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简言之,心理疏导就是疏通心理淤塞,使心理活动畅通无阻。心理疏导是医治学生"心灵"的良方,确保校园安全的保障。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在面对全体学生加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问题学生"就会演变为基础教育的"次品"。"问题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或学习心理状态差,有的是自制心理状态差,还有的是受到其他人的误解或未得到老师的关心与肯定而引发出"问题",等等。

因此,对"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应当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否则就不能达到疏其心、导其行的目的。

只有充分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象、区别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排除心理障碍,发生转化,确保校园氛围的安全和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常用以下三种心理疏导方法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实现转化。

一、坚持激励性原则,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

教育方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要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测量学表明:任何一个受教育者的群体中,都有好、中、差三种类型。要使这三种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均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分析、引导,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众多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问题学生"容易出"问题",表现在行为上,易惹是生非;表现在学同上,学习效率低、学可成绩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往往学习心理状态差,学习环境不好,或学习方法不科学。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争取成功的自信心,在思想深处背上了包袱,存在沉重的自卑感。

对这些人的教育决不能采取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要采取思想教育和心理

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去进行教育疏导。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对他们要寄予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也是"明天的太阳",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会有较大发展,乃至成为优秀学生。

其次,在行动上,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选用一些曾一度受挫而处于后进地位、后经奋发努力而成才的名人,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校的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教育他们、鼓舞他们,用知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兴盛、对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修养的作用去激励他们,帮助这些"问题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即学习的动机、信心、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促使他们一步步进取;同时给他们创造"显山露水"的机会,让他们自我表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成功"意思,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如能长期维持,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构成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像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转化"学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笛卡儿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众所周知,"问题学生"中的许多人入往往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科学,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否则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苦干加巧干并且注重科学性,才能取得超乎常规的发展。所以,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对教材专利法的研究比较重视、比较深刻,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这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强化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做学习与生活的强者

现代教育的内涵向人们昭示:在信息社会中,教育向已不是成年人对未年人所独享的一种权力,而应是师生间一种相互影响的。教学相长"的模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强化学生自治自律自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据不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制力、耐挫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还要通过各种活动和特定的环境,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遇事不慌,随机应变,处之泰然。从命多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十他的职业训练的程度,同时还取块于他在一定的场合下的心理状态。自治自理能力就是"在一定场合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注重对学生自冶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就全体学生而言,"问题学生"自治自律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差,有时焦虑、冲动、暴躁;有时情绪低落;有时感情脆弱,不能明辨是非。根据这些,一方面,教师要用充满热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自我矫治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控制"问题"的发生,实现代化;另一方面,可以创设一些特定的环境,把他们放在"一定场合下"去锻炼,去培养各种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彩续纷的世界中,把压力化作动力,让他们在老师、同学信任的目光、微笑和掌声中感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趣,体验人生价值,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以备将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三、注重情商因素开发,用"师爱"去修补学生欲求失衡的心理创伤

在学生群体中,"问题学生"在学校中受批评多,在家庭中受责骂多,在亲友中受歧视多,失去了学校、家庭的温暖,失去了同学、亲友的信任:心灵受到了创伤,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内心非常苦闷,易产生逆反心理、疑惧心理。他们常常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不能自拔。

心理学家勒温关于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促使他们发生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这时他们第一需要的是得到理解与宽容,是受到关心、爱护、信任和尊重。

因此,首先要进行情商因素开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架设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及时将"师爱"洒向他们,修补他们欲求失衡的心理创伤,让师生之间在思维与心理上产生和谐共振,形成一种"共生效应",进而因势利导,实现转化。

其次,在施教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有差别

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问题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因此,要用其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自身的创造精神,促使他们得到更好的转化与发展。

