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1.主动参于社会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各种事物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2.积极调整,选择对策对社会现实生活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矛盾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环境中。从主观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在选择对策上要审时度势,有条件地选择改造环境的条件,无条件地选择改造自身的办法,这样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弃,从而找到最佳方案。3.采用心理防御措施不论改造环境还是改变自己,都要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某种困扰,为解决这种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御,来达到解脱的目的。4.保持身心健康人生活中除了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等生理方面的满足外,也需要家庭、友谊、支持、理解、尊重,需要通过人际关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如何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步的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对人才的复合性和适应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狭隘,灵活性、创新性欠佳,动手能力较差,加之大学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如: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社会实践中表现出动手能力不足及社会责任感不强;人际交往存在较大的障碍,团结意识薄弱;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和他人等等。综合起来,就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这一现实的存在,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和不知所措,以致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因此在这里我想强调适应社会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当中,既要承担个体生活上的角色,又要扮演社会中的角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在高科技的推动变化下已经进进信息时代,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把握着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种使命和责任与当代世界的状况,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负着继续上一代的事业、知识和优良传统,开创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都包含于其中。显然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学习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几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心理学把每个人一贯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称为个性。个性一旦形成,就会对大学生的行动乃至整个一生的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个性是在大学生的一系列熟悉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渐渐熟悉社会、感受社会、应对社会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这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外部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只有具备完善的个性,大学生才能更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4、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适应程度和结果的具体体现。假如一个大学生经常与别人,特别是与同伴脱离交往,或者被同伴排斥在群体之外,就会发生心理疾病。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了独占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他们一般求知欲看和探索欲看强猎冬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与日俱增,遇事喜欢独立思 考和判定,不愿盲从别人的意见,情绪反映强烈、易冲动,遇事有持续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正由于大学生具有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轻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题目。在生活、学习顺利时,往往眉飞色舞、趾高气扬,碰到挫折就轻易一蹶不振,情绪陷进长时间的忧郁、苦闷、消极、自卑。大学生心理的这种两极性,很轻易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影

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香港六合彩公司 [指导语]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和生活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请回答下面问题,将符合你实际情况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里。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试题]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级,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致感到尴尬.( )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和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都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动语塞,事后才想想该怎样反驳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评分与评价】 凡是单数号题(1、3、5、7…….)A=-2 B=0 C=2 凡是双数号题(2、4、6、8……)A=2 B=0 C=-2 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35~40: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 6~16: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5分以下: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因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摘要: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和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从而找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然而,许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不知所措。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太差。所以,大学本科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其毕业时能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 一、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当中,既要承担个体生活上的角色,又要扮演社会中的角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在高科技的推动变化下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掌握着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种使命和责任与当代世界的状况,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负着继承上一代的事业、知识和优良传统,开创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都包含于其中。显然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学习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几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心理学把每个人一贯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称为个性。个性一旦形成,就会对大学生的行动乃至整个一生的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个性是在大学生的一系列认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渐渐认识社会、感受社会、应对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这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外部条件,也是个性和谐发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只有具备完善和谐的个性,大学生才能更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4.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适应程度和结果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与别人,特别是与同伴脱离交往,或者被同伴排斥在群体之外,就会发生心理变态和心理疾病。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了独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他们一般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强烈,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与日俱增,遇事喜欢独立思考和判断,

