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关于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关于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液常规是体检或者生病住院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检查。血常规的检测方法

很简单,但是检测出来的数据中有很多的检测指标。如果检测结果不正常,那就

是患者的身体有问题,要做好心理准备,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有些时候,患者

在做血常规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指标,从而导致误诊。

医生在门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病人手中拿着一份血常规报告单,看着上面

的指标箭头,紧张地问道:“大夫,我是不是得了白血病?”接下来就是血液常

规的介绍。对于血常规,人们需要先看懂三个指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这三员大将是血常规必须检查的项目,在血液系统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在做检查时,医生会抽一点患者的血液,作为检查样本,抽血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用针刺,抽取食指、无名指、耳垂等部位的鲜血,一种是通过静

脉采血。虽然抽血方法和抽血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可以做血液常规。检测人

员对采集的血液进行稀释后,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计数,观察其形态学变化,以确

定其是否存在异常。

一、血常规检查基本项目

1、白细胞检查(WBC)

白细胞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是我们抵御外界病毒细菌主要细胞,当外界有病毒细菌侵入我们身体的时候,这时白细胞就会主动出击,白细胞的增

高或降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①白细胞增多,尤其是嗜酸性白血球增多,最

多见于细菌感染;如果出现了大量的淋巴细胞,那么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出

现了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那么有可能是因为过敏或者是寄生虫感染。②白

细胞减少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病毒性感染,化疗等因素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2、血红蛋白检查(Hb)

它能使血液“变红”。没有这种物质,红血球无法向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输送氧。我们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贫血上,观察血红蛋白是否下降。贫血是指男

性的 Hb低于120 g/L,女性低于110 g/L,而孕妇的 Hb低于100 g/L。红细胞

的数量减少并伴有贫血,主要病因以缺铁为最多;具体是什么类型的贫血,需要

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化验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你也许会问,既然血红蛋白

为组织器官提供了氧,那么它是否越多越好?物极必反,过多的话,就会出现一

些问题,有可能会导致血栓堵塞。

3、血小板(PLT)

它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只要发现有流血的地方,血小板就会自动涌上来,发

挥自己的优势。血小板多还是少,都要引起重视。

①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多种:比如人们常见感染性疾病、肝病、脾功能亢进

等因素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②血小板增加的原因也有很多,除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之外,还包括急性

出血、炎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脾切除等。有很多种原因会导致血常规异常,而这种异常往往不是因为血液疾病。因此,在你收到一份用箭头标注的血常

规检查报告时,不要忽视,也不要惊慌,要及时去找血液内科的医生,帮助你找

到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二、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采血的前一天患者尽量避免摄入高蛋白和油腻的食物,同时也不能饮酒,酒精含量对检查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2.在体检的前一天晚上8点之后,为了不影响测试结果,必须在12个小时

内停止进食。

3.在抽血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轻松,避免采血时紧张过度导致血管收缩,让

采血过程带来很大的难度。

4.抽取血液后,患者应该用消毒的棉签稍微轻按3-5分钟主要是为了止血,这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去揉搓,导致皮下组织血肿。

5.挤压的时间应该足够。每个人的凝血时间都不一样。如果表面没有流血,如果不及时停止挤压,很有可能会导致血液渗入皮下,导致淤青。所以压迫的时间越久,血就会越少。如果有出血的趋势,则应该更多的加压。

6.抽血后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的情况,应立即平卧,喝少量糖水,等症状消失后再进行体检。

7.如果局部有瘀血,24 h后用温水敷上,可以促进血液的吸收。

关于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关于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液常规是体检或者生病住院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检查。血常规的检测方法 很简单,但是检测出来的数据中有很多的检测指标。如果检测结果不正常,那就 是患者的身体有问题,要做好心理准备,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有些时候,患者 在做血常规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指标,从而导致误诊。 医生在门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病人手中拿着一份血常规报告单,看着上面 的指标箭头,紧张地问道:“大夫,我是不是得了白血病?”接下来就是血液常 规的介绍。对于血常规,人们需要先看懂三个指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这三员大将是血常规必须检查的项目,在血液系统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在做检查时,医生会抽一点患者的血液,作为检查样本,抽血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用针刺,抽取食指、无名指、耳垂等部位的鲜血,一种是通过静 脉采血。虽然抽血方法和抽血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可以做血液常规。检测人 员对采集的血液进行稀释后,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计数,观察其形态学变化,以确 定其是否存在异常。 一、血常规检查基本项目 1、白细胞检查(WBC) 白细胞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是我们抵御外界病毒细菌主要细胞,当外界有病毒细菌侵入我们身体的时候,这时白细胞就会主动出击,白细胞的增 高或降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①白细胞增多,尤其是嗜酸性白血球增多,最 多见于细菌感染;如果出现了大量的淋巴细胞,那么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出 现了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那么有可能是因为过敏或者是寄生虫感染。②白 细胞减少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病毒性感染,化疗等因素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2、血红蛋白检查(Hb)

