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欧州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内容涉及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经典。艺术歌曲在莫扎特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弱的一环,与其在歌剧和器乐作品创作上的辉煌成就比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三十六首艺术歌曲就像是莫扎特休闲时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①(A.Einstein,1880—1952)曾写到:“莫扎特自己丝毫没有看重他这些歌曲的价值,它们是副产品,是从他放着歌剧和器乐作品的桌上落下的碎屑而已”。比喻非常贴切,然而这个比喻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就无足轻重,从其艺术价值来看,它们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预示了后世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和繁荣。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简明质朴的音乐语汇,新颖敏捷的乐思,细腻多变的创作手法,词曲间处处闪烁着莫扎特音乐特有的精致、典雅和乐观明亮的光辉。而且对于众多声乐学习者来说,演唱这些小巧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有助于训练其演唱技巧、了解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更能为他们以后演唱和驾驭莫扎特其他声乐作品(歌剧、音乐会咏叹调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风格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数量虽说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十六首,可里面却融合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有明亮轻快的意大利歌曲式的、有充满戏剧性的歌剧咏叹调式的、有清新质朴的民谣风的、有愉悦活泼充满童趣的儿歌风的,还有充满浪漫色调的诗意气质的。这些迷人的小品无不彰显出莫扎特天才的艺术气质。

(一)意大利歌曲风格的

《Ridente La Calma》(亲切的平静)是一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充满洛可可风格的精致、典雅的小歌。歌词一共只有四句,内容是赞美内心的平静和幸福的爱。莫扎特将它多次反复,以多样的旋律写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三段式,充满了均衡的美感。在小广板(Larghetto)的速度下,旋律显得流畅而优美,情感自然而真挚,使人感到和谐、光明和生活的美好。这首充满古典气派、优雅而从容的歌曲深受女歌者们的喜爱,经常在音乐会上选用它。

(二)歌剧咏叹调风格的

这一类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两首用法文写的歌曲《Oiseaux si tous ies ans》(见异思迁的鸟)和《Dans un bois solitaire》(我走进树林),它们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是他在Manheim逗留的时候为一位年轻的歌唱家奥古斯塔而作的,风格颇有当时流行的巴黎咏叹调风味。第一首歌曲为通谱歌,旋律和织体都非常简单,好似宣叙调一般,钢琴伴奏采用了大量的倚音,音乐显得生动优雅且活泼。第二首充满了较强的戏剧性对比,速度变化尤其丰富,此歌被莫扎特写得像一首充满悲剧气氛的咏叹调。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那首著名的《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te》(当露易泽焚烧她的负心情人的情书时),这首歌的歌名很长,是莫扎特歌曲中最为特别的一首。歌词取自Gabriele Von Baumberg的诗作《Erzeugt von heiβer phantasie》(来自炽热的幻想),由莫扎特1787年创作于维也纳,短短二十个小节的曲子却展示了无比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气氛,表现了一位名叫露易泽的女孩子把她不忠实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歌声时而是痛苦的宣泄,时而是优美的咏叹。钢琴伴奏被写得极富变化,音乐多变,强而有力,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变幻起伏。我们从激荡的音乐中几乎可以看见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那些逐渐化为灰烬的情书。此曲充分展示了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能,短短的一首歌就像是作曲家本人不幸人生悲剧的缩影一样。

(三)充满诗意风格的

提到此类风格,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由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紫罗兰》,这首充满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被认为是那个时代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众多音乐学者都认为此歌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算是莫扎特一生只写了这一首歌,也足以让他在艺术歌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在这首歌曲中钢琴伴奏首次脱离歌唱旋律,扮演了一个独立的角色,娓娓地叙述着他自己的心声。歌词取自于1773年歌德为歌唱剧目《爱尔文和爱尔米蕾》创作的诗作,

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向人们表达了一种谦仰而纯真的爱情。莫扎特没有采用传统的分节歌形式,而是逐段将它写成一首含蓄优雅的通谱歌,深情地道出了紫罗兰的美好向往和不幸遭遇。音乐如泣如诉,形象逼真,为当时刚刚兴起的艺术歌曲体裁树立了典范,并为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后来人开拓出了德奥艺术歌曲的灿烂前程。

(四)充满童趣风格的

莫扎特在其临终的那年(1791年)创作了三首优美、充满童趣的儿歌《渴望春天》、《初春》和《游戏》,有人说这些歌很可能是他为自己的孩子们所作的。三首歌曲均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结构短小精致,旋律和节奏都非常简单质朴,但音乐语言却非常生动,优美动听,充满了天真浪漫的童趣。歌曲明亮欢快的情绪很难使人想象到这时的莫扎特正处于贫病交加、生活异常悲惨的境地。莫扎特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的确,他的这些纯净、明朗、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为人们展示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五)充满风趣幽默风格的

