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刘黎志

(武汉工程大学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205)

(llz73@https://www.sodocs.net/doc/492647196.html,)

摘要: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及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从业人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目前高校计算机相关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的,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专业,据统计每3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习信息相关专业的、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在人才市场上,IT方面的毕业生“供过于求”,但高端的IT企业确在抱怨招不到的合适人才,导致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IT产业的需求[1-2]。对于二类本科院校而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学生的高端行业就业率,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既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从而符合高端IT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

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计算机各相关专业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大纲是按研究型的人才模式培养本科生,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仍然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因为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实践环节的考察缺乏严格的标准。导致很多本科生毕业后,还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去学习一门热门的开发技术,才能就业。

学生的学习观念在大学期间需要转变,很多学生仍然抱着高中时代的学习理念不放,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甚至一个知识点还希望老师讲解多遍,才能理解。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如果学生遇到实际问题,都不会自己去动手探索、何谈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逐步让学生从高中时代的填鸭式教学过渡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IT行业中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主流的开发平台几乎每2-3年就会升级一次,每次升级后的版本都会有大量新的概念需要重新学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桌面系统的应用逐步过渡到智能移动设备上,由于智能移动设备本身硬件特性的限定,开发

人员在移植应用程序时又会碰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掌握新的概念,学习新的技术,解决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探索消化吸收。这就要求IT行业的技术人员在学生时代就养成良好的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对重要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加以举例,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实验环节自己动手完成。例如:在数据结构这门课中,学生已经掌握树的逻辑结构、遍历、节点的添加、删除算法等理论基础。但此时算法所针对的树是在内存中的逻辑结构,并没有实际存储到磁盘中,那么如何将内存中的树存储在磁盘上呢?这个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来,并要求学生自己思考。通过数据库系统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关系数据库存储数据,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关系数据表来存储树。可以在课堂上实际演示如何设计数据表存储树结构、如何通过递归算法将数据表中的层次数据绑定到窗口程序的树控件中,如何在窗口应用程序中对树控件中的节点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通过这一实例,即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两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数据表、设计应用程序界面、操作树控件,让学生体会到,现在他们所掌握的树,不再是数据结构中那个虚无缥缈的“树”,而是可以实际编程控制的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检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即巩固了理论基础,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又学习到了在课本中无法学习到的知识,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过程的积极引导,学生就会从害怕动手逐步发展到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在课程设计环节动手完成一个小型的项目。目前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周,可以布置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一般要求学生综合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课外知识,自己动手完成。例如:对于操作系统综合设计,可以要求学生实现生产者-消费者进程同步问题,同时以图形的方式,将进程同步的过程展示出来。这就使得学生除了掌握如何实现进程同步,还要自学GDI+图形编程才能完成。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要求实现多个缓冲区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事件控制同步的过程。

3)在实习、毕业设计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实习、自主毕业设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本科学习阶段,实习和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环节,相对于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时间更长,要求更高。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工程实践的能力,但由于IT企业的特殊性,很少有类似于工厂的大企业,一次能够容纳下所有的学生进行实习。毕业设计一般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整个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总结,并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或设计,但结果往往是学生为了完成论文而写论文,论文题材老旧,内容匮乏,跟不上时代[3]。所以在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毕业设计的单位可以就是学生签约的工作单位,以真正参加工作的方式完成这两个实践环节。让学生到企业中以工作的方式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即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到社会需要怎样的IT人才;又可以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思考,完成工作任务;还可以结合实际的工作体会,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近年我院很多省级优秀学士论文都是出自这类学生之手。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案的实施

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保障学生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对实践教学的效果做出合理的评判,从而从教学管理的层面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培养[4-5]。

1)课程实验的题目要结合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并作适当扩展,要求教师制定详尽的课程实验指导书,指导书以操作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基本实验,对扩展及提高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实验可安排4-8个学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对每次实验的成绩评定,主要考察学生扩展部分完成的情况。

