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

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

“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而民间文学则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寓教于乐,成为塑造民众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所以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第401页】

三、礼俗伴生功能

礼是俗的制度化,俗是礼的原生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俗大量的被礼制化;而同时,礼制也大量地习俗化。上下层文化之间的这种互动,使中国的民间文化呈现出礼俗共生、礼俗混生、礼俗叠用的现象。其中,民间文学在礼俗过程中有重要的伴生功能,由此民间文学的功能从一般文学层面进入到社会生活层面。

民间文学的礼俗伴生功能表现得非常普遍,它往往融入礼俗之中,成为礼俗的内容之一,故称之为伴生功能。在人生礼仪过程中,如满月酒、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都伴有相应的民间文学活动;在一些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祭祀习俗中,也常伴有民间文学的内容。

四、娱乐休闲功能

民间文学的休闲娱乐功能主要有自娱和他娱两种形式。自娱是通过讲述故事、笑话或者唱山歌等方式来达到消除疲劳、精神紧张和情感满足的目的;他娱则是通过听他人讲故事、唱山歌或观看民间小戏曲艺等来达到上述目的。这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方式起对调节民众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恩格斯就曾指出:“当他辛苦地做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来疲惫不堪的时候,娱乐他,恢复他的精神,使他忘掉沉重的劳动,把他那贫瘠的砂砾的田地变为芬芳的花园。【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第401页】”

唱儿歌、夏夜讲故事、元霄节猜灯谜、歌节对歌等都是民间文学娱乐休闲功能的具体表现方式。

第二节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

民间文学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综合了多种功能的文化存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这种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劳动,振奋情绪

劳动,尤其是需要群体配合的集体劳动,必须协调一致方能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因此,用特殊的号子或简单的音节节拍来协调指挥劳动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存在。《淮南子·道应训》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不识字的“杭育杭育派”作家。现代社会中还存在各种打夯歌、拉纤歌、船工号子、织布歌、打铁歌、樵歌、田歌、渔歌和牧歌等,都具有协调劳动节奏、振奋情绪的作用。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传统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把握的经验和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于生产的进行和获得丰收有着直接的关联。而民众在对自然物候观察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环境把握的经验,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经验,多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来总结和传播,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这方面的内容,在神话、传说、故事中都存在,尤其以谚语最为直观和集中。

三耕四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雷公先唱歌,有雨下不多。

缸穿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过道。

种田不好害一春,教子不好误一生。

另外,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验知识等,都在民间文学作品里面有所体现。举例略。

3、讽刺不良,匡扶政治

社会不良行为和不良政治常常是民间文学的讽刺对象,这在故事,尤其是笑话以及讽刺歌谣中表现得最明显。比如反映现代都市社会中得种种问题的《内地都市十八怪》:

影院只放录像带;夜半歌声传天外;摊开麻将把客待;铁门铁窗铁阳台;

猪肉牛肉加水卖;珍稀成为下酒菜;大款争把猫狗爱;染起头发充老外;

污言秽语随口带;杂物废物胡乱甩;下水道口缺少盖;小摊小点占道摆;

算命先生站成排;好人偏去充乞丐;精神病人好自在;旅店拉客死活拽;

锻炼只有老太太;高级轿车处处在。

——《参考消息》1995年1月7号,第8版

再如讽刺官僚吃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锻炼了胃,喝得性功能大减退,老婆跟了别人睡!丈母娘一气告到纪律检查委员会,答复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告到市长办公室,答复说:预算外有这笔经费。告到人大常委会,答复说:这项决议通过在22次常委会。告到政协委员会,答复说:此事不在政治协商范围内。最后告到党委会,答复说:只要方向路线对,醉与不醉无所谓。【霍达《未穿的红嫁衣》,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76页】政治家可以通过讽刺歌谣发现问题,改变政策,重塑形象。从而讽刺就起到了匡扶政治的作用。

二、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因其自身的丰富、复杂存在,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研究素材,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历史研究价值

民间文学是不识字的大众的文学,是民众表达幻想、爱憎、理想、生活和历史的最主重要的方式。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成为过去生活和历史的见证。比如神话,在许多人看来荒诞不经,但是在考古学、气象学、民族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现代科学研究进展的支持,黄帝神话、大禹治水神话等其实并非虚构,而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史前存在。【有关内容见陆思贤《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

