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融学概论读书笔记

金融学概论读书笔记

金融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金融学概论》经典期末复习笔记】

金融学概论

概论

宏观金融学:货币现代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

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也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

? ? ? ?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一个空间”:金融市场“上有调控”:宏观调控“外有扩展”: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章货币基本知识

第一节货币起源、货币功能与货币作用

一、货币起源

(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

货币的产生最终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交换的发展和交换制度由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演变。

货币产生的意义在于它解决了阻碍商品交换发展的内在矛盾。(二)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起源论

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在于物物交换的缺陷,即物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易费用是高昂的,这种费用的高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衡量及表示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统一尺度。

2、难以找到交换双方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

3、缺乏用来证明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4、缺乏对购买力的储蓄。

二、货币功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功能。

(一)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货币的首要功能。特点:

1、突破了物物交换条件下“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的约束,使交易变得非常便利,大大降低了交易

费用。

2、促进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二)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也被称为计量单位。用货币单位所衡量和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便是价格。特点:

1、无形中减少了在商品交换中需要考虑的交换比率的数目,便于计算。

2、简化了簿记。

(三)价值贮藏

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是指货币是人们进行价值贮藏的一种工具或选择。特点: 1、价值贮藏并非货币所独有的功能。但人们选择货币进行价值贮藏主要原因是:

(1)货币具有一般购买力;(2)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价值贮藏并非货币能够严格执行的功能。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依赖于物价水平的稳定进而是币值的稳定。

(四)延期支付的标准

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功能是给予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功能产生的。特点: 1、货币取代实物商品成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2、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以物价及币值稳定为前提。 3、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必须以良好的信用制度为基础。

第二节货币定义、货币类型与货币层次

一、货币的类型

货币大体上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几种类型。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属于足值货币,是最早采用的货币类型。

(二)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金币和银币,属于足值货币。

(三)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即代替贵金属货币来执行货币相关功能的货币,主要指的是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

银行卷是典型的代用货币。银行卷是由银行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而签发的债务凭证。典型意义上的银行卷能够自由、足值兑换贵金属货币的。

(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一)货币制度的定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货币流通的稳定而通过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及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货币流通的稳定而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用来约束人们相关货币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或准则。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确定货币金属(币材)、确定货币单位、本位币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方面的规定、银行卷与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的规定以及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确定货币金属(币材)

货币金属(币材)的不同,最终将形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币制度。如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制度等。

(二)本位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

本位币又称主币,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工具。

金属本位币具有以下特征:

1、本位币是足值货币,其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

2、本位币允许自由铸造、自由熔毁。

3、本位币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4、本位币有磨损公差的规定。

无限法偿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本位币具有不受限制的支付能力,即无论每次支付的额度有多大,如果债务人或买者一方是用本位币进行支付,那么债权人或卖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三)辅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

辅币是指位于本位币以下的,用于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的货币,依照法律,他和本位币之间存在着未定的兑换比例,并且可以自由兑换。

辅币的特征:

1、辅币是用贱金属铸造的,是不足值货币。相对本位币,这是辅币的基本特征。

2、辅币不允许自由铸造和熔毁。

3、辅币一般只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是指国家一般规定当支付或购买金额超过一定限度时,如果债务人或买方用辅币进行支付,债权人或卖方有权拒绝受理。

第二章信用与融资

第一节信用及其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一、信用

信用: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向受信人

放贷,并保证自己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第二节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实现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销售相

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商业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赊销。

(二)商业信用的特征:

1、商业信用的借贷对象是待实现价值的商品。

2、商业信用的债权

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3、商业信用的规模大小一般与商业周期

动态一致。

1、规模上的局限性

2、方向上的严格性:单向性

3、期限上的短期性:信用范围狭窄

4、管理上的困难性:易造成繁荣的假象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的概念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放款等业

务活动向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不仅仅是银行所提供的信用,还包括非银行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向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不包括向居民家庭提供的信用。

(二)银行信用的特征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一种信用

3、具有广泛性

4、具有综合性

5、具有创造性

(三)银行信用的优点

1、规模上的无限性

2、方向上的非严格性

3、期限上的可选择性

4、管理上的便利性

三、政府信用

(一)政府信用的概念及实现形式

1、政府信用有时也称为国家信用。它是指以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由国家(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务和直接借款等形式筹措资金的信

用形式。

2、政府信用的实现形式有:

(1)由政府发行公债,包括长期公债、短期国库券以及特种债券等。(2)直接借款。包括向银行透支,发行国债。

(二)政府信用的作用

1、调剂政府财政收支的临时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筹集资金,满足政府开支需要

4、调节经济运行

四、消费信用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实现形式

消费信用也称为消费者信用,他是指由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提供的,用来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形式。

