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优缺点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优缺点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优缺点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优缺点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计划经济优点

1.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2.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

3.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4.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

5.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缺点

1.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2.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3.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4.信息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市场的功能

1.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根据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导企业生产 2.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节,自动平衡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来进行的

3.市场机制是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器,这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进行

4.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强

5.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

缺陷

1.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

2.对于大的结构调整,市场机制显得软弱无力

3.调节具有局限性

4.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公平竞争

5.市场竞争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问题

6.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 自从我国在1992年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现在已经经过了22 年的洗礼了,算是步入了较为完善的地步了。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不知温饱到温饱再到小康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 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选择使用了市场经济体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也有它的优劣,我们不能全盘否认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计划经济的起源是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开始的。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发展飞跃,也形成了马克思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计划经济。之后由于一战德国战败,政府失去了对国际经济关系有效的控制能力,历史学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后德国经济依旧保留很强的政府干预特色,纳粹上台以后,重拾了历史学派的做法,恢复了德国经济。所以德国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脱胎于计划经济。苏联出现以后,计划经济的理论发展得到了提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写了《新经济》,系统完善的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之后苏联为了自己的霸权,以经互会为媒介通过计划经济方式控制他国经济,与美国推行市场经济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控制他国经济类似。 伊里奇先生在1906年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说道:“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这话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表达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层意思表达了一个辉煌的梦想。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 (1)计划经济含义: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 (2)资源配置方式: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 (3)计划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信息条件;激励条件;偏好条件 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含义: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 (2)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每个消费者、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是相互独立的,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完全由企业按照自己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求情况来决定。 (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利,个人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决定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 ①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②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③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④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5)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包括: ①规范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具有自主性) ②完善的市场体系 ③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 ④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地位可能是永恒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后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计划经济是生产由统一安排、产品由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市场经济则是生产由各个生产主自己安排,生产主之间互相交换产品的经济方式。这两个概念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没有商品交换就是计划经济,有商品交换就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虽然是两种经济手段,或者说两种经济方式,但是它们还分别代表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代表的是公有制,市场经济代表的是私有制。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计划经济缺乏活力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决定计划经济效率活力的并非是某种静态的标准,而是一种动态的标准。计划经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每一个参与生产的工人所获得的报酬是相对平均的(不是绝对平均,共产主义也反对绝对的平均。),相对的客观差异同样有利于激发工人生产的热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首先我们先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日渐尖锐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逐渐显露,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在长达30多年的增长中,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在“政绩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下,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结果就必然是不断累积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经济无效增长的部分占整个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出现了明显的延缓趋势,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模式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来,相反,社会资源越来越大规模地向政府手里集中,行政配置资源的特征愈加明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不断弱化。 三是,中国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正日益走上一条与现代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道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其主渠道与主机制都是资本市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角都是股市而不是银行,而中国经济在最近10年的发展中,却大大强化了银行功能并同时弱化了市场功能,股市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了“圈钱”的工

具,其本身与生俱来的资源配置机制与资源配置功能都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使得资本市场在运行中缺乏应有的功能与效率。 在一个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都发生不同程度变形的环境下来调整经济结构,其难度与复杂程度都会远远地高出人们的想象。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要有效地完成结构转型,必须跨越五座山。 第一座山是弃速度。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当速度与效率发生矛盾时,我们都往往是优先考虑速度。 第二座山是转理念。经济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似乎早就解决了的问题有必要重新研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且是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全面转换。经济的发展不能以GD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必须把人民福祉的提升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作为目标。 第三座山是创机制。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发展中转型。发展中转型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并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先进产能,这种转型方式虽然残酷但社会的代价最小,经济的波动也最小。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控制的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想在发展中完成,其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种是在危机中转型。危机中转型的社会成本最高,经济的代价最大,但在整个经济的全面转型已

