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8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8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8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8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一般认为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Hobbes)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

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后来,经过洛克、休谟、边沁以及斯密等人提出的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利益交换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税收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

税收的“三性”

1. 税收的强制性

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存在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2. 税收的无偿性

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同政府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不同。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

3. 税收的固定性

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税收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术语--- 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

类企业。

与纳税人有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现代社会,政府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税制往往也是以对应于这三类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为主体。

与课税对象相关的两个概念

税源

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是否丰裕直接制约着税收收入规模。税目

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换言之,是指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如计税金额、计税数量。(从价、从量)

税率,是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课税对象与税率的乘积就是应征税额。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政府的税收政策。

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1.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又可分为几种类型:(1)行业比例税率按行业的差别规定不同的税率。(2)产品比例税率一一按产品的不同规定不同的税率。(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一一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率。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比例税率下,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有利于税收征管的优点,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

2. 定额税率

亦称固定税额,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

征收比例。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定额税率在计算上更为便利,而且由于采用从量计征办法,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缺点是具有累退性质,负担不尽合理。

3. 累进税率

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对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

(2)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

率。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元)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纳税的原则设计的, 但两者又有不同 的特点:

(1) 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 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 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 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 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稅收术语——脱盖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考察税率

(1) 名义税率:税率表所列的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

(2) 实际税率: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它等 于税收负担率。

定額税率,

比例税率和

眾城税率

(3)边际税率:本来是指按照边际效用相等原则设计的一种理论化税率模式,

其主要功能是使社会福利牺牲最小,实质上是按照纳税人收益多寡分等级课税的税率。

由于累进税率大体上符合边际税率的设计原则,因而西方国家在经济分析中往往就是指累进税率。

纳税总额的增加额

MTR 二

税基价值的增加额

(4)平均税率:实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它往往低于边际税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额,是分析税率设计是否合理,税制是否科学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平均税率接近于实际税率,而边际税率类似名义税率。

纳税总额税基价值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术语一一税宏

用平均稅車和边际稅卒来走义比例锐率、累进稅率和累退稅辜

税'

比例孵ATE=lffIR

t

*税基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BtTR

ATR

頑*元)

税收术语一一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1. 税收能力

亲进

税率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稅收木语一—芒三

退

税率

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简称纳税能力;二是政府的征税能力,简称征税能力。

纳税能力主要取决于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征税能力主要取决于税务管理效率。

2. 税收努力

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税收努力决定了潜在的税收能力中有多大比例能转变为实际的税收收入。

税收努力取决于税制的完善程度和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税收术语-- 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现行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限于个人)

⑴销售货物:月销售额2000-5000元;

⑵销售应税劳务:月销售额1500-3000元;

⑶按次纳税:每次(日)销售额150-200元。

现行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限于个人)

⑴按期纳税:月营业额1000-5000元;

⑵按次纳税: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个人所得税3500元规定是免征额

税收术语-- 课税基础

课税基础又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课税基础不同于课税对象,如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但其税基则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收分类一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

所得课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资本利得税等。

商品课税: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财产课税: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行为课税: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对象而征收的税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都属于行为课税。

税收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

以税负能(易)否转嫁为标准

间接税:税负能够(容易)转嫁的税种。如商品课税。直接税:税负不能(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和财产税。

税收分类一一从量税与从价税按照课税标准分类(按课税对象度量的方法)从量税: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计算。从价税: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

税收分类——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内,构成价格组成部分。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

价外税:税金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种,税金只是价格的一个附加部分。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

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消费者。

税收分类——中央税与地方税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1994年税制改革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地方税: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所有税种。

第三节税收原则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一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准则。

比较明确提出税收原则的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威廉?配第、詹姆斯?斯图亚特、尤斯蒂等。

把税收原则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等四大税收原则。

后来的经济学家如西斯蒙第、穆勒、萨伊、赫尔德、诺曼等,又相继提出了一些税收原则,从不同角度对斯密的原则进行了补充。

总的来说,税收的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以及法治原则等等,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现代经济学看来,任何经济活动的目标,都是追求公平与效率以及二者的最佳结合。

