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孟子、荀子、韩非子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开始初步形成,故D正确;儒家与法家的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战国时期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该时期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争鸣,故C项错误。

2.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纽带

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

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

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

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

3.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朱熹曾骂唐人为“龟唐”。这说明

A. 唐代是妇女享有较多自由的时代

B. 隋唐已形成对女性的束缚和偏见

C. 女性地位是国家开放程度的标尺

D. 朱熹理学思想严重损害妇女权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可知唐代是妇女享有较多自由的时代,故A正确。唐代有烈女节妇,并不能说明是对女性的束缚和偏见,故B 项错误。材料中是烈女节妇的人数,并没有体现女性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朱熹理学思想是在宋产生,并不能说明唐代列烈女节妇的现象,故D项错误。

4.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

【答案】C

【解析】

A项错误,不管是哪个儿子当太子都体现了家国一体;B项说法本身错误,明朝时皇帝专制进一步强化;由“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说明朝臣还是深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的,也就是传统体制影响了朝堂的秩序,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中的“民主思想”与材料无关。

5.《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下秋万世何以善后”。达反映了清朝政府精英

A. 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 华夷之辨观念存在

C.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中国官员认为中国皇帝不应该和夷人平起平坐,这是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要竭力维护国家主权,强调的是天朝上国的威严,故A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是否固守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

6.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 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揭开

B. 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C. 各阶层民众关注社会运动

D. 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社会民众普遍关注国家事务,所以当时茶馆中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表述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五四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是反帝反封建斗争揭开序幕的时间,故A项错误。民族民主思想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开始传播,故B项错误。统一战线是中共成立后倡导形成,故D项错误。

7.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议论述主题是

A.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

B. 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

C. 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

D.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5月至6月”“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可知是对国共合作的总结,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贡献,故B项错误。国共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只是属于统一战线的原则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两党利益的分歧,而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8.1993年,跨国公司开始狂热地追逐中国市场,外资企业蜂拥而入。据统计,1979~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462亿美元,其中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这反映出

A. 外国投资开始改变中国经济结构

B. 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发展有利

C. 全球化浪潮对中国只有利没有弊

D. 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广泛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得到国际的认同,故D项正确。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全球化浪潮对中国利弊皆有,故C项错误。

9.在万民法中,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备受推崇,他们接自然法的原则而不是法的条文,用平衡手法作出裁决。这反映了罗马法

A. 突出了人文理性

B. 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C. 具有中庸的思想

D. 重点维护社会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备受推崇”、“用平衡手法作出裁决”可以看出罗马法注重实践,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理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公允、正义观念,没有体现中庸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社会的稳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

10.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这一名言

A. 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

B. 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

C. 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D. 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即体现了路德的反封建思想,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建基督教信仰体系,也没有体现宗教改革,故AB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应是“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故C项排除。

11.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

B.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 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 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十月革命的叙述,苏联叙述较多,而俄罗斯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所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故D 项正确。苏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故B项错误。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

12.如图中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B. 该事件标志冷战开始

C. 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D. 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认为丘吉尔思想的背后是法西斯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否定,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漫画创作的目的不是反对法西斯主义,故A 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B项错误;二战结束希特勒已经死亡,故D 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年份是1984年。1984年的特殊气质,在元旦刚过不久就散发了出来。1月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论断。也正是这一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惊奇地发现,日后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创办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李东生的TCL、赵新先的三九制药、王石的万科、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就把1984年叫做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

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做成的东西卖多少,到哪里卖,以

什么价格卖,得到的收入怎么分配,剩下的钱如何再投资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

“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做投资,做贸

易。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

——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年”称为“伟大年份”的理由,并分析改革和

开放的关系。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理由: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功;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开放沿海14个城市;一些大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登上历史舞台。关系: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证明,开放能够催化原有体制或推动改革,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

效的氛围和条件。

(2)观点: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

说明: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及主体性作用发挥,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由,通过政企分开等措施来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外开放政策则让

中外都获得投资、贸易、技术等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关

键性作用,同时又发挥了政府的指导作用。

【解析】

【详解】(1)理由:根据材料“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年份是1984年”“我们建

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结合改革开放可知其理由。

关系:考生可结合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开放,来分析它对生产关系、经济建设的作用,从而得

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2)观点:根据材料“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

