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独裁的巴蒂斯塔政府,建立了以卡斯特罗为实际领导人的政权之后,美古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此以后美国将奉行独立自主并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古巴视为其西半球最大的威胁,为了颠覆卡斯特罗政权恢复美国在古巴传统的影响,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军事打击已

经失去吸引力、外交孤立已经不得人心的今天,古巴移民与禁运也越来越被美国政府利用来构成其对古巴政策的支柱。从古巴革命胜利后先后发生了4次规模较大的古巴人向美国移民的浪潮,其中1965-1973年的难民潮是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一次,以此次难民潮为标志美古双方都对难民问题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古巴难民潮。

本文以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为切入点,分析其进展、美国政策的微妙转变以及对美古关系的影响。第一部分介绍了1965年之前古巴第一次难民潮和美国的表现。古巴人移民美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当时古巴人出于两种主要动机选择到美国:一是经济因素的刺激;一是政治因素的考虑,即将美国视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天然基地。

1959年-1962年古巴第一次难民潮,由于卡斯特罗政权日益激进的国际和国内政策引起了其国内中上层集团的不安和疑惧以及美国的不满和敌视,在这种情况下前者选择逃离古巴,而后者正好利用古巴人的到来对卡斯特罗政权进行打压。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给予古巴人难民身份,美国上至总统和国会等决策机构下到普通的民众都对此次难民潮给予了高度关注,政府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美国人民同情和担忧的复杂感情相互交织,共同奠定了美国对古巴难民潮的基调并一直贯穿于后来历次难民潮过程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二部

分讨论了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的第一阶段即卡马里奥卡船运。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古之间的商业航班完全停止,随着古巴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和西半球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面对这种局面卡斯特罗于1965年9月底单方面宣布允许古巴人从卡马里奥卡港离开到美国。美国在经过了最初的慌乱、犹豫后迅速采取了行动,美国主张采取一种更加有序的方式将古巴难民接到美国,约翰逊政府还立即批准了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并获得国会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这一方面反映了冷战状态下意识形态因素的强大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美国已经开始就古巴难民问题进行反思,它不得不寻求与卡斯特罗政府的“接触”——防止难民潮的失控和争取为国内安置古巴难民准备时间,最终美古双方于1965年11月签署了对彼此都有利《谅解备忘录》。

这一备忘录实际上是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由此反映出在第一阶段美国的决策者们仍然主要受意识形态的驱使,之所以愿意与古巴政府接触达成协议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卡斯特罗政权进行打击。第三部分论述了难民潮的第二阶段即自由航行时期,尽管美国依然给予古巴人难民的身份和地位,但是进入美国的古巴人更多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他们的到来对美国民众的正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而且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上冷战出现了缓和迹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淖,国内先是约翰逊政府致力于实施“伟大社会”计划、后有尼克松时期美国经济危机的蔓延,这些都是促使国家改变对古巴难民政策的因素,从国会到普通美国人都对给予古巴人的待遇提出反对,最终白宫不得不宣布停止自由航行计划,持续达8年之久的古巴难民潮结束。第四部分阐述了古巴难民潮对美古关系的影响,经过1965-1973年难民潮美古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表现在双方制定政策更具全局性眼光、开始了有限的接触,但依然不能改变冲

突的本性。

同时此次难民潮还直接影响了后来古巴人移民美国的状况。第五部分探讨了美国政策转变的深层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冷战的特殊背景下意识形态因素和现实国家利益因素两方面相互作用、力量消长的表现。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之所以成为美国对古巴难民的转折时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国家利益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新的局势下意识形态的色彩会逐渐减弱。

但是面对有关古巴的问题,美国历届政府都不会彻底放弃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找借口,只要美国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敌视和颠覆的既定方针不改变,在包括难民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上美国都会表现出两面性。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充分反映了冷战的国际背景,美古对难民潮态度的变化实际上是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现实国家利益间进行较量的结果。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1975.12.15 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并与毛泽东主席及邓小平副总理会谈。 1979.1.1 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982.12.2 在盐湖城,美国医生成功地为一患者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1984.4.26 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1989.12.20 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 1991.1-2 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

古巴案例分析

1997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围绕“古巴睡衣”问题发生了一场政治纷争,而夹在两者之间的是一家百货业的跨国公司--沃尔-马特公司。当时,争执的激烈程度可以从下面的报纸新闻标题中见得一斑: “将xx睡衣从xx货架撤下: xx-xx公司引起纷争”,“xx问题: 沃尔-马特公司因撇下睡衣而陷入困境”“睡衣赌局: 加拿大与美国赌外交”“沃尔公司将古巴睡衣放回货架”。 这一争端是由美国对古巴的禁运引起的。美国禁止其公司与古巴进行贸易往来,但在加拿大的美国公司是否也应执行禁运呢?当时沃尔加拿大分公司采购了一批古巴生产的睡衣,因为那样做违反了美赫尔姆斯-伯顿法。这一法律禁止美国的子公司与国外的古巴通商。而加拿大则是因为美国法律对其主权的侵犯而恼怒,他们认为加拿大人有权决定是否购买古巴生产的睡衣。这样,沃尔公司便成了加和美对外政策冲突的牺牲品。沃尔马特在加拿大的公司如果继续销售那些睡衣,则会因违反美国法律而被处以100万美元的罚款。且还可能会因此而判刑。 但是,如果按其母公司的只是将加拿大商店中的睡衣撤回,按照加拿大法律,会被处以120万美元的罚款。 问题: (1)造成沃尔公司困难处境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案例说明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之间的关系。 (3)国内企业在国外市场该如何规避相关的政治和法律风险 (1)我认为造成沃尔公司成为加拿大和美国对外政策冲突的牺牲品的根本原因是东道国(加拿大)和母国(美国)政治法律环境冲突。沃尔身为一个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没有认真研究加拿大法律和美国赫尔姆斯——波顿法,以及两国的对外政策等,结果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给公司的经

