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法学法:

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教学准备:面积测量方格纸,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初步感知面积含义

1、激趣导入

(1)老师和孩子们击掌,你有什么发现?

(2)老师的手掌“面”比较大,手掌面指的是哪里?摸一摸。

(3)学生摸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就让学生给小树叶涂上颜色。

(5)涂完后,从数学的角度说说涂的感受,根据课堂的生成,如果学生不能说到有关面积的主题,接着问:现在,我们如果来进行一场涂色比赛,你会选择哪片树叶,为什么?(6)总结:同学们,刚才涂的这个面,就是树叶的表面(板书:表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

2、物体表面的大小

(1)教师出示手掌,这是手掌面,谁来和老师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2)摸一摸,文具盒盖的面和数学书封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大?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通过这些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板书:物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摸一摸”、“找一找”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体会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且是可以比较“面”的大小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三个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请学生辨认。

三角形和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

三角形和圆形,哪个大,哪个小?

长方形和圆形,哪个大,哪个小?

(2)接着出现一个有缺口的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能和它们比较大小吗?

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不封闭的图形是不能比较大小的。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又发现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板书:封闭图形)

4、揭示面积的含义

(1)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板书:面积)

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

问:课桌面的大小叫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叫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今后再说面积的大小,就可以用上“面积”这个词。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老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3)板书完整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认为哪些词语特别关键?(表面、封闭、大小、面积)

读这些词语该怎么读?让我们再读一遍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出示一个红色正方形,一个面积稍小蓝色长方形,请同学们拿出这两个图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通过观察、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2、出示课本第42页图形,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我们用重叠的方法试试,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看起来,我们必须想出一些好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借助这些工具,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操作前,请大家看清活动要求。(工具:剪刀、硬币、有格子的透明胶纸若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用观察、重叠的方法直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必须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先看看有哪些学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比较过程。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3)比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现在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大家都同意吗?谁愿意来把你的好办法,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生:剪一剪,拼一拼。

生:摆硬币,数一数。

生:摆格子,数一数。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课件出示这三种比较方法。这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些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感受到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

小结:这种数方格的方法能又快又准的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今后,我们将重点研究这种数方格比较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感受到数格子的方法在比较中的优势。)

三、应用于生活,深化认识

1、课件出示北京奥运场管图,下面让我们跟着欢欢去参观北京奥运场馆。

这是它们的平面图,你能完成有关面积的问题吗?

(1)田径场的面积等于()个方格。

(2)足球场的面积等于()个方格。

(3)鸟巢和游泳馆,()的面积更大些。

2、这是网球场的什么?(周长闪现)。涂色部分是网球场的什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四、比一比

课件出示几组图形,请学生分别比一比每一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最后,出示一组方格数相同,但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请学生比较。

思考:为什么方格数相同,而面积大小不同?讨论交流。

小结:在利用方格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不仅要看方格的数量,也要看方格的大小,下节课,我们还会接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学生比较的过程中,再次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到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前提条件,同时,揭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研究的欲望。)

五、师生交流,总结课堂

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六、尝试设计,展现个性。

课件出示招聘广告:

同学们小精灵设计院要招聘设计师:请你在方格里画出不同的封闭图形,使它们的面积等于7个方格。比一比,谁画的准确又有创意。

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每个人画的图形面积都是7个方格,但它们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学生自己评价,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4页。

设计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的"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出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

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 课稿 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布置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只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协助同学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依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

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同学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同学的前测结果统计标明: 关于面积,87%的同学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5%的同学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同学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同学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0%的同学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同学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图形的面积

认识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 作业设计

《认识面积》评课稿1

《认识面积》评课稿 海宁路小学杨宝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闫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

