下滑时的儿童要保持抬头,双臂伸直的飞机样姿势,由于颈脊肌肉的强烈收缩,可以增加本体感的训练注意事项:头部向下滑动时,儿童容易感到害怕?可以在滑下后到达的位置处用软垫保护安全。另外,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要尽量增加兴趣。

训练时间:每次滑行时间约为30分钟,每周进行3次。

延伸游戏:在下滑的地方放置一些小球,保龄球等,在滑行中让儿童抓球,或将于中球投入纸箱内。对孩子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

二、圆形滑车游戏

适用范围:前庭重力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车上,用双手的力量往后滑行,或左右旋转。俯卧在圆形渭车上,用双脚用力蹬墙(飞机姿势)向前滑行。

注意事项:副我圆形滑车上的游戏要让儿童抬头,以联系背部肌肉。

训练时间:每天10-15分钟

延伸游戏:急旋转,让儿童坐在滑车上。指导老师扶住儿童的双臂向左或向右旋转儿童。可以进行集体游戏,传球,接球的比赛等,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吊缆系统游戏

吊缆系统是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项目

吊袋游戏

适用范围:前庭觉刺激不足,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

基本方法:

l、坐在吊缆上摆动或快速旋转,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旋转速度根据儿童的情况而定。.

2、让儿童俯卧在网带时要抬高头或卷曲仰躺方式。

注意事项:网缆上的快速旋转游戏对前庭刺激很强,对于前庭系统过于敏感的儿童会产生不适,第一次做这游戏时应仔细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不适,要向反方向慢速旋转后停下来。这些儿童在训练期间要尽量用慢旋或作摆动的网缆游戏。

训练时间:每天20一30分钟,每周2-3次。

延伸游戏:儿童俯卧在网带上前后摆动的同时,能用手抓到预先放置的一些积木,插棍等进行插棍或抓球等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训练手眼协调。

1、横抱桶游戏

适用范围:前庭觉刺激不足,触觉敏感,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抱桶上,用双手双脚紧夹抱桶,由指导老师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也可两儿童同时背对背地骑坐在抱桶的两端,前后左右摆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训练时间:每次10-30分钟,每周2-3次

延伸游戏:可以在网缆下放置积木或小球,让儿童在摆动时也能用手去拿取,可以强化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的能力

2、竖抱筒游戏

适用范围: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平衡感刺激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弯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双脚以筒底边支撑点紧紧夹住圆筒,以保持平衡,再做前后左右摆动或旋转。

注意事项:由于旋转的危险度,最好底下放保护垫,指导者应在旁边观察儿童的反应

训练时间:每天30分钟,每周2-3次

延伸游戏:可以让儿童以站立的方式双手抓住上端的绳索,双脚夹住圆筒,做摇晃动作。此游戏很难保持平要注意安全保持平衡,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大陀螺

适用范围:前庭觉刺激不足,平衡感失调

基本方法:自己一个人坐在大陀螺内,快速旋转,也可以两个人同时坐在陀螺内协调用力快速旋转

注意事项:首次旋转时要注意,如果儿童出现不适要将旋转速度减慢或停下来。另外还要注意女孩子的长发要束起,以免旋转时压住头发。

训练时间:每次50-70下,根据情况而定,每周3次。

二、趴地推球

适用范围:前庭觉刺激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车上或趴在软垫上,距墙约60-100公分,头抬高,用双手反复向墙壁推球

训练时间:根据儿童能力而定,每天20-500次。

三、平衡踩踏车游戏

适用范围: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握住手柄,保持身体平衡,再用脚的力量踩踏,由于踩踏车只能作前动,故安全性较高

延伸游戏:可以配合万象组做些有趣竞赛,增加儿童的兴趣。

训练时间:每天5-lO分钟

四、蜗牛平衡板游戏

适用范围: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用双脚踏动蜗牛平衡板,以踏动造成的动力,将小球由中心移至外圈,或由外圈移入中间。

训练时间:每天练习5次(到成功为止)

注意事项:平衡感很差的儿童开始很难完成这一游戏,可让他们先用双手摇动的力量将小球由中心移动到外圈,或由外圈移动入中心。

五、大龙球

适用范围:前庭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触觉敏感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或仰卧在大龙球上,指导老师双少抓住孩子的双脚,让儿童在球上面前后转动。俯卧时让儿童尽量将头部抬高。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平地或软垫上,使其身体力量适当的在各部位挤压。

延伸游戏:儿童俯卧或仰卧在大龙球上前后滚动上时,可以让儿童抓取地上的小球等。用大龙球挤压儿童时,可以让儿童在被挤压时用手或脚反抗,强化其关节信息及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时间:每天10-15分钟

六、小触觉球游戏

适用范围:触觉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小触觉球体积小,球面刺多,对皮肤的局部刺激较大,指导老师可用小触觉球触摸孩子的头部、

背部、颈后部前庭神经附近,也可以指导儿童用双手将触觉球放在手心转动,触摸手背、手腕、脚底等身体部位。

训练时间:每天训练10-20分钟

七、羊角球

适用范围:本体感不足、触觉敏感

基本方法: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用双手抓住两个角,跳跃运动

延伸运动:可以配合万象组做一些竞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训练时间:每天15-20分钟

十一、跳袋

适用范围:触觉敏感或不足、重力不安全症、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进入跳袋中,站在跳袋内,双手拉住袋子的周边,向前后、走有跳跃

延伸游戏:让儿童排成一队,向前跳的比赛。或与万象组配合,越过障碍物等

游戏,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训练时间:每天15-20分钟

十二、乌龟垫游戏

适用范围:触觉敏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趴在乌龟垫上,用四肢向前爬行。可以让儿童相互比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训练时间:每天15~20分钟,每周2~3次

十三、跳床游戏

适用范围: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在跳床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每次可以从20下跳到200下,跳跃时尽量放松。也可在跳床跳动时,抱着球或绒毛玩具,以增加其身体协调的难度

