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及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及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及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及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

和前景展望

韩永辉邹建华(教授)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主要商路,也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XX,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亦称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到达非洲,亦称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药之路。为加快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的又一抓手。

海陆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西亚地区在此期间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西亚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许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中国与西亚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经贸往来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历史上,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共同为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与西亚各国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贸易合作空间日益广阔。中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更是深化了同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宽了国际经贸合作的领域。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合作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两地的贸易合作,互通有无,符合两地

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一、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双边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对西亚国家石油进口量快速增加和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中国资本品和轻工业产品制造生产和出口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双边货物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如图1 所示,2000—2012年,中国与西亚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61. 53 亿美元扩大到2308. 25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4. 8%。虽然,由于受到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与西亚贸易额在2009 年出现了十多年来的首次下降,从2008 年的1387.

32 亿美元锐减至2009 年的1072. 5 亿美元,但是在2010 年之后的三年,中国与西亚贸易迅速恢复,规模继续扩大,同比分别增长39. 2%、43. 1% 和7. 9%。2012 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下,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合作仍成绩斐然,中国与西亚贸易总额达2308. 25 亿美元,同比增长7. 9%,其中,中国对西亚出口856. 63 亿美元,增长7. 4% ,中国从西亚进口1451. 62亿美元,增长8. 2%,进出口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由于中国与西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的稳步推进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未来中国与西亚双边贸易的增长空间仍然广阔,两地有望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在互利共赢中实现更深层次的双边贸易协同发展。

图1 中国与西亚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从中国对外贸易的角度看,西亚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对外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虽然仍比较小,但近年却呈现出了稳步上升的趋势(图2),重要性正不断加强。在出口方面,1994 年,中国对世界出口总额为1156. 14 亿美元,对西亚出口只有25. 81 亿美元,仅占总额的2. 13%。2012 年,中国对外出口总额增至20487.

14 亿美元,对西亚出口已增至856.63 亿美元,占比增加至4. 18% ,增长了2.05 个百分点。在进口方面,1994 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为1156.14 亿美元,从西亚进口12. 46 亿美元,西亚占中国进口贸易比重仅为1.08%。到2012 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增至18184.05 亿美元,从西亚进口额更是增长到了1451.62亿美元,从西亚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占比提高到了7.98%,增长了6. 9个百分点。

从西亚对外贸易的视角看,中国作为西亚各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日益重要。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亚绝大部分国家总出口的80% 以上是销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西亚各国的进口商品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商品也占到总额的80% 左右。但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从21 世纪开始,随着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崛起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迅速增加。1995 年,在贸易总额、进口和出口方面,中国分别只占西亚总额的1.92%、

2. 47% 和1.42%。到2012 年,三项指标分别增长了8.92、9.29 和8.88个百分点,达到10.84%、11.76%和10. 31%(图3)。相反,在同一时期,欧盟、日本、美国在西亚货物进出口中的比重却逐步下降。至今,中国已顺次超越了韩国、美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欧盟的西亚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图4)。

图2 西亚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3 中国占西亚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数据来源: 根据UN TRADE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4 西亚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 根据UN TRADE 数据库数据整理

(三)中国对西亚国家贸易逆差在增加

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平衡方面看(图5),1999 年之前,在中国与西亚的相互贸易中,基本上呈现两地贸易平衡、中国有小幅度顺差的状态; 进入2000 年,作为全球最重要石油供应地的西亚成为了中国能源资源的最主要进口来源地,兼之中国自加入WTO 后积极实施了各项关税减让政策,促进了中国从西亚国家的进口,中国开始对西亚保持了长期的贸易逆差,并且贸易逆差更有持续增加的趋势。2010—2012 年,中国对西亚地区的贸易逆差连创三次新高,分别达到239. 99 亿美元、543. 75 亿美元和594. 99 亿美元。2012 年,中国对西亚逆差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逆差364.1亿美元)、阿曼(151. 64 亿美元)、伊朗(132. 71 亿美元)、科威特(83. 79 亿美元)和伊拉克(77. 44亿美元); 中国对西亚顺差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则为阿联酋(顺差187. 16亿美元)、以色列(40. 66亿美元)、约旦(26. 62亿美元)、黎巴嫩(16. 72 亿美元)和叙利亚(11. 79亿美元)。能源资源的出口在西亚的对外经贸中仍然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分析数据后可以发现,中国对西亚地区逆差的国家均为世界产油大国,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资源产品是这些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贸易品,中国对西亚能源资源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另一方面,由于西亚各国对中