关于面积差异的处理

近日,一篇有关房屋测绘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报道称,根据司法解释,房屋测绘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部分开发商凭此误差虚增房屋面积,赚取不法利润。 那么,省城测绘市场情况如何?测绘面积究竟该怎么算?测绘费如何收取?如果遇到纠纷,购房者应当如何维权? 分摊系数:楼梯间越大系数也越大 测绘面积是否虚增,究竟房屋面积是多少,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一般而言,楼梯间越大,分摊系数相应会大一些;楼的层数越高,由于增加了电梯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相应的分摊系数也会越大,同时也因结构需要和设计风格的不同存在差异。此外一些无法确认的面积应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定为准,不应由任何开发单位或个人做出测定。业内人士称,房屋的面积测量需要专业的知识,因此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操作。 太原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商申请办理预售许可证时,委托测绘公司进行预测并出具《预测成果报告书》,而这个面积是任何购房者都能在“太原房地产信息网”上查询得到的。 而办理了预售证的商品房,网签时的销售面积与最终的实测面积基本吻合,即使有出入也在规定范围之内。 测绘费:谁委托谁交费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前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格的单位实施测绘,测绘成果报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用于房屋权属登记。 按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规定,房产测绘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支付,也就是说,谁委托谁交费。房管局为减少市民办证的费用,规定今年4月6日起,对于已经测绘过的个人住房,申请存量住房转移登记时,不再进行预约测绘,直接到相应的交易窗口办理,且降低了收费标准,测绘费按每套20元收取。个人办理新建商品住房预告登记时,直接出具配图,不再出具测绘成果鉴定。 维权:3%是分水岭 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如果消费者在商品房交易中遇到测绘方面的纠纷,首先将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来处理,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则按照《太原市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处理。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及面积类解决问题四部分。本节内容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1.创设情景初步感知面。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概括面积的含义。 通过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看一看显示屏和黑板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进行实践感知。第二步:认识面积单位,认识同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提供学具,通过小组合作,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汇报展示。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图形,形状、大小必须相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正方形是最合适的”。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又相对较难,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而结合我们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直观感受能力比较强,开始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探究中,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2、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六、课时安排:新课 七、教学方法: 1、根据本堂课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面积单位的认识

第5单元面积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 1.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课前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 预设生:物体(忽略高度)的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新课导入】 师: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生:直接观察、重叠、摆小正方形、数格子…… 1.师: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下面三个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预设生:第2个图形面积最大,第1个图形面积最小。 2.师:有2个图形,一个有9格,另一个有15格,可惜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呢? 预设生1:15格的面积大,9格的面积小。 生2:不知道格子大小是否一样,不好比较。 (PPT课件出示下面2个图形) 师:现在你发现什么了吗? 预设生:格子大小不一样,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图形的大小。 师:对,数格法虽好,但是用大小不一样的方格去测量面积的大小,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预设生:必须统一规定方格的大小。 师:真聪明,这个统一大小的方格,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认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新知构建】 学习例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取出那张最小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手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然后闭上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大小、一颗扣子面的大小,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补充板书:指甲面的面积) (3)先估一估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师:计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平方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不用量完),请学生谈感受。 预设生:1平方厘米的面积太小了,量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能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2)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用尺子量一量边长,摸一摸,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 (4)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 预设生:大人的手掌面、粉笔盒面或墙上的开关盖面……(补充板书:大人的手掌面) (5)请学生和同桌一起伸出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然后拿出剪刀,用这张白纸,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学们能剪好吗?注意:不要用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6)请大家从学具袋中再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与你剪的比一比,自己评评剪得怎样。 (7)学生4人一个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认识面积(陈清)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南通市郭里园小学陈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每桌一个信封,里面有耕园,茂源的平面图一张,一张蓝色纸条。 教学设计: 一、互动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 二、认识面积。

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在走道中,2-3名学生摸一摸。)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得手掌面大,谁得手掌面小? 手掌面有大有小,你能在课桌上找到比手掌面大的面吗? 你在教室里能找到比课桌面更大的面吗? 刚才我们找到了手掌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桌子的面等,并且这些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齐读、板书)。例如,手掌面的大小就叫做手掌面的面积。(课件出示,齐读。)你能说说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是教室地面的面积) 你还能说出什么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是()的面积。) 下面请每个同学举个物体表面面积的例子,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两位同学再比较举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一张是——长方形,一张是——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我们学过的两个平面图形,看来,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完善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用眼观察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3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概念教学。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样的顺序编写的。学生认知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初步感知是什么----深入探究,理解为什么----沟通联系,形成认知结构”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

