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2003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任务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四个基本目标。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人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第二,增加就业。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促使居民收人的普遍增长。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量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三,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而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带来对价格预期的紊乱,扭曲资源配置,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特别注意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经济增涨速度相匹配。另外,长期的财政预算不平衡和国际收支逆差也会导致币值不稳。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和逆差都需引起重视和警觉。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力,甚至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国际收支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相互联系而又此消彼长。总的来讲,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因此,宏观经济调控可以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恰当处理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平衡点。

在此基础上,2003年3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2003年经济宏观调控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八百万个以上,城镇登记事业率百分之四点五;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百分之一;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百分之七。

曾培炎提出,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如下十项工作: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更好地发挥国债资金的带动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做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其中,“新增就业”首次列为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对严峻就业形势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莫荣研究员说:“在国家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新增就业指标还是首次,这标志着政府工作的一大转变,从以往追求经济增长率为主转向经济增长和就业两者并重,”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杨宜勇注意到,政府今年只提出四大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就业目标不仅位列其中,而且排在紧随“经济增长率7%”之后的醒目位置。

中国曾长期实行福利性的“全民就业”政策,与之相伴的是企业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经济结构实行重大调整,“失业”、“下岗”等词汇渐为中国人熟悉。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到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百分之七到八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

就业压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亟需国家从宏观层次上进行调控。03年1月以前,中国政府为扩大就业制订的十大配套政策已全部出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透露说,今年解决就业的重点是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长期失业贫困人员,就业方向主要是三产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外,农民收入增长过缓一直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今年中国将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续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并主张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面铺开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2.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包括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政策,三者之间的有机组合和协调配合构成了宏观调控体系。

1).计划手段

计划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手段。计划手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于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例如“青藏铁路”工程。二是对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合理布局生产力,通过计划手段来创造条件,突破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三是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结构优化等方面担负重要任务。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支持经济增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下滑,需求不足,中央在1998年作出了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决策。通过扩大内需,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口需求的不足,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

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稳健运用货币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曾经五次降息,两次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并取消了贷款规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等。二是通过人民币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三是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最近几年,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成为货币政策日常运作的主要工具。四是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通过一系列改革,扭转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上升的趋势。

二、当前国内经济热点问题

(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农业问题在当前中国,主要是考虑怎么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问题。农村问题,非常重要的是怎么在政治上解决好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在社会发展方面解决好农村的教育、医疗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问题。而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和收入问题。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对解决"三农"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讲得是非常清楚的,概括起来“三个一”,即

一个重大判断: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一个重大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以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

1.目前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拉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90年代农民收入增幅最大的是

1996年,增收幅度达到9%,主要是由于农副产品提价。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滑,1997年为4.6%,1998年4.3%,1999年3.8%,2000年仅2.1%,2001年4.2%,2002年4.8%,收入达到2476元。而现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1,这一比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现在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是37.9%,基本进入小康,但农村是47.7%,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处在基本温饱或温饱有余的水平。除此以外,城乡在社会事业发展、科学文化、文教卫生方面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2.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从根本上讲,解决"三农"问题,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重解决好几个问题。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解决好农业自身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依靠科学技术、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原则,至少包括了几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农业种植的结构调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优化品种、改进技术来提高质量,以此来增加种植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个层面,调整产业结构。更多地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使得农产品通过养殖业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第三个层面,调整布局结构。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之间,农业的自然资源是区域化,应当努力保证每个区域的农业都能发挥比较优势,使整个国家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第四个层面,通过发展对农产品的加工业,同时给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品种,引导广大消费市场。第五个层面,城乡要统筹考虑,也就是只调整农村内部的结构,还不能从根本上或者完全解决农村自身的问题。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农村人口的合理分布。通过这几个层面的调整,逐步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2).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