2020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

2020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 先看下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 ×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儿科学 血液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最后一个大板块内容——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是贫血。 一、概述 小儿造血可分为两个阶段。 1. 胚胎期造血 血细胞的生成始于胚外中胚层组织卵黄囊的血岛,然后迁往胚内的肝、脾等髓外造血器官,最后至骨髓。 ①胚胎第3周出现卵黄囊壁造血; ②6~8周后肝出现造血组织; ③胚胎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 ④出生2~5周后骨髓为唯一造血场所。 2. 生后造血 生后前几年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长骨干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黄髓),无造血功能。至18岁时,红髓仅存在于椎骨、肋骨、胸骨、颅骨等扁平骨以及股骨、肱骨的近端。 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及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 3. 小儿血象及特点 正常足月儿出生时红细胞数为(5.0~7.0)×10^12/L,血红蛋白为150~220g/L;生后2~3个月可分别降至3.0×10^12/L和100g/L左右,称为生理性贫血;后逐渐上升,12岁时达成人水平。

不同时期血红蛋白的种类不同。出生时HbF(胎儿血红蛋白)占70%,HbA(成人血红蛋白)占30%;1岁时HbF不超过5%,2岁时不超过2%。如果出生后HbF依然多,则可能是地中海贫血。 白细胞初生时为(15~20)×10^9/L,之后渐降,1周时平均12×10^9/L,婴儿期维持在10×1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主要有一个“双五交叉”,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相对变化。初生时中性粒细胞占比0.65,淋巴细胞占比0.30;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婴儿期淋巴细胞始终占多数;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为方便起见,可记为“双五”。 年龄越小,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越高,出生时可占10%(300ml),儿童约8%~10%,成人约6%~8%。 二、贫血概述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与成人相比,不同年龄儿童的贫血诊断标准有差异(WHO标准):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临床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检查时,会涉及到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属于基 础检查项目,对临床诊断准确性提升有指导作用。但因为很多人对血常规检查的 目的、作用等都不是很了解,认为血常规检查不是非必要情况下可以不做。实际上,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对医生判断患者所患疾病 类型有重要作用,对治疗计划确定、治疗效果分析等也有影响。为更好的帮助人 们了解血常规,本文主要对血常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一、血常规的概念与作用 (一)血常规有关概念 血常规指的是通过对血液中细胞变化数量、形态与分布等情况进行常规观察,对患者血液状况与所患疾病类型、是否患有疾病进行确定。血常规检查一直都是 临床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时需要做的基础检查项目,而随着近些年血常规相关研究 的不断进步,血常规检查技术也有明显发展。如,现在血常规检查中,除去人工 抽血与存储外,检测活动基本都是机器化操作,这不仅提升了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也让血常规应用与参考价值得到更好提升。血常规检查虽然看似是一项简单 的检查,但因为人体血液中富含微量元素十分多,细胞组成也较为复杂,这也就 导致血常规判定难度有明显增加。如,血常规检查中,包含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临床为更好的划分血常规检查有关内容,将检查分为了三个大部分,分别是 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而在疾病判定时,也会参考这三个部分。 (二)血常规检查的作用 首先,血常规检查对疾病诊断有判定作用。血常规中虽然涉及内容多,但每 一项内容都有自己的参考指标,如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中有一个或 者是多个指标异常,则表明患者身体健康已经出现问题,但同时也不保证没有例 外情况出现,但例外出现的几率较小,临床中并不多见。如,在血常规检查结果

