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 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 驻波系数的测量

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测量大、中电压驻波比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掌握用直接法测量小驻波比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测量无耗小驻波比微波元件的电压驻波比。 四、基本原理:

图2.1 直接法测电压驻波比方框图

微波元件的电压驻波比是传输线中电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表示为

max min

E E ρ= (2.1)

1. 直接法

该方法适用于测量中小电压驻波比。当驻波系数不大于6时,可直接沿测量线测量驻波最大点和最小点的场强得到,故称为直接法。直接法测电压驻波比方框图如图2.1所示。被测器件接在测

min

max

/U

U =ρ量线的终端,这时测量线中电场的纵向分布如图2.2所示。

图2.2 测量线电场分布图

当测量线的探针沿纵向移动时,波腹点和节点指示电表读数分别为Umax 和Umin 。 晶体二极管为平方律检波时,则有:

(2.2) 当驻波比1.05<ρ<1.5时,Umax 和Umin 相差不大,且波腹和波节平坦,难以准确测定。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移动探针测出几个波腹和波节的数据,然后取平均值。

n

n

U U U U U U min 2min 1min max 2max 1max ++++++=

ρ (2.3)

当驻波比1.5 <ρ<6时可直接读出场强最大值和最小值。

六、预习与思考:

1.复习均匀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2.熟悉各实验步骤,以加快测量速度。 3.驻波的节点与腹点如何选取?

实验三 阻抗的测量

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测量线测量阻抗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阻抗圆图的用法。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调整微波测试系统 2.测量阻抗 四、基本原理:

微波元器件或天线系统的输入阻抗是微波工程中的重要参数,因而阻抗测量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学习用测量线测量单端口微波元件输入阻抗的方法。 根据传输理论,传输系统中驻波分布与终端负载阻抗直接有关,表征驻波特性的两个参量,驻波比ρ及相位min l β与负载阻抗的关系:

min

min L l jtan -tan j 1Z ~βρβρl -=

(3.1)

图3.1 电压与相位的关系

图3.2 等效截面法

上式左端为归一化负载阻抗,即单端口微波元件的输入阻抗,ρ为驻波比。

min l 是终端负载至相邻驻波节点的距离,参照图3.1。因而只需在测量线的输出端接上待测元

件,分别测定驻波比ρ,波导波长g λ及距离min l ,即可用上式或阻抗(或导纳)圆图计算待测元件的输入阻抗(或输入导纳)。

实际测量中常用“等效截面法”。首先让测量线终端短路,沿线驻波分布如图3.2(a)所示,因而移动测量线探针可测得某一驻波节点位置T d ,它与终端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n λg/2(n=1,2,3…),此位置即为待测元件输入端面在测量线上的等效位置T 。当测量线终端换接待测负载时,系统的驻波分布如图3.2(b)所示,由测量线测得T d 左边(向波源方向)的相邻驻波节点位置min d 即为终端相邻驻波节点的等效位置。所以

T

d d l l -=min min (3.2)

由公式

min

min

tan tan 1l j l j Z L βρβρ--=

(3.3)

可以计算待测元件的输入阻抗Z L ,下图为导纳圆,A 点的读数即为待测元件的归一化导纳,B 点的读数即为归一化阻抗,如图3.3所示。

图3。3 归一化阻抗圆图

图5.3 归一化阻抗圆图

图3。4 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1. 调整微波测量系统

(1)测量线输出端接匹配负载,调整测量系统。

(2)测量线终端换接短路板,用交叉读数法测量波导波长g λ并确定位于测量线中间的一个波节

点位置T d ,记录测量数据。

2.测量电感(或电容)膜片及晶体检波器输入阻抗

(1)取下短路板,测量线输出端接“电感(或电容)膜片+负载匹配”测出T d ,左边相邻驻波

节点的位置min d ,计算T d d l l -=min min ,记录测量数据。 (2)用微波衰减器调整功率电平,使测量线探头晶体处于平方律检波范围。用直接法测量驻波

比ρ,记录数据。

(3)根据ρ,min l ,g λ,应用导纳圆图计算“电感(或电容)膜片+负载匹配”的归一化导

纳。

六、预习与思考:

1、复习均匀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2、了解传输线不同终端负载的接入情况。

3、如果终端负载是感性的,则滑动螺钉与负载的距离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实验四 波长和频率的测量

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测量频率和波长的仪器。

2.掌握测量频率和波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

2.测量微波信号的波长

四、基本原理:

