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1

杜建丽,林振山,俞鸣同,张真真,刘会玉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E-mail: linzhenshan@https://www.sodocs.net/doc/4c17301603.html,

摘要: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格陵兰冰盖GISP2冰芯古气候代用指标δ18O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波动具有3、6.5、12、24、49、96、213、468年准周期性波动,既有NESO的影响,也受制于太阳活动的周期。近1000年来气候变化总趋势出现历时约490年的中世纪暖期和历时约570年的小冰期,其间还存在次级的冷暖期变化;EMD第7,第8本征模函数IMF7和IMF8波动振幅以及EMD趋势项在1350年出现明显的转型,表明1350年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分界。研究结果对北半球高纬地区近千年气候变化的波动规律和变化分期作了较详细的划分。

关键词:格陵兰冰芯;EMD;波动周期;小冰期

0. 前言

过去2ka的气候变化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和“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CLIVAR)两大国际研究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1,2,3],其中1 ka来的气候变化是现代器测资料与过去代用指标序列衔接的关键时段,也是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时期,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和周期以及现代气温的快速增暖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热题。

目前,对2ka来气候研究主要关注多种代用指标所揭示的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在不同地区的反应,中世纪暖期、小冰期是否具有全球意义,暖期和小冰期内的次级气候波动及其峰谷值点,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型的分界,以及现代增暖期的变幅等热点问题。中世纪暖期以及随后的小冰期在欧洲、北美中高纬地区的多种代用指标里有所反映。Briffa K R, Lipp J, 等研究西欧多处树轮发现,大约950~1200AD气候暖期对树木生长和稳定同位素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4];Dansgaard W,Grove J M 和Stuiver M,等研究冰岛和格陵兰冰芯δ18O序列时指出其中具有中世纪暖期的信号[5,6,7];Bodri 和Cermak从捷克深钻孔反演的温度变化也发现了中世纪暖期的存在[8]。中国东部和西部对中世纪暖期的反应差别较大。王绍武等根据史料、树木年轮、冰芯等代用资料建立了1000~2000 AD中国东部、西部及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序列, 认为中国东部在1040~1130AD;1170~1260AD存在中世纪暖期,而西部无明显的中世纪暖期[9]。北半球小冰期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捷克钻孔对古地温研究表明小冰期出现在1400~1500AD,1600~1700AD,最冷时期为1650AD;Stuiver M,对格陵兰冰芯δ18O 研究表明小冰期出现在1300~1900AD;王绍武研究中国近千年气候变化指出,中国东部小冰期出现1600~1690AD,1780~1870AD,西部的反应可提前至11世纪。

这些研究表明千年来气候变化出现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现象,但是在各地区的反应有所差异,表现在暖期和冰期的起止年代不同,气候期内的次级波动次数和峰谷极值出现的年代也不同;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气候转型的分界年代也不一致,以及千年来对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小尺度高频波动的周期规律尚不清楚。这些研究多数从时间序列数据的直观变化中总结规律,发现事件的突变,或作简单的数据平滑处理,缺少严密的科学方法推导非平稳序列的数学模式,蕴涵在非平稳序列中的多尺度变化规律难以发现,阈值和临界点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臆断,因此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139010)“1ka-10ka全新世东亚季风的多尺度诊断和预测”的资助。

经验模态分解(EMD )方法是目前最好、最有效地进行非平稳序列多尺度分析的方法[10]。1998年Huang [11]提出了经验模态分解,1999年又做了一些改进[12]。EMD 可以对一个信号序列进行不同尺度(频率)的波动或趋势逐级分解,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数据序列,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明确。EMD 方法具有自适应的特性,适宜于非平稳信号的分解,而被美国NASA 宇航中心采用[10]。

1. 研究方法

1.1 经验模态分解(EMD)简介

自然界的波谱信号往往是多种不同尺度信号的迭代结果。被检测的信号综合了不同尺度信号的因素,使得信号波谱杂乱无章,难以分辨信号中隐含的不同尺度信号的物理意义。过去对第四纪样品代用指标检测数据的分析,多数以目视方法、概率统计方法做简单解释;或用简单的数据平滑处理后,判读数据的地学意义。这些处理没有把数据的原本真实的物理意义反映出来,或扭曲了数据的真实物理意义,使解释意义失真。

经验模态分解(EMD )方法是一种处理非平稳数据序列的全新方法,其本质是对一个信号进行平稳化处理,将信号中不同尺度的波动或趋势逐级分解开来,形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尺度的数据序列,每一个序列称为一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 )分量,其中不同尺度数据的物理意义得以保留,并很好地被提取和表达。最低频率的分量(IMF ,res )代表原始信号的总趋势或均值的时间序列。

EMD 方法的处理过程相对简单,适合于对大容量数据的处理。具体方法[10]是:找出原始数据序列X(t)所有的极大值点,其中t 是时刻,t=1,…,T 。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形成原数据序列的上包络线;相应地找出X(t)所有的极小值点,同样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形成原数据序列的下包络线;上下包络线的均值为原数据序列的平均包络线m 1(t);将原始数据序列X(t)减去平均包络,得到一个去掉低频的新数据序列h 1(t)。

h 1(t)=X(t)-m 1(t) (1)

通常情况下,一次处理后h 1(t)仍然不是一个平稳数据序列,因此,将其重复上述处理过程k 次。直到所得到的平均包络趋于零为止。

h k (t) = h (k-1)(t) -m k (t) (2)

由此,得到第一本征模函数(IMF1)分量C 1(t ):

C 1(t)= h k (t) (3)

IMF1分量代表原始数据序列中最高频的组分,保留了原始数据中最高频信号的物理特征。原始数据中其他尺度的信号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提取。将原始数据序列X(t)减去第一个IMF 分量C 1(t),可以得到一个去掉高频组分的差值数据序列r 1(t)。对r 1(t)进行上述平稳

化处理过程可以得到第2个IMF 分量C 2(t),

如此重复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差值序列r n (t)不可再分解为止。此时,r n (t)代表原始数据序列的趋势或均值的时间序列:

r 2(t) =r 1(t)- C 2(t),···, r n (t) = r n-1(t)- C n (t) (4)

Huang 将这样的处理过程形象地比喻为“筛”过程。最后,原始的数据序列即可由这些IMF 分量以及一个均值或趋势项表示:

()()()1

.n

j n i X t C t r t ==+∑ (5)

1.2 代用指标的含义和来源

研究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机制最主要的参数是温度变化。在古气候变化多种代用指标中,冰盖降水δ18O变化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和时标的测定准确性相对较高。其基本原理是水汽海陆循环中,δ18O是地表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时,降水中δ18O较高;温度降低时,降水中δ18O 较低。因此,用δ18O变化的时间序列直接表达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切实可行的(请引用前人文献)。格陵兰冰盖钻孔GISP2冰芯δ18O变化代表了北半球高纬地区近千年气候变化的规律。对这一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有助于对北半球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90年代,格陵兰冰盖研究项目取得了大量有关第四纪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数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同位素实验室完成的格陵兰冰盖GISP2冰芯δ18O数据序列,时间跨度从公元818~1987年,具有每年间隔,信号分辨率高,数据连续性好,间隔均匀,数据量大,内含气候变化信息丰富等优点,适合于做多尺度变化研究(注明数据来源:如世界数据中心WDC 的古环境数据库,或原文出处)。

