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杨成 50110202706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各区、县间的经济发展实力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了更准确定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实力,并制定应地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平衡并加快重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对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和研究。研究结果将重庆市39个区(县)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实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研究

一、引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之便,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幅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经济指标都比直辖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速度和水平在全国各大主要省市中都处于领先,但跟北京、上海、天津相比,重庆仍处于“直辖市初级阶段”,差距较为明显,并且其所辖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也是有很大差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不仅反映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而且也决定了重庆市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自2000年国家统计局进行全国百强县排名活动以来,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研究内容丰富、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因此,为了促进重庆市区(县)经济的持续、平衡、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提升重庆市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对全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对于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适合全市各区(县)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概念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内涵的研究,由于兴起的比较晚,理论界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是一个决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间概念和地区概念。冒小栋和李燕辉认为,经济发展和实力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发展全貌,综合反映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志刚则认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不仅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应考察各区域经济对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高辉灵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中,影响并决定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定义为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总和。

(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内容

由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概念可以看出,分析、比较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不仅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要考虑到经济发展活力的强弱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首要因素,主要从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的大小、人均占有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和行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测度,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活力侧重从发展速度、经济要素流动、科技进步、产出效率等动态的角度来反映分析、考察区域经济系统;经济发展潜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决定该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新的活力,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

三、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完备性、系统性等评价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则,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来构建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指标体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为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还有若干个具体二级指标来反映,间表1。

表1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

二级指标地区总产值(X1)

地方财政收入(X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

工业总产值(X4)

外贸进出口总额(X5)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

(X6)

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

(X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X8)

注: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

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机构公布的数据,从而保证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另外,文中选用2007、2008、2009年3个年度数据的平均值来反映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各项指标,从而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并减少误差。数据的处理采用了SPSS14.0统计软件。

四、聚类分析

利用SPSS层次聚类中样本聚类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分类。其中个体距离采用平方欧式距离,类间距离采用平均组间距离。最终生成的聚类分析树形图,如图所示:

* * * * *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 * * * *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武隆县36 ??

彭水县40 ??

石柱县 37 ??

秀山县38 ??

潼南县19 ??

奉节县32 ??

丰都县 27 ??

云阳县31 ??

黔江区35 ??

梁平县 25 ??

忠县29 ??

垫江县28 ????

城口县26 ???

巫溪县34 ???

万盛区10 ???

巫山县33 ???

双桥区11 ??????????????

酉阳县39 ????

綦江县18 ????

铜梁县20 ????

荣昌县22 ????

璧山县23 ??????????????????????????????????????

大足县21 ??????

南川区17 ????

开县30 ????

大渡口 2 ????????? ??

巴南区9 ?????????

合川区15 ??????????

永川区16 ??????

江津区14 ?????? ??

万州区24 ?????? ?

北碚区7 ????? ??

长寿区13 ?????? ?

涪陵区12 ???????

江北区 3 ???????????????????

沙坪坝 4 ????????????????????????

九龙坡 5 ??????????? ???

渝北区8 ??????????????????????????????????

南岸区 6 ??????????? ?

渝中区 1 ??????????????????????????????????

图2 聚类图

根据聚类图,并结合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把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分为4类;第一类是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的地区,就是渝中区;第二类是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地区。包括南岸区、渝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共5个区。这些地区投资环境优势明显:且大部分地区地处沿江,对外开放程度高,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结构合理,工业化程度较高,服务业发达,经济发展有活力、有潜力。

第三类是经济发展实力中等的地区。包括涪陵区、长寿区、北碚区、万州区、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共9个区。其中部分地区侧重于工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支柱产业,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各自发挥了当地的资源、区位优势。但与第一、二类地区相比,工业发展较为逊色;在农业发展上,该类地区特色农业产品多,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发展潜力较大。

第四类是经济发展实力薄弱的地区。包括武隆县、彭水县、石柱县、秀山县、潼南县、奉节县、丰都县、云阳县、黔江区、梁平县、忠县、垫江县、城口县、巫溪县、万盛区、巫山县、双桥区、酉阳县、綦江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大足县、南川区、开县共25个区县。这些区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差,投资环境不好,导致当地官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而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又落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主要发展特色农产品,但农业发展与第三类地区又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较短,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挖掘该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寻找解决突破口,提高该类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是加快重庆市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迫切要求。

