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地域性建筑

浅谈地域性建筑

A Perception on Regional Architecture

浅谈地域性建筑

文/胡文锐 何君平 Hu Wenrui He Junping

ABSTRACT

KEY WORDS

在全球化形势下,地域性建筑成为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论述了地域性建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趋势,总结出在进行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Under the globalized situation,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n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culture. The paper elaborate the related concept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at first, then tell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bout regional architecture, at last summarize in several spots which in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地域性建筑,建筑,地域性,国际性,全球化

Regional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Regional,International,Globalization

引言

那天晚上看了几个大兵和奇志的双簧节目,躺在床上想起他们精彩的表演,仍是忍俊不禁。如果你对大兵这个人物还比较熟悉,看过一些他的双簧和小品,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会给观众带来这么多的欢笑。我想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在他的语言中灵活而适时地应用了长沙话。我国地广人多,方言有很多种,长沙话只是其中一种而已。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拥有着自己的语言,谓之“方言”。我想这“一方人”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这一方的建筑。

一、地域性建筑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像人们总是习惯以一个人的口音判断他来自哪里一样,人们也习惯以一个地方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同样也习惯以建筑的屋顶形式、坡度大小、空间布局、建筑用材等来判断这个建筑的所在地。从人们的一贯判断习惯不难看出,在我国历史上,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是比较强的,这才有了我们较常提到的江南水乡、岭南建筑文化、四川山地建筑、客家建筑文化、干阑式建筑文化、蒙古包、新疆维族民居、西藏的碉楼、北方的四合院、纳西族的井干式木棱房、西北的窑洞等等。

可是,自20世纪初以来,“国际性”现代建筑的泛滥盛行,导致全球城市大同小异,城市的建筑物几乎成了平屋顶、白瓷砖、玻璃幕墙的代名词。人们逐渐感受到建筑和城市所在地区、民族、艺术审美上的

差异逐渐消失的危机。随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充分意识到单一文化模式的危害性,认识到只有保持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才能维持文化这一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态平衡,促使

世界文化的多元构成,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地域性建筑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二、地域性建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趋势1.相关概念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经济、技术、哲学、艺术等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斯蒂文·霍尔就曾经提出“建筑不像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及文学那样,是受地域限制的产物,并总是与某一个地区的经历纠缠在一起的”。同时,建筑作为一个文化生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与信息的共享得以进步与完善,在某一特定

时期甚至可作为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提炼与升华的载体,被世界广泛认可与接受,因而具有国际性。 建筑的地域性,或称地方性,是指建筑与所处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形态、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的特定关联,它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地域性从建筑产生之日起就有,是建筑与生俱来的属性。建筑的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建筑形式与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并取得平衡的结果。

地域性建筑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大体列举如下:

1.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2.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

3.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

4.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这些是地域性建筑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地域性建筑在不同的历史背景里,发挥了这些条件的特异性,并赋予新的内涵。2.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建筑的全球化事实上自

作者简介

胡文锐 重庆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市设计研究院 主任建筑师

何君平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宝山分院 建筑师

1930年代的“国际风格”就开始了,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我们曾以“民族风格”、“社会主义新风格”加以抵制。今天,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内容已经大大丰富了的全球化和地域性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已不再是仇敌。应该全球化的建筑,就理直气壮地让它全球化;适合于地域性的,就毫不犹豫地归于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指出建筑只有根植于所处地域的土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既包含着地域性向国际性的转化,也包含着国际性对地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是对立统一的,也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本土建筑文化只有通过对国际建筑文化开放地吸收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建,才能保持其旺盛的活力和持续的创造力。

三、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明确目标

地域性不仅仅是建筑外部和内部空间的实体内容,它也包含了由地域的人在建筑内外活动而创造的同样具有地域价值的“活动空间”。如果说建筑师的所谓地域性设计便是创造这个能满足符合特定地域的人们特殊活动空间的话,那么国际性现代技术创造的让地域的人们去体验与共享的场所空间,从而自然地产生对传统地域的共鸣,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2.遵循原则

多年来,在相同的目标和手段的支配下,各地的城市和建筑变得越来越相像。现代的城市和社区丧失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作品所赋予人们的场所感和认同感。环顾四周,人们突然不知置身何处。怎样才能找回失去的场所,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个性鲜明的现代地域建筑风格呢?