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有《Warnung》(警告)和《Die Alte》(老妇人)。《Warnung》创作于1785年,这原本是莫扎特为男低音写的由交响乐伴奏的咏叹调,也很可能是某一出未完成的喜歌剧的插曲。歌曲中用糖果比喻少女,告诫父亲们要时刻当心自己的女儿,要像藏糖果那样地把女孩管起来,颇具诙谐幽默的意味,似乎是在影射当时社会风尚的败坏。旋律基本以同音反复的音型为主,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自然朴实,平易流畅,表现了作曲家幽默风趣的一面。《Die Alte》被莫扎特写得特别有意思,内容描写的是一位老妇人对年轻人的品头论足,他在表情术语一栏特地标明了“带有少量的鼻音”,对歌者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要求。此曲充分显示出了作曲家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声乐旋律采用一字一音和局部的颤音处理,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老妇人说话的特征,音乐形象异常鲜明。德国女高音歌唱家斯瓦茨科普夫深谙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其演唱录音完美地诠释了该作品,非常值得一听。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对经常演唱的莫扎特艺术歌曲的一个大致的归类。他的艺术歌曲还有其它多种风格,如宗教气质的《欢乐颂》,表现人生惜别的《离别之歌》等。这些歌曲自被创作以来就深受歌唱者们的喜爱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二、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莫扎特是德奥声乐风格的基础,正如bel canto是意大利声乐风格的基础一样,他受到意大利古典时期均衡平稳、清晰适度的声乐风格的影响,其声乐风格和bel canto是相通的。著名声乐教育家赵梅伯在其著作《唱歌的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莫扎特懂得一切bel canto学派的优点,且能深知个中奥妙,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能把歌者的技巧尽量表现出来。作为bel canto学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无疑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人物了。”[1]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要求演唱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作品在形式和情感上失去对称、平衡,失去分寸感和美感,这充分彰显了歌者的品味和对音乐的敏感度。为了准确演绎莫扎特的声乐作品,现将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归纳如下:

(一)必须注意其和声的变化

在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和声的变化影响到了其演唱风格的诸多方面,如旋律线的行径就与终止式的使用有着极大的关系,当属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的阴性终止式情况下,演唱者往往需要有一点渐弱的、柔和的收势,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乐句的处理上,当乐句结尾出现相同音高的两个音时,实际演唱中前一个音要高后一个音一度,从而符合渐弱、柔和的收势的要求(这在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现,因之也是演唱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在属和弦在弱拍,主和弦在重拍的阳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往往采用明朗、干脆的强收。总之,演唱中的情绪、音量、音色、语气等的变化均与和声密切相关。

(二)演唱者必须按照原谱精确把握作品的速度和力度

在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里,速度几乎左右了歌曲的效果和气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的很多歌曲并没有明确的速度指示,通常只有表情提示,如Warnung(《警告》)的表情是schezhaft(诙谐的),DerZauberer (《魔术师》)的表情是tief erregt(非常激动),因此速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歌曲情绪的需要,否则会把歌曲唱得面目全非,歌唱的技术和难度也会随之改变,歌者在演唱时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声音的轻重、伴奏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从而准确决定其速度。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力度应

该稳定在中等、均衡的水平,避免力度的夸张对比,特别是演唱上行乐句时,不能用那种夸张的、大的渐强,而是含蓄温和,唱得平稳而有节制;歌者音域的运用也应留有余地,不能出现力不能及,失控的高声喊叫。

(三)演唱者应充分注意其吐字

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吐字一定要清晰、准确、柔和,不能有大力度的硬起音,力度和弹性应适中,在唱高音时无论音有多高,起音时都应该是温和的、干净的,不会过于强烈,这体现了莫扎特歌者的品味和技巧。演唱时不能有“hh”的送气声,也不应在各声区间随意变换母音,应保证母音辅音的准确到位。说到吐字必然涉及到语言的问题,莫扎特艺术歌曲采用了三种语言,有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语言的特点,德语内敛而富有节奏感,意大利语明亮开放充满热情,法语充满诗意且韵味十足,所以把握好歌曲的语言特征对歌曲风格的准确诠释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演唱者音色的要求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风格多样,适合演唱的嗓音音色也相对丰富,但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音色应清晰、纯净、单纯,不能像演唱意大利或法国歌剧时那样有太多混合音色。莫扎特的声音也不追求富有穿透性的戏剧效果,它总是很饱满圆润,明亮或稍微有点浓郁,不要过于明亮纤细或是过于暗淡。高低声区间的音质音色要高度统一,同样柔和抒情(有的作品则需要运用多种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景,如歌曲《老妇人》)。还有特别要注意的是音色的运用与调性也有很大的关联,通常大调的音色要明朗或是欢快,小调的音色要较为暗淡或是忧郁,这需要歌者仔细体味。20世纪初的轻抒情女高音伊丽莎白?舒曼就是一位优秀的莫扎特歌者,她的音色明亮清晰、极富分寸感、充满优雅均衡的韵味,可谓完美的莫扎特式的音质音色。

(五)完美的“legato”(连音)

莫扎特式的“legato”意味着音的真正连贯,演唱时要求歌者必须从一个音清楚地接到第二个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不滥作rubato处理,不能添加滑音和随意的延长时值,老一辈莫扎特歌唱家经常添加滑音,但今天人们更倾向于更清晰干净的连音。细致柔滑的连音能极大地增加旋律的微妙感,使歌唱发声更加优美。

(六)歌者、歌词与钢琴伴奏三者之间的完美配合

演唱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需要歌者通过声音和钢琴伴奏一起去表现音乐和歌词中的意境、情感和戏剧性,莫扎特的的很多歌曲伴奏写得就像一首独立优美的钢琴曲,所以歌词、声乐、钢琴三者密不可分,显得同等重要。此时,声音本身完全不是目的,而是成为了用音乐的手段表现歌词的奴隶,歌者和钢琴伴奏的每一个音符都必须以音乐和歌词中的词义为中心,极其敏感的体验、捕捉歌词中情绪的基调和变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声音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这一切都需要歌者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训练出良好的语感和乐感,提高驾驭声音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从而完美地表现出作曲家的真实意图。