济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沃尔公司认真学习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那么该公司就不会采购古巴睡衣,也不会有这场睡衣风波。所以说,是沃尔公司没有认真学习母国和东道国的法律才会有这样的风波。 (2)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造成沃尔公司困境,是由于沃尔公司没有认真学习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采购了古巴的睡衣,违反了美国法律。加拿大则是因为美国的法律对其主权的侵犯而恼怒,认为他们有权决定是否购买古巴睡衣。就这样,东道国和母国产生了对外政策冲突。所以,我认为,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政治环境引导着跨国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法律环境则为跨国企业规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两者共同对跨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发挥。 (3)我认为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的时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相关的政治和法律风险。 第一: 国内企业要学习本国的法律,特别是和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合同法》等。国内企业不仅要学习母国的法律制度,还应该认真的遵守木国的法律制度。第二,国内企业在进入东道国之前,还要了解和遵守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有关的国际法规、惯例和准则。第三、建立合资企业。就是本国企业和当地或者第三国的跨国公司合资办企业,是一种减少政治干扰的典型做法。第四、扩大投资基础。就是本企业让数个投资者与银行一起参与东道国的投资。这样做优点是不管何时受到何种政府接管或干扰,都会有银行的力量加入。第五、有计划的本国化。国内企业应尽快使公司业务符合东道国的经济要求,并让东道国的管理人才参与其经营,这样就能够给东道国带来明显的利益,那么东道国的政府就会放松对跨国企业的管制。第六、时刻关注东道国的政治稳定与否。因为有了稳定的政策,才能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第七、国内企业必须了解东道国所有政党的政治观点,因为其中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可能取得支配地位并改变对外国投资的现行态度。观点不同的政党会造成政府对贸易及相关问题的政策走向的改变。第八、国内企业还应该采用系统的方法测量政治风险。政治风险评估旨在预测政治的不稳定

