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借助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如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从个人角度出发,解释和干预行为。从群体角度出发研究的理论或模型较少涉及,如生态学模型。在 cnki 数据库以“生态学”、“行为”、“环境”等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查到 6 篇与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有关的文章,分别如下所示:方敏(2010)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一文中,指出目前还不足以证明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锻炼行为的改变;李小英(2010)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从环境因素入手对健康行为进行研究,很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建议先找出影响我国居民锻炼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其次根据特定锻炼行为制定的生态模型是促进锻炼行为开始和持久性的关键;李洋(2004)健康促进理论在体力活动促进中的应用一文中,环境、政策干预策略涉及大规模的人群,但同时指出运用生态学模型进行体力活动干预的研究不多,关于生态学模型的理论和应用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张戈(2011)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一文,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对行为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是没有把政策执行力度考虑进去。另外,环境的因素没有涉及;陈作松(2007)在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一文中,环境的作用必须通过个体变量中介后才能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人角度出发,很少从群体角度和综合因素出发。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如生态学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其环境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术形成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理论,该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2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展较早,其主要是依健康行为理论为依据。现阶段健康行为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际干预研究。在理论方面他们提出的行为改变模型有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但是这些理论多是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解释和促进行为改变。实践干预的结果表明:根据这些理论进行的锻炼行为干预项目的效果都是较小或中等的。其次,即使在短期内增加了锻炼行为,但长期保持的效果并不明显,即对行为的长期持续改变效果有限。因此,对健康行为的干预需要一个多层次、收益面较广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即生态学模型。生态学模型强调人的行为受到个体、社会和文化以及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个体因素、人际和团体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5 个层次因素交互作用,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 .

该模型分个人、组织、政府等 3 个水平和学校、工厂、疗养院、社区等 4 种场合来研

究各自对锻炼行为的影响。 Simmons 认为在社区层次,促进锻炼行为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变量所决定,如控制感、自我效能、爱好;对个体来说,维持锻炼行为主要取决于社区变量,如环境、政策因素。但是以上观点缺乏实证性研究。另外,对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客观

评价方法没有涉及;环境和政策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的机理没有深入分析。以及环境,政策等变量在个体锻炼行为变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没有清楚地阐述。

3 存在问题

我国关于群体健康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生态学理论也是从国外引进,其是否适应和

符合我国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重,政府开始加

大力度改善人们居住自然环境,包括锻炼环境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那么这些环境的改变

对人们的锻炼行为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人们形成规律性锻炼行为过程中是否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尚不明确。生态学理论认为多种因素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们的锻炼行为,但是这么多因素对锻炼行为影响的机制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如何影响还需深入研究。

4 发展趋势

关于锻炼行为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看,2000 年以前以社会学调查为主,研究缺乏完整理论支撑,主要是对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分析。 2000 年以后的研究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支撑,即以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为依据,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研究的是如

何促进锻炼行为的发生。优点是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支撑,为个体锻炼行为的干预提供了

理论依据。

现阶段,结合生态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是对群体锻炼行为研究主要方向之一,但是我

国研究人员较少涉及。因此,在我国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锻炼行为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模型验证和构建以及实证干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魏烨。城市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休闲运动效益与心理幸福满足感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66-269.

[2]方敏。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

[3]李小英。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本篇来自学术堂:https://www.sodocs.net/doc/4511912585.html,/tiyulilun/28843.html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体育锻炼习惯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它是学校体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学生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研究,体育教学与研究, 吴亮约3641字 摘要: 目前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而体育锻炼现状却不尽人意,只有34.2%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好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中,三年级锻炼情况最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情况不太理想,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男女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体育锻炼是以强身健体、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和重视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对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按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对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完调查问卷后当场收回问卷。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的论文和研究结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制《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03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2.1%,有效率为95.2%。通过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所得信度系数分别为 R1=0.87,R2=0.84,R3=0.83,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1.2.3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所有数据录入电脑,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研究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以P,.05为显著性标准。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34.2%的大学生“经常参加锻炼”,一半以上(60.1%)的大学生“偶尔参加锻炼”,并且还有5.6%的大学生“不参加锻炼”。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比例不高,并且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还没有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统计结果还显示:1.男女大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7.114,P=.000,.001),男大学生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53.7%)远远高于女大学生(18.0%),且男大学生中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53.7%)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比例(42.2%);女大学生中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18.0%)低于偶尔参加锻炼的比例(75.1%)。这说明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好于女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2.文理科大学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x2=3.162,P=.472,.05)。3.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40.266,P=.000,.001),其中三年级锻炼情况最好,依次是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这可能是四年级学生社会活动增多,学习负担加重,面临毕业分配等,造成他们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 [图片]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现状