临床血液免疫医学知识点

临床血液免疫医学知识点 临床血液免疫医学是一门关于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的学科,其研究 内容涉及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与这些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措施。本文将介绍临床血液免疫医学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一、血液病 血液病是指影响血液系统的疾病,常见的血液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其中,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含量 下降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缺铁性贫血、遗传性贫血等。白血病和淋 巴瘤则是白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其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等多 种因素。 二、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常 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反应,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常见的有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 三、诊断方法 在临床血液免疫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液学检查、免疫学检 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它们 可以反映机体血液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 白检测、T细胞和B细胞检测等,它们可以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状态。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或突变来评估和诊断 相关疾病。 四、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临床血液免疫医学提供了多种治 疗方法。对于血液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和造 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则取决于具体的疾病类型,一 般包括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等。此外,对于某 些特定的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免疫细胞治 疗等。 五、预防措施 在临床血液免疫医学中,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已知的 遗传性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家族史阳性的人群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防一些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免疫医学是一门关于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 学科,它涉及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知识点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并且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医疗服务。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血液免疫医学 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 健康。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常规是我们在检查身体和诊断疾病时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反映 出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帮助我们诊断和检测了许多疾病,相信 我们很多人在体检和治疗疾病的时候都经历过。那么您对血常规到底了解多少呢?是否知道它的原理?要是否能看懂血常规上的各项指标呢?就算不懂也没关系,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血常规的一系列知识点,来帮助您全面地了解血 常规。 1.血常规是什么? 严格来说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种类和形态,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等指标。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 健康状况,以及有无感染、贫血、出血倾向、白血病等疾病。 2.血常规检查都有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又该怎么看? 血常规检查常见的指标包括以下几种: 红细胞计数(RBC):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红细胞是我们 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载体,它的数量与我们机体的氧合能力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男性正常值为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 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的浓度 可以反映人体的输氧能力和贫血程度。正常值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积压(HCT):指单位体积全血中所含的红细胞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也称为血细胞比容或压缩比容。其大小可以反映机体的水分平衡和贫血的程度。 正常值为男性40%~50%,女性36%~44%,新生儿50%~60%。

平均细胞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所占的平均体积,用来判断贫血的类 型和原因。正常值为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平均血红蛋白量,用 来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正常值为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用 来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正常值为320~360g/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用来判断贫血的类型 和原因。正常值为11.5%~14.5%。 网织红细胞(RET):指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 经特殊染色后呈“网状”结构,可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旺盛程度。正常值为成 人0.5%~1.5%,新生儿2.0%~6.0%。 白细胞分类计数(WBC-DIFF):指白细胞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可 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正常 值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 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血小板计数(PLT):指单位体积全血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参与 血液凝固和止血的重要成分。正常值为成人100~300×109/L,儿童150~ 400×109/L,新生儿100~35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指每个血小板所占的平均体积,用来判断血小板 的成熟度和功能状态。正常值为7.0~11.0fL。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血小板体积的变异程度,用来判断血小板的异 质性和功能状态。正常值为15.0%~17.0%。 3.血常规检查的指标反映哪些疾病? 感染性疾病:通过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可判断是否有感染,感染是属于 细菌性还是病毒性,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例如,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技师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一、实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 1.实验室安全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卫生与整洁、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正确储存与处置、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防护等。 2.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样品正确标识与追踪、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外部质量评价等。 二、临床检验常用仪器与设备 1.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2.血球分析仪:用于血液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的测定,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 3.凝血分析仪:用于血液凝血功能的检测,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免疫分析仪:用于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如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等。 5.生化酶标仪:用于酶学指标的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 三、临床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 1.细菌培养与鉴定:包括细菌培养基的制备、菌落形态观察与标识、革兰氏染色法、生化试验等。

2.细菌药敏试验:通过对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确定药物治疗 方案。 3.真菌培养与鉴定:包括对真菌的培养基的制备、菌落形态观察与标识、草酸显微镜检验等。 4.抗生素浓度监测:通过检测血药浓度,评估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情况。 四、临床化学检验常见项目 1.血糖检测:包括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判断糖尿病及 其控制情况。 2.血脂检测: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的检测,用于评估心血管 疾病风险。 3.肝功能检测:包括肝酶、胆红素、蛋白等指标的检测,用于评估肝 脏疾病及其严重程度。 4.肾功能检测: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用于评估肾脏疾病 及其功能损害情况。 5.电解质检测:包括血液中钠、钾、钙等电解质的检测,用于评估水 电解质平衡状态。 五、临床血液学常见检测项目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检测, 用于评估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严重程度。 2.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 的检测,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状态。

