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问题不?限于环境污染,?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对??、?质、?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然?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类环境宣?》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且表现在对?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它并未从战略?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动。

c、20世纪80年代?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20世纪90年代,?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约环境与发展宣?》、《21世纪议程》等重要?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动纲领。这是本世纪?类社会的又?重?转折点,树?了?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程碑。

(2)碳的循环:

(4)磷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命过程的主要营?。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标的?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

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个新的重要分?。(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质污染;以??颗粒物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污染;?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和?地的污染等。(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体和?壤环境化学多个分?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体和?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法,主要以化学?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物、地学、?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法。因此,要求研究?员具有较?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能?。我们在?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以汞为例,说明其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见下图。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属汞、?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体底质中某些微?物能使?价?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物链中逐级放?。甲基汞可进?步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难溶于?,有挥发性,易散逸到??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烷和汞,故??中?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体(pH4~5)中,?甲基汞也可转化为?甲基汞。

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次污染物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中的?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硫化碳(CS2)、?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中的SO2(就?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湿沉降从??中消除。H2S主要来?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中存在的含量?较?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氧化氮(NO)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氧化氮(NO)和?氧化氮(NO2),?通式NO x表?。NO和NO2是??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沉降从??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式。

(3)含碳化合物

??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碳(CO)、?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的。??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壤吸收(?壤中?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为来源主要是来?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

洋脱?、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和腐败作?以及燃烧作?等。

甲烷既可以由天然源产?,也可以由?为源产?。除了燃烧过程和原油以及天然?的泄漏之外,产?甲烷的机制都是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也可产?甲烷。甲烷在??中主要是通过与HO?由基反应被消除:CH4 + HO→CH3 + H2O。

(4)含卤素化合物

??中的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是指有机的卤代烃和?机的氯化物和氟化物。

??中常见的卤代烃以甲烷的衍?物,如甲基氯(CH3Cl)、甲基溴(CH3Br)和甲基碘(CH3I)。它们主要由天然过程产?,主要来?于海洋。CH3Cl和CH3Br在对流层??中,可以和HO?由基反应。?CH3I在对流层??中,主要是在太阳光作?下发?光解,产?原?碘(I)。许多卤代烃是重要的化学溶剂,也是有机合成?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如三氯甲烷(CHCl3)、三氯?烷(CH3CCl3)、四氯化碳(CCl4)和氯?烯(C2H3Cl)等均可通过?产和使?过程挥发进???,成为??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主要是来?于?为源。在对流层中,三氯甲烷和氯?烯等可通过与HO?由基反应,转化为HCl,然后经降??被去除。

氟氯烃类中较受关注的是?氟三氯甲烷(CFC-11或F-11)和?氟?氯甲烷(CFC-12或F-12)。它们可以?做致冷剂、?溶胶喷雾剂、电??业的溶剂、制造塑料的泡沫发?剂和消防灭?剂等。??中的氟氯烃类主要是通过它们的?产和使?过程进???的。由?类活动排放到对流层??中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不易在对流层被去除,它们在对流层的停留时间较长,最可能的消除途径就是扩散进?平流层。

??中存在的重要?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等。它们的来源如下:

(1)HO来源

对于清洁????,O3的光离解是??中HO的重要来源:

对于污染??,如有HNO 2和H 2O 2存在,它们的光离解也可产?HO :

其中HNO 2的光离解是??中HO 的重要来源。

(2)HO 2的来源

??中HO 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 或HCO ?由基?成,它们都可与空?中的O 2 结合?导致?成HO 2。亚硝酸酯和H 2O 2 的光解也可导致?成HO 2:

如体系中有CO 存在:

(3)R 的来源

??中存在量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醛和丙酮的光解:

这两个反应除?成CH 3外,还?成两个羰基?由基HCO 和CH 3CO 。

O 和HO 与烃类发?H 摘除反应时也可?成烷基?由基:

23O O hv O +→+HO O H O 22→+NO HO hv HNO +→+2HO hv O H 222→+HCO H hv CO H +→+2M HO M O H +→++22CO HO O HCO +→+22NO O CH hv ONO CH +→+33CO H HO O O CH 2223+→+HO hv O H 222→+O H HO O H HO 2222+→+H CO CO HO +→+222HO O H →+HCO CH hv CHO CH +→+33CO CH CH hv COCH CH 3333+→+