图4.1 实验装置图

频率是微波测量的基本参量之一。从原理上说,波长的测量与频率的测量是有区别的,前者归结为长度的测量,后者归结为时间的测量。根据谐振腔的谐振选频原理可知,单模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决定于腔体尺寸,得用调谐机构的位置对谐振腔进行调谐,使之与待测微波信号发生谐振,就可以根据谐振时调谐机构的位置,判断腔内谐振的电磁波的频率。这就是谐振式频率计的基本原理。本实验将频率计采用吸收式接法。当产生谐振时,谐振腔最大程度的获取功率,使得输出几乎为0,这样从指示器上可以观察其谐振或失谐的情况,从而读出频率计上指示的读数。

根据传输线原理,邻近两个腹点或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这样可根据选频放大器上显示的相邻腹点,从测量线上直接读出波长。

五、实验步骤:

1.微波频率的测量

(1)按图4.1所示的框图连接实验系统。 (2)将检波器及检波指示器接到被测件位置上。

(3)用频率计测出微波信号源的频率。旋转频率计的测微头,当频率计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吸收峰。反映在检波指示器上的指示是一跌落点(参见图4.2),此时,读出频率计测微头的读数,再从频率计频率与刻度曲线上查出对应的频率。

检波指示器指示

谐振点 频率计测微头刻度

图4.2频率计的谐振点曲线 2. 波导波长的测量:

(1)接开路阻抗,其可变电抗的反射系数接近1,在测量线中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为接近纯驻波的图形,如图4.3所示,只要测得驻波相邻节点的位置L 1、L 2,由

L L g 1

2

2

1

-=λ,即可求得波导波长λg 。

表4.1 相邻节点位置数据表

(2)接短路阻抗。测量驻波相邻腹点的位置L 1、L 2,由

L L g 1

2

2

1

-=λ,即可求得波导波长λg 。

六、预习与思考:

1.复习均匀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2.用传输线理论分析测量波长与频率的原理。

实验指导书封面

材料学基础实验实验指导书 叶原丰编著 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监制 二零一一年九月

《材料科学基础》以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对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以物理学、物理化学、化学等为基础,涉及材料晶体结构、材料热力学、材料动力学、材料性能等系统的材料科学知识。实验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1) 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包括原子态到聚合态,从理想的完整结构到存在各种缺陷的不完整晶体结构,原子和分子在固体中的运动,以及材料在受力变形时组织结构的变化和恢复过程;2) 材料合成;3)学习用理论模拟方法研究材料的性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材料制造过程中的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为今后学习各种材料及其制备打下基础。

目录 号 实验一晶体定向及晶面符 实?? 1 验二偏光显微镜的使 用 实验三4 利用Gaussview进行化学建 模 备实验四溶 7 胶的 制 14

实验一晶体定向及晶面符号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各晶体定向的原则及定向的意义; 2?根据晶体定向原则和整数定律,确定晶体上个晶面的空间位置关系; 3?确定个晶面指数及其规律。 二、实验内容 1 .晶体定向 即选定坐标轴及单位面,并确定轴单位比值(轴率),其方法如下: (1)找出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划分晶族、晶系和对称型; (2)根据晶体所属晶系和对称型,依各晶系晶体的定向原则确定坐标轴(见表1 ) 0

由整数定律知道:Ala : B/b : C/c=p:q:r,因此对单位面而言,其轴单

位之比为a:b: c,表轴系数之比为n:n:n=1:1:1。 通常采用标轴系数的倒数比值置于小括号()内作为晶面的符号,这种符号有称为米氏符号。单位晶面的米氏符号即为(111)。 晶体上任意一个晶面的晶面符号课用如下方法求的:首先把晶面延长与坐标轴相交,并以轴单位为度量单位,算得其标轴系数,再取倒数比: 1/p :1/q :1/r=h :k:l 把h:k:l 化为最简单的互质系数置于小括号()中,即为该晶面的米氏符 号。 三思考题 1 .晶体定向的原则是什么?坐标轴与对称要素间的关系? 2.晶体符号如何确定?其在几何结晶学中有何作用?

