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关于此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基因型有DD、Dd、dd

C.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抓取2次所得子代基因型的比值应为DD:Dd:dd=1:2: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黄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4.水稻有非糯性和糯性两种,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有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资阳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打算利用水稻这一性状进行一些遗传研究,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可能出现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

B.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颜色以及比例,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C.非糯性基因和糯性基因是通过直接控制淀粉的合成来控制水稻这一性状的

D.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5.已知豌豆某两对相对性状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及比例如图,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6.现在有一闭花受粉植物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作为亲本),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3代后,子三代(即F3)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比例为()

A.9/16 B.15/16 C.9/10 D.3/8

7.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可以是()A.AAbbDd×aaBBdd B.AABBdd×aa bbDD

C.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

8.向动物卵巢中注射含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该过程DNA只复制一次)。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无放射性

C.甲乙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成对存在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9.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有可能是b

B.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

C.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10.下图为精原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精原细胞所在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B.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③→①→②→④

C.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D.减数分裂过程需要线粒体、核糖体等具膜的细胞器参与

11.关于低温可以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

B.大蒜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能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C.卡诺氏液浸泡0.5~1h 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两次

D.制作装片的操作方法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不相同

12.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

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

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过程有差异

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13.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所述是减数分裂特有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细胞中出现四分体,并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C.细胞中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点的分裂

D.胞质分裂及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

14.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伴性遗传均有隔代遗传现象

C.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都是同型的

D.红绿色盲女性的父亲一定患此病

15.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孟德尔用丙自交,其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

16.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B.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D.如果外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儿子(生育能力正常)。以下关于该男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

B.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其外祖母或祖母

C.染色体异常可能是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D.该男孩的女儿不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18.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优生指导,不正确的有()

A.A B.B C.C D.D

1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活S型细菌和活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菌的菌体外有胶状荚膜,S型菌的菌体外没有胶状荚膜

B.图中活R型菌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活R型菌转化成活S型菌

C.图中活R型菌含量上升,与活S型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抵抗力降低有关D.活S型菌数量从零开始是由活R型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20.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多数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

D.合成噬菌体衣壳蛋白质所需的酶来自细菌

2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

22.下列关于人体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酸分子中的每一个磷酸均与两个五碳糖形成酯键

B.DNA和RNA均分布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C.mRNA和tRNA均为单链不含氢键

D.DNA双螺旋结构的热稳定性和分子的碱基组成无关

23.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分子中一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

B.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是ec

D.病毒的上述过程只能发生在宿主细胞中

24.如图为多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示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有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B.该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自右向左

C.图中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在5’端

D.RNA内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5.如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

B.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D.甲、乙两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26.如图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

A.①过程需要DNA单链作模板,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为其直接供能

B.过程①②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7.发生基因突变以后的基因应该是()

A.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

C.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D.有害基因

2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DNA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C.外界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可使DNA复制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

D.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只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29.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其中错误的是()

A.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B.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

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30.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及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于染色体复制的时期

B.两次使用普通西瓜的花粉,作用相同

C.三倍体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不能正常联会,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D.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能够杂交形成三倍体,二者属于一个物种

31.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需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32.人类的血型受到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控制,A血型的基因型有I A I A、I A i,B 血型的基因型有I B I B、I B 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 A I 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系部分成员的血型如下图,其余成员血型未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4的血型与双亲各不相同,这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I1的血型可能为A型、B型或AB型,不可能为O型

C.Ⅲ2和Ⅲ3是兄妹,他们具有相同血型的概率为1/2

D.若Ⅲ1和Ⅲ2婚配,所生的孩子为AB血型的概率为1/8

3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34.有两个大麦纯系品种:一个是矮秆(br)但易感染锈病(t)的品种,另一个是高杆(Br)但抗锈病(T)的品种。现用高杆抗锈病(BrbrTt)大麦品种作为亲本进行自交,子代矮秆抗锈病纯合子所占的百分率为0.36%,推测亲本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A.Br与T连锁;br与t连锁

B.Br与t连锁;br与T连锁

C.Br与b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T与t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以上都有可能

35.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C.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3个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36.研究者人工合成的一种微小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当其进入番茄细胞后,能作用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从而使该基因“沉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小RNA可能与乙烯的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

B.微小RNA可能通过干扰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基因沉默

C.微小RNA与乙烯受体基因的模板链碱基序列相同

D.该技术可尝试应用于番茄储藏与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37.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但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狂的地

区。下列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杂合子个体内不合成异常血红蛋白,所以不表现出症状

B.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其遗传方式

C.该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来检测

D.该致病基因为有害基因,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8.某植物体细胞核基因B可编码一条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若该基因内部插入了三个碱基对可突变成b基因,会使相应的mRNA增加一个三碱基序列AAG,翻译成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基因突变成b后,参与b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B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在b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D.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39.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型

③能形成新的基因

④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多选题

40.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下表显示酶A与酪氨酸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④中碱基的改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②③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

C.①使tRNA种类增多,④使tRNA数量减少,②③中tRNA的数量没有变化

D.①④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

三、实验题

41.鸡冠的性状有多种,纯合子豌豆冠鸡与玫瑰冠鸡交配,子一代(F1)全是胡桃冠,F1雌雄交配,F2出现了冠形为单冠的鸡,表现型和数量如下表。

回答问题:

(1)鸡冠形状的遗传受__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2)从F2中随机挑选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各一只,形成一个杂交组合:豌豆冠()×玫瑰冠(),或豌豆冠()×玫瑰冠()。