美欧关系概述

冷战后, 美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当前美欧关系同战后传统意义上或者说冷战条件下的美欧关系有很大不同。现在的美欧关系是超越传统的大西洋框架而发展起来的包括经济、政治及安全关系在内的一种全方位的双边关系。 美欧关系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总体发展的两面性, 一方面, 双方经贸联系的密切和加强、外交政策领域合作的开展、以及安全关系的调整使其在总体上保持了发展的势头, 但与此同时, 双方在诸领域仍存在的种种分歧、摩擦和矛盾, 又使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另一方面是局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即相对而言, 经济联系最为密切, 基础最牢固;安全关系经调整后虽趋于稳定, 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最突出;政治关系发展较快, 但还远未成熟。所以,还是让我们分别从经济、安全、政治方面来进一步了解一下美欧的关系。 一.经济关系:应该说美欧之间的经贸关系是美欧关系的重要基础,而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则是美欧( 盟) 经济关系的核心。 首先,由于双方都信奉民主、法治与市场经济,这使得双方在处理大多数国际经贸事务中能够本着共同的价值观念来思考,商讨。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对维系跨大西洋联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次,美欧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使得经贸关系在美欧关系中处于举足轻重关系。欧盟与美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据欧洲委员会2007年2月发表的报告,2005年美欧的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58%,其双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37%。美国从欧洲吸引的外资占其外资总额的75%。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欧问的贸易、投资不仅未受北约危机的影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美国与欧盟在双方各自的外交政策、安全与防务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冲突,甚至是经济领域的摩擦,但是由于双方紧密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所以双方的总体关系不会在危机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二.贸易摩擦:美欧贸易关系历来具有两面性,一面是贸易联系密切, 另一面是贸易摩擦不断。 农产品问题一直是美欧贸易冲突的重点,目前双方在香蕉、牛肉、转基因食品等产品方面争斗激烈。从实行对非拉美国家进口香蕉的优惠政策,到禁止从美国进口含有荷尔蒙的牛肉,再到欧盟以安全为由禁止进口美国的玉米等转基因食品,欧盟的举措使得双方的经贸关系屡次受到巨大影响,双方各执一词,但实质上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除了农产品,双方在视听产品以及航空器等方面的的贸易冲突也是美欧贸易摩擦的焦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正逐渐进入白热化程度。美欧两大集团之间的一系列“贸易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爆发的。 除了受贸易摩擦的困扰, 美欧经贸关系更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潜在威胁。欧盟方面,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失业问题严重, 导致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与此同时, 欧盟极力拓展其对外双边贸易联系, 与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80 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议。这一情况令美国感到忧虑, 并使它对欧盟关于多边自由贸易的承诺产生了怀疑。然而, 美国方面表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比欧盟有过之而无及。美国由于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再加上巨额的财政赤字使得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加猖獗,这可以从美国对包括从欧盟在内的钢材进口实施反倾销措施可以看出。 美欧经贸关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贸易政治化的倾向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6 年美国颁布的旨在强化对古巴、伊朗和利比亚制裁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 9 9 6 年3 月签署了赫尔姆斯—伯顿法,以强化对古巴的封锁为由,要严厉制裁在古巴投资和贸易的外国企业。同年8 月,克林顿又签署了达马托法,要惩罚向伊朗和利比亚两国石油工业年投资超过4 0 0 0 万美元的外国公司,理由是打击国际恐怖活动。这两个带有治外法权性质的法案,遭到欧盟的反对和抵制。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空前的强硬和一致,严厉谴责美国的这些蛮横措施。当年4 月,欧盟委员会就赫—伯法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美国。由于双方以及世贸组织的商讨,最终赫-伯法广受抵制,达马托法也是不了了之。欧盟国家与美国围绕赫—伯法和达马托法的矛盾,反映了它们经济利益的碰撞。欧洲向美国的强权政治发出了挑战,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经济利益攸关的事务中,已经难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欧洲。 如果说贸易争端是美欧间的一个老问题的话, 那么, 随着1999 年初欧洲货币联盟的正式建立和欧元的启动, 双方在金融领域的摩擦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焦点。欧元作为一种世界主要货币的崛起, 将对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国际金融统治地位的美元造成强烈冲击。在欧元出现之前,世界上80%的外汇储备是采用美元的形式。 这给了美国经济一个巨大的“补贴”,因为储备美元相当于对美国机构或美国控制的外国机构投资。这种“补贴”有助于缓冲美国特定地区的采用单一货币的影响。如果欧元可以取代美元或者和美元一起成为国际主要货币,那么一部分对美国的“补贴”就会转移到欧元区,而这显然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欧元的出现打破了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在国际货币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渐向美国的经济实力水平靠近,欧元区由于单一制货币政策而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将无疑成为美国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美国和古巴有什么恩怨

美国和古巴有什么恩怨 美国与古巴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恩怨,导致美国对古巴进行经济制裁。下面是分享的美国和古巴有什么恩怨,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和古巴的恩怨介绍1510年,在哥伦布发现古巴岛18年后,西班牙征服古巴,开始殖民统治。1898年,美国赢得对西班牙的战争后占领古巴。1901年,在美国的扶植下,“古巴共和国”成立。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建立革命政府。新政权成立初期,美古关系还比较好,4月,卡斯特罗访问美国,受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热烈欢迎。 好景不长,1960年,古巴政府开始推行改革(如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没收外国资本),改革涉及美国在古利益。而古巴新政权的亲苏联倾向,在冷战的背景下,为美国所不容。 1961年1月,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美国和古巴的恩怨详解猪湾事件 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登陆,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经过72小时战斗,登陆者90人被古巴军队击毙,其余1000被俘。 对于被俘虏的流亡分子,古巴政府取消其公民身份,并以此为人质向美国政府索取了6200万比索的药品与婴儿食品。这是美国政府

历史上第一次支付战争赔款。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担心美国再度进攻,进一步靠近苏联。“靠近”不断升级,最终导致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7月,赫鲁晓夫与劳尔;卡斯特罗会谈,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并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 苏联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20或30倍的核弹头。 直到1962年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的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随后,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母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封锁古巴海域。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进入戒备状态,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10月28日,赫鲁晓夫选择妥协,表示将拆除进攻性武器,并运回苏联。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随后,伊尔-28型轰炸机也被俄方撤走。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