【3】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_图文_百.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本课程设计包含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两个环节。 软件部分完成在有限的课内实验环节无法涉及到的具有综合设计性的软件实验,如中断程序设计、I/O程序设计、宏设计等。硬件部分利用伟福试验系统设计一个电子钟电路,并编制一个程序使电子钟能正常运行。通过软硬件环节的设计和调试,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性工程素质。 总实验学时:共计2周 实验一:电话号码本设计完善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二:显示器I/O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三:中断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四:发声系统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五:键盘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六:电子钟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5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软件实验部分要求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开发环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根据教师意见和讨论,完善改进课内环节所进行的实验及进行其他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具体如下: 1. 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环境,根据前期掌握程度,可选择Masm for windows集 成实验环境(实验室配备,或自行安装masm5.0、masm6.0、Emu8086,Tasm等,软件开发环境可由学生根据使用爱好自选。

2.根据课内实验验收时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以及和同学讨论的结果,设计实现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电话号码本,并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工作特色,即具备和其他设计不同之处。 3. 显示器I/O程序设计,完成屏幕窗口控制程序。 要求在屏幕上开出三个窗口,它们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坐标分别是(5,10,(15,30和(5,50,(15,70和(18,15,(22,65,如从键盘输入字符,则显示在右窗口,同时也显示在下窗口的最下面一行。若需要将字符显示于左窗口,则先按下←键,接着再从键盘输入字符,字符就会从左窗口的最下行开始显示,同时下窗口也显示出左窗口的内容。如果再按下→键,输入字符就会接在先前输入的字符之后显示出来。当一行字符显示满后,窗口自动向上卷动一行,输入字符继续显示与最低一行,窗口最高一行向上卷动后消失。 4. 中断程序设计,完成内部中断服务程序和外部中断服务程序设计。具体要求为: (1.编写一个内部中断服务程序,使其能够显示以“0”结尾的字符串(利用显示器功能调用INT 10H。字符串缓冲区首地址为入口参数,利用DS:DX传递此参数。 (2.编写一个可屏蔽的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中断请求来自8259A的IRQ0,在新的外部中断服务程序(新08H中断中,使得每55ms的中断在屏幕上显示一串信息“A 8259A Interrupt!”,显示10次后,恢复原中断服务程序,返回DOS。 5.发声系统设计,参考教材中的例9.1,利用扬声器控制原理,编写一个简易乐器程序。 要求当按下1~8数字键时,分别发出连续的中音1~7和高音i(对应频率依次为524Hz、588Hz、660Hz、698Hz、784Hz、880Hz、988Hz和1048Hz;当按下其他键时,暂停发声。如果时间允许,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发挥,如增加按键功能、编辑歌曲等。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册封面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实验报告册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本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助考院校:___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______年_____月

注意事项 1、各助考单位可就近选择定点实验单位安排考生完成实验任务。定点实验单位必须根据自身实验条件,开出某一门课程的全部实验,并要求考生将这一门课程全部实验一次性全部完成。若定点实验单位不能开出课程全部实验,则考生必须另选其它定点单位完成这一门课程的实验。一门课程实验不允许考生跨单位分项完成,否则,实验成绩不予承认。 2、要求考生选择这一门课程至少3个实验,要求独立完成。 3、考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有问答题的实验,必须认真回答,不能空项。填写实验报告,必须使用黑或兰黑钢笔(插图可用铅笔),要求字迹整洁。 4、实验指导教师应按指导书要求,指导考生完成试验并认真批阅实验报告。确定初评成绩。填写您所负责的某一门课程的实验报告评分栏,加盖实验单位印章。 5、考生做实验时,应持本报告册。完成实验后由考绩所在助学单位统一送到主考学校。考核合格者的发给“实验环节考核合格证书”,作为考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依据之一。

目录 一、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1 二、实验二: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4 三、实验报告评分栏――――――――――――――――――7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1.1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1.1 问题描述 这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题目内容,即该实验到底要做什么。 1.1.2 算法说明 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算法和重要的数据结构,即该实验到底应该怎么做。 基本要求: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关键算法都要描述清楚,而不是仅描述主函数。算法和数据结构可用伪码和图示描述,不要只写源代码和注释。 1.1.3 测试结果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紧扣实习的题目类型和要求,涉及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对于需要利用某算法解决某问题的题目,应设计并填写一张测试用例表。每个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输入:设计一组输入数据; (2)测试目的:设计该输入的目的在于测试程序在哪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3)正确输出:对应该输入,若程序正确,应该输出的内容; (4)实际输出:该数据输入后,实际测试得到的输出内容; (5)错误原因:如果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需分析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6)当前状态:分为“通过”(实际输出与正确相符)、“已改正”(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但现在已修改正确)、“待修改”(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且尚未改正)三种状态; (7)测试结果分析:需要详细解释测试策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得出自己对算法性能等方面分析的结论。 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少于代码的30%将不能得分。

