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国家重大档案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序号归档文件保管期限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

1 可行性研究、任务书

1.1 项目建议书及报批文件永久长期

1.2 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报批文件永久长期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报批文件永久长期

1.4 项目评估(包括借贷承诺评估)、论证文件永久长期

1.5 环境预测、调查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批复永久长期

1.6 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报批文件永久永久

2 设计基础文件

2.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勘察报告、地质图、勘察记录、化验、试验报告、重要土、岩样及说明永久永久

2.2 地形、地貌、控制点、建筑物、构筑物及重要设备安装测量定位、观测记录永久长期

2.3 水文、气象、地震等其它设计基础资料永久长期

3 设计文件

3.1 总体规划设计永久永久

3.2 方案设计永久永久

3.3 初步设计及其报批文件永久永久

3.4 技术设计永久永久

3.5 施工图设计长期永久

3.6 技术秘密材料、专利文件永久

3.7 工程设计计算书长期长期

3.8 关键技术试验永久永久

3.9 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永久永久

4 项目管理文件

4.1 征地、移民文件

4.1.1 征用土地申请、批准文件、红线图、坐标图、行政区域图永久

4.1.2 征地移民拆迁、安置、补偿批准文件、协议书永久

4.1.3 建设前原始地形、地貌、状况图、照片永久

4.1.4 施工执照永久

4.2 计划、投资、统计、管理文件

4.2.1 有关投资、进度、物资、工程量的建议计划、实施计划和调整计划长期

4.2.2 概算、预算管理、差价管理文件长期

4.2.3 合同变更、索赔等涉及法律事务的文件长期

4.2.4 规程、规范、标准、规划、方案、规定长期

4.2.5 招标文件审查、技术设计审查、技术协议长期

4.2.6 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控制文件长期

4.3 招标投标、承发包合同协议

4.3.1 招标书、招标修改文件、招标补遗及答疑文件长期长期长期

4.3.2 投标书、资质材料、履约类保函、委托授权书和投标澄清文件、修正文件永久永久长期

4.3.3 开标议程、开标大会签字表、报价表、评标纪律、评标人员签字表、评标记录、报告长期

4.3.4 中标通知书长期长期长期

4.3.5 合同谈判纪要、合同审查文件、合同书、合同变更文件永久长期长期

4.4 专项申请、批复文件

4.4.1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人防、规划等文件,永久

4.4.2 水、暖、电、煤气、通信、排水等配套协议文件长期

4.4.3 原料、材料、燃料供应等来源协议文件长期

5 施工文件

5.1 建筑施工文件

5.1.1 开工报告、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长期长期

5.1.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报批文件、施工计划、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施工工艺文件长期长期

5.1.3 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职、质量鉴定、复验单长期长期

5.1.4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长期长期

5.1.5 设计变更、工程更改洽商单、材料代用核定审批手续、技术核定单、业务联系单、备忘录等永久长期

5.1.6 施工定位(水准点、导线点、基准线、控制点等)测量、复核记录、地质勘探永久长期

5.1.7 土、岩试验报告、基础处理、基础工程图、桩基工程记录、地基验销记录永久长期

5.1.8 施工日记、大事记长期

5.1.9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永久长期

5.1.10 各类工程记录及测试、沉降、位移、变形监测记录、事故处理报告永久长期

5.1.11 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永久长期

5.1.12 技术总结、施工预、决算长期

5.1.13 交工验收记录证明永久长期

5.1.14 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永久永久

5.1.15 竣工图永久长期

5.1.16 声像材料长期长期

5.2 设备及管线安装施工文件

5.2.1 开工报告、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长期长期

5.2.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其报批文件、施工计划、技术措施文件长期长期

5.2.3 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明、质量鉴定、复验单长期长期

5.2.4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长期长期

5.2.5 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更改洽商单、材料、零部件、设备代用审批手续、技术核定单、业务联系单、备忘录等永久长期