国进口的需求增速较为缓慢,所以,中国与西亚的国际贸易存在一定竞争劣势,并越发严重,贸易逆差也相应不断扩大。未来,随着中国从西亚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增加,双边贸易额也将迅速增加,中国用于能源资源进口的开支也将相应扩大,能源进口必将成为影响中国与西亚贸易平衡的最重要项目。怎样才能够在扩大西亚能源资源进口的同时,维持两地贸易平衡,引导“石油美元”的回流,将成为中国经贸安全的重要议题。

图5 中国与西亚进出口贸易差额概况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四)中国对西亚贸易的国别集中度比较高

中国在西亚的主要贸易伙伴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石油资源丰富和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近十多年,沙特阿拉伯一直是中国在西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阿联酋、伊朗和阿曼则基本维持在第二至第四位(图6)。中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具有国别集中度高的特征,如2012 年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额占中国与西亚贸易总额的31. 76%,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和阿曼四国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对西亚贸易总额的73. 21%。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2 年,中国与前四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始终保持在75% 上下,比较稳定; 近几年来,与中国贸易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西亚国家是伊拉克,其已成为了中国在西亚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这主要是源于该国在美伊战争后的社会重建和经济复苏进程得以比

较顺利地进行; 与中国贸易增长较快的还有产油大国科威特,中国与科威特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也同样得益于该地区周边局势的缓和稳定,该国现已成为中国在西亚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在整体维持与沙特阿拉伯、伊朗等西亚产油大国的贸易额的同时,与战后复兴的伊拉克、科威特和卡塔尔等西亚产油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说明中国与西亚的贸易合作有向国别多元化发展的潜力,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不仅有利于确保中国的能源贸易安全,还有利于未来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往来的可持续发展。从贸易差额看,除中国与阿联酋贸易是出超之外,近年来中国与其余五个西亚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往来基本都处于严重入超状态,这为中国未来进一步利用西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实现贸易平衡,提出了挑战。

图6 中国与西亚贸易的国别比例构成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五)对西亚出口的商品结构升级明显

从中国对西亚出口的商品结构角度看,近年中国对西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和杂项制品(SITC8)(图7)。2012 年,对西亚地区出口机械及运输设备285. 63 亿美元、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232. 95 亿美元、杂项制品207. 69 亿美元,三类商品占比依次为

36. 30%、29. 61% 和26. 40% 。排在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食品和活动物(SITC0),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SITC3),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2),饮料及烟草(SITC1),动物油、植物油、脂肪和蜡(SITC4)和未分类的货品及交易(SITC9),所占比例依次为4. 99%、1. 34%、0. 88% 、0. 36%、0. 11%、0. 01%和0. 01%。从动态变化看,1995—2012 年,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占比基本维持在30%,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从22% 上升至近40% ,杂项制品占比从36% 逐步下降至26%,可见中国对西亚出口的商品结构升级比较明显,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增加。机械及运输设备等科技含量更高的商品出口占比得到迅速提高主要源于两方面:其一,随着中国现代工业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禀赋优势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快速转变,中国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在西亚市场的竞争力越发强劲; 其二,中国对西亚工程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出口,1998 年,中国在中东地区完成的承包工程总额仅14. 2 亿美元,至2011 年已发展至超过235 亿美元,增长了15. 5 倍,工程承包市场的开拓带动了国内工程机械和机电设备等产品对西亚的出口。