1.2 实习作业的提交要求 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打印稿)1份,与此同时提交压缩后的电子资料1份,电子资料要求按照如下方式打包: 文档夹:包括电子版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rar 源代码文件 代码夹:源代码文件对应的可执行文件 readme.txt文件,告知如何编译源代码,生 成可执行文件

实训指导书

XX学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生产实习》实训指导书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组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 前言 根据《 XX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的要求和建 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建筑工程教研室拟计 划在双休日和暑期,结合学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组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体现活动 的专业特色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进一步拓展建筑 工程施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要, 培养“有理论、懂专业、能动手、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生产实习的目的 生产实习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近六周的施工现场生产实习,学习主要专业工种, 如瓦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木工、抹灰工等的施工工艺和 操作技术,掌握主要专业工种的施工操作工工艺,质量检验 方法及要求,领会其安全施工的要求,增强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环保意识。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 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对整个专业教学过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生产劳动的实际体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质 量第一,科学管理的职业道德品质。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 生体会到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单位工程施工 程序,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等知识及有关政策、规范、规程和法规;提高学生的思想水 平和专业生产的技能与技巧,重点学习 1—2 个工种,达到初级工的操作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综和实习奠定基础。 二、生产实习具体安排 (一)实习组织形式 生产实习采用学生双休日和暑假,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 动,学校联系用工单位,由指导老师带队,分组集中实习, 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地)进行,以一名基层技术员 助手的身份,在指导老师及工地技术人员的直接领导下,学 生跟班作业,参加工地生产业务活动及技术管理工作,在师 傅或现场各管理岗位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 任务。 (二)实习班级: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071、 072 班。 (三)实习时间: 生产实习:双休日2008年 5月 28日—6月 26日;暑期从2008年 7 月 10日—7 月 30日结束。 (四)实习作业上交、批改时间: 2008年 8月 23日—— 2008年 9月 1日 (五)生产实习总结会 2008年 9月 8日下午 3点 三、实习指导教师及实习小组组长职责 (一)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实习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具体做 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20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2013年2月1日

目录 设计一简单计算器 (1) 设计二模拟时钟程序 (4) 设计三 24点游戏 (8) 设计四多媒体视频播放器 (11) 设计五幸运52 (14) 设计六简单画图程序 (17)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20)

设计一简单计算器 一、概述 在运算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器能减少运算量。既可以用“计算器”的标准视图执行简单的计算,也可以用其科学型视图执行高级的科学计算。用户使用“计算器”执行所有通常用手持计算器完成的标准操作。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阶乘,对数,开方,倒数等运算。简单计算器可对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同时包含清除,退格,退出功能。简单计算器出现错误会给出相应错误提示。而且可以操作与运算按钮相对应的菜单项。 通过对简单计算器的设计,可以熟悉MFC编程,包括Visual C++在数学计算方面的知识、算法设计、对话框和控件的使用及应用程序的调试,同时对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并提高动手编程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提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原理,绘制程序流程图和描述程序的功能,并说明程序的特点和难点。具体如下: 执行简单计算: (1) 键入计算的第一个数字。 (2) 单击“+”执行加、“-”执行减、“*”执行乘或“/”执行除。 (3) 键入计算的下一个数字。 (4) 输入所有剩余的运算符和数字。 (5)单击“=”。 执行科学计算:能够执行阶乘、正弦、余弦和指数运算。 2、添加相关控件,制作与用户交互性较好的应用程序界面。

