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xx汽车工程职业学院_十三五_发展规划汇编

xx汽车工程职业学院_十三五_发展规划汇编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汇编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1.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3)

2.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29)

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35)

4.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治理能力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69)

5.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75)

6.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科研发展规划 (94)

7.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招生就业与合作交流规划 (102)

8.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 (106)

9.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111)

10.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126)

11.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电子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136)

12.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商务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144)

1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运用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152)

14.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十三”发展规划 (165)

15.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180)

16.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186)

17.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16)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 湖汽院发[2016]5号

?十三五?是学院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省卓越校和国家优质校的战略机遇期,为推进学院全面内涵建设,如期实现学院?第三次创业?的目标任务,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株洲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学院发展实际,制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以来,学院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教职员工凝神聚力、共谋发展,确立了?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特色办学之路。学院通过省示范(骨干)校验收并获优秀等级,成功更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我院,成为省内试点本科教育的六所高职院校之一,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尤其是2015年成功入围全省首批卓越校建设单位,为学院下阶段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到2015年底,我院在校生达11000人,比?十一五?末(2010年)的9000人增长了22%;年培训12600人次,比?十一五?末(2010年)的8150人次增长了54%。

2.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固定资产由201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93亿元,增加了46%;专业实训条件显著改善,实训室建筑面积达56000平米,实训设备总值近5361万元;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硬件基础建设,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校园网络;先后宝马、保时捷、上海大众等六大品牌汽车合作项目落户,为中南地区品牌汽车企业授牌最多的高职院校。

3. 专业特色逐步彰显

先后四次实施?专业改造工程?,专业结构更趋完善,形成了以汽车专业群为主体、以移动互联和财经商贸专业群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专业格局;着力培育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3大汽车特色专业群;汽车专业群成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2个专业成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成功立项国家专业建教学资源库。

4. 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探索实践了以?535?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责任性事故伤亡率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均为零,每两年举办1次?感动校园十大学子?评选活动,共立项省级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16项,获?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十大年度人物?2人,学院?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的转化与应用?成果在全省大学生党建交流会上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学生工作安全稳定,先后荣获?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5. 师资建设成效明显

学院现拥有专任教师251人,兼师206人,生师比达到15.97:1;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4人(比例达67.9%),?双师素质?专业教师159人(比例达85.2%);省级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名师工作室4个、二级教授2名、?全国教学名师?和?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各1人;教师获得上级各类荣誉或奖励86人次,有4位教师荣获全国、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有12位教师被评为省市技术能手;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共获省级以上奖励56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7项。

6.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共荣获一等奖68人次、二等奖118人次和三等奖105人次,2011—2012连续两年获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2013—2015连续三年获湖南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学院汽车等专业学生参加全省专业技能抽考均获优秀等级;学生技能鉴定和认证参与率达100%,获证率达95%以上。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分别达92.5%、78.2%,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6%。

7.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立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1项,国家专利33项,发表科研成果及研究论文1000余篇;共有国家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200

多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成立了5个技术服务中心(研究所、工作室),完成技术服务项目65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科组织?、?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协会先进单位?、?株洲市内资出版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8. 办学声誉日益扩大

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南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承办省级以上会议或竞赛25次,作典型发言和经验推介36次;?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60多家媒体对学院办学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近五年来省内外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代表来校考察交流达10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技术研发能力的不适应。目前学院的教师队伍还不适应技术创新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

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不适应。目前学院校企合作成效由于受制度环境限制和企业内需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还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深度校企合作难度依然很大。

三是管理队伍治理能力的不适应。目前学院的管理队伍的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等,还不适应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建设的最新要求,尽管学院在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等方面还任重道远。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学院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依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大转型期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迈入新阶段、呈现新常态,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颁发?中国制造2025?,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精密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不仅需要一大批创新研发性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适应产业发展的产业工人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如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所说,中国要从?人口红利?向?技工红利?过渡。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看,汽车产业的求人倍率连年攀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汽车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达5.13;据省经信委统计,2015年底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16万辆,长株潭地区的一类、二类、三类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分别达222 家、466 家、156家,机动车检测公司77家,汽车保险类公司及代理公司1510家,且企业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汽车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为学院实现?第三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汽车正向新技术领域转型发展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等政策的出台,以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区域?等平台的搭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汽车智能、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株洲作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大动力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湖南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同步发展,这为学院实现由?对接汽车产业、服务汽车产业?向?提升汽车产业、引领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三)高等教育正迈入结构调整的新阶段