披沙淘金 ——开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天地探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之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以来,课程的推进都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早在2002 年,我市就牵头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及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的实验研究。针对全市教学改革实际,较早地组织专门骨干力量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内及外的实验研究。课题由“十一五” 进入“十二五”课题研究。在各区、县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不懈地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在几年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课程性质、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指导方法、教学常规、课程管理、学段目标等重要环节进行研究。一方面下大力气提高教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寻找路径,另一方面指导各课题实验区域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办法,探讨“常态化”教学基本路径。作为国家课改先进实验区,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常态化”教学经验和有效实施的成功案例,得到国家、省有关专家、领导的认可。 06 年、08年在哈市兆麟小学召开2 次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现场会议。我们欣喜的看到广大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现出的热情和充分的价值认同。让我们看到课改的希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完全正确的,打破了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课程体系,形成互补

的课程结构,是符合中国教育的现实的,尽管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坚冰已被打破,探寻几年风雨发展实践历程,我们实现了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求真务本,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综合实践课程的在设置实施过程中, 涉及许多实际操作的问题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课程和课题实验方向与实施策略,对整体推进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我们认识到虽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中,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课程一直还没有达到开齐、开满、开好的程度。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忽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使用不尽如人意。 1.拓宽思路, 依托团队的力量开发课程资源常识告诉我们,教育以课程为条件, 课程实施是以一定的教育资源为前提,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切适性是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在课程实施之初,哈市统一使用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即资源学习包),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处于起步阶段时,这些案例成为很好的“拐杖” 但是,随着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的逐步发展,教师对学科课程常态化教学发展要求越来越具体,深入。上科教的这套教材已远远无法满足教师教学指导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现有资源的匮乏不能为教师提供有利的教学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课题研究的先进实验区、实验学校、优秀教师采取自行开发课程资源来满足课程资源的缺失,提出“区域通用系统性资源与校本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思路。提出系列化、系统性为学生编写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这既是对现有上科教教材起到很好辅助作用;

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总结

精品文档 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高中期间应该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体育锻炼欲望和需求,养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本文就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就学生的性别差异导致课外体育锻炼主观倾向、影响因素的差异与实施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间的联系进行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试图就目前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 的取向 与实施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为进一步了解高中生的体育现状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以桐庐富春高级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82 份。 2 当代高中生特点高中阶段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代谢功能都已日趋完善。他们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向成熟发展。 2.1 生理方面此时的高中生身体形态发展已趋完善,这一阶段表现出青春期的特点: 即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敏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 2.2 心理方面 高中生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出现大量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并渴望得到满足,情绪化强烈,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而好争辩,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同时滥用精力与蛮干,有时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并易陶醉于低级情绪中。 3 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因素动机因素是人们为什么能够思维与行动的原因,是决定思 想和行动的因素。 对行为的发动、维持、制止以及选择做出解释。其体现在人对行为的主观的思想的倾向和主观意识上。 3.1 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观思想倾向高中生作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有强烈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欲望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和缓解自身压力。他们精力旺盛,需要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来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 表1 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主观思想倾向调查统计表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借助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如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从个人角度出发,解释和干预行为。从群体角度出发研究的理论或模型较少涉及,如生态学模型。在 cnki 数据库以“生态学”、“行为”、“环境”等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查到 6 篇与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有关的文章,分别如下所示:方敏(2010)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一文中,指出目前还不足以证明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锻炼行为的改变;李小英(2010)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从环境因素入手对健康行为进行研究,很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建议先找出影响我国居民锻炼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其次根据特定锻炼行为制定的生态模型是促进锻炼行为开始和持久性的关键;李洋(2004)健康促进理论在体力活动促进中的应用一文中,环境、政策干预策略涉及大规模的人群,但同时指出运用生态学模型进行体力活动干预的研究不多,关于生态学模型的理论和应用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张戈(2011)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一文,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对行为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是没有把政策执行力度考虑进去。另外,环境的因素没有涉及;陈作松(2007)在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一文中,环境的作用必须通过个体变量中介后才能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人角度出发,很少从群体角度和综合因素出发。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如生态学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其环境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术形成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理论,该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2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展较早,其主要是依健康行为理论为依据。现阶段健康行为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际干预研究。在理论方面他们提出的行为改变模型有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但是这些理论多是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解释和促进行为改变。实践干预的结果表明:根据这些理论进行的锻炼行为干预项目的效果都是较小或中等的。其次,即使在短期内增加了锻炼行为,但长期保持的效果并不明显,即对行为的长期持续改变效果有限。因此,对健康行为的干预需要一个多层次、收益面较广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即生态学模型。生态学模型强调人的行为受到个体、社会和文化以及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个体因素、人际和团体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5 个层次因素交互作用,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 .