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要言传身教,注意"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注重用真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人格的力最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徐特王先生曾经说过:"师生的稍互关系,百先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因为教师是领导者,所以不能不谈教师的人格。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育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就是要以人带人,以德带德,育中立德,授业解惑。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感染学生,这就是常说的师德的示范性、教育性、感召性。师德是我们全体教师跨越学科的公共课程。良好的师德,不仅给予学生现身说教的直观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潜在因素。教师一旦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就会对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学生就会由衷地敬佩你、爱戴你;此时,教师的感召力就大了,就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行动的效能。在这种氛围中,无论采取思想教育方法,还是心理疏导方法,都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教师的感情投资、教师的人格力量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为了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将“甘河初中无差生”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一定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我们坚信:经过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出现"皮格马利翁效应";众多的"问题学生"会在老师们热情期待的目光中,在赤诚挚爱的引导中,在辛勤耐心的辅导下转化为优生,成为"明天的太阳"!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一、贯注 贯注是心理辅导关系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辅导教师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学生讲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学生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辅导教师的充分重视,藉以加深学生对辅导教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 二、倾听 倾听是贯注的关键。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谈话中的倾听,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馈之功。因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任加是非评论及至争辩。 台湾心理学专家邓继强说:“在辅导过程中,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对方中心。”不批评和不判断主要是鼓励当事人深入表露自己,这样辅导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看法和处境。 三、沉默 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受导人自我反省的需要。 在心理辅导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现为对学生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学生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空间,并表现辅导教师对学生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沉默还可以因学生对辅导的态度而分为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其中前者是学生在辅导谈话中进行自我反省的表现,是对辅导的积极反应;后者则是学生对心理辅导缺乏信任的表现,是对辅导的消极反应。对此,辅导教师要善加区别,灵活处理,特别是对于后一种情况,辅导教师更需要耐心,不要强迫学生讲话。 四、宣泄 宣泄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因此,它可使学生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症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五、探讨 探讨指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挫析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与思考其当前的困难、挫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 六、面质 面质指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重新认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美国心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有灵犀一点通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1113班班主任李平华 两周前,办公室的同事开玩笑对我说:“李老师,你们班得请个风水先生来制一制!”事出有因,我所带的这个班自高一起出现过几例典型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特别是近两个月接连出现了两起这样的事件:11月17日,一名体育生在师大培训期间突然胡言乱语,说看到了一些诡异的东西,回家后一直沉默不语,卧床不起,目光呆滞,判若两人;12月15日,一通宿女生在早读到校途中,疑遭受陌生男性惊吓,进教室后显露出神情极度恐慌的样子,见了男性便吓得大哭。幸运的是,这两位学生经沟通和治疗均已恢复正常,但当时确实让我一筹莫展!最近我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了解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怎样做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谈一下我的看法。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收集整理详细的学生家庭档案,做到有备无患。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成长环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有很大的关系。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子女只有要求、训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本班为例,不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就是:不考上二本就不送读大学,三本没有什么读的价值,只上专科线就直接去打工。有几个学习态认真,但基础很差的学生对于家长这样的要求便直接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因此,我们在整体学生档案时,不仅仅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的收集,更要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工作单位、脾气性格、以及学生与家人的相处关系做好详细的记录。这样才便于我们重点关注一些问题家庭很问题学生,对症下药。以本班出现的几例心理问题的案例来说,高二时让校长都头疼的陈姓男生,其成长环境就很特殊。其父亲跑长途客车,母亲售票,很少在家。自小该生就过着几乎独处的生活,且小学时受过别人的欺负,曾留下较深的心理阴影。缺少家人的关爱、父母的沟通为其心里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二、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明察秋毫。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此时,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和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学生会表现出以下几种心理状况: (一)刻苦型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思想品德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今天的教学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不放松对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以下简称问题学生)的转化。现在受社会的影响,问题学生较多,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差生转化,是个需要我们教师的思考研究的课题。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也叫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类行为的表现行为比较单一,如能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则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他们的教育思想,工作管理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这一点应该引起新时期教师的责任,尤其是生源暂不理想,问题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的班主任的格外重视。 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望闻问切”,望是第一步。 必须时刻“望之”,即时常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行为,注意学生情绪动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今的学生思想敏感、

自尊心强。他们容易过高地要求别人理解、体谅自己,而不懂得如何理解、体谅别人。这种心态影响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经常深入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有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如经常和学生谈心,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定期设立“学生论坛”,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谈学习方法,让助人为乐的学生谈心理动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谈苦恼。经过畅谈,互相增进了解和理解,加强了友谊;又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打电话活动,让他们向父母倾诉,增进相互了解沟通;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新闻媒介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发现和了解信息,进行“热门话题大讨论”,例如,针对“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进行讨论,增强了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感等,从而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同学们健康地成长。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位男生,他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他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心事无法向父母吐露,导致了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人生观越来越偏激,一度与班里一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并拒交该科作业,后来我了解到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我就经常找他谈心、聊家常,从学习到人生到家庭什么都聊,他渐渐能够敞开心扉地与我交流,我慢慢地看到他的转变,不像原来那么偏激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2、倾听学生心声。“望”固然重要,而“闻”是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这是第二步。 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恭身是听,弯下腰来,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总结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总结xxx大学把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贯穿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始终,突出“四个精准”,全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1.精准引导,戴上“心理口罩”。 学校及时发出一封公开信,倡导学生在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全校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宣传矩阵,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防控知识,着力讲好xx师生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准推送心理调适系列科普及心理减压文章,为广大学生戴上“心理口罩”。 2.精准摸排,构筑“心理防线”。 学校充分发挥“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信息联动,开放线上心理测试平台,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调研,对疫情严重地区学生逐一了解情况,按照“一人一策”建立学生台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安排辅导员、心理委员等专人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3.精准帮扶,开好“心理处方”。