血液病学知识点详尽解析

血液病学知识点详尽解析 血液病学是研究血液系统疾病的科学分支,涉及血细胞的形成、 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本文将详细介 绍血液病学的相关知识点。 1.血液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系统由造血器官(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血液和淋巴组成。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负责血细胞的形成。血液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负责携带氧气、免疫防御和止血功能。淋巴是 一种无色液体,含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参与免疫调节。 2.血细胞形成过程 血细胞的形成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称为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 的祖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血细胞。造血过程包括干细胞 分化为早幼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等前体细胞,然后这些前体细 胞不断分化和成熟,最终形成功能完整的血液细胞。 3.血液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血液疾病主要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类。恶性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是由异常的血细胞增殖或分化引起的。良性血液疾病,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是由血液细胞数量异常引起的。血液疾病的特点是以血液中细胞量的异常为表现,且易导致贫血、出血和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4.常见的血液疾病及其病因 -白血病:由于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导致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症状包括疲劳、发热和易出血等。 -贫血: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贫血症状。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和遗传缺陷等。 -血小板减少症:由于骨髓功能丧失或自身免疫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导致出血症状。 5.血液病学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病学的诊断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用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6.防治血液疾病的新技术和新药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液病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和新药物。例如,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药物干扰癌细胞增殖的方法,已经在某些白血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因治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修复异常基因功能,有效治疗一些遗传性血液疾病。 7.血液病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血液病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医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发现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策略等。未来,血液病学有望提供更精确、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血液病学是一门涉及血液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异常的科学分支。了解血液病学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检测和治疗血液疾病具有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去医院看病会经常被要求血常规检查呢?血常规检查又包含哪些项目?今天与大家一起来深度认识一下血常规检查。 1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液检查能全面反映人体各方面情况,而血常规检查是血液检查中最为常见 的一种类型。人体血液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液体和有形细胞,血常规检查针对 的是血液中的有形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检查时先要通 过采血管抽取血液样本,之后再将其送入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稍加等待后便 可获取血液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使其能结合检验报告科学制定诊 疗计划,而在治疗中进行血常规检查,还有利于医生调整原有的治疗方案,血常 规检查可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动态进行观察,比如说一些患者为缺铁性贫血,这时 医生会给予其补铁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需再次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根据检查 结果判断之前治疗方法效果如何,若采取此种方法未获得良好效果,还要探究原 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2血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哪些?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组成成,其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因 此有着储存氧气的作用。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主要用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一 般健康成年男性女性红细胞标准值分别为120~160g/L、110~150g/L,若低于标 准证明被检测者贫血。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主要用于对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指标进行确定,健康男性女性血红细胞计数平均值分别为430万/μl,380万/μl,若血常规检 查中红细胞数量在标准值以下,则提示患者贫血,同时红细胞数值还可对贫血的 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3)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主要用于衡量红细胞大小,若红细 胞平均体积偏高,则提示患者存在巨红细胞,也间接说明了患者可能患有巨幼细 胞性贫血;若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则提示患者存在小红细胞,说明其可能存在 缺血性贫血。 (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平均体 积一样,均是用以衡量红细胞的大小,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可用作贫血类 型的判断。 (5)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可对红细胞大小变异程度进行反应,一般情况下,红细胞分布宽度在14.5%以下,如果检查结果偏高则提示患者可能 为铁粒幼细胞贫血,或是营养不良性贫血。 (6)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当中所含有白细胞的数量,如 果检测报告中提示白细胞计数偏高,一般证明患者出现了感染炎症或是有肿瘤, 但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偏低,一般是因为患者存在骨髓抑制的情况。 (7)血小板。止血是血小板最主要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就会导 致患者出现月经增多、鼻出血、粘膜出血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呕血、黑便、脑出血,同时肿瘤、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的血小板参考值为100~300×10^9/L,若血常规检查中数量低于这一参 考值,则证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在刷牙受伤后易出血也难以止住。 (8)淋巴细胞。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增多,则提示患者可能有病毒性肝炎、麻疹等;血常规检查中淋巴细胞减少,则提示患者可能为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 (9)嗜酸性粒细胞比。正常成年人嗜酸性粒细胞比比例在0%到5%,若高于 这一比例则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了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情况。嗜酸性粒细胞比 偏低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可能与慢性免疫疾病病态变化有关。 (10)嗜碱性粒细胞比。正常成年人嗜碱性粒细胞比比例一般在1%以下,如 检测结果显示比例偏高,则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了寄生虫感染或是骨骼疾病。 3血常规检查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常规报告单3篇

