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节好课的标准完整版

一节好课的标准完整版

一节好课的标准完整版
一节好课的标准完整版

《一节好课的标准》

精选阅读(一):

一节好课的标准

顾明远教授认为世上有四种老师:深入浅出(轻负高效)型、深入深出(重负高效)型、浅

入浅出(轻负低效)型、浅入深出(重负低效)型,深入浅出型的课是好课。

崔允灏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德国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教授:评价体育课的两条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

叶澜教授:一堂好课的标准⑴有好处的课扎实的课;⑵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⑶有生成性的

课丰实的课;⑷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⑸有待完善的课真实的课。

杨佐胡老师认为: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就应是取得了对单位时刻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思考的结果。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粗不宜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好课的标准,即教师的教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主动用心。课堂体现出善于启发、主动用心,就是好课。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毓珣写道:

师本是一堂好课研究的错误基点,生本才是一堂好课研究的正确基点。一堂好课务必注意从掌握、学习、应用与创造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基于新课改背景,一堂好课应从学生发展度这一总标准与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需要、兴趣、应用、氛围与满意等分标准方面加以决定。师本抑或生本:一堂好课研究的两个基点。师本,即以教师为本,是一种以评价教师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生本: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阐释,生本即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以评价学生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强调的学生发展,是指每位学生在一堂课中身心各方面发生的正向变化的过程。在那里正向变化是指直接指向教育终极目的的变化。具体分析,学生发展包括:一是独立发展,二是主动发展,三是差异发展,四是全面发展,五是创造发展,六是持续发展。

一堂好课研究的双重视角:(一)层面:决定一堂课的优劣不能单纯从一个层面去进行,而就应从以下四个层面去综合思考:一是掌握层面,二是学习层面,三是应用层面,四是创造层面。(二)标准:1。总标准。一堂好课的总标准属于终结性评价。它以一堂课的结果为评

价客体,是对一堂课价值的总决定。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只有达成较高的学生发展度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用表达公式为:

学生发展度=(新增发展水平+已有发展水平)/已有发展水平

其结果有三:第一种结果,是学生发展度<1,则学生发展为负发展。这一结果说明这堂

课对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或好作用,而且起到了负作用或逆反作用。这堂课属于坏课,与其上还不如不上。

第二种结果,是学生发展度>1,则学生发展为正发展。这一结果说明这堂课对学生的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或好作用。其中,数值越大说明学生发展度越高,这堂课越是好课。这样的课越多越好。

第三种结果,是学生发展度=1,则学生发展为零发展。这一结果说明这堂课对学生的发

展既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或好作用,也没有起到负作用或逆反作用。这堂课也属于坏课,虽然它没有起到负作用或逆反作用,但是却无形中浪费了教育资源、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刻等。

2。分标准

一堂好课的分标准属于过程性评价。它以一堂课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作为评价客体。在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分标准包括:一是注意状况,二是感知状况,三是记忆状况,四是思维状况,五是需要状况,六是兴趣状况,七是应用状况,八是氛围状况,九是满意状况。

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孩子发展有价值的课能够称为好课。那么如何体现呢?一是这种价值要体此刻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从设计活动目标到中间过程都需要体现价值。二是体此刻科学地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上。三是体现低高结构的活动合理平衡安排。一节课的质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方面: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学生方面:一堂好课务必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个性。

高志强老师写道:教学评价的焦点,学生状态。观察学生状态主要有以下五个维度:1、

学生的参与状态。2、学生的思维状态。3、学生的情绪状态。4、学生的渴望状态。5、良好

的人际关联。学生状态的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有如下五个观察的维度。

1、教师的组织潜质。

2、注意中心。

3、教学机智。

4、教学态度。

5、教学境界。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轩辕中学高建林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判。一.好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是前提。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的关键。三、一节好课要重视活动,贴近生活。四、一节好课要重视情感交流,要闪耀艺术火花,要妙趣横生。

湖北沙市大赛巷小学熊瑛认为:一堂课要算得上优秀,至少就应从以下几方面:一、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有充分的体现;二、要能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要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贴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能调动学生用心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学到他们该学的东西;四、课堂要真实,不能有任何一点虚假。

也有人认为一节好课就应具有如下特点:就应是实惠课;就应是科学课;就应是特色课;就应是创新课。

付凤萍写道:一堂好课就应能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教学目标上看,我觉得一堂好课就应是知识与潜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从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一堂好课就应能处理好三个关联,即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联、理论观点的教学和学生逻辑思维潜质培养的关联,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联,实现三个相互统一。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联上来看,就应是多媒体资源充分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

华丽。从教学效果上看,要在恰当的时候留下空白,不必须把全部答案固定地交给学生,抹煞学生的个性和发挥余地。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来看,应正确处理好课本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联。

某网友写道: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2.一堂好课,就

应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3.一堂好课,就应有个性化色彩,不就应是标准件。4.一堂好课,就应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1)趣、(2)实、(3)活。

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1)新、(2)实、(3)活、(4)乐。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层面六个度的新课堂评价标准。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和度和整合度。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好课的十条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生为本,流程科学,注重内化,体现沟通,启迪创造,媒体得当,讲究实效,多元评价。

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资料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巢宗祺教授提出好课务必具备四点:一、这节课本身有好处;二、这节课有效、真实;三、师生情绪饱满;四、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中国教师报》载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教师文认为:一节好课,首先就应是学生难忘的课。一节好课,就应是学生富有激情的课。一节好课,就应是实现了有效互动的课。

刘良华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点:1。有效。2。开心。3。主动。刘良

华教师后又认为,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解惑。韩愈的传道在那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那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那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一些教师的观点:邓健林: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成功体验会快乐。学生对自己动手的事更感到有意思。在学习中自己被尊重会更快乐。在适当的竞争中会更极积。特长被展示会快乐。与生活更紧密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做个有风格的老师就有好课!林仕彬:我所认为的简单要素至

