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实验试题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实验试题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实验试题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实验试题汇编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例1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

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

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起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次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G .根据公式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及a =a 1+a 2+a 3

3求出a 解析 在实验中应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况,既要减小系统误差又要减小偶然误差.其中E 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 答案 ABCDFG 变式题组

1.[实验操作与实验原理](2013·广东·34(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图1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______.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____.

答案①DCBA②0.1

③s4+s5

2T④

s6+s5+s4-s3-s2-s1

9T2

2.[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某同学用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2

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b、c、d等点;C.测出x1、x2、x3、….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继续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秒表D.刻度尺E.天平F.重锤G.弹簧测力计H.滑动变阻器

(2)如果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得纸带如图乙所示,则x1、x2、x3的关系是________,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答案(1)AD(2)x3-x2=x2-x1(或2x2=x1+x3)x2+x3 10t

解析(2)因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x3-x2=x2-x1,即2x2=x1+x3.c点是bd段的时间

中点,则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v c=x2+x3 10t.

考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2(2012·山东理综·21(1))某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

如图4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3

图4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m/s 2.

解析 ①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2.00cm ,在6、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5、6计数点间的位移增加了(12.28-11.01) cm =1.27cm<2.00cm ,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 5=x 4+x 52T =(9.00+11.01)×10-22×0.1m/s ≈1.00 m/s.

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 4=x 3+x 42T =(7.01+9.00)×10-2

2×0.1

m/s ≈0.80 m/s.

根据v 5=v 4+v 6

2,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6=2v 5-v 4=(2×1.00-0.80) m/s =1.20 m/s.

③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Δx =aT 2得 x 9-x 7=2a 1T 2 x 10-x 8=2a 2T 2

故a =a 1+a 22=(x 9+x 10)-(x 8+x 7)2×2T 2

≈-2.00m/s 2 答案 ①6 7(或7 6) ②1.00 1.20 ③2.00 变式题组

3.[数据处理](2014·全国大纲·22)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

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5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9.80m/s 2.

图5

单位:cm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答案 (1)4.30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

s =5.88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

加速度)

解析 (1)根据“逐差法”可得物块的加速度为 a =(x 4+x 3)-(x 2+x 1)4T 2

=[(23.65+19.34)-(15.05+10.76)]×10-24×(0.1)2m/s 2

≈4.30m/s 2.

(2)假设斜面光滑,对物块受力分析可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

s =9.80×

48.00×10-280.00×10-2m/s 2=5.88 m/s 2.根据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4.[数据处理]实验中,如图6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s.

图6

(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

(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D =________m/s ,v C =________ m/s ,v B =________m/s.在

如图7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 -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___.

图7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匀加速直线

(2)3.90 2.64 1.38 见解析图 12.60m/s 2 (3)零时刻小车经过A 点的速度 解析 (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知 x BC -x AB =x CD -x BC =x DE -x CD =12.60cm ,

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根据v t

2

=v 可知

v D =(105.60-27.60)×10-20.2m/s =3.90m/s

v C =(60.30-7.50)×10-20.2m/s =2.64 m/s

v B =27.60×10-20.2

m/s =1.38 m/s

描点连线得如图所示v -t 图线,根据图线斜率知a =12.60m/s 2.

(3)图线与纵轴交点的速度的物理意义是零时刻小车经过A 点的速度.

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例3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8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

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cm,x12=2.15cm,x23=2.91cm,x34=3.65cm,x45=4.41cm,x56=5.15cm.试问:

图8

(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_______原理类似.

(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知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打点计时器原理类似.

(2)可把小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v4=v=x34+x45

2T=

(3.65+4.41)×10-2

2×0.2

m/s≈0.20 m/s;求加速度利用逐差法:(x56+x45+x34)

-(x23+x12+x01)=9aT2,即(5.15+4.41+3.65)×10-2m-(2.91+2.15+1.40)×10-2m=9a×(0.2s)2,解得a≈0.19m/s2.