学校开通xx大学心理咨询预约热线,为产生焦虑、压抑等问题的学生提供线上帮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重点支持,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给予跟踪心理帮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不同时期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困惑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信推文予以解答和疏导。 4.精准疏导,做好心理主题教育。 学校组织开展线上“用‘心’战‘疫’”主题班会,同学们分享、讨论个人学习心得和心情小故事,传递积极力量;开展“逆境携行,你我同心”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境与挫折,及时调整负面情绪,相互给予关爱支持。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为抗“疫”加油。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xx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教育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该轻视,必须重视孩子发展,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的发展,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必须去疏导他们不应负有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 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2、学习动机的疏导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责任全在教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情况学校老师会通过一定途径告诉家长,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3、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

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和挫折的痛苦,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疏其心,导其行,家长需要多多了解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除具备细微耐心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孩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疫情期间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疫情期间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对他们进行有效辅导的几点做法。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保持愉快的情绪。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

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要保持愉快的情绪: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用适当的方式宣泄以减轻心理压力。(2)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只能使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平均,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填塞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初识社会的中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中学阶段学生必须面对升学、就业、人际关系等强健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康健发展。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极多,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 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骄慢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介心理、解?心理、疯狂心理等。(4)人际交往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怀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确凿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康健发展。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我认为要想有用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创设班级优美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同等、调和、喜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优良的师生情感。优良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密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2014-12-04 菲立思英语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一些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担任保育工作所接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接触的人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在教授知识和相互协作中,会因魅力出众而倍受小学生的关注。一般以为,小学生只有在11-12岁以后才有真正的逻辑思维,固然这一观点夸大了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但至少说明在缺乏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生理发展的制约,小学生对老师或有特长的同学较轻易产生敬佩与模仿,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幼稚,脑发育的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时间,对事物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系统,爱憎观不能完全达到社会要求,因此,这种敬佩与模仿会变成盲目崇拜。实践也证实,很多教唆犯正是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唆青少年犯罪。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方法、观察和反映的方法、影响的方法。(一)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良好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应尽快让来访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使随后的辅导工作能

够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顺利完成,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关系本身的治疗功能。1.初步建立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辅导老师面前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担忧和疑虑的,这时候,辅导老师的态度是否热情,语气是否温和,表情是否关切,是能否迅速化解学生的紧张,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先和来访学生握手,亲切地叫其名字,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简单的寒暄,然后再询问其来访目的。在会谈过程中,不妨将保密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自然地告诉学生,打消他的顾虑。另外,辅导室里温馨宁静的环境布置,辅导员自然放松的坐姿,也都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 2.深入关系的建立研究表面,影响辅导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特质是否得到合适的表达。辅导员主要透过个人中心疗法中的平等、同感理解、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等态度及其具体的表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1)平等。保持态度的态度是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也是充分表达其他态度的前提条件。保持平等的态度要求辅导老师不以专家、老师、长者自居,能意识到咨访双方都有接受和拒绝、反驳和批评、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自由,以自己的平等心态和平等意识让来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表达自由,达到平等、轻松、无门槛的沟通。(2)真

学生心理疏导计划

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计划 本学期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具体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同学认识自身,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身,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1、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不良。 2、人格问题。害羞,自卑,粗心大意,自控能力差。 3、家庭问题。留守学生父母角色暂时缺失的影响,破碎家庭。 4、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欺负弱者。 三、主要工作 (一)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 2、设立“知心信箱”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3、协助板报组办好“心灵之友”栏目,并黑板报中辟出一角为“心理健康园”。 4、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对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同学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培养同学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同学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协助同学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局部同学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解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新时期又赋予了教师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学会学好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更应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要求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心理辅导是一门艺术,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那么在在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要有爱心 “育人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师爱”去抚慰学生,慢慢地将心灵受伤的学生搀扶到正路上来。经常有学生给我写信,向我诉说心里的焦虑、苦闷、迷惘、无助,这些情绪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态度,甚至是价值取向。我曾收到过一个高二男同学的来信,他说:“老师,我有时很迷茫,甚至都不知道我读书究竟有什么用――我不想长大,可又不可能,我现在很无助。”他平时