1. 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一般地理解,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

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2)“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税收公平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税收政策要协调税收公平与社会公平。

2. 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税收效率包括两层意义:

(1)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等;

(2) 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或者,至少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3. 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1)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2)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就某一具体的税种来说,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如商品课税、所得课税的矛盾。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公平类税收原则

1. 受益原则(Benefit Approach )

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中享用的利益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受益原则难以普遍应用。

2. 能力原则(Ability to Pay Approach )

税收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

能力原则具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能力原则的度量标准:客观说与主观说

①客观说:主张按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

②主观说:主张以在享用公共产品时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世界各国都采用客观标准,主观标准难以度量。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效率类税收原则

1.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

税收费用的最小化:指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确实简化原则:“确实”指各税制要素都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做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

“简化”指税收的规章制度要简便易行。

税收中性问题一一税收中性的含义

税收中性(Neutrality),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

(1)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中性问题一一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

Excess Burde n or Dead Burde n

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相关,或者说,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

的。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超过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

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

(2)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税收超额负担理论是哈伯格运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提出的,所以称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这种理论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净福利的多少。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大于其价格。

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指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异。

生产者总剩余是用供给曲线上方,价格线下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的。

第三节税收原则

>稅吹中性问题一一它较起症瓷整我三谴危芷

55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政府征税,造成消费者剩余损失为面积ABEF生产者剩余损失为面积BCDE他们共同损失为面积ACDEF显然大于政府的课税收入面积ACDF 二者的差额面积DEF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

减少超额负担的方法:

(1)对需求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

(2)对所有商品等量(从价)征税

(3)对所得征税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一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销售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与税负转嫁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逃税。逃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包括偷税、漏税和抗税等。

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 税负转嫁方式

1. 前转方式

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沿着商品运动方向,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如果加价额度大于税款,则不仅实现了税负转嫁,纳税人还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称为超额转嫁;如果加价的额度小于税款,则纳税人自身仍要负担部分税收,称为不完全转嫁。

2. 后转方式

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按照商品运动的反方向,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要素的供给者的一种负担转嫁形式。

3. 其他转嫁方式

(1)混转或散转:将前转和后转结合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商品或要素的税负通过提高销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进价转移一部分。

(2)消转: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3)税收资本化: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换言之,生产要素(商品)购买者所购买生产要素(商品)将来应交纳的税款,从要素(商品)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但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如图所示);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S*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我国的税负转嫁 -- 我国已经存在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1)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有税负转嫁动机;

(2)商品价格市场化为税负转嫁提供了条件;

(3)以商品课税为主税制为税负转嫁提供了空间。

我国的税负转嫁——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

1. 我国税制以商品课税为主体,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2. 税负转嫁与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

3. 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应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4. 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价格管理;