答案(1)打点计时器(2)0.200.19

拓展题组

5.[实验拓展]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9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用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丙所示.

图9

(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答案(1)1.010(2)1.0 2.5(3)平均速度滑块

解析(1)d=10mm+0.05mm×2=10.10mm=1.010cm.

(2)v1=d

t1=1.010×10-2

1.0×10-2

m/s≈1.0 m/s

v2=d

t2=1.010×10-2

4.0×10-3

m/s≈2.5 m/s

(3)v1、v2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

6.[数据处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图10所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部分计数点(后面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出一个点).

图10

(1)为研究小车的运动,该同学用剪刀沿虚线方向把纸带上OB、BD、DF……等各段纸带剪下,将剪下的纸带一端对齐,按顺序贴好,如图11所示.简要说明怎样判断此小车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11

(2)在图10中x 1=7.05cm 、x 2=7.68cm 、x 3=8.31cm 、x 4=8.94cm 、x 5=9.57cm 、x 6=10.20cm ,则打下点迹A 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见解析 (2)0.74 0.63

解析 (1)若各段纸带上方的左上角、中点或各段纸带的中点连接后为一条直线,或每条纸带比前一条纸带长度增加量相同,则说明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v A =x 1+x 22T =(7.05+7.68)×10-2

2×0.1m/s

≈0.74m/s

用逐差法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 =(x 4+x 5+x 6)-(x 1+x 2+x 3)

9T 2

[(8.94+9.57+10.20)-(7.05+7.68+8.31)]×10-29×0.12m/s 2

=0.63m/s 2.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考纲解读1.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等方法处理实验数据.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2.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3.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仪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

(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象法

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3)函数法

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2.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

(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3.误差分析

(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例1如图1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图1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2)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伸长量(或对应的弹簧长度);(3)取图象中(0.5,0)和(3.5,6)两个点,代入F=kx可得k=200N/m,由于弹簧自身存在重力,使得弹簧不加外力时就有形变量;(4)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

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伸长量(或对应的弹簧长度)(3)200弹簧自身存在重力(4)CBDAEFG

递进题组

1.[对实验原理的考查]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2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答案 B

解析图象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正确,C错误;图象不过原点,D错误.

2.[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的考查](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答案(1)AB(2)C

解析(1)实验中应以所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钩码的数目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以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且拉力和重力平衡,所以选A、B. (2)由于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不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0,所以选C.

考点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例2(2012·广东·34(2))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

③图3为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 x”).

图3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解析①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时,弹簧轴线和刻度尺应在竖直方向上.②当弹簧静止时,读出弹簧的原长,此时误差较小;表中数据L3与其他数据有效位数不同,所以数据L3不规范,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③图象经过坐标原点,纵轴是砝码的质量,则横轴为与所挂砝码质量相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所以横轴是弹簧长度与L x的差值.④

由图象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ΔF

Δx=

60×10-3×9.8

12×10-2

N/m=4.9 N/m,砝码盘的质量m=

k(L x-L0)

g=0.01kg=10g.

答案①竖直②静止L31mm③L x④4.910

变式题组

3.[对误差分析的考查]为了探究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4所示图象.

图4

(1)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照实验要求做,从而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______N/m和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填“甲”或“乙”).

(3)从上述数据和图线中分析,请对这个研究课题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建议.

答案(1)弹簧的形变量超过其弹性限度(2)66.7200甲(3)见解析

解析(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则此规律不成立,所以所给的图象上端为曲线,是因为弹簧的形变量超过其弹性限度.

(2)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甲=ΔF甲

Δx甲

4

6×10-2

N/m≈66.7 N/m

k乙=ΔF乙

Δx乙

8

4×10-2

N/m=200 N/m

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在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形变量大的弹簧,故选弹簧甲.

(3)建议:实验中钩码不能挂太多,以保证弹簧的形变量在弹性限度内.