延伸游戏: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时做投接球的游戏,训练于眼协调

训练时间:每天训练10-20分钟

十四、海洋球游戏

适用范围:触觉敏感或不足、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

基本方法:指导儿童用力跳入或轻轻跳入球池内。儿童在球池中寻找"宝物"或将身体埋在球中,接受球的挤压

训练时间:每次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十五、踩踏石游戏

适用范围:前庭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将踩踏石排成一列,间距根据孩子脚步宽度排放,让儿童一个个从上面走过去。(排列可按不同的方式增加趣味性)

延伸游戏:将踩踏石加上拉绳,用手拉住绳子保持平衡,双脚配合绳了的拉动往前走

十六、超级隧道球池屋游戏

适用范围:触觉敏感或不足、本体感不足、前庭平衡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爬过隧道,进入球池中

针对各种感觉刺激的特殊训练:

七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l、360度圆周:在给小朋友做360度旋转的训练是,要注意顺时针旋转,刚开始旋转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否则小朋友可能会因为晕眩而呕吐。如果小朋友感觉到晕了,但是还受的了的话,可以再帮助他做反向旋转,如果小朋友已经不适宜在做任何的旋转训练了,这个时候要马上停止,将小朋友扶下训练器械。

2、大滑板:在给小朋友做大滑板上溜圆形滑车的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好小朋友的安全,在滑道上要保障没有障碍,滑道宽敞,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滑道的前

面准备上一个充气的气囊,小朋友滑下来的时候可以撞到气囊上,以免受伤。

3、摇滚跷跷板:在给小朋友做摇滚跷跷板的训练时要注意,不要在非常光滑的地面上做,否则容易摔到,小朋友不容易掌握好平衡,尤其是本体感不太好的小朋友,可能不会伸手保护自己而因此受到伤害。

4、平衡踩踏车:平衡踩踏车呢,是帮助小朋友完善平衡感统合的游戏器材,小朋友在做这个训练的时候,要先踩在比较低的踏板上否则容易跌倒,同时小朋友在先进的过程中掌握不好平衡很容易摔下来,我们要特别的注意。

5、吊缆系列:在给小朋友做吊缆系列的训练时,我们要注意小朋友一定要抱紧抱筒。尤其是圆抱筒,很不容易掌握平衡容易从抱筒上掉下来,我们要特别的注意,这个时候小朋友可能会出王见头晕等王见象,所以大多不会伸手来保护自己,这就需要感觉统合训练教师来照顾。

在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事情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所以老师要打起精神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感觉统合训练呢,一般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一个班级内安排10个小朋友,这样的话就需要两个老师,一个主讲老师一个助教老师。这样安排一个老师大概要照顾5个小朋友,那这5个小朋友要分开管理,一部分要去做大滑板,一部分可以去做团康游戏,可以分散开。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请别的小朋友起到一个带队的作用,他会帮助老师照顾其他的小朋友,也会督促其他的小朋友做训练,注意安全。每一个感觉统合训练会所都应该备有紧急医药设施,如果小朋友发生什么紧急状况的话,老师也不用惊慌,一定要沉着冷静仔细的考虑清楚问题,对症下药。

八自闭症的积极疗法

一、触觉系统的指导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最广泛和最频繁者,几乎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不断的在接受触觉刺激,所以方法和游戏活动也最多。

(一)球池游戏:

在幼稚园或儿童游乐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设备:一个有塑钢、橡胶或木制的池子,中间放有各种颜色大小的塑胶软球或硬球。

这在国外称为浮力球池,一般孩子都非常喜欢,在触觉刺激和前庭刺激上有很大益处,不过有部分触觉敏感的孩子,对这种接触常显得过度紧张,他无法忍受球碰触肌肤的感觉,更无法在重力不稳的球池中活动。因此开始时的引导非常重要,由已经能够在其中游玩的孩子先示范游戏,孩子们的欢乐气氛,可以突破触觉敏感儿的心理障碍,进而想进去尝试。

只要这些孩子忘掉"陌生"的紧张,加上鲜艳彩球的吸引力,通常要突破这一关并不太困难。一旦能够接受或熟悉球池的触觉,其他的触觉训练便比较容易加入。

对于无法接受的孩子,可以将球拿到外面让他玩,透过少量较没有压力的接触,触觉敏感孩子在熟悉以后,便比较容易进入球池了。

不只用塑胶球,改用泡棉粒或旧报纸揉成一团团放入球池中,也可以发挥相似的功效。

(二)毛巾或软垫游戏:

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都有助于身体各部位触觉刺激的强化。由于孩了在毛巾中可以采取主动,让身体各部位接受触觉刺激,压力较小,也较容易引发他的兴趣。

用软垫将孩子大躯体夹成三明治摸样,并局部轻轻在上面施加压力,对触觉敏感儿的刺激帮助很大,尤其全身承受压力,可以培养自动自发的调节机能。

(三)吹风机、软毛刷子游戏:

由于吹风机可以调整各种温度,在孩子的敏感部位吹,这种感觉相当特殊,孩子非常喜欢,长期使用可以协助孩子养成抑制轻微接触刺激的能力。

用软性毛刷子刷身体,也具有相同功能。其余如用梳子梳头发,加强对头皮的刺激;用刷子刷大腿和脚底,对触觉的刺激也有帮助。

(四)小豆子或水放入小池中游戏:

以一个小盆子,中间放小豆子,小石子或水,让孩子的手指潜入其中,手心、手指、手背接受触摸,可以强化手感应力,对触觉敏感的消除也有帮助。

以上游戏用在自闭儿身上也很好,不过自闭症孩予的适应力通常较差,也较固执,绝对不可以强迫他,必须有点耐心,或时间协助他们主动去适应。自闭儿容易沉迷于某种特定的行为,游戏时多引导他做各种变化,或许较有助于对刺激信息选择和处理的方式,也可以促进他们运动企划的成熟。