2. 格陵兰冰盖GISP2冰芯δ18O序列的EMD分析

从数据的直角坐标显示(图1),几乎找不到什么规律,既看不出δ18O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性,也看不出周期变化在时间域中的分布情况,因此,必须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图1 格陵兰冰芯δ18O近1000年来的趋势

利用EMD运算软件,对格陵兰冰盖GISP2冰芯公元818a~1987a近千个数据的δ18O 序列进行分解,得到的8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分量及其数据趋势分量res(图2,表1)。每个IMF分量图形表示不同尺度或一个窄波段的δ18O变化特征信号。

I M F 1

I M F 2I M F 3I M F 4I M F 5I M F 6I M F 7I M F 8R

图2 近千年格陵兰冰芯的δ18

O 变化的IMF 分量及其趋势量res

表1 不同IMF 分量的方差贡献率

冰芯

IMF1 IMF 2 IMF 3IMF 4IMF 5IMF 6IMF 7 IMF8 Res 方差贡献率(%) 44.17 20.11 14.5210.61 6.39 1.08 1.06 1.1 0.97周期 3 6.5 12 24 49 96 213 468 图2中每一个IMF 分量信号特征的还原性很强,变化规律符合自然信号非线性变化特点。其波动周期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周期,但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变化准周期,可以将其求取平均周期,并将每种尺度信号波动频率和振幅对原数据总体特征影响程度用方差贡献率表示出来(表1)。

3. 结论

3.1 多尺度变化周期

IMF 的各个分量具有三个不同数量级相对差异的特征,表现在频率和振幅的方差贡献率>20%,20%~10%,<10%三个数量级。对应的分量分别是IMF 1,IMF 2;IMF 3,IMF 4;IMF 5,IMF 6,IMF 7,IMF 8。

最大数量级分量中,IMF 1表示的是一个3年的准周期性波动,IMF 2分量表示6~7年准周期波动。第二数量级分量中,IMF 3分量表示12年准周期的波动,IMF 4表示24年准周期波动。较次要数量级的IMF 5、IMF 6、IMF 7、IMF 8分量表示的分别是准49、96、213、468年准周期的波动。趋势项(res )表示近1000年来的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

从IMF 分量的方差贡献率来看,IMF 1,IMF 2的波动频率和振幅的方差贡献率之和达到64.28%,是影响千年气候变化的主导周期,分别是3年和6~7年的准周期。IMF 3,IMF 4的方差贡献率之和为25.13%,在千年气候变化中次于3年和6~7年的周期的影响。其余IMF 5,IMF 6,IMF 7,IMF 8分量的频率和振幅出现显著衰减,表示千年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低频,低起伏的的气候冷暖阶段交替。趋势线(res )表示千年气候变化中具有历时数百年相对暖期和相对冷期的气候期变化背景。

3.2 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测定

趋势项(res)表示原数据均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时间序列的特征趋势。这一趋势在格陵兰千年气候变化中明显地表现出9世纪至14世纪的相对暖期和14世纪至19世纪相对冷期。目前,千年来气候变化的这种特征被认为是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表现。根据暖期和小冰期气候划分的原理[13,14],将格陵兰千年温度变化代用指标δ18O求取温度指标平均值,对趋势分量(res)分别搜索大于平均值和小于平均值的区间及其数据交点,得出860AD~1350 AD格陵兰出现历时490年高于平均气温的中世纪气候暖期; 1350AD~1920AD出现历时570年低于平均气温的小冰期;两气候期的分界出现在1350AD前后。

3.3 千年气候转型的时间界定

EMD分析表明,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在格陵兰地区是存在的,即北半球高纬地区近千年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暖—冷—暖的气候期过程。这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在欧洲,北美等陆续报道的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现象[4,5,6,7,8]。总体看来,9世纪至12世纪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 1111~1138AD前后气候趋势出现转型,开始下降;12世纪至17世纪呈下降趋势,1350AD气温下降进入低于平均气温的小冰期, 1573~1650AD前后气候再度转型,开始上升;17世纪以来呈上升趋势; 1920AD前后再度高于平均气温,相应进入现代增暖阶段。

在中世纪暖期中,仍然出现历时大于50年的相对降温期。IMF7显示1059AD前后,IMF8显示1210AD前后出现历时大于50年,振幅相对较大的降温阶段。小冰期中也出现相应气候回暖阶段,IMF7显示1340AD,1620AD,1827AD前后出现三次历时大于50年,振幅相对较大的回暖阶段。从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总趋势以及IMF2,IMF7,IMF8分量特征看,中世纪暖期气候波动强度比小冰期强烈。

4. 问题讨论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中,平均3年,6~7年的准周期波动非常显著,这与ENSO具有3~7年准周期的短周期波动相近[15,16],两者间是否存在机制上的关联尚未证实。但目前除了ENSO尚未发现其他影响海陆气候波动的短周期机制。因此,格陵兰近千年短周期显著的气候波动与ENSO关联的可能性很大。同时也说明,低纬沃克环流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很强烈,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显著地受到这一周期的影响。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中次于3年,6~7年周期强度的是平均12年,24年准周期, 显然,这与高纬地区太阳辐射通量变化的敏感性有关。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和太阳活动磁性变化的22年周期(海尔周期)已经被大量观测和计算所证实。太阳活动的这些周期变化势必造成辐射的周期变化。高纬敏感区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必然引起气候的变化。

从EMD分解的分量中可以看到,IMF5,IMF6,IMF7,IMF8振幅很小,主要是依附于总趋势背景上的低频,低振幅小波动。三个不同数量级的波动对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其驱动机制也大相径庭。相关联的驱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20年来,全球变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倍受人们关注. 虽然变暖已被公认,但关于变暖的原因和性质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现代增暖是气候历史长河中冷暖转变的一次正常现象,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等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果,或许是两个机制的叠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能完全归结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不正常的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1] 杨保,施雅风,李恒鹏. 过去2ka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17 (1) : 110-117.

[2] 刘健,陈星,郑景云,王苏民. 千年气候模拟与中国东部温度重建序列的比较研究[J]. 科学通报, 2005, 50(20):2251-2255.

[3] 王丽华,张德二. 国外有关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 2001, (2): 21-28.

[4] Lipp J, Trimborn P, Fritz P,et al.Stable isotopes in tree ring cellulose and climatic change [J]. Tellus, 1991, 43: 322-330.

[5] Dansgaard W. Ice core evidence of abrupt climatic changes [A].In: BergerW J, Labeyrie L D (eds). Abrup t climatic change: Evidence and imp lications [M].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Reidel, 1987. 223-233

[6] Grove JM, SwitsurV R. Glacial G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J]. Climatic Change, 1994, 26: 143-169.