实现形式:赊销、消费贷款

第三节信用工具和金融工具

一、票据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具有一定格式,到期由付款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信用凭证。

票据一般可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

1、汇票:通常是指债权人开给债务人的,要求债务人在一定时间、

一定的地点无条件支付的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本票:通常是指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承诺自己在一定的时间、

一定的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客户开给银行的,要求银行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无条件地在其存款余额和透支额限度内支付一定款项给收

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股票

(一)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制度的产物,他是由股份公司开给股东的,证明股东的

股份与股权,股东凭此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所有权凭证。(二)股票的类型

普通股和优先股

(三)普通股股东在股份公司享有的权利

1、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2、参加公司盈余分配的权利

3、参与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

4、对公司新股的优先认购权

【篇二:《金融学概论》超强期末复习笔记】

金融学概论

概论

宏观金融学:货币现代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

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

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

的学科,也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

? ? ? ?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一个空间”:金融市场“上有调控”:宏观调控“外有扩展”: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章货币基本知识

第一节货币起源、货币功能与货币作用

一、货币起源

(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

货币的产生最终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交换的发展和交换制度由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演变。

货币产生的意义在于它解决了阻碍商品交换发展的内在矛盾。(二)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起源论

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在于物物交换的缺陷,即物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易费用是高昂的,这种费用的高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衡量及表示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统一尺度。

2、难以找到交换双方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

3、缺乏用来证明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4、缺乏对购买力的储蓄。

二、货币功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功能。

(一)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货币的首要功能。特点:

1、突破了物物交换条件下“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的约束,使交易变得非常便利,大大降低了交易

费用。

2、促进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二)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也被称为计量单位。用货币单位所衡量和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便是价格。特点:

1、无形中减少了在商品交换中需要考虑的交换比率的数目,便于计算。

2、简化了簿记。

(三)价值贮藏

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是指货币是人们进行价值贮藏的一种工具或选择。特点: 1、价值贮藏并非货币所独有的功能。但人们选择货币进行价值贮藏主要原因是:

(1)货币具有一般购买力;(2)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价值贮藏并非货币能够严格执行的功能。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依赖于物价水平的稳定进而是币值的稳定。

(四)延期支付的标准

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功能是给予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功能产生的。特点: 1、货币取代实物商品成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2、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以物价及币值稳定为前提。 3、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必须以良好的信用制度为基础。

第二节货币定义、货币类型与货币层次

一、货币的类型

货币大体上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几种类型。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属于足值货币,是最早采用的货币类型。

(二)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金币和银币,属于足值货币。

(三)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即代替贵金属货币来执行货币相关功能的货币,主要指的是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

银行卷是典型的代用货币。银行卷是由银行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而签发的债务凭证。典型意义上的银行卷能够自由、足值兑换贵金属货币的。

(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一)货币制度的定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货币流通的稳定而通过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及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确定货币金属(币材)、确定货币单位、本位币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方面的规定、银行卷与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的规定以及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确定货币金属(币材)

货币金属(币材)的不同,最终将形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币制度。如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制度等。

(二)本位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

本位币又称主币,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工具。

金属本位币具有以下特征:

1、本位币是足值货币,其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

2、本位币允许自由铸造、自由熔毁。

3、本位币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4、本位币有磨损公差的规定。

无限法偿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本位币具有不受限制的支付能力,即无论每次支付的额度有多大,如果债务人或买者一方是用本位币进行支付,那么债权人或卖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三)辅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

辅币是指位于本位币以下的,用于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的货币,依照法律,他和本位币之间存在着未定的兑换比例,并且可以自由兑换。

辅币的特征:

1、辅币是用贱金属铸造的,是不足值货币。相对本位币,这是辅币的基本特征。

2、辅币不允许自由铸造和熔毁。

3、辅币一般只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是指国家一般规定当支付或购买金额超过一定限度时,如果债务人或买方用辅币进行支付,债权人或卖方有权拒绝受理。

第二章信用与融资

第一节信用及其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一、信用

信用: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向受信人放贷,并保证自己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第二节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实现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销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商业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赊销。

(二)商业信用的特征:

1、商业信用的借贷对象是待实现价值的商品。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3、商业信用的规模大小一般与商业周期动态一致。

1、规模上的局限性

2、方向上的严格性:单向性

3、期限上的短期性:信用范围狭窄

4、管理上的困难性:易造成繁荣的假象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的概念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放款等业

务活动向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不仅仅是银行所提供的信用,还包括非银行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向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不包括向居民家庭提供的信用。