二、前庭系统的指导

触觉敏感通常也有前庭机能不全的问题,导致他们过分焦虑及紧张,有时甚至引发平衡能力不足及手脚不灵活的问题。

自闭儿前庭方面的问题则明显地较严重。或许便是前庭核的机能不全,造成他们在选择和过滤信息方面的异常和困难。

吊缆是处理前庭信息最好的设备。吊缆种类很多,最好是可以做前后左右摇动或三百六十度回转的,如圆木筒的骑马游戏、圆桶吊缆及游泳圈吊缆或轮胎吊缆。此外,前面曾介绍的网缆也是非常好的前庭刺激设备,只是网缆的触觉压力较大,自闭儿的适应较困难。

摇晃的动作,大约两秒钟一次即可。吃过饭后避免作此游戏,以免呕吐。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脸色、表情和姿态,有晕眩或害怕时应立刻停止,刺激过度会有不适应现象,指导者要随时保持警觉,以免意外。

如果孩子玩得非常愉快,而且没有任何不适应时,可以尽量做久一点,这种强烈的刺激,对孩子前庭系统机能的复苏和强化帮助很大。

操控时最好能间隔做变化,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三百六十度大回转,更可做数秒钟的终止,可以促使前庭系统保持清醒,强化它对感官信息过滤及选择的能力。速度的快慢也可以做间断控制,加强趣味性,和前庭感觉系统的自我调整。

三、指导自闭儿的特别技巧

(一)了解他们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领导者在进行指导时,需对自闭儿过去的情形有较多的了解,并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自闭儿对任何新的人和事,适应上较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阶段,任何的接触、教具、游戏方面都不可急着让孩子去尝试,以免反因压力而造成排斥。让孩子慢慢熟悉其环境,才是正确的指导原则。

(二)要注意配合自闭儿现有情况,设计指导内容及适当的方法

指导前,宜对自闭儿做较详细的感觉统合核对检查及临床观察,对他目前的情形有较详细的掌握,以便在指导过程中,能确实观察反应的情形,寻求设计出最有效的活动方式。

知道者在进行指导时,应同时顾及运动、语言、社会性及认知面的发展,设计上不宜太僵化,要随时看自闭儿的反应做调整,以为休正。

一个活动以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为佳,太短了,效果有限;太长了,自闭儿可能无法适应。

(三)有足够的空间

对于有多动现象的自闭儿,与其以较小的空间来限制他的活动,不如让他能活动充分来得有效。

有些指导者害怕孩子危险,常在活动空间上可以缩小,以减低孩子的活动范围,其实这是不对的。对自闭儿来讲,最差的便是运动企划能力,也就是多种运动的联结组合能力,如果能找到自闭儿喜欢的多种游戏设施,让他自己选择及活动,对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帮助最大。

在允许的范围内,更可以将户外和室内的活动连结起来,让自闭儿自行体会情景的改变,将有助于他生命能力的重大改善。

(四)提升他的运动能力

最好能在一个活动中有多样的感觉刺激。单样的刺激,固然可以加强身体和大脑的直接反射,但对自闭儿最需要的运动能力的养成,最好有多种刺激同时处理来练习,例如滑板对前庭系统的刺激,可结合垫上或拍球运动(对触觉系统及视觉系统的刺激),以达成感觉统合的功效。

(五)连续去操作

数种游戏活动组合成一个教导计划时,并没有必要做完这个才可以做那个,只要自闭儿对这些游戏已全然熟悉时,不妨让他自动连续去操作,较有益于培养运动

企划能力。

平衡台、吊缆、跳床、毛巾、球池等组合成的设备,不必要求孩子玩完一种才可以玩下一种,而应教会他每种的操作游戏方法后,便设计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完全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人玩、数个人合作玩都可以,指导者只要在旁边观察,避免不必要的危险,以及有争执时或发生困难时给予协助即可。

观察时,对自闭儿各种活动的掌握、平衡反应、双侧协调、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发展情形,作成每次记录,以为下次训练的参考。

(六)着重协助语言发展的基础行动训练

自闭儿最重要的便是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语言理解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进行感觉统合治疗活动时,可以尝试加强和语言能力养成有关的感觉活动,特别是生活相关新经验的参与,对自闭儿能力的改善最有帮助。以下是几个要点:

1、强化自闭儿听指示拿东西的活动,不但可以多认识词汇,并能让白闭儿练习用自己的意念表达"想做什么事"的能力,这对运动企划的形成最有直接的帮助。

2、练习注视东西:自闭儿不容易将注意力置于他不熟悉或新的事物上,可以利用感觉运动训练孩予注视东西,有助于前庭感觉系统的苏醒。当孩子懂得注视东西时,可以要求他讲出名字来,对自闭儿语言能力也有直接的帮助。

3、以口头指示自闭儿进行活动:一般而言,自闭儿不易和外界沟通,平日生活中,

也很难接受外人对他的指示。所以如能利用他集中注意力在感觉活动时,让他练习听从他人的指示,进行自己的游戏,对他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有相当的帮助。

4、模仿行动:指导者可以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要求自闭儿在作某种游戏活动时,必须想指导者请示,或讲出什么样的话,做出什么样的手势或于指动作。指导者也可以先行示范、再让自闭儿跟着模仿,不过示范的动作最好从越简单开始越好。

5、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以强化自闭儿的抽象思考能力。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抽象思考力的培养,象征性的活动对此帮助最大。例如模仿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动作,模仿火车的声音或洗澡的动作都可以,并且要孩子说出他们正在做什么。

(七)用他最喜欢的游戏来引导

自闭儿对固定的刺激,常有固执的现象,所以用同样的感觉刺激在质量上最好要能有点变化。可以练习在进行某些活动时,用他最喜欢的游戏来指导。

经常固执于自己习惯的活动中,是自闭儿无法接受其他信息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变此信息选择的习惯,对自闭儿行为改善应当有很大帮助。所以应多设计几种游戏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养成他随时接受不同新刺激的习惯。

