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教学策略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高速的发展时代,化工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化学教学是培养化工人才的主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化学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1.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1需要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其他学科的教育任务,而且是化学学科的任务。所以,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2需要解决高考和会考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高考和会考两次统考,学校领导、家长、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会考合格,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已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王继明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在有效时间内产生最大效益是高中化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文就“高中化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保证教学任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花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利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加上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如: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鲜明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倡导自由追问的教学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际的实验现象与预测的实验现象或理论知识并不相符的情况,这往往能激发学生很强烈的求知欲。随之学生会积极思考、不断提问,加以教师的引导,积极讨论,然后总结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Fe2+检验的教学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取少量FeSO4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观察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出现血红色。那么,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动手做实验,于是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得到预想的现象,可是有几组同学的溶液并没有变红,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就请这几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演示,再请其他学生观察问题在哪?大家很踊跃,有的说是:滴加顺序错了,有的说是:滴加的量不对。滴加顺序问题好解决,可滴加的量如何控制呢?让学生们继续做实验并做出总结出:氯气先氧化Fe3+后再氧化SCN-,在滴加的时候不能过量的结论。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作者:————————————————————————————————日期: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摘要]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高一化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必修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会考和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初高中化学虽说在知识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但教材内容的变化导致化学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科目的学习有较强的不适应感,为此,本文探讨了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总结出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使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原因分析;教材差异;衔接;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是在初三化学学习后的进一级层次的学习内容,是与初中新教材相配套的知识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如果单从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分析,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出发,但对学生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不同。一方面因为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普遍提高,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中考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技能和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化学不够重视,在开始很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造成许多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高一化学在内容上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化学技能、更好的树立科学的化学思维。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很快地适应,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 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 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 例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做可不做,到考试时背背记记就会考得出的。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健康的大脑机能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而轻视化学实验的问题是违背了学生科学认识的原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为人材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削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设课外实验,例如:无土栽培花草用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测定大气中固态沉降物含量,快速测定血液中CO含量等的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可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实验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优势,只有在用化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使化学知识经验不断地内化,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再则,要淡化对分数的追求,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拉回到素质教育的轨 道上来。 抗拒性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在做固态物溶于水的搅拌操作时,会故意用玻棒把烧坏敲得叮当响;有的在用固态物制气体实验中,故意将已冷凝在试管口的水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至使试管破裂;有的故意用鼻直接嗅闻气体,也有的不愿做规定实验,却要做其他实验等等.这是学生在化学 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拒性逆反心理, 抗拒性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其从事的活动产生困扰时,心理倾向活动会产生反向作用,导致行为向着事物要求的反面行事.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倾向尤为突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倾向活动往往会造成实验失败、仪器破损,或者实 验环境受到影响.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变化,灵活地运用逆反心理的潜在心理术,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来一个180’大转弯.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力?法区别试剂,还理由实足地说,体检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在一次课外实验中,我们将这些学生带到通风橱边,让他们用嗅闻气味的方法做区别物质的实验,井告诉他们使用通风橱的方法.结果这些学生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14T14:02:43.2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4月供稿作者:宋娜[导读]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河北武邑中学(053400)宋娜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会不会用他们传授的“经验”进行解题。学生也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化学书本很容易学。书本上的概念很少,内容也不多,要识记的概念很少,要识记的笔记却有很多。对于解题,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 1 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 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紧紧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心理障碍。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老师可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也使学生清楚掌握每个概念的关键之处。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3 化学概念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 对高中学生而言,从注意特征来说,有意注意已经成为主要记忆方式,但又很不稳定,极易受到学科局限、学习环境、个人好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移。脆弱的心理因素,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胶体、原子轨道、杂化等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个人认识,核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实验或“不一致事件”等多种途径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概念。创设情景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这样的问题才更能引起学生的个人认识。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简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所谓的“常识”问题提出,如萃取、反应热、沉淀溶解平衡等,甚至在课题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在分析感性材料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现象与物质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等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换句话说,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实验直观、语言直观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注意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概念;注意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不断深化和发展概念。 最后,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笔者提出如下教学策略:①灵活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材料知识;②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③前后衔接,温故知新,实现概念同化;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原有概念,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⑤突出强化对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⑥横向联系,纵向梳理,建立概念知识网络;⑦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 天津一中 李金华 2007-11-1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 李金华 天津一中 300051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变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 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首先出现在英文教育文献中,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贯彻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即为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要求教师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及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强调“合作性”教育。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裴泓莉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又是学生知识增长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笔者拟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转换课堂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个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而,高中化学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更具弹性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更新知识储备。新课标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①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