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 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血常规报告单,了解一下具体的内容。 血常规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 在报告单中,这些指标的结果将呈现为具体数值及其单 位(如g/L、mmol/L、×10^12/L等),并且还会附带有参考 范围。患者的具体指标结果应该与参考范围相对比,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血常规报告单只是一项基本的检查,除 了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外,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报告单中各项指标的解释如下: 1.血红蛋白(Hb):反映血液中的氧合能力,是诊断贫 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值:成年男性130~175 g/L,成年女 性115~150 g/L。 2.红细胞计数(RBC):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了解 患者贫血程度及其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值:成年男性 4.5~ 5.5×10^12/L,成年女性4.0~5.0×10^12/L。 3.红细胞压积(HCT):指血液中红细胞的占比,常用于

检测红细胞液体成分的比例。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 年女性35%~45%。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大小,是诊断 贫血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正常值:80~100 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单个红细胞中 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正常值:27~32 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个红细胞 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正常值:320~360 g/L。 7.白细胞计数(WBC):反映血液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等情况,是诊断炎症、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值:4~10×10^9/L。 8.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了 解患者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值:150~400×10^9/L。 以上就是对血常规报告单的详细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 帮助。 血常规报告单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报告,它是通过对血液 成分的检测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情况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血常规的常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知识点。 1.血常规的适用范围:血常规广泛适用于临床医学诊断 和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如感染、炎症、肿瘤、贫血等。 2.血常规的检查方法:血常规一般采用人工或自动血细 胞分析仪进行检查,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血常规的参考范围:血常规中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根 据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报告单中将以实际结果及其单位呈现,并附带有参考范围。

血液检验知识点汇总,推荐收藏!

血液检验知识点汇总,推荐收藏! 血液检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对人体血液中的成分进行 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受检者的身 体疾病信息,并为之后的具体的治疗而奠定基础条件。而本文则将为大家详细介 绍关于血液检验的详细知识点,包括血液构成、血常规、生化指标、电解质和凝 血功能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便为大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血液构成 血液是人体中的一种液态组织体系,主要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等两部分作构成。其中,血浆是指无色透明的液体,常占据血液总体积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 和电解质等物质所组成。而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有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等等,其中白蛋白的含量最多,主要可以起到维 持血液渗透压、运输药物和代谢产物等作用。而 血细胞则包括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 红细胞就占据了血细胞总数的大头,主要负责输 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是一种抵抗外界侵 袭因素的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血小板则主要负责人体的血液凝固和止血等功能,对人体而言也非常重要。 血常规 血常规是血液检验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通过对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和比例 等指标的检测来判断受检者身体的一般健康状况。而这项检查的常规检测项目包 括的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包细胞计数、血小板技术、红细胞平均大小和平 均浓度等等。 具体来说,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物质之一,它能够与氧气来相互结合,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120-160g/L,如果血红蛋白的值 过低的话,就可能表明受检者存在贫血问题。

而红细胞计数是衡量一个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的指标,通常以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来表示。一般而言,正常人体内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男性4.0- 5.5×10^12/L,女性3.5-5.0×10^12/L如果计数过高或过低的话,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有某种疾病。 白细胞计数 和红细胞计数相似,白细胞计数是衡量一个人体内白细胞数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4.0-10.0×10^9/L,若是受检者体内的白细胞技术过高,则说明可能存在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若白细胞技术过低,则可能表明受检者的免疫系统受损。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衡量人体内的血小板数量的 指标,其正常的范围一般为100-300×10^9/L, 如果受检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则表明 受检者很可能会出现出血或凝血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检查和血常规一样,也是血液检验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检测人体血液中的代谢产物、酶类和激素等物质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器官功能和代谢情况。生化指标的检查项目主要有血糖、尿素氮、肝功能、肾功能和血脂等方面。 血糖 血糖是代表人体内的糖分代谢水平的一个指标。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血糖值应当维持在3.9-6.1mmol/L之间的。当其血糖值过高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等常见问题,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 尿素氮