指导者应积极引导自闭儿改变注意重点,让他能在短期间内接受各种不同信息刺激,改变他固执的习惯。

(八)自闭儿指导上的时间问题

根据爱尔丝博士以及日本自闭症专家中根晃及山田孝在一九八三年的研究报

告指出,自闭儿感觉统合运动的指导时间,按重程度可以设定一星期二到三次或三到四次,每次训练六十分钟左右,指导时期大约需要二到四年。

自闭儿是目前轻微脑神经障碍中最不容易处理的孩子,所以更必须有耐心,不得作不切实际的期待。

矫正期间,为争取家长和自闭儿的信心,不妨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每三个月为一短期,四短期为一中期,三到四个中期为一长期。每期都设定矫治目标,并事先做好进阶的目标设定,让自闭儿的进展情况能较明显,以引发他参与矫治的兴趣。

(九)效果

通常触觉系统和前庭系统反应过强的自闭儿,在做感觉统合的治疗后,成效比触觉系统和前庭系统反应迟钝的幼儿好些。

爱尔丝博士生前曾对十位三岁到十三岁的自闭儿进行十四项感觉反应检查,并依检查结果进行一年的感觉运动治疗,内容包括语言、身体意识、目的活动、社会性、情绪及运动的安定性进行训练。

其中有六名有明显改善,四名则改善不大。经分析检讨结果,感觉系统较敏感的孩子,效果比迟钝的孩子更可以看出明显的改善。

(十)让自闭儿熟悉每一部分的技巧

感觉系统的改善过程,和运动、语言、社会性等行动性的改善过程,似乎并无直接的相关完成运动企划的发展,指导者必须一一让自闭儿熟悉每一部分的技巧。

依照日本感觉运动知道专家原藤斋在一九八五所发边的报告指出,自闭儿在感觉统合上的能力特别差。其他脑轻微损伤的孩子,在前庭感觉铣工改善后,运动性和语言系统便会自然成长,但依原藤教授的观察,自闭儿似乎这方面能力普遍不佳,尤其固执于相同行动,不愿改变,所以除非全部打破重组,自闭儿突破统合障碍的能力明显不佳。

(十一)要做行为指导

改善行动过程中,除了感觉统合、反射调整、运动协调外,对感情表达、要求的表现方法和对人关系上也要做行为指导,才能使自闭儿的行为有全面的发展。

自闭儿对新环境最难以适应,一味的压抑反而会使他的感觉信息无法有效发展,所以人际关系、感情表达、要求表现技巧的指导,也可反过来,协助他生理感觉的调整。

感觉统合的定义

感觉统合的定义 摘自:中国娃娃日期:2006-1-13 9:16:34 发布者:中华幼儿教育信息港 感觉统合的定义 前庭觉、运动觉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及目标 (一)感觉统合的定义 感觉统合理论由艾尔丝博士于1972年首先系统提出,是指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统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即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二)前庭觉、运动觉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前庭平衡觉是指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保持身体的平衡。 运动觉(深感觉)是指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的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统学习的关键期在七岁以前,在这期间大脑发展特别快。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是指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的发挥功能。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其原因包括: 1.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2.环境因素: 1)早产或剖腹产; 2)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 3)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4)缺少同伴群体; 5)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6)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7)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的概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 简介 感觉统合理论由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JeanAyres)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的应用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感觉统合失常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爱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

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最新研究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是指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的发挥功能。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其原因包括: 一、"先天不足",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早产或剖腹产,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二、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1、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2、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三、生活的环境过于封闭,缺少同伴群体。四、父母教育方式上的偏差。1、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2、过早进行认知教育;3、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感觉统合课程简介及其作用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

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孩子多动、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接触到一个名词,儿童感觉统合,通过今天的学习探讨我们就会从中找到原因。首先,什么是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由大脑对其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而且与儿童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感觉统合就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感觉统合是1972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爱尔丝博士提出的。你们觉得这个感觉统合重要吗?(重要)只有感觉统合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好的听、说、读、写、练顺利进行。专注力是建立在感统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 那么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基本重点 1、目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发展好身体、奠定学习基础、顺利进行听、说、 读、写、练) 2、有刺激的输入以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 3、内驱力 4、每个感官系统所接收到的感觉输入会彼此影响。 5、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敏感期、黄金期、关键期(感统70个月为黄金期、6 岁为不足,80-100月失调) 什么是敏感期?其实就是打开了某一个通道,对某一件事情的关注。刺激过多,孩子的感官会自动关闭(身体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在坐的都做了妈妈吧?你们知道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在哪个时期? 1)、敏感期不能过多的进行刺激。孩子语言敏感期从4个月开始,敏感期4-8个月,不能刺激太多。10-70个月是语言的黄金期,可以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尤为重要。70-80个月是关键期,什么是关键期?就是最后发展的时间。 6、发展有顺序也有个别差异(口腔期长牙齿、长个子) 1)、4岁半后用筷子。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定义: 1、本体觉——躯干与四肢的协调(基本发展) 2、前庭觉——专注力、注意力左右脑交互作用(专注能力) 3、触觉统合——敏感知觉的整合,身体情绪 这三大感觉系统为人体最基本的感觉系统 其他的还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 那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跟大家重点学习几个最为重要的感觉系统。 听知觉——听觉: 听知觉和听觉的区别?听觉是一种感官,听知觉是能不能听到、能不能听懂 听觉是人类最先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怀孕4个月启动 他听到的是一些声音吗?其实他听到的是频率,所以在胎教里最好的声音就是自然的声音。所以有一些妈妈会用胎教音乐,胎教音乐对孩子有帮助吗?对孩子没有什么太多的作用。非自然的声音。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对妈妈是有帮助的,妈妈心情舒畅、胎压就稳定,胎压稳定了孩子自然就很愉悦 听知觉中有几大系统 1、过滤系统——主次音的分辨(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不要太啰嗦,简单明了) 过于啰嗦会破坏孩子的过滤系统,因为太啰嗦孩子会自动屏蔽掉妈妈的声音。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 王辉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一、概念 (一)何谓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的功能 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1、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 3、综合功能 4、保健功能 (二)何谓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感觉统合失调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 (Neurobehavioral Dysfunctio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多发生在5、6岁至11、l2岁的儿童身上。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接收身体内外传来的感觉刺激,产生认知,反应身体的姿势、动作、计划,并协调情绪、思想、记忆以及学习,是为感觉统合的过程。