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调查人: 2010年11月关于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运动更是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

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我们的运动方式、运动理念是否健康、正确呢? 对此,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方式:70份网上不计性别调查;60份分性别调查(40男,20女)。 调查范围:全国部分高校(重庆、北京、山东、甘肃、天津、陕西、湖南、贵州、四川、江苏等地)的大一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同学们的运动方式和理念,发现同学们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运动兴趣与身体状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 趣,大家才能积极并主动地参与到运 动A几乎没兴趣趣 B一般 C比较喜欢 D热爱

中,那么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如何呢? 同学们大多数对于运动的热情是较高的。可见大家普遍认可运动对于生活 的重要性,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在运动得以绽放,在运动中我们可以体验运动的 乐趣。但是依然有百分之十的同学对运动几乎没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 的问题。我国有上千万大学生,如果全国有百分之十的大学生对运动不感兴 趣,其不感兴趣的人数就有百万之巨。对于其原因就本组成员认为主要有以下 几点:一是由于对运动项目的技术很差出于自卑而不喜欢运功;二是由于种种 原因不能从运功中体验乐趣而放弃运动;三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形成正 确的运动价值观(主要是女生);四是沉迷小说和电脑游戏,这也同时是大学 生近视率高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近视率高达83%)。 从收回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同学喜爱的运动都选了三项以上,可见,兴趣 是不单一的,部分同学的爱好还非常广泛。 同学们对运动的兴趣是高涨的,那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如何呢? 我们可以从下表中分析: 生的体质整体要比 女生好,这也从侧 面反映出男生的运 动量应该比女生大 一些这一现状。 由上两表可综合得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较差和一般,并不 是大部分为较好,而同时据资料显示学生们的健康标准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

湖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状况调查问卷

湖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状况调查问卷 (教师卷) 一、实践教学总体情况 1.近年来学校实践教学工作水平提高程度 A.很大提高 B.较大提高 C.不明显 D.倒退 2.您对学校目前的实践教学工作认可程度 A.很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3.影响当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您认为主要的有(不超过4项) A.实践教学队伍不稳定 B.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 C.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不够 D.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E.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F.政策导向不合理 G.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不强H.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1.学院各专业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累计学时与学分占总学时与学分的比例情况 A.合理 B.基本合理 C.不合理,应提高比例 D.不合理,应降低比例 2.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实际开设情况 A.超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 B.与人才培养方案完全一致 C.稍有调整,但学时学分变化不大D、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有较大的差

距 3.近年来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情况 A.能及时得到更新 B.更新了一部分 C.没有更新 D.不清楚 三、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 1.目前您院各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A.科学合理 B.基本科学合理 C.欠科学合理 2.您认为实验课程体系应按照以下哪项设置更为合理 A.实验课独立设课,按一级学科分模块,分层次设置 B.依附于理论课设置 3.您所授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 A.能紧扣科技和社会发展前沿,更新及时 B.更新不够及时 C.沿用几年前的内容 D.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4.您所授课程的实验项目开出情况 A.全部开出 B.基本开出 C.还有部分未开出 5.实验项目未开出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A.缺乏实验技术人员 B.实验师资水平不够 C.实验经费不够 D.实验设备达不到要求 E.实验材料达不到要求 6.影响实验项目开出质量的主要因素(可多选) A.实验师资数量 B.实验师资水平 C.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E.学生的参与程度 7.实验教学过程中您是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A.注重 B.比较注重 C.不太注重