2)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查阅资料、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软硬件设计等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难度要适当,在兼顾课程重点内容的同时,一般要求学生以目前主流的开发平台,完成一个小的项目。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分期检查,并制定学生完成情况统计表,记录平时完成情况成绩,作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答辩,并记录答辩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由完成情况成绩、答辩成绩、报告质量三部分组成,成绩评定重点看学生是否是自己独立动手完成设计及在设计中有无独到的见解及创新。

3)实习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劳动观念。在鼓励学生参加自主实习的同时,对于没有条件联系自主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院统一组织参加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期间的管理,一般也按到企业工作的模式,进行严格的考勤管理。学生在基地实习期间,按照学院和基地共同指导的实习计划,完成实习的相关内容。学生实习完毕后,需要参加由学院和实习基地共同组织的是实习答辩,根据实习项目完成的情况及答辩情况,当场给出实习成绩。教师在答辩提问时,重点考察实习项目是否是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

4. 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在教学中的探索,逐步认识到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以实践项目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及实习,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学生,一般在毕业后都可以顺利的找到理想的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时,这种模式对本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似乎更有效,但对动手能力本身较差的学生,效果不是很明显,规定的项目往往自己独立完成不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较差。如何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是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超,梁燕来.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 职业时空, 2006,(3)

[2] 李晓明, 陈平, 张铭.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 2006,(8)

[3] 谭平, 代明君. 论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评估体系的建立[J]. 煤炭高等教育, 2006, (6)

[4] 张卫东.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评估的探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6, (1)

[5] 张小川, 刘加玲. 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J]. 重庆工

学院学报, 2006,(10)

本文得到武汉工程大学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HBIR201006)资助

作者简介:

刘黎志(197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计算机应用、商业智能、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

如何培养小学生地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些天看到了以下社会调查甚是感慨:1、目前有许多本科毕业生因找不着工作又去重读技 校, 2、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因动手能力差在竞争上岗中又被淘汰,3、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 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创新能力而无所作为。4、许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前的应试教育而希望自己 的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爱迪生、法拉第一样,从小就能够多参加 科学实验活动。 5、学校领导、教师更希望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6、至今我国还未能拿 到一个诺贝尔奖(日本已拿到 4 个)更希望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之初,每个人 都一样,知识和能力如同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成人后,有些成了专家、学者,对人类作出 了很大贡献;而有一些却不学无术,成了无能之辈。这样的结果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就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所造就出来的。但是,同等的先天条件,同样的学校和授课教师,其结果为什么还是有天壤之别呢?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学生的标 准,因为学生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一起培养的,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学生所欠缺的。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 响。明智教师和家长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就是要动手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并不是心灵手才巧,而是手巧才 能更聪明。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期,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体验。”在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 能力的培养。在此,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虎的孩子,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动手能力的欠缺。要加 强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首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动手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说,让学 生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一个整理房间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点,做事有条不紊的人,并且能具有合乎逻辑的归类性。所以会动手的人,也一定是聪明能干的人。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动手去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做家务,做习题。家务包括自己整理物品、房间、抽屉、文具、玩具,和草稿纸、作业。草 稿纸要整齐。作业也一样,不是能看出答案就算完了,而是一步步写在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培 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己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承担责任。家长可以监督孩子,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做,包括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检查是孩子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一个 重要步骤,如果这一步由家长(老师)代替,实际上是家长(老师)替孩子承担了行为后果。 而家长(老师)成为仲裁者也减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意识。让孩子动手参与可以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大脑思维得到锻炼,责任感也能得到提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在一个包办代替的家庭,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手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于是将其反馈于脑,推动人脑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最后又为手的动作导航。四、提倡学生质疑注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技校、职高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存在一些思维弱点。如,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懒惰,对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和粗浅的理解,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并作进一步的发挥创造。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小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动手操作伴随大胆猜想 手是思想的外在体现,动手过程需要伴随着思维的大胆猜想,希望某个问题、方法或思路得到验证,希望解决某个问题,才展开动手操作。小学生年龄小,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选择动手操作学习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可以结合动手游戏、活动、实验等形式,展开兴趣化的动手学习过程,将猜想变成过程和现实。 如学习“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出问题“圆柱与圆锥体积上存在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结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展开猜想“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其体积存在3倍关系”。由此展开动手实践与操作,结合沙子、水等材料,将漏斗装满水,倒入与之同底等高的烧杯中,发现漏斗装满3次倒进去后,能够装满烧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伴随着大胆猜想展开游戏活动,以此获得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思路 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形成,需要经过猜想、假设、验证、推导、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在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在头脑中有1个或2个以上的解决思路与策