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师:(一个小的正方形画在黑板上)孩子们,我们来玩一个热身 小游戏,涂色比赛,想参加吗?请2名同学上台来涂,一个涂正方形,一个涂黑板,其他同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评委,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你有什么发现? 3、生:一个面大,一个面小,不公平,-----导入新课。 4、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面”的问题,板书课题:《面积 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面和黑板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大小,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师: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摸一摸练习本的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长方体的再认识

13.如图,沿长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与长方形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 1D 1将长方体截成相等的两部分,截面BDD 1B 1,是一个______形,与它平行的棱有__________. 1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对折,张开一个角度,然后直立于平面ABCD 上,那么折痕MN 与平面ABCD 的关系是 . 15.如图,对长方体如图所示那样截去一角后余下的几何体有__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面. 16.如图所示,长方体截去两个角的几何体,剩下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17.如图是长方体的 六面展开图,在原来长方体中,与平面B 垂直的面有_______. 18.如图,是由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其小正方体的个数为 个. 三.作图题(12分+14分,共26分) 19.画一个长方体,使它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是a 、b 、c . 20.补画下面的图形,使之成为长方体的直观图. E G H D B C A Q R F P S 第17题图 F E D C B A 第16题图 第15题图第18题图

a b c 四、简答题(12分+12分+14分+14分,共52分) 21.用一根108cm 长的铁丝做一个长、宽、高的比为2:3:4的长方体框,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2.把长、宽、高分别为5㎝、4㎝、3㎝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粘合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求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3.如图,将一个横截面是正方形(面BCGF )的长方体木料,沿平面AEGC 分 割成大小相同的两块,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已知EG 长5厘米,分割后每块木料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求原来这块长方体木料的表面积是多少? 24.小明准备用透明胶和硬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现在需要你的帮忙: (1)制作前,要画出长方体纸盒的直观图,小明只画了一部分(如图1),请你帮他画完整(不写画法); (2)制作时,需要裁剪一块长方形的硬纸板,小明经过设计发现正好将这块硬纸板全部用完(如图2),请你的长a 、宽b 和高c ; 求出长方体 (3)制作完成后,小明想把这个盒子表面的其中5个面都涂满相同的颜色,而且要使涂色部分的面积最少, 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 H E F G D A B C 第23题图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后塍小学校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2)出示后塍高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说一说:看了这两句话,可以知道什么? (4)出示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鸟巢”图片并说明:“鸟巢”占地面积大约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5)出示北京奥运会游泳中心“水立方”图片并说明:“水立方”占地面积大约有1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6)师:我们本来可能并不了解“鸟巢”和“水立方”的具体大小,现在通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你对它们面积的大小是不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平时在生活中听过或用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那就让我们用桌面上的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吧!(指导:请你们用这些东西把课桌铺满,注意只能选择一种东西。)

2.学生用各种物品铺课桌面 3.组织交流 (1)问: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物品来铺桌面,你的桌面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2)纸杯那么多,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3)师: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看看我们数出来的数,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小结:相同的桌面,用不同的物体来铺,铺出的面积数却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面积的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面积单位。 三、认识平方厘米 1.学 (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也拿出这样一个模型。观察一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的?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 ”来表示。(板书:cm )看到“cm ”与看到“平方厘米”是相同的,就读“平方厘米”。请用笔

教案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看一看、摸一摸感知面: (一)导入: (二)1、出示情境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教室)从这幅穴中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熟悉的教室里会藏着什么新新知识呢?(请看大屏幕) 黑板表面、课本封面 (二)看一看认识面 师:这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点击显色 师:这是数学课本的封面点击显色 (三)摸一摸感知面及面的大小 1、摸封面,看黑板表面,比大小 好,我们托起数学课本(老师示范)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跟老师来一遍(边摸边说):张开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一个面的全部,静静地感受它的大小,感受到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块黑板的表面,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个面小?(学生回答) 师:他的意思――黑板的表面比课本的封面大,(谁来再说一遍,齐说一遍)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椅子的面(认真地摸,不能太随意)。坐好,再看一看教室的整个地面,对于这两个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揭示面的含义