美国历史与文化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The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缩写:USA、The US),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接壤。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48个州都位于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方,东部为加拿大,西面和俄罗斯隔着白令海峡。夏威夷州则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岛。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还拥有多处境外领土和岛屿地区。此外,美国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74个海外军事基地。 美国目前有50个州、一个联邦直辖特区及若干境外领土,面积约962.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名(依水域面积定义而有差异)。美国人口约为3.15亿人,其数量为世界第三。是个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3] 在13个殖民地的公民自1776年脱离大不列颠王国管辖,建立国家,殖民地代表一同发表《美国独立宣言》。在经历美国独立战争后,于1783年与大不列颠王国签订《巴黎条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承认。美国宪法于1787年通过。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获得批准之后,又经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民权人士努力引发检讨和改正,而后逐步扩展到美国白人以外全体美国人。 美国曾经历过1812年战争、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和经济大萧条(1930年代)[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共同击败纳粹德国和大日本帝国而获得胜利。经历数十年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强国。其在经济、工业、军事及科研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 1.名称 1.1英文名称 “The United States”最初是复数,例如“the United States are”,包括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批准使用。美国内战结束后使用单数,如“the United States is”。现在单数形式是标准。[17][18] 1507年,由德国制图员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制作的《世界地理概论》中,美洲首次在世界地图上被标注为“America”。[19]因为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指出这块大陆是新大陆而非当时包括哥伦布等人所认为的亚洲东部。美国因美洲而得名。在英语中,亚美利加和美利坚为同一词“America”,只是中译不同,前者指美洲,后者指美国。[20][21] “哥伦比亚”是美国一度流行的名称,来自哥伦布,一些美国事物至今仍沿用“哥伦比亚”的名称,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 1.2中文名称 在清朝,美国又被称为米国(日本翻译为“アメリカ合衆国”,简称“米国”),比如曾国藩就说过:“米夷质性淳厚,于中国时思效顺”。中国开始接触美国时,称为“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简称“美国”或“合众国”,参见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因美国国旗的花样,别称“花旗国”,一些美国事物的中文译名至今仍沿用“花旗”的名称,如美国特产花旗参以及美国最大银行之一花旗银行(Citibank)。 美国的谚文名称“??”所对应的朝鲜汉字,在韩国(标准韩国语)为“美國”,在朝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和美国的政策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独裁的巴蒂斯塔政府,建立了以卡斯特罗为实际领导人的政权之后,美古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此以后美国将奉行独立自主并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古巴视为其西半球最大的威胁,为了颠覆卡斯特罗政权恢复美国在古巴传统的影响,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军事打击已 经失去吸引力、外交孤立已经不得人心的今天,古巴移民与禁运也越来越被美国政府利用来构成其对古巴政策的支柱。从古巴革命胜利后先后发生了4次规模较大的古巴人向美国移民的浪潮,其中1965-1973年的难民潮是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一次,以此次难民潮为标志美古双方都对难民问题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古巴难民潮。 本文以1965-1973年古巴难民潮为切入点,分析其进展、美国政策的微妙转变以及对美古关系的影响。第一部分介绍了1965年之前古巴第一次难民潮和美国的表现。古巴人移民美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当时古巴人出于两种主要动机选择到美国:一是经济因素的刺激;一是政治因素的考虑,即将美国视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天然基地。 1959年-1962年古巴第一次难民潮,由于卡斯特罗政权日益激进的国际和国内政策引起了其国内中上层集团的不安和疑惧以及美国的不满和敌视,在这种情况下前者选择逃离古巴,而后者正好利用古巴人的到来对卡斯特罗政权进行打压。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给予古巴人难民身份,美国上至总统和国会等决策机构下到普通的民众都对此次难民潮给予了高度关注,政府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美国人民同情和担忧的复杂感情相互交织,共同奠定了美国对古巴难民潮的基调并一直贯穿于后来历次难民潮过程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二部

美国与古巴间的关系

美国与古巴间的关系 “我们与俄罗斯谈,与中国谈,甚至与越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既然如此,又为何不能尝试与古巴恢复邦交呢?” 长达半个世纪的封锁让古巴蒙受了巨大损失,美国国内就此也颇多争论。反对者认为,禁令作为冷战遗物,理应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支持者则主张,在维护“道德制高点”的意义上,继续制裁的理由依然存在。 制裁让古巴“很受伤” 在古巴国内,美国施加的禁运一直是热门话题,从医疗设备到修建跨岛高速公路所需的水泥,官方将任何物资的短缺都归咎于华盛顿。古巴经常在联合国严厉谴责美国的封锁,要求后者结束“种族灭绝”。像闹钟一样,每到秋天,联合国大会都会以压倒多数支持一项谴责禁令的决议。去年11月,表示支持的国家为186个,投反对票的只有美国与以色列。 在定期计算制裁让自身付出的代价时,古巴官方会使用复杂的公式,将年利息、年底的黄金标准等因素列入其中。到去年为止,49年的制裁一共造成了9750亿美元损失。 华盛顿的古巴问题观察家杰夫·塔勒一贯倡导结束贸易禁运。“毫无疑问,这对古巴经济非常不利。”在他看来,禁运使国际金融交易复杂化,更重要的是,它让古巴的经济问题超越了政治范畴——譬如,许多普通家庭因此无法获得必备药品。 这并不是单方面的判断。古巴政府也承认,虽然实行了50多年的苏式社会主义制度在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带来了进步,这个国家低效率的经济体系必须进行更深刻的改革。目前,劳尔·卡斯特罗正着手推行一系列新政,包括逐步削减国有部门岗位、削减补贴、鼓励私营经济、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更多外国投资以及削减行政开支。 另据古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在法律允许的狭小范畴内,美国2010年向古巴销售了4.1亿美元的食品,是古巴的第七大贸易伙伴。2008年,这个数字曾达到近10亿美元。 奥巴马难有重大作为 对古巴制裁什么时候有望结束?冷战后,这个问题更显现实,却看不到解决的希望。障碍之一在于,每隔4年,各路总统候选人都会轮流去佛罗里达州献殷勤,以便在这个总是摇摆不定的州争取古巴裔美国人的选票,而后者中的相当一部分对古巴现政权持敌视态度。 奥巴马在2008年的获胜也有佛州的功劳,这让他在调整对古巴政策时尤其谨慎。2009年,他曾下令解除对古巴裔美国人的限制,允许他们回故乡探亲并给亲戚汇款。上个月,他又在职权所及范围内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恢复了前总统小布什出台的一项政策,即允许两国宗教、学术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相互往来——白宫称,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发展“人民与人民”的接触。尽管如此,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旅行禁令依然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