莫扎特作品中还有较为特殊的地方就是装饰音在演唱时要注意把它的时值延长(通常把装饰音的时值唱成后一个音时值的一半,有点像切分的感觉)。只有真正把握住了这些莫扎特特有的演唱特征才能准确表现作品,唱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莫扎特的音乐是最美也是最难的,他赋予了每个音符极其严格的规定性,那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要求的却是严谨的诠释。这些蕴含着丰富艺术内涵的歌曲作品极好地体现了欧洲科学发声体系所要求的演唱者要有连贯通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支持,纯正的音质等诸多特点,对于声乐学习者无论是声乐技术的完善还是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古典乐派的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作品完美地呈现了古典时期典雅流畅、秀丽明朗的音乐特征,彰显了其聪颖的智慧和高雅的艺术气质。

莫扎特创作风格

莫扎特创作风格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 奏鸣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在古典主义时期达到了其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莫扎特作为一位罕见的音乐神童、音乐奇才,在短短的35年人生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了600余首作品,也给世界带来了一曲来自上帝的福音。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没有令人厌烦的繁琐修饰和矫揉造作,所要表达的内容才是其创作的灵魂。莫扎特真正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忍受痛苦、屡遭挫折、蒙受侮辱之后仍能将天性中的无穷的爱注入到音乐当中,这无疑是一种音乐性格的提炼。故笔者引用奥维德[1]的名句:“有艺不露,乃为真艺”作为本文正题,以此表达作曲家深刻的音乐涵养。 作为一种发展成熟于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器乐体裁——钢琴奏鸣曲在莫扎特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容含义,同时也成为莫扎特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的代名词。作曲家一生共创作18首钢琴奏鸣曲,其作品在海顿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莫扎特在采用海顿时期基本形式的同时,扩大了奏鸣曲的矛盾冲突,脱离了乐曲的一般程式,开始表达个人的情感,使得奏鸣曲的创作达到了更加辉煌的境地。 一、关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莫扎特是位天才且多产的音乐家,体现出数量多、体裁全的创作特点。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为新式槌击钢琴所做的奏鸣

曲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体裁之一。这些钢琴奏鸣曲的变化之丰富无以言表,且大多为“‘应景之作’,但恰恰是这种‘应景’性质,使得作曲家音乐的理想主义精髓才艺被人感知和触摸。虽然现实得到公正评价,但现实又包裹在理想世界的庄重、幽默和反讽里。这种应景音乐给他提供机会,让它撩起幕帘,查看一眼生活的某个旮旯角落。”[2] 1、创作的历史分期 笔者通过对莫扎特的创作时期、生活背景以及作品特点分析,将其创作的奏鸣曲划分为三个组别: (1)k.279~k.284,共有六首 这六首是莫扎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大都创作于1774年的萨尔茨堡,后被称为“故乡奏鸣曲”。此时的作曲家还未满20岁,创作的乐曲虽极具青春朝气,新颖、自由。但就整体结构、乐思发展等方面来说仍未达到成熟,不少地方还带有当时其他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印记,并未形成自己的统一风格。 (2)k.309~k.333,共有七首 在1774~1775年期间完成了第一组的六首奏鸣曲后,时隔约两年又在巴黎创作了其第二组的这七首作品。此时的莫扎特正陪伴母亲赴德国曼海姆和法国巴黎旅行,所以这组作品深受曼海姆乐派和巴黎音乐的风格影响,情绪的表达较第一组有了明显的加强和提升。(3)k.475幻想曲,奏鸣曲k.457、k.533/494、k.545、k.570、

电影《莫扎特》(Amadeus)里的莫扎特音乐作品大全

电影《莫扎特》(Amadeus)里的莫扎特音乐作品大全 电影《莫扎特》(Amadeus)是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的一部杰作。影片用半虚构的方式叙述了莫扎特与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利埃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莫扎特最终英年早逝,而萨利埃里则在晚年趋于平庸、泯然众人。该片曾获1984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影片奖。在剧中默里?亚伯拉罕饰萨利埃利,汤姆?胡尔斯饰莫扎特。相信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也一定看过这部电影,电影中吸引大家的不仅仅是略带虚构的莫扎特与萨利埃里的激烈冲突,当然还有影片中的莫扎特的那些美妙与感人的音乐。 出于对莫扎特音乐的格外关注与喜爱,本人自然对这部电影及其中的音乐关注有加。在下文中,笔者将电影《莫扎特》中出现的所有莫扎特音乐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 说明:序号顺序为音乐在电影中出现的顺序,之后依次为作品名称、克歇尔编号(K1)、乐章等,“/”后的叙述为配乐出现时电影中的场景。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https://www.sodocs.net/doc/4813540265.html,任何内容 1.《唐璜》(K .527)序曲/ 电影开场 2. 第25交响曲(K.183)第一乐章/ 萨利埃里自杀被发现 3. 弦乐小夜曲(K.525)第一乐章/ 萨利埃里为神甫弹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调快板(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莫扎特离开康斯坦察跑向音乐会 6.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七乐章(终乐章)/ 莫扎特结束指挥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萨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8. G大调钢琴变奏曲(根据萨利埃里的作品——“我亲爱的阿东尼”改编)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编的萨利埃里作品 9.《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咏叹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Non piu Andrai)/ 莫扎特为约瑟夫二世演奏时,改编萨利埃里的为约瑟夫二世所写的小曲。 10.《后宫诱逃》(K.384)中的咏叹调“不论什么样的惩罚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后宫诱逃》演出中,女高音独唱。 11.《后宫诱逃》(K.384)中的终曲“萨利姆万岁”/ 《后宫诱逃》演出中,4人坐船离去 12.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礼上 13.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第二乐章/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4. 第29交响曲(K.201)第一乐章/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5. 为两架钢琴所写的协奏曲(第10钢琴协奏曲)(K.365)第三乐章/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6.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写的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7.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_励志故事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罗马帝国时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莫扎特诞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不仅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一位小提琴手,也是当地很有名的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非常喜爱音乐,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演奏得非常好。可以说,自从莫扎特来到人间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充满了音乐。 在莫扎特1岁的时候,母亲就经常给他唱美丽的歌谣,一听到这美妙的歌声,小莫扎特就高兴得“依依呀呀”地喊着,兴奋地挥动着小小的胳膊;而当不懂音乐的人聒噪起来时,莫扎特就开始伤心得哇哇大哭。看到这些,莫扎特的父亲高兴地说:“这孩子有音乐天赋!”于是,父亲便经常给他弹奏乐曲。渐渐地,莫扎特开始能够准确地哼出一些简单的儿歌了,那时,他才只有2岁。更有意思的是,在莫扎特玩的时候,只有这游戏和音乐相关,他才玩得快乐,玩得尽兴。而一旦莫扎特表演唱歌,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任何人也别想让他分心。 莫扎特到了3岁,就更是显出了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当父亲教他的姐姐弹琴时,小莫扎特就在一旁观察着父亲是怎么弹的,然后把其中的要点铭记于心。久而久之,小莫扎特不仅能帮姐姐指出弹错的地方,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他甚至还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