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筛查表

培智学校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 1、生活自理能力 0分生活自理能力很好,还能帮助老幼、弱者的生活事务。 1分自理个人生活全部事务,但有的事情做得欠好。 2分自理个人主要生活事务,进一步的事务需要别人指导,如随季节换衣服、洗衣服,但质量不好。 3分饮食、大小便自理不好,督促下方可洗漱,无人照顾难以独立生活。 4分个人基本生活事务(饮食、大小便)要全护、半护。 2、学习能力 0分正常学习,可以考上初中以上的学校。 1分只能读完小学,成绩一般或不好,考不上初中。 2分只能上到小学2—3年级,算术不好,生活中常用的心算有困难。 3分只会简单词语,可辨自己的姓和名,完全无心算能力。 4分知或不知自己的姓名、不辨姓和名。 3、时空定向 0分年、月、日等时间观念清楚,可单独出远门,很快掌握新环境的方位。 1分月、日清楚(有时差几天),上、下午有时分不清,可单独来往于近村、近街,到了暂住地,找不到回家的路。 2分只知上半年、下半年,只能在熟悉的环境里行动,对暂居地,只知名称,不知方位,或不知方位的关系。 3分只知上午或下午,只能在左邻右舍串门,不知暂住地的方位,或不知方位的关系。4分无时间观念,不能单独出门。 4、人事定向 0分知道爷爷、姥爷、叔、伯、姑、姨、表、侄等的意义,可以分辨陌生人的身份。 1分只知道家中人的关系,不会分辨陌生人的身份和年龄,也不会称呼陌生人。 2分只能称呼家里人,或只能照样称呼,不知其关系,不分辨长辈,同辈或晚辈。 3分只认识同住的亲人,只会叫父母,对生人熟人有不同反应。 4分只认识保护人,不辨熟人和生人(有不同反应) 5、社会交往 0分待人接物应付自如。 1分初见面时难发现智力上的缺欠,交谈中语无伦次,不理解隐喻语。 2分接触被动,谈话中很多词不适当,表情不当,容易受骗。 3分勉强可交往,说话内容/口齿不清,仪表不端正,表情不适当。 4分难接触。 目的:筛查出智力落后者、智力分等。 对象:学龄期儿童。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如何提高学习力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如何提高学习力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与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密切相关的。一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教科书上是学不到的。因此,要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就要大胆参与各种交流、交往的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容、交往时的诚实守信以及人格之间的平等等心理品质。 3.管理能力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到组织管理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大学生活期间,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学会抓住机遇锻炼自己;二是要注意用心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4.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表表达能力等。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谈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文字表达能力也是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素材之一,而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却整体欠佳,这与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的不尽完善有关。因此,在校生应该抓紧时间去研读有关的著作和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实践技能。对毕业生而言,无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能量的发挥程度。因此,大学生应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做到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 6.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注意知识积累、增强才干,同时注意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7.竞争能力在现代社会,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因而也成为人类所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培养竞争能力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指导语]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和生活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请回答下面问题,将符合你实际情况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里。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试题]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级,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致感到尴尬.( )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和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都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动语塞,事后才想想该怎样反驳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评分与评价】 凡是单数号题(1、3、5、7…….)A=-2 B=0 C=2 凡是双数号题(2、4、6、8……)A=2B=0 C=-2 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35~40: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 6~16: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5分以下: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因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如果你在这个中得分较高,说明你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如果你得分较低,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增强的。只要你充满信心,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加强锻炼,你一定会成为适应社会的成功者。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1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培养和维护的,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便会逐渐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1.主动参于社会活动 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各种事物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 2.积极调整,选择对策 对社会现实生活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矛盾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环境中。从主观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在选择对策上要审时度势,有条件地选择改造环境的条件,无条件地选择改造自身的办法,这样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弃,从而找到最佳方案。 3.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不论改造环境还是改变自己,都要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某种困扰,为解决这种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御,来达到解脱的目的。4.保持身心健康 人生活中除了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等生理方面的满足外,也需要家庭、友谊、支持、理解、尊重,需要通过人际关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生命的滋补品。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应该提高和培养处事与处人的能力。 5.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通过运动与人交往,增强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调节功能,改善神经系统,使人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锻炼可以唤醒人们的精神情绪,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轻松愉快,使人们焕发青春的激情,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所以说大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超越自己,要想在社会之中有个一席之地,就必须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超越,但是在你面前的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所以在超越别人之前的先超越自己。 进入社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去沟通,去交流,去搞好人际关系。只有把人际关系搞好了,才能出色的表现自己,同时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搞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搞好了就说明你的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成就,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要怎样去搞好人际关系呢?以下我就写下自己的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要尊重他人。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a2489121.html,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江宇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3期 摘要:当今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 重要标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办事、健体、求知。 关键词:做人;健体;求知 体育课相对其他课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活动时间。同学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也更多。这样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使学生具有关心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品质,具有做人的良好心态。 1.学生轮流当体育委员,首先选几个责任心强的同学当体育委员。每堂课结束后进行评分,下次课公布成绩,看哪节课上的好。同学在课堂组织中深刻体会到集体的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也学会了关心、尊重他人。 2.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集体游戏或竞赛,如:红旗接力跑,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合作意识、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3.在游戏、竞赛中将体质差与体质好的同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在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关心、爱护他人,培养他们承受能力挫折后锲而不舍、奋发上进的思想品质。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语言加深某种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如:“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 二、教育学生体会健体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健的体魄是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体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优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学生健体方法,主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练习,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关闭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学校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讲礼貌打招呼,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然而,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不能主动发起探究性的行为,在接到任务后,不能马上调整状态做出反应,处于一种懈怠的状态。 2.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和分散,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3.或者盲从,没有主见,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经常出现退缩行为;或者常因小事而大发雷霆,要求别人对其百依百顺,若稍有不顺就大哭大叫,或打人发泄自己的情感。 4.惧怕失败,一旦失败就表现出沮丧或者愤怒,并且不愿意再次尝试。 5.难以进行自主调适,对于外界的依赖性较强。 6.较严重地表现出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逃避或回避学习,甚至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 7.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说话甚至骂人;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8.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一团糟。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倍受打击,产生社会适应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求,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1.需求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样本说明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在校生与已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及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已毕业学生及部分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包括100名在校大学生和100名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是92.5%。 2.需求与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二级需求指标和三级需求指标采用频数统计,同时,根据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对自身各项能力的打分情况,求出频数和平均值。最后,对信息进行合并分类,确定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与现状指标,调查数据显示,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找到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