5.2.6 焊接试验记录、报告、施工检验、探伤记录永久长期

5.2.7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永久长期

5.2.8 强度、密闭性试验报告长期长期

5.2.9 设备、网络调试记录长期长期

5.2.10 施工安装记录、安装质量检查、评定、事故处理报告长期长期

5.2.11 系统调试、调试记录长期长期

5.2.12 管线清洗、试压、通水、通气、消毒等记录短期长期

5.2.13 管线标高、位置、坡度测量记录长期长期

5.2.14 中间教交工验收记录证明、工程质量评定永久长期

5.2.15 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施工预、决算永久长期

5.2.16 竣工图永久长期

5.3 电气、仪表安装施工文件

5.3.1 开工报告、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长期长期

5.3.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及其报批文件、施工计划、技术措施文件短期长期

5.3.3 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明、质量鉴定、复验单长期长期

5.3.4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长期长期

5.3.5 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更改洽商单、材料、零部件、设备代用审批手续、技术核定单、业务联系单、备忘录等永久长期

5.3.6 系统测试、整定记录.长期长期

5.3.7 绝缘、接地电阻等性能测试、校核长期长期

5.3.8 材料设备明细表及检验记录、施工安装记录、质量检查评定、事故处理报告永久长期

5.3.9 操作、联动试验短期长期

5.3.10 电气装置交接记录短期长期

5.3.11 中间交工验收记录、工程质量评定永久长期

5.3.12 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永久长期

5.3.13 竣工图永久长期

5.3.14 声像材料长期长期

6 监理文件监理单位

6.1 施工监理文件、资料

6.1.1 监理合同协议、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细则及批复长期长期6.1.2 施工及设备器材供应单位资质审核、设备、材料报审长期长期6.1.3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技术措施审核、施工进度、延长工期、索赔、及付款报审长期长期

6.1.4 开(停、复、返)工令、许可证、中间验收证明书长期长期6.1.5 设计变更、材料、零部件、设备代用审批长期长期

6.1.6 监理通知、协调会审纪要、监理工程师指令、指示、来往函件长

期长期

6.1.7 工程材料监理检查、复检、实验记录、报告长期长期

6.1.8 监理日志、监理周(月、季、年)报、备忘录长期长期

6.1.9 各项测控量成果及复核文件、外观、质量、文件等检查、抽查记录长期长期

6.1.10 施工质量检查分析评估、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报告长

期长期

6.1.11 工程进度计划、实施、分析统计文件长期长期

6.1.12 变更价格审查、支付审批、索赔处理文件长期长期

6.1.13 单元工程检查及开工(开仓)签证、工程分部、分项质量认证、评估长期长期

6.1.14 主要材料及工程投资计划、完成报表长期长期

6.2 设备采购、监造工作监理资料

6.2.1 设备采购委托监理合同、采购方案、监造计划长期长期

6.2.2 市场调查、考察报告长期长期

6.2.3 设备制造的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长期长期

6.2.4 原材料、零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长期长期

6.2.5 开动、复工报审表、暂停令长期长期

6.2.6 会议纪要、来往文件长期长期

6.2.7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作联系单长期长期

6.2.8 监理日志、监理月报长期长期

6.2.9 质量事故处理文件、设备制造索赔文件长期长期

6.2.10 设备验收、交接文件、支付证书和设备制造结算审核文件长

期长期

6.2.11 设备采购、监造工作总结长期长期

6.3 监理工作声像材料长期长期

7 工艺设备文件设计单位

7.1 工艺说明、规程、路线、试验、技术总结长期

7.2 产品检验、包装、工装图、检测记录长期

7.3 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文件、合同、出厂质量合格证明长期长期7.4 设备、材料装箱单、开箱记录、工具单、备品备件单长期

