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会计2班李杰 201120156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储蓄、股票、房贷、基金、债券等金融理财产品,已深入千家万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当今社会几乎人人离不开金融,学金融,懂金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因此,作为当代青年,应将金融学作为自己的一项人生必修课。经朋友推荐,我阅读了金融系列图书之一的《非理性繁荣》,对股票投资有了新了认知,颇有收获。

《非理性繁荣》主要关注的是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希勒教授主要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希勒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投机泡沫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在书中作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呈现出一个典型特点,即投机性泡沫:暂时的高价得以维持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而不是与实际价值相一致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市场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投机性泡沫让市场呈现了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是不持久的。作者总结了这种虚假的繁荣现象,认为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失去理性,从而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那非理性繁荣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诱发因素

股市和房地产的投机性泡沫显然不是单个直接原因导致的。这和买卖其他商品其实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就是所有的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个体的买卖行为,最终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实现其对市场的影响。希勒列出了可能促使(主要是股市)市场泡沫产生的12个因素。当然不能仅限于这些因素,而且它们在影响方面也不同,同一因素在不同国家的影响也不同。这些因素,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背景式的;有的是理性的,有的是非理性

的。这些因素如下:

1)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似乎全球都有这个特征。

2)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促进了商业的成功;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

3)新的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浪潮,对于人类的未来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现有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似乎很难说,可能是双向的:“它的出现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现有企业的利润”。因此,“就股市的繁荣而言,重要的不是互联网革命对于人们现实生活所产生的无法言喻的深远影响,而是这一革命所引起的公众反应”。4)支持性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对策;历史数据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是必然支持股市或者楼市泡沫。但是中央银行的姿态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

5)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

6)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股市上升会导致更多的财经媒体出现,导致更多财经报道;同时,强化了的媒体财经报道导致了对股票需求的增长,其作用正如消费品的广告一样。在熊市,那些财经类媒体对股票市场的关注程度也在下降。

7)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

8)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推广;

9)共同基金的成长

10)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

11)交易额的增加;交易成本下降,换手率上升,成为趋势。网上交易增加了交易量,但并不决定股价涨跌的趋势。价格信息披露频率对于股票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有相反的证据和研究。公众注意力的变化是投资定价的一个关键因素。

12)赌博机会的增加。这专指美国。在中国,国人好赌的特点,显然严重影响股市。具体如何,则没有人实证研究过。我大体觉得,这种好赌特质,其实是一种助推器,涨时助涨,跌时助跌。

反馈和放大机制

希勒认为,市场自身具有反馈和放大机制,经过一定时期,上述因素就通过市场自身的这种机制产生作用,有时市场反馈和放大机制还会使得作用因素的效果变得巨大和至关重要。放大机制是通过一种反馈环工作的,反馈环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庞氏过程”,过去的价格上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这些投资者进一步抬升股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因此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过激反应。庞氏骗局是价格反馈的一个例证。成功的庞氏骗局往往向投资者编造这些,表明赚大钱的可行性。而这些故事看起来虽然有些

离奇,但也存在一些合理性,从逻辑上将不合理的赚钱模式通过故事转为合理;最初的投资者常常是持怀疑态度的,直到亲眼看见赚钱的事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事实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理性的质疑。庞氏骗局存在自然出现的反馈放大机制,但是在金融市场中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反馈放大过程要复杂得多。在市场繁荣的景象中,往往有精心设计用以骗人的假象、骗局以及操纵市场行为,如安然、帕玛拉特公司以及中国当年的亿安科技、上海梅林、银广夏、琼民源等。每一场牛市过后,总有一些公司的欺诈行为暴露出来。除了故意的欺诈外,还会有大量的有意无意的误导,或者制造概念、题材以及财富神话,如互联网泡沫期间的讲故事。有的时候,即使没有故意的欺诈,仍存在自然发生的反馈,例如关于股市的神话,人们记住正面消息,忽略负面消息,自然事件的发生引发类似庞氏骗局的过程。我感觉,这些欺诈和误导也许是一场泡沫的必要部分,当估值达到一定高度,要使人们相信高估值的合理性,必须有一个看似合理的故事。希勒通过调查,认为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存在交叉反馈。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是市场的一部分,同时传播一部分人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推动一些重大市场事件的发生。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复杂而不可预见的。新闻媒体整体上在吸引公众注意力方面卓有成效,金融及房地产自然是新闻媒体的关注重点。但是,新闻媒体的讨论类似于“众声喧哗”,什么观点和情况都可能出现,而且很难做充分、深入的讨论,存在迎合公众趣味的倾向;公众也不关心理论和深刻的分析,在新闻媒体提供的泛滥的数据和信息面前,公众往往关注权威或者名人的观点。