在目前存在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还极不成熟,应当对其培育、支持和指导。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根本方法。各省政府都应出面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城务工,为民工联系工作,并解决各种纠纷,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现在我国城镇化水平接近37%,比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比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造成农民太多,农产品市场狭小。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购买力,几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现在城乡储蓄超过10万亿,其中,4.2亿城镇居民存了7万亿,8亿农民只存了不到3万亿;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只有37%,即每卖100元的东西,70%的农民消费不到40元;GDP贡献率,二、三产业是85.5%,农业是14.5%,即每100元GDP中,占人口70%的农民每年只拿15 元,占30%的城镇人却拿85元。可见农民收入低,即使有消费需求,也没有消费能力。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多,靠现有的大中城市难以大规模吸纳。况且我国现有的一些大中城市已经面临种种问题,比较而言,我国多数小

城市现有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农民进镇成本低,可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需求。还要看到,多数农民是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二三产业,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完全具备离开土地进入离家很远的大中城市的条件。小城镇具有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水利、道路、环保、农电和通讯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小城镇也将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为将来大中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城镇化,要正确认识农民工问题,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中国城镇化必然要经过的历史过程。正确认识农民工,就是要善待农民工。主要强调三句话,“减负、服务、留退路”。减负,就是不要搞那么多证,收那么多费;服务有三项:“劳动信息,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就是要帮助农民工就业,并做好维权工作;留退路,就是不要急于收他的承包地。城里工作不顺心,还可以回家种田,进退无后顾之忧。这是我国降低城镇化成本,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好办法。

3).稳定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具体来讲,稳定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农民问题在当前就是土地间题、负担问题、农民工问题。土地对农民来说,具有双层功能。第一层功能,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关系到农民就业。第二层功能,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保证。

我国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同时,也必须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因为规模太小,没有效益。土地的规模化,要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另外,为解决好千家万户和市场对接的问题,我国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也就是公司加农户。让千家万户通过企业同国内外市场进行对接,让企业把农产品带进国内外市场。这也是规模经营。

深化改革,首要的是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农民现在的负担是“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头税是农业税,是很轻的,每年也就400亿元左右,不到农民总收益的3%:二税就是三提五统(主要给了村和乡),这就很重了,估计600亿元左右;其他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以资助劳等就是所谓三税,加在一起1200多亿元。税费改革是正税清费。把农业税调到计费土地收益的7%,除此之外,其他的乱收费、各种摊派、三提五统,统统取消。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减轻、规范、稳定”,减轻,第一个目标就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就是规范政府,也包括农民的收缴和纳税的行为,把农业税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稳定就是农民的税负担一个时期内要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不变。税费改革是安徽先实行的,去年推广到20个省市,今年在全国推广。

税费改革的同时,还要搞配套改革。配套改革要改的几件事是:义务教育,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由农民办的状况,教师工资由县级统一发放,危房改造由各级财政拿钱,学校实行一费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该财政负担的就财政负担。