就这样,莫扎特才4岁便能够跟着父亲学习弹钢琴了,尽管他年纪幼小,但却十分认真。当家人闲暇时,他便给他们弹奏曲子。如果有客人登门造访,他更是要好好地表演一番,而那些客人则个个惊叹于小莫扎特的认真与才华。莫扎特刚满5岁就开始不满足于只弹奏别人的曲子,他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简单的小曲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家中,看到5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队在五线谱纸上写着什么。父亲就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行为让两位大人相觑而笑,面对着纸上七扭八歪的音符,他们以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罢了。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莫扎特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他忽然兴奋地眼喰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天赋的人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是“神童”的音乐家,却再难找寻。 为了使小莫扎特在音乐和各方面的知识上都能迅速增长,父亲竭尽心血,精心栽培,他对莫扎特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他还要教莫扎特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奠扎特和10岁的姐姐南内尔就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们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技术处理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技术处理 摘要:莫扎特的作品风格多样、特色鲜明、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在某些抒情表现的处理上显得细致入微。他创作的一些经典歌曲在艺术歌曲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价值。他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完美结合,赋予艺术歌曲超凡脱俗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该文通过对莫扎特声乐作品的分析来阐述其演唱风格及技术处理上的技巧。 关键词:莫扎特;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技术处理 莫扎特艺术歌曲讲求规范、准确、音准、节奏要一丝不苟,不可过于随意。不能像演唱浪漫派作曲家的一些作品那样,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采取滑进式。另外,莫扎特的风格决定了演唱者应该有控制、有节制,无论从音量上还是感情的抒发上,要具备含蓄、典雅的特点,但同时又是十分自然而非做作的。这样的演唱让人听起来似乎不是用歌喉在唱,而是在用心向人们表达着自己最美好的情感。 一、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所谓风格,也就是艺术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在艺术造诣上成熟的标志。不同的作曲家风格必然不同,受到时代、环境、教育以及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莫扎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有的充满戏剧性,曲调优美;有的积极乐观,朗朗上口;有的充满幽默,欢快活泼。 (一) 语言、体裁的丰富性 莫扎特创作的歌曲中主要采用意大利语和德语、法语这三种语言。这种在语言方面的丰富性是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和地理位置、种族有关的。这些语言由于发音的不同决定了歌曲演唱的风格与表达的不同。但从他最被称道的几首艺术歌曲来看,它们均是用德文来演唱的,而且也具备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含蕴优雅、多变而不失自然,歌词搭配恰当,堪称早期德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他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是谱写出优秀歌曲的前提。莫扎特艺术歌曲体裁丰富,有的是18 世纪意大利风格的,如《亲切的平静》;有的类似于歌剧咏叹调风格,如《鲁意丝烧毁情书》、《在孤寂的村里》等;有的更像是民歌,如《小纺纱女》;有的是像孩童般的活泼与纯真,如《渴望春天》、《在初春》和《儿童游戏》等;有的歌曲具有宗教般的肃穆与和平采用了颂歌的体裁,如《欢乐颂》;有的又充满了人生的惜别、哀叹、眷恋、幽默的情景,如《离别之歌》、《鸟儿喜欢换地方》、《老太婆》等。 (二) 内容的多样性 莫扎特艺术歌曲内容多样,有的是意大利式的歌曲;有的像歌剧的咏叹调;有的则是儿歌;还有的运用诗人的韵文,使得他的艺术歌曲内涵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风格。意大利歌曲风格。作品《亲切的平静》(Ridente la calma) 是一首采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内容表现了人们内心平静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浅谈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艺术鉴赏课外作业】 ——浅谈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西方古典音乐中进行曲的代表作)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09广告学(1)班* * * 学号:P********* 一、进行曲简介 进行曲,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的音乐形式。最初是为军队的战斗生活所创,用以鼓舞军队的士气,后来也被人们用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通常由军乐队所演奏。 进行曲可以用任何拍号来创作,最常被使用拍号是4/4、2/2和6/8拍,一些现代的进行曲也使用了2/4拍。进行曲通常是演奏高音的音群。进行曲的音乐元素是独特的。进行曲一般由几个片断组成,长度通常为16或32个节拍,在前进的过程中至少重复一次。而且普遍有一个强壮和稳定的敲击的旋律,让人想起军鼓。频繁的改变音调,变调到次属音(也频繁的回到主音阶)。 进行曲的速度是由拿破仑认定的,让他的军队可以快速前进而不至于摔倒。当一个人以每分钟60拍的速度行走时,会难于保持平衡,因为脚停留在空中的时间是普通人的两倍。 进行曲原本是欧洲国家依照其定义与用途创作的,东亚国家为加强军事机动及提高军心士气,也会依照其旋律,配上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制作属于自己的军歌。进行曲的应用性不仅在于军队行进,由于其强烈的节奏感,常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公司当中,用以提振精神,强固团体群性与斗志。 二、世界著名进行曲盘点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 拉德斯基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 拿破仑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舒伯特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玛奎纳) …………