(4)RO 的来源

??中甲氧基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5)RO 2的来源

??中的过氧烷基都是由烷基与空?中的O 2结合?形成的:

甲烷、?油烃、萜类和芳?烃等都是??中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参

与许多光化学反应过程。

(1)烷烃的反应:与HO 、O 发?H 摘除反应,?成R 氧化成RO 2与NO 反应

RH + OH → R + H 2O

RH + O → R + HO

R + O 2 → RO 2

RO 2 + NO → RO + NO 2

(2)烯烃的反应:与OH 主要发?加成、脱氢或形成?元?由基

加成:RCH=CH 2 + OH → RCH(OH)CH 2

RCH(OH)CH 2 + O 2 → RCH(OH)CH 2O 2

RCH(OH)CH 2O 2 + NO → RCH(OH)CH 2O + NO 2

脱氢:RCH=CH 2 + HO → RCHCH 2 + H 2O

?成?元?由基: ?元?由基能量很?,可进?步分解为两个?由基以及?些稳定产物。另外,它可氧化NO 和SO 2等:

HO R O RH +→+O H R HO RH 2+→+NO O CH hv ONO CH +→+332323NO O CH hv ONO CH +→+22RO O R →+

R 1R 2COO + NO → R 1R 2CO + NO 2

R 1R 2COO + SO 2 → R 1R 2CO + SO 3(3)环烃的氧化:以环?烷为例

(4)芳?烃的氧化 (a )单环芳烃:主要是与HO 发?加成反应和氢原?摘除反应。

?成的?由基可与NO 2反应,?成硝基甲苯:

加成反应?成的?由基也可与O 2作?,经氢原?摘除反应,?成HO 2和甲酚: + HO + H 2O

+ O 2

OO

OO

+ NO

O + NO 2CH 3

+ HO

CH 3OH H CH 3

OH

H

CH 3

OH

H CH 3OH H ±íê?

ó?+ NO 2

CH 3

OH

H CH 3NO 2+ H 2O

?成过氧?由基:

(b )多环芳烃:蒽的氧化可转变为相应的醌 它可转变为相应的醌: + O 2 CH 3

OH

H CH 3OH + HO 2

OH H OO H 3C CH 3

OH

OO

H H

CH 3

OH

H

OO H CH 3OH H ±íê?

ó?CH 3OH

H + O 2

OO + NO

+ NO 2

CH 3

OH

H OO CH 3OH H O + O 2 + CH 3C(O)CHO

CH 3

OH

H O HC CH CHO OHC + O 2 hv O

O

H

H

(5)醚、醇、酮、醛的反应

它们在??中的反应主要是与HO发?氢原?摘除反应:

CH3OCH3 + HO → CH3OCH2 + H2O

CH3CH2OH + HO → CH3CHOH + H2O

CH3COCH3 + HO → CH3COCH2 + H2O

CH3CHO + HO → CH3CO + H2O

上述四种反应所?成的?由基在有O2存在下均可?成过氧?由基,与RO2有相类似的氧化作?。

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是由多种?由基参与的?系列反应,NO2和醛的光解可引发O、H?由基的产?,?烃类RH的存在又是?由基转化和增殖为数量?,种类多的根本原因。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RH + O → R + HO

RH + HO → R + H2O

H + O2→ HO2

R + O2→ RO2

RCO + O2→ RC(O)OO

其中R为烷基、RO2为过氧烷基,RCO为酰基、RC(O)OO[RC(O)O2]为过氧酰基。通过如上途径?成的HO2、RO2和RC(O)O2均可将NO氧化成NO2 。

pH为5.6作为判断酸?的界限。依据以下过程得出:在未污染??中,可溶于?且含量?较?的酸性?体是CO2,所以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pH的因素,根据CO2的全球??浓度330ml/m3与纯?的平衡:

CO

2 (g) + H

2

O CO

2

+ H

2

O

O

O

H

H O

O

K H

CO 2 + H 2O

H + + HCO 3- HCO 3- H + + CO 32-

根据电中性原理:[H +]=[OH -] + [HCO 3-] + 2[CO 32-],将?K H 、K 1、K 2、

[H +

]表达的式?代?,得:

[H +]3 – (K W + K H K 1p CO2) [H + ] – 2K H K 1K 2p CO2=0

在?定温度下,K W 、K H 、K 1、K 2、p CO2都有固定值,将这些已知数值带?上式,计算结果是pH =5.6。

Whitby 等?依据??颗粒物表?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按这个模型,可把??颗粒物表?成三种模结构,即爱根(Aitken )核模(D p <0.05μm )、积聚模(0.05μm2μm )。

(1)爱根核模主要源于燃烧产?的?次颗粒物以及?体分?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成的?次颗粒物。由于它们的粒径?、数量多、表?积??很不稳定,易于相互碰撞结成?粒??转?积聚模。也可在??湍流扩散过程中很快被其他物质或地?吸收?去除。

(2)积聚模主要由核模凝聚或通过热蒸汽冷凝再凝聚长?。这些粒?多为?次污染物,其中硫酸盐占80%以上。它们在??中不易由扩散或碰撞?去除。积聚模与爱根核模的颗粒物合称细粒?。

(3)粗粒?模的粒?称为粗粒?,多由机械过程所产?的扬尘、液滴蒸发、海盐溅沫、??爆发和风沙等?次颗粒物所构成,因此它的组成与地??壤?分相近,主要靠?沉降和湿沉降过程?去除。

K 1K 2

解:

(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

CO

+ H2O H2CO3* pK0=1.46

H2CO3* HCO3- + H+ pK1=6.35

HCO

- CO32- + H+ pK2=10.33

其中K1=[HCO3-][H+] / [H2CO3*] ,K2=[CO32-][H+] / [HCO3-]

?α0、α1和α2分别表?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例,得下?表达式

α0= [H2CO3*]/{[H2CO3*] + [HCO3-] + [CO32-]}

α1= [HCO3-]/{[H2CO3*] + [HCO3-] + [CO32-]}

α2= [CO32- ]/{[H2CO3*] + [HCO3-] + [CO32-]}

把K1、K2的表达式代?以上三式,得

α0= (1 + K1/[H+] + K1K2/[H+]2)-1

α1= (1 + [H+]/ K1 + K2/ [H+] )-1

α2= (1 + [H+]2/ K1K2 + [H+]/ K2)-1

设C T = [H2CO3*] + [HCO3-] + [CO32-],则有

[H2CO3*] = C T(1 + K1/[H+] + K1K2/[H+]2)-1

[HCO3-] = C T(1 + [H+]/ K1 + K2/ [H+] )-1

[CO32- ] = C T(1 + [H+]2/ K1K2 + [H+]/ K2)-1

(2)开放体系中CO2在?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表?为P 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K H·P CO

2

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

C T = [CO2]/ α0= K H·P CO2/ α0

[HCO3-]= (α1/ α0 )K H·P CO2= (K1/[H+])K H·P CO2

[CO32-]= (α2/ α0 ) K H·P CO2= (K1K2/[H+]2)K H·P CO2

(3)?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在封闭体系中,[H2CO3*]、[HCO3-]、[CO32-]等可随pH值变化,但总的碳酸量C T始终不变。?对于开放体系C T、[HCO3-]、[CO32-]均随pH值改变?变化,但[H2CO3*]总保持与??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1)表?吸附:由于胶体表?具有巨?的?表?和表?能,因此固液界?存在表?吸附作?。胶体表?积越?,吸附作?越强。

(2)离?交换吸附:环境中?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胶体每吸附?部分阳离?,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这种作?称为离?交换吸附作?,属于物理化学吸附。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

(3)专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外,尚有加强的憎?键和范德化?或氢键作?。该作?不但可以使表?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上。

(4)?合氧化物对?属离?的专属吸附与??属吸附的区别如下表所?。

Fe 3+ + H 2

O Fe(OH)2+ + H + lgK 1= - 2.16

Fe 3+ + 2H 2O

Fe(OH)2+ + 2H + lgK 2= - 6.74 Fe(OH)3(s)

Fe 3+ + 3OH - lgK so = - 38 Fe 3+ + 4H 2O

Fe(OH)4- + 4H + lgK 4= - 23 2Fe 3+ + 2H 2O Fe 2(OH)24+ + 2H +

lgK = - 2.91 请?pc-pH 图表?Fe(OH)3(s)在纯?中的溶解度与pH 的关系。

解:

(1)K 1=[Fe(OH)2+][H +]/ [Fe 3+]=[Fe(OH)2+]K W 3/K so [H +]2

p[Fe(OH)2+]=3 lgK W - lgK so + 2 pH - lgK 1=2 pH - 1.84

(2)K 2=[Fe(OH)2+][H +]2/ [Fe 3+]=[Fe(OH)2+]K W 3/K so [H +]

p[Fe(OH)2+]=3 lgK W - lgK so + pH - lgK 2=pH + 2.74

项?