总的来说,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差异显著。第一类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的地区、第二类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地区、及第三类经济发展实力中等的8个区都属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而渝东北翼中只有一个区属于经济发展实力中等的地区,渝东南翼中所有的区县都属于经济发展实力薄弱的地区,由此可说明一小时经济圈是重庆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五、提升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差距明显,并且可以分为经济发展实力不同的四类地区。由此,为了更好的因地制宜的提升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可分类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类、第二类经济发展实力雄厚和较强的地区,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率先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优化升级。在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将当地一些资源环境承载力无法满足的产业合理的转移到其他地区去,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这类地区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以发展附加值高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注重发展生态型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

第三类经济发展实力处于中等的地区,必须加大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根据当地的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该类地区的支持力度,扩大工业生产总体规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类经济发展实力薄弱的地区,要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增大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同时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并延长农业产业结构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此外,政府还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该类地区的投资环境,采取优惠政策留住并吸引优秀人才,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工业发展。最后,还要发挥该类地区资源、生态、劳动力成本低的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提升该类地区经济发展实力。

(发展战略)重庆发展概况

重庆发展概况 地理交通 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加快重庆的交通运输。 重庆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和达万铁路。另还有铁路支线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和万南铁路(万盛至南川)。在建宜万铁路、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南涪铁路。成渝城际铁路、渝万铁路(城际铁路)、渝黔新线也即将动工。另外还有规划中的渝郑、渝昆、渝鲁,重庆-西安客运专线、重庆-长沙客运专线。 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和326国道。 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09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机场高速公路、长万高速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邻垫高速(邻水至垫江)忠垫高速(垫江到

忠县)及重庆内环快速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万南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省的宜宾。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轮船可至合川,潼南,南充等城市。经长江到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贵州境内。 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两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第三座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 自然环境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学年论文 题目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级学院商贸信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物流作为资源资金流通的必要手段,已经必不可少,近几年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物流技术水平已经决定着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发展水平。本文就为大家分析重庆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使重庆物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经济物流业现状分析对策 1 重庆市市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市情特征 1.2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 2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TOW分析 2.1重庆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2.1.1区位优势明显 2.1.2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2.1.3政府大力支持 2.1.4物流产业已具雏形 2.2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 2.2.1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分工不足,供需不平衡 2.2.2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2.2.3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平台 2.2.4重庆市物流成本偏高 2.2.5物流人才短缺 2.3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

2.3.1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 2.3.2物流企业合并重组以寻求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2.4发展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威胁 2.4.1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挑战 2.4.2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2.4.3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2.4.4人才争夺激烈 3 对重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3.1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3.1.1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布局整体规划 3.1.2城市商圈布局及消费 3.1.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的需求 3.1.4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规划 3.2重庆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议 3.2.1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3.2.2着力培养仓储性物流中心 3.2.3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建设多个区域物流中心 3.3重庆市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注意事项及管理程序 3.3.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 3.3.1.1做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内部规划 3.3.1.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自考调查报告题目: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物流商务与管理 学生姓名准考证号 010********* 成绩

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的发展,物流作为资源金流的必要手段,已经必不可少,近几年物流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物流技术水平已经决定着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发展水平。本文也就是为大家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使重庆物流也更好的发展。 1.重庆市事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事情特征 1.2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 2.重庆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TOW分析 2.1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2.1.1区位优势明显 2.1.2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2.1.3政府大力支持 2.1.4物流产业已具锥形 2.2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 2.2.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分工不足,供需不平衡 2.2.2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2.2.3物流信息水平化低 2.2.4重庆市物流成本偏高 2.2.5物流人才短缺 2.3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 2.3.1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 2.3.2物流企业合并并重组以寻求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2.4发展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威胁 2.4.1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形式成挑战 2.4.2地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2.4.3客服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提高 2.4.4人才争夺激烈