少包括:一、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二、比较丰富有用的课程资源;三、能充分发挥老师的

用心性,同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刘淑芳:(1)学生;能吸引学生整堂课都不走神,全身心

投入到学习中,也就是说,学生都十分喜爱上这堂课。(2)教师;教师要自己满意,能和学

生产生共鸣、互动。(3)教材;能让学生明白透教材,并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决解问题。海

边风:一堂好课不是卖弄教师才能的课,不是按预定教案按步就班实施的课,不是一顺到底的课,不是热热闹闹缺乏思维的课。吴军:教者愉快,有成就感!学者快乐,有所进步!到达教学相长的境界!吴肖春:我认为一堂好课,首先要做到没有知识性的错误。一堂课中如果老师对知识传授出现了错误那就无法评为好课。二是要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课堂结构设计基本合理,教学思路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是教法适当,学生易学易懂,乐于理解。五是学生的思想、潜质得到培养。钟丽梅:能与时俱进的能够说

是一堂好课。郭承江:一堂好课,首先就应是能让学生动起来。一堂好课,还就应是能让学生静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学生在这堂课上真正学到了多少,这堂课是否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潜质,教师是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冯俊:一堂好课确实是既复杂又简单。姜彬:本来备好的资料又偶然地插入精彩片断,本来想到的学生已明了又突然地提出了值得思考的疑问,本来已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有了需要课外实践探索的延伸。。。。。。我认为是好课。红杉:我归纳了几条:课堂体现了教与学的生命历程;构建了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生态;教学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学习过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知识、技能、情感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注意学生的认知前提基础、情感准备状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主要体此刻教学流程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技能、情感的内化和巩固;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批判,勇于求异创新。陈鹏程:熟读精思领先,导弗牵①,朴实自然以简能驭繁。不

肢解②,莫频问,留空间③,愤启悱发④举一能反三。王文辉:好课看什么?过程与结果,孰轻

孰重。1、要有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2、在教学中凸现语文本体,激发兴趣,营造氛围、爱学、人人实践

,培养潜质,真学;习得(发现)方法,并成习惯,学会学习;人人在课上有所得。3、

教学上要有创新,有亮点。4训练密度大,教学效果好。

有人认为没有不好的因素的课就是好课。以下三类课不是好课:中看不中用的课不算好课。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重视技能目标的课不算好课。好课至少要贴合以下两点:一、学生用心、主动参与。二、能使学生多方面受益。

有人认为:好课就应做到五个有心中有学生、有效率、有好处、有智慧、有待完善。

有人认为:好课要力求做到确立目标不忘人,处理教材善于变,选取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创设氛围享受乐。

也有人认为:好的课要到达六个了。1.讲了主要对教师而言;2.想了主要对学生而言;3.练了主要指习题;4.评了知识的反馈;5.笑了师生情绪;6.会了学习效果。

有人认为:好课就应清新自然。充满时代气息。留有思考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就应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一)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二)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三)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二、趣(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时持续学习兴趣。(三)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三、活(一)教学方法灵活。(二)把教材用活(三)把学生教活。四、实(一)教学资料充实(二)课堂训练扎实。(三)教学目标落实。五、美(一)风格美(二)氛围美(三)感受美。

有人认为:首先是群众备课、一个老师在上的课不是好课。第二个是精心包装的课,表演的课不是好课。第三,单是文本解读的课也不是好课;第四是学生参与率低的课不是好课;第五是缺乏学习指导的课不是好课。以上是从排除法来论述的。

有人认为:第一,课堂要搞笑,第二、所学要有用,第三、学生要有为,第四、学习要有得。

一个叫qtccm的网友认为:一节好课,应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分析、

思考,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追根求源;而学生的学则要表现为主动用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即不一样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潜质。

有人认为,一堂好课是:一、设计匠心独具;二、学生主动参与;三、教师语言生动;四、师生教学相长;五、好课好处深远。

深圳市罗湖区凤光小学孙建锋说:一节课心中装着向度,眼睛盯着长度,手里握着广度,鼻子嗅着深度。境界才会更深远,精神才会更安康。

有人总结了好课的六大效能指标:其一,要有利于健康的课。其二,是有效有序的课。其三、是学生用心参与评课,参与度的深度都就应回答,而不光是不是去迎合老师,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其四、对个别差异充分关注和帮忙解决的课。其五、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其六、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课。

王树声主张一节课要有势、度、韵、味。

北京教育学院讲师张丹说:看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爱。其次,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第三点,十分重要,就是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第四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

孔企平教授认为,看课最终要看学生的发展变化。

北京教育科学院研究员陶文中说:确定教学目标最重要。

还有人认为: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

王光明、张春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持续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刻和空间得到充分

保障。(4)学生构成对知识真正的明白。(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潜质得到培养。(6)

学生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王光明,2000;张春莉,2002)。

文喆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学习者能否进行用心有效的学习。为此,他提出评价好课的5项标准,即学习资料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

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文喆还认为好课不必面面俱到。

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标准包括:(1)学习共

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2)语言发展:透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质,提

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明白;(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5)教育性对话:教师透过

对话进行教学,个性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有人提出了如下标准:1、教师应更关注学生态度的生发,情感的滋养,信念的构成,人

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仅局限于教学的认知目标。2、教师根据

教学实际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而不只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完整的教案。3、教师把教科书当作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资料,而不是视教科书为金

科玉侓,教师不只是吃透教材,准确无误的宣讲教材。4、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相

互明白,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生成的。5、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上,而

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地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忙。6、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

跃一下气氛或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而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热望、欣赏与赞叹。7、

教师应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对所有学生都充满期盼,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

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8、教学的成功不仅仅仅是预定目标的达成,问题的解决,而还是新目

标的生成与新问题的产生,师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9、教学不必须

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取得了预料

之外的效果。10、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生命的

乐曲,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师生都能体味到生活的浓浓气息。

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认为好课的标准是创新。

有人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师生有效的互动

性(3)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实践性(4)学生真正的明白性(5)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6)学生学习的反思性。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