7.5 设备图纸、使用说明书、零部件目录长期

7.6 设备测绘、验收记录及索赔文件长期

7.7 设备安装调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长期

8 科研项目

8.1 开题报告、任务书、批准书永久

8.2 协议书、委托书、合同永久

8.3 研究方案、计划、调查研究报告永久

8.4 试验记录、图表、照片永久

8.5 实验分析、计算、整理数据永久

8.6 实验装置及特殊设备图纸、工艺技术规范说明书永久

8.7 实验装置操作规程、安全措施、事故分析长期

8.8 阶段报告、科研报告、技术鉴定永久

8.9 成果申报、鉴定、审批及成果推广应用材料。永久

8.10 考察报告、重要课题研究报告永久

9 涉外文件

9.1 询价、报价、投标文件短期

9.2 合同、合同附件永久

9.3 谈判协议、议定书永久

9.4 谈判记录长期

9.5 谈判过程中外商提交的材料长期

9.6 出国考察及收集来的有关材料短期

9.7 国外各设计阶段文件及设计联络文件永久

9.8 各设计阶段审查议定书永久

9.9 技术问题来往函电永久

9.10 国外设备、材料检验、安装手册、操作使用说明书等随机文件永久

9.11 国外设备合格证明、装箱单、提单、商业发票、保险单证明短期

9.12 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商检、海关及索赔文件永久

9.13 国外设备、材料的防腐、保护措施短期

9.14 外国技术人员现场提供的文件材料长期

10 生产技术准备、试生产文件

10.1 技术准备计划短期

10.2 试生产管理、技术责任制短期

lO.3 开停车方案短期

10.4 设备试车、验收、运转、维护记录长期

10.5 试生产产品质量鉴定报告短期

10.6 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分析报告长期

10.7 运行记录短期

10.8 技术培训材料短期

10.9 产品技术参数、性能、图纸永久

10.10 工业卫生、劳动保护材料、环保、消防运行检测记录短期

ll 财务、器材管理文件

11.1 财务计划及执行、年度计划及执行、年度投资统计短期

11.2 工程概算、预算、标底、合同价、决算、审计及说明。永久

11.3 主要材料消耗、器材管理短期

11.4 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清册永久

12 竣工验收文件

12.1 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永久长期长期

12.2 工程设计总结永久长期

12.3 工程施工总结永久长期

12.4 工程监理总结永久长期

12.5 项目质量评审文件永久长期

12.6 工程现场声像文件永久长期

12.7 工程审计文件、材料、决算报告永久

12.8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人防、规划、档案等验收审批文件永久

12.9 竣工验收会议决议文件、验收证书及验收委员会名册、签字、验收备案文件永久长期长期

12.10 项目评优报奖申报材料、批准文件及证书长期长期

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重视党建工作也是我党有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挑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要全面保障党建工作实践开展的效率与质量,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建标准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阶段要更加深入的认识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开展意义,并要从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探索党建标准化建设的科学方法,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与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党建;标准化建设;意义;方法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对于党的建设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而党建科学化必然要以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所表现出来的纪律涣散、战斗力弱、党建工作缺乏实效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来予以解决,加快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各级党委及基层党组织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于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实现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内涵 党建标准化建设就是党的建设与标准化的有机结合,因此,要理解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标准化。从定义上来看,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相关事物的运行秩序,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效率。放在党建工作中来看,就是通过对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所涵盖的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以及模块化等方法手段,优化党建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项因素的结构及运行秩序,在科学规划、分工的基础上提高关键要素的有效共享与合理化利用水平,进而保证党建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开展,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织的生命力、战斗力以及对广大基层党员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带领

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尺寸及安装允许渗水量质量标准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尺寸及安装允许渗水量质量标准 H.1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制作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及出厂检验批量 H.1.1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制作各部尺寸的偏差应符合表H.1.1的规定。 表H.1.1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质量检查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

H.1.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制作出厂检验批量应符合表H.1.2的规定,不足表H.1.2规定批量根数的,应按一个批量进行出厂检验。 表H.1.2 出厂检验批量的划分 H.2 1000m长管道允许渗出或渗入水量 H.2.1排除腐蚀性液体的管道不允许渗漏。 H.2.2当地下水位不高于管顶2m时,可不做渗入水量试验。 H.2.31000m长管道在24h内渗出或渗入水量应不大于表H.2.3的规定。 表H.2.3 1000m长管道在24h内允许渗出或渗入水量 H.2.4排水管渗出、渗入水量试验方法: 1 渗出试验: 1)管道渗出试验应在管道填土前进行。 2)试验前应对管线充水浸泡,其浸泡时间:当管径小于或等于1000mm时为48h;当管径大于1000mm时为72h。

3)以2个检查井区为一个试验段。试验时应将上、下游检查井内的排水排入口封闭严,由上游检查井注水,除有特殊要求外,属于半湿性土壤充水高度(试验水位)一般应与上游检查井的井盖相平,干燥性土壤为上游检查井内距管顶4m处。 4)试验时间为30min。 5)如渗出水量(即检查井内水的下降量)不大于1/48的允许渗出水量即为合格(如试验长度不足或大于1km,应按表H.2.3进行折算)。 2 渗入试验:试验时应先将试验管段下游检查井内的排水排出口和上游检查井的排水排入口分别封闭,然后排净下游检查井积水,静停30min,测定由试验管段渗入的水量,如不大于表H.2.3规定值,此管即可判定为合格(测定渗入水量试验,应在地下水位恢复到天然水位时进行)。