第二个改革就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放开收购、放开经营、放开价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温总理说:“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4-10-01 09:46宣讲家 核心提示: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中国崩溃论”、“做空中国论”,但比较一下国家、银行、企业、居民这四个资产负债表,不难发现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流量恶化,而存量依然处于可控区间内,所以不能简单判断中国要崩溃。改革破局,在经济上,标志性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改革的标志是财税体制改革,而不是简政放权。第二,国企改革,我们要给市场以空间。但要看到,“破”当头,最先对经济产生的是一个下行的冲击力。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形势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以往几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又凸显出来,稳增长的压力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由这种形势引发了国家对年前所定的一些基本调子做出重大调整。对于7.5%这个指标的理解,与早前的上下限的理解和区间管理的理解已经不一样了。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它是党和国家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今年3月份以来召开了很多会议,出台了近70个新计划和审批项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些变化?以及下一步我们到底应当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无疑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问题已经演化成一个世界问题。从2011年开始,全世界开始渲染“中国崩溃论”,到2014年一季度“中国崩溃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看待国家目前所做出的调整以及目前社会上思潮的变异,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与大家交流几个方面的话题:第一,从思潮的角度来看,到底中国经济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以及我们到底应当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各种思潮;第二,从短期的角度来看,到底我们目前的调整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政策有何导向性作用;第三,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两个思潮中的中国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就已经开始掀起一股悲观主义思潮。这个悲观主义思潮里有几种理论:一是学术研究所提出来的总体的“中国崩溃论”;二是金融市场上在实际操作上和国际资本流动上提出的“做空中国论”,就是全面抛售中国的金融资产,全面压塌中国概念,引发整个社会层面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发生变化。 (一)中国崩溃论 在理论界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2011年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发表文章谈论下一个接替世界经济危机的到底是谁?他的观点很简单,即: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都是由中心向外围进行扩张的,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从金融层面进行突破,但最后买单的都是实体经济。按照这种思路,大家认为在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传播过程中,核心标志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出现全面的危机,从而引发整个美国经济的危机。2012年以后,随着欧债危机平息,下一个轮到谁?按前面的逻辑推论,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是接替欧债危机的下一个危机触发点,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体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上一轮繁荣的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繁荣、欧洲金融繁荣、全球需求的上涨,直接导致新兴经济体的产能和投资全面上扬,同时企业债务率全面上扬。所以,在这一轮危机里,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是在全球化的程度上产生的。因此,新兴经济体衰落可能会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话音未落,2013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直接导致全世界资本重新向美国集聚,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动荡。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形势分析 摘要: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自然灾害频仍,在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增长水平。同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复杂局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形势; 国内经济分析 (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回调后逐步趋于平稳,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运行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从2008 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2)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在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5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一大批重大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3)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农村居民人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有所增长。三是世博会召开将刺激消费增长。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使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4)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基数因素抬高工业增速。二是库存回补将拉动工业增长。三是先行指数走高显示工业处于景气上升期。四是出口形势好转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随着外贸出口的恢复由负转正,并且不断增加。外需增长将促使工业出口交货值提高,推动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中国通过政府投资并没有形成带动民间投资的结果,地方投资膨胀,信贷膨胀,而且因为生产资料投资过快,物价可能上涨。因为多年来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引起地方失业率上升,地方失业率上升又使得中央放松经济增长控制,中央放松经济增长控制使得地方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增长了,那么物价又上涨,中央又进行调控,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多年来经济发展形成这样一个怪圈。当前我们应该警觉国内通货膨胀,对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预警不能放松,而且,中国的危险还不在通货膨胀,而是滞涨。中国的经济如果保持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吕长森 在全党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等方面的讲课,这是提高党员素质、领会国家政策涵义、增强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形式。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大家交流学习的课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仅供党员同志们参考借鉴。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因这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与英文“砖块”相似,故称金砖“四国”,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

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韬:隐藏,光:锋芒,养:修养,晦:昏暗、不足之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也是外交策略)。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在自己民族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万亿元(折5万亿美元,日本达5.07万亿美元,美国为14.2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日本的96%,仅为美国的34.5%),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2010年第二季度已超过发达国家日本,赶超美国也不是很远(预计再过30年超美)。 什么是发达国家? 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并非总量而是人均,2005年的标准是1万美元/人均GDP进发达国家。目前被定为发达国家的共有40多个国家,其它150多个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个国家称“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记载,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明末1644年清初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XX经济发展建议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变为实体危机,进而演变为社会危机,再而演变成政治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但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无论金融危机如何演变、猛烈、严重,我们国家仍然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虽然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经济基本面和发展趋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我们县来说,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夯实发展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反映在: 1、在股市上,20xx年股市波动率达到了65%,给每个股民造成的损失平均是38万元。 2、房地产业出现了调头向下的趋势。十一五规划中将我国的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07年时房地产的总体发展趋势较好,地产商投入了大量的开发建设资金,08年下半年受危机影响,大批房地产商拆出开发建设资金,使得房地产业市场不景气、低糜、萧条。 3、石油价格起落大。一是国际经济衰退使得大量的企业处于半停产、停产甚至是倒闭,交通停运等,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二是大量的“炒家”退出石油市场,一些国内外的石油“炒家”在原材料高涨时大量吸进,受危机影响,为使其资本受损尽量减少,只有降价销售。使石油价格从最高的140美元/桶降至38美元/桶。 4、我国的外贸受到严重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外贸、投资和消费,其正常比值为20:20:60。因为我国的消费不足、内需不足,所以就只有依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去年我国外贸占gdp的68%,外汇储蓄丰厚。受危机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出口受阻,带来了几大风险:一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企业大量倒闭;二是大量的工人失业;三是外贸受阻,大量的产品转内销,冲击国内市场,从而影响到内向型企业。 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劳务经济收入减少,使得农村农民的收入降低。目前全国农民工有1亿3千万,回乡的大约20xx-3000万,还有1亿左右的农民工陆续、有待返乡。 6、有限的出口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今年1月份提出了“美国人只能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势头,这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也不利于经济的全球化,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二、国家化解危机的主要措施 面对海啸般的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我国gdp增长率“保八争九”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不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保八”是保就业的需要。据测算,我国gdp少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600万人找不到工作。今年我国有611万的应届大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再加上前两年非应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就将近有1000多万的大学生找工作。另一方面,“保八”是保民生的需要。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靠外贸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投资和消费。而扩大内需就要起动消费、拉动内需就要让百姓敢于“花钱”,使百姓怯于消费的原因是民生保障力度还不够,就医难、入学难等仍是城乡居民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从可能性来看,一是我国有质量良好的、总资产超过61万亿的银行资本,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冲击很小;二是我国有相当充裕的、高达20万亿的居民储蓄,金融危机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三是我国有巨大的、层次不同的城乡消费市场(即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启动内需潜力巨大。 特别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这些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出手快、出拳重”,有超强的预见性。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紧缩。08年7月份以前,经济主要以“双防”为主,即防过热、防通胀,7月份之后,转为“一保一控”,即全力以赴保增长、控物价,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