3.对重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3.1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3.1.1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布局整体规划 3.1.2城市商圈布局及消费 3.1.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的需求 3.1.4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规划 3.2重庆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议 3.2.1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3.2.2着力培养仓储性物流中心 3.2.3针对区域性经济特点,建设多个区域物流中心 3.3重庆市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注意事项及管理程序 3.3.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 3.3.2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3.3.3重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3.3.4要注重研究和开发新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中心的工作效率 3.3.5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一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提高重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3.3.6扩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和规模,加快建立物流的信誉等级制度 3.4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3.5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3.6建设市物流网络系统平台 1重庆市事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事情特征 重庆市国家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直辖市,重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地域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差异大,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为实现“努力把重庆建设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必须结合重庆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全市各区县的自然及经济地地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杨成 50110202706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各区、县间的经济发展实力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了更准确定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实力,并制定应地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平衡并加快重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对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和研究。研究结果将重庆市39个区(县)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实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研究 一、引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之便,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幅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经济指标都比直辖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速度和水平在全国各大主要省市中都处于领先,但跟北京、上海、天津相比,重庆仍处于“直辖市初级阶段”,差距较为明显,并且其所辖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也是有很大差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不仅反映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而且也决定了重庆市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自2000年国家统计局进行全国百强县排名活动以来,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研究内容丰富、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因此,为了促进重庆市区(县)经济的持续、平衡、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提升重庆市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对全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对于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适合全市各区(县)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概念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内涵的研究,由于兴起的比较晚,理论界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是一个决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间概念和地区概念。冒小栋和李燕辉认为,经济发展和实力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发展全貌,综合反映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志刚则认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不仅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应考察各区域经济对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高辉灵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中,影响并决定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定义为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总和。

重庆产业现状

重庆产业发展现状 一、重庆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1.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总量不断增大,GDP保持年均11%的高速增长。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97亿元,在全国排第24位,在西部地区位列第6位,是1997年的3.7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25元,在西部地区仅次于内蒙古(32214元)、新疆(19893元)、陕西(18246元),位列第四。2008年经济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比全国水平9%高出5.3个百分点,在西部12个省市中居第3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5位。 全市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生物医药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以金融、商贸物流、研发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以特色种养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构成了结构不断优化、门类更加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的从业人员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在1907-2008年间,农林牧副渔的从业人员比重降低了12.2个百分点,总量从989万降到747万;第二产业从1997年的18.3%

上升到2008年的20.6%,第三产业从1997年的24.1%上升到2008年的34.0%,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力量。 10 20 30 40 50 60 7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图3 重庆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1997-2008) 全市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997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60%以上,第二产业在18-35%之间,第一产业投资占比小于3%。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固定投资比为2.2:35.52:62.27,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1997 200120052008(年) 图4 重庆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 全市向二、三产业倾斜的投入结构,极大推动了产出结构的高级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 4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4.1%。 三、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数字经济产业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止11月末,全市从事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务的规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摘要:重庆市是中国最大(人口最多)、最年轻(直辖10年)、经济最落后(与京、津、沪相比),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潜力最大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在于重庆能否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高速健康发展。研究或制订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两个务必:一是务必要跳出重庆看重庆,把重庆的发展思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定位,切忌封建落后的行政或地域割据心态;二是务必要打破“城、乡”界限看城乡,统筹考虑城乡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积极培育国际比较优势,切忌愚昧的行业、产业或“城、乡”保护心态。只要重庆能够真正明白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实现超速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那么重庆市在未来的10-20年中领跑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速度,将必然从梦想变为现实(就像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和9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那样)。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本人对重庆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一、区位优势概论 从沿海、沿边的角度来看,重庆的确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从第一产业的角度来看,重庆也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缺乏大宗农牧业支柱产业);从能源、交通、工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方面来看,重庆的区位优势也不突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重庆市除了没有海洋产业外,几乎所有的产业项目都能够在重庆找到适当的发展空间。 由于重庆市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粮、棉、油、畜、禽、渔、果、林等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因此,绝对不能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希望,不切实际的寄托在依靠重庆本地资源发展“三高”农业方面。只有全力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永久保持山城及周遍地区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才是重庆市最大的资源、财富和吸引力之所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东施效颦”心态乃是制订重庆发展战略的大忌,低水平模仿和重复建设现象,是拖累重庆市过去以及直辖最初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二、产业格局分析 常常被宏观经济学家和某些政府官员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二、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对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并不太大。不同的地区必然有不同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强求形成某个所谓合理的产业比重,肯定会引导地方经济走上歧途。 重庆市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但优势并不突出,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什么都能搞、什么都搞不大,是重庆市各类产业和企业的典型特征。问题出现在企业,但责任和根源肯定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关注的只有某个行业的世界前几强,至少也是国内前几强,所谓的地区领先早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重庆经济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龙头产业和航母型企业,虽然造成这种结局并非那一个人的过失,但现实状况的确就是如此。 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严酷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庆这些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其实首先是得益于三峡工程的带动和大量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其