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有人主张好课要1.要让学生动起来2.要让学生学到点东西3.要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

一位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就应能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教学目标上看,我觉得一

堂好课就应是知识与潜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从教学过程来看,我觉

得一堂好课就应能处理好三个关联,即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联、理论观点的教学和学生逻

辑思维潜质培养的关联,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联,实现三个相互统一。从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的关联上来看,就应是多媒体资源充分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

的华丽。从教学效果上看,要在恰当的时候留下空白,不必须把全部答案固定地交给学生,抹

煞学生的个性和发挥余地。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来看,应正确处理好课本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联。

也有人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就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

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持续有效互动的

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带给学习材料、时刻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

有效的教学就应使学习者构成对知识真正的明白;(5)有效的教学务必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

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用心验与情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华博士认为:好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好课必须要明确地说

明学习资料;好课离不开价值引导;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

浦泾中学理化生教研组经过讨论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就应体现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包括: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

有人对好课进行了梳理认为:1.好课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2.好课是一种价值决定。3.好课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提出好课的标准:1.从原点出发去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

什么?2.从新旧评价观的比较去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与传统评价观有何不一样?3.从逆向去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差课?4.从对事物走向的把握中去思考:课堂教学评

价有哪些发展趋势?并认为好课的特性是:1.主体性。2.有效性。3.生成性。4.互动性。5.反思性。

精选阅读(二):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先要有温度,进而有深度,最后要达成效度。心力、精力、智力投入到教与学的情境中,创设一种探究、思考、追问的氛围,构成一种强大的学习场。那里提到了教学情境,情境是两个方面。境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带给认知停靠点。情主要是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定冷漠;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师生之间只有做到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习欲望才会高涨,效果才会好。因此,在课

堂教学中,必须要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l5克盐放在你

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l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对于知识来说,就好象汤对于盐,知识就如盐,情境比作汤,盐

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中,才容易被学生消化。

好的课,就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由学生唱主角,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就应是人,而不是物化

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好的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一堂语文课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

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总之,真正的

好课,不是老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简言之,出彩要出在学生的学上。在评课时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课型、关注教学思路、关注学习方式、关注学习成效、关注教学风格、关注评价方式。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评课者要从学生学的状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

一、研究好课标准的好处

1.目前在各校深入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诊断性研究,也就是针对教

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诊断,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以到达使我们的教育教学

水平有一个长足迈进的目的。我们研究好课的标准,能够促使教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好课

标准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与教

学水平,因此我们能够说,对于好课标准的研究是校本教研中诊断性研究的基础。

2.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解

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好课标准简洁明了,又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就成为教学管理者

时常用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久而久之,好课标准就成为了规范教学行为的有效导向。

3.课程改革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最

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课堂,那么在课

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够实现这一关联到祖国未来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呢?那就是要使我们的每一

节课尽可能多的成为好课,好课标准正好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地保证了课堂教学沿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运行,因此我们能够说好课标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4.我们知道,优秀教师的成长摇篮是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学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优

秀教师,如果我们用科学合理的好课标准来为教师们带给一个具体的思路,那么无疑会加快教

师的成长速度,因此对好课标准的研究也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需要。

5.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们对教学方式的变化很

不适应,其结果致使有的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是穿旧鞋走原路。而好课标准则对在课堂

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会对教师们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势必会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

6.工人做工是为了产生效益,农民种地是为了获得丰收,教师的教学要获得丰收,要产

生效益,那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质量的提高是需要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保证的。在科学合理的好课标准的指引下,必然会使好课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好课标准的特点

首先,好课标准的评价因素具有不确定性。

1.好课标准无不显示时代的烙印。凡是教学经历在30年以上的教师,都会知道在文化

大革命的时候,学朝农、反潮流等等,那时的好课标准大概只有劳动和造反。而此刻的教学改革,好课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好课标准还会受到评课人思想意识的影响。现实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同是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还会意见相左,其原因就是正因对一节课的评价,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对同一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与感受。

3.好课标准学科之间并不统一。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一个学科的特点,实在是没有办法用

同一把赤字来衡量每一节课的优劣,因此不一样学科就有不一样的标准,这也是极其正常的。

其次,好课标准还有它本身的逐渐发展性。

正因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的,每当一种新的标准出来后,都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有一个逐渐被多数人认可的过程,并且还有在发展中逐步趋同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好课标准具有逐渐发展性。

再次,好课标准还具有深远影响性。

1.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资料,而好课评价

直接影响到其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因此好课评价制度对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2.正因评价系统的建立首先是一种舆论导向和激励,因此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具有深

刻的指导性,不仅仅是促进教师提高的动力,而且还要对教师的发奋方向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3.广大的教师们都期望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提升,都期望自己的素质得到快速发展,而科学的合理的好课评价标准,直接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让

1、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在观摩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潜质,往往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当配角。自己当太阳,让学生当月亮。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角。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教师发奋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教学究竟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为教服务?最差的教师一般都会从头讲到尾,中间缺少精彩,没有波澜,课堂霸权,正因这样的课基本不需要教学设计,也不需要什么教学智慧,无须思考怎样启发、怎样诱导或怎样引导,只要将书本里的东西自己

叙述完就算完事,将完成教学任务定义在自己讲完了多少,而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由此可见这样的课效率必须低下,正因他违背了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认为教师唱主角的课,即使教师表演得十分精彩,也称不上好课。

我们换个角度审视,想想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环节是为了迎合评课人口味而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时并不理想。这种现象在优质课评比中尤为常见。因此,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

2、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就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就应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有些教师在谈话的语气上不再以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朋友的姿态出现。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立刻之后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能够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你也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样会不主动参与呢?而在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生的素质又怎样会得不到发展呢?我认为,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的课就是好课。

