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胆管支架手术是什么-

胆管支架手术是什么-

胆管支架手术是什么-
胆管支架手术是什么-

胆管支架手术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对胆道系统了解多少呢?我们知道,胆这器官在人体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胆道系统不仅具有分泌、输送胆汁等功能,还能根据身体情况调节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如果人体患有胆管癌、胰腺癌等恶性疾病,这时容易导致人体胆道梗阻,因此需要将胆道支架植入胆道的阻塞部位进行治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胆管支架手术。

1. 适应症

EMBE仅适用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最好是引流胆系丰富估计引流效果理想、且无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预计至少可存活3月的患者。

2. 禁忌症

ERCP禁忌者,良性胆管疾病。

3. 术前准备

1.器械准备与ERBD相同,此外准备各种规格的金属胆道支架,术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支架的性能特点、操作前准备及释放方法,并根据要求进行准备。

2.患者准备同鼻胆管引流。

4. 手术步骤

1.首先行胆道插管造影,了解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确定金属支架的长度。

2.送入导丝通过狭窄段,选择所需引流的胆管。

3.经导丝插入扩张器进行狭窄段扩张。

4.将装有支架的输送器顺导丝送入胆道,达到梗阻部位,最后在持续透视和内镜控制下将支架缓缓释放。

5. 并发症

1.胆管炎和脓毒血症主要见于引流不充分的患者,或术中胆道内注入过多造影剂、胆道压力过大者,一般保守抗炎治疗有

效。

2.胰腺炎一般较轻,除禁食外,可适量给予抗胰酶或抑制

胰腺分泌的药物。

3.支架阻塞失效原因主要有肿瘤向支架网眼内生长或向支

架两端生长造成支架阻塞,可在支架中央重新放置一根金属或塑料支架,也可鼻胆管引流,往往仍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

6. 注意事项

1.支架的长度必须选择适当,多数支架在扩张过程中将缩短,因而所确定长度应以扩张后的长度为准,同时考虑到肿瘤的继续生长,梗阻段两端的支架长度应在2cm以上为宜。

2.支架定位必须准确,由于释放过程中支架只能后退不能前进,因而释放前可略深一点,释放过程中可不断后拉调整。

3.部分患者,尤其是支架一端放置于十二指肠者,可先行胆管括约肌切开。

胆管支架手术所用的胆管支架,一般有金属材质与塑料材质

两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如果胆管阻梗严重,是建议采用塑料材质的支架,而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则可选用金属材质的支架,不过金属支架的端部有可能造成胆管壁溃疡,所以,患者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详解)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 (二)禁忌症同PTBD (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 (1)塑料内涵管(plastic 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e x。塑料内涵管的优点:可以拔除体外引流管,不必每天护理导管,避免置放外引流管引起的其他麻烦,拔出容易,当再次阻塞时可通过内镜对其进行更换,价格较金属内支架便宜很多。对于外科手术术前减黄、术中胆道损伤及良性狭窄,置放此种内涵管为暂时措施,当治疗达到目的可轻易取出。其不足塑料内涵管需要相对较大的外径,保证有效的引流内径,置放时需12F以上的推送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不适;支架最大引流内径3-4mm,胆汁很快在管腔内沉积,内涵管易移位和被胆泥、细胞碎屑、结石等堵塞。塑料内涵管并发胆管炎该率高,发生率达20%-41%(重新查文献):再堵塞率为6%-27%,支架移位率为3%-6%。由于放置途径管腔过大,穿肝途径损伤大,并发症多,所以一般在内镜下置放。一旦内涵管堵塞,可在内镜或经皮穿肝途径取出,重新植入新的内涵管或金属支架。 (2)可扩张金属内支架:共同特点是:①置放途径管径较小;②具有持久的扩张力,支架埋于组织中不易脱落;③同胆道壁的接触面积较小,周围淤滞胆汁不多,可覆以胆道上皮,感染率低;④即使跨过肝内胆管分支、胆囊管和胰管,其留置不致影响胆汁和胰液分泌。 可扩张金属内支架分为两大类;自张式支架和球扩式支架,胆道中一般前者使用较多。自张式金属内支架是指放入狭窄部位后可自行扩张。自张式支架可压缩成很小直径,装在套管内,送达狭窄部位后释放,依靠自身弹性扩张至原定直径。其内径可达8-12mm,长度4-12cm。常用的有镍合金切割而成的SMART、Memotherm、Luminexx等支架和不锈钢丝编织的Wallstent支架。镍钛合金切割的自张式支架具有释放回缩率小、定位精确;径向支撑力好;透视显影好;较好的纵向柔顺性;MRI相容性等优点,目前使用最为广泛。Wallstent支架具有良好的纵向容顺性,可放置于扭曲的胆道内,但其径向支