4.[对数据处理的考查](2014·浙江·2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5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图5 图6

(1)某次测量如图6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 如表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表中数据______(

答案 (1)16.00(15.95~16.05均可,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50(12.20~12.80均可) 能 解析 (1)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mm ,读数时需估读到毫米下一位,故指针的示数为16.00cm. (2)表中对L A 的测量有四组数据,应采用逐差法计算增加一个钩码时弹簧Ⅰ增加的长度. L 0=L A 3+L A 4-L A 1-L A 24=0.04m

故k =mg

L 0

=12.50N/m

通过计算L B -L A 可得出A 、B 两指针间的长度,进而计算出增加一个钩码时弹簧Ⅱ增加的长度,从而计算出其劲度系数.

5.[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考查]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7甲所示.所挂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的恒定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图7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描点,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

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解析(2)520(3)见解析(4)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摩擦造成实验误差

解析(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弹簧的原长L0,即为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m=5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N/m.

(3)记录数据的表格如表所示

次数12345 6

弹力F/N

弹簧的长度L/(×10-2m)

弹簧的伸长量x/(×10-2m)

(4)优点是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是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摩擦造成实验误差.

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例3 (2014·新课标Ⅱ·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

图8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9给出的坐标轴上画出1

k

-n 图像.

(3)图9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方式为k =___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

图9

解析 (1)①k =mg

Δx 2=0.1×9.80N (5.26-4.06)×10-2m ≈81.7N/m ;

②1k =181.7

m/N ≈0.012 2 m/N. (2)描点法,画一条直线,让大部分的点都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3)设直线的斜率为a ,则有1k =an ,即k =1a ·1

n

,通过计算斜率即可求得;弹簧共60圈,则有

n =60l 00.1188,把其代入k =1a ·1n

中可求得. 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1

k

-n 图像如图所示

(3)1.75×103n (1.67×103n ~1.83×103n ) 3.47l 0(3.31l 0~3.62l 0)

拓展题组

6.[实验拓展]如图10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10

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强化五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综合问题

专题强化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综合问题 一、示波管 1.示波管装置 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图所示。 2.工作原理 (1)如果在偏转电极XX′和YY′之间都没有加电压,则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中心,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 (2)YY′上加的是待显示的信号电压。XX′上是机器自身产生的锯齿型电压,叫作扫描电压。若所加扫描电压和信号电压的周期相同,就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待测信号在一个周期内随时间变化的稳定图象。 例1 (2019·山东德州期末)图甲是示波管的原理图,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XX′和YY′)、荧光屏等组成。管内抽成真空,给电子枪通电后,如果在偏转极板XX′和YY′上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形成一个亮斑。若在偏转极板YY′上加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在偏转极板XX′上加如图丙所示的电压,则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出现的图象是下列选项中的( B ) [解析]本题考查示波管的显像原理。若只在偏转极板YY′上加如题图乙所示的正弦波电压,则在YY′上形成一亮线,若只在偏转极板XX′上加如题图

丙所示的恒定电压,则在XX′上呈现一亮点。二者叠加,则荧光屏上呈现的图象是图B。 二、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1.此类题型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粒子做单向直线运动(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二是粒子做往返运动(一般分段研究);三是粒子做偏转运动(一般根据交变电场的特点分段研究)。 2.分析时从两条思路出发:一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分析;二是功能关系。 3.注重全面分析(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抓住粒子的运动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特征,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位移、做功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边界条件。 例2 在图甲所示的极板A、B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其周期为T,现有电子以平行于极板的速度v 从两板中央OO′射入。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问: (1)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A板的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2)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恰能平行于极板飞出,则极板至少为多长? (3)若电子恰能从OO′平行于极板飞出,电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两极板间距至少为多大? [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e·U 2 = 1 2 mv2- 1 2 mv2 解得v=v2 0+ eU m 。 (2)t=0时刻射入的电子,在垂直于极板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向正极板方向偏转,半个周期后电场方向反向,电子继续在该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半个周期,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减到零,此时实际速度等于初速度v ,方向平行于极板,以后继续重复这样的运动;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3