3、让学生受益一生

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具有全息性。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比如语文课,它的好处不仅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的教师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最具体的是认知性目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人围着书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那样: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是大浪费。,课堂教学应当是应对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仅仅到达认知目标的课,不是真正好处上的好课。

五实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大致表此刻五个方面。

1、有好处扎实

一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好处的。初步的好处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潜质;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用心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好处。一切都会顺,教

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说,有好处的课,它首先就应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课。

2、有效率充实

有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好处上,这节课就应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干,透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丰实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潜质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平实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先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就应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真实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超多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五多五少

课堂教学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点拨要一语中的,互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潜质。课堂教学要多点主动性,少点被动性,多点理性,少点感性,多点计划性,少点随机性,多点实效性,少点无效性,多一点关注学生,少一点盲目填灌,使每一节课富于生活化、情感化,让我们每一节课都享受教学的快乐与幸福,让我们自己每一节课回来时都沉寂在回味与陶醉之中,让我们每一节课都感受到对讲台与学生的感激,让课堂充满精神的魅力,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感受到活着的幸福,

让教学不再是一种劳役,而是一种生活,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实现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师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载歌载舞!

六原则

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在以班级授课对象的状况下,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优质的课堂教学的评价维度大致涉及设计、实施、资料、课堂文化四个方面,就应具备六个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质量意识、设计意识、环境意识、人文意识,就应体现六字原则:实、新、精、巧、活、美。

1、目标意识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知能勤三者之间的关联。教学的价值不能定位在学科建设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必然因素,全面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创新思维目标,找准知识停靠点、思维激发点、参与切入点和潜质发展的生长点,教学过程中就应及时检测、评析和辅导。检查是否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及时跟踪补救、示标、达标、验标、反馈补标步骤清晰。力求做到应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使用、确有实效。

2、主体意识明。

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首先看有没有树立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潜质方法三者之间的关联。要积累知识,提高潜质,掌握方法,创新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新思想、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潜质的人才。

人脑+电脑教育是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生彻底的革命。网络教学、人机对话等将代

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据统计,仅采用多媒体技术,就使学习效率提高30%,教育面临着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但用电脑不是代替电脑,电脑储存再多的信息,也不可能成为人的素质。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教学最优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使用哪种教学媒体,而在于教师所持的教育观念。过分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会失去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教师教得很辛苦而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都属无效或低效。如美国的教学评价设计专门设置了教学对学生明白学科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评价项目,将评价的目的从单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扩展至包括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要还自主权的学生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选取权。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交流中,缺少的不是言语潜质,而是思想。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

如何落实看书权?讲少些、讲精些、讲活些,重点讲实、难点讲透、疑点讲清。尤其不好重复他们自己能够明白和已经明白的。

如何落实思考权?四个怀疑:怀疑定论,怀疑权威,怀疑教材,怀疑标准答案。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头脑,鼓励学生的有价值的发现。

如何落实讨论权?重点问题,群众讨论;难点、疑点,专题讨论;有价值的资料,序列讨论;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交互讨论;不能激发兴趣的问题,变着方式、活动式讨论;复杂的问题,反复讨论;已解决的问题,探究多解式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外自由讨论。

3、质量意识精。

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量质效三者之间关联。存量知识的积累、各种潜质的提高,没有必须的训练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同样不行。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取,效益当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做到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分析透彻。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到达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过去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天我们需要对这一桶水进行反思:我有没有一桶水?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一桶水经过这么长时刻的跑、颠、滴、漏、蒸发之后,到底还剩多少?难道就这么守着这个半桶水到退休?这一桶水的水质如何?是活水还是腐水?有了这一桶水,就必须能倒满那一杯水?有没有那卖油翁倒油的本领?若是不会倒,即便一缸水也不必须能倒满一杯水。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花费的劳动、时刻一样吗?高投入、低产出,还是低投入、高产出?那一杯水必须得我倒吗?是教学生等着接水,还是教学生学会取水,或领着学生共同去寻水源,去开水道。

4、设计意识巧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好教学会三者之间的关联。要以人为本,研究教法,重在学法。教法不是教材的附属。在课程与教材基本为统设统编的状况下,为什么择校之风愈演愈烈?择的当然主要是教法。

对于不一样的知识资料,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习的研究过程和潜质的构成过程。针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应设计不一样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因此然。成功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欲望与主动探求未知事物的兴趣,在于培养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意识和潜质。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要创造三个方面条件:教学要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要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要指明学生所要到达的目标和所学的资料,才会有意识的主动参与;要采用学生易于明白、帮忙他学好的方式,如必要的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学生才能听得清楚明白。如果教学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老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学会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力求做到巧切入、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心思灵巧,艺术高超,在爱学、会学、学好上动脑筋,使课堂教学充满着活力。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和事先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了。在新课标试验区,教学设计替代了传统教案,资料包括设计理念、设计特色、设计思路及设计意图、设计反思等。

5、环境意识活

课堂是文化。关注课堂文化是美国的评价设计不一样于我们的教学评价表的显著差异。学习不但是人与人作用的结果,也是人与环境作用的结果。学风是课堂文化,学风是校园文化。用心向上的课堂文化,首先主要表现为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一样意见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的。这是潜质、人格生长的环境。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好记忆明白运用三者之间的关联。要尽可能采用换说法、改条件、重过程、验结论等方法把问题展开、交问题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潜质,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力求做到教师点拨到位,激活学生主动用心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活动起来。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和谐户外,学生得到活化,充满活力,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6、人文意识美