略,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假设的方法、思路。依此,将形象化的思维变成具体化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验证有反证和正面验证两种模式,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如五年级学习“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随着课本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学生们根据书中的表格,假设出相关知识的规律。如果一横条表格中有N个数,每次框k个数,在表中平移这个框,需要移动几次,有几种不同的和?学生猜想,移动的次数为N-k次,有N-(k-1)=N-k+1个不同的和。基于此,学生展开动手活动,利用纸片在上面写上数字,分别将不同的和列举出来,并记录,随着移动,学生得出移动次数、移动的不同的和与总个数、框的个数的关系。 三、动手操作推导所得结论 由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动手过程中,推导所得结论,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得出相关知识、方法,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通过推导过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合地的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如学习“认识比”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选取了“测量旗杆高度”这一课题,引导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受到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实质已经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弱点和弊端。发展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物质劳动为取材对象的劳技课教学,从开始新课导入到课中的技能训练,再到讨论总结的各阶段,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课程改革的劳技课新板块,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劳动技术课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创造了条件 1.从劳动技术课培养目标看 劳动课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动手、学会创新、养成良好劳动、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明确劳技教学目标,将思想教育寓于劳技教学训练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及个人各方面素质,因此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

好劳动技术素质及各种能力的载体。因此劳技课堂教学内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即考虑教学任务目标,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实践,去创新。 3.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劳技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加强劳动技能和训练,增加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学习实践中培养正确地劳动观点,形成正确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劳技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形成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的过程,俗话说:熟能生巧。创造的一般过程是劳动过程,创造力是劳动过程的一种功能表现。因此在劳技教育中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幸福和快乐。懂得劳动成果的来自不易,在劳动实践中,通过教师及时指导点拨,使其正确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教学时间及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本门课程大纲规定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是1:2。这不仅是劳技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也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比。从认识论的高度,强调了劳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分配比重,突出了实践为主的劳技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浅谈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甬江小学彭敏 动手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我国被长期忽视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编小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动手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动手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浓厚的兴趣。在新授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丰富素材和信息。在情景中体验学习,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中,我创设了一个“超市采购”的情景,模拟现实中买卖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很快掌握人民币的换算,而且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也长大啦。在语文教学“识字”课时,采用以貌取意、开火车、我是小老师、小医生等趣味活动,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也会出现不积极参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动作迟缓或出现错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正确评价,指出不足。给每个同学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二、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改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

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辅之以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点拨。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教师并不是无目的的让学生去实践,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到操场上量出 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用多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如: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是唯一的途径吗? 三、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适时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把形象思维变为知识,在应用于实际,变成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上,学生很难“理解”,也就不会有提高。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增长知识。例如:在学习统计后,进行了活动课,要求学生统计公路上一小时内经过的汽车,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估计下一辆车最可能是什么车。根据统计图想到了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说车越来越多,如果公交车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私家车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面对**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与个人的发展前途、国家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各级各类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该是《机械基础》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如在学习机构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看机床的传动机构,让学生去学习保养机床,这样进一步可以理解润滑等系列知识,使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触类旁通;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在指导学生减速器设计时,预先让学生到网上检索减速器的一些最新型号;在“机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实地观察分析牛头刨床、车床、锯床等机器中采用了哪些机构;在“带传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传动带的类型、材料,也可以到相应机械制造工厂实地考察。 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