5. 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

6. 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 B.国家税务总局 C.财政部 D.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A.企业所得税 B.契税 C.耕地占用税 D.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额 C.超倍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答案)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涉及税务领域的具体行政处罚种类不包括()。 A、停止出口退税权 B、监禁 C、罚款 D、没收非法财产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税务违法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非法财产;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停止出口退税 权。 【该题针对“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2、税务代理人是指具有进行税务代理的相关知识、经验和能力,具有税务代理资格,经()及省、自治 区、直辖市国税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A、财政部 B、国资委 C、国税总局 D、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税务代理人是指具有进行税务代理的相关知识、经验和能力,具有税务代理资格,经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该题针对“税务代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使用统一规定的纳税申报特快专递专用信封,通过邮政部门办理交寄手续, 并向邮政部门索取收据作为申报凭据的方式”被称为()。 A、自行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申报 D、简易申报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邮寄申报的方式。 【该题针对“纳税申报”知识点进行考核】 4、以下情况符合发票的开具要求的情况是()。 A、对预期可能发生的业务开具发票 B、全部使用英文填写发票 C、拆本使用发票 D、按号码顺序填开【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发票的开具要求。 【该题针对“发票开具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 A、由税务机关上门征收 B、由个人自行申报 C、个人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相结合 D、由单位代扣代缴【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的方式。 【该题针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6、某画家8月份将其精选的书画作品交由某出版社出版,从出版社取得报酬10万元。该笔报酬在缴纳个 人所得税时适用的税目是()。 A、劳务报酬所得 B、工资薪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特许使用费所得 【正确答案】 C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学的知识,请简单谈谈对我国分税制的认识? 3、在第三节讲解分税制的改革时,提问:根据所见所闻,请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改革措施? 4、在第四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所得税分享的改革思路。 5、在第五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节我国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1980年以前高度集权的计划型财政体制 (一)统收统支体制的调整历程 1.1949~1952年的中央高度集权型的财政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1953~1978年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对几次财权变动的主要历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主要做法。 (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作用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权威性的体现。 第二节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课税办法的总和。 1. 税制要素 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其他要素:减税、免税附加和加成、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违章处理。 2. 税收分类 现代国家的税制一般都由多个税种组成,各税种既互相区别又密切相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税种分别归类,是研究和建设税制的重要前提。税收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一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2)直接税与间接税。(3)从量税与从价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5)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及其发展 (1)税收原则的概念 一国设计、完善税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治税思想的具体化和条文化 (2)税收原则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 西方税收思想的发展 2、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而平等征税又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的含义。 (2效率类税收原则 经济效率——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行政效率——税收征收过程的效率,可以用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的成本衡量,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练习题库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B 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 B.国家税务总局 C.财政部 D.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B】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 A.企业所得税 B.契税 C.耕地占用税 D.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额 C.超倍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形式,假设某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计9. 税依据为1000元,适用的税率为10%,当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是25,该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三、税收原则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税收的基本属性 2、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的界定 3、税收的源泉(剩余产品) 4、税收的定义 霍布斯“利益交换说” 20世纪30年代后的定义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1、比例税率优缺点 2、定额税率优缺点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分 (4)小计算 若一个人的纳税所得为75001元,则按照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75001*50%=37500.5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 25000*20%+25000*30+25000*40%+1*50%= 4、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五)起征点、免征额 两者的区别 (六)课税基础(税基) 税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內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我国的五大类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关税 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财产课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资源税制:资源税(包括盐税) 行为税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二)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1)在大多数场合,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与税收满足配置效率的要求是一致的。 (2)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有时也会与实现税收效率的要求相矛盾。 (3)从效率方面来考虑,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进行权衡:降低税收成本的好处是否足以抵消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 (一)受益原则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事

第八章 税收原理范文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制度下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社会保险税(又称社会保障缴纳),是发达国家为了推行其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税收。一般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采取比例税制,在税金的使用上具有专税专用性,而在税负担分配上通行谁纳税谁受益的原则,又具有有偿性。() 2、财产税包括两种,对财产占有的征税,对财产转移的征税。前者主要是遗产税与赠与税,后者称为一般财产税。() 3、在市场经济不甚发达时,对所得课税就比对财产课税更为容易一些,所以财产税不是最古老的税种之一,并且一直没有成为各国政府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 4、如果一国国内各地区的财产税税率不统一,那么任何一个地区变动其财产税税率,从全国范围看,不是部分社会资本承担了这一额外的财产税税负担,而是全部社会资本都要分担这一变化了的财产税税负担。() 5、如果纳税人可以从国外取得收入,或者可以同时从若干个国家取得收入,那么他的收入就属于跨国所得。() 6、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就其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所得交纳税款,该纳税人即是有限义务纳税人。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仅就其源于该国境内的所得交纳税款,他便是一个无限义务纳税人。() 7、社会保险税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个人所得税则具有明显的累退性。 ()