制度与规范化建设

公司开展制度与规范化建设 为适应公司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用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规范办事的每一道程序,防止人为性和随意性,提高公司整体的执行力、任务意识及规范化意识,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综合办于7月份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下发至各部门。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使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人性化和科技化,按流程办事,用制度管人,一切事情按章处理,有章可循 为实际有效的将制度的关键点、核心内容准确传达给员工,综合办组织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值班管理办法、员工考勤管理办法、员工行为管理办法、三体系贯标培训、OA培训、档案管理培训、公文写作培训、季刊编辑培训等15场培训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让员工在接受、掌握、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的同时,感受到公司的制度文化及学习氛围,明白公司当前在做什么、怎么做,今后准备做什么、怎么做。 为推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公司制定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此办法以业绩论英雄,促使员工树立危机意识、提高责任意识、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从而推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于5、6月进行了绩效指标测算,7月份开始试行,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逐步改进。 公司改革了工作例会的形式和内容。将各部门周、月重点任务列为绩效考核项目,激励干部队伍提升任务的执行意识和执行效率。 公司在上半年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核心管理办法,细化落实“三体系”管理要求,深化固化6S管理成果,提升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水平。 一系列制度及规范的出台,旨在强化“变中求变”的经营管理意识,根除安于现状、困于现状的顽固思想,树立“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变化创新中提高”的思想意识。在各项制度规范正常运行后,相信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将会上一个

(完整版)制度建设: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制度建设: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最早由马克·韦伯提出的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总称。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效的组织与有效的运营来支撑。战略、组织和运营三者之前的关系是:成功的战略,即成功的战略和实施规划为组织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高效的组织,即建立明确的的组织架构和分工合理的职责体系,并确保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符合岗位的要求;有效的运营,即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确保企业的有效运转。企业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才是保证战略实现和组织绩效的根本,也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制度建设通常从几个方面来实现:1)管理目标:责权明晰、制度约束、分级决策、有效制衡;2)管理原则:制度系统化、流程规范化、工作标准化;3)组织保障:成立公司领导牵头核心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4)工作重点:制定公司规范管理工作规划,分步实施;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整合业务流程,明确部门职责、权利和工作流程;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完善意见,实现制度系统化;加大管理者培训宣贯力度,优化管理者结构,提高管理者素质;等等。 规范化管理涉及战略规划、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人员配置等企业运作多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由“经验管理”向“专业管理”的转变。

“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制

“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制 “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国化学类专业多年教学改革成果所研制的指导性专业规范,已于去年初步成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规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转入“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内涵发展”的阶段。教育部针对新的形势实施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开展教学评估等系列工程,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调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转变;由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转变;由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育部2007年要求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并结合各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研制各专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规范”是对相关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规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规范”是最低要求,是底线和门槛,是一个刚性的要求,达不到就不合格。因此,“规范”制定之后,所有学校的相关专业都必须达到这个要求。但是这个最低要求,并不意味着就是低水平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发展和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所研制的化学类专业指导性规范一方面上不封顶,为各校的相关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给予了充分的空间,各校完全可以在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和提高要求,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规范”并没有迎合各校相关专业目前的水平,对于一些起步较晚或条件较差的学校来说,所定的要求可能还是比较高、甚至是很高的,必须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够达到。 “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六方面内容: 1、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 对化学类专业主干学科、相关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历史做了介绍和叙述。 2、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 化学类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3、化学类专业培养规格

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不断提升总公司职代会建设科学化水平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工会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作为境内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目前拥有50家二级公司和 28万多名员工,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5位。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经营理念,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推进总公司职代会建设、创新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职工民主管理新格局,有力推动了企业改革发展,有力维护了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适应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变化,着力推进公司职代会建设规范化 中国中铁总公司职代会制度经历了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2000年,总公司实现政企分开,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