从历史数据看,重大新闻日与重大股价变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大多数重大价格变化日没有重大新闻。反映危机的新闻事件可能伴随重大的股市价格变化,但并不显著。希勒通过调查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是最初股价重大变化的原因,尽管它对市场股价变化十分重要,新闻报道导致了股价的进一步反馈,使反馈效果比其他情况下持续的时间更长。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希勒推论,新闻报道起到连锁事件引发者的作用,最终会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市场的看法;新闻报道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并产生了累计效应,使投资者更多关注,引起连锁反应。本书对新闻媒体在1929年和1987年崩盘中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这种分析的结论支撑了前一段所述的结论。1987年的情况表明,媒体是投机性价格的主要宣传者,其对价格的报道提高了公众对价格的注意力,导致更强烈的反馈,使过去的价格变化引起进一步的价格变化,并引起其他一连串的事情的发生。

大众心理

所有的外在因素,总是通过对个体的影响来影响股价的。个体对外在因素的判断可能是

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个体的心理,最终影响了股价。

股市的心理定位

希勒认为,大多数人在发生金融波动期间要比通常认为的盲从、恐惧、疯狂等非理性状态更为明智,这一点看上去符合我们生活中的常识。然而严谨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的确存在一些心理定位模式,说明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这些行为模式并不是人们无知的结果,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智慧的长处和局限。投资者总是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但是当他们无法把握自己行为的准确性时,有限的能力和特定的行为模式就会决定他们的行为。投资者存在两种心理定位,数量定位和道德定位。根据数量定位,人们判断股票或其他资产定价是否正确,根据道德定位,投资者将投资于股市的情感或直觉力量与他们的财富和当前的消费需求相权衡。

1、数量定位的心理倾向

投资者的数量定位给出投资者认为股市应该达到的水平,人们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股市是定价过高合适过低以及是否应该买进。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的数量定位有一些心理模式,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幸运轮实验”清晰地证明了这一倾向。

2、道德定位的心理倾向

投资者的道德定位令其在保持投资和消费的需要之间做出取舍。只有在人们有充分的理由不去消费新近获得的财富时,股市才会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据希勒说,有大量心理学证据表明,投资者的推理过程大部分不是数量型的,而是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形式出现的。人们往往试图寻找一些简单、牢靠的原因来作为决策的理由并因此导致了决策的偏差。

3、过度自信和直觉判断

人们往往具有走向过度自信的强烈趋势。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支持这一观察,但是也存在很多争议,过度自信还没有证明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有时可以通过训练摆脱过度自信状态。也许过度自信作为一种心理趋势是存在的。

对过度自信往往导致投机市场的一种“异想天开”的思维模式,人们往往会感到某些特定的行为会让他们交好运,即使这些行动实际上对运气并无任何帮助。比如直觉、风水或者某件特定的服装的颜色等。人们有时会以一些毫无逻辑的想法为基础,做出一些严肃的决定。过度自信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心理学上的“代表性启发”现象。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找讯息的模式来作出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的原因或者模式重复的概率。这种现象在许多心理学实验中得到验证。

在书中希勒引用了经济学家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将“代表性启发”这种现象发展成为投资者选择性过度自信理论和心理学上的期望反馈理论。研究认为,一旦投资者看到股票朝相同的方向运动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渐渐认定这种趋势代表了他们看到的其他经济数据的发展趋势。根据保守心理原则,人们改变观点通常很慢,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做出这个趋势将继续的结论需要花些时间。偏执性代表和保守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投机反馈前进的速度。希勒认为,过度自信无论是怎么产生的,都是提高投机市场交易额的根本因素。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赌博,或许也跟这种心理倾向有关。

从众行为

只有当同样的思想进入许多人头脑中时,某种心理定位才会在整体上对股票市场价格产生作用,因此我们要讨论从众行为倾向人们发现,那些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他们的想法往往会很相似;同样地,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精神,并且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处于相同时期的人们会作出相似的判断。投机市场中,很多人会做出相同或者相似的判断,从而导致趋势。发生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是在对相同的信息作出反应,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相似性。这一点是如何实现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们存在从众行为。由于投资者受到其他人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在得知周围人的投资组合之后,参考该组合进行投资,或者发现周围人不再投资时,自己也决定不投资。这都是由从众心理引起的从众现象。从众现象可能会加剧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从泡沫的开始来看,初始投资者的购买行为可能仅仅是对一个看上去并不是重大“利好”信息,但在某种情况下,大家开始盲目模仿初始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慢慢地价格与股市的基本面背离,其他的不利因素被暂时遗忘,在随后的价格上涨过程中,市场的乐观情绪以及从众行为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的加入,股票价格就飞度地偏离基本价值。