至于说到传说,它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和历史真实性叙述的价值,往往是许多历史典籍未能做到的。尤其是文字民族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民族由来的历史真实性叙述、农民起义的历史真实性叙述,则常常是典籍忽略或根本不记的。郭沫若曾说过:“民间文艺给历史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部二十四史,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但我们知道民间文艺才是研究历史的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要站在研究社会发展史、研究历史的立场来加以好好利用。”【郭沫若:《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的目的》,《民间文艺集刊》第一册(1950年)】

2、文化学价值

民间文学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关于风俗习惯等民间文化事象的,这就为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材料。这方面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神话、传说或故事隐含着某段文化史方面的信息。如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以及高山族、黎族等关于文身由来的传说故事,都隐含着上古时期可能存在过血缘婚的事实;神话或传说中大量的葫芦形象,透露出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多籽植物的生殖崇拜;哭嫁歌的存在,表明它与历史上的抢婚存在内在联系等等。人们通过这些民间文学内容的叙述,寻找文化史的遗迹,甚至可以重建原始文化形态。

第二、大量民间文学内容本身就是习俗的一部分,与习俗本身不可分离。如婚丧中的大量歌谣本身就是婚丧礼仪的组成部分,情歌本身就是歌咏文化习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三,大量解释风俗习惯由来的传说故事,为民俗学、文化学的溯源研究提供了一种参照和版本。这类传说故事非常丰富,目前比较集中的有《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中国民俗传说故事》等专集。如《给死人烧纸的传说》《泼水节的来历》等。

3、自然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作品中关于自然的变化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作品,往往为科学研究提供材料。像人类洪水神话为自然气象和水文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材料;女娲抟土造人与原始陶器制作、中国西北高东南地等,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至于农谚之类在气象学上的研究价值,更是人所共知的。农民们就是根据农谚来安排一年四季的生产和生活的。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星星稠,晒死牛;星星稀,淋死鸡。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这些谚语具有区域存在的科学性。

三、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自然就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而由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有着鲜明的区别,因此在艺术价值体现上,也有着自身的特性。

1、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从而更接近于民众的生活,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文艺研究的领域,增强了它的实践意义。

2、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虽然民间文学中也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但大量的文本形态是非常短小和灵活的,民众易于掌握和记忆。如《书符驱蚊》这样讲述:“一道士自言能书符驱蚊。市人信之,送钱请符。蚊为害如旧,因往诘之。道士问符贴在何处。答贴壁上。道士曰:‘可道不灵!必须贴在蚊背上方有效验。’”简短又活灵活现地画出了道士骗人的嘴脸。

3、灵动形象而又鲜活的语言。民间文学的表达工具——口头语言,形象、生动、鲜活。冯梦龙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冯梦龙:《山歌·叙山歌》】看一首《泥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看两下里如何?

将他来揉合了重新做。

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

我身上有了你,你身上有了我。

【冯梦龙:《挂枝儿》卷二“欢部”】

这种灵动形象而又鲜活的语言,在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尤其是俗语之中,表现非常突出:“外甥照灯笼——照舅(旧)”、“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等。普希金曾深有感触地对青年说:“……多听听民间的口语吧,青年作家们,在其中你们会学到许多在我们的杂志里决找不到的东西。”【刘锡诚编:《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3页】

4、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民间文学长期广泛流传和不断接受民众的检验,从而淘洗出大量家喻户晓、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人物形象。高尔基就说过:“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乃是民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所创作的……”【高尔基:《论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37页】典型例子讲课补充。

4、社会工作价值观期末(94)

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题,共50分) (1)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中“服务大众”指的是()。 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变革,特别是为弱势群体寻求社会变革 社会工作者对每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社会工作者坚持专业的使命、价值观、伦理原则与标准,并有效地运用它们开展社会服务(2) “非批判”原则是指()。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公开批判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听之任之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进行鼓励和表扬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受其他价值观(3) 在老人院舍照顾机构中,社会工作者要以平等和公平的理念与方式对待服务机构内的每一个老年人,同时,还要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性格特点等有意识地设计和提供个别化的服务,这体现了社会工作伦理难题处理的()原则。 保护生命原则 差别平等原则

自由自主原则 最小伤害原则 (4) 艾滋病患者和生理残疾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社会歧视和基本生活能力欠缺。帮助他们康复或改善环境,并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社会歧视,维护其正当权益,体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是()。 认可 尊重 保密 个别化 (5)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完备法案是()。 《社会保障法案》 《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法》 《济贫法》 《新救济法》 (6)