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

热点小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热点剖析】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 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2)借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 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3)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 索 特点(1)单一制 (2)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 用 (1)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 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 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 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使中国经济与 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 极大提高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并存。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所有制。(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在坚持土地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时期:实行土地流转 (1)含义: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原因 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的转移。 ②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 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化发展的需要。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意义 ①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②有利于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培养农民的观念。 ③搞活了土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土地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④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化发展。 ⑤有利于优化农村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大利润。 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非农产业和产业的发展。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巧用身边的历史释惑 浯河中学孙金菊 历史是过去脚步的痕迹,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就有历史的声音,让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找出隐藏在身边的历史,让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现实服务。 那么怎样挖掘身边的历史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 如我在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时,内容涉及到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四个历史概念,对于什么是地主,学生还能知道是占有土地比较多的人,是农村的统治阶级,是旧社会万恶势力的代表,是我们改造和打击的对象。但什么是富农、中农、贫农?是怎么划分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记得以前上学时,学籍卡上有出身一栏,我们都填贫农,有个同学填中农,当然没人填富农或地主。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家问自家的出身,上新课时要用。这样上课之前同学们都了解了自己的出身及什么是出身,对富农、中农、贫农的含义也有了大体的了解。课堂上我把三个概念简单一区分,学生就掌握了,效果相当的好。 在讲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路线时经常出现“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个词,对初二学生只会从字面上来理解,对其深层的含义难以理解,而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又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如果我告

诉学生“计划经济是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学生肯定理解不了。怎么办呢?我记得那时买什么都要用国家统一发行的票,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饭要粮票……这些票就是计划经济时代最好的“化石”。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家里的各种票,我也向婆婆要来一张她保存的粮票,准备课上使。上新课时同学们拿出了自己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票,在班里传着看。于是我就从这些票为切入口,告诉学生这些票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生活资料的短缺与紧张,不能尽着供应,国家就有这种方式控制人们的购买力,就是按国家的计划办事。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物质丰富、市场繁荣的现象,再也不用拿着这些票证去排队买东西了。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并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贴近了生活,使学生觉得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中国现代史的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现象用不同的方式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触摸着历史的脉搏,去学习历史,理解历史,也走进历史。

历史公开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历史公开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的主干知识相同,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四部分知识。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题的主干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过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知识基础。但从学生个体体验来讲,对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体验,并不能深入理解;对于市场经济有直观的体验,但缺少深刻的系统认识。因此,本节课一方面要通过直观材料加深学生对计划经济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概念解读等加强理论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措施及意义 依据:本节课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展开,因此把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意义作为重点知识,即“为何要改革”“怎么改革”“改革有成效吗”三个问题作为重点。 突破方法:改革原因的分析相对抽象,计划采用图片、文字材料和案例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措施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比较分析为辅,加深认识。改革的影响以数据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主,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2、难点: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本节课两个关键名词,而学生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不够深刻系统。 突破方法:以材料解析和教师讲述为主,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五、学习目标 1、准备好纸和笔,观看视频,根据视频内容回答问题: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条件是什么?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分析材料,比较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 3、分析材料,结合课本,说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与作用。 4、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南方谈话;自学课本内容,能说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城市地摊经济的优缺点和成功案例

优点 1.方便市民就近购物,降低交易费用。调查发现,85%的人对地摊经济的存在给与了肯定的态度。而被问及“是什么吸引你购买地摊上的商品时”,选择“价廉”的有53%,选择“样多”的有9%,选择“方便”的有31%。地摊主选择在生活区的附近设置早市、夜市,在行人较多的路边等售卖生活用品等,而且很好地把握了最佳时机,这些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他们可以在需要时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食物和各种小商品。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同质商品售价较正规商场低,消费者可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用,节省双方的交易费用。

2.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地摊上的商品琳琅满目,食品、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应有尽有,消费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价格实在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是很具有效用的。正如上面提到的调查数据显示的一样,许多人对廉价多样和便捷的商品还是很青睐的。至于地摊主的服务态度,75%的人选择很好或较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地摊的需求与肯定。 3.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几乎不用纳税,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22%的摊主启动成本低于200元,50%的人在200元至500元之间,12%的人在500元至800元之间,只有极少数(4%)的人的摊位启动成本高于800元。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