综上所述,作者还是主要从社会心理方面对股市和房地产等行业出现非理性繁荣的原因的探究。非理性繁荣现象的出现时多个因素造就的结果,有复杂的诱因,有股市的反馈和放大机制,有新闻媒体、社会文化,有大众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原因。面对已经充满投机泡沫的房市和股市,投资者应该谨慎行事。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现有城市区域的价值的增加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任何让投资者变得富有的趋势。如果住房的真实价格在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中能够保持每年增长3%,那么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大可能买得起现在这种比过去更好而且更大的房子。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房子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

成绩 金融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题目:《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 ——拉斯.特维德著 学生姓名 专业金融硕士 学号 2014年6月

我把股市看成由水滴凝聚成的河流,水滴是资金,河流就是资金流。每一笔资金都有意志,受到人性的驱动。意志形成意志力,分力形成了合力的时候,趋势显现;合力化解成分力的时候,趋势瓦解;分力再次形成反方向合力的时候,趋势反转。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对股市的分力与合力的变化做了细致的心理学解释,这正是我急需要了解的。市面上将炒股技术的书太多了,什么经典图形,经典K线走势,这些东西学了也只会拿着到处乱套。因为这些东西都缺乏根基,你不知道它们的原理。打个物理上的比方,宇宙中行星的运行有多少种线路,答案是无限种,你能全部记下来吗?可用牛顿的一个力学公式来推导,全都逃不出这个公式之外。一个公式就涵盖了所有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发现的行星运行线路,你说学什么来的划算?所以我养成了个习惯,学什么都先学它的原理, 《金融心理学》讲的就是股市运行的原理。书中首先说到股票市场是一个混沌系统。而混沌系统的特点就是无法完全预测,而部分的混沌系统是完全无法预测,幸亏股票市场不归入那部分。学到了这第一的原理,就可以避免了一条弯路——精确预测市场走势。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里面重点说到的人类的种种非理性行为。人对亏损比盈利看重得多。这是个有趣的事实,当你亏损100块钱时,你会尽力把它赢回来;可当你盈利100块钱的时候,你其实不太把它当回事。这可能会导致了两种不好的行为,当你亏钱的时候,

你甘愿冒很大的风险,只要能赢回那些钱,谁都知道冒大险的结果通常是吃大亏;另一种情况是当你赢钱的时候,你对亏损的警惕性会降低,反正亏掉的也不是自己的钱。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心理现象是“态度的非理性”。通常人对某个事物形成一种态度之后,人就用这种态度去对付这个事物,而不再经过理性思考。这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为了节省脑力而形成的,但面对变化多端的股市,这却成了某种障碍。当你之前判断股市会涨,并且股市涨了,于是你无意中形成了一种态度。当股市开始跌的时候,你却无法一下转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态度,结果你的反应总是慢一步,等到几天之后你的态度转变过来,你已经损失了很多。但有一种情况会加速态度的转变,那就是巨大的刺激(股价急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度,这会让你原本要几天来改变的态度在一分钟内就调转方向,于是不理智的抛售出现了。注意,这种态度的转变不是因为理智的思考,而是因为肾上腺素的刺激。 这些种种的人类非理性提示我,一个机械的交易系统是如此的总要。为了对付自己的非理性,光靠自身心灵修练是不够的。很多哲学家早就指出,理智是永远无法完全战胜本性的。所以我们在自我限制自身那些非理性的时候,还要依靠一个机械的交易系统。如果我们无法理智的判断买点和卖点,那就把它交给交易系统来判断,那时你会顿感轻松。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一种技术的原理,那么他很难坚持下来。你这种从根基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思路,我觉得非常的可取。市场上