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的培养能够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参加体育锻炼,并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感。 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良好行为习惯都应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而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运动兴趣不容小觑,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体育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造和创新,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时代那个的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与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树立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另外教师应整合学校场地、器材等有利教学资源,做到体育场地、器材不毁坏、不浪费,坚持一物多用的原则,将体育锻炼项目进行娱乐性和游戏性的改造,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锻炼习惯的养成。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激发学生求职欲望最直接、有效、积极的手段,在体育锻炼中,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获得锻炼的愉悦、竞争刺激、合作的欢乐、胜利与失败、拼搏与成功带来的快乐,并逐渐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榜样,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家长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学生体育锻炼以升学考试为目的,造成学生偏科问题比较严重,且对体育锻炼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改变学校、家长、教师的思想认知,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施实践教学情况总结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实施实践教学情况总结 实践教学是实现医学类本专科学校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医疗实践有机联系、促进理论抽象认识与医学感性认识的有机结合,进而深化理论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更是培养其正确医学世界观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医院是医学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是临床实习的主课堂,是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过渡环节,学生通过临床生产实习,能强化和巩固理念知识,掌握临床各科的基本诊疗技术和操作技能,各种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通过临床实践,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医院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承担了我校医学类学生阶段实习和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医院在2008 年和2009 年承担了全年实习任务的 6.5%和8.5% ,真正发挥了实习医院的作用。 一、统一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医学类专科、本科院校与医院的存在、发展,过去、现在、未来血脉相连,并互为促进,正如源与水,木与林的辩正关系。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真诚合作,源远流长,特别是自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曲靖卫生学校的实习医院、附属医院之时至曲靖卫校升格为曲靖医专以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把为曲靖培养合格的医护人员作为我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满足医疗机构发展的需求之举,积极与曲靖医专携手合作,共商医护育才之道,尽力为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初级医护人才。医院自开展教学实习工作以来,在探索、总结、完善、规范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医院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始终把临床教学、带教工作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几年来在张正华院长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医院对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统一思想,更加重视实习实训教学工作的规

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杨秀荣)

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科学论文 题目: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姓名:杨秀荣 单位:镇宁自治县江龙镇中心学校邮编:561205 2017年3月28日

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镇宁自治县江龙镇中心学校:杨秀荣 【摘要】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具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心理的重要作用。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更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主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 ; 体育锻炼 ; 习惯 ;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各级种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要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其体育能力,增强其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的习惯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小学体育课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如:我校我班学生平时体育课不认真,一旦到学校开展运动会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勇于报名参与,生怕自己得不到参与锻炼,这恰好说明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靠教师在教学上的不同形式的培养和锻炼而养成的习惯,我认为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20多年来体育教学上的几点教法和感受: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以致形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调查人: 2010年11月

关于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运动更是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我们的运动方式、运动理念是否健康、正确呢? 对此,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方式:70份网上不计性别调查;60份分性别调查(40男,20女)。 调查范围:全国部分高校(重庆、北京、山东、甘肃、天津、陕西、湖南、贵州、四川、江苏等地)的大一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同学们的运动方式和理念,发现同学们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运动兴趣与身体状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大家才能积极并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那么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如何 呢 ? 同学们大 多数对于运动的热情是较高的。可见大家普遍认可运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青春的活力 与激情在运动得以绽放,在运动中我们可以体验运动的乐趣。但是依然有 百分之十的同学对运动几乎没兴趣,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国有上千万大学生,如果全国有百分之十的大学生对运动不感兴趣,其不感兴趣的人数就有百万之巨。对于其原因就本组成员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对运动项目的技术很差出于自卑而不喜欢运功;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运功中体验乐趣而放弃运动;三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形成正确的运动价值观(主要是女生);四是沉迷小说和电脑游戏,这也同时是大学生近视率高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近视率高达83%)。 从收回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同学喜爱的运动都选了三项以上,可见,兴趣 A 几乎没兴趣趣 B 一般 C 比较喜欢 D 热爱