【实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1. 护理问题 1.1 知识缺乏 1.2 焦虑、恐惧、紧张 1.3 自理能力下降 1.3 潜在并发症:急性冠脉再闭塞等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关心,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以赢得病人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前询问过敏史,作碘过敏试验,用2ml注射器抽1ml造影剂静推后观察20min,并将试验结果记录于临时医嘱单上和病人手牌上。 2.3 为患者准备腕带,内容包括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试验结果。避开穿刺部位贴于左手腕部。 2.4 术前备皮:必要时腹股沟备皮以备桡动脉穿刺失败时用。 2.5 术前一日指导病人放松,保证良好睡眠,并训练有效的咳嗽、呼气、吸气、屏气的动作,以备术中更好的配合。术前一日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 2.6 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并更衣。 2.7 术前一日及术晨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2.8 术日晨于左上肢留静脉留置针,以便术中使用。 2.9 术前为防止桡动脉穿刺后手部缺血,术前应常规Allen’s试验,方法: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住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展开手掌,重复5~7次至手掌发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手掌颜色在10s内迅速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则试验呈阳性,说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进行桡动脉穿刺,相反,若手掌颜色在10s内未变红或恢复正常,则Allen’s试验阴性,说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不宜作桡动脉穿刺。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1h

肝内胆管结石真的很严重吗

肝内胆管结石严重吗 一、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二、临床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很不典型。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 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为主要特点。无感染症状时,病人可自觉周身发热,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使整个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表现。有些病人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早期无典型胆道感染症状,后期,结石遍及肝内外胆道系统时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的特点: 1、发病年龄30-50岁; 2、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厉害,周期发作; 3、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4、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6、合并有重症胆管炎时,全身情况比较严重,且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 7、检查时,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完整版)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神经内科支架植入术后护理要点

神经内科支架植入术后护理要点 近日我科连续为多名脑卒中患者成功实施支架植入术,手术非常成功,目前均已康复出院。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在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据统计,目前,脑中风已成为我国排名第一位的致死及致残性疾病,超过心脏病及肿瘤,其中脑梗死占80%;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高致残和高发病的特点,也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 全脑血管造影术下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手术创伤小、疗效高、无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水平已成为衡量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标志。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治疗的疗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患者平卧,检查穿刺处有无血肿,用沙袋压迫6h,卧床休息24h, 加强心理护理。 2、血压的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 变化。支架植入术后狭窄的动脉得以扩张,动脉血运重建,血压会 改变,因此严密监测24h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 3、足背动脉搏动的观察观察穿刺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脚趾的 活动情况及穿刺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泽,详细记录。 4、并发症的观察每半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皮下血肿,询问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皮肤黏膜 有无出血倾向。指导病人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出血; 每1-2h进行被动肢体按摩,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5、重视出院指导及随访因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壁将被新生的血管 内膜覆盖,使支架与血管真正融为一体,这一过程大约需6-8周, 所以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至少8周时间,要教会病人观察皮肤 黏膜及大小便有无出血及时与医院联系。健康饮食、坚持用药、戒 烟戒酒、适当锻炼、定期复诊。 十二病区于丽敏