中国官僚政治的读书笔记

中国官僚政治的读书笔记 在读一本书时,我很喜欢对这本书成书的背景进行研究,并且对作者写作时的因源和 学术背景、以至于个人感情和身世也倍感兴趣,我觉得这对于书可以产生更加设身处地的 理解,也颇有自己写作的意淫感觉。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成书于1948年10月,作者将刊于《时与文》杂志的17篇专 论汇集成书,由上海时代文化出版社刊行。,王亚南是一位财经学者,因为李约瑟的关系,“误入”官僚政治的研究之中,作者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加于阐述,同时 也比较分析了西方从领主经济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对与官僚制的需求,从作者引 述资料可以发现——作者总体上还是一个社会经济史的专家,在分析西欧的官僚制度的发 展中——作者着重强调了商业流通经济的需要必然迫使打开政治上相互割据的局面,类似 于德国统一前一条通往法国的铁路在德意志境内就要换好些次货币和付好多次关税,经济 的独立就要求各官员是“各事其主”。但是国家统一的建立就要求,中央集权的发展,各 种官职是服从一种统一的规制。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 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 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 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 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 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 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书中作者竭力克制着情绪,不希望他对官僚主义的痛恨影响到客观的写作,可无意中 流露的言语深感作者的切肤之痛。王亚南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深度,超过了中国很多官方 学者,可以和王亚南相提并论的马克思思想的学者,应该还有彭迪先和沈志远,可惜他们 在1949年后,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时代,并没有可称道的著述,反倒是的1949年前, 有着惊人深刻的论述。我在阅读此书时率先看了后面的《王亚南先生学术年表》和胡培兆 先生的《铲除官僚政治的理论利器》,我看出了一些问题,作者从1927年担任政治教员,当时所谓的政治教员中有70%时共产党员,这在我同时阅读的美国·陶涵先生《蒋介石与 现代中国》中有详细的介绍,此后大革命失败,作者逃亡日本,后接触《资本论》,此后20年的时间用于翻译《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专著,显然在当时中国环境中,难免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政治存在很深的芥蒂。 散文有着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传统,散文的开始,始于文字记事。春秋时期的散文 代表作应为孔子依鲁史而修订的《春秋》,以及孔门子弟们编纂的《论语》等,此时的散 文仍有说教的文字,不过大多为先贤们的教诲之言。此时文字也极富文采。

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与实证

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与实证由于传统的金融危机理论无法解释当前频繁的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理论便应运而生。如何缓解金融脆弱性和防范金融危机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基于金融脆弱性相关理论,以当下我国宏观经济现实需求为切入点,研究了金融脆弱性的诱发因素、宏观效应和宏观政策监管。探讨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诱发机理和传导途径、利率市场化和信贷错配视角下的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及其表现特征、货币当局如何着眼于金融稳定目标来强化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以资产价格波动理论为指导,基于资金循环流动视角,利用2010年4季度—2015年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金融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了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FCI指数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还是VAR模型,房地产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价格波动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扰动源,其扰动贡献值高达71%。同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FCI 指数是金融脆弱性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其次,以利率市场化理论为指导,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重点检验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 利用2005年1季度—2015年1季度数据,基于金融加速器原理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冲击。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利率冲击,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脆弱性不仅存在显著差异的宏观效应,并且这种宏观效应还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差异特征。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央行在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外部融资溢价的状态相机抉择,采取差异化不对等的操作手段,以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再次,基于我国经济现实,同时放松“完美银行”和企业同质性的完美假设,将商业银行对不同企业的“二元”信贷政策引入DNK-DSGE模型,选取2006年1季度—2015年4季度数据实证考察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及其表现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美、金融摩擦的存在,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在我国确实存在。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约束条件的不同,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显著性存在差异。由于放松了“完美银行”假设,银行不再是无资产约束的“完美”个体,外界微小冲击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双重扩大

非理性繁荣简介

《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艾伦?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作者简介 罗伯特·J·希勒,现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于197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 个人简介

2021年道德情操论的读后感1500字

道德情操论的读后感1500字 道德情操论的读后感范文1500字 不读《国富论》不懂个人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国裕民之道;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国家更公平正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不可分离的,正如 ___所言: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佚名 本科攻读经济学,导师曾推荐我读《国富论》,那个时候我知晓了自由经济学之神——亚当?斯密,而这本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巨著却让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 ___裸的利己主义利益观固然有其道理,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点道德与情感的气息。 读硕士的时候在人大学行政管理,刚刚涉及到行政伦理学,正好___来人大的时候曾向我校学生问及是否读过《道德情操论》,好奇心驱使我接触到亚当?斯密的这本巨著。静心潜读,追随 ___的脚步,走进心灵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这时,我才意识到只读 ___的《国富论》会曲解 ___的本意、误读 ___的思想。

《国富论》说的是经济人,而《道德情操论》说的是道德人。它从道德的高度,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和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亚当?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将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事情的牵挂,即是同情。其实,亚当?斯密是说,同情(利他)与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当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时,社会才会和谐、安定与进步。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一定要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人们之间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达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 ___、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和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此我们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这样的情感和道德氛围中,我们该如何自处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xx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 ___几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是身临其境的人们也无法抑制泪水。灾难面前,我们久违的同情的想象力重被激活,无需任何动员,人们就放弃狭隘的 ___,自发 ___起来帮助灾区。正是因为这种仁爱、仁慈、天伦之情、友情、尊敬等发自内心的感情倾向的伦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 沽上犇牛 作者简介:罗伯特J希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畅销书作者,《纽约时报》经济学视角专栏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有《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合著),《次贷解决方案》和《金融新秩序》。 本书在架构上共,分了六个大的部分。前篇,也就是书的前三章和后面的五篇。书的前三章,个人姑且定义为,前篇的三章内容别是第1章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三个历史回顾,立足于三个主要投资市场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描述了这三个市场涨跌的历史过程,梳理了这些市场经历了的哪些显著波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趋

