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经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示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

环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直接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种比较广阔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立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的培养,在大自然与生活中学习,那将是一种全新的课堂。“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将会取得一种突破的进展。

3.联系提出的实效性建议,结合中年级教材与学情转变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案。

经过实践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实效性建议,最后结合转变教学环境设计完成教学案列。这一个过程就是对于以上2个问题的总结与归纳,这个过程不但仅是要提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建议,更重要的是能否发现“空间与图形”中的教学问题,然后提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在论文中将体现教学设计的案例,内容包括“空间与图形”的4个部分。教学环境的选择是分类给出的,都要有例子可供参考。这样有助于教学的进步,也提供了一种教学的思考方向。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实证性找到解决教学的时效性具有挑战性的。另外教学研究的转变课堂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完成也是这一项研究的重点。

2.难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案例的设计是一个难点,然而,这是综合了时效性与转变课堂的教学环境而设计的适合教师

学的模板,也是考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的各种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关注,对教师的要求等等。因此这就是能否创造出新颖的“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方法的难点。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经过听其它教师上“空间与图形”的课,找出实效的教学方法。

每学期我计划去听教师上10次课,我要听10节课是因为我想要在5个不同的班级听同样5个教学内容的课,每期选好两个空间与图形方面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相同,虽然有局限性可是尽可能体现一般性,这样最后的结果才会较为科学。这一步最主要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根据老师的教学情况找出实效的教学方法。

2.分析“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选择出转变的课堂教学环境。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室外完成,这里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分析,结合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把自己觉得能够换一个环境上课的内容罗列出来,并设计出教学步骤。然后在实习的时候试行,看看自己设计的方案在另外的环境下是否可行,检测结果。选择出能够转变环境上课的教学内容,结合第一点实效性的建议设计更加综合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3.整理教学方法,综合教学环境,确定“空间与图形”部分

内容的精彩教学案例。

4.最后一步是写好相关论文,它要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转变课堂环境)。在论文的第一点内容里面主要是寻找“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建议。在最后就是整理分析整合第一点的教学建议,然后结合实际提出更加有实效性的可行性建议。相对于教学而言,也是要经过严密的分析,筛选和实践来总结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的结果。

五、进度安排与要取得的研究成果

完成第一、二个内容。分析“空间与图形”教材,听课作好记录,听取各方面的教学建议,初步总结教学方面的得与失。

上半年整理精彩教学案例与相关课件,并选择能够在室外上的部分内容,把转变教学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做出。到了实习阶段就能够直接实施,检验可行性。

下半年整理归纳,完成《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 研究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经重庆市教育学会审批,于2015年9月被列为市教育学会“2015-2017”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标志着数学教育目标全面转向了素质教育。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价值观,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素养。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大多以教科书为载体,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正是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天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有效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的单一课堂,也不是学生的随意无止境的乱动,而是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殿堂中润物细无声的与数学思想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就成为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一种职业习惯,即“三句话不离本行”。在现代科学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是表现在死记硬背,不光表现在计算能力,在计算机时代特别表现在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学数学,用数学,对它始终有兴趣,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好条件、好方法、好场所。从而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终生教育理论。 从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人需要终生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多地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必备的数学素养。 2.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印的教科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关系正可谓是“一纲一本”,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在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

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寻找教育科研的“根基”。 1、课题是什么?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也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在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不断进行研究、讨论和问题聚焦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拥有鲜活又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为课题研究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如果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角度来说,教几十年书将是重复几十遍的事,则是做一个地地道到的“教书匠”。

二、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则”。 学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等。 (一)选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正常情况来说,课题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比较多,所以选择课题一定要慎重。 1.他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虽然他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或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比如研究的两个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和《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原课题基础上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建立起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小学数学问题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3.注重平时积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要做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2)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有新

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高效课堂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模板范文模板(精选3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范文模板(精选3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1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 (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 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

最新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 【研究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 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计算的基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三、预计的突破。 学年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我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把握这次学习与研究的机会,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提高与加强。 【研究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能够认真书写; 2、能够看清计算符号,准确进行计算;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 二、终极目标。 1、利用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掌握算理算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计算; 3、初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研究步骤】 1、对数学教师进行摸底,了解教师现状; 2、小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3、了解教师所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典型口算试题及学生出现错误的一般性分析; 5、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 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 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 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 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 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 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 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 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 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 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 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 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 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优秀个人课题示例

小学数学优秀个人课题示例 来源:教科所作者:杨有慧录入:顾亚玲发布时间:2010-11-25 17:45:13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 数学草稿本: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专门用于打草稿的本子。 有效应用:指草稿本应用得有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发展性评价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性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的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 发展性评价理论强调: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已有一系列论着,如沈德立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中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培养的方法、措施和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草稿本的有效应用,是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需要。我们身边有不少教 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草稿本没有任何要求和指导,没有重视对学生有效应用草稿本