古巴这个穷国的真相.doc

古巴这个穷国的真相 古巴给全世界的印象是古巴穷得快死了。这两天美国总统大张旗鼓地去了古巴,古巴顿时成为了全世界牛国的榜样,这事有点儿峰回路转,让人实在颇感意外。下面就来说说古巴这个穷国的真相。 现代社会的三大保障医疗、教育、养老,我以为医疗应排第一,原因是疾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权贵还是平民,说来就来,谁赶上谁都束手无策,只能依靠社会的保障系统。西方的医疗系统过于商业,导致社会负担过重,浪费惊人,连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也叫苦不迭,并无良好办法让每一个公民平等享受医疗;可古巴做到了,这让古巴跻身世界长寿国之列,人平均寿命高于美国。 上周,在古巴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哈瓦那大剧院面向古巴人民发表演讲。演讲中,奥巴马特别提及称赞了古巴的医疗教育,并有意加强合作。 其实,由于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神话”,古巴的国民健康状况甚至优于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此外,“供过于求”地发展医疗服务,给古巴带来了外贸和外交上的好处。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徐贻聪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也说,医疗和教育确实是古巴这些年来突出的成就。 徐贻聪自己也曾亲身体验过古巴的免费医疗。他说,自己曾经在古巴住过医院。当时不仅住院费用全免,还有自己在医院里吃饭,包括使馆陪同人员在医院里的餐饮费用都是由古巴方面解决。 普通工人家孩子患病政府花钱请外国专家 古巴人均寿命是比较高的,目前全国人均寿命达到了约80岁,这与国家实行免费医疗有很大关系。在古巴国内,医疗受到普遍重视,都是免费的。古巴的免费医疗是从怀孕开始,婴儿还未出生就开始覆盖。怀孕时,医院医生开始追踪胎儿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或是有问

题,特别是心脑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医院会和孕妇说明情况,商量是不是引产。所以生下来的小孩一般都是比较健康的。 此外,在儿童生长过程中,古巴也会持续关注。徐贻聪就讲述了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当地一名普通工人的四岁孩子患有疾病,政府就花钱请了国外的专家给他会诊参与治疗。 “这个外国专家很有名望,到了古巴他对此很是感动。因为只是普通工人的孩子,政府就请了国外有名望的专家参与治疗,这就说明了古巴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 村里都有家庭医生大学毕业“下乡”三年 古巴的医疗体系是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古巴每个乡村里面都有家庭医生。而每个家庭医生负责230户居民的健康。大学毕业生需要到农村当三年家庭医生,才能根据情况被派到省市级或是国家级的医院。 全民免费医疗在古巴人民看来已经成为了一件自然的事情。对于古巴人民来说,这些都是非常普遍、非常正常的事情。居民只要有病需要治疗、需要住院直接上医院就可以,也不需要什么费用。 在医疗的研究上,古巴也是非常突出的。科研和医药方面古巴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古巴在治疗癌症等方面还有着非常高水平的特效医药,而在妇幼卫生领域也是比较领先的。这些方面的成就,都能够说明古巴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取得的成效。 病人不出家门能看病医院床位甚至经常是空的 古巴人一提到医生,就觉得很亲切:“医生就像朋友,我们很愿意和医生聊家常。”古巴人没有给医生送红包的现象,号贩子在古巴更没有立锥之地。 而古巴高效医疗体制的首要“秘方”就在于它的初级医疗制度,尤其是家庭医生制度。古巴的家庭医生诊所设在社区里,看病就医非常方便,家庭医生还做家访出诊,病人不用出家门就能看病。这种制度大大减少了“小病变大病”的几率。