专属吸附?专属吸附发?吸附的表?净电荷的符号

-、0、+-?属离?所起的作?

配位离?反离?吸附时所发?的反应

配位体交换阳离?交换发?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 值

任意值>零电位点吸附发?的位置

内层扩散层对表?电荷的影响

负电荷减少,正电荷增加?动?学可逆性不可逆慢过程快速可逆

(3)K so=[Fe3+][OH-]3=[Fe3+]K W3/[H+]3

p[Fe3+]=3lgK W - lgK so + 3pH=3pH - 4

(4)K4=[Fe(OH)4-][H+]4/ [Fe3+]=[Fe(OH)4-][H+]K W3/ K so

p[Fe(OH)4-]=3lg K W - lgK4 - lgK so - pH=19 - pH

(5)K=[Fe2(OH)24+][H+]2/ [Fe3+]2=[Fe2(OH)24+]K W6/ K so2[H+]4

p[Fe2(OH)24+]=6lg K W - lgK - 2lgK so + 4pH=4pH - 5.09

?p c-p H图表?F e(O H)3(s)在纯?中的溶解度与p H的关系如下:

(1)分配系数:在?壤-?体系中,?壤对?离?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离?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分配到?壤有机质中,并经过?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壤有机质和?中含量的?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

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3)?醇-?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醇-?分配系数(K 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醇和?相中浓度的?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 OW与化合物的?溶性、?壤吸附常数和?物浓缩因?等密切相关。

(4)?物浓缩因?:有机毒物在?物体内浓度与?中该有机物浓度之?。

(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电解质稀溶液的?-?分配系数。

(6)?解速率:反映某?物质在?中发??解快慢程度的?个参数。

(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直接吸收太阳能?进?分解反应。

(8)光量?产率:分?被活化后,它可能进?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光化学反应的光?数占吸收光?数之?称为光量?产率。

(9)?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物降解过程中,?些有机污染物作为?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物的唯?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1)负载过程:污?排放速率、??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有机毒物?天然?体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中的浓度。

(2)形态过程:

①酸碱平衡:天然?中pH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影响挥发及其他作?。

②吸着作?:疏?有机化合物吸着?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影响它们以后的归趋。

(3)迁移过程:

①沉淀-溶解作?:污染物的溶解度范围可限制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可利?性或者实质上改变其迁移速率。

②对流作?:??流动可迁移溶解的或者被悬浮物吸附的污染物进?或排出特定的???态系统。

③挥发作?:有机污染物可能从?体进???,因?减少其在?中的浓度。

④沉积作?:污染物被吸附沉积于?体底部或从底部沉积物中解吸,均可改变污染物

的浓度。

(4)转化过程:

①?物降解作?:微?物代谢污染物并在代谢过程中改变它们的毒性。

②光解作?:污染物对光的吸收有可能导致影响它们毒性的化学反应的发?。

③?解作?:?个化合物与?作?通常产?较?的、简单的有机产物。

④氧化还原作?:涉及减少或增加电?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属的反应都强烈地影响环境参数。

(5)?物累积过程:

①?物浓缩作?:通过可能的?段如通过鱼鳃的吸附作?,将有机污染物摄取??物体。

②?物放?作?:?营养级?物以消耗摄取有机毒物进??物体低营养级?物为?物,使?物体中有机毒物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增?。

根据?壤中H+的存在?式,?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类。

(1)活性酸度:?壤的活性酸度是?壤溶液中氢离?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pH表?。

(2)潜性酸度:?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交换作?进??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壤溶液的H+浓度,使?壤pH值降低。

南??壤中岩?或成?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壤的潜性酸度,在?定条件下转化为?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酸度偏?。