微波技术基础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界限可认为是l/λ>=0.05) 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传输波形分类: (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 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 (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 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 (3)表面波传输线 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 按损耗特性分类: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 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3)行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为复数或实数阻抗(L L L X R Z ±=或L L R Z =)。 信号源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去。反射波功率小于入射波功率。 1-5.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连接元件的导线没有分布参数效应,导线沿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与空间位置无关。分布参数电路中,沿传输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随空间位置变化,传输线存在分布参数效应。 1-6.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λ/4阻抗匹配器和支节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 1-7.传输线某参考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参考面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等于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波阻抗定义为传输线内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的比值。 1-8.传输线上存在驻波时,传输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大位置和电压最小位置的距离相差λ/4,在这些位置输入阻抗共同的特点是纯电阻。 第二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叫模式或波形?有哪几种模式?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作者:周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而开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上机实验是其主要的环节。本实验指导书是帮助同学们进行上机实验而制订的。 一、实验目的: 1.能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小型软件系统。 2.在此过程中,能综合利用以前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3.加深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及方法,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素养。 二、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先修课程: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C++语言、数据库系统概论 四、上机学时数:10学时 五、实验环境 1.单机模式 操作系统:Windows 开发工具:C++ Builder 6.0、Access 2000 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基本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2. 基本能够完成所要求的系统。 3. 报告文档符合具体要求。 七、设计内容 题目:选课系统 1.说明:本设计选择广大学生最熟悉的选课系统最为设计任务,便于同学联系实际,学以至用。但限于具体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宜采用C++ Builder 6.0、Access 2000。 2.具体要求: 1)数据要求 所存储和查询的数据要符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所涉及的字段至少应包括(名称可 以不同):学生姓名、学号、登陆密码、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地址、学生电话、家庭地址、教师号、教师姓名、教研室、职称、性别、教师电话、课名、课号、学 分、先行课号、课时、开课教室、人数限制、选课人数、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 评成绩。 2)功能要求 功能至少应有:等录、查询开课情况、查询选课情况、查询成绩、选课、退课等。 3)设计要求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方法应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八、报告

食品包装学实验指导

食品包装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常见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见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2、了解并掌握食品包装的用途及方法; 3、了解常用的食品包装基本技术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品是一种品质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腐败变质的商品。包装作为食品的保护手段,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其流通贮运过程中的品质质量和卫生安全;包装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商品市场营销策略中,对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的加工食品都需经过包装才能成为商品进行销售,每一种包装食品在其保质期内都应有相应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因此,了解五种常用的包装材料的包装特性、食品包装的用途及方法、食品基本包装方法及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规律,是食品包装设计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方式 食品科学10-1,2两个班计61人,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去阿拉市的四大超市进行参观、通过认真的观察,并经小组集体讨论、分析、汇总,得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 各种食品包装塑料材料的感性认识;纸及纸板的质量指标;包装纸盒与纸箱;金属罐;铝箔及软包装;其他金属包装容器;玻璃瓶罐的制造与质量检测;陶瓷容器的主要原料及常见陶瓷容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二食品包装技术认识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品包装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2、利用包装材料、技术与方法等知识,对食品的包装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食品是一种品质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腐败变质的商品。包装作为食品的保护手段,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其流通贮运过程中的品质质量和卫生安全;包装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商品市场营销策略中,对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的加工食品都需经过包装才能成为商品进行销售,每一种包装食品在其保质期内都应有相应的质量和卫生标准。本实验通过对市场上的食品包装从材料选择、材料的特性、包装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及优缺点等进行分析,以期对食品包装的材料、包装容器、包装原理和方法等有更好的掌握。 三、实验方式 每名同学选择某一种包装,对之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 选择某一食品包装从材料选择、材料的特性、包装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及优缺点等进行分析。 五、结果与分析 实验三自行设计美观的食品包装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引论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相应的波长从1m到0.1mm。包括分米波(300MHz到3000MHz)、厘米波(3G到30G)、毫米波(30G 到300G)和亚毫米波(300G到3000G)。 微波这段电磁谱具有以下重要特点:似光性和似声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 微波的传统应用是雷达和通信。这是作为信息载体的应用。 微波具有频率高、频带宽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强功率—微波加热弱功率—各种电量和非电量的测量 导行系统:用以约束或者引导电磁波能量定向传输的结构 导行系统的种类可以按传输的导行波划分为: (1)TEM(transversal Electromagnetic,横电磁波)或准TEM传输线 (2)封闭金属波导(矩形或圆形,甚至椭圆或加脊波导) (3)表面波波导(或称开波导) 导行波:沿导行系统定向传输的电磁波,简称导波 微带、带状线,同轴线传输的导行波的电磁能量约束或限制在导体之间沿轴向传播。是横电磁波(TEM)或准TEM波即电场或磁场沿即传播方向具有纵向电磁场分量。 开波导将电磁能量约束在波导结构的周围(波导内和波导表面附近)沿轴向传播,其导波为表面波。 导模(guided mode ):即导波的模式,又称为传输模或正规模,是能够沿导行系统独立存在的场型。特点: (1)在导行系统横截面上的电磁场呈驻波分布,且是完全确定的,与频率以 及导行系统上横截面的位置无关。 (2)模是离散的,当工作频率一定时,每个导模具有唯一的传播常数。 (3)导模之间相互正交,互不耦合。 (4)具有截止频率,截止频率和截止波长因导行系统和模式而异。 无纵向磁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磁场分量),称为横磁(TM)波或E波。 无纵向电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电场分量),称为横电(TE)波或H波。 TEM波的电场和磁场均分布在与导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内。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是以TEM模为导模的方式传递电磁能量或信号的导行系统,其特点是横向尺寸远小于其电磁波的工作波长。 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分界线:几何尺寸L/工作波长>1/20。 这些量沿传输线分布,其影响在传输线的每一点,因此称为分布参数。 传播常熟是描述导行系统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相位变化的参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由从源到负载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压以及电流叠加,在传输线上呈行驻波混合分布。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电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流之比的负值,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决定的传输线阻抗是分布参数阻抗。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年1月