[7] Stuiver M., Grootes P.M., Braziunas T.F., The GISP2 δ18O climate record of the past 16500 years and the role of the sun,ocean and volcanoes. Quaternary Research, 1995, 44:341-354.

[8] Bodri L, Cermak V. Climate change of the last millennium inferred from borehole temperatures: Regional patterns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Czech Republic [J]. Global Planetary Change, 1999, 21: 225-235.

[9] 王绍武,蔡静宁,朱锦红. 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7(2): 137-145.

[10] 邓拥军,王伟,钱成春等. EMD方法及Hilbert变化中边界问题的处理[J]. 科学通报, 2001, 46(3):257-263

[11] Huang N E, Shen Z, Long S R, et al.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series analysis .Proc R Soc Lond A, 1998, 454:899-995.

[12] Huang N E, Shen Z, Long S R. A new view of nonlinear water waves: the Hilbert spectrum.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1999,31:417-457.

[13] 王绍武,闻新宇,罗勇等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J]. 科学通报, 2007,52(8):958-964.

[14] 王绍武,叶瑾琳,龚道溢.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J]. 第四纪研究, 1998,(1):54-64.

[15] 熊学军,郭炳火,胡莜敏等. EMD方法和HILBERT 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J]. 黄渤海海洋, 2002 ,20(2): 12-21.

[16] 孙娴,林振山. H H T 新技术及其对ENSO 的诊断[J]. 气象, 2006, 32(6):17-22.

Multi-scale analysis on climate variations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in Greenland

Du Jianli, Lin Zhenshan, Yu Mingtong, Zhang Zhenzhen, Liu Huiyu

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EMD method is used for making an analysis on the proxy (δ18O)to reconstruct paleoclimate with the (δ18O)record of the Greenland GISP2(Greenland Ice Sheet Project 2)ice c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e change of high latitude area in Northern Hemisphere reveals the time-scale fluctuations of about 3year, 6.5year, 12year, 24year, 49year, 96year, 213year and 468year, not only influenced by ENSO but also restrained by solar activities. Medieval Warm Period(WMP)lasting for about 490 years and the Little Ice Age(LIA)lasting for about 570 years appear in recent 1000 years, during which there are also sub cooling-warming stages changes; The fluctuation oscillation of IMF7 and IMF8 and the tendency appear an obvious transformation in the year 1350, which indicate the year 1350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demarcation line between WMP and LIA. The results make a more detailed partition on the fluctuation laws of climate change in high latitude area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ince Last 1000 years.

Keywords: Greedland ice core; EMD; IMF;LIA

作者简介:

杜建丽,1983年出生,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主要从事第四纪研究;

林振山,1955年出生,男,汉族,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气候领域的研究,已经发表国际SCI学术论文40多篇。

千年古县之一 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

千年古县之一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 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千年古县之一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刘刘思秋_559 一、邹城市概况 山东省邹城市原名邹县,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辖14个镇和3个街道,871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110万人口,境域面积1613平方公里。邹城市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故乡。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历史上(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亦曾长期隶属于邹城市。邹城市既孕育了中国的“至圣”,又孕育了中国的“亚圣”两位“文圣”,成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素有“孔孟圣地,邹鲁秀灵”,“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邹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文化灿烂,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中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电厂在邹城。年产3000万吨原煤的中国最现代化特大型煤炭基地兖矿集团公司在邹城。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共和国55年风雨历程,邹城市人民抢抓机遇,勇于改革,团结奋进,进行了历史性的凤凰涅磐,实现了从文化名城到经济强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位于山东省县(市、区)前列。邹城市成为鲁南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政区沿革 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城南6公里处的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在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结罾猎鱼,鬲甑饮食,繁衍生息,是中化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邹城市,古属夷地。夏代,属徐州。殷商时期,地属奄国。《山东通志·疆域·封建》载:“奄,嬴姓,少昊之后,始祖翳,为东方夷国,周武王代奄即此”。《左传》载:“成王因商奄之民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西周初期,周武王克商灭奄后,封颛顼玄孙陸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春秋之初为子爵。《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定都于峄山之阳,从此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至穆公一度改邾为邹。峄山前之邾国故城至今仍依稀可见。邾文公即邾国君主曹籧篨,在位52年,正是邾国极盛时期。他率军灭掉须句,在升陉打败鲁国,东征亡鄅,跟随齐恒公连年征战,而受到周天子奖赏,邾国也由鲁国的附庸晋为与齐鲁诸国并驾齐驱的国家。至战国末期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邾国被楚所灭,共传29世。峄山之阳之纪王城作为邾国都城,计有330多年的历史。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废除周朝的分封制度,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始设置驺县,隶属薛郡。对此,《通典》有载:“秦分天下为36郡,海、岱、淮之间置薛郡”。是时,薛郡辖鲁、卞、汶阳、蕃、驺、薛共6县。驺县治所仍在原邾国故都峄山之阳。 西汉,高后元年(前187年),继置驺县,改属豫州鲁国。《山东通志·疆域沿革》载:“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属豫州……《续后汉·郡国志》云,鲁国本属徐州,光武改属豫州,则此志云当属徐州。县六:鲁、卞、汶阳、蕃、驺(故邾国,莽曰驺亭,今兖州府邹县地)、薛。”据此记载,西汉王莽时期,驺县曾一度改称为“驺亭”。 东汉,仍沿用前制未变。“后汉《郡国志》鲁国驺县本邾国注:有驺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清道光十四年《邹县志稿》)。 魏、晋时期,据吉洪亮补《三国疆域志》,仍置驺县(并曾一度改驺为邹)。《山东通志·疆域沿革》载:“鲁郡,秦薛郡,汉改今名,魏领县六。”《晋书·地理志》载:“鲁郡,汉置,统县七:鲁、汶阳、卞、驺、蕃、薛、公邱”。 南北朝时期,邹县开始隶属于南朝刘宋政权。据《宋书·州郡志》载:“鲁郡,领县六:

多尺度几何分析详解

多尺度几何分析详解 一、从小波分析到多尺度几何分析 小波分析取在从多学科领域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比傅里叶分析能更“稀疏”地表示一维分段光滑或者有界变差函数。遗憾的是,小波分析在一维时所具有的优异特性并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二维或更高维。这是因为一维小波张成的可分离小波(Separable wavelet)只具有有限的方向,不能“最优”表示含线或者面奇异的高维函数,但事实上具有线或面奇异的函数在高维空间中非常普遍,例如,自然物体光滑边界使得自然图像的不连续性往往体现为光滑曲线上的奇异性,而并不仅仅是点奇异。换句话说,在高维情况下,小波分析并不能充分利用数据本身特有的几何特征,并不是最优的或者说“最稀疏”的函数表示方法;而继小波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多尺度几何分析(Multiscale Geometric Analysis,MGA)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正是要致力于发展一种新的高维函数的最优表示方法,为了检测、表示、处理某些高维空间数据,这些空间的主要特点是:其中数据的某些重要特征集中体现于其低维子集中(如曲线、面等)。比如,对于二维图像,主要特征可以由边缘所刻画,而在3-D图像中,其重要特征又体现为丝状物(filaments)和管状物(tubes)。 由一维小波张成的二维小波基具有正方形的支撑区间,不同的分辨率下,其支撑区间为不同尺寸大小的正方形。二维小波逼近奇异曲线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用“点”来逼近线的过程。在尺度j,小波