的技能和习惯培养,许多学生随意地用一张纸打草稿,甚至在自己的手掌上……渐渐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对数学草稿本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比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积极探索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应用的价值,探寻高年 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内涵、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为生活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主体性理论等相关理论提供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应用价值的研究 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内涵、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的研究 4、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评价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相关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2、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分析我校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应用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运用文献研究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实施研究阶段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积极探索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内涵、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相关案例和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经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示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

[精选]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资料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通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达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直接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种比较广阔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立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的培养,在大自然与生活中学习,那将是一种全新的课堂。“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将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 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 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 培养》。 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 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 及时上交, 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 如对 3~4 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5~6 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 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 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 餐。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 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 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 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 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 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 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 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 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 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大宁县古乡小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我校结合“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2012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小课题。该课题在我校研究已逾一年,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实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通过聚焦课堂,在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概念、法则、定律的文字叙述上,把相关的概念等同于僵化的条文,好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合作把条文

中的文字给“挤”出来就完成了课堂任务,接下来主要就是死记硬背加强化应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现状,明显与我校“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及生命教育总课题相违背,因此我们于2012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的县级小课题,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已经引起了不少学校及一些数学专家、一线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书本中已有不少知名专家学者对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数学概念的应用、数学概念的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生如何通过自主体验、参与建构,最终形成概念的内化等相关研究不多。为此,结合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将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领会新课程理念,努力将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数学专业水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水平,促进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寻求一条适合于学校教师概念教学的有效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概念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应用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再者传统的应用题由于题目内容陈旧,答案唯一,而且解题方法程式化。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及基本解题方法,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这对学生解决应用题难尤为重要。目前,现行使用的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科书,由于受地域、生活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它的普适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小县城和农村的学校来说,教科书中例题以及应用题所呈现的知识环境学生几乎是没有见到过,感到非常的陌生。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我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近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教师们在挖掘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来讲解应用题以及学生练习探索应用题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呈现一个愿学、易学,并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鲜活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学校特点、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学数学教材方面还十分困难。还有学生在生活中的买卖计算和游戏中的数字计算都很精明,但一回到课本上类似的应用题中时,就会发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能否把这两种情境融合下,使得生活与课本知识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呢?除教材需要生活化之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应用题又是与生活最为联系密切的,应用题来源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题生活化是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基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08-01-05 07:15:36 作者: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8808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时代呼唤改革,需要有活力、有创新的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越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概述 (一 )、研究内容及目标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合作、学会生 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2)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 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效。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师生与环 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5)、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 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2、研究内容: 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课堂教学和谐性的要素: 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想和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着的人来进行的。教师因素: 首先是正确的教育价值意识.这里指两个方面 :一是面向所有学生 ,二是对学 生的各种素质进行培养。单纯学科教学的想法应当调整。事实上 ,教学目标有知识 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巩固 ,心情的调控 ,正常的教学程序的建立和优化 ,认真细致的习 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培养 ,渗透德育教育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 要求。 还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识 .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里,课堂占主要部分。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成长。他们的成长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责无旁贷 ,既教书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意识。这里有一个参考系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好不好 ,根本上取决于学生。教师的教学素养高,教学艺术水平高是基础保证 ,一节好课根本在于 ,大多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思想修养上有多少真正收获 ,这些收获对学生现在的近期学习的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有多大 帮助 ,这应当通过学生来体现 ,心中要有学生 .即教师是服务 ,引导 ,指导 ,而不是主导 , 更不是包办。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简介 一、标题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序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

中出现。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的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教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农村,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问题。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

五年级小课题研究报告

五年级小课题研究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 立项号 XXXKT-XXSX105 课题名称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 负责人 程晓莹 负责人 所在单位 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本次小课题从XX年9月开题至XX年5月结题,历时9个月;

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阶段:记录、整理错例,建立“错例集”。 第二阶段:系统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写出“错例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并不断完善策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积累“课例、课件、论文、校本教材”等相应的成果。 从开题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有关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并形成了“常见错例集”;同时,我们将完成第二阶段分析错例出错原因的工作,将形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单元易错题小卷”三项成果。 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实时、映像记录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作业中常见的错例,整理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作业常见错例集”。 9月份开始,我们课题组经过商议,制定并明确了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收集的范围、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课题组的王静老师负责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李晓锋老师负责三年级和四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吴滨老师负责五年级和六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课题组成员老师在明确了具体要求后,指导自己负责年级的数学老师及时收集本班数学作业中的

常见错例。 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要求如下: ·对象及范围:小学数学作业、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书和练习册中常见的错题。所谓常见错例,主要是指本班有15%以上的学生出错的习题。 ·收集方式:带课数学教师,用照相机及时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拍下来;然后将其电子文稿存下来;课题组负责老师每月负责收集、整理一次。 ·成果:XX年1月之前,课题组老师将自己负责年级的、本学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整理,并制成“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存档。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最终形成了每个年级约30道典型错例、六个年级共计约200道的典型错例,制成了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个版本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包括:一年级常见错例集、二年级常见错例集、三年级常见错例集、四年级常见错例集、五年级常见错例集和六年级常见错例集。 分学段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