社会工作者小陈需要招募若干志愿者帮忙开展有关培训工作。报名者中有位小李是基督教徒,有人反对让他参加这项工作。小陈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还是让王先生参加志愿者工作。 不批判 接纳 保密 尊重 (7) 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意味着()。 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 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出于善意代替服务对象进行重要决策 所有服务对象都必须自我决策 (8) 处理伦理难题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出价值观和伦理顺序的优先次序,下列哪个排序是正确的选择()。 差别平等原则、最小伤害原则、隐私保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 保护生命原则、差别平等原则、最小伤害原则、隐私保密原则 最小伤害原则、隐私保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差别平等原则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社会主流价值主要由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等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传统道德构成。社会工作的专业独特追求在于它通过社会服务的手段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恢复和改善人们的社会功能。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强调个人和群体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责任和机会,强调社会对个人和群体的权利、责任和支持,重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容。本章将重点讨论社会工作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和容,尤其强调它们与社会工作实践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容 每个人都具有对某些事物的喜爱和偏好。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动机,就是根据各自理想的喜爱和偏好产生的。对这些偏好的追求就形成人们的价值,稳固、系统的价值,就是所谓的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 在界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之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价值。 (一)什么是价值 1、价值概念的涵 “价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valere”,本意是“强壮的、流行的或值得的”。后来经过演化,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所用的“价值”概念具有了不同的涵。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是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正因为有了价值,不同的商品才得以交换。 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讨论中,人们常常将“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应。在这一语境中,价值相当于人作为主体的主观性或者价值取向,包括人的主观好恶、希冀、理想及其追求等等。有人甚至认为,只有实证研究才是“研究”,而“价值研究”只是发表个人的“意见”而已。 而在日常生活中,价值的重要涵是功用,相当于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当人们说某事物或某做法没有价值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该事物在功利上失去或没有功用。日常生活意义上的价值概念在理解或使用上围较窄,往往将价值同它的同质畴比如道德、审美等等并列使用。同时由于日常生活中价值被理解为使用价值,所以人们常常将价值与价值物等同。所以一些人认为价值就是车子、房子和票子等等,有车子才有价值,有房子才有价值,有票子才是有价值。 在不同语境中价值概念的涵不同,这就需要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般”来加以统摄。一般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价值,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一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对个人,阶级或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二是指一种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它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价值的第二方面的涵更倾向于我们本章容中所讲的价值。 2、价值的特征 (1)态度倾向性。价值表现的其实是人的一种态度倾向,也就是说人对于某种事物或现象倾向于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 (2)自我选择性。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现实情况和家庭、文化、社会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201109考试批次 《民间文学》大作业 学生姓名李杰 学习中心山东省金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学号 200908576220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层次专升本

民间文学的特征及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借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 民间文学中的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民间文学在其发展和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艺术特征: 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

911 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3 万 建 中 内容提要 以往讨论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大多都以作家文学为参照。其实,民间文学并不是以作家 文学为对应的一种文学,这一现代学科概念也不是以作家文学为参照提出来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相对独 立的学科和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都不是由“文学”分化出来的,它有着完全独立的形成和演进轨迹,并 不完全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讨论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应该突破一般“文学”的纬度。本文从民间文 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出发,对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作了重新认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生活 历史 知识 教育 民间文学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一种文学,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 一、讲述者的魅力 民间文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结果”,也显示于其演说过程本身。任何民间文学活动都不是个体的,而是集体的,具有强烈的展示性。过去,民间文学表演和民间文学力量的释放主要集中在神庙、祭祀、竞技等公共场所。人们常常在这些公共场所表演、祭祀、聚集、歌舞、庆贺等等,举行场面宏大的公共仪式。所有的人都是仪式的参加者,也是民间文学的表演者,没有专门的观众。此时,所有的能量在瞬间聚集、释放,人们在刹那间融为一体。这种高度的集体性使得民间文学的传统力量得到极大的发挥,似乎威力也更为强大。 古往今来的不少批评家都注意到了讲故事作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少的文化活动的意义,“不讲故事则不成其为人”①。正像世人皆知的《一千零一夜》所喻指的:从人最终的命运来看,“叙事等于生命,没有叙事便是死亡”。《一千零一夜》除了山鲁佐德讲故事这一线索贯穿始终外,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也讲故事,形成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它用无穷无尽的故事赞美了故事本身,赞美了讲故事的人。将这部百科全书般的故事集译成中文的纳训先生在“译后记”中提到,伏尔泰说,读了《一千零一夜》四遍以后,算是尝到了故事体文学作品的滋味。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 alter Benja m in)在《讲故事的人》(1936年)一文中说:“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师。无论何时,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都是极有助益的。”②在这篇著名文章中,本雅明解释了民间文学教育作用的来源:故事讲述者拥有丰富的生活经 3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文学的生活特征及其理论建构”系列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05BZ W062。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2次课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任课班级:心理本091 时间:2010年 3 月15 日