血常规报告超时

血常规报告超时 1. 背景 在医院中,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 标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然而,随着医院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医务人员工作负荷的加重,血常规报告超时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2. 问题分析 血常规报告超时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发生: 2.1 诊断延误 血常规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如感染、贫血、血液肿瘤等。如果报 告超时,医生无法及时获得检查结果,可能会延误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的决策。 2.2 患者不满 如果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不满和投诉,影响医院的声誉。尤其对于 一些需要连续监测血常规指标的患者来说,长时间等待血常规报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不便。 2.3 资源浪费 血常规报告超时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一方面,过多的血常规报告等待时 间可能会导致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的过度占用。另一方面,等待血常规报告的患者可能会占用诊断区域的床位,限制其他患者的就诊。 3. 解决方案 针对血常规报告超时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3.1 流程优化 对于血常规检查流程进行优化,从而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合理安排医务人员:根据各个时段的就诊量统计来调整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能够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和报告的处理。 •改进预约系统:通过优化预约系统,将患者的检查时间与报告时间进行合理匹配,避免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引入自动化设备:考虑引入更先进的血常规检查设备,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3.2 加强协调与沟通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误解。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建立血常规团队:组建专门的血常规团队,由专业医务人员负责处理与血常规相关的工作,加强工作的协调与连贯性。 •定期沟通会议:定期召开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会议,讨论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更好地解决血常规报告超时问题。 3.3 提高设备利用率 合理安排血常规设备的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报告处理能力。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血常规报告超时。 •设备更新升级:考虑更换和升级血常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缩短检查和报告的时间。 4. 结论 血常规报告超时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和医院的运营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通过优化流程、加强协调与沟通、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血常规报告超时问题,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患者就诊体验。 希望医院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能够重视血常规报告超时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并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液检验知识点汇总,推荐收藏!

血液检验知识点汇总,推荐收藏! 血液检验属于临床中比较常用检验方法,在血液疾病以及其它系统疾病诊断中,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我们到医院抽血时会发现护士每次都会用不同颜色的 管子采血,这是因为每种颜色的管子里的抗凝剂不同,不同检查项目需要的血液 样本类型不同,与之对应的采血管颜色就不同。那么在进行血液检验过程中,哪 些项目对应什么检查,采血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怎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呢?了解这些知识点十分重要。 1血液检验涉及到的项目 1.1血常规 结合血常规检查,能通过血液当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 检测结果,对疾病展开判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白细胞判断有无炎症反应; 通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判断有无贫血,是否需要输血等;通过血小板初步判断抗 凝血功能等。例如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有所升高,则表明出现了细菌感染;淋 巴细胞有所升高,则表明发生了病毒感染。 1.2免疫 通过免疫血检查,可以测定血清C肽、血清胰岛素、孕激素、雌激素、甲状 腺激素,针对免疫功能有所下降,或者是存在免疫系统方面疾病的人群,均可以 结合此种检查。 1.3生化检查 在临床中,生化检查属于对各种类型疾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时运用的比较常 见检查方式,常用于检查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肝胆疾病、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糖代谢及糖尿病、微量元素、心肌损伤、血浆蛋白质检查以及体液平衡紊乱,与之对应的检验项目主要有肾功、肝功、血脂、血糖、微量元素、心肌酶、蛋白

质、电解质等。就血糖来讲,如果指标高于正常值,很有可能是患者出现了糖尿 病或者是高血糖。 1.4病毒检查 就病毒检查来讲,主要涉及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乙肝抗体、弓形虫、丙 肝抗体等,结合病毒检查,能够了解患者现在或曾经是否感染相应的病毒,目前 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 1.5肿瘤标志物 结合肿瘤标志物方面的检查,能够针对血清当中对于某些部位存在敏感性、 特异性标志物。就肝癌标志物来讲,包括铁蛋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以上 指标出现呈现出过高问题时,需详细考虑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否为肿瘤造成。 2血液检验可以将哪些疾病检验出来 2.1血液疾病 血液检验可以将身体患有血液疾病与否检查出来,其中包括再生障碍贫血、 白血病、缺铁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主要基于验血过程的血常规、血细胞涂片染色展开分析,针对血液性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2内分泌疾病 结合血液检验结果,可以了解肢体当中血糖、血脂是否存在异常,针对患者 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低血糖、糖尿病等展开判断。 2.3肝肾疾病 血液检验可以针对肾功是否受损进行检查,针对肾炎、肾病综合征进行辅助 性诊断。同时,可以了解肝功正常与否,实现对肝脏疾病的判断,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3血液检验质量保证措施