势。 作者在第1章中主要描述了股票市场的一个涨跌历史,创造性的提出了这个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 作者在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利率长期以来的波动和变化。并利用图表揭示了通胀指数化债券的收益率走势。通过走势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虽然债券的收益率波动幅度比较小,大概也就是在百分之10到-1%之间波动,而且,大部分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正收益区间。但是就这样一个窄幅的波动的幅度范围内,它的整个历史的波动,还是蛮大的。 作者在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永远上涨这个假设和认知是错误的,是非理性繁荣泡沫的一种体现。作者在书中说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各种肤浅的解释相继出现,其中一种认为人口压力使得土地资源日渐枯竭,必

然导致住房价格猛增,但实际情况是1990年以来,人口增长非常的稳定而缓慢,土地资源也并未枯竭,另一种解释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建造住房所必需要的劳动力、木材、混凝土和钢材的价格高企,但事实上,建筑成本并未偏离其长期运行趋势,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种繁荣是因为很多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全球经济的衰退,诚然较低的利率水平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但历史上各国央行曾多次降低利率,却没有哪一次导致世界如此默契。作者的研究团队还创建了一个美国住房价格指数及建筑成本、人口和长期利率的变动趋势,。时间跨度为1890年到2014年。见下图 作者紧接着指出,图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从1890年开始,实际住房价格整体上并没有出现过连续上升的趋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归根结底,尽管住房价格的真实走势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大多数的证据表明,大多数住房

英国作家亚当斯密著作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英国作家亚当·斯密著作《道德情操论》 读后感 导语:《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作家亚当·斯密著作《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不读《国富论》不懂个人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国裕民之道;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国家更公平正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不可分离的,正如温总所言: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佚名 本科攻读经济学,导师曾推荐我读《国富论》,那个时候我知晓了自由经济学之神——亚当?斯密,而这本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巨著却让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利益观固然有其道理,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点道德与情感的气息。 读硕士的时候在人大学行政管理,刚刚涉及到行政伦理学,正好温总来人大的时候曾向我校学生问及是否读过《道德情操论》,好奇心驱使我接触到亚当?斯密的这本巨著。静心潜读,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

卑鄙、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这时,我才意识到只读大师的《国富论》会曲解大师的本意、误读大师的思想。 《国富论》说的是经济人,而《道德情操论》说的是道德人。它从道德的高度,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和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亚当?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将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事情的牵挂,即是同情。其实,亚当?斯密是说,同情(利他)与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当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时,社会才会和谐、安定与进步。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一定要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人们之间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达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和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此我们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这样的情感和道德氛围中,我们该如何自处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XX 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几乎天天上演可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27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27.1 复习笔记 一、金融脆弱性生成的内在机制 1.什么是金融脆弱性 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容易失败的特性。 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意义相近。金融风险,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金融脆弱则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金融风险概念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 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以研究对象分: (1)通过金融机构运作的信贷市场的脆弱性; (2)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早期的看法,十分强调经济周期对金融脆弱性的引爆作用。后来认为,即使经济周期没到衰退阶段,金融脆弱性也会激化成金融危机。 2.金融脆弱性的成因 (1)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①企业角度的金融脆弱性假说 “金融脆弱性假说”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地对金融内在脆弱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的贷款者,它们的内在特性使得自己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而它们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

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经济危机。 这一假说的分析是依据50年左右长波周期的理论:在长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 在50年长周期的经济上升时期,贷款人(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工商企业)则利用宽松有利的信贷环境积极借款。随着周期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要维持运营和按期付息还本,必须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然而经济的长波必然迎来滑坡。只要借新还旧被打断,就将引起违约和破产。金融机构的破产迅速扩散,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迅速破灭,金融危机爆发。 ②银行角度的“安全边界说”推理 安全边界可理解为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的“边界”,它能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 然而,极其重视安全边界的银行家,在经济稳定扩张时却会不断地降低安全边界。这是因为: a.银行家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在经济稳定扩张之际,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b.对长期投资项目本身的风险,银行同样知识匮乏,因而决策实际是看旁人怎么做就随着做。在激烈的竞争中,是不乏抢占市场份额的同行的。 当安全边界减弱到最低程度时,即使经济现实仅仅略微偏离预期,也会引起借贷关系的紧张。结果,债务紧缩过程开始,继而金融危机发生。 ③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的不对称。当存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金融机构,事实上是委托该机构作为代理人,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同时,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机构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