目录 1.前言 (1) 1.1指导思想 (1) 1.2设计任务 (1) 1.3参考进度 (2) 1.4成绩评定 (2) 1.5注意事项 (3) 1.6参考书目 (3) 2.个人任务 (4) 2.1 排序算法设计 (4) 2.2 应用算法设计 (4) 3 小组任务 (6) 3.1 有向图问题 (6) 3.2 最小生成树问题 (6) 3.3 关键路径问题 (6)

1.前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及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及程序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存储方案、设计出简洁、高效、实用的算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指导思想 本次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加强团队的分工与合作; 5、掌握面向实际背景思考问题的方法。 1.2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主要分为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两种。 个人基本任务: 在DHU-OJ平台上按要求完成“个人任务”部分的设计任务,其中选做题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小组任务: 完成“小组任务”部分的设计任务,其中选做题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1.1要求 1、每项目小组人员为3~5名。 2、每项目小组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参加人 员名单和分工,课题的目的,课题内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主要代码 分析、测试结果、课题特色和创新之处、收获与体会、使用说明。 3、每人必须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上提交个人任务的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微波技术基础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波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微波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理论,主要介绍了TE型波的理论和传输特性。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microwave in the microwav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wave in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type of wav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技术基础 第一章微波简介 1.1 什么是微波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就现代微波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论,微波是指频率从GHz 300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 MHz3000 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3000MHz),厘米波(频率从3GHz~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3000GHz)四个波段。 下图为电磁波谱分布图: 1.2微波的基本特点 1.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段的波长和无线电设备的线长度及地球上的一般物体的尺寸相当或小的多,当微波辐射到这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地反射、折射,这和光的反射折射一样。同时微波的传播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够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能获得方向性极好、体积小的天线设

实验指导书

注意事项 1.实验报告封面及报告纸请自行领取。 2.实验报告封面及报告纸的各项内容务必填全。 3.一次上机实验一张报告纸(8次实验共8张)。 4.实验报告上的各栏目严格按本指导书填写。 5.实验中使用的抓包软件是WireShark。 6.实验地点:9号楼5层南侧503。 7.实验时间:第3、5、7、9、11、13、15周的周四12节,17周的周二12节。

实验1 实验项目:以太网帧分析(编码:E1205201) 实验目的:掌握以太网的帧首部格式,理解其功能与含义。 实验仪器:装有抓包软件的PC机。 原理概述: 在有线局域网中,目前只有一种,即以太网。下图是以太网的帧格式。 类型 前同步码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C R C 46~1500字节 8字节6字节6字节2字节4字节 实验内容步骤: 利用抓包软件捕获多个以太网帧,查看并理解每个字段的内容、功能与含义。 数据记录表及处理: 记录某个以太网帧的首部字段内容。 实验结论及问题讨论: 自己总结。 实验2 实验项目:IP协议分析(编码:E1205202) 实验目的:掌握IP协议的首部格式,理解其功能与含义。 实验仪器:装有抓包软件的PC机。 原理概述: 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是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能够互联的基础。IP协议属于分组交换中的数据报服务,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在网络中确定一条合适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通过该路径由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IP协议的首部格式体现了这个功能。 实验内容步骤: 利用抓包软件捕获多个IP数据报,根据教材讲解查看并理解每个字段的内容、功能与含义。 数据记录表及处理: 记录某个IP数据报的首部字段内容。 实验结论及问题讨论: 自己总结。 实验3 实验项目:TCP协议分析(编码:E1205203) 实验目的:掌握TCP协议的首部格式,掌握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过程。 实验仪器:装有抓包软件的PC机。 原理概述: 与IP协议类似,TCP协议也是因特网中的核心协议。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保证可靠传输的协议,具有分用与复用、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的功能,TCP协议的首部格式体现了这些功能。TCP建立连接时,需要控制数据传输3次才能建立连接,称为三次握手。实验内容步骤: 1.利用抓包软件捕获多个TCP报文段,根据教材讲解查看并理解每个字段的内容、功能与含义。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选择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面哪种应用未使用微波() (a)雷达(b)调频(FM)广播 (c)GSM移动通信(d)GPS卫星定位 2.长度1m,传输900MHz信号的传输线是() (a)长线和集中参数电路(b)长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c)短线和集中参数电路(d)短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3.下面哪种传输线不能传输TEM模() (a)同轴线(b)矩形波导(c)带状线(d)平行双线 4.当矩形波导工作在TE10模时,下面哪个缝不会影响波的传输() 5.圆波导中的TE11模横截面的场分布为() (a)(b)(c) 6.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为,和。