变生存状态的机会。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目的经营自己的地摊,有失业状态谋生(56%)的,有工作之余赚外快的(30%),有增长社会经验的(12%),甚至有打发空余时间的(2%)。另外我们也发现,摆地摊的时间普遍较短,90%的地摊主一天摆摊时间在4小时以内,但他们的收入可观,在各大学附近54%的地摊主的月收入在1000-2000之间,24%的地摊主月收入在2000-10000之间,规模最大的,出摊勤快的月收入竟可达10000以上。可见摆地摊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4.展现城市文化。关于杭州,柳永有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那时走在街上,人头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比较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比较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含义与区别 计划经济否定市场调节作用完全用政府调控经济 市场经济否定政府调控经济完全用市场调节经济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市场经济:是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鼓励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供求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体制。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主要区别有: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 1、计划经济 (1)计划经济含义: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 (2)资源配置方式: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 (3)计划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信息条件;激励条件;偏好条件 2、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含义: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 (2)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每个消费者、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是相互独立的,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完全由企业按照自己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求情况来决定。(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利,个人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决定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 ①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最新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业】

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此次会议是中共( ) A.七大B.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 解析:选 C 根据“明年”“建国三十周年”可知,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建国二十九周年时,即1978年。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排除A、B、D三项,故C项正确。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 ) A.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D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此会议之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D项正确。 3.1980年,美国记者尤布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已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重新定位个体经济的价值 解析:选D 材料中“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反映了个体经济在城市的恢复和发展,说明当时对个体经济的认可,故D 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已从法律上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故B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

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发展,故C项错误。 4.1984年,中共中央规定“允许务工、经商、从事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此规定( ) A.加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表明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 C.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D.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跃 解析:选D 为了满足当时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户籍改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流动,这满足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下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故B项排除;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农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 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D.鼓励租赁经营 解析:选C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 6.下图为1986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构成示意图。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富有活力 B.经济体制出现剧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生版)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 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2.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3.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4.(2015·海南单科·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5.(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6.(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 )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7.(2013·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在高一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历史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X一起来做份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选择题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大力推进浦东开发和开放B.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下表反映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对此分析不正确的( )。时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6%24%1980年02%48%1998年2 1%3 9%1 5%1 5%A.私营经济形式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B.由单一公有制过渡到多种所有制 C.外资企业增长速度最为快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市场经济的调查方法及优缺点

市场经济的调查方法及优缺点 1 、座谈会 定义: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访问者交谈,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优点:研究者在座谈进行时观看到当时的情况。 可以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事后分析。 温馨愉快的环境使参加者能畅所欲言。 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启发参加者深入探讨问题。 缺点:参加者不具有代表性。 在发言时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所说的话不一定代表每个参加者自己的意见。适用方面:搜集有关事物本质、特征方面的资料,对数量没有太大要求。 2 、二手资料法 定义:通过找各种媒体发表的文章或文献的方法来搜集相关资料。 优点:搜集到的资料范围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各种类型的资料。与其它调查方法相比,省事、省力。 缺点:难以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及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适用方面: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搜集政府的相关行业政策;搜集来自同行或相关行业在博览会、交易会、展销定货会或学术交流会议上的资料。 3 、文献法 定义:通过找文献搜集有关市场信息,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式的市场调查方式。 优点:适用范围广,现存的文献种类很多。省时、并节省费用。 缺点:只能被动的搜集现有资料,不能主动的去提出问题并解决在市场决策中遇到的问题。 适用方面:搜集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统计公报、定期出版的各类统计年鉴;搜集各种经济信息部门、各行业协会和联和会提供的定期或不定期信息公报;搜集国内外有关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搜集各种国际组织、外国商会等提供的定期或不定期统计公告或交流信息;搜集国内外各种博览会、交易会、展销定货会等营销性会议,以及专业性、学术性会议上所发放的文件和资料; 搜集工商企业内部资料,如销售记录、进货单、各种统计报表、财务报告等;搜集各级政府公布的有关市场的政策法规,以及执法部门有关经济案例;搜集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4 、入户访问 定义:指访问员到被访者的家中进行访问,直接与被访者接触,利用结构式问卷逐个问题地询问,并记录下对方的回答;或是将问卷交给被访者,说明填写要求,等待对方填写完毕稍后再收取问卷的调查方式。 优点:直接与被访者接触,可以观察他(她)回答问题的态度。 严格的抽样方法,使样本的代表性更强。 能够得到较高的有效回答率。 对于不符合填答要求的答案,可以在访问当时予以纠正。 可由访问员控制跳答题或开放式问题的追问。