古巴概况和中国古巴关系

古巴情况介绍 古巴概况: 古巴岛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位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的入口处,周围有巴哈马、牙买加、美国的佛罗里达和墨西哥的坎昆。 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 居民有白人、黑人、混血和中国人。居民人口总数1120万,人口聚集的城市有哈瓦那市、古巴圣地亚哥和奥尔金。 气候属亚热带性气候,常年温度较高。分为雨季(5月—10月)和旱季(11月—来年4月)。年平均气温25.5度,平均相对湿度78%。 全国划分了14个省、169个市和青年岛一个特别市。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古巴是个神秘的国家,充满南美风情,有着和中国相似的社会制度。 人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 去年政府大幅度增加了职工的工资和退休金,共有510多万人受益,约占全国人口的45%。长期遭受美国经济封锁的古巴正在走上一条经济振兴的道路。 虽然古巴目前工资不高,但老百姓的生活是完全有保障的:子女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甚至到获得博士学位,完全不用交学费;全民免费医疗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90%的城市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住房,而很低的房租让无房者也居有定所;政府还对一些基本消费品(食品和日用品)予以高额补贴;公共事业(水、电、煤气、通信、公交等)收费也很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并不高。 简单地用古巴官方的美元汇率来折算古巴人的工资收入是不科学的,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古巴人的真实生活水平。如果加上这些由国家完全承担的费用,古巴职工平均月工资的购买力水平至少在200美元以上。 古巴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已达100%。在各项社会政策中,教育、医疗和就业是重点。教育是古巴实现其社会目标的战略中心,古巴的教育水平在拉美名列前茅。古巴医疗卫生事业成绩也很突出,不仅全民免费医疗,而且以拉丁美洲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周钢/杨国美 作者:周钢,1945年生,首都师大历史系副教授;杨国美,1961年生,烟台师院图书馆馆员 关于美国移民、民族与种族关系史学,国内已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1〕。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外学术界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介美国学术界目前流行的几种理论。 外来移民在美国的生活适应问题,还在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的20世纪初,就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著名学者罗伯特·帕克1950年曾提出“种族关系循环学说”,认为移民来美之初,会因文化价值差异而同当地人发生摩擦、冲突,但日久天长,也就慢慢发生适应并被主流社会吸纳。因此,接触、竞争、适应和同化这四部曲,是“进步的和不可避免的”〔2〕。 学者奥立弗·考克斯在1948年出版的《等级、阶级和种族》一书中,把“种族”(Race)一词界定为“依其体貌特征,在与他群的社会交往中,被外人或自己人加以区分的任何群体”〔3〕。土著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人们按其体貌差别分出了种族上的差别,甚至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当他们首次来美时曾被认为是劣等“种族集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族外通婚的发生,他们的体质特征消失了。由此可见,基于体质特征所划分的集团,是可变的。 社会学家曾就“种族集团”(racial groups )和“民族集团”(ethnic groups)作过区别。按W. 劳埃德·沃纳和利奥·斯洛尔的观点,racial groups 是依据人们的体貌特征予以界定的,而ethnicgroups则是依据人们的文化差异加以区分。在《美国民族集团的社会系统》中,他们认为一个集团与主导社会之间的文化与体质差异越大,该集团的同化步伐就越慢〔4〕。米尔顿·戈登在其

美国后门口的古巴共产党为何不倒台

美国后门口的古巴共产党为何不倒台 美国后门口的古巴共产党为何不倒台 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领导层开始蜕化变质。他们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大搞特权。有的甚至贪污腐化。为维护他们的统治,大多采用欺骗宣传及政治高压手段,结果这些国家在改革之风的冲击下,纷纷发生剧变。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被取缔。与此同时,就在美国后门口的古巴,却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动摇。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没变。但古巴的共产党领导,没有发生任何动摇不稳定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外来因素用暴力强 加在古巴人民身上的,而是真正的人民的自由选择。古巴共产党的前身是社会民主党类型的政党,用武力夺取政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资产阶级民主建设阶段,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党也改组为共产党。这点与列宁领导的苏共的经历很相似。当然人民群众中也有些不接受社会主义制度的。政府并不是强制他们接受,更不对他们进行镇压,而是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大批居民自由离开古巴,迁往其他国家。其中包括卡斯特罗的女儿。

古巴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而且由于国家面积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一直是单一经济模式。过去长期靠前苏联的经济援助才得以保持经济的发展。苏联解体后,古巴的经济一度陷入困境。物质供应匮乏。主要的生活物质实行票证供应。我曾经在电视中看到,某位在古巴工作的中国公民,回国探亲后万里迢迢带回一只汽车轮胎,一路引起不少人关注。原来当时这在古巴是紧缺物质。许多人以为古巴共产党也会与苏共及东欧的共产党一样垮台。但结果却相反。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一直稳如泰山,社会也保持稳定和谐。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一是古巴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或数据,来为自己撑面子。政府开支上也不是把大把的钱用于面子工程或讲排场,而是把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让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党和政府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全体居民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这一点,近在咫尺的号称头号超级大国的美利坚合众国至今没有实现。 最重要的,是古巴共产党一直注意廉政建设,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但不搞特权,相反处处将人民