肝内胆管结石都有什么临床表现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灶,排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治复发,只有采取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才能使得上述原则得以完好实现。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程长而复杂,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故其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那么,肝内胆管结石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结石梗阻是否完全、合并胆道感染的严重程度、肝脏的病变范围、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并发症类型等。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可分为3大类型: 1、静止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仅有上腹隐痛不适,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2、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疼痛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伴有肝胆管狭窄时可呈持续性黄疸。 3、胆管炎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发作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胀痛、畏寒、发热、黄疸;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肝肿大并有触痛等,严重者可伴脓毒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一侧肝管结石阻塞合并急性肝胆管炎时,可无黄疸或黄疸较轻,血清胆红素处于正常水平或轻度升高,发作间歇期无症状或呈梗阻性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时可出现肝脓肿、胆道出血、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胆管癌等相应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长期以来一直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严重而使得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最重要的是,肝内胆管结石大部分是泥沙状结石,无论是传统手术取石还是微创取石,都存在取不净的情况,其传统手术取石还存在危害肝脏器官的风险,所以保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为适宜。 保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是什么?济南协和门诊部推出的“中医自然排石”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排石作用主要在于促使胆汁的大量分泌,胆汁的流动就像对肝内胆管的“冲刷”,由于大部分肝内胆管结石都是泥沙样或小结石,冲刷使得它们逐步汇聚后在胆囊收缩作用下得以排出体外,全面解决了排毒加排石,从而全面改善胆囊环境,使得肝内胆管结石不再复发,彻底治愈。(推荐阅读: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哪些?)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毕观察30min后用平车送回病房,认真观察 心率、心电图及血压有无异常。,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 2.(1)经桡动脉穿刺:术后2h根据伤口情况,开始给加压包扎伤 口减压,稍松解绷带,以后每隔2h逐渐增加放松的程度。6h后拆除绷带,减压结束。每次减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和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2)经股动脉穿刺:一般与术后4-6小时拔出鞘管,然后按压15-20分钟以彻底止血,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1公斤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防止出血。 3.检查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肢体皮肤颜色 与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 4.生活护理:(1)术后即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但避免过饱,不宜 喝奶制品或生冷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6-8小时饮水1000-2000毫升(尿量在4小时之内达到800毫升),以加速造影剂排泄。(2)加强生活护理,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在易取处,保证病人日常生活需要。(3)24小时后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避免抬重物,防止伤口再度出血,一周后可恢复日常生活与轻体力工作。 5.预防感染局部穿刺处一定用无菌纱布包扎,换药时保持穿刺部位 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穿刺处是否有渗血、血肿,遵医嘱使用抗菌

药。 6.抗凝治疗护理:无论上肢桡动脉穿刺或下肢股动脉穿刺,均应确 认无出血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除了注意穿刺局部有无敷料渗血,还要注意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等。 7.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 (1)腰酸、腹胀:多数由于术后要求平卧、术肢制动所致。可适当活动另一侧肢体,严重者可帮助热敷,适当按摩腰背部以减轻症状。(2)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预防和处理方法为瞩病人术侧下肢保持伸直位,需在术后24小时方可活动;病人用力咳嗽及大小便时要压迫穿刺点;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应重新包扎;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热敷,以促进血肿和淤血的消散、吸收。 (3)栓塞:栓子可来源于导管或导丝表面的血栓,或因操作不当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双下肢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改变,下床活动后肢体有无疼痛或跛行。 (4 )尿储留:因病人不习惯床上小便引起,护理措施:(1)术前训练床上排便;(2)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床上排便的紧张心理;(3)诱导排尿如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热敷等,或轻轻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以上措施均无效时可行导尿术。 (5)低血压:为伤口局部加压后引发血管迷走反射所致,常表现为血压下降伴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心跳骤停。一