1500字《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

1500字《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 《非理性繁荣》1500字范文 每个人都想知道,对于股市,什么是利好消息?只要抓住利好消息,人们就可以通过 投资来赚钱。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却告诉投资者,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可行。 通货膨胀高是利好消息?不是。低通涨是利好?不是。 人口生育高峰利好?不是。人口增长减速利好?不是。 有战争是利好?不是。和平年代是利好?也不是。 新闻影响政治和立法是利好?不是。新闻失去对政治的影响力是利好?也不是。 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全球的金融学家通过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发现了以上这些答案。而这些答案本身所暗示的可能的规律,则足以让任何一个认为,或者曾经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惊心。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就是因为确定了“人是理性的”这 一基本假设。尽管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一在有人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去证伪这一基本假设,但他们持续的失败一度使人们坚信,我们如果发现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理性人”这一 基本假设,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但金融学的发展及对现实世界的研究使我们再次回归为怀疑者:这一假设可信吗? 在二十世纪末,金融学开始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不再从属于经济学。但是,希勒在这个时候警告投资者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掌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目前的金融学不足以提供什么确定的结论,而且不能可以理性地预测和理解股价的波动。希勒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们的对未来的预测很不可靠。 什么是股价?学院派的说法是“资产定价”。但是,任何定价都会遭到投资者的质疑: 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的钱(股价)去买一份资产呢?这看起来是个经济学问题,却反映了 投资的心理动机。 通俗的解释是,现在花所买的是这份资产将来的回报。因此,与现在的股价接受,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现金流期待和潜在风险评估。而这样的预测又是基于人们对于当前这份资产的评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简单地说,投资者对于现在的付,出,取决于 对将来的预期,然而预期又建立在对现在的分析之上。 关键问题是什么变量能够确保对未来的预测是可靠。希勒悲观的指出,一些潜在因素,对股价的影响超过一些常规的因素。比如,1989年10月13日的一次股市暴跌,整个股 市市值缩水了6.91%。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暴跌和UAL公司的一项杠杆交易失败有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或评论 文章。下面是收集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1 也许是由于作者的缘故,一个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作品应该与经济发展挂钩。 但并意味着对青少年毫无用处。譬如,他指出的经营之道要讲诚信,这对我们就 有点用了。 亚当斯密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告诉 我们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风气和习惯对有关 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应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 考察它一是他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产生的 影响。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只不过法律有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是班长,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告诉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的道德水平就 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绝不要以微 小儿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班长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 把大家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大家,不搞近 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严控班级整体态势,加紧改革创新。

亚当斯密耗费毕生心血写成了这部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 作品。他想告诉我们——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不要伤 害别人,而要帮助别人。温家宝总理推荐这本书,我想总理认为这对维持整个市 场经济和谐运行,甚至民族强盛是至关重要的。 亚当斯密在书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地分到大众手中,那么他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他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 稳定。”对于我而言,我必须考虑到我的计划要符合同学们的需求,不能有偏私的成分。今后,我的第一任务是解决班级较为突出的问题,重视公平与正义。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功绩是无法衡量的。这本书对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意味着只对经济有用,对任何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2 这本书我采用在喜马拉雅FM上听书+重点章节阅读完成。这是一本由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完成的伦理学经典著作。说实话,这本书能听完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极大地挑战,由于翻译版本与实体书版 本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外文化的差异,自己的知识面,论据来源等等。只 能算马马虎虎应付性地听完一遍。 《道德情操论》全书分七卷。怜悯和同情是人的本性,是人性中的一种原始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 第一周读书笔记: 第一章官僚范式之外 什么是官僚范式:官僚制改革运动遗留下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一些制度上的设计包括等级制行政部门、人事机构即组织惯例)和它们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在本书中被称为官僚范式。 对官僚范式的挑战:以用户为驱动并且是服务性的,把公共部门转变成更贴近客户,方便客户,有活力,有价值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者。 另一种理论的形成:关注客户与服务有助于公共部门主管为某些注意的特定问题提供与在官僚模式下得到有很大区别的其他解决方法。(官僚机构与以用户为驱动的机构在人事部门、业务部门和主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的对比有很大差异)。 后官僚制是什么:后官僚制时代是一个新的组织时代,它意味着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周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组织内部,组织模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搜索在组织外部,新技术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日益改变和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百度)在行政组织中的行政人员对后官僚制的观点认识会影响其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战略革新的必要性 行政/业务部门之间的日常问题:比如采购不能真正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节约)却适得其反的效果(劳民伤财);主机构与各分支机构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按计划花钱(预算)本是为了节约却无形中鼓励了浪费的作为等等。 事件要点: 各分支机构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政府服务的价格索要过高。 对管理程序和公众服务的不满日益扩散。 一再出现的麻烦是问题还是现实:

一件事件若被判定成一种现实的话,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如被当作是问题来对待的话,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事情就终究能得到解决。 现实,而不是问题 官僚制被广泛接受肯定了官僚制的合法性。 政府内部在推行一些好点子是困难的。(政治原因以及组织文化的稳定性都会阻碍) 问题,而不是现实 中央采购部门终将改变其运作方式。 主机构同各分支机构之间频频出现的麻烦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同时还是一种在将来的某一时期可以得到修正的问题。 可能主义论者的贡献 可能主义论者认为主机构同各分支机构之间频频出现的麻烦是一个问题而并非是现实,并且通过社会现实生活中找到证据来予以证实。 第二周读书笔记 第三章创造策略 1.确定基调:STEP计划(朝着更好的工作努力) 州长的改变:没有直接命令下属官员如何去减少政府开支,而是鼓励他们去改善政府管理。 委员状:首先它主要工作是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及效率,而不是仅仅是减少开支;其次,进行改革的主动权主要在雇员而不是外界;再次,成员具有代表性;最后,说服拨款委员会同意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统一计划而不是重新分配。 2.导入市场原动力: 双向交流; 资金基础(将服务推销给相应的机构,并创造出高于成本的价值)。

金融学考研经典教材课后习题(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28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1.金融脆弱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容易失败的特性。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则是泛指一切融资领域——包括金融机构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中的风险积聚。 金融风险,严格说来,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 金融危机是指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企业偿债能力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意义相近,但着重点不同。金融脆弱性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与稳定、坚固、不易受到破坏、摧毁相对的状态。金融风险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但人们也常常剖析微观金融行为主体的脆弱性问题。“风险”一词的使用,在国内已相当广泛化,常常与脆弱性难以明确区分。金融脆弱,仅仅表明金融已经具有不稳定性,还不等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有个演化过程。金融危机的爆发以金融脆弱积累到一定程度为条件,但最终在何时发生,还需要某一或某些触发点。某些突发的金融事件,如特大企业的倒闭、欺诈丑闻的揭露等造成公众信心的动摇,往往就是这样的触发点。早期的看法,如明斯基,十分强调经济周期对金融脆弱性的引爆作用。后来,淡化了经济周期的影响,认为即使经济周期没到衰退阶段,金融脆弱性也会在外力(如国际投机资本)或内在偶然事件(如某一特大企业倒闭)的影响下激化成金融危机。特别是在金融市场膨胀发展,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愈益独立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脆弱性具有一种自增强的趋势。

2.关于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有种种假说,试结合前面有关章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答:(1)从企业角度论述金融机构脆弱性的理论主要是“金融脆弱性假说”,该假说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地对金融内在脆弱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的贷款者,它们的内在特性使得自己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而它们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经济危机。这一假说的分析依据是50年左右长波周期理论:在长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 具体可以解释为:在50年长周期的经济上升时期,贷款人(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工商企业)则利用宽松有利的信贷环境积极借款。随着周期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要维持运营和按期付息还本,必须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然而经济的长波必然迎来滑坡。只要借新还旧被打断,就将引起违约和破产。金融机构的破产迅速扩散,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迅速破灭,金融危机爆发。 (2)从银行角度解释金融机构脆弱性,主要运用“安全边界”的推理。安全边界可理解为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的“边界”,它能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然而,即使重视安全边界的银行家,在经济稳定扩张时却会不断地降低安全边界。这是因为: ①银行家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在经济稳定扩张之际,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 ②对长期投资项目本身的风险,银行同样知识匮乏,因而决策实际是看旁人怎么做就随着做。在激烈的竞争中,是不乏抢占市场份额的同行的。 当安全边界减弱到最低程度时,即使经济现实仅仅略微偏离预期,也会引起借贷关系的紧张。结果,债务紧缩过程开始,继而发生金融危机。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会计2班李杰 201120156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储蓄、股票、房贷、基金、债券等金融理财产品,已深入千家万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当今社会几乎人人离不开金融,学金融,懂金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因此,作为当代青年,应将金融学作为自己的一项人生必修课。经朋友推荐,我阅读了金融系列图书之一的《非理性繁荣》,对股票投资有了新了认知,颇有收获。 《非理性繁荣》主要关注的是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希勒教授主要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希勒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投机泡沫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在书中作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呈现出一个典型特点,即投机性泡沫:暂时的高价得以维持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而不是与实际价值相一致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市场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投机性泡沫让市场呈现了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是不持久的。作者总结了这种虚假的繁荣现象,认为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失去理性,从而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那非理性繁荣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诱发因素 股市和房地产的投机性泡沫显然不是单个直接原因导致的。这和买卖其他商品其实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就是所有的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个体的买卖行为,最终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实现其对市场的影响。希勒列出了可能促使(主要是股市)市场泡沫产生的12个因素。当然不能仅限于这些因素,而且它们在影响方面也不同,同一因素在不同国家的影响也不同。这些因素,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背景式的;有的是理性的,有的是非理性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官僚政治的朝代特色、官僚本身及文化、制度的本质挖掘 姓名吴俊 指导老师华翔 专业名称外交学 学号xxxxxxxxxx 时间 2016年10月23日