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土耳其进行曲》,本曲全称为《“土耳其进行曲”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主题而驰名世界的变奏曲。实际上,本曲的主题本身并非具有纯正的土耳其风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一样,只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而在现代人看来,本曲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味道。但是由于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畅的旋律,故与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齐名,成为不朽的古典小品。 乐曲的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片段1)。像这种快活的节奏,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各个变奏并不着力渲染技巧,但朴实有力,而又不陷于单调,是一种巧妙的关联。 莫扎特的钢琴小品《土耳其进行曲》是听众特别喜欢的乐曲, 以轻松活泼、赋予节奏而著称, 这首乐曲是莫扎特于1778年在法国巴黎所作。其实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是他的第十一《A 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因为他在第三乐章的开头著明“土耳其风格”, 所以被称为《土耳其进行曲》。这首乐曲的土耳其风格并不浓郁, 和真正的土耳其音乐的节奏、音调相差甚远。《土耳其进行曲》也有人称之为《土耳其回旋曲》。在这首乐曲里, 主部出现在插部之后, 贯穿全曲的这个主题, 模仿了土耳其军乐的明朗、雄壮的特点, 在大调上以进行曲节奏出现3 次, 这就决定了乐曲进行曲的性质。这首乐曲的曲调流畅动听, 技巧也不难, 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而经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奏, 反而比《A 大调钢琴奏鸣曲》更有名气。 四、乐曲赏析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 初听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就被他优雅、婉转、轻快的旋律所吸引了,其中跳动的钢琴音符尤有特色,这个乐曲节奏活泼欢快,速度稍快,这些乐符就在草原上奔跑一样。 听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可以是亲情愉快的傍晚,也可以是内心烦躁不安的午后,《土耳其进行曲》活泼的旋律好似一位挚友,温婉体贴;《土耳其进行曲》也可比一杯清茶,清新怡人,香气四溢。总之任何时候,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一定能够凭添心中的欢快,渐抹心中的不平和阴影。 在此,也建议大家能够也和我一样,来细心品味这位天才音乐家通过《土耳其进行曲》给我们带来的欢快和清怡。

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莫扎特一生的创作可谓丰富多彩,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题材的多样性上。在协奏曲领域,他几乎为所有当时可用的西洋乐器谱写过作品,6首小提琴协奏曲、27首钢琴协奏曲作为两个杰出的整体,被认为再无人能突破其价值,其中不少中晚期作品更可列入最伟大作品的行列。4首圆号协奏曲虽然算不上是莫扎特最杰出的创作,但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能被留传下来且广受欢迎的圆号与乐队作品。除此之外,莫扎特还为单簧管、双簧管、巴松(低音管)、长笛、竖琴创作过协奏曲,几乎每一部都获得成功,其中尤其以作曲家去世前不久创作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最为感人至深。可以说,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发掘乐器音色特点最全面的作曲家。 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作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 件未完成的遗作,总数是754,举其大者而言,歌剧有22出,单独的歌曲、咏叹调与合唱曲67支,交响乐49支,钢琴协奏曲29支,小提琴协奏曲13支,其他乐器的协奏曲12 支,钢琴奏鸣曲及幻想曲22支,小提琴奏鸣曲及变体曲45支,大风琴曲17支,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47支。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象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数量如此众多的创作自然拥有它们各自不同的格调,但莫扎特的创作有他自己整体的特色,其最为鲜明的一点在于两个字——“融合”。早年在欧洲各地的巡演,大大拓展了少年沃尔夫冈的视野,故乡奥地利、邻邦德国以及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对莫扎特的影响最为深刻,所以在他的创作中我们既能发现德奥传统古典风格中的严谨、优雅和质朴,又能感受到意大利音乐那华美而夸张的艺术效果。

音乐《走近莫扎特》教学设计

《走近莫扎特》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带领学生听、唱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再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做比较,发现如此时尚、前卫的音乐竟源于两百年前的古典音乐,出自音乐神童莫扎特之手。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导入,师生一起拍拍唱唱能放松学习心情。找相同可以拉近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 二、欣赏 1.欣赏《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A、了解莫扎特的情况。 B、带领学生反复倾听,先后通过提出不同要求(如听辩其主奏乐器,对比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的表现力),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 C、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布。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音乐,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简单的手势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倾听音乐,为后面让学生发现音乐的对称结构埋下伏笔。)2.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A、欣赏《毕打自己人》,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并找出其中的主要旋律。 (设计意图:用现代音乐来拉近和古典音乐的距离) B、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演唱、表演其中四句主要的旋律,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C、讲解奏鸣曲式等音乐知识,体会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比仅仅是旋律美,还有形式美。 D、完整聆听第一乐章,使学生充分地聆听、感悟作品。 (设计意图:采用齐唱,分角色、分声部合唱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