导入活动:对价值的认识——人我之间:人人都是不同的 1.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人我之间的差异,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协助成员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价值观与看法,而不只是以自己的做为 标准,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尊重别人。 2.内容: 在一次海洋旅行中,我们所乘坐的“爱之船”因遭到大风的影响将要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等待救援,而船上的救生艇只有一艘,且只能乘坐五人,在救援未到时,只有先做抉择,先救出五个人再说;其余的人只好等待机会,也可能就此消失在海洋中…… 搭乘此船的共有15人,如果由你做决定,你觉得谁是应该优先被救出的人 3.实施程序 (1)暖身活动:如果我有一百万

让成员共同分享“如果我有一百万,我要做什么?” (此活动只是热身,让成员自由讨论,不所任何引导或后续讨论) (2)舍我其谁 ▲每人发一张上表,让成员依照说明完成 ▲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让每组成员互相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请每位成员说服同组其他成员改变其选择,与自己的相同(15-20分钟)▲领导者询问:是否有被说服的?是否有说服成功的?请分享心路历程 说服不成的原因是什么? 从说服过程体会到什么? 彼此价值不同,说服对方容易吗? 别人的选择有无道理? (3)谁对谁错 做完上面的活动及分享活动,领导者带领同学们讨论、分享所得到的心得与学习,并决定究竟谁的选择是对的,谁的是错的,还是都对、都错?整个活动体会出的人我关系如何? 4.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以不只自己的看法去衡量,能多去了解别 人、尊重别人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 内容摘要: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民间文学是大众文化基础上的归纳总结。其中,民间文学涵括了民众的美学价值,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 关键词:民间文学审美价值美学价值 在文学的一切价值中,审美的价值是其首要的和最高的价值。俄国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唯美主义认为,艺术的唯一功能,就是审美的功能。我国知名美学家敏泽教授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它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1]这些观点都极力强调审美价值在文学所有价值中的首要性,是可靠的。民间文学是多样文学形式中的一种,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世间百态作出了审美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价值主体在与其价值客体相互作用中“唯一的”、“最有效的”价值中介。民间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创作,它用语言构筑形象、编织情节,通过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人们的生活、心理、情绪、感情等等。”[2]其语言在呈现出与一般的文学样式相一致的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它独有的个性。 民间文学作为全民口头文学,包括了生活故事、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长诗、民间曲艺等等。这些不同文学样式采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最初的民众创作,是靠口耳相传的形式来传达各种知识、技能。这就要求讲述者把繁杂冗长的句子进行浓缩,变成简洁凝练的短句,变为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在长期的揣摩探索中,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谚语的精炼简洁一直为大作家们称道。鲁迅称谚语是“炼话”,是“相世相的神髓”。高尔基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洁的,然而在他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情感。”有的谚语只用三、四个字就能说出一条经验或一个道理。如“斤鸡叫”是说公鸡长到一斤多重就会啼鸣报晓,句子结构完整,意思清楚,达到了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则少的精洁程度。 民间文学的语言,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习俗、环境中得到的活生生的语言,总是能够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它未经任何的雕凿粉饰,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线秀》的语言也非常朴实无华:“你离开我们了,好比池塘里没有鱼,好比草地上没有露水”,“一颗星星照不亮地上的路,一粒种子不会使田野变绿”。《线秀》中的这些语言,完全是从现实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乡音口语,非常具有亲切感,常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大量的乡土话、口头语,这些“家常语”从劳动人民的口中表达出来,是那么的自然、贴切,富有表现力,令人常常情不自禁地沉醉在那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领略乡间那独一无二的美。 体现生活美是民间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民间文学语言虽然简洁、朴素,但是,“朴素、简洁和三言两语”却具有“塑造形象的雄壮的力量”。民间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不是像文人创作那样刻意挑拣一些艳丽、夸张,而在于它善于从身边的人、事、物、景“引类譬喻”、“借物发端”。在民间文