同学们,黑板的面,数学的封面、地面、桌机都是物体表面板书,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板书,叫做这些面的面积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齐说认识面积。 刚才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五)说说身边物体面的面积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齐说连起来说一遍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指名说,并表杨。 (指旬边摸面边说)――齐说(请哪位小朋友一边摸一边说这句话说遍) 如果有人问钟面:面积就是指钟面的大小,大屏幕的面积就是指可以再找几个面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什么? 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指名说)文具盒盖面的面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盖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说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大,也就是说――黑板封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师: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很多的面,你能打到两个面多指名说,齐说比一比,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说说他们面积的大小吗? A、说给同桌听b、汇报(老师可以帮助) 过渡:刚才同学们表现都很积极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出示长方体:老师要请一个同学上来闭着眼睛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两个面,然后感觉一下,你摸的两个面哪个面的面积大?

六年级第八章方体的再认识

长方体的再认识 一.长方体的元素及特征 1.元素:长方体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2)长方体的十二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中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等。注意:十二条棱分成三组,每组四条,三组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例1用一根长66厘米的塑料管和橡皮泥做成一个棱长分别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长方体的架子,应如何截取这根塑料管? 分析长方体有十二条棱,分为长、宽、高三组,每组中的四条棱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要依次截取三中长度的塑料管各司根。 解在一根长66厘米的塑料管上,依次截取长为4厘米的塑料管4根,再依次截取宽为5厘米的塑料管4根,最后依次截取高为6厘米的塑料管4根,就可以做成一个棱长分别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长方体的架子. 练习1 小明制作了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木盒。木盒的棱长分别为3厘米、5厘米和8厘米,求这个木盒的表面积。 练习2 小杰用一根长为24分米的铅质角铁,截开后刚好能搭一个长方体小鱼缸架子,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均为整数分米,且互不相等,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二.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1.概念:在数学中,平面是平的,无边无沿,我们可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他。把水平放置的平面画成一边是水平位置,另一边是水平线所夹得角为45°的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面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字母来表示。也可以在表示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写上小写的字母来表示。

练习1 下面各种平面中,可以看作水平面的是( ) A .光滑的镜面 B 。玻璃幕墙 C .长方体的各个面 D 。斜置的杯中的液面 三.长方体的的直观画法 斜二侧画法: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直观图画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画平行四边形ABCD ,使AB 等于长方体的长,AD 等于长方体宽的一半,∠DAB=45 第二步:过A 、B 分别画A 、B 的垂线AE 和BF ,过C 、D 分别画CD 的垂线CG 、DH ,使它们的长度都等于长方体的高。 第三步:顺次连接EFGH 第四步:将被遮住的线段改为虚线表示。 注意:长方体通常表示为:长方体ABCD-EFGH (如图所示) 练习1.如下图,用斜二侧画法补画下面图形, 使之成为长方体的直观图(不必写画法步骤). 四.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 1. 相交:如果直线AB 与直线CD 在同一平面内,具有唯一公共点,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为相交。读作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 2. 平行:如果直线AB 与直线CD 在同一平面内,但没有公共点,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为平行,记作AB ∥CD 。读作:直线AB 与直线CD 平行。 3. 异面:如果直线AB 与直线CD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异 面,读作直线AB 与直线CD 异面。 练习:判断题 1.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如果不相交,那么一定平行 ( ) A B C D E F G H

认识面积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宁强县南街小学张彩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对于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课前有的学生通过看书对面积已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还需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数学活动,使学生建立有关面积的正确表象,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感悟什么是“面积”,会结合具体事物表述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初步掌握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学具袋(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直尺、神奇宝贝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它的作用可大了,能帮助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这节课,同学们愿意用好自己灵巧的双手、聪明的大脑以及眼、耳、口来发现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吗? 二、直观感知、认识面积 (一)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学生伸出双手,先沿手掌的边沿摸一圈,说说摸到的是手掌面的什么?(周长)再摸一摸被周长围起来的面,感觉和第一次摸到的一样吗?(平平的面)这个平平的面就是手掌表面的一部分。 2、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 3、师小结: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我们就可以说手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小,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4、请学生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说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播放白板课件)找一找文具盒、树叶、黑板、中国的版土和陕西省版土面积的大小。介绍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面积误差原因分析