性、创造性,我们在中央企业中率先建立了总公司职工民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职能是审议行政工作报告、听取重大事项通报、征集各类提案、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在全公司形成了以总公司职工民主联席会议为龙头,以二、三级公司职代会为主要载体,以职工董事监事为重要渠道,以工程项目部厂务公开为基础的中国中铁职工民主管理格局。2004年11月,总公司党委还在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大会发言。 2007年企业整体上市后,公司党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索以保证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别是按照国资委党委关于在央企总部建立健全职代会的要求,对公司总部建立职代会制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2009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公司研究制定了职代会筹备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工会为主的专门工作班子,制订了职代会各项制度,并组织做好职工代表选举和提案征集等筹备工作;二是启动阶段,2010年年初,公司成功召开了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公司总裁向大会作行政工作报告,平等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征集了大会提案并审议通过了职代会实施细则、提案征集处理等制度;三是规范阶段,2011年,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等职代会制度体系,完善职代会的各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发布机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8.12.24 生效日期:1998.12.24 第一条为了使我国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国际交流,规范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第三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 (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 第四条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宜由标准引用使其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 第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 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第六条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GB/Z”构成。 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号,由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顺序号和年号(即发布年 份的四位数字)构成: GB/Z 代号 ××××× 顺序号— ×××× 发布年号 第七条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按《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GB/T16733《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的有关规定办理。 指导性技术文件项目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并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及其他有关文件中,用“GB/Z”注明。 第八条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写,参照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系列国家标准的规定。其中:

生产制造指导性文件规范(草案)

深圳市某某某某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新产品(小)批量生产有关指导性文件管理规范(草案) 一、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规范规定了新产品在产品研发后期,完成样品打样,样品评审阶 段后,开始进入小批量试产或批量生产,关于需要下发的文档资料——片位图,相关拟制和管理制度准则。 2、本规范适用于产品开发部,在新产品产品研发过程中,小批量试产 前或批量生产前,针对需要进行SMT贴片工艺处理的电路板,下发指导性文件——片位图的具体操作。 二、 目的及作用 在新产品整个研发过程中,按照不同打样调试阶段,需要不同职责,不同岗位,不同职能部门的相关技术、生产、检测人员,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而在产品研发中后期,进入小批量试产及量产阶段后,涉及SMT贴片工艺时,需要对完成贴片生产的电路板,进行抽样检测,检查、核对,是否按照电路设计,完成不同贴片位置,不同参数规格器件的贴片生产。在该项检测工艺中,需要使用相应的电路板的片位图,结合相应的BOM,进行核对。为了方便质控部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监督、提升贴片制造的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特拟制该规范性文件。 三、 规范性操作选项 1、片位图设计者及下发时间 依据产品研发过程,各个阶段的不同设计分工,考虑到片位图的设计准确性,规定片位图的设计者,为相应的电路板的PCB板设计工程师或者专业的具备片位图岗位职责的设计工程师。 按照项目/产品的研发进度,规定片位图的正式下方时间为,小批量试产或量产通知单正式下发之日起(含当日),1至12个工作日内(电子物料、结构物料、钢网等备料阶段)。 2、片位图下发流程 负责设计片位图的工程师,在完成片位图自审后,将完成的片位图交由产品开发项目主管进行审核(签字),并交由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核批准(签字),完成后,按照产品开发部规范性文件下发执行。 3、片位图正式下发后,实际更改或修正 在片位图正式下发后,根据实际生产,如发现已经正式下发的片位图有 问题需要更改或修正,须由片位图拟制人(设计者)签字确认,并简略 注明修改原因。若单张片位图,需要更改或修正处大于(不包括)5处,则需要重新下发或补发出现问题的片位图,并在新片位图中升级版本号。 4、片位图具体结构及说明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G205泾县至南陵段公路改建工程总监办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复核 宣城华安路桥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G205泾县至南陵段公路改建工程总监办

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为促进本项目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本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结合本项目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情况,特制定本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公路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得总体要求,大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促进告诉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建立科学系统的施工标准化体系,将标准化要求贯穿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促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现场管理更加规范,人员技术更加精湛,材料加工、施工工艺更加精细,试验检测更加可靠,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参建人员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材料制备一流、施工工艺一流、作业环境一流、建设成果一流。 (二)具体目标: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100%达到标准化要求,工程实体关键指标全部达到规范要求。 三、活动内容 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专业内容涵盖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及防护工程、交通工程。

(一)工地标准化 主要包括驻地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监理驻地和中心试验室,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施工、项目驻地、试验室和施工便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施工管理效率。按照标准化建设各类拌和站、预制加工场、材料堆放场地。实现混合料(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碎石集中加工,构件集中预制,充分发挥集约化施工的优势,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识及其他各类临时设施设置,消除隐患,文明施工。 (二)施工标准化。 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各省(区、市)实际情况,细化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及防护、交通安全与机电等各项工程的施工标准化要求,优化施工工艺,严格工艺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实体工程质量。规范质量检验与控制,强化各类验证试验和标准试验,做到检测项目完整齐全、检测频率符合要求、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加强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确保工程各项指标抽检合格率达到规范要求。 (三)管理标准化。 严格执行公路建设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在工程管理中查找薄弱环节,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落实到施工全过程,实现工程进度合理均衡,节能环保措施到位,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统一从业