我们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尊重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生活习俗、满足现代生活需求、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个原则下,或是探寻地方建筑技术、地方建筑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是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定能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

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的历史,自然就会有历史的积淀。它存留在建筑和城市中,或融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形成当地的建筑文化。作为文化结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同时,地域建筑及其产生的地域建筑环境(包括城镇聚落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一种新的文化情景。因此,在进行地域性建筑创作时,我们要把地域文化特征作为设计依据,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地域自然条件,因为建筑只有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巧妙地结合自然环境,才能创

造出具有宜人空间和强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

3.端正态度

研究与创造地域性建筑,既可以从地理环境和气

候出发进行设计,也可以从民间的建筑形式寻找依

据,还可以从诠释传统文化精神中获取灵感。但是,

地域性建筑的时代性,决定了它们应建立在对世界的

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基础上,只有以现代化为基

础,建筑中所体现的地域性才有进步意义。我国幅员

辽阔,民族众多,具有多样的地域乡土文化,为建筑

师们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素材与文化底蕴,我们只有扎

根于本土文化、吸取其中精华,打破狭隘的民族主义

观念和封闭保守的文化观念,大胆推陈出新,方能由

“拿来主义”走向文化上的对外输出,才能让我们自

己的乡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为世界认同与接受。

4.作为建筑师的责任

一个建筑师对历史元素的运用应该是再诠释和再

创造。从这个意义上,建筑应该是既古又新。我们生

活在具有伟大文化遗产的社会中,在接受和理解历史

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如此众多的人们正面临的生存

现状。只有颓废的建筑才悲观地朝后看,建筑至关重

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是历史变迁的代言人。

可以想象,设计者在实现地域性创造的过程中,

社会接受的难度一定会比设计的难度大得多。显然,

地域特色建筑文化的建设,不可能只靠建筑师的努力

就可以完成,它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对这一

问题有着深刻的战略认识。但是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能

一味埋怨现实,浑浑噩噩地随波逐流,应对社会公众

产生责任感。只有我们本土的建筑师才通晓人民的生

活、习俗和情感,比起其他西方大师来更优越。

丹纳在《艺术哲学》里指出:“民族性是永久的,来

自血肉,来自空气与土地,来自头脑与感官的结构与

活动,这些都是持久的力量,不断更新,到处存在,

决不因为暂时钦佩一种高级的文化而本质就受到消灭

或者受到损害。”我们的建筑师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

艺术传统树立自信,去除盲目崇洋的心理。

中国在历史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遗产,但

是在近两个世纪里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地滞后

了,建筑文化也不例外,这使我们至今在国际竞争中

仍明显地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

中,我们一方面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

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面对强势文化的挑战,要

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对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必

要的保护、发掘、提炼、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更要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认真学习和吸收

全世界优秀的建筑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地融

入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惟其如此,我们的古老的建

筑文化才有可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

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唐洪刚. 对乡土建筑与建筑文化趋同的一点思考.贵州工业

大学学报.2002/09

[2]苏涵. 地域性与乡土建筑.云南建筑.2005/02

[3]王力 陈红玲. 繁荣地方建筑创作是当务之急——地域建筑

特色再创造.四川建筑.2004/12

[4]孙晶. 地域性建筑的魅力及对建筑设计的启示.煤炭工

程.2004/12

[5]绉德依等.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建筑学

报.2002/05

[6]徐千里. 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

ARCHITECT.2004/06

[7]叶晓健.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3/07第一版

2009 07 A+C THESIS P0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