商品房面积误差原因分析 文/梅润林 随着住宅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购买商品房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与此相对应产生的纠纷与矛盾也日益增多,有关房屋面积的纠纷问题相对突出。房屋单位面积的售价非常高,所以,购房业主拿到所购房屋后,往往会自行进行测量,而测量结果常常与房产测绘部门出具的面积不符。按照上海现有的房屋销售模式,房价以建筑面积为单位,建筑面积包括套内面积和公用面积,而在公用面积分摊上,业主只知道自己分摊到了多少公用面积,至于这些公用面积究竟位于哪里,如何分摊,往往不知情。正确的房屋面积的计算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直接与千家万户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创导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的工作单位——上海市房屋土地测绘中心因属于市级房地产测量机构,经常接受一些上海各级法院委托的关于房屋面积纠纷案件的测量项目。笔者本人也长期从事房屋面积测量计算的工作,根据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经手的一些项目,对产生房屋面积误差的原因作些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房屋面积计算产生误差的原因 (一)房产开发商方面原因产生的误差 1.房产开发商方擅自改变房屋设计导致面积变化 按照现行房屋建设规范要求,房产开发商在取得《房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必须严格按证施工,如有修改,要向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而一些房产开发商在房屋预售后,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擅自对房屋进行修改,如增加一个阳台,增加一个有柱雨篷等。这样,到交房时面积增加,再向购房者要求补交房款。房屋已经预售,虽然还未建成交房,但实际上已经属于业主,开发商根本没有权利擅自对他人的物业进行修改,更何况是为了得到额外的经济利益。对于这种情况,购房者完全可以提出异议,主张自己的权利。 2.施工误差造成面积变化 预测时房产测绘部门是按照平面图进行作业,即便考虑了外墙粉刷和保温材料等因素,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房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参次不齐,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如外墙粉刷厚薄不均,隔墙位置有偏差等。房屋竣工后,房产测绘部门现场测量,得出的实测成果与预测数据就有差异。一般来说,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现有规定1000平方米最大允许误差为3.625平方米),可以以预售合同的条款进行约束,但是如果误差大于允许范围,就是属于施工质量严重偏差,购房者有权退房或者获得误差金额加倍的赔偿。 (二)不同行业的测量规范不统一产生的误差 房产面积计算中,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计算规范,而不同的计算规范在计算同样类型的房屋时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如在计算阳台面积时,《房产测量规范》规定,不封闭阳台计算一半面积,封闭阳台计算全面积,而《建筑预算定额》则规定阳台不论封闭与否,都计算一半面积。再如,《房产测量规范》中规定无柱雨篷不计算面积,而规划竣工测量则可计算一半面积。有许多购房者是从事相关建筑行业工作的,他们用规划测量和预算定额标准来套自己所购房屋的面积,自然产生了较大差异。就目前房屋销售面积是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事实来看,至少在相关规范统一之前,应以房产测量机构的计算结果为依据,这也是各级司法部门在处理房屋面积纠纷案件时委托市和各区房屋土地测绘中心进行数据确认的原因。 (三)房地测绘部门的口径掌握不统一产生的误差 这是造成房屋面积误差的最大原因。 上海房产测绘机构目前使用的房产测量规范是《上海市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简称108号文),而同样属于房地系统的不同测绘机构,其计算结果会因为对规范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再以阳台为例,如果阳台没有顶盖或者顶盖没有全部铺满,有些测绘机构认为是正式阳台而计算面积,有的测绘机构则认定为露台而不计算面积。而《上海市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规则》中只规定“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并未对阳台的顶盖有否或者是否铺满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会造成操作人员理解上的歧义。以万科公司在闵行浦江镇开发的“翡冷翠园”为例,它是二层的独立别墅,其中S2型的二层有类似阳台的建筑物挑出,但它上方未被屋檐全部盖住。开发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视频吴正宪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 三户刘小学 liuyun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