社会工作价值

社会工作价值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文军,2008) 著名的社会工作专家布特雷姆(Z. T. Butrym)在其著作《社会工作本质》一书中曾指了,社会工作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三个假设:一是对人的尊重;二是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三是坚守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的潜能。上述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与伦理发展,也对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理解社会工作价值的内涵,并深入了解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真正内化专业理念和付诸专业行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1、社会工作价值的概念 价值是人们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或评价。社会工作价值不是别的,它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李迎生,2010:66)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 社会工作价值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价值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社会工作价值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2)社会工作价值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引,从而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减少对服务对象造成的各种潜在的或实际的伤害。 (3)社会工作价值通过对专业共同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力量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的内容 作为一个职业和专业,社会工作实践已经跨越了国界。目前,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有如下6个方面: (1)服务大众。社会工作者应当将服务社会中有需要的困难人群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要超越个人利益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2)践行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应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努力推动社会变革,在服务中与服务对象一同工作,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要,在社会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倡导和寻求积极的社会变革。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三章 社会工作价值)【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 1.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社会工作价值? 答:(1)不同学科对价值有不同的定义。概括不同领域对价值的界定,价值是指人们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或评价。 (2)社会工作价值不是别的,它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价值对社会工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答:价值对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或对社会工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从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工作是与价值密切相连的一种职业或事业。 社会工作一开始就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福利制度是和价值须臾不可分离的。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把对社会弱者的支持和救助视为社会特别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视为促进社会和谐、公正的必然要求。 (2)从价值与社会工作的总体关系看,价值是社会工作存在和定义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工作的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 (3)从价值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看,价值构成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生命意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乃至全部。 作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无论在意识还是在潜意识里,都充满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无论在精神还是在行为上,都受到社会工作价值的支配和导引。 (4)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关系看,价值对社会工作方法、技术、技巧的选择与运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方法、技术等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价值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同时,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方法、技术之间又是互动的。 3.试比较西方社会工作学者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不同概括。 答: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决定了这一专业的特殊性质与特殊地位。对西方社会工作自身所遵循的一套价值体系,不少学者都作过归纳。通过对这几种归纳的比较分析,我们可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戈登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他将社会工作价值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 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③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④个人的需要既有与他人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 ⑤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个人的潜能应能得以充分实现,同时个人也能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社会责任; ⑥社会有责任消除个人自我实现的障碍,以帮助个人自我实现。 (2)比斯台克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他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应包含以下九个项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把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相比较,会发现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些特点,比如感情真挚,情节单纯,风格粗犷,语言简朴,通俗易懂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特征。其中,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其他基本特征的形成也和口头性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基本特征。尽管个别时候也有民间文学的抄本,还有搜集记录本,现在还有电子本,但文字不是民间文学必须的载体,只是辅助性的载体。相反,作家文学用笔写作、通过书面文字流传。个别时候,作家文学也诉诸口头传播,例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播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是辅助性的。到今天为止,人类之间的社会交际还是以口头语言作为最常用的工具。口头语言有很多优越性。第一,人人都会口语,而文字却需要专门学习,所以,口头文学更加适合所有人。尚未学习文字的幼儿,未能学习的文盲,都可以欣赏民间的口头文学。第二,口头表达适合各种生活环境,十分方便,而文字阅读需要占用眼睛,很多场合不适应。农民一边赶牛耕地,一边唱歌。第三,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