重庆各区县详解

重庆各区县详解,让你了解一个真正的省级城市重庆 鸭梨山大 云雾浓,山刚烈,水柔情——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而直辖市重庆是指重庆全境,五大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指重庆都市圈。 老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前的部分,称“九区十二县”,大致是现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部分除涪陵区。 当今的重庆市,地方比较大,情况比较复杂。重庆是个典型的组团型城市和平原城市的布局有所区别,一小时经济圈和两翼的差别明显,主城区在一小时经济圈中又最富,主城区中各区间也有差异。下面就为大家细细讲来。 以下是根据【2012年重庆各区县人均GDP排名】来依次排序,人均GDP并不能代表综合实力,笔者只是以此排序而已。 邓公主政重庆时主持修建的重庆人民大礼堂镇楼! NO.25 垫江县 人均GDP:24084元 GDP总量:168.8亿元 户籍人口:94万人 常住人口:70.1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26.24 万人 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37.66% 旅游资源:华夏牡丹花海、乐天花谷、油菜花大观园、楠竹山景区、迎凤湖度假村(湿地公园在建中)、东印茶山、湖岛之乡、明月山风景区、宝鼎山、迎凤湖 垫江,地处重庆中部,“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胜”,距重庆主城区120公里。有千年古县、牡丹故里、巴国粮仓之誉。 垫江县在经济上属于重庆比较落后的地区,人均GDP不及全国人均GDP38354元的三分之二,也没有一个响当当的支柱产业支撑其经济。不过老百姓的生活不能用GDP来衡量,垫江是个非常宜居的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好吃的、好玩的样样齐全,物价也低廉。垫江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2012年垫江GDP名义增速14.48%远高于全国水平。而今年港企在垫投资7亿元建钟表产业园,山城手表将重出江湖。 NO.22 綦江区 人均GDP:26645元 GDP总量:286.67亿元 户籍人口:122万人 常住人口:107.59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56.26万人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6年—2002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增幅比同期全国水平高1.3个百分点。然而,重庆经济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未缩小,在西部也不具有明显优势。2000年以来,重庆经济一直排在全国的23位、西部的第5位左右。重庆经济能否赶上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和上海相比较,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景做简要分析。 一、重庆与上海的经济差距 1949年—2001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由20.28亿元增长到495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52年间增长了126.6倍,平均每年增长9.8%。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3.89亿元增长到174 9.77亿元,增长32倍,平均每年增长7.0%。由于上海经济的初始水平高于重庆,而且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比重庆高,因此,重庆经济与上海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经济总量看,1949年重庆与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6.3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68.5%;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差距扩大到205.4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为上海的24.7%;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91年,重庆和上海的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53.96亿元,重庆为上海的38.0%;2001年,重庆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3201.01亿元,重庆是上海的35.3%。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在1949年—2001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高2.8个百分点。分时期看,1949年—1960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重庆高13.1个百分点;1961年—1978年期间,上海比重庆仅高0.6个百分点;而在1979—199 1年间,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比上海高1.1个百分点;1992年—2001年期间,上海比重庆高1.3个百分点。 从经济增长过程看,上海用了10时间使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从100亿元到1000 亿元用了33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3年时间,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用了7年时间。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耗时33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耗时13年,从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用时8年;预计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需10年左右。2002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为1971.10亿元,大致相当于上海1994年的水平,重庆10年后才能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从静态角度看,重庆经济比上海经济至少落后10年。 二、沪渝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 重庆与上海经济起点的差距并不大,但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后,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可见,初始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地区间经济水平趋同是地区经济结构趋同的结果,因此,重庆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很可能是经济结构上的差距。 (一)三次产业结构差距 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在1949—2001年期间,上海的三次产业结构由