?壤缓冲性能包括?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壤胶体的缓冲性能:

(1)?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壤溶液中H

2CO

3

、H

3

PO

4

、H4SiO4、腐殖酸

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向?壤加?盐酸,碳酸钠与它?成中性盐和碳酸,??抑制了?壤酸度的提?。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

当加?Ca(OH)2时,碳酸与它作??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 2CO 3 + Ca(OH)2CaCO 3 + 2H 2O

?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

(2)?壤胶体的缓冲作?:?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其中盐基离?和氢离?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

对酸缓冲(M -盐基离?):

对碱缓冲:

Al 3+对碱的缓冲作?:在pH ?于

5的酸性?壤中,?壤溶液中Al 3+有6个?分?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分?中有?、?个?分?离解出H +,中和OH -: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

O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属有明显的耐性。

(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状、原?质泌溢等作?限制重?属离?的跨膜吸收。

(2)重?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不能进?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属表现出耐性。

(3)酶系统的作?。耐性植物中酶活性在重?属含量增加时仍能维持正常?平,此外在耐性植物中还发现另?些酶可被激活,从?使耐性植物在受重?属污染时保持正常代谢过程。

(4)形成重?属硫蛋?或植物络合素,使重?属以不具?物活性的?毒螯R CH

NH 2

COOH + HCl NH 3Cl

R CH COOH + NaOH + H 2O

R CH

NH 2

COOH R CH NH 2COONa íáèà?oì? M £?HCl íáèà?oì? H £?MCl

íáèà?oì? H £?MOH íáèà?oì? M £?H 2O

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重?属离?活性,从?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

(1)影响农药在?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壤?分含量、吸附、孔隙度、温度及农药本?的性质等:

①?壤?分含量:研究表明林丹的汽态和?汽态扩散情况随?壤?分含量增加?变化。

②吸附:?壤对农药的吸附改变了其扩散的情况,如?壤对2,4-D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了,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③?壤紧实度:?壤紧实度对农药的扩散的情况有影响是因为对于以蒸汽形式进?扩散的化合物来说,增加紧实度就降低了?壤孔隙率,扩散系数就?然降低了。如?溴?烷、林丹等农药在?壤中的扩散系数随紧实度增加?降低。

④温度:温度增?的总效应是使扩散系数增?。

⑤?流速度:?流速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药的挥发。如果空?的相对湿度不是100%,那么增加?流就促进?壤表??分含量降低,可以使农药蒸汽更快地离开?壤表?,同时使农药蒸汽向?壤表?运动的速度加快。

⑥农药种类:不同农药的扩散?为不同。如有机磷农药乐果和?拌磷在Broadbalk粉砂壤?中的扩散?为就是不同的。

(2)影响农药在?壤中质体流动的因素有农药与?壤的吸附、?壤种类和农药种类等。

①农药与?壤吸附:?草隆、灭草隆、敌草隆、草不隆四种农药吸附最强者移动最困难,反之亦然。

②?壤种类:?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药在?壤中渗透深度减?;增加?壤中粘?矿物的含量,农药的渗透深度也减?。

③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在?壤中通过质体流动转移的深度不同。如林丹和DDT。

DDT和林丹迁移转化、归趋主要途径与特点?较如下表所?:

迁移转化、归趋途径特点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不足的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需要的话打印下来用笔填写上去就可以了,OVER! 1. 计算机的产生:第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名称及发展。 略 2. 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思想概述。 略 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运算器(Arithmetic Unit)、控制器(Control Unit)、存储器(Memory)、输入设备(Input Device)和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各部件的关系见图 1-1 4.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两大特征。 “程序存储”(Program Storage)和“采用二进制”(Binary). 5. 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表示。 6. 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 表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特性