支撑区间的边长近似为2-j,幅值超过2-j的小波系数的个数至少为O(2j)阶,当尺度变细时,非零小波系数的数目以指数形式增长,出现了大量不可忽略的系数,最终表现为不能“稀疏”表示原函数。因此,我们希望某种变换在逼近奇异曲线时,为了能充分利用原函数的几何正则性,其基的支撑区间应该表现为“长条形”,以达到用最少的系数来逼近奇异曲线。基的“长条形”支撑区间实际上是“方向”性的一种体现,也称为这种基具有“各向异性(anisotropy)”。我们希望的这种变换就是“多尺度几何分析”。 图像的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分为自适应和非自适应两类,自适应的方法一般先进行边缘检测再利用边缘信息对原函数进行最优表示,实际上是边缘检测和图像表示方法的结合,此类方法以Bandelet和Wdgelet为代表;非自适应的方法并不要先验地知道图像本身的几何特征,而是直接将图像在一组固定的基或框架上进行分解,

九年级的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试卷

九年级的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滞留(zhì) 抽噎(yē) 拮据(jí) 层累(lěi) B.扶掖( yè) 亵渎( xiè) 脚踝(huái) 相契(qiè) C.佝偻(gōu) 骈进(pián) 煞白shà别墅(shù) D. 恣睢(suī) 睿智(ruì) 栈桥(jiàn) 庸碌(yōng)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至(10)小题选做,(1)至(6)必做,(7)至(10题选做2题) (1) 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2)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俺《渔家傲。秋思>) (3)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4)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5)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6)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7)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 (8) 写”愁”的诗句中,能独辟蹊径,形象可感,当属李清照《武陵春》中的, (9)2014年12月亚太经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来自20个成员国国家领导人会面,相谈甚欢.正是, . (选填<论语>十则) (10)子夏曰:“,,仁在其中矣。”《论语》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辍耕之垄上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次独以跛脚之故,父子相保。 4、名著阅读。(6分) (1)小说《》中,下列梁山英雄座次跑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用宋江武松时迁B,宋江吴用武松时迁 C,武松宋江时迁吴用D时迁吴用武松宋江 (2)请模仿下面李逵这人物的简介,从《水浒》中另选一人物,作简单介绍(3分) 李逵,绰号“黑旋风”。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免,流露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放宋江和戴宗,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上来梁山。 5、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请你参与“寻找城市千年记忆———温州文化古迹手绘地图”活动 温州文化古迹手绘地图子2013年8月份启动以来,通过前期网络调查,手绘样式意见征询和专业人士的讨论等系列工作,经过数月的绘制,地图样稿已完成。为了是手绘地图尽早出炉,即日起,主办方面向社会征集样稿修改意见。市民可登陆温州网论坛,参与手绘地图讨论帖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或者写信的方式将意见告诉工作人员。 据悉,该项目属于“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系列活动之一,由宣传部主办,温州网具体承办。 《温州日报》2014年12月12日 (1)(请你宣传) 请将以上《温州日报》中的新闻内容概括一句话,向你的同学宣传此次活动。(2分) (2)(请你推荐)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章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4.1概述 一、问题的重要性 1、气候是变化的。 地球形成至今大约经历了46亿年,在这46亿年里,气候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冷暖交替。干时变换,时地球气候演变的基本特点。 2、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空间尺度有全球性的,也有局域性的。其变化对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生物、海洋、地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也受到这些过程的反馈。气候变化的研究涉及了气象学、生物学、考古学、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水文学、海洋学以及人类进化和发展史等学多学科,而研究气候变化又用到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所以可见,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多么复杂。 二、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 1、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长达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的冰期和间冰期循环,也有几十万年、万年、千年、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气候变化。现在世界上气候学家公认的气候变化时间有以下几种: (1)106-108年:大冰期气候、大间冰期气候 (2)105年: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 (3)104年:副冰期、副间冰期气候 (4)102-103年:寒冷期与温暖期气候 (5)100-101年:世纪及世纪内气候变化(包括年代际、年际尺 度的变化) 2、气候史分级 根据时间尺度和研究方法,地球气候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1)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主要指距今22亿年(其中了解较多的是6亿年以来)——1 万年的气候变化。 ②其气候特点: a、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 b、气候变化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 c、温度振幅为10-15oC。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①时间:一般指距今1万年左右以来的气候变化 ②气温变化:气温变化振幅一般为5-10oC (3)近代气候变化主要描述一、二百年以来有气象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4.2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地球年龄的计算方法 研究过去的气候,需要一个时间的概念,地质上计算地球年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同位素年龄,即绝对年龄,另一种为相对地质年代。 (1)同位素年龄:以年或百万年为单位,表示的是矿物和岩石形成到现在的确切年龄。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岩石发现于格陵兰,距今约38亿年,由此推算可知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2)相对地质年代 ①定义:是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自然阶段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千年古县汝宁府解读

千年古县汝宁府 2011-06-08 06:39:05| 分类:【日志分类】走遍|举报|字号订阅 汝南文化灿烂,文物繁多,有文化遗址280多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宿鸭湖,碧波万顷,风景如画;有亚洲最大的的寺院——南海禅寺,宝刹雄伟,琳宫璀璨;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山不在高,却是天下之最中的标志物,也是中国古代地理中心和校核时间的地方;还是世界著名的爱情传奇梁祝故事的发祥地——梁祝故里,缠绵凄婉,源远流长;更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刻。 汝南县 说汝南不能不说天中山。当年,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时,广建圭表测日影以找寻“天下之最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汝河之滨建起古天文观测台——天中山,开创了“中正和谐”文化之先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三个大字,使得“天中山”声名远播,并成为天中文化的传承标志。据旧志记载,有名人墓冢五十八处,寺庙楼阁八十八处,亭阁楼堂九十一处,远近坊表一百一十五座。虽历经沧桑,许多名胜多已不存,但存至今者,依旧见证着历史的荣辱辉煌。耸立在南关的悟颖塔,造型优美,巍峨挺拔;城北三里,有古时“测日影,考分数,标为天下之中”的天中山。山之阴,有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石碑。山之阳,有李溯“竹击鹅鸭,以乱军声”的鹅鸭池。城东区,有唐朝修建的开元寺,城北区有明朝修建的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城近郊,汝水旁,上有相传为西汉名士费长房遇仙处——壶仙观,下有牛皋大战金兵,打金朝名将兀术于马下的遗址——兀术落。城之南隅,有经明,清营建数百年的寺庙群,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真是不胜枚举。 编辑本段著名景点 天中山 天中山—天地之正中 天中山,亦名天台山。位于汝南城北1.5公里处。《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读史方舆记要》也有“天中山在府城北三里许,自古考日影,测分数,以此为正”的记载。清代府官金镇在《天中山》一诗中写道:“孤屿当城北,登临风大荒。云阴连楚甸,山色入吴房。百战作残垒,千树祗夕阳。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日长。” 天中山,虽自然造化之功,实为人工构筑的日咎测影和观察天象的地方。它的知名,不仅是因古人测影极为准确,被认为位居天地之正中,而且是因它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尽节地,并存有他亲书的“天中山”碑文。 为挖掘旅游资源,弘扬天中文化,提升汝南形象,汝南县委、县政府本着科学慎重的态度,于2001年邀请有关专家来汝南考察论证,决定建立占地500亩、集八卦文化、吉祥文化、水系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天中山文化生态园”,创立驻马店市旅游业的精品,使之成为“天之中生态文化游”的俊美的开头。 无影塔 无影塔座落在汝南县城南吉祥寺院内。因汝南地处天中,夏至中午时分,太阳直射塔周围无影而得名。据《汝南县志》记载,该塔为北宋僧人所建。无影塔集众塔之大成。塔的平面呈六角形,共九层,塔身坚固,塔形优美,塔顶俊美,结构巧妙,巍峨壮观,站塔顶眺望,