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 重庆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一是重庆市政府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的方式对经济活动加以干预,将各产业、各种产品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确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列的重要参考,鼓励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对环境无害或有益的产业(包括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乃至禁止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取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并把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政策 极为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及造成的大量贫困人口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拥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重庆市政府把消除贫困和缩差共富作为区域政策的重要目标。一是通过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产业政策,加大对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支持力度,加大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重要成效;二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政策。重庆市各级政府一直把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作为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低碳型资源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三是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政策,重庆市出台了对主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规划方案及实施措施做出安排,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及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与防治政策。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投资政策 经济发展是由一连串的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保护和维持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重庆市合理的投资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对关系到经济增长、人类生活与健康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大领域或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和政府担保的形式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加大投入;二是在投资主体方面,在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场效益,难以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公益性项目,如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重庆市各级政府充分

重庆房地产发展历程和现状

重庆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目录 一、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二、重庆的城市发展 三、重庆的城市化进程 3.1、重庆城市化进程概述 3.2、重庆的城市话进程现状 四、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发达城市的对比 4.1、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与北京的对比 4.2、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与上海的对比 4.3、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与广州的对比 五、重庆房地产大事件回顾 六、重庆房地产标杆企业的研究 6.1、龙湖的发展模式探究 6.2、金科的成长历史 6.3、华宇集团 七、重庆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分析 7.1、投资开发分析 7.2、供需状况分析 7.3、价格情况分析

7.4、产品特征分析 7.5、成交结构分析 7.6、客户特征分析 一、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从1958年开始,房地产收归国有,中国房地产从此消失,此时是建国之初,重点发展重工业,还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1979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4月,邓小平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金,提出个人建房买房”的设想。从此拉开了住房改革制度的序幕。改革之路正式启动。86年1月,国务院召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问题座谈会,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市场经济之后变化很大,其中房地产开发相当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于是他吹响了中国发地产开发号角,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真正意义上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之路。1989年以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为标志的中国房地产寒冬如期而至,可以说海南泡沫房地产破裂之后的中国房地产才在阵痛之中。为了治理这样的烂尾局面,于是下令停止银行贷款。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1993年底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还有价格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 陶鑫07304775 国商经济学 摘要:依据最新的数据,分析重庆市经济发展,并且通过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阐述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并结合重庆市现阶段经济情况分析,进一步提出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未来发展建议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一颗璀璨的明星,自从直辖十一年来,其快速发展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注。《纽约时报》曾报道重庆市有潜力成为21世纪的模范城市。那么,重庆市是如何仅仅用10年时间而在与西部城市西安、成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在发展的前沿地带的呢? 重庆自直辖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7年1360.24亿元增加到2007年4122.5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8.46%。经济的迅速发展,其间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 本文就重庆市直辖以来的相关国内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剖析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并联系重庆产业现状及经济状况分析重庆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重庆市国民经济总产值及各产业对经济总值的贡献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分析 图1(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

各类生 产总值 (单位: 亿元) Y:GDP X1:第一产业 X2:第二产业 X3:第三产业 图2(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重庆地理位置的影响,其所受政策惠及与沿海地带经济不可比拟,沿海尤其是广东珠三角迅猛地经济发展并没有良好地带动内陆城市的起步。由上图看清楚看到,78年至93年,重庆市总产值基本处于毫无增长状态,并且处于低等水平。自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其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社会生产总值从97年1360.24亿元增加到07年4122.51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6%。图2显示出来,第一次产业增长幅度很小,基本处于非增长状态,而第二三次产业一直快速发展。那么说明,在直辖前期,重庆的经济基本为农业型经济,而目前已经发展为多种产业结构共同发展的局面。 自直辖以来,重庆市作为一个经济整体集体发展,不再如直辖前,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之前隶属于四川省,现隶属于重庆市)分离状态。并且,重庆市作为三峡移民城市,其民众的移民工作带动了全市GDP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建筑业。其城市的重建为整个社会增添许多就业岗位,更主要是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虽然公路铁路运输不便,但长江与嘉陵江亦可作为其主要交通枢纽,长江沿着全市,横穿湖北直至上海出口。不过,近几年来,政府已经大力修建铁路与公路,与湖北利川的高速公路也已经全面通车,与上海的铁路路线正在修建当中,并且渝怀、渝遂铁路也在修建中,并且各个区县已经通过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实现了与主城区一小时通道,全面带动全市整体发展,克服局部不均衡状态。 作为直辖大市,重庆总共管辖40个区县,07年统计的人口数量为3235.32 万,常住人口283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76.97万,城镇化率为27.11%。由此可以看出城乡人口差别相当大,因而9个主城区与下属区县差别相当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步。