7.耦合微带线中奇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偶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 8.表征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参量有阻抗参量、参量、参量、散射参量和参量。 9.衰减器有衰减器、衰减器和衰减器三种。 10.微波谐振器基本参量有、和三种。 二.(8分)在特性阻抗Z0=200?的传输线上,测得电压驻波比ρ=2,终端为 U0V,求终端反射系数、负载阻 =1 电压波节点,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max 抗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三.(10分)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Z0=75?,负载阻抗Z L=75+j100?,工作频率为900MHz,线长l=0.1m,试用Smith圆图,求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的位置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要求写清必要步骤)。 四.(10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负载阻抗为Z L=75Ω,若采用单支节匹配,求支节线的接入位置d和支节线的长度l(要求写清必要步骤)。五.(15分)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什么模式;当工作波长为λ=2cm时,BJ-100型(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中可传输的模式,如要保证单模传输,求工作波长的范围;当工作波长为λ=3cm时,求λp,vp及vg。 六.(15分)二端口网络如图所示,其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200Ω,并联阻抗分别为Z1=100Ω和Z2=j200Ω,求网络的归一化散射矩阵参量S11和S21,网络的插入衰减(dB形式)、插入相移与输入驻波比。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系

一、运动员比赛日程表 设有n=2k个运动员要进行网球比赛。设计一个满足以下要求的比赛日程表: ●每个选手必须与其它n-1个选手各赛一次 ●每个选手一天只能赛一次 ●循环赛一共进行n-1天 1、运用分治策略,该问题的递归算法描述如下,根据算法编制程序并上机 通过。 输入:运动员人数n(假定n恰好为2的i次方) 输出:比赛日程表A[1..n,1..n] 1. for i←1 to n //设置运动员编号 2. A[i,1]←i 3. end for 4. Calendar(0,n) //位移为0,运动员人数为n。 过程Calendar(v, k) //v表示位移(v=起始行-1),k表示运动员人数。 1. if k=2 then //运动员人数为2个 2. A[v+2,2]←A[v+1,1] //处理右下角 3. A[v+1,2]←A[v+2,1]//处理右上角 4. else 5. Calendar(v,k/2) //假设已制定了v+1至v+k/2运动员循环赛日程表 6. Calendar(v+k/2,k/2) //假设已制定了v+k/2+1至v+k运动员循环赛日程表 7. comment:将2个k/2人组的解,组合成1个k人组的解。 8. for i←1 to k/2 9. for j←1 to k/2 10. A[v+i+k/2,j+k/2]←A[v+i,j] //沿对角线处理右下角 11. end for 12. end for 13. for i←k/2+1 to k 14. for j←1 to k/2 15. A[v+i-k/2,j+k/2]←A[v+i,j] //沿对角线处理右上角 16. end for 17. end for 18. end if 2、编制该问题的非递归算法,上机通过。 将如上文件保存在命名为“学号+姓名+实验一”的文件夹中并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

实验指导书

湖 南 商 学 院 实验项目指导书 唐红涛 编 写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所属课程: 贸易经济学 课程编号: 010102 面向专业: 经济学 所属学院: 经贸学院 2010年4月

目 录实验一 大学校园商业业态的调查 实验二 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比较 实验三 农产品贸易的分析 实验四 贸易企业规模扩张的调查