针对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doc 7页)

针对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doc 7页)

关于印发《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院属各系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行为,加强课程改革管理。 现将《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1、课程定位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本门课程是……专业的……课程、……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能运用……工具完成……工作。本课程要以……课程为前导课程,其后续课程为……。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行动 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领域 …… 填写说明: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表格一致;2、典型工作任务按先后顺序排列;3、典型工作任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两列,第二列为第一列的分解。 2.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要用职业能力描述,说明课程培养学生什么知识,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目标见表2。 表2 课程目标表 目标类 别 课程目标 知识目 标(1)(2) 能力目 标(1)(2) 素质目 标(1)(2)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目标,为使学生会干……工作,本课程设计了……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呈……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3。 表3 课程内容和要求表 序号学习情境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知识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与要求学时

标准的附录

推荐性标准 又称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犯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标准的附录 是标准正文内容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标准条文具有同等效力。只是为了保证标准结构的均匀,将某些内容防在附录中,成为标准的附录。 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 标准的附录有两种,一种是规范性附录,一种是资料性附录,二者都属于标准的可选要素。 规范性附录属于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之一,它给出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规范性附录一般由正文中以“遵照附录A的规定”的形式来引用,因此,和标准正文一样,是要执行的。 资料性附录属于标准的资料性补充要素之一,它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因此,不是按照要求的口气来陈述的,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的。 提示的附录 用来给出附加信息,帮助理解标准内容,以便正确掌握和使用标准的可供参考的附录,称为提示的附录。它不是应包含要求。 附录 是作为说明书(论文)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需的。 1.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说明书(论文)之后: (1)为了说明书(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损于正文的处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途述,对于了解正文内容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注释、框图、统计表、打印机输出样片、结构图等。 2.附录中的有关格式 说明书(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也采用上面提到的图、表、公式命名方法,只不过将章的序号换成附录的序号。 附如图A.5是代表附录A的第5个图。其它依次类推。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_征求意见稿

全国高等学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10年3月

目录 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 1.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8) 1.2光学工程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9) 1.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11) 1.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科内涵 (12) 1.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制定原则 (12) 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12) 2.1培养目标 (12) 2.2培养规格 (13) 2.2.1 素质结构要求 (15) 2.2.2 能力结构要求 (17) 2.2.3 知识结构要求 (18) 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教育内容 (20) 3.1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20) 3.1.1 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20) 3.1.2 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20) 3.2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 (22) 3.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4) 3.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创新训练体系 (25)

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参考体系 (27) 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条件 (31) 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33) 六、参考文献 (34)

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时第一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光学仪器”专业(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共设置本科专业215种),即浙江大学于1952年建立的“光学仪器”专业,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1953年建立的“军用光学仪器”专业。之后,于1958年前后天津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长春光机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等院校也陆续成立了“光学仪器”或“军用光学仪器”专业,成为我国最早从事光学工程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代表。“光学仪器”和“军用光学仪器”专业从50年代初设立到90年代初40年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了进一步解决专业划分和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自1989年开始着手进行了第三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历时4年多,形成了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于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在这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中,“光学仪器”专业归并调整为“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专业代码080402)专业和“光学计量测试”(专业代码080407)专业,归属于仪器仪表类(代码0804)专业;“军用光学仪器”专业归并并调整为“光电子技术”(专业代码080708)专业,归属于电子与信息类(代码0807)专业。原设置“光学仪器”和“军用光学仪器”专业的院校于 *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始于1952年。196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由国家统一制订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1987年、1993年和1998年又相继进行了3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和修订工作。