2006年冬季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景观连通性和景观连接度(6分) 景观连通性是斑块间自然连接的程度,属于景观的结构特征,是景观元素在结构上的联系。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功能特征的一个指标,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是一个抽象的、相对的测定指标。 2、景观格局(5分) 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3、生态流(4分) 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各个空间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它们是景观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4、尺度(5分) 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和时间维,在生态学研究中,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或最小信息单位的空间分辨率水平,而时间尺度是指其时间长度和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二、填空(10分) 1、按几何形状表达景观的破碎化过程可分成6个相,分别为:穿凿、切入、分 割、破碎、收缩、磨蚀。 2、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可理解为 空间梯度和斑块性的总和。 3、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学派,分别是欧洲学派和北美学派。 4、3S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三、简答(40分) 1、什么是复合种群,广义的复合种群有几种类型?(10分) 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互相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地种群组成的斑块系统。按照种群的空间结构类型的不同,复合种群又可分为经典型、大陆-岛屿型、斑块型、非平衡态型与混合型5类 2、根据图示,简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10分) 在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率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和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化,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最后,残留的小斑块有重要的生境意义,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

2021年申遗宣传标语选录

申遗宣传标语选录 1、走近花山岩画,甜蜜骆越历史。 2、走近花山古岩画,出没历史活化石。 3、壮族文化源远流长,花山岩画举世无双。 4、支持花山申遗,助推崇左发展。 5、一举一动守护花山岩画,一心一意助力崇左申遗。 6、心同崇左申遗律动,情与花山岩画共融。 7、同心同德保护花山岩画,群策群力申报世界遗产。 8、手牵手保护花山岩画,心连心申报世界遗产。 9、世界的传奇,民族的瑰宝,崇左的骄傲。 10、申遗始于心,保护践于行。 11、申报世界遗产我给力,保护花山岩画我先行。

12、申报世界遗产你我同心,保护花山岩画全民同行。 13、赏不够的千古岩画,品不完的魅力花山。 14、人人关心申遗,人人参与申遗,人人服务申遗。 15、全民携手传承文化魅力,同心同梦同铸申遗传奇。 16、情与花山岩画共融,心同申遗工作律动。 17、品味无字天书花山画壁,感受远古神韵左江文化。 18、你我心动一小步,申遗迈进一大步。 19、你给力,我给力,全名给力助申遗;你添彩,我添彩,花山岩画更精彩。 20、你出谋,我献计,岩画申遗要给力。 21、你出力,我出力,崇左申遗齐给力;你添彩,我添彩,花山岩画更精彩。

22、你出力,我出力,保护岩画齐出力;你添彩,我添彩,和谐崇左更精彩。 23、民族奇葩绽放精彩,花山岩画拥抱未来。 24、美丽中国梦,花山岩画景,崇左申遗情。 25、骆越神笔画花山,中华文明绣壮锦。 26、陆路东盟看崇左,世界遗产品花山。 27、看不完的花山岩画,品不尽的骆越传奇。 28、举社会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花山岩画申遗成功。 29、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动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30、积极参与岩画宣传保护,为申遗献出绵薄之力。 31、绘画艺术不朽杰作,壮族文化永恒诗篇。

多聚焦图像融合源代码

针对经典的最大系数法不准确和方差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混合多级式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对于三层小波分解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每幅图像被分解为三层十个频带。对这十个频带本文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融合。对于低频系数,本文仍然采用求平均法;对于高频系数本文采用方差法和最大系数法进行融合。它们的计算量比最大系数法大一些,但是融合结果更接近于原始清晰图像,而相比于方差法,它们的计算量小的多,但是融合质量稍差一些,应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本文还给出了一种基于Canny算 子边缘检测的小波变换多聚焦图像融 合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三层小波分 解,然后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 得到各层分辨率下的边缘图像;对相 应分辨率的高频小波系数根据其是否 为图像的边缘点采用最大系数法或方 差法分别进行融合。仿真实验证明该 方法效果良好,计算量可以灵活调节。 关键词:小波变换;多尺度几何分析;多聚焦图像融合;边缘检测主要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leo1=imread('a1.bmp');%读入图片 leo2=imread('a2.bmp') T=0.4;k1=0.5;k2=0.5;w='db4';m='edge'; tic; outdoor1=leo1; outdoor2=leo2; %三层小波分解 [ca11,chd11,cvd11,cdd11]=dwt2(outdoor1,w); [ca12,chd12,cvd12,cdd12]=dwt2(ca11,w); [ca13,chd13,cvd13,cdd13]=dwt2(ca12,w); [ca21,chd21,cvd21,cdd21]=dwt2(outdoor2,w); [ca22,chd22,cvd22,cdd22]=dwt2(ca21,w); [ca23,chd23,cvd23,cdd23]=dwt2(ca22,w); %求边缘图像 e11=edge(ca11,'canny',T); e12=edge(ca12,'canny',T); e13=edge(ca13,'canny',T); e21=edge(ca21,'canny',T); e22=edge(ca22,'canny',T); e23=edge(ca23,'canny',T); %矩阵融合 chd3=matfusion(chd13,chd23,e13,e23); cvd3=matfusion(cvd13,cvd23,e13,e23); cdd3=matfusion(cdd13,cdd23,e13,e23); chd2=matfusion(chd12,chd22,e12,e22); cvd2=matfusion(cvd12,cvd22,e12,e22); cdd2=matfusion(cdd12,cdd22,e12,e22); chd1=matfusion(chd11,chd21,e11,e21); cvd1=matfusion(cvd11,cvd21,e11,e21); cdd1=matfusion(cdd11,cdd21,e11,e21); ca3=k1*ca13+k2*ca23; %反小波变换 L2=size(chd2);L1=size(chd1); ca2=idwt2(ca3,chd3,cvd3,cdd3,w); ca1=idwt2(ca2(1:L2(1),1:L2(2)),chd2,cvd2,cd d2,w); I=idwt2(ca1(1:L1(1),1:L1(2)),chd1,cvd1,cdd1, w);