浅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刘黎志 (武汉工程大学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205) (llz73@https://www.sodocs.net/doc/492647196.html,) 摘要: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及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从业人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目前高校计算机相关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的,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专业,据统计每3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习信息相关专业的、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在人才市场上,IT方面的毕业生“供过于求”,但高端的IT企业确在抱怨招不到的合适人才,导致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IT产业的需求[1-2]。对于二类本科院校而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学生的高端行业就业率,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既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从而符合高端IT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 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计算机各相关专业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大纲是按研究型的人才模式培养本科生,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仍然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因为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实践环节的考察缺乏严格的标准。导致很多本科生毕业后,还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去学习一门热门的开发技术,才能就业。 学生的学习观念在大学期间需要转变,很多学生仍然抱着高中时代的学习理念不放,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甚至一个知识点还希望老师讲解多遍,才能理解。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如果学生遇到实际问题,都不会自己去动手探索、何谈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逐步让学生从高中时代的填鸭式教学过渡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IT行业中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主流的开发平台几乎每2-3年就会升级一次,每次升级后的版本都会有大量新的概念需要重新学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桌面系统的应用逐步过渡到智能移动设备上,由于智能移动设备本身硬件特性的限定,开发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有的形式,出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它多以地方教材或校本教研为主阵地,各校各自为战的方式铺开。在各校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编印了《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推动此课程的发展。但在推行中出现一些情况: 一、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的状况及情况分析 现状一:“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也知道一某些种类,但不知道身边有哪些常见的类别,更不要说生活习性了。 现状二:电脑前点击鼠标,菜就摘了,但学生不认识萝卜青菜、不分五谷了,更不要说如何种植了。 众所周知,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好奇心非常强,身边的东西都非常想了解,但为什么不知道身边的鸟的种类,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地面还是地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重视度问题: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用统考,对学校成绩考核不有用,没必在重视;有条件所限的因素:学生都生活在混泥土之中,看不到田地,没有树林,听不到鸟叫声,又怎么种菜、怎么观察小鸟?还有家长的认识不到位,孩子有时间就要学习,不做语数英就不是正事。 其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它不像电脑、体育等学科那样有激性,甚至常失败,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意义,积极动手参与活动。 二、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方法 (一)与学科整合,提高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就拿语文为例吧,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中的《有趣的汉字》一课。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字谜或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说一通,然后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如果放手学生去活动,依猜字谜的方法,自已编字谜,让同学猜;学习谐音知识,编写谐音故事,这样,编写的同学有成就感,听故事、猜字谜的同学分享了快乐,学生的兴趣之下,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自然就快了。 (二)为学生提供施展拳脚的场所,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鸟叫声都听不到,学生怎么观察小鸟的习性呢?开展的实践活动,必须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针对当前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食物的来源一无所知的情况,专门开垦了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并规划出十几大园区,实践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到园内实践操作,种植太空葫芦瓜、蔬菜、小麦、水稻、果树等作物。从播种、育苗、施肥到最后的收割全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操作,并在种植过程中开展两项研究活动:《认识春韵园的植物》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因为有了种植的过程,有这个实践活动的场所,学生认识这些植物已不是困难的事了,学生有了研究热情,动手能力不就自然提高了。 (三)分工与协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多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4—6人,每人承担一定的职责。这种方式固然是好的,问题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同等的表现机会吗?如小组长在组中的地位最高,获得表现的机会也最多,可以锻炼胆量、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本文将参照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辅以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教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15减9 怎么算?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拿出15根小棒(1捆,加上5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9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5根中减9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几种不同的摆法: ⑴将1捆小棒全部打开为10根,与散开的5根结合起来是15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9根,剩下1根;再把这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⑵从15根小棒中先去掉5根,剩下10根,然后再去掉4根,最后就剩下6根。 ⑶先把9根看成10根,从10根里去掉10根,剩下5根然后再加1根就是6根…… 随后,在教师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拿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十几减几最合适的算法。 二、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 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1、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 ⑴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解决的问题; ⑵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明注意事项; ⑷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标述出来并参与讨论。 ⑸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