重庆直辖十年的经济变迁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经济变迁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设立了重庆直辖后,重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都是感同身受。形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语。十年光阴,历史的长河里弹指一挥间,却见证了重庆这座山水名城的历史变迁:城市轻轨在云林楼宇中穿梭而行,康庄大道在河沿群山中蜿蜒通达;幢幢高楼大厦在荒凉苍芜中拔地而起,座座迁建新城在移民阵痛后重振雄风。直辖后,经济能级跃升,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经济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在经济上,十年不上税,所上交的税中央都会如数的返还给我们,这是其他省市都不曾有的优惠政策。我们抓住机遇,趁着进入21世纪的势头和改革开放的风,我们也迅速的发展起来。10年前,重庆市人均经济发展缓慢,增长情况很不乐观,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也是很低,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明显。很多人依然住的是草房或是用泥堆砌而成的房子,有电视机就算得上很好的了。根本没有想过还会有电脑、手机之类的。直辖之后这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还记得2000年来重庆,那时候重庆刚刚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制度,还有五里店那边刚刚兴起开发,人们都很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的赔偿。人们都知道这是直辖后重庆在腾飞,在大张旗鼓的改变,人们脸上都充满了希望,都希望直辖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明天。 行动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府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府抓住这个机遇,用各方面的资源来促成经济的腾飞。政府先后派包叙定、王鸿举、黄奇帆市长;贺国强、黄镇东、汪洋、薄熙来以及最近调来的张德江书记,纷纷来帮助重庆发展。重庆的羽翼日渐丰满,轨道交通的发展,设立两江新区,还有寸滩保税港等政策,现在又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用行动向世人说明直辖是没有错的,直辖只会给人们带来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 直辖后,台商纷纷来重庆投资设厂,国外的很多大型企业也在这里设厂,重庆正在建设中国的西部硅谷,把笔记本的生产地建在这里,这也给重庆的经济带了很多优良的契机。在台商方面,重庆正在申请与台湾全面合作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以打造台商投资的第三重点区域,也支持台企与个人合资,重庆是有优惠的。很多的方方面面都表明了。 再看国税收入。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追寻着时间的脉络,重庆市国税局的税收数据,也从另一层次上见证了重庆经济十年的发展成就。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恶意看出重庆的今天是直辖带来的,是历届政府通过齐心协力,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方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得来的。通过这些经济数据,税收用数字说明直辖的重庆。税收收入翻番,直辖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73.96亿元,年均增长10.2%。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234亿元,是1996年的3倍,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6年的20%攀升到35%.....之类的数据都是见证重庆的发展历史的。2006年,国税收入再次突破250亿元大关。重点企税源企业税收收入比重增加彰显我们重庆雄厚的经济基础。10年以来,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商贸、科教文化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兴产业体系,成为我们重庆经济实力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税收是死的,可是这鲜明的数字却让我们由衷的感受到了重庆的崛起。重庆的现在是光彩夺目的,绚丽的城市,绿色的环境,还有那拥挤的人群。每天大家都忙碌着,但却快乐着。因为辛苦是有回报的。在最近的调查报告中城,重庆是1.5线城市,在向一线城市靠近,她用自己的成就来回报辛苦的重庆人民。记得在全球不可不去的城市中,重庆赫然上报,不仅仅是因为重庆有着天然的风景,还有迷人的风土人情,更还有着重庆是浓缩版的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短短的十几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先生 在第一届市情报告会上的讲话 (根据讲话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二OO三年九月八日 地点:万豪酒店 主持人: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先生 报告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先生主持人: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银行、外国机构等陆续进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家是以极大的热情在关注重庆的发展,关注重庆的变化,希望能够正常的更多的了解重庆,参与重庆的建设。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我们按照奇帆市长指示,创办了重庆市市情报告会,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报告会为大家提供更加广泛的、有效的、重庆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重庆市情报告会我们将定期举办,并将邀请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定期为大家介绍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听取大家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就大家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今天是我们市情报告会的第一场报告,我们请到了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先生为我们作第一场报告,奇帆市长长期从事经