8、社会保险税仅仅对工薪这种形式的收入课税,从而将包括资本利得、股息所得、利息所得在内的所有非工薪收入完全排除在外,这便使得收入来源广泛的高收入者的社会保险税税负相对变得较轻。() 9、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在行使独立的税收管辖权时,居民管辖权(国籍管辖权)比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处于优先地位。() 10、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在不违反有关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利用各国间税法上存在的差异和某些特殊规定的不明确之处,以及税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人才、资金和财产的国际流动,达到减少甚至免除纳税义务的目的。()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现代各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通常采取的具体筹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建立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制度 B、建立预算基金帐户 C、开征社会保险税 D、银行强行储蓄制度 2、从当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看,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方式也不外有这样几种形式:()。 A、现收现付制 B、自由使用制 C、完全积累制 D、部分积累制 3、政府对国民征收财产税,主要出于对()的考虑。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 负担程度的是()。 A .征税人 B .纳税人 C .征税对象 D .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 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 税收行政法规是由( )审议通过的。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 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 ?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B 4. 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 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 A .工商行政管理局 B .国家税务总局 C .财政部 D .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 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A .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 .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 .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 .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 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 .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超率累进税率 D .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 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 A ?企业所得税 B .契税 C .耕地占用税 D .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 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额 C .超倍累进税率 D .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9.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形式,假设某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计税依据为1000 元,适用的税率为10% ,当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是25 ,该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 A .100 元 B .75 元

《财政学》税收制度部分计算题解答参考

《财政学》税收制度部分计算题解答 周钊和 (2010年12月27日) !!特别声明:本习题解答是本人重做的课件习题,其中肯定有计算过程和 结果错误的,请教老师后还未来得及纠正,甚至哪道题解答错误本人也还不知道。但应冯梅同学要求上传,请有关同学自行甄别改错,如有误导一是深表歉意,二是改正后请及时告诉我和大家,三是继续将错就错则责任请各位自担。O(∩_ ∩)O~并祝大家考好! 1、某商品零售企业(一般纳税人),2010年3月份从某批发商处购进货物300万元,并支付了相应的增值税51万元,取得增值税发票;从某个体商贩处购进货物10万元;从某生产企业购进货物1000万元,支付了相应的增值税并取得了专用发票。3月份共取得零售收入额为3000万元(全部售给消费者个人),问该零售商店2010年3月应缴纳多少增值税? 解: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 =30000×17% =510万元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510-51-1000×17% =289万元 答:该零售商店2010年3月应缴纳增值税289万元。 2、某洗衣机厂(一般纳税人)2010年8月发生如下业务: (1)销售洗衣机1000台,取得不含税销售价款2000000元;另开具普通发票向购货方收取包装费35100元,款项均以通过银行收讫。 (2)当月购进材料若干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合计600000元,税款合计102000元(假定已通过税务机关认证并于本月申报抵扣)。 (3)上月销售的洗衣机中,有两台因质量问题在本月退回,退还购货方价款和税款合计4680元。 (4)厂部办公室购办公用品,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000元,税款510元。 (5)企业将自产的最新型洗衣机10台用于奖励本厂优秀职工,已知每台洗

税收法律制度 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税收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律规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2、税收的作用有(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维护国家政权)(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 3、税收的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税法 1、税法是国家制定用以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税法与税收的联系:

6、税法的构成要素有(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法律责任),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三个是最基本的要素,(纳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 7、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其中实行比例税率的有(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实行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车船税), 8、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超额累进)(超率累进)三种,其中个人所得税税率属于(超额累进),土地增值税税率属于(超率累进) 9、通常在税法上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如销售房地产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财产所在地) 10、从应征税额中减征部分税款的是指(减税),对按规定应征收的税款全部免除的是指(免税) 11、起征点是指(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即未到点不征),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对减除后余额部分征收),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的免征额为(3500) 12、因违反税法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13、《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变造、伪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对偷税的税务关机除要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外,还要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1、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流转)税 2、增值税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消费型)型增值税 3、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区别: 4、中国境内销售货物(除销售不动产除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的单位个人,为应纳(增值税)的纳税人 5、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基本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一律为(3%) 6、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7、销项税额=(不含税的销售额)*(税率) 8、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9、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买免税农业产品,或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的,准予按买价的(13% )扣除计算进项税额 10、一般纳税人外购或销售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所列运费金额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扣除,但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杂费)不得扣除 11、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8月份销售货物取得不含税的销售额为3000000元,外购货物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为250000元,增值税率为17%。则8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为(3000000*17%-250000=260000元)