●感觉统合能力不佳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足,主要的原因: (1)感觉和知觉信息相互不协调 (2)动作所产生的感觉信息无法和知觉有正常的统合机能 (3)前庭及固有感觉不良 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大脑半球,一个较小的小脑,脑干、脊髓以及分布于全身的许多神经。每一项构造包含许多神经细胞,成为神经元;每一神经元有一根纤维主管传导信息。把信息从身体传到大脑内的神经元,称为感觉神经元;而把信息传至肌肉及内脏的神经原,称为运动神经元。 l、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一般人体内大约有12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和轴突(又称神经纤维)。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功能: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2、神经径路与核 ●细长成束状的神经元,称为神经径路。大部分神经径路从神经系统内的某处把一种感觉输入或运动反映传至另一处,有的还传送了不止一种感觉输入。是为了防止信息混杂,这些径路井然有序的安排,犹如电话线一样。 ●“核”是神经细胞体的聚集处,是感觉或运动过程中的“业务中心”。它们接受感觉输入,重新整理、过滤信息,并使它与神经系统中其他信息产生关联,进行统合,送到大脑半球的对应区域。大脑半球把这些信息过滤,使更详细,并把它送至运动或其他中心,然后传送到外界形成反应。 3、脊髓 ●脊髓包含了传送感觉信息到大脑的神经径路,以及把运动信息往下传的其他神经径路,这些待下传的信息会传到肌肉与器官。沿脊髓下行的一些传送活动指挥着姿势与运动,有些则指挥内脏的功能。感觉统合不良发生在脑内,不在脊髓。 4、脑干 ●脑干:位于耳朵的高度。脊髓中的感觉径路在脑干中延续,但是脑干除了这些径路之外,

游戏是培养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游戏是培养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讲:杨立雅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大脑是人类思维、情绪、学习等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功能状况意味着人的心智完善与否。大脑活动的最基本过程就是把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组合和综合处理,将所有散乱的信号组成一个完整一致的整体信息,然后再发出指挥肌肉、关节的运动指令,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它使个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和谐有效地运作,顺利地适应环境。就像机场航空管理中心,将天气、跑道、飞机位置、速度等信息综合考虑,再进行统一安排,这样才能使飞机起降有序,安全无事故。如果没有这样的信息统合,将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混乱状况。 二、人的感觉主要有哪些?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吸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不仅使我们能够知道外部事物的不同特征,如颜色、气味、声音、光滑和粗糙等,还能使我们知道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如身体姿态、运动状态、位置等。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的感觉剥夺是不存在的。大脑或多或少都接受着感觉信息的刺激。当在某种环境中呆久了,因为感觉适应而又刺激不足时,自然地会去寻求新的感觉刺激,例如在办公室里工作太久了,就想要外出旅游。但对于自主活动能力非常薄弱的幼儿来说,成人稍一忽视或者过度保护,就丧失了获得感觉刺激的机会。对有些不哭不闹的乖孩子,父母因其很乖、很好养而忽视了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所以,人们常认为好动的孩子聪明些,而安静的孩子往往就不那么聪明。 三、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从宝宝出生起,就需要开始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尤其是剖腹产方式出生的孩子,更需要经过感统训练来弥补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的一些缺失。 在感觉统合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大脑才能有效地进行认知、语言与指挥肌肉关节运动等复杂的活动。同时,由于每一个认知、语言、运动的过程都离不开感觉统合,因此反过来又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一个有良好感觉环境的孩子,其大脑潜能就能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得以充分开发。 感觉统合是生理活动的基础,感觉统合学习对儿童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空间知觉、数理逻辑、言语表达、社会交往等四个方面。如动作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缺少空间感和

感觉统合发展的自我调节

婴幼儿的感统发展向度及睡眠饮食障碍 0-3岁儿童自我调节障碍 ●对感觉刺激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吃、睡不正常 ●动作计划能力缺失 ●听觉处理能力失调 ●精细动作功能失调 ●视觉-空间知觉处理功能不佳 ●注意力控制能力不佳 ●情绪表达功能缺失 自我调节障碍的分类 感觉刺激反应过度 ●容易害怕和过分小心 ●容易出现反抗、负面行为 感觉刺激反应不足 ●退缩、不易和人互动 ●沉迷在自我中心的世界 ●动作不停和冲动 睡眠 自我调节障碍的婴幼儿有15-38%半夜常常醒来、不易入睡。 慢速波熟睡期 ——消除疲劳、促进生长 快速波动眼期 ——记忆的存留、整理、重组,增补神经传导物质,帮助学习,保持记忆力。

帮助入睡的策略 各年龄层儿童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儿童行为表现 ●晚上很晚才能入睡 ●躺在床上30分钟以上不能睡着 ●午睡不易入睡 ●半夜易醒来 ●需要大人陪伴才能入睡 ●半夜醒来会找爸爸妈妈