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理解音乐,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关注音乐的能力。引领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充分体验作品的魅力。) 3、拓展部分——欣赏莫扎特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的了解莫扎特。) 三、总结 1、谈一谈莫扎特和他的作品,并总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哪一个会一直流行下去? 2、古典音乐将永恒存在! (设计意图:提升课的立意,为学生终身喜爱和享受古典音乐奠定基础。揭题:古典音乐将永恒存在!结束音乐和开头音乐是一样的,都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附:教学流程图: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813540265.html,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作者:刘懿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 【摘要】本文是对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概述。分析艺术歌曲在整个民族音乐艺术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从民族特殊性、扩大选题、诗歌源头以及作曲家丰富的写作技巧角度论证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音乐文化具有深厚久远的歌唱传统,这些传统决定了声乐体裁在我国专业作曲家流派中的特殊性。声乐体裁往往是中国作曲家艺术探索的中心,从古至今艺术歌曲的音乐体裁一直是探索的主要对象之一。众所周知,音乐理论紧跟实践运用;因此,研究者们对中国声乐作品发展进程的众多体裁感兴趣,也是合情合理、显而易见的。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艰难历程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考量,但是,也可以在不同题材研究的基础以及在这些题材历史继承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考量。艺术歌曲创作最重要的意义是编写了整个民族文化历史,其中民族性占首要地位。20世纪中国的许多专业作曲家就 是以歌曲和抒情歌曲作为开端,开创了他们的事业。 贺绿汀的创作,以聂耳、冼星海、刘志、刘雪庵等人的创作为中心。对于后一代的作家来说这些音乐创作前辈们至今意义犹存。近十年的现代作品和珍贵的艺术作品创作都明显露出了周期性表现,并证明了这种周期形式的现实性和前景性。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展现20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东西欧音乐传统风格的影响。我们将讨论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音乐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决定着汉语不同方言中的语音对旋律特征的影响程度,并把声乐作品中的作曲和戏剧创作变成具体的思维形象,以及复杂结构、题材和修辞方面的民族音乐思维元素。 20世纪同时也是中国成就西方音乐思维和作曲技术的时代。中国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音樂发展史中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在1920-1930年代,第一批民族作曲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中国音乐教育奠基人为萧友梅(1884-1940),他是中国第一位专业作曲家,在国外受过音乐教育的他,也开始在自己的作曲中利用和发展西方作曲技术。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欧州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内容涉及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经典。艺术歌曲在莫扎特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弱的一环,与其在歌剧和器乐作品创作上的辉煌成就比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三十六首艺术歌曲就像是莫扎特休闲时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①(A.Einstein,1880—1952)曾写到:“莫扎特自己丝毫没有看重他这些歌曲的价值,它们是副产品,是从他放着歌剧和器乐作品的桌上落下的碎屑而已”。比喻非常贴切,然而这个比喻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就无足轻重,从其艺术价值来看,它们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预示了后世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和繁荣。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简明质朴的音乐语汇,新颖敏捷的乐思,细腻多变的创作手法,词曲间处处闪烁着莫扎特音乐特有的精致、典雅和乐观明亮的光辉。而且对于众多声乐学习者来说,演唱这些小巧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有助于训练其演唱技巧、了解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更能为他们以后演唱和驾驭莫扎特其他声乐作品(歌剧、音乐会咏叹调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风格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数量虽说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十六首,可里面却融合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有明亮轻快的意大利歌曲式的、有充满戏剧性的歌剧咏叹调式的、有清新质朴的民谣风的、有愉悦活泼充满童趣的儿歌风的,还有充满浪漫色调的诗意气质的。这些迷人的小品无不彰显出莫扎特天才的艺术气质。 (一)意大利歌曲风格的 《Ridente La Calma》(亲切的平静)是一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充满洛可可风格的精致、典雅的小歌。歌词一共只有四句,内容是赞美内心的平静和幸福的爱。莫扎特将它多次反复,以多样的旋律写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三段式,充满了均衡的美感。在小广板(Larghetto)的速度下,旋律显得流畅而优美,情感自然而真挚,使人感到和谐、光明和生活的美好。这首充满古典气派、优雅而从容的歌曲深受女歌者们的喜爱,经常在音乐会上选用它。 (二)歌剧咏叹调风格的 这一类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两首用法文写的歌曲《Oiseaux si tous ies ans》(见异思迁的鸟)和《Dans un bois solitaire》(我走进树林),它们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是他在Manheim逗留的时候为一位年轻的歌唱家奥古斯塔而作的,风格颇有当时流行的巴黎咏叹调风味。第一首歌曲为通谱歌,旋律和织体都非常简单,好似宣叙调一般,钢琴伴奏采用了大量的倚音,音乐显得生动优雅且活泼。第二首充满了较强的戏剧性对比,速度变化尤其丰富,此歌被莫扎特写得像一首充满悲剧气氛的咏叹调。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那首著名的《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te》(当露易泽焚烧她的负心情人的情书时),这首歌的歌名很长,是莫扎特歌曲中最为特别的一首。歌词取自Gabriele Von Baumberg的诗作《Erzeugt von heiβer phantasie》(来自炽热的幻想),由莫扎特1787年创作于维也纳,短短二十个小节的曲子却展示了无比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气氛,表现了一位名叫露易泽的女孩子把她不忠实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歌声时而是痛苦的宣泄,时而是优美的咏叹。钢琴伴奏被写得极富变化,音乐多变,强而有力,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变幻起伏。我们从激荡的音乐中几乎可以看见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那些逐渐化为灰烬的情书。此曲充分展示了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能,短短的一首歌就像是作曲家本人不幸人生悲剧的缩影一样。 (三)充满诗意风格的 提到此类风格,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由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紫罗兰》,这首充满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被认为是那个时代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众多音乐学者都认为此歌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算是莫扎特一生只写了这一首歌,也足以让他在艺术歌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在这首歌曲中钢琴伴奏首次脱离歌唱旋律,扮演了一个独立的角色,娓娓地叙述着他自己的心声。歌词取自于1773年歌德为歌唱剧目《爱尔文和爱尔米蕾》创作的诗作,