财政学教案——税收制度

第八章税收制度 即使被大家所公认的中性税收——人头税,也可以看到超额负担,因为它影响到纳税人对人口多少的规划。 ——西蒙·詹姆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管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掌握税收制度的类型,理解和掌握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税类的特征及其主要税种的构成要素,熟悉国际税收基本理论,学会处理国家之间税收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考核要点〗 我国现行税制的组成; 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要素; 国际税收及税收管辖权; 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方法; 税收饶让。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税收体系的构成以及与国际税收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这时本章重点要讲述的问题。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可供选择的理论主张,一是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消费税、土地税、财产税以及单一的所得税等;它们的基本特征都是将某一类税收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基础。二是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承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 三、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一)195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二)1958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三)197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四)1979—1993年期间的工商税制改革; (五)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对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具有以下特征: 1、课征普遍: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商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成果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因此,以商品为课税对象,无疑课税范围最广。 2、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案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案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

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

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第八章税收制度

第八章税收制度 一、基本概念 1.税收制度2.商品课税3.所得课税4.资源税5.遗产税 二、填空题 1.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明显特点是以______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______。 3.一般来说,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______。 4.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______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5.资源税的课税是以______为课税对象。 6.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______,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7.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模式。 8.消费税采取______和______两种征税办法。 9.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______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三、判断题 1.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2.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人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3.资源税所得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 4.遗产税的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5.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6.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的办法。() 7.从价定率的办法是指根据商品销售价格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征税。() 8.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9.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在1950年确立的,我国税制变化主要是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0.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 四、选择题 1.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 A.生产型增值税B.收入型增值税C.发展型增值税D.消费型增值税2.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称为()。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概念题 1.直接税与间接税 答: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只能由纳税人承担的税。只要税收不再转移到商品或劳务的最终消费者身上,征税对象本身承担的税负,就可归为直接税。直接税是以个人收入、企业利润、财产价值等税基为纳税依据的税。一般将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土地税和人头税等视为直接税。在一般情况下,直接税都是累进税。 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纳税人并不最后承担税负的税。从形式上看,间接税是由纳税人缴纳的,但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即通过将税收额加在产品的价格上,由购买者承担税负。间接税实质上是不直接向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的税。间接税一般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2.中央税与地方税 答:中央税是指划归中央并由中央税务机构管理的税收。中央税的收入属于中央财政收入。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财政负责管理的税收。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央税和地方税是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的。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方法因国家政体和管理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州、省、县等)拥有税收立法权,可以自行设立税种,这类税种显然就是地方税;而中央政府开征的税种就是中央税,中央税与地方税的隶属关系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国家的税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的,但根据财政管理上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划出一部分税种给地方,其管理权和使用权限也相应下放给地方,从而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地方税。此外有的国家还设立共

享税,这样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3.税收负担 答: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前者指税收总收人占GDP的比率,也称税收比率;后者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税收负担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4.课税对象与课税基础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征税的目的物,即在税务征收发生的范围内具体的应税项目。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课税对象。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可划分为不同税类,如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课税基础是指税务机关开征某种税时规定的应纳税范围。税基与课税对象并不完全一致。如对收入征税,在允许对收入进行某项扣除时,扣除后的收入是税基,而整个收入这一项目是课税对象,二者并不一致。在不允许对收入进行任何扣除的情况下,税基与课税对象是一致的。一种税的税基越大,其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在正常征收的情况下,税基牢固,税收就是稳定的;反之,则会造成税收的不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需要对税基进行有效的保护,无论税基大小,都应给予相应的重视。 二、选择题 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 A.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