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最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十三五”规划-五年内全面落实不动产制度

“十三五”规划:五年内全面落实不动产制 度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选二手房技巧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国土资源部4月15日公布《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全面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具体措施。其中,纲要要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这点儿你怎么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十三五”有哪些规定。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事儿?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开始施行。按此前公布的时间表,各今年将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相关工作重点如下: ①完善制度,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统一登记范围,规范登记行为,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提供保障。 ②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机构,统筹不相关资源,实现资料及时移交、业务流程再造、系统有效融合。 ③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过渡期后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的衔接工作。 ④建立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保证

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顺利接入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城市建设用地不得超过100㎡,重点发展新城镇 “十三五”期间将颜控建设用地规模,做好大中小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尤其是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要控制在100㎡之内。 发展中小城市(主要可以帮助房地产去库存),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保障农村转移进城落户人员用地需求。结合房地产去库存,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 “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侧重点: 《纲要》还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城乡土地价格调查监测与土地资产动态核算监管、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与登记发证、国土资源综合监测、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保护储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地质环境保护、土地调查监测、国土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化12项重大工程。 不动产统一制度实施之后,购房者想要过户房产将变得更加容易,但实际的办证流程和办证时间并没有改变。另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全面推广,也能起到打压房价的功效。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53290694.html,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赵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 摘要:当前土地整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整治不仅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评价大纲;监测跟踪 中图分类号:D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整治作为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利用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本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活动进行安排与协调。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体系自身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环评法、规划环评条例和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国策的需要。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对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环境状况。 1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较规范的决策过程,可以从规范决策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在决策过程中贯穿规划的相关评价活动,这样才能协调规划环评的程序。规范性决策学要求按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来制定决策,决策的制定过程分为确定问题所在,提出决策的目标、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和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3个阶段。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拟定备选方案是决策的基础,方案的选择则是决策的关键[1]。根据上述理论,可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4 个阶段:制定评价大纲、 评价实施、评价总结和监测跟踪。 1.1 制定评价大纲 1.1.1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包括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层次性、目标、作用对象、涉及领域、实施区域与时段等进行初步研究。 1.1.2 规划区域内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现场调查 收集规划区内以及可能影响到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需要时进行现场调查。1.1.3相关规划的类比与分析包括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了解该规划编制的目标、背景等情况。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本 (送审稿)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9年4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规划前提 (2) 第2条指导思想 (2) 第3条规划原则 (3) 第4条规划依据 (3) 第5条规划范围 (3) 第6条规划期限 (4) 第7条规划重点 (4) 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 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 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 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 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 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 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 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 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 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 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 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 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 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 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 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 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 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 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 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 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 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 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

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 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 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 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 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 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 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 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 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 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 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 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 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 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 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 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 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 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 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 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 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 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 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 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 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 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 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 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 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 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 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 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 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 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 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 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邯郸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 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 (7) 第一节总则 (7)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 (8)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3)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5) 第四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9)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区 (21) 第三节县(市、区)规划指引 (24) 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7) 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7)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9)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 第二节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 (31) 第三节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33) 第四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4) 第五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 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38)

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 第三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 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2)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42) 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6)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6) 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49)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 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51) 第二节发挥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作用 (53)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54) 第四节推进规划实施技术创新 (54) 第十一章附则 (56) 附表 (57) 附图 (81)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53290694.html, | 更新时间:2007-07-15 | 来源:贵阳市国土局 一、概况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7。22’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按壤,西靠毕节地区和安顺市,北邻遵义市。据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末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38%。土地总面积80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6%,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44.5%,余为山间平坝。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6828公顷。全市共辖六个区、一个市,三个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下辖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镇、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和修文县,总计29个镇、54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民委员会。1 996年市域总人口3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38万人,农业人口174.88万人。全市人口平均密度3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为0.2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3公顷。 贵阳市地貌上属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7.9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37平方公里,各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和35.2%;坝较少,仅911.9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 3%;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全市土壤总面积60.82万公顷。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草甸土等8个土类,其中分布最广的三个土类黄壤30.16万公顷、石灰土19.66万公顷、水稻土8.01万公顷,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49.59%、32.33%和13.17%。 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5。C;,平均降水量119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常常由于季节问降水量的不均衡造成旱涝灾害,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初夏的冰雹、秋天的白露风、冬季的冻雨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不利。我市处于长江、珠江两人水系的分水岭地带,长江水系面积7631.6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4.8%,珠江水系面积为41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主要河流有长江水系的南明河、猫跳河、鱼粱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全市天然径流深545-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56.3万立方米,高丁全国平均值;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9%。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二O一三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形势分析 (3) 一、农田建设主要成就 (3) 二、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7)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总体目标 (13) 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15) 一、建设标准 (15) 二、建设内容 (16) 第四章 分区建设任务安排 (19) 一、分区建设重点及建成要求 (19) 二、分省(区、市)任务安排 (25) 第五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27) 一、严格建设监管 (27) 二、规范竣工验收 (27) 三、加强后续管护 (29) 第六章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30) 一、资金需求 (30) 二、资金筹措 (30)

第七章 效益分析 (33) 一、经济效益 (33) 二、社会效益 (33) 三、生态效益 (34) 第八章保障措施 (35) 一、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指导 (35) 二、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36) 三、加强规划指导,做好衔接协调 (36)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金整合 (37) 五、严格项目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38) 六、开展基础研究,做好技术支持 (39)

前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受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求将长期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状态。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要按照近年中央1号文件多次提出的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抓紧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力量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依据《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水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近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相关专项规划的已有成果,提出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分区建设要求等内容,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协调,并