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35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型分别对其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最的佳手术方式。结果:Ⅰ型患者,HT与BDE+HT效果较好;对于Ⅱa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Ⅱb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Ⅱc型患者,各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对于Ea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Eb及Ec型患者,BDE+HT+HJS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为不同分型的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根据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提高患者的结石清除率。 标签: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肝胆管结石病具有严重危害,该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临床上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而不同分型的患者需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此可见,对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方式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型分别对其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最佳手术方式,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35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5例,女150例,年龄16~79岁,平均(49.4±6.9)岁。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指定的《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2]。将患者分为:Ⅰ型64例、Ⅱa型36例、Ⅱb型50、Ⅱc型13例、Ea 型125例、Eb型28例、Ec型19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对其分别采用胆肠吻合术(HJS)、肝脏切除术(HT)、胆道探查取石术(BDE)中的一种或联合手术治疗。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吻合部位有肝总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肝脏切除术为对肝段、肝叶的切除手术。胆道探查取石术包括常规器械取石术、胆道镜网篮取石术、经尿管冲洗取石术等[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情况。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第X章介入医学中心护理常规 第一节介入医学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不知晓自己病情的恶性肿瘤患者,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护理评估:术前应测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压疮发生风险(压疮Braden Scale量表)、跌倒发生风险(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及营养状况(营养筛查评估单)。根据评估分数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血管介入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双侧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后观察对照。 3.术前检查:指导、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检验项目。 4.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器排便、排尿;屏气练习;有效咳嗽咳痰;做好放射防护宣教等。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备皮,根据手术部位决定备皮范围;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若入睡困难,遵医嘱给予安眠或镇静药物。遵医嘱术前4-8h禁饮食; 6.手术日准备:着清洁的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及首饰、金属物品等,女性患者不化妆;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止血、止吐药物;接手术前排空大小便;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无误,做好交接。 7.用物准备: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备防护服。 二、术后护理常规 1.患者交接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了解术中情况,交接皮肤、穿刺处敷料、留置管路、静脉输液及病历等。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吸氧;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24h内每小时观察穿刺处动脉加压包扎情况,穿刺侧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及有无肿胀,动脉搏动情况;非血管介入患者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置管患者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等。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术后饮食一般术后3~4h内禁饮食,后根据病情改流质饮食或普通饮食。胰腺癌粒子植入、腹膜后粒子植入患者遵医嘱禁饮食;食管支架、鼻肠管置管术后患者遵医嘱做好相应饮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第一、肝内胆管结石概述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胆管结石以发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难等为特点。 肝内胆管结石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并无胆管狭窄。 第二、肝内胆管结石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相对较多,分三种情况表现: 1、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表现:常表现为急性胆管炎、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有些患者在非急性炎症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隐痛,偶有不规则的发热或轻、中度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 2、不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表现:其临床表现除黄疸轻微或无黄疸外,其余与急性胆管炎相似。严重者亦可发生疼痛、畏寒、发热、血压下降、感染性休克或神志障碍等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表现。急性炎症控制后,亦常遗留长时间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或向肩背放散痛等慢性胆管炎症的表现。