很用功,考试成绩通常还不错,我了解到他当时是刚刚考完试,成绩不太理想,所以感觉难以接受,又没有办法把苦闷发泄出来,所以竟有了不想长大的想法。了解到这些,我给他回了一封信,告诉他:“每个人在某一时段,由于外部的、自身的一些原因,总会有一些消极的想法或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有问题总是要解决的。首先明确自己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和掌控能力,读书会让人远离愚昧,提升内涵。长大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且必须面对的结果,所以我们都会长大,同时也会享受到长大的乐趣。长大了,通过努力了,我们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享受爱情,过自己喜欢的日子。你看看,这难道不好吗?所以,你现在要做的是理清思绪,找到方向,再努力向前。”后来这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明白我该怎么做了。我相信,只要我心中的希望还在,我离成功永远是越来越近。尽管可能我速度很慢,但蜗牛也是牛,我相信自己!”而且他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得很不错。有些学生跟我说,他们与同学甚至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有时不能协调。有些学生,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有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一个最重要时期,是一个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特殊问题,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如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消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这是一个所有班主任都应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初识社会的中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中学阶段学生必须面对升学、就业、人际关系等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极多,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骄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僻心理、抑郁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际交往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怀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我们班的王闫文同学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王闫文父母,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

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提高管理实效。 一、正确运用“门坎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门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但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呈梯级的子目标。一旦学生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门坎,再加上班主任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就有如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的,最终达到预期的总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坎效应,班主任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1、目标的合理性。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子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同一层次,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制定目标时,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 2、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态度总是存在差异。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优、中、差生的知识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育者的参与性。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而且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迈“门坎”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一旦达到某个阶段的子目标时更要及时加以鼓励,使学生产生兴趣与动力,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化学生产生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 二、正确运用“瓦拉赫效应”,寻找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这样评价:“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的智慧之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其强项和弱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班主任应主动运用“瓦拉赫效应”,积极地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1、变堵为导,把学生由被动推向主动。传统的班级管理以堵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这种单向性的、不平等的关系天然地包涵着专制主义。而被剥夺了自主性、被伤害了自尊心的学生,对班主任抱有反感,甚至怨恨情绪,师生关系时常处于冲突和对抗之中,更谈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约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自己智能的强点。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对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简言之,心理疏导就是疏通心理淤塞,使心理活动畅通无阻。心理疏导是医治学生心灵的良方,确保校园安全的保障。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在面对全体学生加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问题学生就会演变为基础教育的次品。问题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或学习心理状态差,有的是自制心理状态差,还有的是受到其他人的误解或未得到老师的关心与肯定而引发出问题,等等。 因此,对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应当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否则就不能达到疏其心、导其行的目的。 只有充分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象、区别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排除心理障碍,发生转化,确保校园氛围的安全和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常用以下三种心理疏导方法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实现转化。 一、坚持激励性原则,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其学习动力 教育方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要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测量学表明:任何一个受教育者的群体中,都有好、中、差三种类型。要使这三种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均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分析、引导,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众多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尺问题学生容易出问题,表现在行为上,易惹是生非;表现在学同上,学习效率低、学可成绩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往往学习心理状态差,学习环境不好,或学习方法不科学。