企业规范化管理之制度建设

企业规范化管理之制度建设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一项艰巨的、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它是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作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规范化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广,按照当今比较权威的解释,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规范化,二是企业组织流程设计的规范化,三是组织构架设计的规范化,四是制度建设(指制度的编制、执行、修订完善)的规范化,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而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则直接体现在制度的建设上。制度建设的基本流程为制度的编制、制度的执行、制度的修订完善,三个环节工作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对是否能逐步形成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规范制度体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能否进一步提高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就制度建设三个环节的一些思路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第一部分制度的编制 一、制度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个企业编制的制度必须是规范的,必须符合企业科学管理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规则,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制度执行过程。企业编制的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平等性——四大基本原则。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编制制度时应从业务实际需求和管理规律出发,以现有体系和制度为基础逐步地进行优化和完善,特别要注意的是,编制的制度不能脱离当前管理体系、人员素质、文化习惯的前提来实施彻底式的变革,否则这样的制度不但很难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制度的系统性则是指在编制制度时要坚持全面、统一的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避免发生相互矛盾的情况,保证制度体系整体的协调顺畅;另外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制度的合法性和平等性,合法性是指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否则就会缺少法律效力,平等性则指编制的制度对各级管理层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职位等方面的高低而有所区别,应坚持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均衡是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大敌,不平等的制度必将引起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编制的基本思路 1、全员参与制度制订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各项制度制订都要经过全方位的论证,都要充分考虑和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形成大家能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合理制度,大家遵守合理的制度。编制制度时仅仅单靠一个或几个人的苦思冥想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全员参与,多沟通、多论证是制度编制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国家重大档案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序号归档文件保管期限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 1 可行性研究、任务书 1.1 项目建议书及报批文件永久长期 1.2 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报批文件永久长期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报批文件永久长期 1.4 项目评估(包括借贷承诺评估)、论证文件永久长期 1.5 环境预测、调查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批复永久长期 1.6 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报批文件永久永久 2 设计基础文件 2.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勘察报告、地质图、勘察记录、化验、试验报告、重要土、岩样及说明永久永久 2.2 地形、地貌、控制点、建筑物、构筑物及重要设备安装测量定位、观测记录永久长期 2.3 水文、气象、地震等其它设计基础资料永久长期 3 设计文件 3.1 总体规划设计永久永久 3.2 方案设计永久永久 3.3 初步设计及其报批文件永久永久 3.4 技术设计永久永久 3.5 施工图设计长期永久 3.6 技术秘密材料、专利文件永久 3.7 工程设计计算书长期长期 3.8 关键技术试验永久永久 3.9 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永久永久 4 项目管理文件 4.1 征地、移民文件 4.1.1 征用土地申请、批准文件、红线图、坐标图、行政区域图永久 4.1.2 征地移民拆迁、安置、补偿批准文件、协议书永久

4.1.3 建设前原始地形、地貌、状况图、照片永久 4.1.4 施工执照永久 4.2 计划、投资、统计、管理文件 4.2.1 有关投资、进度、物资、工程量的建议计划、实施计划和调整计划长期 4.2.2 概算、预算管理、差价管理文件长期 4.2.3 合同变更、索赔等涉及法律事务的文件长期 4.2.4 规程、规范、标准、规划、方案、规定长期 4.2.5 招标文件审查、技术设计审查、技术协议长期 4.2.6 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控制文件长期 4.3 招标投标、承发包合同协议 4.3.1 招标书、招标修改文件、招标补遗及答疑文件长期长期长期 4.3.2 投标书、资质材料、履约类保函、委托授权书和投标澄清文件、修正文件永久永久长期 4.3.3 开标议程、开标大会签字表、报价表、评标纪律、评标人员签字表、评标记录、报告长期 4.3.4 中标通知书长期长期长期 4.3.5 合同谈判纪要、合同审查文件、合同书、合同变更文件永久长期长期 4.4 专项申请、批复文件 4.4.1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人防、规划等文件,永久 4.4.2 水、暖、电、煤气、通信、排水等配套协议文件长期 4.4.3 原料、材料、燃料供应等来源协议文件长期 5 施工文件 5.1 建筑施工文件 5.1.1 开工报告、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长期长期 5.1.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报批文件、施工计划、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施工工艺文件长期长期 5.1.3 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职、质量鉴定、复验单长期长期 5.1.4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长期长期