3、腹部体征:非急性肝胆管梗阻、感染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多无明显的腹部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肝区叩击痛或肝大。肝内胆管急性梗阻并感染患者,多可扪及右上腹及右肋缘下明显压痛、肌紧张或肝大。 第三、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传统手术治疗:医学上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十分极端,要么尽量熬着,要么直接切除肝胆,让病人望而却步。而切除肝胆对身体的危害极大! 体外震波碎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靡一时的体外碎石,让很多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欣喜若狂。但是,经临床证明,体外碎石的危险性极高,稍不慎,就会造成碎石堵塞胆管,落入食道等诸多严重后果。 普通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只能起到消炎止痛的辅助效果,无法消融结石。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问题,仍然存在。 中医特效方剂——苗寨石清方 苗寨石清方为黔东南州雷山县江医师师传秘方,其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特点,方中主用强效“溶石”的苗地药材,药材均源自“天然药库”雷公山,采用饮片水煎内服,即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益气活血等功效,强效溶酸、化石、排石,无需开刀,不伤肝胆,天然绿色苗药饮片,安全高效,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且在排清结石的同时,亦平衡血液酸碱度,中和患者的酸性体质,从而标本兼治肝内胆管结石。 第四、易混淆病症 1、肝胆管结石与病毒性肝炎的区别:该病可表现右上腹胀痛不适、黄疸,故易误认为胆石症。但血液检查可发现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管内无结石性强回声,故鉴别并无困难。 2、肝胆管结石与肝脓肿的区别:肝脓肿有类似肝胆管结石的上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但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3、肝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及肝组织局部坏死后的纤维化瘢痕。随B超检查技术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和开展,不少健康人群查体时发现肝内有类似结石的强回声团及声影,不少人误认为患了肝内胆管结石。其实肝内的钙化灶和肝组织局部坏死的纤维化瘢痕可呈现与结石相似的强回声团及声影,但一般不引起肝胆管扩张。而结石在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有扩张,而且结石的强回声团具有沿左右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及护理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及护理 韦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 关键词: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护理 ) 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已失去了外科手术时机,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的目的是通过放置的内引流管解除胆道的梗阻,减轻或消除黄疸,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内引流分为塑料支架内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金属支架在释放后可自行扩张,管径达8—10mm,故引流量大,不宜阻塞和移位,优于传统的塑料支架,但价格较昂贵。 1.适应症 1.1胆管恶性狭窄 对一些老年高危患者,由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中、远端狭窄,支撑架引流术可获得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资料表明支撑架引流术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外科姑息手术,且费用较低,患者痛苦较小,成功率在90%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1%。[1] 1.2手术前的支撑架内引流术 一般认为ercp一旦证实存在恶性胆管狭窄,即使稍候准备行手术切除,也应先行支撑架内引流,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发生率。

1.3良性疾病所至的胆管狭窄: 对手术后瘢痕狭窄和硬化性胆管炎是否适宜行支架内引流术,目前尚有争论,但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鼻-胆引流的急性化脓性硬阻性胆管炎患者,支撑架内引流术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另外,支撑架内引流术还可用于术后胆瘘以及不能用常规方法取出的较大胆石的姑息治疗。[1] 2.术前准备 2.1病人准备: 2.1.1常规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pt、及有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2] 2.1.2禁食、水6h,如上午检查者禁早餐,下午检查者禁中餐。 2.1.3患者去除佩带的金属饰品及其他影响x线检查的衣物,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2.1.4术前肌注解痉灵,减少肠蠕动,使十二指肠处于抵张状态,以便于操作。 2.1.5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mg、地西泮5~10mg肌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2物品准备: 2.2.1十二指肠镜 2.2.2黄斑马导丝 2.2.3造影管 2.2.4扩张器 2.2.5推进器