4

3、用图象表示速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体会交 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 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 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及纸带、刻度尺、电源、导线等。 3、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4、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 5

普通高中物理会考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中会考 物 理 试 卷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7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18个小 题(共54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8个小题(共46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 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 .速度 B .加速度 C .力 D .路程 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 .焦耳 B .安培 C .库仑 D .伽利略 3.图1所示的四个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4.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能反映正确的探究结果的是 A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B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反比 C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的平方成正比 D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无关 5.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 = 10 m/s 2,则2 s 末物体的速度为 A .20 m/s B .30 m/s C .50 m/s D .70 m/s 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 D .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图1 v t B x t D v t A x t C

【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各类实验题汇总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 B= ____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中作出的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 m/s2。 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求得()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3、(2010年上海模拟)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的加速度,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过的500 mL的玻璃瓶装适量水,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使其刚好每隔1.00 s滴一滴。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图为某次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为起点)。设该同学质量为50 kg,摩托车质量为75 kg,g=10 m/s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1)骑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2)骑摩托车滑行时的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__ 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例1.车站的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站台上靠近火车第一节车厢的车头旁.当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测得第一节车厢经过该工作人员需要3 s,则该工作人员在9 s内能看到从他身旁经过几节车厢? 例2.(1)航空母舰是大规模战争中的重要武器,灵活起降的飞机是它主要的攻击力之一.民航客机起飞时要在2.5 min内使飞机从静止加速到44 m/s,而舰载飞机借助助推设备,在2 s内就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3 m/s.设起飞时飞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运动,供客机起飞的跑道长度约是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长度的() A.800倍 B.80倍 C.400倍 D.40倍 (2)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起飞时,航空母舰以一定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过程的最大加速度是4.5 m/s2,速度大于60 m/s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225 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_________m/s. (3)若航空母舰上的直升机垂直于甲板匀加速飞行到高度为H的天空,如果加速度a和每秒钟的耗油量Q之间的关系是Q=a·α+β(α、β为大于零的常数),应当选择怎样的加速度,才能使这架飞机上升到H高度时的耗油量最低? 例 3.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 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练:从车站开出的汽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 s时,发现一位乘客还没有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车,从启动到停止运动总共历时20 s,行进了60 m,求: (1)汽车的最大速度; (2)汽车在前12 s运动的加速度; (3)汽车的刹车位移. 例4.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从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案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接触电路和器材的选择。 2、熟练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3、掌握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常用电学仪器及正确读数,学会根据原理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整体学生的实验素质。 三、德育目标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实验器材和设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严紧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3)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 [教学难点]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2)实验中的重要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 导线的电阻R ,根据电阻定律,金属的电阻率ρ=RS /L =πd 2 R /4L 实验器材: 金属丝、千分尺、安培表、伏特表、(3伏)电源、(20Ω)滑动变阻器、电键一个、导线几根 【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瓦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毫米左右,电阻5~10欧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3伏直流电源,安培表选0 0.6安量程,伏特表选0 3伏档,滑动变阻器选0 20欧。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 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 =πD 2 /4.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3)根据所选测量仪器和选择电路的原则画好电路图1,然后依电路图按顺序给实物连线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点拨:为避免接线交叉和正负极性接错,接线顺序应遵循:电源正极→电键(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用电器→安培表正极→安培表负极→电源负极,最后将伏特表并接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即先接干路,后接支路。 (4)检查线路无误后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几组I、U 值,分别计算电阻R再求平均值,设计表格把多次测量的D 、L 、U 、I 记下来。 【点拨】测量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应控制在1.00A 以下,本实验由于安培表量程0~0.60A ,每次通电时间应尽量短(以能读取电表数据为准),读数完毕立即断开电键S,防止温度升高使金属丝长度和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计算时,务必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再求平均值,不能先分别求电压U 和电流I 的平 图1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20XX 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1、(安徽21.)(18分) Ⅰ.(5分)根据单摆周期公式2T =,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 (2)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 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 50 t T = Ⅱ.(6分)(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 ,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 x ,设计出如图Ⅰ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Ⅲ。(7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Ⅰ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 0两端的对应电压U 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 12 1 R u -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2所示。已知0150R =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1)图2中电阻为 Ω的数据点应剔除; (2)在坐标纸上画出 12 1 R u -关系图线; (3)图线的斜率是 1 1 ()v --?Ω,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n E = v 。 2、(北京21.)(18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 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 .电流表(0—3A,内阻约为0.025Ω) B .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C .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 Ω) D .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 Ω) 为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字母)。 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测量R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整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机械能守恒定律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1)对单个物体,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 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定律既适用于一个物体(实为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又适用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但前提必须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一一物体或物体系; (2)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及其初、末状态; (3)分析物理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这些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是否满足机械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4)规定参考平面(用转化观点时,可省略这一步); (5)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 (6)解方程,统一单位,进行运算,求出结果。 3.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两条重要规律,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共同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都是从做功和能量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状态的变化。表达这两个规律的方程式都是标量式。 (2)不同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有条件限制,即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而动能定理的成立没有条件限制,它不但允许重力做功还允许其它力做功。 (3)动能定理一般适用于单个物体的情况,用于物体系统的情况在高中阶段非常少见;而机械能守恒定律也适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4)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除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总功等于机械能的改变。 [例1]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上,质量为2m的小球A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H=2L。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后,运动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动能损失);碰撞后球B刚好能摆到与悬点O同一高度,球A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上的P点,O点的投影O'与P的距离为L/2。已知球B质量为m,悬绳长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球A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2)碰后在球B摆动过程中悬绳中的最大拉力; (3)弹簧的弹性力对球A所做的功。 H [例2]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且足够长的水平轻质弹簧,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2019-2020年高中毕业会考物理试卷