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北台小学林聪动手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我国被长期忽视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编小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动手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动手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浓厚的兴趣。在备课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丰富素材和信息。在情景中体验学习,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例如:在准备教学元、角、分一课前,我创设了一个“超市采购”的情景,让学生模拟现实中买卖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很快掌握人民币的换算,而且会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也长大啦。 新课改就是要求我们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辅之以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点拨。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教师并不是无目的的让学生去实践,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准备千米的认识一课时,我的设计是到操场上量出 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

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孩子具体的感受一千米究竟有多长。 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用多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如:课堂中应多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是唯一的途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在备课中,我们要设想到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我们要适时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把形象思维变为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变成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上,学生很难“理解”,也就不会有提高。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增长知识。例如:在学习统计后,我还设计进行了活动课,要求学生统计公路上一小时内经过的汽车,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估计下一辆车最可能是什么车。根据统计图想到了什么。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说车越来越多,如果公交车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私家车就会少许多,也会大大降低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有一个同学却说,如果把车号统计出来,让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上道,就不会有这么多车啦,他的发言使我很意外,也很高兴,毕竟才是二年级的孩子。 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而应努力把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组织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游戏、小魔术和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动手的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其主要生活环境来进行,即学生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动手操作应贯穿幼儿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发展。 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理解和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让学生全面发展。 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包括在各类活动之中,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加以渗透。同时,使动手与动脑、动口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集中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学生身上,要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动手的机会,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在教学中创造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和已拓展的宽阔的教育空间,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动手情境,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动手动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可接受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说:“叫小孩子做事不可太易,也不可太难,须在他们的能力以内,又必须用力不可的。”要求太低,会使学生滞留在原来水平,阻碍发展。要求太高,把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不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自卑的感受。因此,教师应选择能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过程中,但其中又以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多给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核心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所以它也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其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成为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常性原则。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要尽可能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在他们日常接触事物中找寻学习的激发点,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例如,在教学《月相》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月亮圆缺升降的变化,天天坚持,做好记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实践性原则。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在生活化过程中,必须按照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沟通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使科学知识与方法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发展中大显身手,使"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三)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好动、好奇、情

绪化等心理特点,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多选取一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生活实例。 (四)开放性原则。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心理策略: 培养兴趣。培养动手参与习惯,激发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究、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的科学教材体系,从教材的挖掘入手,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全体学生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给予学生亲近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亲近的,对此,多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使用一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幽默,进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那么,即使没完全成功的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习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受到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 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校受应试教育影 响,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实质已经说明 我国基础教育的弱点和弊端。发展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 劳动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物质劳动为取材 对象的劳技课教学,从开始新课导入到课中的技能训练,再到讨论总结 的各阶段,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课程改革的劳技课新板块,为 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在培养学生 劳动技能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劳动技术课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创造了条件 1.从劳动技术课培养目标看 劳动课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动手、学会创新、养 成良好劳动、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明确劳技教学目标,将思想教育寓于劳技教学训练之 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思想道德 品质及个人各方面素质,因此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技术素质及各种能力的载体。因此劳技课堂教学内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即考虑教学任务目标,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实践,去创新。 3.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劳技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加强劳动技能和训练,增加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学习实践中培养正确地劳动观点,形成正确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劳技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形成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的过程,俗话说:熟能生巧。创造的一般过程是劳动过程,创造力是劳动过程的一种功能表现。因此在劳技教育中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幸福和快乐。懂得劳动成果的来自不易,在劳动实践中,通过教师及时指导点拨,使其正确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教学时间及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本门课程大纲规定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是1:2。这不仅是劳技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也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比。从认识论的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其主要生活环境来进行,即学生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动手操作应贯穿幼儿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一、尝试成功,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调查12.5%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一年纪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六年纪,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学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学生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学前班美术活动《拖鞋》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双漂亮的拖鞋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学生在编皱纹纸做做拖鞋的装饰边,还有的在编了做拖鞋的内底,能力一般的在用水彩笔画各种图案进行装饰,能力弱的用现成的图案进行装饰。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 二、发挥潜力,在各种趣味科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利用科学科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表明,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动手学习,在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教师讲述、学生听课。笔者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1.准备充分,使学生有条件动手学习 教学所需的仪器、书籍、场地等是进行动手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分组准备材料,如观察细胞需要用的显微镜,探究空气所占空间所需要的烧杯、水槽、温度计等。显微镜和烧杯是实验室必须具备的,因此比较容易准备。但是大多数实验材料是实验室没有的,需要教师提前做准备,如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有很多材料需要教师准备,如小石头、泡沫块、橡皮、回形针、蜡烛、水槽等。 (2)学生准备:小学科学实验内容一般都比较贴近生活,因此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很多材料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例如探究液体的