求与其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有效对策。现以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为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现状及需求的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二级需求指标频数统计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得出需求与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资源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对社会及大学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可见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中较为明显的差距体现在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六个方面。认知能力,大学生具备的能力频数为52,社会需求频数为79,两者相差甚远,学校应更加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认知能力的数据中得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思辨能力、观察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的自制力平均值只有2.98,离社会需求的3.35存在一定差距。提高自身自制力对于很好的适应社会有较大帮助。创造性学习能力频数与社会需求相差0.97,这与现在的“填鸭式”教育体制有着密切联系。实践出真知,然而通过数据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大学象牙塔似的安逸生活,使得身在其中的大学生如同“温水煮青蛙”,无法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而大学生的危机处理能力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下面的问题能帮助你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判别(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A、是B、无法肯足C、不是)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级,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I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_()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使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学会适应 一、什么是适应能力 1、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由于现有教育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局限,在校中小学生中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变化所出现的不适应的问题。 心理适应在心理学里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这说明,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产生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社会适应良好的人;一个社会适应不良的人,心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带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造成社会适应不良,也会损害心理健康。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带来了下岗失业的问题;住房制度的改革,使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2018)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办学基础能力 (1)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3) (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3)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3) 二、“双师”队伍建设 (4) (一)生师比 (5)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 (5) 三、专业人才培养 (6) (一)专业设置 (6) (二)人才培养模式 (8) (三)课程开设结构 (9) (四)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10) (五)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10) (六)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10) (七)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10) (八)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11) (九)专业点学生分布 (11) 四、学生发展 (12) (一)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3) (二)毕业生资格证书获取率 (13) (三)毕业生就业率 (15) (四)就业区域分布 (15) (五)单位分布 (16) (六)就业质量 (16) 五、社会服务能力 (20) (一)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 (20) (二)资源共享与社会培训 (21)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 (22) (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影响 (23) (五)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 (24)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国教督办函【2016】3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苏教高函【2018】18号)等文件精神,学院认真开展自评自查工作,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本自评报告主要从学院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以及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各项指标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创办于1964年,现有九里校区和黄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100亩,建校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5720万元;现有教职工648人,专任教师481人,下设12个教学单位,开设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的14个专业群、42个专业,拥有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徐州市特需专业,6个海外招生专业,有来自24个国家的305名留学生,学历教育在校

浅谈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03-22T14:10:53.1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林红[导读]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林红(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528403)【摘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社会适应同时也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大学生社会适应根本上是人际适应,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是社会角色的扮演,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及其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社会认知偏见和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容易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角色冲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影响因素培养对策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总是受到它自身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环境因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规范和制度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产生不同的民族心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这都将影响大学生在受挫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评价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大学生们对踏入社会显得无所适从。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地方,学校的教学设施、课余生活环境、宿舍条件、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大学生在此不仅接受知识的熏陶,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素质提高,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的培养。而且有的高校专业设置、教育理念和目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衔接上略显滞后,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 最后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有着先入为主的深刻影响。一个富有生气、和谐、民主又不失严肃、上进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每一个家庭的自身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社交环境的影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往能力也叫社交能力,它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内容,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社交环境和社交能力是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两个重要方面,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交能力越强,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就越好,创造的社交环境就越优越。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素质是紧密联系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适应的状况,而社会适应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素质水平。大学生只有重视这些因素,充分开发和调动这些因素,才能较好地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对此,提出了以下几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对策:1)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2)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3)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加强人格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教案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锻炼与价值观念、竞争意识和竞争手段 1、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价值观 (1)体育锻炼促进人们和平相处 (2)体育锻炼处处体现着自由与和平 (3)体育锻炼最能体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4)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崇尚知识、崇尚人才 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手段 (1)体育竞争是以实力而获胜 (2)体育的竞争最体现公平性 (3)体育的竞争最能锻炼参与者遭遇挫折和失败的适应性 (二)体育锻炼与协作意识、社会角色、个性形成及人际关系 1、体育锻炼促进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形成 (1)体育锻炼对协作意识的影响 协作意识是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之一,协作即协同配合、齐心协力。坚强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坚强集体的形成和保持,则取决于每一个成员是否具有强烈的协作意识和群体精神。 体育运动的集体性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群体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协作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以其明显的特殊交往方式,培养着每一位锻炼者的协同配合能力、待人接物能力、豁达坦荡的心胸和“忍辱负重”的涵养。这些在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协作能力是奠定人们走向未来成功的阶梯和基础。 2、体育锻炼可以形成社会需要的个性并胜任社会角色的需要 (1)体育锻炼所固有的特性,直接影响着人们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个性 个性是指个人在其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实践锻炼和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人们的个性心理特性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内容。 ①体育锻炼对人的个性形成具有调整功能 ②体育锻炼对人的个性形成具有约束功能 ③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 ④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具有丰富情感的个性 (2)体育锻炼是培养人们胜任社会角色的有效途径 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可以使练习者懂得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也可使练习者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扮演各种角色的,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3、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沟通能力 (2)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3)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自我意识水平、移情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体育锻炼与民主意识 1、体育程序的民主化是影响人们形成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浅谈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盐城大丰市新丰初级中学单勇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考量培养策略 外国著名学者皮亚杰认为,社会适应能力是人类智力的本质反映, 它是群体或者个人调整一定行为以使其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挖掘发展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等的情绪体验, 感受着由沉默、反抗、竞争、合作、成功、失败等带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一)社会适应的实质 〔案例1 〕怎样移动富士山 有一年,一批中学生到微软公司应聘时,遇到了一道听起来似乎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的面试题:怎样移动富士山? 中学生们个个抓耳挠腮、沉思冥想、开动脑筋、挖空心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有了五花八门的应答。 答案一:用1000艘巨型航母牵拉,肯定能移动富士山; 答案二:制造一次人工地震,地壳一运动,富士山就移动了; 答案三:利用杠杆原理,理论上可以移动富士山; 答案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祖祖辈辈挖山不止……说不定哪一天感动了上帝,富士山就被移走了; 答案五:把富士山复制下来,放在照片上移动。 在千奇百怪的答案中,被遴选出的是:富士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感悟:当你不能改变对方时,就应该试着改变自己;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改变对方也就在其中了。这就是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社会适应过程实质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变化,他要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他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冲突,并学会理解和妥协,合作与竞争;他要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社会适应构成的基本要件 〔案例2 〕接受情境,改变自己