2019-2020年高中毕业会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下述物理量中,哪一个是标量? A .力 B .速度 C .加速度 D .时间 2、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都有相同的 A .波速 B .频率 C .周期 D .波长 3、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s -t 图象)是 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 A .都相等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是否相等无法确定 5、男生甲和女生乙手拉手用力对拉,甲、乙两人的拉力F 甲、F 乙大小的关系是 A .F 甲一定大于F 乙 B .F 甲一定小于F 乙 C .F 甲总是等于F 乙 D .无法确定 6、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磁场方向,把小磁针放入该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其N 极将 A .指向右方 B .指向左方 C .指向上方 D .指向下方 7、某人用20 N 的力使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以2 m/s 的速度运动,则该力的功率为 A .10 W B .18 W C .22 W D .40 W 8、匀强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 A .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B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C .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D .大小和方向都不相同 9、我们说要节约能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原因是 A .能量不可以相互转化 B .自然界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C .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有能量耗散 D .自然界中热现象的过程没有方向性 A B C D S

10、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形成单分子油膜后,用V 代表一滴油酸溶液中纯 油酸的体积,用S 代表这滴油酸形成的油膜面积,那么油酸分子的大小(直径)是 A .VS B . V S C .S V D .2V S 11、站在升降机里的人,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会出现超重现象? A .升降机静止不动 B .升降机匀速上升 C .升降机加速上升 D .升降机减速上升 12、正电荷沿图示方向进入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则该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外 D .向里 二、混选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 B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 C .两物体间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距离无关 D .两物体间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无关 14、某次“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得到的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如图,由图可 得 A .电动势为1.5 V B .短路电流为3.0 A C .内阻为0.5 Ω D .内阻为2.0 Ω 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两个极板间的电压 B .一个极板带的电荷量 C .两个极板间的距离 D .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 16、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 .重力加速度 B .高度 C .竖直分速度 D .水平分速度 右 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本案例的研究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时代发展对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准绳, 以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贯彻学以致用、实事求 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 物理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物理学观点,初步掌握研究自 然科学的方法之一——实验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奠 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过程的总结及认识 1.建议增加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过程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 分挖掘身边现有器材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器材,结合特定的物 理情境(如新课引入、巩固概念规律、评讲习题等),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有一些内容或实验只作为“做一做”或课外实验来处 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来优化 为演示实验。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 一做”就可以改进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