市场调查方法优缺点

一)访问法 1. 1 面谈访问法 )入户访问法优点:入 户访问法缺点: )拦截访问法优点: 2>. 3>. 拦截访问法缺点: 2>. 2. 3. 3>. 电话访问法优点: 2> 3> 4> 5> 6> 电话访问法缺点: 2> 3> 4> 5> 邮寄法优点: 2> 3> 4> 5> 邮寄法缺点: 2> 3> 4> 1>.直接性强;2.灵活性强;3. 准确性强;4.调查有深度。 1>. 费用高,时间长;2. 对调查人员的要求高;3. 调查质量容易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 1>. 访问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可节省访问费和交通费;便于对调查人员进 行监控;对拒访者可以放弃,重新拦截新的受访者,确保样本量不变。 1>. 只能进行简单的、大众的问题调查,不适合内容复杂、不能公开的问题调 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难以判别,在调查地点出现具有偶然性,可能影响样本 的代表性和调查资料的质量; 拒访率高。 1>信息搜集速度快、费用低;调查花费的时间短;搜集市场调查资料覆盖面广;被 调查者不受调查人员在场的心理压力,可以比较自由地回答问题;适宜访问不易 接触到的被调查者; 易于控制调查质量。 1>访问的成功率相对较低;无法使用辅助工具;访问时间不能过长,调查的内容 难以深入,调查总体欠完整;被调查者只限于能够进行电话沟通的范围;对于 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1>调查区域较广;调查费用较低,只需花费少量邮资和印刷费用;被调查者有较充分的 时间填写问卷,被调查者无时间上的压力,回答质量较高。通过让被调查者采取匿名 方式,可对某些敏感和隐私情况进行调查;无须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管理。 1>问题无反馈,回收率低;信息反馈时间长,影响资料的时效性;容易产生填答错误, 无法评价其回答的可靠程度;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4. 留置调查法优点:1>回收率高; 2>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且不受调查人员影响; 留置调查法缺点:1>调查受区域范围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留置问卷调查; 2>调查费用较高; 3>占用被调查者时间较多 二)观察法优点: 2> 3> 4> 1>直观可靠; 真实性高;不受语言交流的影响; 独立取舍,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 体制的区别 系别: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08化学三班 学号:200873010326 姓名:马翠兰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内涵: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受消费者主权的约束,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经济决策是分散的,作为决策主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强制关系;信息是按照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横向渠道传递的。经济动力来自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分散的决策主体在谋求各自的利益中彼此展开竞争,决策的协调主要是在事后通过市场来进行。整个资源配置过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而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对,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通常市场经济也叫市场经济体制。 构成要素: 买方与货币总量 “买方”代表了市场需求。这是市场经济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根源和理论根源。没有买方就没有任何市场,没有买方需求就没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动力,没有买方需求价值的提升和需求范围的扩大就没有市场容量的扩展,也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原始市场经济可以随时以物易物,所以,买方需求必须与货币量结为一体,才能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真正意义的“买方需求”。买方需求,包括普通消费者需求、制造商对资源消耗的需求、公共设施的资源需求、国家战略储备和国防安全的资源需求,等等。这所有的需求量都是以货币总量来计量的。买方的主体,实际上是持有货币总量的国民和团体。 卖方与商品产能 “卖方”代表适应市场需求的供给主体。它是与商品产能或产量紧密结合的。卖方所提供的商品产能与产量是否与买方需求保持均衡,可以从基本方面决定市场价格起伏和波动,也从基本方面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能否可持续运行。 法人与公司治理