肝内胆管结石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症状 一、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二、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相对较多,分三种情况表现: 1、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表现:常表现为急性胆管炎、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有些患者在非急性炎症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隐痛,偶有不规则的发热或轻、中度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 2、不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表现:其临床表现除黄疸轻微或无黄疸外,其余与急性胆管炎相似。严重者亦可发生疼痛、畏寒、发热、血压下降、感染性休克或神志障碍等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表现。急性炎症控制后,亦常遗留长时间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或向肩背放散痛等慢性胆管炎症的表现。 3、腹部体征:非急性肝胆管梗阻、感染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多无明显的腹部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肝区叩击痛或肝大。肝内胆管急性梗阻并感染患者,多可扪及右上腹及右肋缘下明显压痛、肌紧张或肝大。 三、治疗 (1)中医治疗 再手术和其他治疗的同时,患者可配合针灸,服用“苗寨石 清方”,促进结石的排出。 “苗寨石清方”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特点,方中主用强效“溶 石”的苗地药材,药材均源自黔东南天然药库雷公山,采用饮片水 煎内服,即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益气活血等功效,强效溶酸、化石、排石,不伤肝胆,天然绿色苗药饮片,安全高效,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且在排清结石的同时,亦平衡血液酸碱度,中和患者的酸性体质,从而标本兼治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及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及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胆管结石以发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难等为特点。 肝内胆管结石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无胆管狭窄。 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与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的确存在着许多难题,如结石无法彻底取净、肝内胆管狭窄易使胆汁引流不畅、结石重新形成等。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再手术和其他治疗的同时,患者可配合针灸,服用“苗寨石清方”, 促进结石的排出。 “苗寨石清方”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特点,方中主用强效“溶石”的 苗地药材,药材均源自黔东南天然药库雷公山,采用饮片水煎内服,即有消炎 止痛、疏肝利胆、益气活血等功效,强效溶酸、化石、排石,不伤肝胆,天然 绿色苗药饮片,安全高效,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且在排清结石的同时,亦平 衡血液酸碱度,中和患者的酸性体质,从而标本兼治肝内胆管结石。 (2)手术治疗 目的是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手术的方法主要有: ①位胆管切开取石; ②胆肠内引流; ③消除肝内感染性病灶。 (3)手术治疗危害 传统手术治疗:医学上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十分极端,要么尽量熬着,要么直接切除肝胆,让病人望而却步。而切除肝胆对身体的危害极大! 体外震波碎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靡一时的体外碎石,让很多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欣喜若狂。但是,经临床证明,体外碎石的危险性极高,稍不慎,就会造成碎石堵塞胆管,落入食道等诸多严重后果。 1、尽量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 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尽可能地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2、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过高和代谢障碍确有关,因此要限制鱼子、各种蛋类的蛋黄及各种食肉动物的肝、肾、心、脑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4、增加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量,以保证热量供应,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形成,保护肝脏。 5、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 6、若条件许可,平时可多饮新鲜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萝卜汁等,并增加饮水、吃饭

肝内胆管结石最好的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与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的确存在着许多难题,如结石无法彻底取净、肝内胆管狭窄易使胆汁引流不畅、结石重新形成等。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再手术和其他治疗的同时,患者可配合针灸,服用“苗寨石清方”,促进结石的排出。 “苗寨石清方”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 特点,方中主用强效“溶石”的苗地药材,药 材均源自黔东南天然药库雷公山,采用饮片水 煎内服,即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益气活血 等功效,强效溶酸、化石、排石,不伤肝胆, 天然绿色苗药饮片,安全高效,对身体无任何 副作用,且在排清结石的同时,亦平衡血液酸 碱度,中和患者的酸性体质,从而标本兼治肝 内胆管结石。 (2)手术治疗 目的是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手术的方法主要有: ①位胆管切开取石; ②胆肠内引流;

IIIB型胆管癌内支架管置入手术记录

何花荣女59岁肝胆2 622 10 230950 2012 05 28 11 15 05 28 13 00 张玲崔宏万百顺 王慧杰李浩任柏林全麻 胆管内多头支架管置入+胆囊切除+肝门淋巴结清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阻塞性黄疸原因待查; IV型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 200ml 无 2250ml 肝脏体积基本正常,质地较正常肝组织硬,呈淤胆样改变,且肝脏右叶组织呈纤维化改变,未见转移病灶。胰腺及脾脏体积、色泽、质地正常,未见转移病灶。左肝管、右肝管外径约1.0cm,肝总管、胆总管外径约0.6cm,璧呈慢性炎症样改变。肿瘤位于肝总管(沿肝管长约0.5cm)、左-右肝管汇合处、右肝管(沿肝管长约1.0cm)及左肝管(沿肝管长约0.5cm)。第7、8、9、12、13组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5×2.5×2.0cm(位于第一肝门处及第13组),最小约1.5×0.5×0.5cm。胆囊约8.0×6.0×3.0cm,璧呈慢性炎症样改变。腹腔内脏器黄染较重。 1.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25.0cm,依次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护皮,洗手,探查。 2.探查结果如上述。 3.切断、结扎胆囊动脉,距肝外胆管约0.3cm处切断胆囊管,残断端消毒后结扎并缝扎。“骨骼化”肝十二指 肠韧带并清除上述肿大淋巴结,电刀烧灼清除淋巴结后的创面,满意。 4.切开肝外胆管,探查胆管下端可通过5号Bakes探子,无结石、新生物,左肝管、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内置入 外径约0.6cm支架管,远端进入十二指肠,F r18号T型管置入后间断缝合肝外胆管,以一定压力经T管注入生理盐水,无渗漏。 5.清点无误,查无活动性出血、胆汁漏。 6.冲洗腹腔,于文氏孔处、盆腔内各放一空心引流管与T管从右侧腹壁分别引出并固定。间断缝合腹膜,冲洗 腹壁切口,逐层缝合腹壁各层。腹壁切口置两根减张线。包扎,术毕。平车安返病房。腹腔内洒入防止粘连的药物。 7.术前、术中多次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同意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家属观看后送病理。 副主任医师:崔宏2012 05 28 13 00