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 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 对于演示超重失重现象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1)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出水孔(开得小一点),在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从小孔流出。若使 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由此可以说明 超重现象。 (2)用透明的塑料可乐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盖上瓶塞,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面的上方,水面是平的。将 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看到,瓶中的空气在水中形成了一个 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气泡,呈球形。 (3)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和木板之间放一条 纸带。静止时抽动纸带,由于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使纸带断裂。如果剪断吊砖的悬挂线,而使砖块和木板自由下落(下方放置减撞垫),则抓住纸带的手可以不费力地把纸带完好地抽出。教材的有些章节对于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几乎是灌输式的,在这种地方,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入一些形象而又简单的 演示实验来说明定律或公式得出的原因或用以说明验证。 2.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去做、去观察、去想、去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18个小题(共54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8个小题(共46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速度 B. 质量 C. 动能 D. 时间 2.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A. 安培 B. 法拉第 C. 牛顿 D. 欧姆 3. 图1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90km/h B.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90m/s C.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4.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则质点 A. 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1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在10s~4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在10s~40s 内保持静止 5. 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的是 A. 电梯加速上升 B. 电梯加速下降 C. 电梯匀速上升 D. 电梯匀速下降 6. 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1.0s 末速度的大小为 A. 5.0m/s B. 10m/s C. 15m/s D. 20m/s 7. 如图3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x ,在此过程中,恒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A. B. C. D. 8.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 ,当它的速度为v 时,它的动能为 A. mv B. C. D. 9. 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A. 停在机场的飞机 B. 候机大楼 C. 乘客乘坐的飞机 D. 飞机跑道 10. 下列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 B. 小石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 C. 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 D. 木箱在粗糙斜面上滑动的过程 11. 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12. 如图4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长度为L ,导线中电流为I ,该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是 α sin Fx α cos Fx αsin Fx αcos Fx mv 2 12mv 2mv 2 1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题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题汇总练习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图甲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 2.38 cm,s4=2.88 cm,s5= 3.39 cm,s6=3.87 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cm/s,v2=________cm/s,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v5=________cm/s. (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cm/s2. 2.如图2-4-6(a)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图2-4-6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4-6(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自,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0;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习题

9 一、选择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 (2013·北京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足够大、正交的匀强电、磁场,电场强度为E ,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从电、磁场中某点P 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粒子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其运动轨迹如图虚线所示.对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下落的最大高度H ,下面给出了四个表达式,用你已有的知识计算可能会有困难,但你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对下面的四个选项作出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2mE B 2q B.4mE 2B 2q C.2mB E 2q D.mB 2Eq

2.(2013·江西省高三上学期七校联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圆环中,套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环,整个装置放在如图所示的正交电磁场中,电场强度E=mg/q.当小环从大环顶无初速度下滑时,在滑过多少弧度时所受洛伦兹力最大() A.π/4 B.π/2 C.3π/4 D.π 3.(2013·江苏百校大联考)回旋加速器是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分别与高频交流电源两极相连接的两个D形金属盒,两盒间的狭缝中形成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粒子在通过狭缝时都能得到加速,两D形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设D形盒半径为R,若用回旋加速器加速质子时,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和交变电流的周期相等 B.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与加速电场的电压大小无关 C.只要R足够大,质子的速度可以被加速到任意值 D.不改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交变电流的频率,该回旋加速器也能用于加速α粒子 4.(2013·广东汕头一模)如图,一束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通过由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B)和匀强电场(E)组成的速度选择器,然后粒子通过平板S上的狭缝P,进入另一匀强磁场(B′),最终打在A1A2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所有打在A1A2上的粒子,在磁场B′中运动时间都相同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海西州高级中学