多尺度方法综述

跨原子/连续介质(第一类)多尺度分析的各种方法按照其控制方程的类型可分成两类,基于能量的方法和基于力平衡的方法 一、基于能量的方法 假定系统的总能量由原子区,握手区(可无),连续介质区构成 tot A H C ∏=∏+∏+∏ 其中,握手区和连续介质区的能量是由有限元法近似求得的。 基于能量的方法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很难消除耦合能量的非物理效应“鬼力”。鬼力产生的原因: 假设全区域采用原子进行计算,则其能量为: ,,atom atom A atom C ∏=∏+∏ 对位移进行求导,可得 ,,atom A atom C f u u α αα?∏?∏=--?? 在平衡时:,,atom A atom C u u αα ?∏?∏=-?? 同理,对于无握手区的多尺度能量法,在平衡时,满足方程: A C u u αα?∏?∏=-?? 同时因为在两种方法中,,A atom A ∏=∏ 即对于多尺度能量法需满足方程:,C Atom C u u αα ?∏?∏=?? 因为在多尺度能量法的计算中,连续介质区的能量是由有限元法近似求得的,与原子计算的能量不一致,所以会产生“鬼力”。 1. QC 法(1998, Tadmor E B, OrtizMand Phillips R 1996 Quasicontinuum analysis of defects in solids Phil. Mag. A 73 1529–63) 在之前的报告中阐述过,本周的阅读中暂无改进内容 2. CLS 法(1999,Broughton JQ, Abraham F F, BernsteinNand KaxirasE1999 Concurrent coupling of length scales: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Phys. Rev. B 60 2391–403) 提出该方法的作者是基于自身对于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连恩平简介

连恩平简介 连恩平,临朐县冶源镇冶北村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其祖上是“连史纸”创始人。在临朐桑皮纸捞纸技艺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唤醒千年记忆。结合祖上传承技艺,发掘和规范临朐桑皮纸的捞制工艺,精心制作,捞制出用于中国绘画和书法创作的手工桑皮纸。在他执着的坚守下,使堪称“活化石”的左伯桑皮纸技艺得以传承。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连史纸是一种供毛笔书写的白色手工纸。相传远在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连氏兄弟二人,排行老三、老四。精工于捞纸。老四的造纸技艺更为高超,因其捞制产品质优,远近驰名,被誉为“连家老四纸”简称“连四纸”。后来传到外地,被误称为“连史纸”。因“连史”一名较“连四”更雅,于是便流传开来。连史纸手工竹帘抄造,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 其十一世祖连恒世自清代迁入山东临朐,定居于号称“江北第一竹林”的老龙湾畔、龙泉河上游。起初曾用其当地竹子做为原料捞过纸,但终因竹园是人家私产,原料短缺。后又改用当地丰富的桑皮做原料生产。当时临朐桑皮纸师承东汉左伯纸系,一直沿用古老的捞制方法,世祖和当地老艺人相互切磋技艺,对工艺做了部分改良,使临朐桑皮纸盛极一时。全县加工业户发展到近两千家,皆仰食于斯,收入占全县岁赋四成,技艺传至曾祖连俊斗时,因供职庠生而停产,但其捞纸工艺却多由祖辈口述下辈,至连恩平时,因其年代久远,又无文字记录,其工艺面临失传。但他对祖上的传承技艺和临朐桑皮纸的捞制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当时桑皮纸多用于垫蚕席,包中药,糊门窗,制酒娄,书写契文等功能性用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用途也逐渐被其他现代产品所代替,随着机制纸的发展,以后逐年萧条,手工临朐桑皮纸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事捞纸的作坊也基本绝迹。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一个产品和技艺如不适应市场和现代文明,必将失去它存在的环境,如何让古老的文明和技艺传承下去,就必须给这个产品和技艺正确定位,虽然它的一些功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一些独特功能是现代产品所不可替代的,比如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必须用中国古老的手工纸作为载体,是现在机制纸所不可代替的。 “人一辈子关键是做对一件事,做对了就要坚持下去,那怕是千辛万苦,为此付出一切,决不退缩。”在这个人生信条的支持下,凭着对祖国古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连恩平立志传承和发扬临朐桑皮纸的捞制技艺,自1986年开始,潜心研究临朐古桑皮纸技艺。并拜纸坊老艺人魏先明为师,苦心经营,坚守几十年。在不改变桑皮纸纤维细长,质地柔韧,筋健肌丰,拉力大,耐磨损,耐折叠,易保存,防腐防蛀,吸水性能好,着色而不退色,具有独特墨韵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传承技艺,在保留和规范临朐桑皮纸十二道工艺,七十二道程序的基础上,经多次试制,精心制作,捞制出用于中国绘画和书法创作的手工桑皮纸(当时曾称为原书纸)。给古临朐桑皮纸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使这种古老的捞纸技艺得以传承,把临朐桑皮纸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对于继承和传播中华文明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又成立了非盈利公益机构“临朐县桑皮纸制作技艺传习所”使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桑皮纸技艺得以传承发扬。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一、小波分析 1910年,Haar提出了L2(R)中第一个小波规范正交基,即Haar正交基。 (1)操作过程:Haar正交基是以一个简单的二值函数作为母小波经平移和伸缩而形成的。 (2)优点:Haar小波变换具有最优的时(空)域分辨率。 (3)缺点:Haar小波基是非连续函数,因而Haar小波变换的频域分辨率非常差。 1936年,Littlewood和Paley对傅立叶级数建立了二进制频率分量分组理论,(即L-P理论:按二进制频率成分分组,其傅立叶变换的相位并不影响函数的大小和形状),这是多尺度分析思想的最早起源。 1952年~1962年,Calderon等人将L-P理论推广到高维,建立了奇异积分算子理论。 1965年,Calderon发现了著名的再生公式,给出了抛物型空间上H1的原子分解。 1974年,Coifman实现了对一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的原子分解。 1976年,Peetre在用L-P理论对Besov空间进行统一描述的同时,给出了Besov空间的一组基。1981年,Stromberg引入了Sobolev空间H p的正交基,对Haar正交基进行了改造,证明了小波函数的存在性。 1981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Morlet提出了小波的正式概念。 1985年,法国数学家Meyer提出了连续小波的容许性条件及其重构公式。 1986年,Meyer在证明不可能存在同时在时频域都具有一定正则性(即光滑性)的正交小波基时,意外发现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性函数以构造L2(R)的规范正交基(即Meyer基),从而证明了正交小波系的存在。 1984年~1988年,Meyer、Battle和Lemarie分别给出了具有快速衰减特性的小波基函数:Meyer小波、Battle-Lemarie样条小波。 1987年,Mallat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多尺度分析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提出了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统一了在此前的所有具体正交小波的构造,给出了构造正交小波基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快速小波变换(即Mallat算法)。它标志着第一代小波的开始? (1)操作过程:先滤波,再进行抽二采样。 (2)优点:Mallat算法在小波分析中的地位相当于FFT在经典傅立叶分析中的地位。它是小波分析从纯理论走向实际应用。 (3)缺点: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直接在时(空)域中设计滤波器比较困难,并且计算量大。 1988年,Daubechies基于多项式方式构造出具有有限支集的光滑正交小波基(即Daubechies基)。 Chui和中国学者王建忠基于样条函数构造出单正交小波函数,并提出了具有最优局部化性能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的一般性构造方法。1988年,Daubechies在美国NSF/CBMS主办的小波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10次演讲,引起了广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家的重视,将小波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推向了一个高潮。 1992年,Daubechies对这些演讲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扩展形成了小波领域的经典著作——小波十讲《Ten Lectures on Wavelet》。 1992年3月,国际权威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专门出版了“小波分析及其应用”专刊,全面介绍了此前的小波分析理论和应用及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从此小波分析开始进入了全面应用阶段。 1992年,Kovacevic和Vetterli提出了双正交小波的概念。 1992年,Cohen、Daubechies和Feauveau构造出具有对称性、紧支撑、消失矩、正则性等性质的双正交小波。 (1)操作过程:利用两组互为对偶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实现函数的分解与重构。 (2)优点:具有正交小波无法同时满足的对称性、紧支撑、消失矩、正则性等性质。