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从上海调到重庆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重庆城市建设、金融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等广泛领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的思路。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奇帆市长果断的解决了城市道路的收费、烂尾楼等一大批难题,领导进行了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大胆推进了CBD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促成了中法水务、瑞安集团、法国罗兰等一大批外资的进入。奇帆市长以他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务实的作风、忘我的热情迎得了全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今天他将以“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为题,向大家介绍重庆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良好前景,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在渝外商投资企业、外国驻渝领事机构和外资企业在渝的办事机构,约150人。下面我提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奇帆市长为我们作报告。 报告人:好,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通报一下,重庆市目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经后一段时间市政府和有关方面将着重推进的一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工作。我想利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到五点钟以前跟大家通报情况,然后留一些时间可以大家提些问题讨论,我回答大家一些问题。

重庆市经济发展状况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指标选择: (1) 二、对空气质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2) 三、经济发展指标线性综合: (3) 四、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3) 五、结论: (4) 六、参考文献: (4) 附录 (5)

重庆市经济发展状况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摘要:面对重庆市经济取得高速发展而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本文将以空气质量作为 环境状况的代表,搜集重庆市2003年到2011年经济发展指标和空气质量指标,研究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以便检验当前重庆市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是否落实的状况。通过对重庆市空气质量以及重庆市GDP进行相关性研究,目的在于得出空气污染对经济损失之间相关性。并将与空气污染相关各种气体以及湿度气温与空气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用于帮助研究空气质量与GDP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经济发展的越快,空气质量恶化程度越高。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质量SPSS EXCEL 引言: 经济与人类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对于经济来说,而与污染相关健康损害的经济成本是高昂的,空气污染影响着人们健康的同时,也能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究竟空气会如何对经济造成损失,本次研究将以重庆为例,由重庆市各个时期空气质量变化,与GDP、工农业总产值和居民消费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空气污染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由于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空气的质量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良好的环境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证明,城市空气污染,特别是来自工业、工业、发电、城市运输、建筑业的一些颗粒物,是造成成千上万未成年人死亡和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经济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经济来说,而与污染相关健康损害的经济成本是高昂的。 一、指标选择: 1、空气质量: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前者则以自然界自身原因引起的,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后者则以工业废气、交通运输、生活炉灶的燃烧、地面扬尘。空气质量的好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选取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空气质量达到几号与二级的天数、森林用地面积、森林面积这五个指标。 2、经济发展:GDP被萨缪尔森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GDP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经济单位的生产成果为对象进行核算的,它的核算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并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总量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了重庆市2003-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居民消费水平这三个指标。

重庆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重庆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摘要:在制定重庆“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之际,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依据重庆市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个区县进行评价。并按照该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区县进行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把40个区县分为四类地区,并提出一个总体发展思路。 关键词: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经济指标,发展思路 一、引言 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里,重庆市在政治、经济、文化、能源、通信、交通等各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条“重庆模式”的发展道路。在重庆“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之际,对重庆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是对重庆各个区县经济发展的一次总结,而且也为将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准确地评价重庆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各区县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对它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准确评价各区县的综合得分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是:⑴、如何选定评价指标变量;⑵、如何选择客观、合理、可靠的综合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9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单项变量指标的选取 因子分析依赖于原始变量的选择,所以原始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笔者根据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制定的“314”总体部署的精神,选取了十二项变量指标,分成经济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和地区发展指标三类进行研究(见表一),并希望在以下指标的分析中,找出代表重庆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公因子。 在指标的选取方面,我们遵循代表性和综合性原则。首先用聚类方法将相关的候选变量指标划分成三类,再用相关系数法和条件广义最小方差法从每一类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变量指标。也就是说,选取的变量能够综合地反映地区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或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指标是从总量和人均的角度全面综合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