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方式方法

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的适应环境是开展良好大学生活的基础和根本,本文分析影响大学生适应环境的六个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六法,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及从教育工作者层面上,应如何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 标签:大学生、环境适应、方式方法 现阶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大学学校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学生工作者的引导、助推作用相结合,实现学生个体人格素质状况的全面提升,着力培育有德性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职责所在。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学生良好大学生活的开端和基础,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适应环境 在自我调控的基础上,个体会把行为对象指向环境,试图适应环境。心理学家艾夫考曾指出,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包含两重含义,首先是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一种顺应。在此基础上,人可以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与之协调,并且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环境适应能力六法的概念 学习生活控制性,是指对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比例,协调控制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是组成大学生涯的必要元素,合理的控制与协调,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必要条件。学校专业满意度,是指大学生作为专业教育的消费者,将自己在学校专业学习中的收获与期望比较后,产生高兴、愉悦或者失望的感受。集体生活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能否较好的融入该生活氛围,能否与他人在生活中和谐的相处,能否包容别人并且被别人接纳的能力。考试负担适应性,是指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负担,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自我调节考试带来的负面情绪,将适当的考试负担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能力。 人际交往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认识自我,开放自我,与他人相互包容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意识适应性,是指大学大学生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的能力。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完整word版)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3、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活动方法: 1、故事法 2、名言引入 一、笑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先跟大家说一个笑话: 古代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把他的头剃光,然后逃走了,解差醒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即他又困惑不解:“那我在哪里呢?” 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就是教会大家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 二、色扮演导出积极的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一)思考名言: 在介绍方法前我们先讨论一下“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古人说“自知者自明,然后才能自律者自成,自盛者自强,自励者自恒。” 我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有那位同学想发表一下意见。 引出问题:…… 老师解说: A:自我概念积极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尽量扬长避短,不因别人的评价轻易改变自我概念,所以很快乐,很自信。 B:自我概念消极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人,经常自卑或妒忌别人,而且经常抱怨别人或说“老天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

C:自我概念混乱的人,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异常,为别人的批评而垂头丧气,经常是悲时喜,不知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D:自我概念夸大者,为自己罩上耀目的光环,漠视自己的不足,自吹自擂。 现在让我们再思考刚才的话,从三位同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己清醒、客观地分析评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所以自我概念是否积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泰戈尔有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谁像命运一样地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 所以法国思想家蒙因也说“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三、老师介绍: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方法。 既然认识自我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自己呢? 我先说一个有趣的故事:(亚里士多德白天点灯的故事),亚里士多德白天点灯的行为又告诉了我们找到真我的重要性,但要找到真我用灯是不可以的,以下是一些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 反省和检验自己,自己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思考、反省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苏东坡效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 获得衡量自己的社会指标 1、父母 2、老师 3、同学 4、朋友 5、陌生人 通过与自己条件相识的人比较。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提供互补、激励的信息—— 1、相似之处 2、不同之处 3、保留之点 4、改进之点 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