医院检验科知识点总结

医院检验科知识点总结 医院检验科知识点总结 医院检验科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任务。检验科是通过不同的检验项目,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对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进行检测,以提供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下面将对医院检验科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和功能。 一、检验科的分类 医院检验科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可以分为临床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免疫检验科、生化检验科等,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检验项目和工作内容。 1. 临床检验科:主要负责血液、尿液、粪便等的化学、 生理学、免疫学等检验项目。 2. 微生物检验科:负责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 验项目,帮助医生诊断感染病情。 3. 免疫检验科:主要负责抗体、抗原等免疫学相关的检 验项目,如HIV检测、血型鉴定等。 4. 生化检验科:负责主要的生化学检验项目,如血糖、 血脂、血钠等。 二、临床检验科常见的检验项目 1. 血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 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 2. 尿常规检验:通过检测尿液的颜色、PH值、比重、蛋 白质、葡萄糖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情况。 3. 心肌酶谱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心肌肌

钙蛋白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4. 电解质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等指标, 判断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用于评估肾功能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5. 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如乙肝、艾滋病等病毒的抗体、 抗原检测,帮助医生进行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 6. 微生物培养与鉴定:通过取样分离培养,检测细菌、 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7.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 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等,协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肿瘤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三、检验仪器设备及其使用 医院检验科使用的仪器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1. 血液分析仪:用于血常规检测,包括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红蛋白仪、血小板计数仪等。 2. 生化分析仪:主要用于生化学指标的检测,如血糖仪、血脂仪、血气仪等。 3. 免疫分析仪:用于检测免疫学相关的指标,如酶标仪、荧光定量仪、流式细胞仪等。 4. PCR仪:用于核酸提取和扩增,用于基因检测、病毒 检测等。 5. 细菌培养仪:用于培养和鉴定细菌。 6. 检验设备的校准和质控:为了保证仪器设备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检验科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

卫生资格考试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卫生资格考试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1、婴幼儿不宜用(耳垂采血) 2、新生儿采血的部位(足跟) 2、WHO推荐的成人毛细血管采血部位是(无名指) 3、耳垂血比手指血或静脉血(高) 4、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高10%—15%) 5、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葡萄糖浓度(低12%—15%) 6、空腹毛细血管葡萄糖比静脉血(高0.1—0.28mmol/L) 7、有负荷(输液)时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比静脉血(高2—4mmol/L、平均高3mmol/L) 8、耳垂采血或手指采血(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不可用于检查) 9、血常规采血法错误的是(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脉血低10%左右) 10、静脉采血步骤错误的(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11、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总蛋白增加、白蛋白增加、血清钾增加、血清铁增加、血清钙增加、AST增高、ALP增高、胆固醇升高、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无氧酵解加强、乳酸升高、Ph降低、血浆纤溶酶原降低) 11、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少12%左右) 12、毛细血管和静脉血之间存在差异(细胞成分、化学组成)

13、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清无(纤维蛋白原)13、不是真空采血的优点(价格便宜)13、真空采血管:蓝头管(枸橼酸钠、血凝管)红头管(普通血清管、化学、血清学、血库)金黄色管(惰性分离胶促凝管、化学)紫头管(EDTA抗凝管、全血细胞计数(CBC))黑色(枸橼酸钠、血沉)检测血葡萄糖多用(灰色真空采血容器) 14、血液标本采集顺序(血培养→蓝头管→黄头管(红头管)→紫头管→其他) 15、甲功检查应用什么消毒(酒精)甲功检查时不能用(碘消毒) 16、应用抗凝剂要求错误的(首选抗凝能力强的抗凝剂)应用抗凝剂要求正确的(抗凝剂用量要适当、要求溶解快、接近中性、不影响结果测定) 17、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一个抗凝血酶分子上有多个肝素结合位点)加入肝素后,抗凝活性不增强可能原因是(抗凝血酶缺乏) 18、抗凝血酶(是一种主要的血浆生理性抗凝物质) 19、抗凝血酶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 20、抗凝血酶(AT)缺乏的常见原因(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21、抗凝血酶(AT)缺乏对动脉血栓形成(关系不大) 22、抑酶谱广泛的物质(AT) 2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CⅡ)、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C1抑制物(C1—INH))