1、自我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2、调节醒与睡的机制——睡眠障碍 3、情绪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1.睡前安抚策略 ●抱着孩子 ●搂着孩子 ●紧靠在一起,用手压在孩子身上 ●有韵律地轻轻摇晃 ●初生婴儿:吸母乳、洗奶瓶 2.每天睡前的例行活动 ●用温水泡澡 ●包在大浴巾中擦柔、裹紧 ●穿上舒适的睡衣 ●压在大堆枕头、棉被下,和宝宝说话,尤其是赞美的话 ●泡澡后帮孩子轻柔按摩 ●亲亲抱抱孩子 ●轻声哼唱摇篮曲等 ●快要入睡时减少刺激 ●安静、光线柔和变暗 3.午睡不要睡太久; 4.适当日晒; 5.白天有适当的运动,入夜减少激烈运动; 6.傍晚后让幼儿安静下来的活动; 7.轻柔摇晃助眠; 8.睡前听音乐;

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失调的原因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感统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三感统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另一种说法: 1 母体情胎因素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妈妈们在怀孕时就缺乏足够的休息。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等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而一些女性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质也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五个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感觉动作的发展、身体形象的认识、知觉运动的形成、认知学习的产生。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 孩子学习的前提必须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感觉接受器的正常运作,但只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传送刺激到大脑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正确理解外界的事物。例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把21看成12等类似问题。再者感觉神经通路具备有选择刺激的能力,如扩大或过滤刺激。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在极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声音;在极安静的状态下也可以拒绝我们不喜欢的说话内容。否则,就相反,在安静的环境中该听的内容听不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该听到的又听了一大堆,其结果造成大脑始终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 婴儿刚出生时,手脚只会无意识乱动,还无法达到随意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三四个月以后神经反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后,婴儿的手脚才会做有意义的活动。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等。同时抗拒地心引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到坐,从立到走,平衡感、韵律感都逐渐形成,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感觉动作的建立及感觉动作的发展关键期是0~1岁,此阶段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外,更重要的要给予行动上的自由,使宝宝的动作得以顺利发展。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 孩子虽有经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反映,但是要想让动作更加灵活、成熟、还有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了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时,并开始逐渐学习身体双侧动作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学习新的动作技巧。如:穿脱衣服,鞋袜等更复杂的动作。1~2岁是感觉动作和身体形象认识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要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除此以外动作的发展也不能忽视。 第四阶段——知觉运动的形成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 此量表由58个问题组成。 感觉统合量表,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均已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感觉统合量 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表的评分选用了按年龄转换的标准T分,保证了评 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客观性。此表的评分简便,很容易掌握。加之量表叙述的问 题为儿童日常生活出现的现象,父母易于回答,量表的可接受性比较好,这些 说明此表应用性好。 感觉统合量表用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和感觉统合失调严重程度的评定,并作为感觉统合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的工具,均已证实此表的客观及实用性。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前庭失衡(14条) ②触觉功能不良(21条) ③本体感失调(12条)④学习能力发展不足(8条) ⑤大年龄儿童的问题(3条) 前庭功能是脑干过滤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学习信息的一种功能。感 觉信息中有些矛盾、错误的信息有赖于脑干的前庭网膜来进行统合和整理", 大脑输入的信息也是由前庭功能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整理,才能很快地取 得大脑和身体的完全协调。前庭失衡主要表现为平衡能力不佳,空间认知错误,四肢和身体运动上的严重不协调,很容易被绊倒、手眼协调能力差等。 触觉过分防御是指触觉敏感,这些孩子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差,害怕陌生,不喜欢他人触摸等,而且常常会喜欢某些特殊的感觉,如偏食、吸允手指、触摸生殖器等。 触觉迟钝的孩子反映慢,动作不灵活,分辨能力差。 本体感失调时本体器宫(肌肉、肌腱、关节囊的感受器等)产生障碍, 导致动作笨(如不会系鞋带、不会扣扭扣等)、孤僻(不合群、没有朋友等)。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者阅读、做算术有问题,阅读跳读、漏字、写字笔顺 颠倒、偏旁部首错误等。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由父母填写,各条目按程度不同(从不 这样、很少这样、有时候、常常如此、总是如此)进行分级评定(分别记为5、4、3、2、1分),结果判断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凡标准分≤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分在30~40之间为轻度;20~30为中,20分以下为重度,)

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

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 感觉统合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陈列在大家的面前,在坊间可看到许多体能中心标榜,感觉统合真的如此神奇?可增加智商吗?它是一种教学法,还是只是一些硬设备的总称呢?答案是──都不是。 它只是生理发展过程而已。有一位美国职能治疗师A. Jean Ayres,她发现有些不是很严重的障碍小孩,为什么他们的肌力会如此弱,协调能力也不好,在学习穿衣服、或学校课业都有问题,甚至是专心处理一件事都有困难。于是经过观察与研究后,认为是大脑在处理外界讯息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于是发展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及感觉统合治疗。 在这儿,笔者想澄清一点,特殊儿童有许多种类型,其个别差异分常大,且各有其适合的治疗及教育方式,感觉统合治疗只是一种策略,不可能适合全部有障碍的儿童,更不可能增加小孩的智商,但却可因感觉统合的改善,使学习能力增加。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如蒙特梭利教学法,只是幼教界中众多教学法的其中一种,并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幼教老师必须使用这一套教学法,且是否所有小孩在这种教学法中都一定比在其它教学法效果较好呢?相同地,感觉统合治疗也只是职能治疗师的众多治疗策略之一,职能治疗师会根据专业知识及小孩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不同的理论架构及处理

策略,做最适当的处置。 既然大家对感觉统合如此有兴趣,不妨来浅谈一下,到底感觉统合是什么,它的发展情形及其有关的游戏。 一个人是透过感觉系统来搜集外界的讯息,再经过脑部的组织整合,形成有意义且适当的行为。这一整个流程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对于刚刚落地的婴儿,他们的感觉系统已发展好,所以他们能看见、听见、感觉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此时大脑对这些讯息的处理能力还未发展,所以这些感觉均是无意义,但当小孩亲身经验这些感觉时,脑部也开始组织这些讯息并找出它们的意义所在(感觉统合的过程),故「亲身经验」是小孩学习为人的第一步。 接着,让我们看看脑部在每一时期,所发展的感觉重点为何? 一、胎儿期: 有人强调胎教得重要性,就以感觉统合理论而言,在胚胎时期给予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确很重要,感觉系统在胚胎(*)周时已发展成熟。如同上述所说的,有亲身经验才能提供脑部讯息的机会,所以啰!当感觉系统发展时,就是学习的开始。怀孕的妈妈,可千万别忘记,坐久了起来走走,做做简单的运动:散散步、听音乐、透过肚皮摸摸他(她),对小孩有帮助,妈妈也有益呢! 二、婴儿期:

感统训练的发展历程

感统训练的发展历程 一、渐渐流行的感统训练,缺乏本土的理论指导。 2010年,学心理学的我怀着对孩子成长的各种好奇心理,进入了儿童心理训练行业。当时看到一些感统设施,让我想起在2008年一个心理科实习的时候,也操作过这样的设施。如今工作后又碰上了,让我觉得感统训练还是很流行,现在成为了我的职业,我想我就得好好查查资料了。 查资料期间,发现大家对于某个教具的功能说法不一致。我上网找书籍,只找到1本。这本书被很多早教中心奉为“宝典”。然而这本宝典里面对于感统训练器材的训练原理并没有详细介绍,至少没让我觉得解释到位。然后我继续上网找相关资料,还是发现很多矛盾之处。有些用词还是台湾的用词,比如“运动企划”,内地称为“运动计划”,“复健”内地称为“康复”,“职能治疗”内地称为“作业治疗”。大概大家都是从台湾的学者那里复制过来的文字吧,我开始在台湾的网站上查找相关理论资料。 二、美国、台湾等地逐渐使用新量表,中国内地仍然在用20度年前编制的量表。 2010年底,带着对感统训练市场的希望,我和临床医学的一些同学一起到母校研究创业,母校的心理教研室主任一直很支持我们自己创业,并有一个感统训练室供我们实践。在创业阶段我们去了医院、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儿童感觉统合

失调筛查,沿用的是1994年北京大学王玉凤教授从台湾引进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总共累积了500多个样本,统计发现感统失调率还是很高。 因为要培训实习生,我还常常去图书馆查阅感觉统合的相关资料。关于感统的专著并不多,在脑瘫的康复书籍里也会有介绍到感统训练的一些手法。还有就是康复医学书籍会有一些内容介绍感统训练,但是内容不详细相似度非常高。貌似都跟王玉凤教授介绍的内容差不多。翻了很多书后,终于在一本窦祖林教授编写的《作业治疗学》中找到关于感觉统合的内容,这本书是由在美国工作的香港人关施艳明编写的,里面的内容让我耳目一新。其中介绍了“适应性行为”这个很重要的概念,以及感觉刺激和感统训练的区别等等。还介绍了从A.J.Ayres创造理论至今所出现过的十几个感统评估量表。 我继续从台湾的网站里去找感统相关的资料,逐渐发现台湾曾美惠副教授、苏佳廷教授等人其实已经开始引进《感觉史量表》(Tseng,2002)、《感觉讯息处理评估表》(Su,2002),并本土化。这两个量表在我上文说到的《作业治疗学》中都有介绍。台湾专家已经给这两个量表统计出了台湾的常摸,但是因为版权问题,两个量表的常摸并不公开,只有找台湾这些专家做评估才能得到标准分和结果。 当然在台湾,没有新量表常摸的职能治疗师仍会沿用台湾郑信雄医师1982年引进编制的《感觉统合检核表》。而内地医院一直在沿用1994年王玉凤教授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亲爱的家长同志,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最主要的是大脑和身体运动神经系统的良好协调,要提高学习成绩与效率。必需先了解儿童的脑及生理的发展,为此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卷,请家长根据儿童平日的表现认真填写。 (一)前庭失衡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6、俯卧地板和床上、头、颈、胸无法抬高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只手。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感觉统合的概念