图7 中国对西亚出口的商品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 根据UN TRADE 数据库数据整理

(六)自西亚国家进口的商品结构相对稳定

从中国自西亚进口的商品结构角度看,1995—2012 年,化石燃料一直是中国自西亚国家进口最为主要的货物商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SITC3)的比例一直维持在85% 上下,其中原油维持在75% 左右; 中国从西亚进口商品金额占比排在第二、三位的依次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和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2),占比分别约为12% 和3% 左右; 这三类商品一直占据着从西亚进口商品的99% 以上,可见中国从西亚进口的商品结构相较稳定,种类较少(图8)。

图8 中国从西亚进口的商品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 根据UN TRADE 数据库数据整理

二、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的前景展望

(一)有利因素

1.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为中国与西亚加强贸易合作创造有利契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的又一抓手,也将为中国与西亚加强贸易合作创造有利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将有利于稳固中国与西亚各国的合作友好关系,释放中国和西亚国家外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战略红利”; 有利于推动中国与西亚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两地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建立两地一体化最终产品市场,扩大两地最终产品贸易,优化贸易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最终实现中国与西亚经济贸易优势互补、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贸协同发展。新海陆丝绸之路将有可能成为继传统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轴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轴心———新丝绸之路贸易轴心。在新丝绸之路贸易轴心的区域贸易合作中,中国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更大的主导作用。对内,“一带一路”将带动西北、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通过促进西北、西南地区的经贸崛起以平衡国家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对外,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加深与东盟、西亚等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有助于中国“以我为主”的对外贸易网络构建。与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相比,21 世纪新海陆丝绸之路具有新内容、新特点、新空间、新节点,虽沉寂千年,但将再度为世人所瞩目。

2. 中国与西亚产业的强互补性是有利于两地加强贸易合作的经济基础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西亚原油和液化石油气的进口需求自20世纪90 年

代中期以来不断攀升,同时,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和机械装备产品的制造能力也显著提高。中国与西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越发加强,为未来中国与西亚双边贸易合作的深度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中国以工业制成品换取西亚国家的能源资源已成为两地经贸交往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近年中国从西亚进口的原油数量达原油进口总量的50% 以上,西亚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区。在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初级塑料、化肥等都保持着较高的需求量。随着未来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中国定将成为西亚各国能源相关产品的主要购入国。另一方面,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包含了西亚地区所需要进口的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制造业材料和轻工业产品等类别。中国的优势出口产品恰恰正是西亚各国所急缺的商品。中国在服饰、纺织品、鞋类、家具及零部件等主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保持强劲势头的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突飞猛进。2012 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 7%,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9. 6%,其中,光电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3. 04%,电子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7. 28%,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0. 62%。从中国与西亚货物贸易总体状况分析可知,双方进出口贸易合作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与西亚国家在资源禀赋和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互补性强,西亚国家需要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可从制造业大国———中国进口大量价格便宜、品质优良的“中国制造”; 而中国为维系庞大制造业体系的运转、服务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西亚地区正拥有巨大的能源储量和产量。中国近年过剩的产能也可借助西亚广阔的市场得以消化,西亚的能源资源也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合作平台建设的稳步推进是有利于深化两地贸易的制度保障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和中国—海合会自贸区两大合作平台建设的稳步推进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和西亚国家贸易的深化发展。随着中国与西亚国家关系的快速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西亚国家出现“向东看”的势头,显著提升了对发展与中国经贸关系的重视程度。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话和合作的平台“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在2004 年1 月成立,之后每两年轮流在中国或阿盟总部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召开部长级会议,每次部长级会议均发表会议公报和行动计划两个主要文件,分别讨论双方在政治经贸和文化关系发展方面的合作,每次都有新的思路和举措被提出。除部长级会议外,论坛框架下的各种机制也顺利运行。截至2013 年,高官会议已举行十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已举办五届,企业家大会、能源合作大会、新闻合作论坛和中阿友好大会均已举办三届。中国与西亚阿拉伯国家通过搭建新型对话平台,形成集体合作机制,对双方贸易投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规划和指导作用。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始于2004 年,双方经过多轮谈判,现已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大部分领域进行了谈判,达成了一些共识。未来中国海合会双方应尽早重启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继续进行有效沟通和磋商,有效协调解决目前谈判进程中存在的搁置问题,从大局出发,尽早取得积极成果,提升双方整体合作水平,进而达成双赢协定,尽快建成自贸区。这将对中国和西亚双边贸易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实现互利合作共赢。