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 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三方面构成;具体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能力培养。 1、知识体系 (1)建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建筑学专业的知识由以下四个体系组成: ①工具性知识; 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③自然科学知识; ④专业知识 (2)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领域 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六个知识领域组成: ①专业基础: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前导 ②建筑设计:直接指导建筑学专业的核心,是建筑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③建筑历史和理论:以中外建筑历史和理论为主体的知识,构成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平台; ④建筑技术:以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建筑数字技术等知识为主体,构成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撑; ⑤建筑师执业基础:与建筑师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策划、合同、管理、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 ⑥建筑相关学科:与建筑学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3)知识领域的核心部分 以上六个知识领域涵盖了建筑学的核心知识范围,构成了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必修知识。掌握这些领域中的知识及其运用方法,是建筑师分析、思考、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 (有几句介绍书的,略。) 2、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接触实际,接触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是理论教学无法 替代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各类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 种领域和形式;包括非独立设置和独立设置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 环节;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有相应知识与技能点要求。 实践体系分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实践技能点三个层次。它们是建筑学专业的 核心内容。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验技能、建筑设计和表达能力、科 学研究等的基本能力。 实践体系的教学包括以下领域。 (1)实验领域 实验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两类,本规范仅对专业基础实验提出要求。 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建筑声学、光学、热工学等。 (2)实习领域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类。 认识实习是按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要求设置的,包括建筑环境认知实习和建筑认 识实习等。 课程实习是按相关课程的要求设置的,包括建筑测量实习、历史建筑测绘实习、素描实习、色彩实习、计算机实习、建筑快速设计训练等。 生产实习是按执业训练要求设置的。 毕业实习是按不同专业兴趣和方向设置的。 (2)设计领域 设计包括各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建筑结构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后两者为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按综合性、研究型和一定的复杂性要求设置。 3、创新训练 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贯彻和实施创新训练,包括:以知识体系 为载体,在课堂知识教学中的创新,结合知识单元、知识点,形成创新的教学 方式;以实践体系为载体,在实验、实习和设计中体现创新,强调创新方法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设有关创新与批判思维、能力和方法的相关课程,构建创新训练单元。创新 活动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开 设的创新课程可采用授课、讲座、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 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如建筑设计竞赛等。

班组推进规范化建设做法、措施

班组推进规范化班组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局改革 发展大局,以创建国内先进供电局为载体,以提高全体班员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以抓好班员学习培训为基础,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着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班组全员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班组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 (一)目标要求 班组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提高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扎实开展创建规范化班组活动。通过推进规范化班组建设,构建科学完善的学习体系与学习机制,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知识框架,牢固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通过推进规范化班组建设,使基层班组的政治引领力、推动发展力、改革创新力、凝聚保障力显着增强;使班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主要原则

--- 坚持理论武装。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推进规范化班组建设的第一任务,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规范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安全敏锐性和规范鉴别力,加强规范性锻炼。 ——坚持改革创新。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尊重班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和完善规范化班组建设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机制。 ――坚持领导带头。班组长要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先用一步,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推动本班组的学习。 ――坚持学以致用。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在推动本班组建设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三、学习重点 (一)世情、国情和企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重点学习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基本知 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经济形势;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电力行业和我局改革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科学发展规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进 步提升党员干部把握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应对复杂局面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1)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Ⅱ)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电子信息教指委)编写出版了《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Ⅰ)》,简称《专业规范(Ⅰ)》。此后,电子信息教指委又组织来自全国多所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师研制《专业规范(Ⅱ)》。除学校教师外,有很多国际、国内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了《专业规范(Ⅱ)》的研制。《专业规范(Ⅱ)》主要针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在校学生数量最多的几个专业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开办的专业提出规范。依据《专业规范(Ⅰ)》中提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的“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从而构建起对专业和课程的规范化要求。《专业规范(Ⅱ)》推出后,期望成为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写课程大纲的指导性规范要求和参照性标准。 《专业规范(Ⅰ)》的发布距今已有近三年时间,这一期间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关键几年,质量工程、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开始取得成果,尤其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大大深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层面都在逐步形成体系,学科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又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在《专业规范(Ⅰ)》中曾经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探索、深化专业和教学改革的历程。其间,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

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

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一、专业说明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土木工程类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原名称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1952年设立,2006年部分院校将该专业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12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给水排水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统一确定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1003)。 该专业培养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城市水系统等领域。 二、培养目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三、培养规格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涵盖了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的要求。 (一)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 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哲理、情趣、品味、人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较强的工程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 身心素质:保持心理将康,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承担建设祖国的任

GMP规范及附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04年06月15日11:17南方网综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三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四条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第五条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第七条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厂房与设施 第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第九条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第十条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第十一条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第十二条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第十三条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十四条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第十五条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第十六条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