注意力培训资料 儿童的思维能力2-3岁表现为直觉行动思维,3-7岁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7岁末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可见婴幼儿阶段的脑及神经系统是迅速发展,逐渐成熟的。遗传和先天的大脑发育是基础,而后天环境和教育是脑发育完善及脑潜能开发的现实条件和决定因素。 通过训练可提供给儿童适当的多种感觉刺激,协助其作出适应性反应,从而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成熟和潜能的开发。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身体是一切智慧的基础。 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二、感觉统合理论的提出: 1969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首先系统提出。 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提出感觉统理论。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 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 10-30% 。感觉统合失常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 三、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感觉系统 触觉系统 触觉是提供我们有关周围环境的讯息最主要的来源,可以让小朋友避开危险,探索世界,同时,它对小朋友心理安全感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经由触觉,在早期,可以和妈妈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以后,可以帮助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在手部动作方面,触觉和区辨觉的建立,可以促进小朋友对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的认识,是往后 认知发展,精细动作控制的重要基础. 前庭系统 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体各种形式的移动及运动. 与眼外肌有密切的关连:视觉-动作的协调. 前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肌肉张力(尤其是对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维持姿势,产生动作及 发展出正确的身体空间概念. 它会告诉我们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关系,使人在身体与情绪上有安全感,也有助于小朋友的心理发展.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主要是经由肌肉,关节或骨骼等受器而来的讯息,动作是促进感觉统合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感觉统合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的理论源于美国加州大学,在六十年代由职业治疗师艾尔斯博士提出的,感觉刺激分为: 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本体觉、前庭平衡觉对人的日常活动十分重要确又不易察觉,在感统理论中,触觉和体觉、前庭平衡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神经系统能否将这些感觉讯息(统合)成有用的资料,是人(感觉统合)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人是否有效运用自己的身体去进行日常的活动。 触觉的接收和功用: 藉著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 接收触摸、重力、质地、冷热、疼痛等感觉 建立身体形象,有助视知觉的发展 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前庭平衡觉的概念: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成长后的视、听性质的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所以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辩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基本表现为: 1、逃避或害怕运动。 2、大幅度运动中易头晕/或久转不晕。 3、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中视物不稳定。 4、运动中主要靠视觉协调动作。 5、端坐、写字、阅读的姿势不正确。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捏笔姿势不当, 6、阅读困难书写困难。 7、秩序感差,做事无条理。 8、过滤功能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9、前庭迟钝顾名思义是对于外界的信息接受反应较慢,时常会出现视而不见,充而不闻的情况。 10、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语言、数学、写作能力。 前庭平衡觉的接收和功用: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作用与运用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作用与运用 1、滑板 掌握滑板的特点滑板由一块木板的一面均匀位置安装四个万向轮组成。掌握滑板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基本活动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上身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头颈抬高挺胸双手双脚抬高如同飞机起飞状保持静态。作用原理颈部张力的提高可刺激儿童的前庭体系和本体感觉俯卧姿势的维持可促进身体的双侧协调。熟悉滑板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 2、滑梯 掌握滑梯特点滑梯的坡度应小于30°一般为15°坡度角度过大容易使滑下的速度过快从而造成危险且如果角度过大而接近垂直则易使儿童在滑行的过程中脱离滑板而摔倒。在坡度上端是高度大约为40cm 的平台滑梯一般与滑板一起使用。掌握滑梯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活动设计先将滑板放在平台上儿童俯卧在上面由高处滑下来。作用原理不断加快的速度、重力的变化及身体位置的移动会对儿童的前庭体系产生较强烈的刺激同时在活动中头部颈肌的收缩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也能对本体觉产生一定的刺激。熟悉滑梯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 3、平衡台 掌握平衡台的特点平衡台是底部略呈弧形的方台其长宽约80×40cm 高度约20cm。掌握平衡台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基本活动站在平衡台上保持平衡静态平衡可以让儿童手插腰保持平衡也可

以双手伸展保持平衡。作用原理由于平衡台的着地面积较小如果身体重心控制不好两边易着地易使身体失去平衡而且站在平衡台上提高了人体的重心所以维持平衡的难度较大。站在平衡台上人容易两边摇晃使身体双侧不能协调这时为维持平衡所做的身体调整对前庭体系的刺激较大可唤醒个体较弱的前庭平衡感觉对前庭感觉过度敏感的儿童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提高身体双侧协调能力。同时对身体本体感觉有一定的刺激对注意力的改善有所帮助。熟悉平衡台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2 4、海洋球池 掌握海洋球池的特点海洋球池是一个大塑料筐内装有许多软硬适度、颜色各异直径10厘米的塑料空心球小球。掌握海洋球池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活动儿童置身其中自由活动躺在球上钻进球堆中并可与伙伴展开游戏或追逐打闹。作用原理可提供较大面积的触觉刺激改善触觉过敏反应置身海洋球池中可给予儿童较强的安全感。在球池中与伙伴游戏还可改善儿童的社交和合作技能没有固定玩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熟悉海洋球池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 5、大笼球 掌握大笼球的特点大笼球一般直径为65-95cm表面有光滑和带突起状的两种。一般来说前者所产生的触觉刺激较弱而后者较强。对于刚开始接受触觉训练的儿童宜先选用光滑面的大笼球待熟悉之后再选用带突起面的。掌握大笼球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活动设

感觉统合

一感觉统合理论 1972年,美国南加洲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Jean Ayresa)博士首先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儿童行为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儿童的行为表象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被内驱力的强度影响着。感觉统合意味着帮助儿童强健体格,完善人格,塑造良好的社会行为。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指机体能够利用各个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各种感觉信息,并将这些感觉信息输入到大脑;大脑对输入的信息做综合加工(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随后发出指令,使机体做出适应性反映的能力。例:针刺手指。用针刺手指,手指感觉到疼痛,将疼痛感输入大脑,大脑对疼痛感进行分析和处理:即下达指令"缩回手指"。 二感觉类别 一、触觉 二、前庭感觉 平衡功能 Ⅰ级:静态平衡 Ⅱ级:自动动态平衡 Ⅲ级:他动动态平衡 保护性伸展反应的运用 跨步及跳跃反应 三、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三感觉统合的作用 一、感觉统合的作用综合起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功能: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感觉统合就有如指挥交通.如果各种感觉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如果感觉流畅性不良,生命将如上下班时拥挤的交通一样,又慢又乱。 2、检索功能: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作出反应,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 3、综合功能: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就拿剥橘子来说,对橘子的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忡忡。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发展

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其实,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感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感统训练,在孩子以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非常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在外胆小怕生,从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等问题,而孩子更多的问题则可能是在孩子上学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递来的外界信息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和整合处理,以致使大脑对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行为出现失调,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一、感觉统合的来源及概念。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她的一生研究运动治疗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觉统合研究。他2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自控能力差、动作协调不良;或是紧张或是胆小、内向、爱哭、不合群、挑食等症候群,并非智力及教育问题,而是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她在生前完成了50多篇临床实验报告,在1972年系统的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并开发了感觉统合的运动器,及科学有效的指导测评方法,对感觉统合问题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兴起了感觉统合这项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1992年北京引进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随

后在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开办了感觉统合训练。有些西方国家,现在发展成为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成为孩子教育中的必经课程,近几年来、北京、山东、上海广州多所幼儿园、及康复机构都已开设了感觉统合训练。 二、感觉统合的概念及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指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向环境反馈信息的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当外界刺激,通过人的视、听、味、嗅各种感觉器官、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功能区,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筛选,然后才能指挥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形成有效的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是以科学有效地测评方法,运用社会环境和使用各种物理器材为手段,以运用适当强度的外界刺激,有针对性地发展儿童感觉器官功能的协调能力,促进他们大脑神经系统对信息的整合功能,使其以感觉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