(二)不利因素

1. 政治制度和XX文化差异带来的合作障碍

虽然中国与西亚的国家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中国与西亚地区国家的高层领导互访频繁,增进了两地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文化的交流,但是西

亚地区的国家长期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相当依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西方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置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权威于不顾,对西亚国家内政横加干涉,推行“新干预主义”,使得西亚事实上并未能做到真正的XX自由和民族独立,这将成为中国与西亚国家深化经贸合作中的潜在威胁。另外,西亚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XX文化相当浓厚,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世界性、地区性XX的发源地。除了以色列信仰犹太教外,其他国家的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复杂的历史和民族渊源、浓厚的XX氛围、差异较大的生活习惯,可能使得中国企业在加强与西亚合作的过程中,未能及时适应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甚至产生误解、恐慌和冲突,从而成为一定时期内制约两地经贸深度合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2. 西亚地区局势动荡影响双边合作的深化

西亚地区的XX、种族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是历史遗留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地区局势动荡。既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突厥人、库尔德人等之间的民族矛盾,也有伊斯兰教与其他XX之间以及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XX和教派矛盾。部分国家之间还存在领土边界纠纷、经济利益纠葛以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显著差异,更不时有恐怖主义袭击的发生。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调和解决,恐怕也难以根本消除,并经常以冲突甚至战争的形式爆发。西亚动荡的局势隐患一直是世界各国投资者最担忧的问题,也是中国深化与西亚经贸合作的主要风险和障碍。例如,伊核问题引致的局势紧X,伊朗曾数次扬言,如果遭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攻击,将中断石油出口予以报复,并将封锁掌控着世界石油运输量1/3 和中东地区石油运输量80% 的霍尔木兹海峡。又如,2011 年以来的叙利亚国内暴力冲突实际上已经升级为内战,其不稳定局势影响着整个西

亚地区的安全局势。由于叙利亚动荡的国内局势,中国石油企业已经撤离叙利亚,中国在当地的援外项目也无法继续实施,中方目前也暂不鼓励国内企业和人员进入叙利亚。因此,西亚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将对中国和西亚的进一步国际经贸合作带来不利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企业在西亚地区的投资选择。

3. 西亚地区市场规X化程度相对较低

经过改革开放后35 年的发展,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综合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也日趋完善,市场规X化程度日渐提高。虽然不少西亚国家也纷纷推行市场规X化改革,但是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现阶段,尽管西亚地区人民生活普遍比较宽裕,有较强的购买力,但是西亚地区的市场规X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经济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和约束,信用管理体系比较薄弱,部分地区仍在沿用XX裁判、口头契约等难以与现代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商事惯例和制度。西亚部分国家还是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看得见的手”在指引着贸易的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上述因素都使得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心存顾忌,投资信心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中国进一步加强和西亚国家的贸易合作。

4. 面临与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与西亚地区的经贸往来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深入,不但占据了西亚多数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市场,拥有很多大型的投资项目,巨额的贸易往来,它们的产品在品牌、市场推广度等方面相比中国也有明显的优势。随着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合作的加深,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和经济干预也会增多。美、欧、日在西亚地区的既有影响力及其对中国产品在西亚市场份额剧