当前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 您的得分 94/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2019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单选题:4 分] A 6.2% B 7.6% C 7.9% D 8.3%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019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单选题:4 分] A 48.4% B 49.3% C 50.1% D 50.5%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3 2019年一季度,我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是()户。[ 单选题:4 分] A 4.8万 B 5.3万 C 5.7万 D 5.9万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2019年一季度,我国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单选题:4 分] A 8.4% B 7.8% C 7.3% D 6.9%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5 2019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单选题:4 分] A 50.1% B 50.5% C 51.3% D 51.5%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2019年一季度,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单选题:4 分] A 9.2% B 8.7% C 7.4% D 6.5%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7 2019年一季度,我国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 单选题:4 分] A 68.6% B 70.5% C 72.4% D 76.9%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019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多少? [ 单选题:4 分] A 5.8% B 6.1% C 6.4% D 6.9%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9 2019年一季度,我国就业市场求人倍率是()。[ 单选题:4 分] A 1.12 B 1.32 C 1.38 D 1.51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性的变化,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由“通货膨胀”转变为“经济下行”,虽然我国没有改变2011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重视中可以看出,中央正在对当前经济进行精细化的扩张性操作,且现行的稳健货币政策不同于2011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11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稳健甚至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比之下,现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适当放宽松。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3.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通货膨胀压力减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这一趋势,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思路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里的“稳”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 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着2008年四季度出台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1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加速,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分季度看,一季度 GDP同比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连续2个季度的持续上升,表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明确。 2、快速回升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据测算,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率为个百分点。而出口在三个季度对GDP的拉动则是负的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内需起到了关键作用。 3、进出口跌幅收窄,出口已在低位企稳 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已经低位企稳。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11月份,全国出口同比下降%

环比增长% 4、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二者均呈现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态势。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 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2003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任务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四个基本目标。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人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第二,增加就业。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促使居民收人的普遍增长。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量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三,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而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带来对价格预期的紊乱,扭曲资源配置,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特别注意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经济增涨速度相匹配。另外,长期的财政预算不平衡和国际收支逆差也会导致币值不稳。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和逆差都需引起重视和警觉。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力,甚至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国际收支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相互联系而又此消彼长。总的来讲,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因此,宏观经济调控可以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恰当处理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平衡点。 在此基础上,2003年3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2003年经济宏观调控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八百万个以上,城镇登记事业率百分之四点五;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百分之一;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百分之七。 曾培炎提出,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如下十项工作: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更好地发挥国债资金的带动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