湖北监利——千年古县

湖北监利——千年古县 历史沿革篇 监利县历史悠久,古为云梦泽,属荆州之域,是大溪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汉初置有华容、州陵二县,属南郡。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析华容置监利县,以"地富鱼稻",吴国派官"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迄今为止已1786 年了。南北朝时,监利改属巴陵郡(治岳阳),后周废华容县,并其地入监利县。隋时监利县曾改属沔阳郡。五代梁时又改属荆州。北宋时监利县属荆湖北路江陵府。元、明、清时,监利县隶属江陵府或荆州府。民国时监利县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县境内几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设立革命政权。1929 年至1932 年间,设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驻周老嘴)、监利县苏维埃政府。1943 年至1946 年间,设监利县抗日民主政府(周老嘴)、监沔县行政委员会。1947 年设监沔县民主政府(周老嘴)等。1949 年5 月,成立监利县人民政府,驻周老嘴,7月迁容城,次年元月改为监利县人民政府,初属沔阳专区,1951 年2月改属荆州专区,1994 年10月随荆沙合并属荆沙市,1996 年12月荆沙市改称荆州市后属荆州市。 人文地理篇 监利县就是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湖北省的南部,洞庭湖的北面,东带洪湖,南濒长江,汉江支流东荆河绕北部边界蜿蜓东去。监利西与江陵,石首傍江接壤、北与潜江、仙桃夹河相邻,东与洪湖连壤交界,南与湖南的华容、临湘、岳阳隔江相望。监利县人口140万,国土面积3600平方公里,耕地185万亩。 监利风景秀丽,长江在左,洪湖在右,岳阳楼在前,荆州城在后,如此超一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包装下的监利,岂有不美之理。监利之美美在一马平川,无遮无拦,让你的眼界和心界无限扩展、任意驰骋;监利之美美在四季田园,风景如画,春来菜花黄似锦,夏来秧苗绿似海,秋来稻田黄如金,冬来鱼塘白如银,如此美丽的风光,再添加水乡健黑如牛的汉子和嫩白似藕的姑娘,还有雄浑的号子和欢快的舞蹈,谁都会沉醉而不能自已,流连而不想归去。监利之美美在水乡泽国,妩媚动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还只是表象,你肯深入领会么,里面的莲子正饱、蒿巴正粗,鳜鱼正鲜、青虾正亮、螃蟹正肥,人生无限口福和无限乐趣都在水里面。至于杨林山的秀奇、朱河巷的繁华、祖圣庙的热闹、华容道的亮丽、周老嘴的壮烈、东荆河的曲折,还有那白螺的蓑衣萝卜、朱河的烧糍巴、城关的米团子、新沟的顾雀子、汪桥的徐乌龟、程集的糯米酒等等,美不胜数、美不胜收。 监利文化灿烂,有文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史载“许灵公畏逼无郑,请迁于楚”,筑城建廊,为楚所容,谓之“容城”。而今监利县城所在地就叫容城。当年楚灵王在此建章华台,“天下宫室之美女无不出其右”,成为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灿烂的古建筑之一。楚王好细腰,章华台纳天下美女于其中,也让监利美女俊男云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行吟到监利,写下了中华民族的第一部史诗《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浊我足”,沧浪之水就是监利湖水。监利是三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周瑜赤壁用火攻,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火烧赤壁最高潮写在监利,三国华容就是今天的监利,而今监利有一条主街还叫华容道。一部三国演义,留给监利的今天有三百多处遗迹,监利村村都有三国古迹,人人会说三国故事。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监利英才辈出,有千古名将伍子胥,爱国英雄申包胥,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汉代六朝宰相胡广,明代翰林院编修裴纶,功勋卓著的清代台湾知府朱材哲(朱河镇乃湾村),学识渊博的皇帝老师王柏心。大革命时期,涌现过刘崇龙、陈步云、崔琪(中共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朱河镇崔岭村人)、姜炳炎等一批著名革命志士。新时期更是人才济济,有享誉海内外的兄弟书法家王遐举、王轶猛,名震中华的首任驻港部队政委熊自仁中将(1999年到2003年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现为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江泽民同志在98 抗洪讲话中高度赞扬的革命烈士胡继成、杨书祥,全国最年轻

多尺度方法在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中的进展

多尺度方法在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介绍了多尺度方法的分量及其适用范围,详细论述了多尺度分析方法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塑性等力学性能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尺度分析方法,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细观力学,均匀化理论 1 引言 多尺度科学是一门研究不同长度尺度或时间尺度相互耦合现象的跨学科科学,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多尺度现象并存于生活的很多方面,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如介观、微观个宏观等多个物理、力学及其耦合领域[1]。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尺度现象是材料科学中材料变形和失效的固有现象。 多尺度分析方法是考虑空间和时间的跨尺度与跨层次特征,并将相关尺度耦合的新方法,是求解各种复杂的计算材料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对于求解与尺度相关的各种不连续问题。复合材料和异构材料的性能模拟问题,以及需要考虑材料微观或纳观物理特性,品格位错等问题,多尺度方法相当有效。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以微观、介观或宏观等不同的结构尺度与层次,经过复杂的空间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多相材料系统[2]。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低密度、强耐腐蚀性、低蠕变、高温下强度保持率高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越来越受到土木工程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的重视。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不仅与宏观性能(如边界条件、载荷和约束等)有关,也与组分相的性能、增强相的形状、分布以及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特性等细观特征密切相关,为了优化复合材料和更好地开发利用复合材料,必须掌握其细观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即应研究多尺度效应的影响。 如何建立起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和组分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组织参数之间的