增的态度,是中国在加强与西亚地区经贸合作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其实也希望通过扩X对外贸易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问题,这加深了中国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产品原本就比较激烈的竞争关系。另外,虽由于受到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中国过去拥有绝对优势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失去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的转型升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的出口比例不断增加,商品的出口结构与发达国家越发相似,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市场竞争定将更加激烈。

三、加强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扩大与西亚的贸易经济交往

由于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外交体系中并没有比“伙伴关系”更高的双边关系,但是,只要有“伙伴”两字,就意味着双方已达到一定的信任程度。“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将是一个创新的概念。从中国传统的伙伴关系看,建立伙伴关系的对象有国家也有地区组织,这次提出建立一带多国的伙伴关系是第一次采用一种媒介(“一带一路”)来作为建立伙伴关系的对象和黏合剂。建议通过国家层面持续注入更多的政策支持,落实中国和西亚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合作的共识、倡议和总体规划,巩固和发展与西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具体实行上,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与专家委员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并提出指导和督导; 可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战略,细化中国加强与西亚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的规划,推进与西亚国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贸易合作。通过与西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扩大与西亚的贸易经济交往,拓展对西亚国际贸易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中国与西亚将都能

因此而共享巨大的贸易利益。

(二)加快与西亚地区海陆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

推动中国和西亚在港口、铁路、航空领域的互联互通进程,在保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联通性和有效匹配衔接的前提下,加强两地在国际海、陆、空通道的建设和升级,将能为深化中国与西亚贸易合作提供重要的支撑。海运方面,中国在强化自身全球航运贸易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努力开拓与西亚的国际海运线路,推进多式联运与港口建设。陆运方面,中国应加强在公路、铁路的联通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与西亚更加便捷的贸易通关体系,例如促进中—伊铁路国际合作建设项目的加速进行等。空运方面,中国在推进自身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建设、扩大国际运输吞吐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与西亚国家的航空线路和直达航班,增强与西亚贸易的空运物流承载力。

(三)深化与西亚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合作

中国与西亚的商品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西亚主要出口轻工、机械装备等工业制成品,而中国从西亚进口的商品主要为矿物燃料、有机化学原料、塑料及其制品。正是经济贸易的互补性,使中国与西亚双方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工业制成品贸易合作的继续深化存在广阔的空间。在深化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工业产品贸易合作中,中国应在巩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商品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产品升级转型,迎合西亚地区的消费需求。在近期,中国应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发展,因地制宜并与时俱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巩固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工业产品贸易合作。例如,建立更多的商品贸易合作平台和沟通渠道,加强对与西亚有商品贸易合作或合作意向的企业家、销售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市场信息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中期,

中国可重点从减少贸易保护和避免贸易摩擦方面努力,深化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如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完善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制度,达成消除贸易壁垒的协议,形成一致的贸易战略共识,营造和谐的贸易伙伴关系,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限制,确保两地的自由贸易。远期,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不断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所以应更加注重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推进,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扎扎实实提高自身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用环保友好、质量过硬的产品赢取西亚的市场,增强“中国制造”在西亚的综合竞争实力,形成中国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品牌,最终从根本上深化与西亚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合作。

(四)加强中国与西亚国家能源贸易的合作

中国是工业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石化能源主要依赖外部提供,2013 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8. 1% ,西亚则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合作伙伴。加强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深化能源贸易伙伴关系,不仅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西亚国家的经济也有很强的刺激和拉动作用。短期内,中国应继续强化与西亚国家的能源贸易合作,以确保国内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为强化中国与西亚的能源贸易合作,中国可争取与西亚更多的国家建立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能源贸易合作战略伙伴关系,通过签署更多的能源合作协议、能源贸易约定,以促进两地更为稳定和长期的能源合作。在中长期,中国应加强与西亚国家的能源产业合作,利用互补优势,探索两地能源合作的新模式,开辟两地更大更广的能源贸易市场,形成多角度、深层次的能源产业合作局面。如加强与西亚在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上下游生产的合作,力争将双方合作领域扩展到产