新生儿孩子第二天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17,

新生儿孩子第二天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17,新生儿孩子的血常规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17,这意味着她的身体正在经历某种炎症或感染。针对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对症治疗,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针对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感染或炎症,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类药物来对症治疗。这些药物的种类和用法将取决于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感染部位等等。 2.营养治疗 医生会建议母乳喂养,并要求母亲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及吸烟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摄取足够的营养,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3.改善孩子睡眠环境 孩子的睡眠环境应当保持清洁卫生,并且保持孩子被单的干净。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在睡的时候稍稍仰高一些以减轻消化不良带来的不适。 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要耽误治疗。 2.注意孩子饮食 孩子的饮食应当清淡易消化,不要给予辛辣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母亲在哺乳前也应该注意卫生,避免感染传播。 3.注意个人卫生

家长和孩子的个人卫生要做好,勤洗手、勤晒被子、勤通风换气等等,重点保持孩子的睡眠环境清洁卫生。 4.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 在疫情肆虐的时期,要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火车站、机场等等。 总之,针对新生儿孩子血常规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17的情况,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保健孩子,注重个人和孩子的卫生情况。如果孩子的症状反复或长期存在,建议及时就医。 一个多月的孩子有点对眼怎么办。 对眼是指眼睛的位置错位,常常出现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引起眼部问题和视力障碍。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处理对眼的问题,保障孩子的健康。 一、治疗方法 1. 眼膜剥离术 眼膜剥离术是对眼一种较为科学的治疗方法,它的操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矫正术 针对不同的情况,医生可以通过眼镜、隐形眼镜、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 3. 眼部肌肉训练 通过眼部肌肉训练,促进对眼恢复,让眼睛逐渐转向正确的方向。可以通过距离练习法、近距离对注练习法等方式训练。 4. 药物治疗 在一些轻微的对眼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家长给孩子使用一些药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考试速记考点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速记考点 1、促红素能调节红细胞生成,下列何项是促红素化学物质基础()。→ 是一种糖蛋白 2、患儿男性,14 岁,主因“眼睑水肿1 周”而就诊。尿常规检查:蛋白(++++),隐血试验(++)血常规检查:WBC 6.3×10 /L,Hb 178g/L,Hct 51.9%,PLT 408×10 /L。无发热、咽痛,无皮疹、日光过敏、关节痛、口腔溃疡等。腹部 B 超提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和腹水。 磺基水杨酸可检测的尿蛋白包括→ 白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糖尿白 知识点扩展:磺基水杨酸可检测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本周蛋白等;试带法对清蛋白敏感,球 蛋白不敏感,可漏检本周蛋白;加热乙酸法可检测清蛋白、球蛋白。 3、患者女性,20 岁。无心脏病、糖尿病和结核病史。前 5 天,患者出现恶心但无呕吐。1 天后出现左腹疼痛、发热、寒战、小便频繁。入院前一天出现尿液发臭。查体:T 38.8℃,左肋脊角压痛,肝脾未触及。初诊为尿路感染。 关于尿液细菌学检查,正确的是→ 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通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菌落计数用于尿路感染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分析 4、患者女性,32 岁,畏寒,发热,头痛,恶心 2 天,伴有腰痛和尿频、尿急、尿痛。体格检查:体温39.6℃,脉搏 120 次/分,呼吸 22 次/分,血压 110/70mmHg。急性病容,肾区叩击痛和膀胱压痛。尿常规检查:WBC(+++),RBC(+),尿蛋白(-),尿亚硝酸盐(+)。尿镜检见大量白细胞和成堆脓细胞,少许红细胞。血常规:白细胞12×10 /L,中性粒细胞比例 0.812。 为了鉴别感染是在上尿道还是下尿道的检查方法有→ 肾小管浓缩功能检查;尿NAG 的活性测定;尿β - 微球蛋白测定;中段尿培养;尿白细胞管型 知识点扩展:尿红细胞均一性仅可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不可鉴别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其他的 检查方法均可;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尿白细胞管型可用于辅助诊断;下尿路感染是指膀胱、尿道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尿NAG、β2-M 可用于辅助诊断肾小管疾病。 5、不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为()。→ 4μm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