由选择权”“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做投

资,做贸易。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概括观点。说明:在

说明时可结合我国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史实。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中期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18世纪朱,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日】白川稔《砂糖的世界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

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对历史信息的阐释准确全面)

【答案】举例:加糖红茶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

说明:加糖红茶最初流行于英国王室为首的上层社会,这种饮品方式被视为贵族身份的象征,随着英国对蔗糖生产和贸易控制能力的加强,英国国内对于糖的消费开始呈现出一种急剧增长的势头,蔗糖大量销往欧洲,其价格也随之下降,忙从原来的奢侈品变成了人们生活必需品,加糖红茶成为英国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

【解析】

【详解】概括材料“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 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18世纪朱,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可知“加糖红茶的行为突破了阶层界限”这一主题,考生在提取观点时不能偏离这一主题,且表述清楚。在阐释时可根据时间,结合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外贸易和甘蔗种植等史实来论证,切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

15.材料一:清初,称明代瓦剌为“厄鲁特蒙古”,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蒙古诸部中,以噶尔丹为首领的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扰甘肃地区。公元1696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

——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

材料二: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雍正《大义觉迷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指导思想和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上述指导思想和政策的意义。

【答案】(1)思想和政策:以传统的大一统观念作为指导思想;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传播佛教、因地制宜。

(2)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继承汉族文化观念,有利于民族交融。

【解析】

【详解】(1)思想和政策:概括材料“公元1696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结合所学可知,以传统的大一统观念作为指导思想;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传播佛教、因地制宜。

(2)意义:依据材料“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结合第一问的思想和政策以及所学可知,意义是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继承汉族文化观念,有利于民族交融。

16.材料一:10月25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一致同意,这场危机不应当朝着一个“沸点”发展。我们双方应当采取谨慎且节制的态度,为这场危机寻求一个理智的解决方案。赫鲁夫希望能够以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为交易筹码,换取美国从土耳其的基地中撤离木星导弹。

——【美】梅尔文P莱弗勒《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材料二:核战争对大家都是危险的,这一因素对危机局势的克制潜力超过了军事力量对比和威慑力量对比的任何计算标准。肯尼迪总统宁愿做出某些让步以求达成谈判解决,也不

愿利用当时的压倒优势发动一场核战争。

——【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记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为什么会成为美国与苏联大国交锋

焦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

【答案】(1)1959年古巴建立新政权,美国对古巴采取了孤立,包围和封锁的政策组织武装入侵。古巴逐渐走向社会主义阵营,寻求苏联的帮助。美国把拉美视为其势力范围和后院。

(2)美国实力的遏制作用。美国承诺从土耳其撤出木星导弹。两个都认为核战争没有赢家,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克制。

【解析】

【详解】(1)原因: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而美国对古巴采取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而美国把拉美地区视为其势力范围,古巴走向社会主义阵营,引起美国的不满。

(2)原因:通过材料“核战争对大家都是危险的”“ 肯尼迪总统宁愿做出某些让步以求达成谈判解决,也不愿利用当时的压倒优势发动一场核战争”可知,主要是美国的遏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美苏两国军事妥协的结果。

17.材料一:黄宗羲之父黄尊素,年仅43岁为宦官魏忠贤所害。当时黄宗羲17岁。崇祯元年(1628)正月,18岁的黄宗羲写好为父中冤的奏疏,身藏铁锥,赴京讼冤。当他到达北京时,崇祯帝已经镇压了阉党,平反了天启朝冤案,但阉党孽种尚存,黄宗羲余恨未消。他在“谢恩”之后,即上书皇帝,请求诛杀参与陷害其父的许显纯、崔应元等阉党余孽。崇祯帝即传旨刑部,严加审讯。……审判结束后,黄宗羲与死难诸家子弟在诏狱中门其祭忠魄,哭声传入宫廷。崇祯帝叹息说:“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崇祯十七年(1644)春,清兵入关。四月,黄宗羲跟随刘宗周至杭州,召募义军,以谋复明之计。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政权覆亡,郑成功东渡台湾,黄宗羲感到恢复事业已经无望,于是告别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半生致力于讲学、著述事业。

——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既罢,天于更无与为礼者矣……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共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谤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壮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并简要评价。