锻炼行为形成的新解释——来自双加工理论的 观点和证据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9), 1573-1581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4511912585.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4511912585.html,/10.12677/ap.2019.99191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Exercise Behavior—Viewpoint and Evidence from Dual-Process Models Zhaohong Zhu*, Lingling Sun 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Aug. 12th, 2019; accepted: Aug. 29th, 2019; published: Sep. 5th, 201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ual-processing model, formation of exercise behavior is not solely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deliberative processing system (System II). Instead, it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uitive, experiential, affective system (System I), which addressing the role of exercise-related Automatic Affective Evaluation (AEE). This study compares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models of dual processing in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exercise behavior, namely, the Associative-Propos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PE), Reflective-Impulsive model (RIM) and Affective-Reflective Theory (ART). This study sorts ou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EE and exercise behavior,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utomatic Affective Evaluation (AEE), Exercise Behavior, Dual-Process Models 锻炼行为形成的新解释——来自双加工理论的观点和证据 朱昭红*,孙令令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陕西西安 收稿日期:2019年8月12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9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5日 *通讯作者。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样本)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样本)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实现技能水平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年的建设期中,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为主,非专业学生等 一、基地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1.提升实践基地能力,开发新的实践项目:1)新建IOS创新研习中心:投入63万,新增苹果一体机GTX660(教师机)2台,苹果一体机GTX640(学生机)60台,增加60个工位的实训容量。同时开发移动互联实践项目。 2)改建星力量动漫项目实训室:投入31万,整体更换62台主机,显示器更换为19寸液晶,实训室承担实训项目能力增加, 3)增加星力量工场设备:新增WACOM CTH470数位板20块,使同时参与二维实训的人数能达到160人。 2. 教学资源建设:训练课程,质量平定标准等建设; 1)构建以专业学生为核心的训练体系 以培养适应动漫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在动画制作技能和创新创意思

维上的需求,完善“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备以下核心元素: ①按照满足“动画制作技能+创新创意思维”双需求的要求,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技术技能融合项目”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②以“技术技能融合项目+专项技术提升通道+社会服务平台”为载体; ③全程由“院校师资组+国际化背景专家组+企业项目讲师组”构成的“三组合”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参与学生培养; ④实施全程按照行业与企业标准规范执行。 图1“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人才培

行为识别国内外现状

1.原始视频的特征提取 (1)光流场 光流场是空间运动物体在观测成像面上像素运动的瞬时速度。它利用图像序列中的像素强度数据的时域变化和相关性来研究图像的灰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与场景巾物体结构及其运动的关系。光流法通常假设相邻帧的图像差异非常小,从而获取对真实运动场的近似估计【31。它不用预知任何先验知识,即能提供有关运动速度及图像中运动区域的简洁描述,适用于摄像机运动的情形。但光流法易受噪声及光照变化的影响,且计算较为复杂,很难用于实时的视频监控系统。 (2)点轨迹 目标的运动轨迹也可以作为特征,从而大致推断出目标运动所属的行为类别。但图像平面上的轨迹对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变换比较敏感,因此在大多情形下,此特征显得不够可靠。常用的替代特征表达有轨迹速度、时空曲率等【4,51。运动轨迹的获取比较依赖于精确的跟踪算法。从原始视频中提取点轨迹特征同样容易受到噪声、遮挡及混乱背景等的影响。(3)人体形状表达 在摄像机固定的情形下,假设背景已知,通过背景剪除法可以很容易得到运动人体形状。基于全局、边界及骨架等的描绘子都可以用来表达人体形状。全局方法16,71如剪影、矩等是在整体形状区域内计算描绘子,而边界方法仅考虑形状轮廓【8l,骨架i方法则是用一组lD 骨架曲线代表一个复杂的人体形状,比如中轴变换[91等。 (4)滤波器响应 空时滤波器响应是一个广义上的分类。Zhang等【lo】存时间轴上计算高斯导数,将滤波器响应较高的区域作为运动区域。LaptevI¨1利用一组空时高斯导数滤波器将Harris角点检测扩展应用于三维的视频数据从而检测出空时兴趣点。这类方法大都基于简单的卷积操作,运算快速而简便。当视频分辨率较低的情形下,提取光流或剪影特征较为困难,利用滤波器响应特性可以从视频数据中提取有效的底层特征。 2.低层特征的描述与识别 我们将低层特征的描述与识别方法分为三类①:非参数方法、空时体方法和参数时序法,分别对现有方法进行归类,并作一个简短的综述。 2.1非参数方法 (1)模板匹配法 这类方法需要对每种行为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模板,将获取的特征数据与模板相匹配,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识别。Polana和Nelson[4刀将整个序列分解为多个周期行为,利用二维网格特征识别各种行为。Bobick和Davis[391将图像序列转换为运动能量图像(膨酣)和运动历史图像(朋m)模板,MEI反映运动覆盖的范围及强度,而MHI反映运动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Weinland等【拍】提出运动历史体积(MHV)模板,从多个视角重建目标并将其投影到圆柱坐标系,提取Fourier变换特征以描述行为。Wang和Suter[451也将整个行为过程融合为基于轮廓的平均运动形状(MMS)和基于运动前景的平均运动能量(彳^扭)两个模板。模板匹配法计算复杂度低、实现简单,但它本身无法描述动态系统,也不能完全反映数据在空问上的分布属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不同行为之间执行速率的不同、噪声、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模板匹配的准确性。 (2)目标建模法 行为可以通过建立人体动态表观模型进行描述。常见的人体模型有棍图模型【109]、2D模型例及3D模型51。3D人体建模是最常用的人体结构表征方法,通过跟踪人体模型中主要