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颁布后,高等教育将面向战略性结构调整,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需要有一批建设基础好、综合实力强、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作为?领头雁?。目前,我省有34所高职院校设臵汽车相关专业、专业点达86个,汽车类专业分布点及学生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我省汽车职业教育如何在湖南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如何完善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相互衔接的汽车职教层次结构,这是湖南汽车职教领域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为此,迫切需要学院以建设卓越校为契机,以此打造湖南乃至国内一流的汽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高地,

这为将我院打造成为湖南汽车职教品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学院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学院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传统汽车的转型升级及人们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车联网技术等汽车新技术的风生水起,迫切需要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要与产业发展全面对接和同步共进,这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汽车新技术、新业态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学院教师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迫切要求学院及时更新办学理念。2015年5月10日,李克强总理对全国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对此,学院领导班子要站得高、看得远,全体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能力,广大学子要有创新、创业的本领;学院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助推汽车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发展。

三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对学院形成了双重挤压。一是一大批本科院校将转型开办职业教育,加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全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素质有了更高期待和需求,这就给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等方面形成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学院在中职升格高职的?第一次创业?、创建省示范校的?第二次创业?之后,必须适应和把握新常态,齐心协力推进创建卓越校和国家优质校的?第三次创业?。

第二部分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主动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和汽车产业发展新常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打造汽车办学特色和品牌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推进学院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由?对接、服务汽车产业?向?提升、引领汽车产业?的办学

转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水平,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家级优质专科高职院校。

二、基本思路

(一)围绕汽车产业出特色,坚持“三个不动摇”

按照?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总体办学思路,坚持?三个不动摇?:主动服务湖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深度融入汽车产业建设特色专业体系不动摇;大力培养汽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动摇。

(二)围绕前沿技术创品牌,打造“三个高地”

紧跟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汽车精密制造等汽车产业最新业态,抢占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高点,打造?三个高地?:汽车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汽车产业高水平师资培训高地;汽车产学研新成果孵化高地。

(三)围绕文化治理提效益,形成“三个局面”

把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智慧、实现学院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激发每位教职工创新创造的激情,释放每一位学习者学习的源动力,形成?三个局面?: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相对独立、相互合作的局面;?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协同创新的局面;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又塑造美好心灵的立德树人局面。

三、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坚持?服务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办学定位,建设?汽车氛围浓厚、办学条件优越?的新型校园,培育?覆盖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涵盖智能网联、适应转型升级?的汽车专业集群,打造?名师大师引领、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构筑?德育首位、教学中心、科研先导?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完善?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构建?多维度、全过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规模稳、结构优、质量高、特色明?的办学效益。力争实现四个新的重大突破:一是在办学水平上的大突破——力争跻身于国家优质校行列;二是在办学硬件上的大突破——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在办学层次上的大突破——争取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四是在办学面向上的大突破——开通国防士官生教育序列。至2020年,努力将学院建

设成为办学条件一流、汽车特色鲜明、综合水平领先的卓越高职院校。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

一、建设智慧校园

(一)建设生态、科技、人文新校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卓越校建设要求,投资10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汽车氛围浓厚、办学条件优越?的学院新校区,2018年完成搬迁并投入使用。新校区建设以?两型社会?理念为指导,以工程可行、经济实用为条件,紧紧围绕创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汽车职院的目标,理清思路、凝聚力量、确保质量、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把新校区建设成为符合区域经济和产业人才培养结构变化需求、技术研发和培训需求和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现代化新校园。校园建设融入汽车特色和?两型?理念,功能分区科学、文明整洁,教学、实习实训、体育运动、生活、文化设施配套并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同时充分整合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的办学资源,实现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优秀标准。