实验一:大学校园商业业态的调查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商品业态的基础知识,以及市场调查的基础知识,了解商业业态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二、实验内容 选择湖南商学院或者临近高校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商业店铺数量、位置以及营业额、人流量等指标。 三、实验原理及原始计算数据、所应用的公式 贸易经济学中关于商圈的相关理论以及商业业态互补和竞争性理论。 四、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消耗品 五、实验步骤 1. 了解实验的目的 2. 自由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4-5个人 3. 确定实践地点:选择附近高校或者湖南商学院。 4. 深入调查各店铺的业态、销售额、经营规模、位置以及人流量。 5.完成报告,报告结构见附件。 6.陈述:各小组委派一名同学在课堂陈述调研结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及对学生的要求 该实践成绩占学期成绩的10%。 于开始报告前发给每一位同学评分表,评分内容包括: 组别评分:对本组外的其它组别作综合评分。 组内评分:对同组除自己之外的其它同学作综合评分。 老师评分:针对各组书面报告与组员口头报告作评分。 实践报告参考格式 封面内容:题目、组别(学号)、(组员)姓名、缴交日期 正文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new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Linux二级文件系统设计 【开发语言及实现平台或实验环境】 C++/VC++ 【设计目的】 (1)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和内部实现。 (2)结合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等课程的知识,设计一个二级文件系统,进一步理解操作系统。 (3)通过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编程实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编程的能力 【设计要求】 理解Linux的文件系统的组织;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系统采用两级目录,其中第一级对应于用户账号,第二级对应于用户帐号下的文件;使用文件来模拟外存,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和操作算法的设计,实现一个文件系统并实现基本的文件操作(为了简便文件系统,不考虑文件共享,文件系统安全以及管道文件与设备文件等特殊内容)。要求: 1、对程序的每一部分要有详细的设计分析说明 2、程序执行的每个步骤要有具体的提示内容或输出 3、源代码格式规范,注释不少于三分之一 4、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对得到的运行结果要有分析, 5、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设计的心得体会 6、提交完整程序代码、课程设计报告及相关文档 【设计原理】 一.外存管理 文件系统是一个含有大量的文件及其属性,对文件进行操作、管理的软件,以及向用户提供使用文件的接口的一个集合。在逻辑上它的层次结构是这样的: 作为产品的操作系统有各自的文件系统。比如MS的WINDOWS系列使用的是FAT16、FAT32或NTFS的文件系统、LINUX使用的是EXT2、EXT3文件系统等等。

二.linux的EXT2文件系统 linux使用一个叫虚拟文件系统的技术从而可以支持多达几十种的不同文件系统,而EXT2是linux自己的文件系统。它有几个重要的数据结构,一个是超级块,用来描述目录和文件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文件大小和结构等信息。inode也是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文件系统中的每个目录和文件均由一个inode描述。它包含:文件模式(类型和存取权限)、数据块位置等信息。如果希望详细学习EXT2文件系统可以参看linux内核代码include/linux/ext2_fs.h、include/linux/ext2_fs_sb.h等文件。 一个文件系统除了重要的数据结构之外,还必须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接口操作。比如EXT2提供的OPEN/CLOSE接口操作。 三.用内存来模拟外存 真正的文件系统对外存进行管理,涉及到许多硬件、设备管理方面的底层技术,一方面这些技术不属于操作系统核心内容,一方面过多的内容不免造成实验者顾此失彼,所以这里推荐一种使用内存来模拟外存的方式,可以跳过这些硬件技术而直接把精力放在数据结构设计和操作算法设计上面。 假定pInode是一个指向inode结构的指针,而且它已经放入的需要放入的数值了,现在需要将其写入到特定位置。可用如下代码: …… fd=fopen(“filesystem”,”w+b”); //fd是FILE指针类型,w便是写方 式,b表示二进制fseek(fd,specific_area,SEEK_SET);// fd是文件指针;specific_area为整形, // 为需要入pInode的位置 fwrite(pInode,1,sizeof(inode),fd); // 写入pInode信息 【设计内容】 一、任务 为Linux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 login用户登录 dir 列目录 create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cd 进出目录 2.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 3.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 二、程序设计 1.设计思想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微机原理及应用》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术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硬件调试、查阅资料、绘图、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或小组)都要自己动手独立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微机应用小系统.。设计题目可以在给出的参考题目中选,也可以自己选设计题目,但难度不应小于参考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审查后方可确定是否采纳或修改设计题目。 分组要求:每2-3人一组。通过1周的集中设计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可以集体讨论,但设计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设计的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老师查资料、给数据、定答案。同组同学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启发。 每个学生(或小组)在完成课程设计后,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线路。课程设计报告每个学生一份,由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由3部分组成:验收答辩45%,平时表现和出勤情况20%,课程设计报告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