业链上游的能源勘采、炼化和生产,充分发掘中国与西亚国家企业能源合作的共同战略目标和商业利益,巩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全球能源治理方面发挥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 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1带1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作者:房丽军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贸易来往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范围,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未来应借助“1带1路”战略的实行,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关键词:“1带1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中国“1带1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火伴国的门坎设定,更不触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1种新的路径选择。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关键,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势必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在“1带1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动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动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 1、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1)中阿贸易范围延续上升,贸易来往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作为我国第7大贸易火伴的阿拉伯国家,1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火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具海关总署相干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 2481.88亿美元,短短

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 2860%,年均增速几近为200%。其中,出口额在2000⑵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 129%;进口额则从88.29 亿美元增长至 1343.37 亿美元,增幅 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截止2015年,中阿双方贸易额更是高达2512亿美元,在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额降落的背景下,中阿贸易额仍较上年同比增长 5.2%。其中,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3%。2015中阿展览会期间双方更是在智能科技、新能源、设备制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签约163个项目,投资金额1712亿元,提出和构建的“1+2+3”合作格局更是拓展了中阿双方在金融、航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范围。例如,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展览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宣布成立,约旦、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的科技机构和阿盟下属的高校与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达成了协议,成立5个分中心;同时,中国(境)外项目86个,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国内合作项目77个,投资金额近700亿元。 (2)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综合对照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总额可以发现,目前位居前3的仍然是欧盟、美国、东盟,阿拉伯同盟还没有进入前5名,但结合中阿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 2.2%左右,而2014年该比重则上升至5.8%,“1带1路”战略提出后中阿双方间贸易合作进1步扩大。其中,出口方面,2015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额已到达 1138.51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89%,较2000年增长了 2.34 个百分点,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的第6大出口地区;在进口方面,2015年我国自阿拉伯国家进口总额为 1343.37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分析 文 / 童友俊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理事长瀚闻资讯董事长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描绘了贯穿亚欧大陆,一头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接发达欧洲经济圈,涵盖中间广大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 “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所属区域与名称

针对以上“一带一路”沿线64个主要国家,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我国对外贸易大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一、中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我国2014年出口贸易总额的27%,增速超过我国总出口贸易增速(6.1%)。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出口大幅增长,2012年之后增幅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图1-1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出口额及增速单位:亿美元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俄罗斯和南亚的印度等地区。机电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3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如表1-1: 表1-1 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

表1-2 2014年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所占比重及近年出口额增长情况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出口额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对越南和伊朗出口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2013年增长31.17%和72.26%。2014年,我国出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7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出口额83.11%。 二、中国主要贸易进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进口贸易额总计4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我国2014年进口贸易总额的25%,增速超过我国总进口贸易增速(0.4%)。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进口大幅增长,2012年增幅开始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2%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 和前景展望 韩永辉邹建华(教授)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主要商路,也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亦称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到达非洲,亦称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药之路。为加快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的又一抓手。 海陆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西亚地区在此期间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西亚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许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中国与西亚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经贸往来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历史上,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共同为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与西亚各国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贸易合作空间日益广阔。中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更是深化了同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宽了国际经贸合作的领域。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合作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两地的贸易合作,互通有无,符合两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一、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双边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对西亚国家石油进口量快速增加和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中国资本品和轻工业产品制造生产和出口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双边货物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如图 1 所示,2000—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 战 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平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贸易往来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规模,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未来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伙伴国的门槛设定,更不涉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枢纽,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必将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进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进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一)中阿贸易规模持续上升,贸易往来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作为我国第七大贸易伙伴的阿拉伯国家,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具海关总署相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2481.88亿美元,短短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2860%,年均增速几乎为200%。其中,出口额在2000-2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129%;进口额则从88.29 亿美元增长至1343.37 亿美元,增幅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截止2015年,中阿双方贸易额更是高达2512亿美元,在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的背景下,中阿贸易额仍较上年同比增长 5.2%。其中,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3%。2015中阿博览会期间双方更是在智能科技、新能源、装备制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签约163个项目,投资金额1712亿元,提出和构建的“1+2+3”合作格局更是拓展了中阿双方在金融、航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范围。例如,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宣告成立,约旦、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的科技机构以及阿盟下属的高校与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达成了协议,成立5个分中心;同时,中国(境)外项目86个,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国内合作项目77个,投资金额近700亿元。(二)中阿贸易比重平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综合对比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总额可以发现,目前位居前三的依然是欧盟、美国、东盟,阿拉伯联盟尚未进入前五名,但结合中阿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2.2%左右,而2014年该比重则上升至5.8%,“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阿双方间贸易合作进一步扩