(二)建设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满足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要求和产业技术进步要求、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紧密配套、满足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实习实训体系,保障实训室布局科学、功能合理、数量充足、基础实训室与专业实训室合理匹配。深化产学融合专业共建机制,重点建设专业群校企合作实训室教学条件应达到企业生产现场技术水平,能够体现真实职业情景,集成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孵化和生产性实训和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满足实践教学、技术培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多元化需求。

(三)建设数字化、开放式智慧校园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开放应用为导向,以?数据、服务、决策?三大信息化核心项目建设为重点,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和拓展学习的教学交互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积极突破中高职衔接远程教学、企业现场教学远程录播、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在线管理等技术瓶颈和数据资源瓶颈,建成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能够满足本校师生泛在学习和融合创新的需要,能够为校内外各类信息需求主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并向合作院校、合作企业、社区开放,实现教

育流程再造和智能化管理。

二、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坚持?服务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设臵共议、课程体系共定、师资队伍共培、人才培养共管、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应用技术共研、校企文化共融?校企合作方针为指引,开创校企双主体专业建设新局面,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素质提升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以汽车类专业群为主体、以移动互联和财经商贸专业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格局,重点建设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三大特色专业群,形成引领产业升级、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实现重点专业群在校学生数达到办学规模的60%以上;面向汽车产业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孵化、高端技术岗位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师资队伍团队建设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创新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机制,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实践校企共建特色院系和专业群的形式和内容;优化汽车职教集团职教资源,深化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办学,将企业文化、企业技术、企业管理等标准全面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建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产品开发中心、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一)创新专业建设体制机制,增强专业建设工作合力

根据湖南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要求,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构和职能,创新湖南汽车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拓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咨询和媒介作用,纵横联合行业企业职教资源,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臵、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动适应经济提质增效和技术进步要求,建立新专业调研、评估和申报机制和专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机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以二级院系为主体,创新不同模式的校企融合专业共建机制,切实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强化汽车特色专业群建设,夯实“一体两翼”专业布局

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入汽车产业链,重点建设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3个特色专业群;根据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和学院特色专业体系

建设规划,拟撤销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新增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到2020年专业及专业方向规模整合为26个左右,从而形成对接产业紧密、专业特色鲜明、适应并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特色专业体系。

表1 学院特色专业体系架构及结构调整规划一览表

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专业群建设方面,新增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专业群在校生规模达1200人左右;对外年培训量达1000人次;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社会科技服务项目达6项,登记专利3项,应用技术课题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形成?基于智慧城市的车联网应用平台?、?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

基于校企共建的?汽车智能与车联网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中心?等标志性建设成果。

在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专业群建设方面,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龙头,优化群内专业结构,形成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6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形成?对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株洲项目,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高职院校汽车(赛车)制作创客基地?、?校企合作创建高职院校汽车装调试验平台?等标志性建设成果。

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方面,新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达2700人,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或社会培训达2400人次以上;开展技术服务、策划咨询50项以上,实现年收入20万元以上,形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校企联合组建特色学院——北京汽车学院?、?汽车后市场配件供应链协同创业创新服务基地?等标志性建设成果。

(三)探索“政行企校”联结形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积极引入和整合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渠道和实现模式,探索校企一体发展、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运行机制。深化与北京汽车等企业合作,校企共建特色院系和专业群,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推广汽车特色专业群校企融合专业建设模式,将企业技术标准、培训标准、工艺标准、管理制度等全面融入其他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托汽车产业标杆企业、湖南汽车职教集团骨干企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创新与实践?政行企校、四轮驱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按照校企一体、共建共享的原则,着力培育?北汽学院?等一批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中心、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功能齐全、深度合作的高水平、一体化实训室,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建成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孵化、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深入推进?365?师资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按照?职业身份、职业素养、职业成长?三个维度,实行?引转培练赛研?六条途径相结合,加强?引导、共培、竞争、评价、奖惩?五项机制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完善?评聘分离、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双师?教学标准、教学团队建设、兼师聘任与管理等制度;专任教师全部达标;?双师比?达91%;兼师承担专

业课时比例达50%;实习指导教师及兼师全部具备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技职务;以尹万建、张璐青教授等名师为引领,每个汽车特色专业群建设3个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培养5名以上正高职称、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副高以上职称、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达50%以上;移动互联和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1个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3名以上正高职称、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副高职称、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达45%。