【答案】(1)替父申冤,又勇又孝;上书请诛阉党余孽;率家族参加抗清斗争;著书立说,政治理想倾注于《明夷待访录》;提出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2)主张:重新设置丞相,限制君主权力;是非公道的判定在学校。

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

【详解】(1)壮举:概括材料“崇祯元年(1628)正月,18岁的黄宗羲写好为父中冤的奏疏,身藏铁锥,赴京讼冤”可知替父申冤,又勇又孝;概括材料“他在“谢恩”之后,即上书皇帝,请求诛杀参与陷害其父的许显纯、崔应元等阉党余孽”可知上书请诛阉党余孽;概括材料“黄宗羲跟随刘宗周至杭州,召募义军,以谋复明之计”可知率家族参加抗清斗争;概括材料“后半生致力于讲学、著述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著书立说,政治理想倾注于《明夷待访录》;提出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2)主张:概括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共是非于学校”可知限制君主权力,是非公道的判定在学校。评价:考生可结合他的政治主张和时代发展趋势来评价,如限制君主权力,抨击君主专制,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启蒙等。

2019届高三统考二模文综试题含答案

德城区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的相反数是( ) A .5 B . C .﹣ D .﹣5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3.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是0.001 239g/cm 3,则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为( A ) A .1.239×10﹣3 g/cm 3 B .1.239×10﹣2 g/cm 3 C .0.123 9×10﹣2 g/cm 3 D .12.39×10﹣4 g/cm 3 4.如图,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 C ) A . B . C . D . 5.从2,0,π,3.14,6这5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抽到有理数的概率是( C ) A.15 B.25 C. 35 D.4 5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B ) A. a?a 2=a 2 B. 2a?a=2a 2 C. (2a 2)2=2a 4 D. 6a 8÷3a 2=2a 4

7.如图,直线a∥b,∠1=85°,∠2=35°,则∠3=( C ) A. 85° B. 60° C. 50° D. 35° 8.本市5月份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D ) A. 24,25 B. 25,26 C. 26,24 D. 26,25 9.对于一次函数y=k2x﹣k(k是常数,k≠0)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是一条抛物线 B. 过点(,0) C. 经过一、二象限 D. y随着x增大而减小 10.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则∠ADC 的大小为() A.45°B.50°C.60°D.75° 11.施工队要铺设一段全长2000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两天,实际每天施工需比原计划多5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施工多少米.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米,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A.﹣=2 B.﹣=2 C.﹣=2 D.﹣=2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19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9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屋,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的独特建筑,是用多种规格的雪砖垒砌而成,屋内不同位置,具有不同功能。一般雪屋外气温-46℃左右,雪屋内-2℃左右。下图为雪屋示意图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雪屋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卧榻 B. ②处是储藏室 C. ③处是客厅 D. ④处是瞭望口 2. 雪屋内外巨大温差的成因不包括 A. 雪砖隔绝雪屋内外热量交换 B. 雪墙阻挡彻骨寒风 C. 雪砖能透射大量的太阳辐射 D. 地下温度高于地上 3. 使用中的雪屋 A. 通风口也是出入口 B. 窗户朝向南方 C. 通风口正对北极点 D. 雪屋内壁粗糙,雪砖缝隙明显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③处上下空间较大,应为人们的生活区,而①处狭长,应为出入通道,在狭长的通道内应同时兼做储藏室,④处应为出口。而②处较高,且空间较③处小,应为卧榻,③处应为客厅,故选C。 【2题详解】 雪砖可以隔绝屋内外的热量交换,A对。雪屋呈圆形,可以削弱阻挡寒风,B对。雪砖反射大量太阳辐射,不能透过太阳辐射,C错。地下温度高于地上,D对。故选C。 【3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④处为出入口,与通风口不是同一位置,A错。由于该地位于北极附近,窗户应朝