课堂是精神的对话。一个应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人应当立刻离开教师队伍。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学力人格三者之间关联。教学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是师生互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华师大的叶澜先生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使他们生命的有好处的构成部分。从生命的高度来认识,课堂教学就不再是刻板的僵硬的模式,而是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是一种生动形象地充满情感的充满想象的充满智慧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变化的教学艺术,是生命的对话,是情感的互动。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就应是师生共同生命的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相互撞击,师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发与发挥,到达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在教学过程中,透过实、新、精、巧、活的具体体现,透过生动搞笑的语言,完美的教态,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美的感受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高度的求知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课堂上体验用心向上的人生,真正到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科学人文素养同步增长的科学效应。师生共同奏出美妙和谐的交响乐,共同领悟和感受美的旋律、美的乐章,为完美的前景和未来共同奋斗。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不完美的。科技发展越是迅速,就越是需要人文精神的牵引。许多著名科学家个性强调中国文化对他们成长所起的作用,很大一部分是在谈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如何报效祖国。此刻不少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甚至连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模糊,这样的人是有很大缺陷。此刻社会上很重视学习外语和计算机,这固然是对的,但外语和计算机只是工具,如果只重视它们而忽视了人文方面的教育,就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和把这种工具用到什么地方。

美国日本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日本。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往往以软隐的方式起作用,而自然科学往往以硬和显的方式起作用,就容易使人们在认识上产生错觉,觉得学好自然科学是实实在在的本领,而文科听起来就虚无缥缈,学好学坏看不出多大不一样,从长远来看危险极大。人文关怀,应当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的维度。

六元素

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课堂就应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而非什么标准,而是体现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包括: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

1、和谐:是指师生关联的和谐、生生关联的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人为本。

2、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的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预设后,透过在

课堂教学生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3、发展:一堂好课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的思想不仅仅仅体此刻一堂课上,

而是体此刻一系列课上,一堂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4、创新: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5、反思:一堂好课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的明白、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教学中

学生对知识真正明白不是靠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决定,而是能够透过以下几

方面来决定: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思认识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样想的?为什么

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别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天学

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6、个性:一堂好课不仅仅要体现教师的个性,而且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任何人不可能

成为别人,他只能成为自己!在一堂好课上,教师就应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征服学生,同时要去塑造有个性的学生。

六特征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经过以及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用心探索,主动参与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构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潜质,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奋为学生带给主动参与的时刻和空间,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带给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因此,我们就应把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有效互动,合作学习

新课程教学十分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联和交流活动,而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基础之上的。具体表此刻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决定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以及讨论话题,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决定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必须要给予明确、用心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

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透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行为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决定和交流的潜质,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透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3、鼓励创新,体验成功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发奋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创造的乐趣,构成独特的创造力。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质,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资料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一样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不断发展。

4、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潜质的培养:透过学生自我选取、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构成自我学习的潜质;透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一样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构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5、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山东省教育学院周卫勇教授曾就好课的标准提出三点意见:(1)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这

节课的绝大多数资料,而且还能学到其他更多的资料。(2)学生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刻,仍然在研究这节课的资料。(3)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理解。其

中提到好课能让学生在课后很长一段时刻内仍在思考回味,这一点的构成,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科学的提问与引导有很大关联。课堂教学要提高思维层次,务必从提高问题的含金量入手。一个好的教师,一堂课,若能带给或引发学生提出一系列哪怕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价值绝不低于教学资料本身,这样的课能够大胆的说是好课。

6、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提倡做事后诸葛亮,做事后诸葛亮的重点就是反思:教师透过反思,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建构;学生透过反思,能够提高自己自学的潜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自己要善于反思,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取,所选取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何联系?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人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这也从侧面说明任何人都要会反思以及反思的重要。

十度

1、教学目标的适合度

一堂好课务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务必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知识、潜质、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里特征、潜质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

2、教学目标的可操作度

教学目标务必具有可操作性,务必科学具体。教学目标根据描述的模糊或具体程度划分为模糊式教学目标和行为教学目标,区别主要由目标中陈述的动词决定,如:模糊目标常用词:知道、了解、领会、运用等等;行为目标常用词有:写出、背诵、认出、列举、选取等。应根据教材的实际,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以便课堂教学和指导学习。

3、学习资源处理的正确度

它包括学习环境的创设,教与学资料的把握、处理、选设计,教学手段的选取、运用,学生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料等。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最多。教师应正确地明白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科学地处理学习资料,搞好教与学的设计,并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习活动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料。

4、学习指导的有效度

课堂上离不开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离不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时候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范围,必须要面向全体,为大多数同学带给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同时要及时采用用心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

5、教学过程的调控度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自动学习并意味着不好教师的诱导、指导、引导、不好教师的调控。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的容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合理机智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状况,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6、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用心、主动,是否广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谓广泛,一是参与的学生人数要多,不能只是少数人参与;而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要多样,不能太单一;三是学生参与的时刻要适度,不能为了参与而参与,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恰当地掌握学生参与的时刻。四是要学生全程参与、有效地参与,不是片刻的参与、形式主义的参与,更不是教师单独表演、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

7、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只有面的参与而没有深度,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堂好课应当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学生能提出有好处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独立地见解;能认真地轻听、合作、交流、分享;师生的对话交流、学生的参与富有成效。教师应运用启发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用心性,启迪思维,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观察、模仿、体验,在参与互动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潜质。

8、课堂气氛的宽松度

在课堂上要充满民主、欢愉和尊重的氛围,多些简单、幽默、欢声笑语,少些严肃、责难和呆板。学生的人格务必受到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应受到鼓励,学生则疑问难、质疑探究应得到表扬,学生标新立异、发表不一样意见应得到肯定和鼓励,学习进度应张弛有度,使课堂成为自由简单地课堂。

9、课堂气氛的融洽度

好的一堂课不但气氛融洽宽松,还应充满人性化的光辉。师生关联融洽,彼此相互最重,进行平等愉快的合作。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用心热烈,到达合作,共建的目的。

10、课堂教学目标的达程度

这是衡量一堂好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应在如下方面发奋达成木标;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构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质;使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部分学生能灵活、创作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潜质得到了培养。