端午民间文学的形态及其文化功能

Forum on Folk Culture 端午民间文学的形态及其文化功能* 萧 放 [摘要] 端午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依托端午节日习俗生产出来的口头传统,它是传承节俗的人们的精神意象与情感表达,端午民间文学是中国节日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端午民间文学体裁的分类,主要有端午民间传说故事、端午民间歌谣、端午谚语等三大类别。在端午节的当代传承中,端午民间文学体裁与载体发生了新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关注到新媒体中非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学现象。 [关键词] 端午;民间文学;分类;功能 [中图分类号] I207.7;K89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214(2013)02-0048-09 端午是中国的古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特别的禁忌日,围绕着端午节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两大传统主题,形成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题材。从端午民间文学体裁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三种类型上。由于民间传说故事在传承、诠释端午节俗方面有着特殊的言说优势,因此端午民间传说故事在端午民间文学中分量最重,其次是与端午时令活动紧密相关的民间歌谣,最后是以端午时令生产、生活习俗为中心的谚语。当代社会由于文字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端午民间文学呈现出新的形态,其中端午节日的手机短信最为活跃。 一、端午民间传说故事的分类与口头传统的文化功能 “与节庆同时并行的历史,是节庆诠释的历史”。(约瑟夫?皮柏,1991:38)节日传说故事就是民众对节庆起源与节物习俗的口头解释。这些解释充满了民众对节日习俗的理解与想象,它为节俗的传承与节物运用、传播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动力。端午作为夏季的大节,它的习俗丰富,人们围绕着端午节形成了庞大的民间传说故事群。从民间传说故事的分布范围看,它不仅在长江中下游形成重叠丛生的端午民间传说故事带,而且远传中国西南、西北、东北与东南等地区。端午民间传说故事还随着端午节俗的传播,进入到少数民族生活之中。在民族地区,端午传说故事虽然穿上了民族服装,但其情节基干与汉族地区并无不同。从端午民间传说故事的民族间流传情况看,在中国国土范围内,其实很早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传统。 [收稿日期] 2013-03-16 [作者简介] 萧放(1960-),男,湖北英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俗学、民间文学。北京,100875。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

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有共同的规律,即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形象化反映的产物,同时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活,发挥社会作用。但是民间文学又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整个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打夯,就不会有打夯歌;没有礼俗,就不会有礼俗歌;没有农耕生产,就不会有农谚;没有农民革命,也不会有农民起义的歌谣、传说、故事。民间文学所表现的生活面极为广阔,它的内容是劳动人民最熟知和最关切的事物,与劳动人民的思想、观点、道德、习俗、宗教信仰和生产劳动等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民间文学始终陪伴着人民的全部生活,拉法格说,它“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

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大 众 文 艺 183 《大英百科全书》中介绍“民间文学”(F O I K Literature)一词时说:“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它像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述作品、诗歌、神话、戏剧、仪礼、谚语、谜语等组成。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在原始社会,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活动,它与初民的劳动、语言、宗教、游戏、风俗等等紧密连成一体。因此,中国民间文学的源头,发轫于原始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些直系先祖们的创造,它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上,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 一、民间文学开创了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最为代表。 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些神话中 所反映的我们远古祖先那开创世界的伟大、不屈不挠的意志,不仅铸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精神脊梁,而且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神话为浪漫主义创作提供了直接的源头。 我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的神话传说。 《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占古神话传说的一斑。 《天问》中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关于后羿的传说又涉及后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嫔,被寒浞杀害等细节。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在他的诗歌中,以当时楚国民歌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即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在创作方式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由嫦娥奔月神话而产生的“望月怀人”诗在古代文中比比皆是,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中提到的咏月诗,都遵循这一思维模式。李白诗中反复出现的月民俗意象正是自身心灵孤独的象征,是嫦娥奔月神话的无意识复活。如《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静夜思》等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游,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人惊人的想象力而成,特别是“天鸡啼鸣”、“熊咆龙吟”、“洞天石扉”、“金银台”、“云之君”、“虎鼓瑟”、“鸾回车”、“白鹿”等神话传说和惊人想象的结合,妙不可言。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使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倜傥潇洒、傲岸不羁,增强了全诗的浪漫色彩。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实际上它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构成。如《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民歌的字句结构及其节奏韵律须严格遵循一定规格,民谣的语言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便于琅琅上口。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源头,无论是在文学表现的对象还是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中国民间歌谣不仅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哺育了诗歌的创作,正如鲁迅所言,在诗歌形式方式,歌、诗、词、曲原来都是民间之物,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种诗体,最初均起源于民间。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 感于事而系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讽谕诗是白居易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如《赴奉先咏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始终关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总希望能看到人民过点好日子,所以他说“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因此他的诗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例如“三吏”、“三别”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肇始于原始劳动歌谣,后产生出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至屈原的《楚辞》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而后中国诗歌创作更加繁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繁荣绚烂的一株奇葩。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 民间文学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自古以来,民间文学为作家创作提供许许多多的创作材料。作家在创作艺术形象时,很多都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如夸父、黄帝、大禹等神话人物;已经艺术化的诸葛亮、关羽、岳飞等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或史诗中的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包公等传奇人物,他们都是民间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文学形象,是得到了高度概括的典型人物。他们不仅在民间家喻户晓,而且也对作家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在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一系列作品。杜甫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因而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像《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诗篇,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其中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同《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硕鼠》、乐府诗中的《东门行》、《妇病行》所流露的思想倾向如出一辙。 宋元时已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大量的三国故事被搬上舞台,评话小说《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和结构,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现存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已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等情节。作家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口头传说和讲唱艺人的底本加以借鉴、吸收、再创作,使之发生质的变化,使篇幅更加宏大,结构更加严密而精巧,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鲜明,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杰作。 鲁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觉地吸收民间文学。他根据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神话,写成了《补天》;根据羿的神话写成《奔月》;根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写成《理水》,再现了女娲、羿、大禹等人物形象,利用神话题材,歌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用女娲补天时所剩的一块石头,象征贾宝玉生不逢时,“不得入选”,平添了一种扑朔迷离,如入幻境的神异色彩。 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义的《老井》,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都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土,民间文化底蕴浓而深淳。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伴随着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兴起的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等文学思潮,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深刻影响。 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郭少勤 (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民间文学首创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首开文学反映现实的光辉道路,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石。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民间文学创造了多种文学的表现形式。【关键词】民间文学 作家文学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群文论坛