(推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言 SS市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SS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辖十区两县级市。SS市域土地总面积7286.55平方公里,地处珠江入海口。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丰富,用地结构“五山两田两城一分水”。 SS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将建设成为SS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0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15.82亿元,位于SS省首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SS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要求下,规划以《SS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为指导,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根据SS市土地利用特点,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山、水、城、田、海”生态城市框架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立足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解决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及生态保护刚性不足等问题,确定“优化、协调”土地利用战略,旨在通过城区提升改造,新区理性引导,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与结构,实现旧城功能提升,新城紧凑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边界控制、土地复合利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础上,提高各类用地的综合效益,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研究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研究 文章主要对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总目标、分类指标的分解进行了讲解,阐述了各类指标的分解思路,讲解了指标的分解方法。并以各类指标分解和市级指标分解为例,结合不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综合运用比例法、加权法、修正法对指标进行分解,为规划指标的科学分配提供参考。 标签: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eneral objectives and classification indicators of provincial land renovation planning,expounds the decomposition ideas of all kinds of indicators,and explains the decomposition methods of indicators. Tak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all kinds of indicators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municipal indicators for exampl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indicators,an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proportional method,weighted method,and modified method,tries to decompose the indicators,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llocation of planning indicators. Keywords:land remediation;planning;index decomposition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层。承上是指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和同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任务的衔接,启下是指为市、县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指标的分解是省级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1 指标分解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其以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体现[1]。指标是构成目标的单位,这里主要讨论定量指标分解的方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补充耕地目标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分别来源于国家土地整治规划(或同级的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 不管是国家土地整治规划下达的指标还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配的子任务,在省级层次是一个大盘子或总数字,而规划任务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市县级规划。为了落实任务,完成目标,指导市、县更好的编制规划,省级规划需要将总目标分解为分类指标,并明确各市的分配指标。 2 相关数据的概念和作用 指标分解需参考的数据包括:规划基期年年底的各市土地整治潜力规模、上轮规划土地整治已完成规模、基本农田数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补充耕地目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送审稿) 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2)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4) 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7) 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10)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 (14) 第二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15) 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6) 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1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1) 第五章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23) 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3) 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 (26) 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8) 第四节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七章重大工程安排 (33)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33) 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34) 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6)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37) 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 (38) 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39)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41) 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42) 附表 (44)

前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完成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发展重任,进一步增强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能力,增强重庆市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增强重庆市服务于云、贵、川、服务于长江上游、服务于西南地区的功能,建设“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和“两江新区”,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编,制定《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即作为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40个区县(自治县),幅员面积8.23①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1064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①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为822.69万公顷(12340万亩)。

莆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

莆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2017年3月 - 1 -

目录 目录..............................................3前言..............................................7第一章规划背景...................................8 一、耕地现状...................................8 (一)耕地数量状况..............................8(二)耕地质量状况..............................9(三)基本农田状况.............................10(四)粮食生产情况.............................11(五)农田水利建设情况........................11 二、近十年农田建设情况和主要成效................11 (一)近十年农田建设情况........................11 (二)“十二五”期间农田建设主要成效.............12 三、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一)耕地质量总体不高........................13 (二)农田灌排基础薄弱........................13 (三)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备........................13 (四)工程建后管护滞后..........................14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14 (一)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14 (二)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4 - 2 -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空间组织与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农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生态保育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市区和中心城市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 早期,我国是把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作为挖潜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对土地的改造并未能完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出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吸收了其他农村土地保护和改良手段的基础,恰好完成了别的途径无法实现的任务,即真正地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实际上,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法规、规划、管理等诸多要素。概况地说,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对人(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实现在一样的土地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其主要做法包括:土地整治(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发展非农产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进行产权调整、协调各方主体利益,以及进行配套制度改革等,最后的目标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情况的城乡土地管理二元结构的突破,同时又很巧妙

地借助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有利政策,在没有违反任何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城乡土地、房屋等产权的等值交换。实践证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还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不新占耕地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腾出新的空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是一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存在的问题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不够严格 我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为了保障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适时进行调整,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没有根据总体规划的调整而相应调整。这造成部分原先已列入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的地块用途被改变,就存在一些项目无法落地而随意调整项目位置的现象,使得原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年度计划无法严格执行。 2、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容易开发的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成,剩余的后备资源普遍存在开发难度大,单位出地率投资成本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而且开发出的耕地一般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弃荒现象严重,再加上滩涂围垦投入不足,前期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工程投资多、风险高、工期长,回收周期长,今后新增耕地难度不断加大。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造成耕地占补平衡压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07.03.23 一、前言 (一)修编规划的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实现农地和非农地用途管制,科学合理管好土地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修编规划的任务 1.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2.协调各部门用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3,按照省下达的用地控制指标,分解确定各区(市)县用地控制指标,确定城镇用地控制规模,落实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安排好中心城市周围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合理划定中心城市区建设用地范围。 4.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三)修编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 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2号《基木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保护的法律、法规; 4.《中共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成委发[1997]27号文件); 5.(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6.《成都21世纪议程—成都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家土地局[1997]第7号令);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摘要: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从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相关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现在的研究进展,继而提出了土地整治的研究展望。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综述、研究展望 literature review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has become the gripper and platform that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from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mod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and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literature reviews literature prospect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1-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不仅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适时开展土地整治现状研究,关注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进展,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外延,使之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土地整治是借助一系列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土地整理、开发及复垦的统称,具体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土地整治已经由自然性工程转变为综合性社会工程,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节约优先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 1.1 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国外开展土地整治实践的历史比较悠久,相关的模式研究也比较成熟,主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