7. 二进制数的四则运算。 略,但大家要重点记忆。 8. 中央处理器(CPU):功能、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由计算机的运算器及控制器组成,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在微型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也称微处理器,简称CPU。 功能: ●实现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 ●实现异常处理及中断处理等。如电源故障、运算溢出错误等处 理。 9.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计算机的存储器是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分为主存储器(Memory,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Auxiliary Storage,也称外存储器)两大类。主存储器存储直接与CPU交换的信息,辅助存储器存放当前不立即使用的信息,它与主存储器批量交换信息。目前,主存储器(主存)都由半导体存期组成。 主存的基本组成: (1)存储体(MB: Memory Bank.) (2)地址寄存器(MAR: Memory Address Register.) (3)地址译码和驱动器 (4)数据寄存器(MDR: Memory Data Register) (5)读/写放大器(Read/Write Amplifier) (6)读/写控制器(Read/Write Control Circuit)功能略,但大家查书后要重点记忆。 10. 主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 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它可以按“字节数”、“字数”、或“二进制位数”表示。一般来说,存储器的容量越大,所能存放的程序和数据就越多,计算机的解题能力就越强。 (2)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 存取时间(Access Time)和存储周期(Memory Cycle)是表征存储器工作速度的两个技术指标。存取时间是指存储器从接受读命令到被读出信息稳定在数据寄存器(MDR)的输出端所需要的时间。存储时间是指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通常存储周期要比存取时间用时长 (3)存取速率 存取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主存与外部(如CPU)之间交换信息的总位数 C 。 (4)可靠性 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来描述,它可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显然,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 2.外存储器 (1)作用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sodocs.net/doc/495900877.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 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 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 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 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 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信息技术知识汇总

一、专用名词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分类: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信息特征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NI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缩写。它包括: 1.一系列不断扩展的仪器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高密度磁盘和光盘、声像带、电缆、电线、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通信网、电视、监视器、打印机等。 2.信息本身。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科学或商业数据库、影像、录音、图书馆档案及其它媒体等形式体现。目前大量的这类信息分布在政府的各机构中,而且每天都从实验室、演播室、出版商等处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3.各类应用程序和软件。用户能借助于这些程序和软件去访问、处理、组织和提炼那些由NII设施提供的、随时可用的大量信息。 4.各种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依靠它们实现网络间的互连和互操作,确保个人秘密和网络的安全与可靠。 5.人。这类人的工作是挖掘信息,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建设备、培训其他人员等。 Internet是采用共同的计算机语言或协议被连接在一起的很多完全不同的网络的集合。这些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安排可以确保即使一个或多个路由被阻塞,传输仍然可以畅通无阻。这是ARPANET的早期设计目标的一部分,诣在使网络既有效又强大。 Internet 上的所有传输都被组织成数字包的形式--打碎的信息--每个包都有自己的地址和路由指令。这种被称为包交换的方法使数字通讯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的网络资源,在特定的时刻找到最快和最经济的可行路径。数字包以共同的格式被传输,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使得起始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与途中和最终目的地的其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通讯。 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网际协议"。它就是应用于Internet中的基础协议"TCP/IP"中的"IP",工作于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IP"电话,即泛指应用Internet网络及相关技术,把传统的电话(通过PSTN公用电话网)业务转移到Internet网络上来,以大幅降低通讯费用。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d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一般译为"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局称之为"一线通",就是因为它能实现把语音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组合在同一通信介质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的连接。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提供两个64Kbps 和一个16Kbps的信道带宽(2B+D),其中一个64Kbps信道用于传输语音,另一个64Kbps信道传输数据(当不需要传输语音时,数据传输可占用两个B信道128Kbps的速率),16Kbps的信道用于传输通讯指令等服务信息。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对于模拟电话线来说,是在用户到电话局之间的线路上传送的模拟话音信号,因此,它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不管是什么信号(文字、图像、声音),只要变成数字信号,就可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 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