民间文学

论民间文学的功能 【摘要】:民间文学的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多形态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间文学的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知识传授功能 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 “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而民间文学则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寓教于乐,成为塑造民众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所以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三、礼俗伴生功能 礼是俗的制度化,俗是礼的原生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俗大量的被礼制化;而同时,礼制也大量地习俗化。上下层文化之间的这种互动,使中国的民间文化呈现出礼俗共生、礼俗混生、礼俗叠用的现象。其中,民间文学在礼俗过程中有重要的伴生功能,由此民间文学的功能从一般文学层面进入到社会生活层面。 民间文学的礼俗伴生功能表现得非常普遍,它往往融入礼俗之中,成为礼俗的内容之一,故称之为伴生功能。在人生礼仪过程中,如满月酒、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都伴有相应的民间文学活动;在一些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祭祀习俗中,也常伴有民间文学的内容。 四、娱乐休闲功能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涵义、作用与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并主要表现在理论作用与实践作用上。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目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社会工作价值观也比较稳定。例如,戈登于己于人965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再比如,比斯台克于1967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表现抉择权利。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服务: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2)社会工正: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变革,特别是与弱势群体一起努力,并代表他们寻求社会变革。(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者对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识到人类关系和群体内部关系是重要的变革工具。(5)诚信:社会工作者始终意识到专业的使命、价值观、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并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开展实际工作。(6)能力:社会工作者不断致力于增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他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的社会工作是依据我国国情,并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在执政党和政府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开始起步的,加上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因素,使得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必然有自己的特色。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流价值也由计划经济时期单纯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转变为三者并重,社会生活中多元文化并存。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设方面还应当注重以下内容:一是强调社会和谐。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建立于人们共同发展过程中的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应体现于密切的社会关系之中。基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制度,相对于西方社会对个人尊严自由的推崇,我们应该更加强调社会和谐。二是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比较注重家庭的价值。因此,相比较西方强调人们的个人尊严和权利,我国应更加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宽容、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三是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人情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内容。他一仁爱为基础,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赖。当前,在以理性和社会责任为基础的民主建设中,我们的“人情味”将会是当代人类关系特征的重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说明】 本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的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研究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民俗资料的方法技巧,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本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在于从基本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体裁)。同时掌握民间文学的诸种特征,了解其社会功能.为以后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 一、民间文学研究的国际性 二、民间文学广阔的研究领域 三、从影视人类学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及其研究价值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与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民间文学学科属性的独特性,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这样对民间文学在文学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都能够有深刻地认

识。 内容要点: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首先,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界限。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是各自独立的人文学科,但两者又互相依存、交融,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不能将民间通俗文学和所有的群众创作都看成是民间文学,同时,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 民间文学作品体裁的范围,大致可分三大类: 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 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 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和民间戏剧。 三、民间文学的特征 1、集体性 民间文学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是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集体所共有。 2、口头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的本质特征,它在民间文学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变异性 变异性也叫“变易性”,或“变动性”。它是由口头性、集体性派生出来的,它的内涵是指口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允许传播者对原作加以变动,继续参与创作加工.因此这种口头创作处在不断变化状态中。 4、传承性 传承性亦称“传统性”、“继承性”。它是指民间文学在变异过程中还保持着一系列相对的稳定的因素。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传承的途径有家庭继承、宗教继承和艺人继承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