造成评课标准多样性的原因如下所述。

1、评课观念不一样。

2、评课人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3、专题研究方向的差异。

4、不一样课型教学的差异。

5、评课对象侧重点的差异。

好的课,就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由学生唱主角,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就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好的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一堂语文课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总之,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简言之,出彩要出在学生的学上。在评课时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课型、关注教学思路、关注学习方式、关注学习成效、关注教学风格、关注评价方式。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评课者要从学生学的状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

精选阅读(三):

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讲好一节课)

人们对好课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大家也许都读过叶澜教授的文章:《一堂好课有哪些基本要求》。我认为叶教授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很有说服力。

基本要求:

(1)有好处。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好处的。初步的好处是他学到

了新的知识点,进一步是锻练了他的潜质,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用心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在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他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好处。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好处的课,它首先就应是一节扎实的课。课堂上学生都就应有事情做。

(2)有效率。她说,有效率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

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你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好处上,这节课就应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透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3)生长性。叶澜说,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潜质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4)常态性。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

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就应是研讨课。因此,她也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时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只要是真实的就不会有缺憾。

(5)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

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超多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师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能够说,目前,评价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有专家总结了好课的特征,也有学者提出了评价课堂好坏的几个维度,当然我们一线优秀教师的一些看法,评价就更多一些,这是正因地域不一样,教育水平不一样,标准也不尽相同。

既然这天我和大家一块学习叶教授的文章,就是期望和大家共同明白叶教授的观点。我曾说过,我听课、评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学生学得怎样样。这天,我还是把它列为第一条。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应以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1。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

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持续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大家也许会经常发现这种现象: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扬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

2。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有经验的老师从不把学生看作

容器,而是看作期盼点燃的火把。因此,他们的教学活动设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他们的课堂里能听到学生的独到的见解。能看到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教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学生的交往状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发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高度。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齐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资料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过去,教科片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有的政治老师把我国两会的资料与教材联系起来,提出为什么政协会总安排在人大会前召开等系列问题,让学生能利用身边的信息加深对课本中一些观点的明白。

四、教学策略的选取。教学策略的选取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的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学组织策略很多,如:自主性教学策略。学生能够自学的资料,教师要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性策略。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地研究性学习,使理解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得更好。激励性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基本的要求,还是叶教授说的好:它就应是:一节扎实的课,一节充实的课,一节丰实的课,一节平实的课,一节真实的课。

老师们,我们都期望上好每一节课,但时不时,我们又会在课堂里遇到,或者说应对很多事,烦恼是回避不了,也无济于事的。怎样办呢?不妨,我们看看、听一听北京市海演区中关村第四小学刘可钦老师的做法和说法。

刘可钦老师说,她虽然课讲得不差,但一年一年,每一天上课,应对一群孩子,应对教材,以前产生过一种职业倦怠感。但是,当她明白了教育的本质,看看一个个孩子的成长,她逐渐感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她学会了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找做教师的幸福。

她对教师的幸福的观点是:这种幸福源于对职业的不断追求和挑战,不是说仅仅将昨日的教案搬到这天的课上就能够的,因此,她把每堂课都看成是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创造的充满智慧和溢满爱意的家园。

过去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照亮了他人,燃烧了自己。其实,这是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任何职业都要为他人服务,社会就是在人们互相服务中组合起来的。教师是在育人过程中既照亮了他人,又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发光。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就在于他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对他人作出了什么贡献。

结束语:教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明白、宽容、尊重学生的潜质之上。

浅谈一节好课的标准

浅谈一节好课的标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就这一问题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素养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探索、求知、生机与希望。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通过丰富的学科知识、高尚的情操和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课堂上,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一不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而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参与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是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激情、兴趣的燃烧中,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态度端正,价值观也受到深层感染和铸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是以学生和谐、动情、深思、生成为主要特征的,而不仅仅是那种表面的热闹和做作。倘若老师能把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课堂环境、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到一起,做到情境交融,那么学生就会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中得到全方位地熏染和升华。 一节好课,一定是在学生的某种情感,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中播下了能够发芽的种子,或者是使学生的某种思想得到了提升。 二、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

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要知道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地方,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地方,也是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辛勤耕耘,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三、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能智慧、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际效率,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灵活应变,机智处理,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又高于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如果没有学生犯错不一定就是好课,一节课好坏不在于学生是否出错,而是因为教师不怕学生出错,运用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反能“将错就错”,这样的课才更真实、更精彩、更有意义。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无被突出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所以,一节好课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还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惑,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新课程的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的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 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就效率面而言, 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 效率, 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 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 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 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 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 昏昏欲睡, 脑袋中一片空白, 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在课堂上有师 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 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 不 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 有所删节, 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 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 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 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 这样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 背一遍, 表演一下, 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 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 大屏幕, 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 学生就一定很活跃, 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 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 花花绿绿一大片, 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 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 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 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 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 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课堂有 其自身的价值, 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要有相互的交流, 相互的讨论, 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上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 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

谈谈我心目中一堂好课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作者:陈海莲李小红万伟平编辑录入:wzhqa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衡量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标准;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它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为一堂好课,它的标准是什么?下面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不同学科的课堂,可能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一堂好课,从形式上精彩,从内容上丰富,从过程上流畅,从结果上优异,掌声和喝彩声不断;一堂好课,各有各的看法,我的具体看法是: 一、课是给学生上的,一堂好课,首先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道好菜,形、色、香、味样样俱全;老师就像厨师,学生就是食客;好菜要有诱惑力,如何吸引食客的胃口,学生要有食欲;也就是说老师的课要有魅力,让学生想学,该课是值得学习,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学习课”;学生对所学的课有兴趣;老师传授的正是学生想要的;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学生喜欢自己的功课,各取所需;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

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二、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身怀绝技,要给人阳光,心里要装有阳光;能者为师;教师是一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三、一堂好课,要有各自的特色,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课堂,没有个性就没创造,没有特色就不能生存,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点;科目不同,要求不一样,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可能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