向南方,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B 对。由于该地位于东风带内,风向为东北风,通风口应朝向东北方向,C 错。雪屋内部应光滑,缝隙较小,结合紧密,D 错。故选B 。 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简称ET )也称陆地袁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下图为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月平均ET 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黄河源区夏季ET 数值较大的原因不是 A. 气温较高 B. 太阳辐射较强 C. 降水较多 D. 太阳活动剧烈 5. 黄河源区冬季ET 主要来源于 A. 地表植被蒸腾 B. 土壤浅层水分蒸发 C. 水面水分升华 D. 人类活动水分排放 6. 关于黄河源区ET 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ET 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B. 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 C. 冬季大于降水量,夏季小于降水量 D. 秋季低于气温值,春季高于气温值 【答案】4. D 5. B 6.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ET 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黄河源区夏季气温较高,植被蒸腾及水分蒸发强烈、太阳辐射较强,且降水较多,所以ET 数值较大,而太阳活动与ET 值大小无关,故选D 。 【5题详解】 冬季气温低,源区植被稀少,蒸腾作用小,A 错。地温较高,浅层水分蒸发,产生ET ,B 对。冬季气温低,水面水分不会产生升华,C 错。人类活动较少,且人类活动水分排放不属于ET ,D 错。故选B 。 【6题详解】 读图可知,黄河源区ET 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A 对。与降水量及气温均呈正相关,B

2021-2022年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表1为韩国不同季节气象统计资料,阅读相关信息.完成1~2题。 1.根据表1信息判断,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干热风台风梅雨 B.沙尘梅雨酷暑 C.干旱台风伏旱 D.沙尘梅雨台风 2. 与表1中③的成因相关的是

A.冷暖气团交锋B.东北信风 C.空气旋转辐合上升D.副热带高气压带 3.表2是我国几个城市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经度数据,从表中资料可知 A.①至④所代表的城市依次是①喀什②厦门③海口④兰州 B.夏至日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倾角由小到大为④①③② C.夏至日阳光照进房间的面积由大到小为④①③② D.北京时间可能同时日出的是①③、可能同时日落的是②③ 4.下图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和正常年份的天气系统及气候资料,xx年下半年至xx年第一季度,这里出现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其原因及造成的灾害可能是 A.西南季风势力弱,带来的水汽少 B.东北季风势力弱,锋面位置偏东 C.多溶洞地下暗河,地表水渗入地下 D.地形起伏大,滑坡、泥石流增多 读下面左图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右图“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5、6题。 乙 丙甲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高三文综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据此回答24~25题。 24.上述材料表明,绣球实现了()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25.一款直径约2厘米的精美壮族绣球小饰件标价20元。在这里货币充当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D.交换价值 26.为保证深圳市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该市气象部门提前做好了天气的监测及人工消减雨等准备工作。这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C.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自然界是可以控制的 27.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意识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读漫画。据此回答第28~29题。 28.漫画《工作汇报》中那位“专家”的错误实质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29.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D.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0.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果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3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揭示了() 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1.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A. 重视宣传三代成就 B. 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C. 注重借鉴外来成果 D. 形成完整系统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孔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运用和主张看,其思想向传统致敬,B项符合题意;三代典章和成果是孔子所“求”所用,A项“宣传”不符合其主张;C项中“外来”不符合史实;本题中只有具体的主张,不是“完整”的体系。排除D项。 2.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这一记载说明汉初 A. 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 B. 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 C. 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 D. 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周亚夫引用汉高祖的“约定”制止了汉景帝的想法,可知D项正确;只一件皇帝未达成所愿的事件记载,没有提及官员争夺权利“严重”,A项错误;这一“封侯无果”事件,结果是丞相制止导致的,不是外戚干政,西汉初期也没有“外戚干政的局面”,B项与史实不符;本题无关地方具体的管理事务,C项错误。