小波分析笔记

过去10年来,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处理具有点状奇异性的一维信号时远胜于傅立叶分析,在应用中,大多数的二维小波变换使用的可分离滤波器组是一维小波变换在行和列方向的张量积。由于小波基函数仅能表示水平、垂直、对角三个方向,因此在表示高维奇异信号如图像的几何边界等就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小波变换在捕捉0维奇异性或处理分片光滑区域时是最优工具,但是在处理高维信号时就不是最优的。 小波分析在一维时所具有的优异特性并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二维或更高维,由一维小波张成的可分离小波(Separable wavelet)只具有有限的方向,不能“最优”地表示含线或者面奇异的高维函数,但事实上具有线或面奇异的函数在高维空间中非常普遍,例如,自然物体光滑边界使得自然图像的不连续性往往体现为光滑曲线上的奇异性,而并不仅仅是点奇异。 实现函数的稀疏表示是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很多领域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对于模型(7)(焦李成谭山图像的多尺度几何分析:回顾和展望),正交基所能达到的最优逼近误差应该具有s M-的衰减级[D L Donoho: 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 and optimal atomic decomposition[j]. Constructive Approximation, 1998, 17:353-382],然而小波变换的非线性逼近误差只能达到1 M-的衰减级。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二维可分离小波基只具有有限的方向,即水平、垂直、对角,方向性的缺乏使小波变换不能充分利用图像本身的几何正则性。据生理学家对人类视觉系统的研究结果和自然图像统计模型,一种“最优”的图像表示法应具有如下特征:(1)多分辨:能够对图像从粗分辨率到细分辨率进行连续逼近,即“带通”性;(2)局域性:在空域和频域,这种表示方法的“基”应该是“局部”的;(3)方向性:其“基”应该具有“方向”性,不仅仅局限于二维可分离小波的3个方向。 上图表示了分别用傅立叶分析、二维可分离小波变换以及Bandelet变换来逼近图像中奇异曲线的过程。由一维小波张成的二维小波基具有正方形的支撑区间,不同的分辨率下,其支撑区间为不同尺寸大小的正方形。二维小波逼近奇异曲线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用“点”

气候变化的若干术语

第八章气候变化 【1】教学要点 介绍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历史、引起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以及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讨论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途径,重点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2】教学时数 10学时(不含自学) 【3】考核要求 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能正确解释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的气候效应,初步掌握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认识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问题历来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科学问题,也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各种学科领域,地球气候变化史反映了地球发展史、生物演变史、人类进化史各时期及以前的大气环境演变过程,与地球科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需要借助其它有关学科的发展加以推动。 第一节气候变化的概念 长期以来,各门学科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各种有关气候变化概念和时间尺度的学术名称。例如,表示气候变化概念的术语就有气候变化、气候变迁、气候振动、气候波动和气候趋势等等。为此,1966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涉及气候变化概念和气候变化时间尺度的学术名称作了统一的规定,试图作为气象学领域中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标准。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指所有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综合名称。诸如气候趋势(climatic trend)、气候振动(climatic fluctuation)、气候波动(climatic vacillation)、气候周期、气候不连续/突变等。关于时间尺度,百年以上的气候变化均有专门名词,千年尺度称为冷期或暖期,万

千年古县——重庆垫江

千年古县——重庆垫江 一、垫江历史 垫江县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公元555年垫江建县,至今已有1453年。垫江县古迹众多,从商周时期的文物、唐代的道教佛教圣地到清代民居,加上广受好评的垫江县角雕工艺及风味独特的梅咂酒等乡土文化,具备了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对“千年古县”的基本要求。为提高垫江县知名度,扩大垫江县影响力,垫江县政府对此次申报高度重视,将申报工作作为垫江县走出国门的重中之重。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经过独立评审,最终授予垫江县“千年古县”。据悉,全国上千年的古县有800个,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决定选择100个“千年古县”进行重点保护,而垫江则是进入首批认定的全国40个“千年古县”之一。与之同时被认定的全国“千年古县”共40个,我市仅有垫江1个。 据《垫江县志》介绍,垫江县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的遗迹,自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至今,已有1453年建县有有历史。垫江县拥有世界最大的山寨式古城堡——鹤游坪、九龙天星桥清代民居、西山清代古墓群,东汉岩墓、驸马坟、清代名士李西怄等近数十处历史文物古迹。同时,垫江书画、垫江梅咂酒、垫江牡丹等久负盛名, 二、垫江名胜古迹 垫江县境内已发现的瞎马寨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说明远在夏商之际,忠臣寨(钟成寨) 忠臣寨位于明月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四面陡绝,始建于明初。寨中有寺庙、香火旺盛。明崇祯三年(1630年),匪盗猖獗,总兵罗尚文提兵三千围剿。罗全军覆灭,寨子也随之湮没。直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避白莲教义军,乃重修钟成寨。为纪

念总兵罗尚文剿匪功绩,因更名为忠臣寨,邑人李均作有《重修钟成寨记》载入《垫江县志》。 钟嘴寨,位于明月山的内山与外山之间,扼垫江、邻水交通要塞。寨墙依悬崖而建,十分险峻。山寨有前后两寨,相通相连,有水井、炉灶、房舍,可纳数百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知县郭鸿与安徽休宁县人程征吉为抵御农民起义军,联合士绅17人及邑人48户修筑。张献忠部属余大海、李鹞子攻克垫江,将钟嘴寨围攻3月不下,不得不撤兵西去。钟嘴寨见证了滚滚烽烟和血肉拼博的残酷,留下了古战场的遗址和传说,供后人们凭吊 新寨位于坪山镇新寨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悬崖峭壁上的寨墙,由青砂长方石礅砌成,保存完好。寨墙上长满大树野藤,树根爬满寨墙,形成一幅“虬龙护寨”景观。四个寨门均为拱顶,并无破损。寨内宽阔,约1平方公里,至今保存着饮水池,石磨、大石碾盘(直径约8米)等古迹。 八角殿寨,位于普顺镇跃进村金华山上,海拔956米,始建于明末清初。寨墙为大青条石砌成,现保存完好。四重寨门,现只有三重了,寨内石阶一级连一级。当年的房舍无存,遍地长满了青草绿树。唯有那口水井依然清澈透底。在山顶了望塔废墟处,一块刻有《西江月》的残碑,其文字仍依稀可辩。 帽盒寨,位于五洞镇卧龙河与雷山之间,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寨墙均为条石砌成,碟垤分明,女墙曲折。两道石寨门之间为一条石板大道连接,寨门呈N形。寨内的楼宇建筑已毁,而寨墙和寨门尚保存完好,寨门的对联也清晰可见。前寨门临卧龙河,上联刻题“地当南路据中心,眼底层云空一览”;下联为“势与西山为对垒,关前刁斗击三更”;额为“东川据望”。后寨门对雷山,上联刻题“雷山与此为邻,烟火分明,月夜三更勤出柝”;下联为“龙洞适当其后,女墙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