(二)银行信用的特征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一种信用

3、具有广泛性

4、具有综合性

5、具有创造性

(三)银行信用的优点

1、规模上的无限性

2、方向上的非严格性

3、期限上的可选择性

4、管理上的便利性

三、政府信用

(一)政府信用的概念及实现形式

1、政府信用有时也称为国家信用。它是指以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由国家(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务和直接借款等形式筹措资金的信

用形式。

2、政府信用的实现形式有:

(1)由政府发行公债,包括长期公债、短期国库券以及特种债券等。(2)直接借款。包括向银行透支,发行国债。

(二)政府信用的作用

1、调剂政府财政收支的临时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筹集资金,满足政府开支需要

4、调节经济运行

四、消费信用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实现形式

消费信用也称为消费者信用,他是指由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提供的,用来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形式。

实现形式:赊销、消费贷款

第三节信用工具和金融工具

一、票据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具有一定格式,到期由付款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信用凭证。

票据一般可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

1、汇票:通常是指债权人开给债务人的,要求债务人在一定时间、

一定的地点无条件支付的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本票:通常是指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承诺自己在一定的时间、

一定的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客户开给银行的,要求银行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无条件地在其存款余额和透支额限度内支付一定款项给收

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股票

(一)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制度的产物,他是由股份公司开给股东的,证明股东的

股份与股权,股东凭此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所有权凭证。(二)股票的类型

普通股和优先股

(三)普通股股东在股份公司享有的权利

1、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2、参加公司盈余分配的权利

3、参与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

4、对公司新股的优先认购权

【篇三:金融学概论】

金融学概论

货币概论

货币的含义以及产生

货币可以解释为期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通货仅指流通中的

纸币和辅币,它们只是货币的一部分;金钱一般是指以货币形式拥

有的财富;而财富应是指金钱和实物财产之和。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首先,商品是一种劳动产品,它凝结

了人类的劳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次,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产品,不用于交换的只能算的上产品而不能是商品。商品交换的基本

原则:首先,互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两种完

全相同的商品是不存在交换的必要的;其次,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

必须有相等的价值。(等价交换原则)

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不能以自身的价值来衡量,必须用另一种商品

的价值来表现。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式就

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货币的职能

含义: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是便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特征:1、货币本身必须有价值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比不需要用现实的

货币。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代表一定货币金属量的货币计

量单位便是价格标准

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特征:1、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2、可以用不足值的货币或仅仅是货币符号的纸币

代替足

值的金属货币,人们需要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它的购买

贮藏手段

含义:货币退出流通变为贮藏时,便执行贮藏手段。

特点:1、作为贮藏的货币必须是十足价值的贵金属,不能是不足值

的货币或者货币符号,因为后者有贬值的可能,一旦贬值,对所有

者造成经济损失。

2、作为贮藏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支付手段

含义:在交换价值转移后不是马上支付货币,而是约定一定期限后

支付,这种伴随价值运动而单方面转移的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表现的是商品和劳务与货币的价值的互变,而支付

手段表现的是价值互换后,

商品或劳务的让渡在先,货币支付在后,时间上有一定的间隔,因

此货币支付时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世界货币

含义: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

的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是其他职能在世界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

特征:不能是没有十足价值的铸币或以国家名义发行的纸币,而必

须是有十足价值的金块或银块,以其重量直接计算。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信用货币已成为普遍接受的硬通货许多国家都

把这些硬通货作为本国储备的一部分,并用来作为国际购买和支付

的手段。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国家实力强大,在国际上的政治

地位较高,因此其货币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轨迹经济金

融的发展和欧洲美元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这些信用

货币的全球化。

只要具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可以是货币。

我国人民币就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国内的支付手段的职能,在

币值稳定时期虽然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但具有储蓄手段的职能。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

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即

商品数量越多和商品价格越高,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多;与后

者成反比,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少。

当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情况下,由于赊销商品不需要支付货币、债

权债务关系相互抵消等因

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流通的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符号。

优点:携带方便、不易磨损。

纸币流通和金属货币流通的异同点:

相同点,纸币流通和金属货币流通都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都要以

商品流通为基础,其流通数量都是与商品数量或商品价格成正比的。不同点,金属货币自身有价值,其数量如果超过商品流通对它的需

求量,它会自动退出流通进入贮藏,是流通中的数量始终与商品对

它的需求量相适应,而纸币是不能兑换的金属货币的符号,没有自

身的价值,如果发行过多不会自动退出流通,不会自发调整货币流

通规模。

纸币流通规律是纸币的发行量决定于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量,

也就是说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当而者一

致时,以单位的纸币与一定的金量是等值的,

当纸币的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是,单位纸币所代表

的金量是减少的,纸币贬值;反之,纸币升值。

三、人民币的发行规律

按金属货币流通规律,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