市场调查方法优缺点

(一)访问法 1.面谈访问法 1)入户访问法优点:1>.直接性强;2.灵活性强;3.准确性强;4.调查有深度。 入户访问法缺点:1>.费用高,时间长;2.对调查人员的要求高;3.调查质量 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拦截访问法优点:1>.访问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可节省访问费和交通费; 2>.便于对调查人员进行监控; 3>.对拒访者可以放弃,重新拦截新的受访者,确保样本量不变。 拦截访问法缺点:1>.只能进行简单的、大众的问题调查,不适合内容复杂、不能公开的 问题调查; 2>.被调查对象的身份难以判别,在调查地点出现具有偶然性,可能影 响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资料的质量; 3>.拒访率高。 2.电话访问法优点:1>信息搜集速度快、费用低; 2>调查花费的时间短; 3>搜集市场调查资料覆盖面广; 4>被调查者不受调查人员在场的心理压力,可以比较自由地回答问题; 5>适宜访问不易接触到的被调查者; 6>易于控制调查质量。 电话访问法缺点:1>访问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2>无法使用辅助工具; 3>访问时间不能过长,调查的内容难以深入,调查总体欠完整; 4>被调查者只限于能够进行电话沟通的范围; 5>对于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3.邮寄法优点:1>调查区域较广; 2>调查费用较低,只需花费少量邮资和印刷费用; 3>被调查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填写问卷,被调查者无时间上的压力,回答质量较高。 4>通过让被调查者采取匿名方式,可对某些敏感和隐私情况进行调查; 5>无须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管理。 邮寄法缺点:1>问题无反馈,回收率低; 2>信息反馈时间长,影响资料的时效性; 3>容易产生填答错误,无法评价其回答的可靠程度; 4>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4.留置调查法优点:1>回收率高; 2>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且不受调查人员影响; 留置调查法缺点:1>调查受区域范围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留置问卷调查; 2>调查费用较高; 3>占用被调查者时间较多。 (二)观察法优点:1>直观可靠; 2>真实性高; 3>不受语言交流的影响; 4>独立取舍,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

中国经济模式优缺点

中国社会模式优缺点 院系: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王玉中 学号:06008225 备注:参考文献:《美国与中国》---费正清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中国经济再崛起》 《中国经济现状》---郎咸平 《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

谈起中国的社会管理模式,虽说中国已历经上下五千年的长远历史,日月更迭,王朝易主。但我国总体的经济,社会模式总体看来却并未有太大改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阶段: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2,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而后者又要分为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朝隋唐,唐宋辽金元,明清的经济。如今我国虽然已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一直沿用了古代的模式。比如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考试选拔制度,官员的考察任命制度,区域规划管理制度。另外一些民间习俗,管理制度也延续至今,比如家族阶级,官僚阶级,商人与官僚的配合等等。 归结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中国自古以来对“一体化”的崇拜,一体化意味着把意识形态结构的组织能力和政治结构中的组织力量耦合起来,互相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组织力量。保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和国家的统一,使国家掌握着和分裂割据倾向作斗争的强大武器。一体化组织方式很符合特大系统的分层次调节的组织原则,即一方面大系统内的各部分一定要有独立的调节能力,另方面这些具有独立调节能力的各部分能够相互协调。在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官僚机构中,有两种使整个机构瘫痪的可能。一是各级官员只对顶头上司负责,只服从顶头上司的指挥。这就会使机构失却效率,还会出现类似欧洲那种“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各级官员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我行我素。这也会使国家陷于混乱。而一体化正好是保持特大系统协调,克服上述弊病的有效组织手段。另外,一体化所凝聚的力量可以帮助国家建筑大型工程,比如我国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文革时期的大炼钢铁也可以包含在内,在不要说那个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奇迹。 而一体化自然也有其缺点:由于等级存在,权利的按级分配,会创造一批奸邪、权术、狡诈的人通过拉拢关系来使自己的仕途或事情顺利,从而会创造各种贪污腐败的政治;如果权利过分集中,又缺少适合的监督机构,会产生类似帮会式的皇权政治;统治阶级会用尽力用各种手段镇压异己与反对言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较少甚至不能容许人民自决、地方自治与自主意识;在能够应对上级的要求,而对自己又没有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会有各种虚假的形象工程,而在这方面欧美的州管辖制度则将利益切实落实到每个区域的管理者头上,这对两种社会下的社会建设积极性难免会产生影响。 其次再来讨论下中国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外国人人迫切想得出答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商人阶级不能冲破对官场的依赖,以产生一股独立的创业力量呢?首先,中国商人的心理状态与我们古典经济学家所赞美的西方企业家的以为理状态大不相同。经济生活中的人要通过生产来谋取最大的好处,要从所增加的产品来获取市场给予的利润。但按照中国的传统,经济生活中的人经营得最得法的,不是依靠增加生产,而是依靠增加他在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一步:清楚课程标准的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第三步: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难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第四步:设计教学方法 课前设计预习案,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播放一些视频和原始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第五步: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印资料 第六步:开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上课前三天左右,发放本课预习案(参见附录),学生完成后交上来检查,再返还给学生补充完善。 第七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1、历史上的如布票、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2、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对比图片;通过对比,反映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人民生活的不同影响,提出问题: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 讲授新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材料1、材料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