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各小组经调查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思想: 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 专家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觉得“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各位同学在各校工作的过程中,从中悟出,一堂好课必备“六个好”,才算成功的一节课。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热情激岩。心弛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所以,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孩子们的是欢乐吗? 二、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去创造。有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经常好问:教师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无论创设的是故事情景,活动情景,还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它都破开学生心灵的层层坚冰,泛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使学生凝神静思,小手高举,口若悬河;使课堂高潮岩起,笑声朗朗,掌声阵阵。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 主体,并不排斥“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宜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一张图片的展示,都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困惑中得到解脱,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对一节好课标准的理解与认识

对一节好课标准的理解与认识 静海二中郑淑媛 一节有意义的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教师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的,而不是给听课的人士上课的,所以一节好课不能十全十美,但要有意义。这里所说的有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知识,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也可以是能力得到锻炼,产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是教学效果反馈回来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更可以是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信心增强,继续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一节有趣、有效、有意义的好课要看师生双方面的表现: 一、教师的素养是生成一节好课的前提 1.目标明确,教有方向 通常上课前教师都会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但是如果达到目标的途径不够清晰,或目标定得过高,脱离实际,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2.驾驭课堂,机智应变 一节好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能智慧、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际效率,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 在一次公开课上,回答问题的学生由于紧张,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答错了,这位教师没有急于点拨或替学生包办,而是把学生犯的错误加以利用,循循善诱,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5分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这样不仅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老师处理的扎实到位,学生的错误竟成为这节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出错是学习的正常现象。老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做了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灵活应变,机智处理,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又高于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如果没有学生犯错不一定就是好课,一节课好坏不在于学生是否出错,而是因为教师不怕学生出错,运用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反能“将错就错”,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2、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指不受外部强迫与控制,独立、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等;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以及强的合作交往能力;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3、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并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文性、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关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和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 2、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

2021年一节好课的十个标准

一节好课的十个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1、教师要充满激情。 不论教育怎样改革,教师在课堂上、在学习上的主导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总导演的角色是不会改变的。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 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 只有充满师生激情的课堂,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学生的思路,创造积极活泼的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要饱含兴趣,蕴育生机。 教师还要调动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技术和技巧,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 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现方法,发现过程,发现自己。使课堂兴趣蕴育着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生机。 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没有效益的教学,没有生机的兴趣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3、学生要主动、真动、全动。 反对纯讲授式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的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里的互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表现出持续不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互动,要使学生真动,要使学生产生真正的疑问和问题,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分析、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认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过程和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里的互动,要使全体学生都动,要使全体学生都沉浸在积极的思考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互教,生生互教的学习局面。4、注重基础,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更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开拓。 能够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有所悟,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5、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一节课,都要贯穿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堂课上,几十个学生的智力、性格、情绪及知识基础是各不相同的,要使他们都学有应得,就得从各方面给予不同的对待。 从情感上要有不同的关注,从方法上要有不同的引导、指导,从难度上要有不同的设计,从目标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从发展上要有不同的期望,否则,一种态度,一个表情,一种难度,一种方法,一个要求,一个目标的千篇一律,决不能成为好课。 6、不再是教课本,还要走向实际和生活。

你认为幼儿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你认为幼儿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幼儿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不是幼儿爱听的课就是一节好课 呢?”“不一定。”比如,有些教师讲课讲得很清楚很详细,点点滴滴,面面俱到,幼儿爱听,幼儿根本不用怎么思考,只要认真听,依样画葫芦,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这种课在传统的“传授课”中还可以算是“好课”,但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转向以幼儿的 “学”,并且提倡科学探究,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了。以“填鸭式” 教出来的幼儿,在遇到同样的题目可能做题还可以凑合做出来,有时候不会做时甚至是拼凑出答案,做题时也很少去进行思考,只要遇到题目稍微变了一下,或者只是换了另外一种问法就不会了。这样教出来的幼儿很多缺乏思维能力,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何况科学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了? 又比如,本来如果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利于我们课程内容的视频来辅助学习,那就很好应该提倡。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视频,一节课才 25分钟,他们一播放就用了接近20分钟(里面有利于教学的内容实际上只 有几分钟而已),整节课幼儿很活跃,甚至有些激动。看视频幼儿当然喜欢, 但这样一节课时间基本差不多了,幼儿的情绪也很难平静下来,教师哪有什么时间和幼儿一起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啊。这样的课虽然幼儿喜欢,但这不是一节“好课”。因此,本人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评价幼儿园一节好课的标准,提出自己的一点粗略的看法。 、看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

幼儿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 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学习,幼儿才会学到新的东西。幼儿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幼儿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 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这是一节好课的基础。 二、看幼儿的参与状态 幼儿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幼儿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看幼儿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幼儿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幼儿是被动应付地学习, 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投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 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是少数优秀的幼儿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幼儿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三、看幼儿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幼 儿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幼儿、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幼儿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是“金科玉律”,幼儿“唯书”是从,“唯师”是从, 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四、看幼儿的达成状态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 班幼儿中的多少幼儿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幼儿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如果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通