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09T14:50:22.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王敏余德刚 [导读] 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遇到的复杂问题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石复发率、高再手术率的特点。 王敏余德刚(郑州人民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遵义地区肝内胆管结石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本文对遵义地区经手术治疗的胆石症中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男女比1:1.74,高峰年龄为51 ~60岁组;肝内胆管结石中农民构成比达77.78%,高度显示农民与肝内胆管结石发病关系密切。结论遵义地区肝内胆管结石是该地区胆石病的临床类型之一,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性别、饮食、职业与该地区胆石病的临床发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胆结石临床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6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present status of lithiasis provides cientific materials for clinicalpractice. Methods The clinical investigation forms formulated by National Biliary Surgical Group were filled by people concerned in hospitals of all levels in Guizhou zunyi Region to sort out the cases of surgically proved cholelithiasis and hepatolithiasis. The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SPSS13.0. Results hepatolithiasis gender ratio is 1:1. 74;the peak age is 51-year-old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patolithiasis in farmers is 77.78%, Display a high degree of farmer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hepatolithiasis. Conclusion hepatolithiasis is one of the usual clinical type of lithiasis in Zunyi is mostly cholecyslithiasi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and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uch factors as gender, food and career. 【Keywords】hepatolithiasis Clinical Epidemiology region 肝内胆管结石阻塞胆管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常常危及患者生命。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遇到的复杂问题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石复发率、高再手术率的特点。祖国西南的贵州省遵义地区,其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特点、相关流行病学因素尚未见报道,因而我们回顾性调查了遵义地区近十年(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病5136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病人126例。从其中找出该地区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择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病人的原始住院病历采用其中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病历。 1.2 调查方法:制定临床回顾性统计调查表格,培训相关医务人员,统一填写,全部数据由专人用计算机输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专人校对。 1.3肝内胆管结石为复合疾病,即只要病人存在肝内胆管结石,无论其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一并收集入此。 1.4资料的统计与处理: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一般分析:本次调查共回顾性统计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胆石症患者5136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原始住院病历资料126例 (2.45%;),男性46例,女性80例;有婚姻关系的人群占92.6%;年龄范围:20岁至79岁,统计中以每10岁为一年龄组,20~30岁组5例,31~40岁组22例,41~50岁组31例,51~60岁组43例,61~70岁组17例,71~79岁组8例,取最高构成比的年龄组为年龄高峰值,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高峰年龄在51 ~60岁组(34.13%),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2.54%,初中文化程度占21.34%;职业分布为:农民98例,工人22例,职员3例,其他3例;97.3%患者为出现腹痛、呕吐、皮肤粘膜黄染、发热等临床症状前来就诊发现,只有2.7%的患者是合并胆囊结石,行MRCP或上腹部CT检查时发现,有94.3%的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确诊, 上腹部CT及MRCP确诊的患者占26.19%。 统计发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构成比随时间推移逐年递增(图1)。 图1 遵义地区肝内胆管结石年度构成分布(例) 3 讨论 1.胆石病谱 我国胆石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左右[1],个别城市普查高达10%以上,而且胆石病80%以上为胆囊结石,国内相关报道不尽相同,而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各地分布同样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1992年中华外科学会对胆石病发病谱第2次调查表明[2]原发性胆管结石的比例下降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