莫扎特及其作品简析

莫扎特及其作品简析 曾磊20141387036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经老师推荐,我看了《莫扎特传》这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从而更加亲近地接触到这位历史上极负盛誉的音乐家,在惊叹他那过人的天赋和才华的同时,我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他的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们总是喜欢叫他神童和天才,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他的勤奋,他曾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过:“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研究过许多次。”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天才出自勤奋,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巨大努力!莫扎特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当然结局也是十分悲惨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是极其大胆和勇敢的,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然而正是他这种不畏强权,追求自由,崇尚心灵解放的勇敢精神,又为他赢得世人更多的敬重。他曾在给父亲的信中写到:“不能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的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莫扎特一生作品丰富,他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安魂曲》等。影片的开头就是以《唐璜》为背景音乐,《唐璜》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剧作品,初演于1787年,受到广泛欢迎,这部作品是根据拜伦的同名诗体小说改编而来的,虽然貌似喜剧,实则悲剧色彩浓郁,是古典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但它主要还是以音乐为载体来组织剧情,表现情节的。《唐璜》在艺术风格上有着诸多新颖之处:声部的创新;人物也更具有鲜活性;还有人文性的凸显,他的歌剧中流露出一种对人性不可思议的深刻理解,他始终坚持赋予角色人性化的信条;充斥戏剧性,莫扎特自称这部歌剧为欢快的戏剧,他强调这是内容深刻的音乐悲剧与喜歌剧的统一体。 接着是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又称《第13号小夜曲》,其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G大调弦乐小夜曲原有五个乐章,后因第二乐章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排,浪漫的抒情曲,本章旋律恬静,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这一章的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活力。第四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这

音乐鉴赏-莫扎特

比起《莫扎特传》我更喜欢影片的另一个译名《上帝的宠儿》,我们把"上帝的宠儿" 简称为天才,或者干脆就简称为莫扎特。莫扎特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 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2岁就写了第1部歌剧,他无疑就是备受神的恩宠的人。 《莫扎特传》通过作曲家萨列里忏悔的角度来演绎莫扎特短暂而才华横溢的一生中在 维也纳度过的最后十年。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 因为他直至散手人寰都年纪轻轻,而是他既便在世间的大部分日子里,他都只是会傻笑,会做狭地和女演员在化妆间滚作一团,会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理由地"羞辱"他的对手,一个对他的前提也许是性命攸关的人——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萨列里这个角色承 载了整个时代的“庸才”们对莫扎特的钦羡、嫉妒、愤懑甚至加害。萨列里清楚地听到,甚至是看到神通过这个粗俗甚至看上去那么漫不经心的小孩说出的天籁。他奇异地发 觉竟然只有他看见了,他恐惧所有的人在那些刹那里都张开了眼睛。于是他诱导这个小男孩犯罪,他得意地发现莫扎特就是一艘可以轻易摆布的帆船,"好风凭借力",他 似乎可以让这个天才毁灭。他似乎可以伤害神在这世上的代言人。 萨列里所做的一切其实算是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天才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 首先,天才服务的是万王之王,尘世间习惯于别人三跪九叩的君王几乎都会遭到天才 的藐视。因为天才会觉得在君王面前有坐位,可以对着君王平视并不值得额首称庆。他会从维也纳写信给父亲:"我还是怒气冲天……人们一直在考验我的'忍'。终于'忍'字 败下阵来,我已经不再是个'萨尔茨堡的囚徒'。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我终于自由了……",他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 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由从来只在天上,地上匍 匐的凡人又知道什么叫做自由。 然后,天才的家庭还是凡人的家庭。他的妻子也许都不如他的仇敌知道他的可贵在什 么地方,她评判《安魂曲》和《魔笛》价值的高低只不过是前者预付了很多钱,后者 似乎赚不到什么钱;终其一生,她开始意识到她的莫扎特是天才,但她其实不知道她 的莫扎特何止是天才。 最后,如果仅仅认为莫扎特只是一个天才,那便是对他的极大不公了,正像他和《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说的那样,“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的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从事作曲;没有 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但是,天才的身体尤其是凡人的身体。当萨列里安排的女仆都惊恐地拒绝不再做可耻的密探,由于她发觉夜以继日的工作让 她名义上的主人已经象鬼一样的旺盛,或者说象鬼一样的不可捉摸。当萨列里兴奋地刺出最后一剑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上天已经不想再与凡人分享他的宠儿了, 上帝的宠儿要回家了。