中国人走进真实古巴:被震撼了

中国人走进真实古巴:被震撼了! 自从朝鲜回来后,我更想去看一看这个自称“反美前哨”的国家——古巴。可是上海各大旅行社组不成团,除了公务考察和个别商务出差,很少有人去古巴旅游,个人只身去更难。乘着今年五月巴西阿根庭墨西哥三国的南美之行,凭我四十二国旅行的良好纪录,顺利拿到了单身去古巴的旅游签证,委托中旅以昂贵的费用安排好古巴的地接,五天的旅行费超过美国十二天。我心存异疑:难道这个国家生活水准这么高?从墨西哥城飞哈瓦那只有三个半小时,从高空望古巴地形像条大鳄鱼。加勒比海水蓝的耀眼,透明的天空,上空流经的信风不断更新古巴空气,自然学家和地理学家一致公认:古巴的空气是世界最好的。墨航飞机下降哈瓦那瞬间,我发现周围绿地面积远大于城市建筑,再仔细瞧都是荒地。奇怪,古巴是个农业国,难道农民种地不感兴趣?政府无钱开发?经济像朝鲜一样静止了吗? 一大怪:华裔古巴老太 在墨西哥城飞往哈瓦那飞机上,身旁巧遇一个有亚裔血统的古巴老太太,想不到她会广东话,从她嘴里知道,她身上有华人血脉。可惜老太很谨慎,像中国文革年代人,你问她十个问题,只回答你二三个,她回避一切敏感政治问题。通过生硬的广东话,我了解到她的身世与早期华侨的经历。她祖父在二十年代从广东乡下被当作华仔出卖苦力到美洲,老太告诉我:革命前古巴华侨最多时有十多万人,作为华裔她十七岁嫁给当地古巴人,生育五个子女,凭华人天生的勤劳艰苦奋斗,帮丈夫在哈瓦那开了一家不算小的商铺,日子过得比较富裕。古巴革命后华裔生活开始艰难,卡斯特罗实行共产主义公有体制,她家与所有古巴富人一样被没收了私有财富,古巴人开始大量外逃,华侨几乎逃光,目前只剩二百多老华侨。她家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620.12.26 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到达普利茅斯,在船上通过了五月花号公约。 1636.10.28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成立。 1740 丹麦人维特斯·白令受俄国人雇佣,抵达阿拉斯加进行探险。 1752.6.15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风暴中放风筝,证明闪电是一种电,并发明避雷针。 1765 英国颁布印花税条例。因遭到抵制而在次年3月被废除。 1767 英国颁布唐森德税法。1770年废除,只保留对茶的征税。 1773.12.16 波士顿发生倾茶运动,以抗议茶叶条例。 1774.9.5 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抗议英国的行为,呼吁人民起来斗争。 1775.4.19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1.9 托马斯·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4.8.30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的广州进行丝茶贸易,中美关系由此开始。1784.9.21 美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邮船和每日广告》开始发行。 1786.12.26 马萨诸塞州爆发由丹尼尔·谢斯领导的起义。 1787.5.25 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1787.7.13 联邦国会通过西北土地法令。 1789.4.30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 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1.12.15 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1792.4.2 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794.11.19 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定杰伊条约。 1800.12.1 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3.4.30 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 1807.8.17 罗伯特·富尔顿乘着自己设计的平底蒸汽船,由纽约市码头出发,32小时后抵达奥尔巴尼,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轮船航行。 1812.6.18 美英爆发第二次战争。 1814.9.11 美国赢得尚普兰湖海战胜利,同年12月24日,美英签订根特条约。 1816.3.14 美国政府颁布关税条例及第二国家银行法案。 1819.2.22 美国和西班牙签订条约,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并放弃对俄勒冈地区的全部领土要求。 1820.3.3 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重新划分自由州和蓄奴州的边界线。 1821.4.24 联邦政府颁布土地法,降低出售土地的单位面积。 1823.12.2 门罗总统在其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门罗主义,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1828.4.21 诺亚·韦伯斯特的《美国英语词典》出版。 1830.4.6 约瑟夫·史密斯在纽约费耶特组建摩门教会。 1842.8.9 美英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划定美国和加拿大在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的边界。 1844.5.24 电报发明人塞缪尔·莫尔斯从华盛顿向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发出第一份电报。1844.7.3 美国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

阻碍美国与古巴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几个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06176023.html, 阻碍美国与古巴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几个问题作者:张登文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6期 摘要:要真正实现美国与古巴关系的完全正常化,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它们是:美国废除对古巴的贸易禁运、美国放弃以“推进民主化”等借口干涉古巴内政、美国将关塔那摩归还古巴、美国废除《古巴调适法》、美国必须惩治恐怖主义分子以及两国共同妥善处理相互没收的财产等。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只能建立在主权平等、互惠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三项基本原则之上。 关键词:美国;古巴;关系;完全;正常化 2014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简称“奥巴马”)和古巴国务委员会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简称“劳尔”)同时向世界宣布,两国将结束半个多世纪的敌对状 态,并就恢复外交关系以及实现关系正常化展开磋商。这一历史性的决定,迈出了奥巴马所说的、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的重要一步。但是,美国与古巴(简称“美古”)两国关系实现完全的正常化,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阻碍美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的主要因素 美古之间最重要的变化是两国正式外交关系的恢复,不是因为这一举措带来了实际的利益(两国的外交负责人员早已经在发挥大使的作用),而是因为它的象征意义。这意味着,美国认为古巴政府不会在近期某段时间内垮台,在外交政策上也变成了与后者共存而不是试图推翻它。这是美古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前提,当然,两国随后还面临着许多障碍。依笔者管见,阻碍美古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废除对古巴的贸易禁运 美国对古巴实施的贸易禁运政策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障碍。自1960年10月起,美国就开始对古巴实行贸易禁运,并通过1961年《对外援助法》、1992年《古巴民主法》、1996年《古巴自由与民主声援法》等一系列法律强化了这一政策。《古巴自由与民主声援 法》更是明确规定:废除那些涉及经济和贸易禁运的法律、恢复美国与古巴正常外交和贸易关系,必须得到国会多数票的同意才能批准。除极个别领域外,当前美古两国的经贸交流几乎完全中断。劳尔已经多次向美国政府表明,并且在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讲话时也强调,美国只有停止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两国关系才能实现正常化。但是,参众两院都在共和党人控制之下,废除对古巴的贸易禁运要比美古之间达成一份和解的外交协议难得多。华盛顿对古巴贸易禁运的关键内容迄今仍然在发挥作用:美国公司不能向古巴投资或者与古巴国有企业开展贸易(粮食和电信设备销售除外),古巴国有企业也不能向美国销售任何商品。这样,美国对古巴的禁运就成了阻碍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法律上的“戈尔迪死结”。