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习惯是终生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体育教育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何为体育锻炼习惯?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习惯的概念和体育锻炼谈起。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5T17:02:16.5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作者:郑玉祥[导读]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其肺活量、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居高不下。 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中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前我国偏应试取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学校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欠缺,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存在严重不足。 本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学校、家庭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为发展学校的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其肺活量、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居高不 下。体育锻炼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效且必要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 研究表明,目前城乡中小学生都存在每天体育锻炼不足现象,并且农村多于城市;有83.96%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体育锻炼, 然而每周能进行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仅有13. 57%,能满足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只有10%。 调查表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包括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缓解压力、交际沟通、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等。有74% 的男生和57%的女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感兴趣;男生的实际锻炼水平、锻炼动机、自我效能及对体育价值的判断均高于女生;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更多是强身健体以及娱乐,而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减肥塑身、锻炼身体,一小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则是为了减压和应付考试;少数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不明确,缺乏自主性,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实际锻炼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怕累怕吃苦”、无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城乡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正确 的体育动机是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的有效保证,是引导学生经常锻炼的主趋向。大部分青少年从家去学校基本上乘坐现代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走路的较少,怕累、怕吃苦;课余时间的活动大多数是看电视电脑、玩游戏等久坐行为。青少年本身对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认识不足,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从家长方面来讲,由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剥夺了青少年课余锻炼的时间,使其将更 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再加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导致家长不重视自身及孩子的体育锻炼;家庭经济情况和家里体育器材拥有及使用情况也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 从学校方面来讲,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偏应试取向,影响城乡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首先包括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差、体育课时少、体育课被挤占、体育氛围差等;其次,体育设施场地、体育教学情况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也有影响;最后,科任教师及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很欠缺,从而导致越来越多学生的身体活动不能达到或保持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水平。 三、建议及对策 研究表明,正确的体育认知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认识。首先,学校应提高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 视程度,利用“知-信-行”模式,定期要求家长及学生共同观看教学电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意识到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动模式,帮助学生制订锻炼计划并参与其中,破除学生“怕累、怕吃苦”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应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同时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加 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维修和保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多举行体育活动,增设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提高其体育锻炼的兴趣、自信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应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鼓励体育教师多多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汲取专业知识,使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提升体育教师团队师资力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运用更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身条件,同时为学生传授“终身体育”的思想。参考文献 [1]向水针阳丽君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永州市冷水滩区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7,02,100-102。 [2]付道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张陈文韩超吴奎勇等福建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03-106。 [4]张芳芳张松滁州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4,109-110。 [5]王翠萍庞小佳西安市中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175-176。 [6]Barnett T.A 0'Loughlin J & Paradis G One-and two-year predictors of decline i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inner-city schoolchildren.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2,23,(2),121-128。 [7]王彪儒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J].田径,2016,12,13-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