3.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 A. 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 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 C. 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 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巧手供内”者不“纳资”的规定仍在,可知供应皇室的官营手工业优先无偿使用优秀手工业者,得出C项正确;因为当时雇佣工匠比较普遍,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而官府使用“雇佣工匠”普遍和唐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史实,证明B项错误;这项规定限制了部分手工业者的自由和实利,D项不符合题意。 4.下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这反映出我国 主要农学著作 A. 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D. 农本思想日益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农学著作统计简表可知,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农书问世,A项符合题意;从表中无从得出政府与农书著作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总分100分 王珊珊 文综合卷中历史总分为100分,题型分为客观题(历史选择题)、主观题(历史材料题)、选做题。其中客观题共12道,每道题4分,共48分。包括选做题在内的主观题共3道,平均每道题20左右分,共52分。 知识分布: 各小题分析 选择题 1题、正答率100,2题、正答率93,3题、正答率96.5,4题、正答率80.7,考生在“殿试”的首创与成为定制的记忆上存在着问题。5题、正答率94.7,6题、正答率82.5,部分考生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扩张不同阶段的特征及鸦片战争发生时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7题、正答率80.7,考生的失误在于将列强取得在北京驻兵权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混淆了。8题、正答率96.5,9题、正答率100,10题、正答率87.7,11题、正答率71.9,错选项集中在B,错误在于不能通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当时的情景来理解实质问题。12题、正答率94.7,13题、正答率59.6,这是抽样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错误的原因在于:一、学生对“粮票、布票、油票”这些历史事物缺乏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二、不能很好利用选择题的特点排除其中的不符合要求的选择项。14题、正答率91.2,15题、正答率84.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铁路建设成就比较容易混淆,考生的失误在于记忆不牢。16题、正答率94.7,17题、正答率93,18题、正答率100,19题、正答率96.5,20题、正答率93,21题、正答率94.7,22题、正答率100,23题、正答率96.5。 材料题 24题、本题得分比较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第1问中,对材料一的理解,错误主要是将书本上孔子“仁”的思想当成答案,而没有更好地关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对材料二的理解基本无误。 [2]第2问考生均能写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巩固统一局面方面的进步意义,却容易忽略了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内容。 [3]第3问只要关注了材料,前面一问基本能得分,但对“正君心”的理解存在的很大问题,主要是不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君”的含义,错误理解成“君子”。 [4]第4问考生通过回忆教材相关内容能写出三位思想家的不少内容来,但有些考生没有注意到“具有时代特色”的关键字眼,因此,写出了一些如王夫之的“辩证观”等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2018东城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和答案

2018东城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和答案

2018东城二模地理测试卷 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 板”设定为2500万。图1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回答1、2题 1.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士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上海市 A.户籍人口基本保稳定 B.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 C.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 D.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 每年清明节前后15天中,若当天降雨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则称为一个雨日,图2为“1961~2017年部分省级行政中心清明节气期间雨日概率图”,读图,回答3—4题。

5.京沪高铁第二通道 A.沿线线地区河湖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B.经过地区以水田为主,稻米品质好 C.潍坊一临沂段地形平坦,建设难度小 D.南北植被景观差异明显,主导因素为热量 6.建设京沪高铁第二通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拉动沿线经济增长②缩短区域间时空距离,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③连接京鲁豫苏等省市,完善铁路运输网④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改变其城市功能分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表1为50°纬度附近欧洲西部和南关洲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读表,回答7、8题。 1月4月7月10 月全年 甲地均温(℃)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mm)161 339 509 232 3860 乙地均温 (℃) 4.8 9.2 16.1 12.2 11.1

7.乙地 A.位于南美洲沿海 B.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8.夏季,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 B.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C.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 D.乙地白昼日时间间长 西藏自治区吉汝村号称“中印边境第一村”。读图4,回答9—11题。 9.图示我我国地区 A.冰川和风力侵蚀为主 B.太阳能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C.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 D.城市沿河分乙地降水(mm ) 164 84 95 140 1260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天津市十二校联考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天津市十二校联考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面的两幅图为天津市蓟州区一摄影爱好者分别在201 8年1月31日(阴历腊月十五)晚拍摄并制作的盘山“月全食”(两次满月间隔29.5天)过程图和201 8年4月3日拍摄的“桃花雪”景观图;这场雪是京津地区30年来第一次四月飞雪,蓟州北部山区较南部平原雪量大,雪后气温骤降,据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拍摄照片的月份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东南风 B. -个月内不可能出现两次满月 C. 盘山山麓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拍摄季节,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平均海拔:1480米,经纬度:17°49'S,31°04'E)正值旱季。 2.与此次“桃花雪”形成过程不相关的示意图是 A. B. C. D.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甲乙丙丁位置为小黑方块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丁之间可以通视 B. 乙所在位置为鞍部 C. 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米 D. 此地以红壤为主且土壤肥沃 4.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各区域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 A. 甲地小型水力发电 B. 乙地棉花种植 C. 丙地步道服务部门 D. 丁地林产品加工 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乙河三角洲较甲河三角洲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A. 乙河流域城镇人口多,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 乙河流域以种植区为主,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大 C. 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小,海浪的侵蚀作用弱 D. 乙河中下游流速快,大量泥沙被携带入海沉积 6.据图探究,图中林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气候、地形 B. 土壤、市场 C. 水源、技术 D. 地形、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