热?冷缩实验时,需要用到小皮圈、红墨水、楞水、热水灯;研究测量力的大小时,需要用到木块;研究空气实验时,需要用到塑料袋、扇子、气球等。 (3)师生共同准备: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要用到科技方面的图书,这种图书家里很少,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找到相关的图书。教师要将学生整理的科学图书做成一个图书角,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地查阅资料。 2.注意引领,使学生明白实验方法 小学时对周围的事物和未来的世界都充满好奇心,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又常常不知如何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 具体引领方法:一是先教方法,然后进行操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为学生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后面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从而找到问题的原因。例如学习《水族公民》时,探究的问题是:鲤鱼嘴张合是在喝水吗?你会如何进行探究?如果教师将全部的探索步骤告诉学生,那么就失去探索的意义;如果不告诉学生探索的步骤,则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引导鱼儿探究下面的问题:鱼嘴在张合的过程中,鳃是否发

中学生科技动手能力培养探究.doc

中学生科技动手能力培养探究 学校要正确理顺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与课堂教育教学的关系,清楚认识日常的手工制作活动是对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使课堂教学中系统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应用。其中,科技制作活动是一项多学科的协作活动,是课本知识具体的实际应用,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并且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 摘要:早在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但是笔者经历了武都区几届科技创新制作、科幻画的组织比赛活动,总体感觉上来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不是很高,收集上来的作品质量和科幻画水平也一般。本文笔者就这一现象的出现进行详细阐述。 ?? 关键词:中学生;科技;动手能力?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科技动手能力呢?经过对本校具体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主观上没有培养学生科技动手的意识? ?? 学校首先要正确引导,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人人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的思想意识。比如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把手工制作,剪纸,泥塑,叠纸,创新教具制作,以及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中的实验方法改进制作纳入课堂

教学范畴。其次,学校要正确理顺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与课堂教育教学的关系。清楚认识日常的手工制作活动是对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使课堂教学中系统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应用。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借助学生对手工制作浓厚的兴趣,边动手,边动脑,将抽象知识化为形象直观具体的实物作品。科技制作中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在作品完成时取得成功的成就感,诱发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学习。科技制作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促进和巩固应用。第三,学校没有有效的机构专门负责,导致科技制作是短暂性的存在,没有形成常规的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科技创新,手工制作大赛等活动中临时性的收集作品,临时性的应付上级检查。这种情况自然无法培养出自觉的科技制作的思想意识,更无从谈起科技手工制作的积极性有多高了。 2客观上没有科技动手的环境和条件? ?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在硬件设施上有了大力改进,使得生硬的课堂知识逐渐生动起来,比如电脑、多媒体课件、ppt等的使用使课堂上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丰富与生动,感受学习的愉悦和有趣。但是,教学始终是离不开课堂上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过去填鸭式的完成任务教学变为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生动呈现,而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有单一的考试成绩才能显现,课堂知识并没有根本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手工制作恰好能把学生所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手工制作是一项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学校应该设立科技制作工作室,在发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