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争取成功的自信心,在思想深处背上了包袱,存在沉重的自卑感。 对这些人的教育决不能采取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要采取思想教育和心理 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去进行教育疏导。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对他们要寄予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也是明天的太阳,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会有较大发展,乃至成为优秀学生。 其次,在行动上,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选用一些曾一度受挫而处于后进地位、后经奋发努力而成才的名人,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校的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教育他们、鼓舞他们,用知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兴盛、对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修养的作用去激励他们,帮助这些问题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即学习的动机、信心、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促使他们一步步进取;同时给他们创造显山露水的机会,让他们自我表现,使他们获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发表时间:2014-06-20T10:11:31.0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4期作者:杨明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心理健康诊所、心理咨询服务等一些为成人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 杨明贺威湖北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44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心理健康诊所、心理咨询服务等一些为成人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室等,更令人欣慰的是,心理教育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疏导情感交流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理论发展”(《走进新课程》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在教育教学中具体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问题也就摆到了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健康发展,那将对他以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心理问题或者障碍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心理辅导,并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或轻微心理疾症进行诊断或矫治的过程。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是直接与学生的心理问题交锋的对象,在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形成过程中能更加及时地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便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点迷津,从而指正学生前进的航向。作为班主任必须强化自己在心理疏导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将促进学生自我醒悟和学会自我心理护理作为自己的职责。 班上有一名女同学C,中考成绩585分,进入高中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作业无法按时完成,情绪异常激动,经调查,该同学晚上回家后还自己主动做一到两小时的作业后方才休息,而休息时又无法迅速进入睡眠状态,白天精神不振,效率低下,而且情绪焦躁、易怒,即使是星期天同父母一起上街,也总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老是催促父母快点,说回家还要做作业等。她父母反映以前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进入高中后心理变化这么大,实在是接受不了。针对她的情况,我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社会适应能力。 得知C同学的情况后不久就要召开家长会,正好通过开家长会这条途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做到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向家长介绍C同学在校表现,向家长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家长会上,我重点谈了关于学生进入高中后家长要做哪些工作,到底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学习,什么样的状态是高中生的最佳学习状态等问题,并在家长会后,将其家长单独留下来,进一步取得了家长的配合。这些工作,不仅了解了C同学在家里的表现,也使我在教育过程中找到了切入点,增强了做好C同学心理疏导工作的信心。了解情况后,就是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她树立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针对C同学的实际问题,在班上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辩论“怎样对待家长、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责”,帮助C同学及其他同学培养承受挫折、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并且把握好时机,趁热打铁,告诉她在今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和生活。但是,没有过多久,她的情况有出现了变化,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她母亲在电话时焦急地谈到了她在家里表现后,我决定对其进行家访。 寻找亮点,言语激励 我们知道,不论是哪类人,总是会有闪光点,关键是找准闪光点,使其觉得的确值得骄傲。学生作为一个极具可塑性的个体,也必然也是如此。其中考试结束后,因为考试成绩欠佳,她的情绪更加急燥,接到她母亲的电话后,我决定对其进行家访。星期六的课间操结束后,我单独留下C同学,对她说:“C同学啊,我想到你家里去看看,欢迎我吗?”她马上说:“欢迎老师去我家里,我马上去跟我爸打电话!”下午,我在学校把准备说的几个问题再一次回话后,驱车来到她家,跟她的父母一道分析了她在学习上存在的误区及心理状态对她的学习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后段时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修正了作息时间,要求家长督促落实;她本人也迅速地作出了积极配合的反应,临行,我不经意地见墙上一幅题款为她本人的画,我问:“这幅画是你画的吗?”她说是的,并说以前曾经跟随老师练画画和写字。我说:“画得不错啊!还练过字?”她说:“是的,我是当阳市首届“沮漳之星”书法比赛的一等奖。”我说:“那你送老师一幅字吧!老师很喜欢你的字。”于是她便写了一个条幅送给我了。走的时候她父亲说:“今天是她上了高中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她都好长时间没有笑过了。真是太谢谢您了。”其实这个时候,第二个计划已经在我心中形成。 搭建舞台,增强信心 考试后不久,学校就要举行堆蓝体育艺术科技节,要挑选文艺节目,文艺委员找我商量出什么节目,我说:“你知道我们班有几个会唱会跳的?”她说不知道,我说:“那就来个琴韵书法吧!”她问演员都有谁,我说:“你不是会弹琴吗?演员就是你、C同学,我们来个古典的。”就这样一台基本未经排练的文艺节目就定下了,然后我找来C,告诉她关于节目的事情,我告诉她:“自信点儿,要好好表现,你别担心,肯定成功!”那场表演十分精彩。表演结束后她告诉我说:“今天感觉真好!”我说:“自信点儿,其实你在很多方面都是挺好的,只是一时还没有找到感觉罢了。”从那以后,她比往常自信多了,笑容又经常浮现在她的脸上了。 及时交流,巩固效果 情感交流在这个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注意运用好“情感交流”这一杠杆,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重视和增强自己活动的感染力,以丰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实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发挥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迁移功能,设法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