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 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实现对整个运算过程的有规律的控制。 3.储存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以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4.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人(或者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 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 Q+HQ ---------------- — 2HQ 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 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 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Q + h r ---------------- -- H + HCQ H + Q 2 + M ------------ - HQ + M HCQ + Q2 +M -------------------- -- HQ2 + CQ + 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 CH 3Q + Q 2 ------------------------------- ---- HQ + H 2CQ ③的光解:HQ + h r -------------------- 2HQ HQ + H 2Q --------------- - HQ + H 2Q R 的来源:RH+ Q ---------------- R + HQ RH + HQ -------- R + H2Q 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 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计算机导论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导论》试卷1 注意事项:1)本试卷适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2)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分×70 =70分) 1、目前,计算机系统中处理的信息是。 A)数字信号B)模拟信号 C)无线电信号D)声音信号 2、在下列叙述中,最能准确地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 A)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B)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C)计算机是一种能处理信息的机器 D)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3、与二进制数(1100001)2等价的八进制、十进制数分别为。 A)(157)8(97)10B)(141)8(85)10 C)(141)8(97)10D)(131)8(98)10 4、关于随机存储器RAM,不具备的特点是。 A)RAM中的信息可读可写 B)RAM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 C)RAM中的信息不能长期保存 D)RAM用来存放计算机本身的监控程序 5、ASCII码值由小到大的一般顺序是。 A)特殊符号、控制符、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B)控制符、特殊符号、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C)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控制符 D)数字、特殊符号、控制符、小写字母、大写字母 6、扩展名为COM类文件为。 A)命令解释文件B)C语言源程序文件 C)目标代码文件D)系统配置文件 7、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CAD B)CAM C)CAE D)CAT 8、编译型高级语言源程序可以。 A)由计算机直接执行B)经汇编后执行 C)边解释边执行D)经编译、连接后执行 9、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应包括。

A)主机、键盘、显示器B)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计算机外设D)主机、外设 10、显示器最重要的指标是。 A)屏幕大小B)分辨率 C)显示速度D)制造商 11、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个操作系统。 A)交互式B)分时 C)非交互式D)网络式 12、把高级语言的源程序变为目标程序要经过。 A)汇编B)编译 C)编辑D)解释 13、微机的性能指标中的内部存储器的容量是指。 A)RAM的容量B)ROM的容量 C)硬盘的容量D)RAM和ROM的容量 14、现代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连续进行数据处理,主要因为。 A)采用了开关电路B)半导体器件 C)具有存储程序的功能D)采用了二进制 15、CPU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用进行运算。 A)二进制B)八进制 C)十进制D)十六进制 16、现代计算一般都是。 A)模拟计算机B)微型计算机 C)网络计算机D)电子数字计算机 17、存储器容量是1KB,实际包含字节。 A)1000 B)1024 C)1024G D)1000M 18、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特殊的计算机部件B)特殊的生物病毒 C)游戏软件D)人为编制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19、计算机一旦断电后中的信息会丢失。 A)硬盘B)软盘 C)RAM D)ROM 20、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 A)操作系统B)语言处理程序 C)工具软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 21、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分的一镞公共信号线,它是计算机中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总线是由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其中地址总线是_ 在微机各部分之间传送的线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教学文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 计算机的时代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 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器计算机时代。 3.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科学计算 4.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5. 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记忆功能强,具 有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自动化。 6. 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7. 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CPU和内存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统称为外部设备。 9. 运算器的运算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 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1.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 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中数据需要先调入内存再读取。 12. 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全 部丢失。 13. 只读存储器(ROM)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14. 外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15. 软磁盘又称软盘速度慢容量小;硬磁盘又称硬盘,寿命长、存储量大。 16. 速度、容量、价格:硬盘>光盘>软盘 17. 高速缓存 18. 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主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屏和打印机。 19. 微机的总线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20.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不同的功能的软件由不同的程序组成,这些程序 经常被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装入内存使用。 21. 微机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大类。 22. 系统软件是微机必备软件,它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最重 要的系统软件。 23. 应用软件是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软件。 24.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25. 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速度、容量、带宽、版本和可靠性。 26.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 27.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28. 二进制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运算简单性、温和逻辑性。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 (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 2 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 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 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 CH NH2 COOH + HCl NH3Cl R CH COOH

+ NaOH + H 2O R CH NH 2COOH R CH NH 2COONa (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 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 对碱缓冲: 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 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 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的跨膜吸收。 (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 (3)酶系统的作用。耐性植物中酶活性在重金属含量增加时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此外在耐性植物中还发现另一些酶可被激活,从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金属污染时保持正常代谢过程。 (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使重金属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毒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重金属离子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 4.举例说明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和质体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温度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I);辅助设计(CAD);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 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 B ===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1TB===1024GB;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

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GB),软盘(3。5 寸,1。44MB),光盘(650MB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MB),MP3(MB)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CTRL + ALT +DEL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RESET 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 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 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 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位权:一个与数字位置有关的常数,位权=Rn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 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为“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对象是解决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Cr,Hg,As,Pb,Cl (2)无机物:CO2,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