目录 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实验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7)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1) 实验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4) 实验5:研究平抛运动 (20) 实验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8) 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1) 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36) 实验9: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40) 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44) 实验11:传感器的应用 (48) 实验12: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51) 实验1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6) 实验1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8) 实验1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62) 实验1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5)

课题: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型:实验编写时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一个重要的计时仪器,计时的同时还能记录物体的运动 情况,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全新的。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了解,掌握其使用方 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极限的思想,从平均速度过渡 到瞬时速度。加强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模型与实际的距离,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的素养和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图像表示物理量 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本书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多。在过去教材 中“用平滑曲线把点连起来”改换为“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 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即将验证性实验换为探究性实验,思路不一样、 逻辑线索不一样。此外,让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两物理量关系时的优越性。本 节内容从知识到能力要求均很高,特别对刚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有难度,更具有 吸引力和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 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 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 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 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及答 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 (一)力 1.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 ) A.质量 B.温度 C.路程 D.静摩擦力 2.如图1-1所示,O 点受到F 1和F 2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力F 1沿OC 方向,力F 2沿OD 方向。已知这两个力的合力F =,试用作图法求出F 1和F 2,并把F 1和F 2的大小填在方括号内。(要求按给定的标度作图,F 1和F 2的大小要求两位有效数字)F 1的大小是____________;F 2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3.在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C.合力一定至少小于其中一个分力 D.合力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 4.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个力的大小是20N ,另一个力的大小是30N ,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N 。 5.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0N 和40N ,如果它们的夹角是 9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 ( ) 6.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 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7.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D.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图1-1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漠河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综合测试题 命题人:滕鹏 1. 实验:为了测量某一被新发现的行星的半径和质量,一艘宇宙飞船飞近它的表面进行实验。飞船在引力作用下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在绕行中做了第一次测量。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并进行了第二次测量。依据测量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该星球的半径和星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 一只精确秒表 B. 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 C. 一个弹簧秤 D. 一台天平(附砝码) 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导出行星的半径、质量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2.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用米尺测得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为1 4 。一辆质量为400g的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 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相邻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m/s,打纸带上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_________m/s。 3.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某负载的电阻。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多种。现需要测量一只标有“220,100W”灯泡的电阻。 (1)这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若用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接在灯泡两端测量它的电阻,则测出的电阻应_____________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现在提供以下的实验器材: A. 220V的交流电源 B. 单刀双掷开关一只 C. 电阻箱一只(0~999Ω,额定电流1A) D. 交流电流表一只(0~0.6A) E. 导线若干 请你用以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值。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实验步骤。 4. 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用万用表粗测电阻R x的阻值,第二步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

最全面届高三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 1.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 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C 3.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 A 4.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②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 m1 m2 2 r F = G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5.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 g' =GM/r 2 6.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7.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GM r GMm mv r GM 2 g' = 2 r r 、 v = 、 、 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2 GMm mv 2 r = m ω 2 2 r R = m ( 2π /T ) R GM r gR gR 2 v 变小;当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GM 当 r 增大, =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 g △ t ,△ p = mgt x x 轴上的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 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10.从倾角为 α的斜面上 A 点以速度 1 2 2 gt s = v 0 t ,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在图上标出从 A 到 B 小球落下的高度 h = 和水平射程 v 0 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 α的斜面上的 B 点,此时速度与斜面成 90°角,求: 11.从 A 点以水平速度 S AB 在图上把小球在 B 点时的速度 v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 v 0 和竖直分速度 v y = g t ,可得到几何关系: gt v 0 tg α,求出时间 t ,即可得到解。 1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 R v 2 13.匀速圆周周期公式: T =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ω = 2π n 转速( n : r/s ) 14 水平弹簧振子为模型:对称性——在空间上以平衡位置为中心。掌握回复力、位移、速度、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