一个美国人在古巴的经历

一个美国人在古巴的经历 一个美国人在古巴的经历 正午的哈瓦那阳光灿烂,从旧国会大厦出来,我准备去著名的帕尔塔加斯雪茄烟厂去瞧瞧。 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旅行手册,靠在街角的墙上,研究了一会地图,还是不太确定怎么走。迷茫之际,看到一个挂着佳能相机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那是一身标准的游客行头,我正犹豫着是否开口问路时,他却发话了:“你是中国人吗?” 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老外居然用中文和我打招呼,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我本来希望能碰到个说英语的就算不错了。 他肯定是看到了我手中的中文旅行书,才做出的判断。

“你怎么能讲中文呢?”我问他 “我在一个学校里当英文老师,在中国已经呆了两年多了。不过,我的中文其实很差,只能做最基本的交流。 ” 原来如此,旅途中这样的奇遇发生得太多,就不该再算奇遇了。不过,一个月来在墨西哥和古巴旅行,能开口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沉默地。找到个说话的旅伴,还是小小的兴奋了一下。 听他一口地道的北美发音,我犹豫了一下,“你是加拿大人?” “我是美国人。” 美国人!来古巴之前,对于美国人能不能来古巴旅行,一直不太确定,这下算是见到个活人了。 端相机的就是T,他最喜欢拍摄这些老爷车

“美国人可以来古巴旅行?”对于这个问题,他肯定不是第一次回答了,我们边走边聊了起来。 原来,所谓“美国人禁止到古巴旅行”,只是美国政府对本国国民做出的单方规定,而古巴的态度,其实是来者不拒的。能到古巴旅行消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在美国国内,公民去古巴旅游算是违法,而且一旦被发现,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人员,后果会尤其严重,罚款和判刑都是有可能的。 据说,罚款金额最高可到25万美元,刑期最长可到10年。这个不是闹着玩的。 这个美国人,就叫他T吧。他告诉我,其实古巴距离美国这么近,还有很多优质海滩,很多美国人还是挺想来这里旅行的。事实上,每年来古巴旅行的美国人,还真不在少数。

古巴的改革与现状

案例六加勒比海燕 ———古巴的改革与现状 一、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 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上, 面积110922 平方公里, 人口1100 万( 1996 年)。它是西半球惟一的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从建国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 178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案例教材 16 世纪初, 古巴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898 年美西战争后, 古 巴又沦为美国的殖民地。1901 年美国强行把“ 普拉特修正案” 纳入古巴宪法, 使古巴事实上沦为美国的附属国。1902 年5 月20 日古巴共和国成立。但自20 世纪30 年代后又开始受制于美国。从此, 古巴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1952 年巴蒂斯塔上台后, 实行亲美军事独 裁统治, 广大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在国内反动派和美国垄断资本的双重压榨下, 这个被称为“ 世界上最甜的国家” 里, 人民却过着最苦的生活。广大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 从1953 年7 月26 日攻打奥连特省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开始,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于1959 年1 月1 日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 并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入侵, 使古巴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建国道路。 革命政权建立后, 进行了一系列巩固革命政权的社会经济变革措 施。在政权方面, 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 解散国会和特别法庭, 改组司法机构和军队。1959 年2 月制定了共和国根本法。在经济方面, 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改造。1959 年10 月, 颁布了石油法和矿业法, 规定废除一切租让地, 对外国在古巴的采矿业收税。1960 年, 先后将共约12 亿美元的美资企业收归国有, 前后不到1 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有化任务。在农村, 于1959 年5 月颁布了土地法, 进行了第一次土地改革, 使210 多万公顷的土地回到了农民手里。此外, 还努力改变教育卫生方面的落后状况。 1959 年古巴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胜利之初, 卡 斯特罗并没有为古巴确立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959 年2 月, 卡斯特罗就任古巴总理和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时宣称: 古巴革命的目标是“自由、民主、正义、和平、面包”。认为古巴革命“ 不是红色的、极权主义的, 而是橄榄绿色的、人道主义的”, 并再三表示自己不是共产主义者。1959 年他在访美发表讲话时认为: 只有“人道主义”, 即第三条道路才是代替“ 资本主义” 和“ 社会主义” 的办法。 由于美国政府对古巴采取敌对政策, 促使卡斯特罗决定转向社会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