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玫瑰三愿》的演唱 分析 摘要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于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受到西方音乐艺术的熏陶,中国民族音乐越发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对于与西方音乐艺术的融合,对歌唱艺术的中西合璧,以突出中国歌曲在内涵上的感染力,这些问题是作曲家们孜孜追求的民族音乐创作要点,黄自是这些音乐家中的一个代表。黄自先生以34个春秋的短暂一生,尤其是在回国后仅约十年的音乐活动中,其对专业音乐专业化发展奉献了一生心血,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功勋卓著的,至今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身为一位受人景仰的作曲家,用创作的作品证明了丰富的学识涵养与敏感的艺术直觉,这两种事物看起来有明显反差,实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能够实现艺术的聚合,验证了中西方文化是可以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发展。从其创作作品类型来看具有代表性的是抒情歌曲,《玫瑰三愿》是其中一朵最眼力的奇葩,对艺术歌曲演唱具有尤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The style of Huang Zi's art songs and the analysis of "three roses" ABSTRACT Chinese art song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century in 20s, when China produced many outstanding art songs, has been to the national music style and the western China art form perfect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art of singing "Western coexist", make better performance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 songs, more rich appeal, thinking and creation of numerous composers, one of which is yellow. Mr. Huang Zi in the short life of 34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back only about ten years in music activities,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professional music creation, many people still sung art songs. As a composer he, by virtue of their artistic intuition and knowledge conserv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two, seemingly great contrast, but the essence of art interlinked together with his art,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Mr. Huang Zi's lyrical songs are a part of his artistic creation. His "rose three wishes"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hinese art song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study of Huang Zi and Rose's "three wish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inging of Chinese art songs. Keywords: Huang Zi Art song "Rose three wishes"

莫扎特作品目录(作品编号)

莫扎特作品目录(作品编号) 001. G大调小步舞曲和三重奏 002. F大调小步舞曲 003. 降B大调快板 004. F大调小步舞曲 005. F大调小步舞曲 006.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07. 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08.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09.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09a.C大调快板 009b.降B大调行板 010.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11.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12.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13.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14.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15.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16. 降E大调交响曲(NO.1) 017. 降B大调交响曲(NO.2) 018. 降E大调交响曲(NO.3) 019. D大调交响曲(NO.4) 019d.C大调钢琴奏鸣曲(四手联弹) 020.“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合唱) 021. 为男高音和乐队所作的咏叹调 022. 降B大调交响曲(NO.5) 023. 为女高音和弦乐所作的咏叹调 024. 八首钢琴变奏曲 025. 七首钢琴变奏曲 026.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27.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28.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29. 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30.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31.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32. 为乐队、女高音、大键琴所作的幻想曲033. F大调圣歌、四个声部和弦乐 034. 一首宗教圣歌、四个声部、乐队和管风琴035. 第一位死者的罪恶(合唱) 036. 为男高音和男低音所作的宣叙调和咏叹调037. F大调钢琴协奏曲(NO.1) 038. 拉丁文喜剧:《阿波罗和雅辛托斯》039. 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NO.2) 040. D大调钢琴协奏曲(NO.3) 041. G大调钢琴协奏曲(NO.4) 042. 葬礼音乐 043. F大调交响曲(NO.6) 044. 交替圣歌《Cibavit eos.》 045. D大调交响曲(NO.7) 046. 根据K.361改编的五重奏 046d.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46e.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047. 宗教音乐 048. D大调交响曲(NO.8)

莫扎特的歌剧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莫扎特的歌剧及演唱风格 一、西方音乐的发展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古希腊音乐?二、?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里拉琴一直成为音乐的象征。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三、?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音乐的论述,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音程与节奏的和谐与宇宙星际的和谐和秩序相联系,因而把音乐纳入他以抽象的数为万物之源的理论中。然而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另外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则以论述音乐的社会、道德作用而著称。?二、古罗马音乐?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古罗马的版图囊括了欧、亚、非的大片领土,先后征服了古希腊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古国。罗马征服者将征服的大量塑像、浮雕和作为奴隶的舞蹈音乐艺人输入罗马。罗马人吸收同化于古希腊及希腊化东方的音乐文化。?公元一、二世纪形成了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盛期。?在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中音乐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崇拜古罗马战神、军神——玛尔斯(Mars)的仪式中,?12名贵族组成的塞利(Salii)祭司团跳武士的舞蹈并歌唱。在小亚细亚传入的母神(Cybele)、女神(Isis)的崇拜仪式中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古罗马骨制的蒂比管(Tibia)是古希腊阿夫洛斯管的变体,它在宗教仪式和戏剧音乐中广泛使用。古罗马人认为,它可以驱除邪恶唤起慈善的神性。蒂比管演奏者在社会上颇有地位。古罗马人尚武,军乐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较大型的铜管乐器,如:直筒喇叭口的大号(Tuba)和G字型的库努(Cornu)。?古罗马盛期,有许多关于音乐节日、比赛等的记述。音乐具有娱乐倾向,许多皇帝是音乐保护人,其中尼禄甚至希望自己有一个音乐家的名声。?西方音乐发展简史--中世纪篇?西亚迁至北欧的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的“民族流动”最终导致公元4、5世纪的入侵。公元378年西哥特人憎恨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几经战乱后,公元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被废除,标志欧州封建社会的开始。?日耳曼人文化落后,知识浅陋,不懂任何艺术。公元6、7世纪,西欧大部分地区倒退至落后时代,异族的国王们完全没有能力管理他们篡取的权力。然而当西欧社会一派凋敝的时候,基督教却在向着它的巅峰发展。自从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活动由地下转为公开,它很快战胜了其他竞争的宗教,于380——392年间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唯一的合法信仰。灭亡了西罗马的日耳曼人已皈依了基督教。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王权分散而弱小的时候,基督教却由于教皇统治的兴起权力日益集中强大,然而在西方音乐史上,莫扎特无疑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