(一)实施“教师转型培训提升计划”

继续开展对非汽车专业教师开展转型培训。继续利用寒暑假举办非汽车专业教师转型汽车教师培训班,继续通过建立师徒合同、跟班助教、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团队、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进行转型提升;启动?转型教师高校脱产培训计划?,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院校签订协议,对转型教师分期分批脱产进行系统的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全面提升转型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进一步加大汽车专业师资引进力度,对新进教师进行?合格教师?培训,重点培训教学技能,实现新教师从其他角色到教师的转型,重点通过开设新教师培训班、实施?导师制?、?顶岗实习制?,实现新教师一年内达到合格教师目标。?十三五?期间,从重点专业群中挑选已参与转型的教师20名左右进行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从其他专业群中挑选10名左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新教师培训合格率达100%。

(二)实施“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培育计划”

建立教师立功创先激励制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重点培养敬业爱岗、师德高尚、教学效果优秀、科研成果突出、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教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早日成为院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名师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十佳教师评选方案?、?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深入开展十佳教师评选、名师工作室认定等工作,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和共同成长。完善?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实行专业带头人资格认定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动态管理与聘期考核制度,设立专业带头人专项津贴,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力度,遴选带头人能力强、结构优化、整体素质高、教学成绩显著、教研成果丰富的教学团队,给予专项培养经费资助。?十三五?期间,力争培养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2名,院级教学名师5—8名;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4名左右,遴选?教学名师培养对象?30名左右,力争培养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1—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5个。重点建设专业群至少有3个以上?名师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其他专业群有1—2个?名师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

(三)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

制订?关于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实施意见?,明确双师素质的资格要求及培养方式。修订完善?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新入职的无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必须下企业实践、专任教师在规定年限内重复下企业实践等要求,加强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鼓励教师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书,确保下企业实践取得实效。建立并动态更新?兼职教师人才库?和?校企联合培养教师制度?,加强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合作,优先从企业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开办?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班?和?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开展教学能力常规性测试工作。到?十三五?末,专业课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四)实施“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计划”

出台?柔性引进企业骨干人才管理办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姿态,融聚企业优秀人才。建立企业骨干人才信息库,构建学院与行业、企业互动平台,打通校企人才资源共享通道,从企业中柔性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精湛专业技能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探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制度,支持企业技术骨干来我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他们提供实训室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聘请?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等称号获得者,以及有其他技艺特长和重大技术革新成果的企业技术人才担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十三五?期间,企业兼师与校内教师的专业课授课比例达到1:1以上;新增技师20人,高级技师10名,重点支持建立3个左右由?首席技师?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五)实施“教师服务社会激励计划”

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将教师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和帮助教师申报校企横向课题,为教师参与企业研发和技改项目牵线搭桥,重点支持可获发明性专利、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课题。到?十三五?末,拥有各类横向课题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同时,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省级、院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提

升学院德育队伍职业能力,使辅导员队伍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以进一步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提升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调动队伍育人的积极性。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探索适应工学结合、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坚持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地位,充分保障在教育教学上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健全和优化常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创新专项和特色教学项目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提升常规教学管理效率和效果,彰显专项教学改革成果特色。确保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齐全,过程管理严格,教材征订和使用规范,教学秩序正常有序,教学成果固化、运用和推广。推进学分制改革,优化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课时比例,拓展选修课程和素质课程建设,加强就业和创业指导,针对高中生源学生和中职生源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实施分层分项教学,依据工学交替、专兼授课需要实施小学期制和弹性教学组织,探索微课、慕课、讲座、研讨、调研等长短不一、形式不同的弹性课时制度,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和技能特长队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立体交互、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专业教学资源

创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机制,探索开放性、网络化、现场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重构学习生态;推动中高职专业设臵、课程体系分层错位发展,教学过程有机匹配衔接,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技术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积极探索选课制、学分制、学分积累、跨专业学分转换和国际交流学生学分互认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重构师生关系,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方位、全时空开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加强专业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3门以上群内充分共享的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的网络课程,系统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按照培养目标具体化、课程结构模块化、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资源优质化的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