①不考虑正交、反交的区别,只考虑基因型,则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

_____________种。

②理论上,若杂交组合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的概率是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利用F2设计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实验方案:让F2中全部胡桃冠母鸡与___________交配,只收集、孵化每只母鸡产的蛋,________(填“隔离”或“混合”)饲养每只母鸡的子代(F3),观察、统计全部F3的冠形和数量。

②预期实验结果:理论上,有16只母鸡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胡桃冠:豌豆冠=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结果为:子代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四、综合题

43.下图1表示某生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图2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图3表示生殖细胞中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由卵原细胞Ⅰ到细胞Ⅱ的变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

(2)对照图3,请在图4中画出细胞核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_______。

(3)图1中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产生了基因型为Ab或aB或AB或ab的配子,则这些配子的产生与图3中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时期密切相关,该变异被称为_______。44.下图为酵母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Ⅲ表示结构或物质。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物质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若通过过程②形

成的某RNA片段含1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32%,则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含有________个胸腺嘧啶。

(3)直接参与过程③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结构Ⅲ中最终生成的三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无法确定”)。

(4)用某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___填图中序号)过程。

(5)结构Ⅲ与噬菌体相比,化学成分上的最大差异是后者不含_____________。45.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的___________育种。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_。

(2)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_______倍体,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_(“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此种育种的遗传学原理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装置分别模拟的是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B错误;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受精作用,C错误;每1次抓取,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只能是DD、Dd与dd 这三种组合情况中的1种,所以抓取2次并不能出现“所得子代基因型的比值为DD∶Dd∶dd =1∶2∶1”的结果,D错误。

2.D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

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9:3:3:1,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说明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数目相等的4种配子,C 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让多对黄鼠交配,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说明鼠的黑色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性状分离;由于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

说明黄鼠显性纯合会致死,因此子代黄鼠中只有杂合子没有纯合子;由于黄鼠都是杂合体,所以杂交后代为1:1,即黄鼠占1/2。

【详解】

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出现黑鼠,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鼠的黄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鼠的黑色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错误;子代分离比为黄色:黑色=3:1,其中黑鼠占1/4 ,而实际杂交后代中黑鼠约占1/3 ,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即后代黄鼠均为杂合子,B错误;黄鼠体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黄鼠(Aa)与黑鼠(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黄鼠):aa(黑鼠)=1:1,其中黄鼠约占1/ 2 ,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非糯稻和糯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 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是1:1;已知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

【详解】

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产生的F1都是杂合体,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根据“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有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可知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可能出现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A正确;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产生的F1都是杂合体,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颜色以及比例,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非糯性基因和糯性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属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C错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

根据题图,单独分析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图形可知后代中AA:Aa=4:4=1:1,BB:Bb:bb=2:4:2=1:2:1,据此分析。

【详解】

由图形可知后代中AA:Aa=1:1,由此可知亲本应是AA×Aa,而BB:Bb:bb=1:2:1说明亲本应是杂合子自交,即Bb×Bb,故亲本应是AaBb和AABb,C正确。

6.C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的遗传给后代。

【详解】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F1可育个体为1/3AA和2/3Aa,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1/3Aa和1/6aa,其中可育个体为3/5AA和2/5Aa,F2自交所得F3中aa占2/5×14=1/10,所以F3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比例为9/10,C正确。

7.D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题意“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可知,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推出A_B_dd表现为黑色,A_bbdd表现为褐色,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A_D_、aa_ _都表现为黄色。

【详解】

结合前面的分析,要使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黄∶褐∶黑=52∶3∶9”,则F1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Dd。AAbbDd与aaBBdd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和AaBbdd,不符合题意,A 错误;AABBdd×aabbDD杂交子一代是AaBbDd,但亲本一个为黑色,一个为黄色,不符合题意,B错误;aaBBDD与AAbbdd杂交子一代是AaBbDd,但亲本一个为黄色,一个为褐色,不符合题意,C错误;AABBDD和aabbdd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且两个亲

本都表现为黄色,符合题意,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毛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进一步推知F1的基因型和F2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8.B

【分析】

甲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乙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

甲乙细胞中的染色体在间期经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均含有标记,即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A正确;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均含有放射性,B错误;甲乙中含同源染色体,故染色体成对存在,C正确;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丙细胞可能会形成2种不同类型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B。

9.A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Ⅰ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中两条染色体大小不一,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图Ⅰ中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结合图Ⅱ可知2是Y染色体,3是X染色体。

【详解】

图Ⅱ中①和②为姐妹染色单体关系,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A正确;由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图Ⅰ为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为次级精母细胞,在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但卵巢的细胞中无Y染色体,故卵巢中不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B错误;图Ⅰ表示的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图Ⅱ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C

【分析】

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故处于间期或有丝分裂末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精细胞。

【详解】

A. 据图①可知,该精原细胞所在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应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 据分析可知,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B错误;

C. ①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2个四分体,C正确;

D. 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

11.B

【解析】

【分析】

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

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即低温抑制了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大蒜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能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B正确;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制作装片的操作方法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都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B。

12.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1、a2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1、b2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1和d2表示增殖和分化,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详解】

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都

是减数分裂,但是结果有差异,一个精原细胞经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经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精细胞形成后还需要经过变形才能成为精子,所以b1和b2的分裂方式虽然相同,但是过程有差异,C正确;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含有XX性染色体的发育成女性个体,而含有XY性染色体的发育为男性个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细胞中出现四分体,并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都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