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钱菲菲 学号: 0941151232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院系:商学院 指导老师:李光辉 职称学历:讲师/硕士 完成时间: 2013.05 教务处制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承诺书 本人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积极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外,论文(设计)中所有数据均为自己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迅速发展,在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巨大,区域较为集中。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国家资源要素互补、产业合作等因素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各国经济利益关系纷繁复杂,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商品贸易模式等不同因素影响下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在部分国家贸易出现逆差、比重下降明显的现象。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国需要在贸易领域、安全环境和周边关系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 关键词:周边国家;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区域经济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development trad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trade volume in some surrounding countries showed big. In addition, the trade area concentrated relatively. There were some factors promoted the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related national resources complementary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But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nearby lead to the economic interests relationship of the nation turns complicate. Our country meet the different level of factors, for exampl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in China arose and different trade commodities. In some surrounding countries, the trade appeared deficit,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trade weight dropped obviously. The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were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ur country should create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for instance, the aspect of the field of trade,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the surrounding relationship. Key words: Neighboring countries; Trade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Regional economic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中国贸易现状 (一)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 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5672.1亿美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8.3%。2010年中欧贸易额4797亿美元。欧洲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中,中国与德国这两个世界最大出口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2011年1-9月达到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全年有望达到1700亿美元;2010年,中国与德国的双边贸易额达1424亿美元,中国与英国双边贸易额约为600亿美元,中国与荷兰双边贸易额达到562亿美元,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额448亿美元。 受欧债危机影响,2012年中欧贸易有所下降,同时贸易摩擦增多,集中表现为贸易救济案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欧盟2012年发起的贸易案中,1/3是针对中国,特别像光伏产品纠纷,涉及到200多亿美元贸易额,是世界贸易史上最大的贸易救济案,双方经过密集的谈判,最后通过价格承诺这一方法得到妥善解决。这为今后解决中欧贸易争端树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先例,这是双方管控贸易纠纷的典范。 欧贸易日益扩大,光伏等领域出现贸易摩擦。两个世界巨大经济体出现贸易摩擦很正常,两个大贸易体相互依存,融合度很深,必

须要找出一个妥善解决纠纷的一个办法,这样才能不出现双输的结果,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二)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 据海关统计,2011年中美贸易额是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创历史新高。中国从美国进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2年1-11月,中美贸易额达到4386亿美元,同比上升8.2%。其中,中国自美进口1192亿美元,同比上升8.1%;出口3194亿美元,同比上升8.2%。中方顺差2003亿美元,同比上升8.3%。2012年1-10月,中美货物贸易额为4409亿美元,同比上升6.5%。其中,美自华进口3513亿美元,同比上升6.5%;对华出口896亿美元,同比上升6.4%。美对华贸易逆差2617亿美元,同比上升6.6%。如果中美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信任关系,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2015年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7500亿美元;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超过美欧双边贸易总额,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双边经贸摩擦增多但合作仍是双边关系主流,2012年在美国经济复苏迟缓以及大选背景下,美国内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涉华经贸摩擦和矛盾增多。美政府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宣布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强化对华贸易执法,并通过修订法律允许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调查。在调查中采取政治化的做法,调查涉案企业管理人员的政治身份和企业中基层党组织信息。同时,美以“国家安全”等非经济因素为由阻碍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案例明显增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