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运用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运用策略 作者:黄学敏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40期 摘; 要: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如何更好地讲授化学概念呢?很多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看似陌生,实则似曾相识。在讲授新概念时,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既给教师指明的方向,又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不同的化学概念教学中,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基于同化理论的概念教学策略 所谓同化就是让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同化理论不仅是一种学习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理论。它能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同化的过程,学生既巩固了原有概念,也对新概念有了全面的认识,丰富了概念的意义。 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之处:第一,因为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明显可以建立的联系,导致概念难被学生接受;第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只认得得失氧为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深刻理解反应的特征以及本质。所以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那还得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说起。“氧化”起初只是认为跟氧气的反应,氧气也是人们认识最早和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物质。而在英文“氧化”一词中就有生锈的意思,后来逐步扩大到对硫、氯等的研究,发现很多物质跟硫、氯反应也有相似的现象(硫化、氯化)。这也就说明了氧化反应并不局限于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只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现仍以氧化—还原来代表有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一类的反应。化学概念是发展的,学生的已有概念对新内容的融入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学概念的演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29T16:27:35.28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中杰[导读]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李中杰(邯郸县一中河北邯郸 056100)为了很好适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建有效教学的框架;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 用,采取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对教师有效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现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作一简单探讨。 提高教师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前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进行有效备课。其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在确定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及教具的提前构思和准备,确定板书及教具的书写和使用,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性;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讲授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实验功能的发挥;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时,首先安排学生做了在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酸和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有些盐为何也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继续探索新问题。 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要学会在研究中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增加了“家庭小实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小实验的设计非常简单,实验材料也非常简单,学生在家里就很容易找到原材料而设计好每个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锻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求知欲很容易满足,这样更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去做更多的类似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收稿日期:2012-03-0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本文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于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进一步冲破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新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去的需要,在于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在于鼓励他发挥他的才能和个人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在于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新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创设宽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教学中除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在情感领域上的双向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1)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等的思维训练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偏爱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机会,以解脱这些学生思想上来自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抑制。 (2)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防止急躁情绪引起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 (3)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成果越出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想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 2、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为核心,提高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索: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08T15:03:51.6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樊淑芳[导读]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樊淑芳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中学,山西繁峙 034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64-01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我们要遵循研究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促进学情、认真负责的上好课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起来,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打折扣地落实教学任务。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学实践印证;研究大纲;了解学生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面对一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学好高中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较为困难的事情。 我自任教以来经过多年的细心总结,摸索出一些教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经验,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印证,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主要的经验和方法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一、仔细研究大纲,“吃透”教材 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等内容。我在教学以前认真研究了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偏离大纲。其次应“吃透”教材,不论教材是什么层次、版本,它都是编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可避免带有个人色彩和知识的局限性,作为教师首先应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了解编者意图,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理清教材脉络,全面掌握教材体系,对教材内容理出一条主线,然后顺着主线展开、补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施教,教学成绩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二、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备好每节课,讲好每堂课 上课前,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本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因此,在认真学习课本、吃透教材的同时,我还参考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已扩展思路和知识面。遇到教材上模棱两可或者不太理解的内容时,我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或者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努力在课前完全掌握要上课的内容。上课我一般提前10分针到教师,做好有关方面准备和板书设计,以使自己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头绪清晰。上课时,努力做到板书工整,用普通话授课,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讲授知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化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思想上,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的旧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科学知识实际,而且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更重要的要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人翁态度。这首先要求老师吧学生置于主人的地位,尊重他们、依靠他们。有时候我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要调动和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某些组织措施是不够的。刚开始,同学们学习起来都兴致勃勃,但到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有的就说,元素部分好懂不好记,上课明白课后糊涂,还有人反映进度太快、内容太多的问题。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元素部分要求记忆的东西多,一时之间难以掌握,最后问题越积越多,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改进教法,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性,以旧引新、讲新复旧。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寻求它们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里,既便于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非金属的四大章学完后,我们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将前面各章的知识综合对比、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理清脉络、揭示规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记得牢,用的着。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用亲身感受讲了坚持预习、及时复习,就可事半功倍,变恶性循环为良心循环的道理,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课前抽出时间预习,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只要研究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樊淑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砂河中学连续五年“先进工作者”

浅谈关于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浅谈关于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而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标签: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高中化学教学文献综述

高中化学教学文献综述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本文阐述教育的人文性,人文教育的涵义,当前中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化学与人文两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情感、利用学科交叉影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指导使化学与人文自然渗透四方面讲述化学与人文的渗透。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但现如今化学教育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比如,知识信息量增长,知识技术的更新加快,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综合等。而我国化学教育现状却有些不尽人意:教育质量不如意、效益不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教学压力大……对于这些难题,我国有很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他们发表了很多关余化学教育有关的论文、期刊、专著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这些教育专家们是如何看待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这个问题的。 许多专家学者们的著作都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和看法。 像《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学说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所以,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一项基本理念[5]。该文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四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材和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三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要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项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014198084.html,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作者:杨帆刘海平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1期 【摘要】高一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单薄,面对高中化学在知识难度上一个台阶的现 状无法适应,导致很多学生步入高中,成绩猛然下降,产生厌学、不自信等负面影响,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學;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68-01 1 初高中化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高一年级三个班14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借此了解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1)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初中超过50%的学生对化学学习很感兴趣,到高中虽然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很感兴趣,但相比较初中有所下降,说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需要加以重视。 (2)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在学习高中化学的信心方面,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对于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充满信心或有点信心,但依旧有37.8%的学生表示不肯定或没有信心。从初中到高中这一过渡过程中,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重拾自信心非常重要。 (3)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方面,虽然有超过58%的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与初中相关的化学知识仍然不会主动复习初中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已有知识的温习不够。 (4)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在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方面,87.42%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相比较初中化学难度加大难以接受;65.73%的学生认为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跨度大,衔接不很合理;72.73%的学生认为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初中和高中化学过渡方面,教师必须重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2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让更多学生融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语言,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