本月阅读的是吴宗国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这本书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对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了解与感悟是有很大帮助的,开始的时候读起来有很多的专业的词汇,读起来是有些吃力,但是随着不断深入,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断的惊喜,一种突然觉悟的欣喜。另外这本书是由不同的学者写的,他们的笔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深入且高度凝练,有的简洁且深入生活及人物性格,对本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丰富。总的来说,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分析来展开的,在官僚政治的具体描述中有所取舍,并没有所有的构成因素进行阐述分析,主要是对于前后朝代的继承关系、制度变化与创新、突出的政治问题和特色的政治体制的深入分析,从前期的萌芽到后期的发展成熟以及变化淘汰都有很细致的描写,对于古代政治重要方面的整体把握是很大丰富作用。另外在具体阐述时还有总结性的语言出现,上下承接、史论结合,论述逻辑思路非常清晰。以及加入各朝的对比、制度沿革,能够让你快速领略古代官僚政治的起伏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便是我读这本主观的一些感受。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首先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基本构成有了些了解,虽然书名是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但是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是在相互交叉影响发展的,所以本书是官僚政治制度、官僚机构以及运行机制和官僚本身统一的一个整体。因此了解了基本构成是对官僚政治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之后在本书思路的指引下有了些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整体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现在我对其做一简单的整理,叙述一下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一些现象及本质问题。 在政治制度和官僚机构方面出现了这些现象:政治体制发展愈加完善和成熟,官制机构更加精细更加繁杂,行政理性化大大提高,分工更加明确;由临时设立的管制,随着使职体制的发展,使职化的趋势下促进了新的常规机构的出现,丰富了行政机构,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彼消此长,两者之间的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国家政权只到县一级成为常态,各朝遵守的规则,是由于统治者一直维护着乡社传统,用宗族、家族、血缘去自我团结维护基层社会,用社会的士族去控制基层平民,另外对于地方的高度控制,常常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再增设机构去控制地方,而增设机构往往演变成地方一级行政单位,还会出现重内轻外的现象,重京官轻地方官;唐宋以后体制重大变化是行政权的扩大和分化,中央决策、立法群体的扩大和决策立法的外廷化、制度化,国家对行政的监察也逐步加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古时代帝国官僚政治体制逐渐由以皇帝个人为中心到以整个朝廷转变。在官僚机构运行机制方面:皇帝家务逐渐从国家政治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并且走向制度化;国家行政和决策开始在一起,最后逐渐分离,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各司其职,制度化合理化运行;在行政与决策的分离想象下,政治中心从行政走向决策;在制度方面的成熟完善下,机构的运行之间发展向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在官僚机构和机制运行中可以发现国家对地方和编户的控制,对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实行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会发现在国家政治的运转当中,非理性政治和变态政治,往往是由于皇权次生以及官僚之间的主属性和附属性所造成的。那么在最后看官僚本身:在官僚主体首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一):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一、《非理性繁荣》是行为金融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该书是2000年前后出版的行为金融领域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其他两部是hersh shefrin的《beyond greed and fear》(超越恐惧与贪婪)和lsv资产管理公司创立者之一的andrei shleifer的《inefficient markets》(并非有效的市场)。 该书第一版最早是在2000年3月中旬开始在美国的书店中销售,美国股票市场当时也到达了历史最高点附近,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均在2000年3月见到阶段最高点。事业祝福语大全 二、要明白股市价格户外的基础,咱们务必转向心理学 股票市场的价格定位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行为金融学认为,要明白股市价格户外的基础,咱们务必转向心理学。 根据我个人的明白,行为金融学认为,股票价格能够分解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心理价格两部分。在某一特定时刻,由投资者的情绪所决定的心理价格成分可能只在总价中占一小部分,也可能占据很大一部分。当投资者极度悲观和恐惧时,心理价格为负数,使股票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从而构成具备极高安全边际的投资机会;当投资者极度乐观和贪婪时,心理价格为正数,使股票价格远高于内在价值,从而构成投机性泡沫。军团名字大全 《非理性繁荣》描述了促成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泡沫的心理因素。该书序言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显示出一个典型特点,即投机性泡沫:暂时的高价得以维持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而不是实际价值相一致的预测。在这种状况下,尽管市场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十分惨淡,甚至十分危险。 三、价值投资的精髓:买入的价格必须要便宜 《非理性繁荣》指出的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2000年至2010年或2020年),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十分惨淡,甚至十分危险,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结论。除了行为金融学方面的收获外,关于该书第1章股市价格水平的历史回顾的明白和思考,是我阅读该书最重要的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