一节好课的标准完整版

《一节好课的标准》 精选阅读(一): 一节好课的标准 顾明远教授认为世上有四种老师:深入浅出(轻负高效)型、深入深出(重负高效)型、浅 入浅出(轻负低效)型、浅入深出(重负低效)型,深入浅出型的课是好课。 崔允灏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德国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教授:评价体育课的两条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 叶澜教授:一堂好课的标准⑴有好处的课扎实的课;⑵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⑶有生成性的 课丰实的课;⑷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⑸有待完善的课真实的课。 杨佐胡老师认为: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就应是取得了对单位时刻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思考的结果。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粗不宜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好课的标准,即教师的教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主动用心。课堂体现出善于启发、主动用心,就是好课。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毓珣写道: 师本是一堂好课研究的错误基点,生本才是一堂好课研究的正确基点。一堂好课务必注意从掌握、学习、应用与创造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基于新课改背景,一堂好课应从学生发展度这一总标准与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需要、兴趣、应用、氛围与满意等分标准方面加以决定。师本抑或生本:一堂好课研究的两个基点。师本,即以教师为本,是一种以评价教师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生本: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阐释,生本即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以评价学生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强调的学生发展,是指每位学生在一堂课中身心各方面发生的正向变化的过程。在那里正向变化是指直接指向教育终极目的的变化。具体分析,学生发展包括:一是独立发展,二是主动发展,三是差异发展,四是全面发展,五是创造发展,六是持续发展。 一堂好课研究的双重视角:(一)层面:决定一堂课的优劣不能单纯从一个层面去进行,而就应从以下四个层面去综合思考:一是掌握层面,二是学习层面,三是应用层面,四是创造层面。(二)标准:1。总标准。一堂好课的总标准属于终结性评价。它以一堂课的结果为评 价客体,是对一堂课价值的总决定。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只有达成较高的学生发展度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用表达公式为: 学生发展度=(新增发展水平+已有发展水平)/已有发展水平 其结果有三:第一种结果,是学生发展度<1,则学生发展为负发展。这一结果说明这堂 课对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或好作用,而且起到了负作用或逆反作用。这堂课属于坏课,与其上还不如不上。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转载) 发布日期:2010-03-20 浏览次数:2176 作者:推荐录入者:李欣字号:[ 大中小]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 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 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 “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 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 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 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 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 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 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 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 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 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新课标、新教材下,对于怎样的课才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不敢妄自定论。首先让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专家学者们对一堂好课的定位吧。 1。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就广度而言,要看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4.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师是否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其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适度 5.教学效果要好。包括教学气氛要和谐,师生关系要融洽,训练要扎实有效。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哪怕是一课一得。 通过以上的定位,结合自身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实践,我对一堂好课的标准理解为如下十点: (一)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尊重、激励、赏识学生。 2.能使特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3.构建民主平等,跨越时空,张扬个性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本身的需求,面向全体。 (二)教师行为 1.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 3.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 4.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5.具有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体态语言。 (三)学生表现 1.学习活动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做真人的道理。 4.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内容丰富 要有足够的本门课(或本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理论性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内容应有理论指导的部分。在准确、深刻讲好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简要地介绍一些上述内容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最新的进展。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学内容应含有足够量的新颖信息和难度适当、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五)概念明确 明确本次课有几个主要概念,并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明确而又确切的表述和解释。要讲清

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浅谈一节好课的标准 什么是一堂好课呢?首先让我们一齐来看一看最近召开的全国语委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一堂好课的定位吧。 1、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就广度而言,要看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4、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师是否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其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适度 5、教学效果要好。包括教学气氛要和谐,师生关系要融洽,训练要扎实有效。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哪怕是一课一得。 通过以上的定位,结合自身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实践,我对

一堂好课的标准理解为如下十点: (一)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尊重、激励、赏识学生。 2、能使特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3、构建民主平等,跨越时空,张扬个性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本身的需求,面向全体。 (二)教师行为 1、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 3、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 4、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5、具有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体态语言。 (三)学生表现 1、学习活动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做真人的道理。 4、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内容丰富 要有足够的本门课(或本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理论性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内容应有理论指导的部分。在准确、深刻讲好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简要地介绍一些上述内容

一堂好课的标准(数学)

一节好课的十个标准 1、教师要充满激情。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 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只有充满师生激情的课堂,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学生的思路,创造积极活泼的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要饱含兴趣,蕴育生机。 教师还要调动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技术和技巧,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 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现方法,发现过程,发现自己。使课堂兴趣蕴育着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生机。 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没有效益的教学,没有生机的兴趣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3、学生要主动、真动、全动。 反对纯讲授式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的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里的互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表现出持续不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互动,要使学生真动,要使学生产生真正的疑问和问题,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分析、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认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过程和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里的互动,要使全体学生都动,要使全体学生都沉浸在积极的思考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互教,生生互教的学习局面。 4、注重基础,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更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开拓。能够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有所悟,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5、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一节课,都要贯穿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堂课上,几十个学生的智力、性格、情绪及知识基础是各不相同的,要使他们都学有应得,就得从各方面给予不同的对待:从情感上要有不同的关注,从方法上要有不同的引导、指导,从难度上要有不同的设计,从目标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从发展上要有不同的期望,否则,一种态度,一个表情,一种难度,一种方法,一个要求,一个目标的千篇一律,决不能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李小荣 好课要有意义,学生能学到东西;好课要有效率,对多数学生很有效;好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要有思想碰撞,有生成性;好课应是常态课,用来表演的课再好也没有用;好课是有待改进的课,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好课的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不管对教学有无了解,也不管是否站过讲台,不管是学生,教师,家长或专家都可以来发表一通意见。有的从教学效果来评价,有的从教学的过程来评价;有的强调思想性,有的强调趣味性;有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注重老师的指导性。等等。如果到互联网上去搜寻好课的标准,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答案。所有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一线的教师,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标准,面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学专家的种种诉求和建议,往往无所适从。教师要有一种切实可行,可以把握,便于操作的标准。我的理解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准只有一条,通过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了解了多少,懂了多少,会了什么。不管教学采取哪种形式,无论是直接式教学,还是合作式教学,或探究式教学,从教学目的的角度讲,上课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东西,有效性指上课以后的实际收获,这是有效教学的本义。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也要考虑学生的思。学生实际收获多少,这才是一节好课的唯一标准。 1、教师的素养是生成一节好课的前提,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责任、充满着希望。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需要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对学生诚挚的亲密感情、对教育教学的忠诚和热情。具备这种情感,教师才可能善意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才可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工作,才可能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课堂因此充满生机,师生因此充满阳光。 2、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

语文名师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贾志敏——--让课堂充满活力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我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 1、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4、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支玉恒——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