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1.起源与发展

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最初的原型是1913年由德国的莱茨公司推出的徕卡相机,它使用的是固定式半透镜,通过反射式拍摄方式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逐渐成为摄影领域的主流。

在单反相机的发展历程中,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推动着单反相机的进步。例如,1959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台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Canonflex,标志着单反相机正式进入可换镜头时代。

2.光学原理革新

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半透镜的反射式成像。在拍摄时,光线通过镜头射向半透镜,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取景器中,另一部分光线透过半透镜射向传感器。这一光学原理决定了单反相机具有较大的视野率、真实的视觉效果和优秀的成像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也不断得到改进。例如,现代的单反相机采用新型的防抖技术、高清晰度传感器和先进的镜头镀膜技术等,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出色。

3.自动化与电子化

随着自动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手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而现代的单反相机则具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等功能。此外,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电子取景器、可调节的液晶显示屏等电子化功能。4.数码时代的来临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也逐渐进入了数码时代。最初的数码单反相机是采用传统的胶片感光元件,后来逐渐被电子传感器所取代。数码单反相机不仅具备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能力,还可以录制视频、进行高速连拍等功能。此外,数码单反相机的存储介质也由传统的胶片转变为SD卡等电子存储介质。

5.智能与互联

随着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智能化和互联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功能,可以方便地将照片传输到智能手机或电脑上。此外,一些单反相机还具备智能拍摄模式,如人脸识别、运动检测等智能化的功能。通过智能化的功能,用户可以更加轻松地拍摄出高质量的图片。

单反相机自动对焦系统简史

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所有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用久了习以为常就会觉得这是一项必备功能,于是对自动对焦怎么来的课题就不再深究。事实上,今天的数码单反相机自动对焦系统年纪并不大,从第一台成功打开自动对焦单反市场的美能达Maxxum 7000起(1985年)也不过25年。这25年中自动对焦技术年年进步。目前的数码单反即使是入门级机身,也有多个对焦点及支持拍摄移动物体的各种功能。这在十多年前是高级机身的专利,二十多年前多半是幻想,和最早的Maxxum 7000相比更快速且准确。所以,这是一篇多少有些怀古的文章,大略介绍从最早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到独树一帜的康泰时AX(1996年)之间的演变,剩下来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发展了。 早期自动对焦原型机和量产机 自动对焦的研究起源甚早,譬如尼康在1971年的Photo Expo(美国芝加哥市)展出了装在F2机身上的自动对焦镜头AF Nikkor 85mm f/4.2(见下图),徕卡也在1976年Photokina 上展出了带自动对焦系统的Correfot原型机、又在1978年Photokina上展出了功能齐全的相机,不过这些机型都没有正式量产上市。 第一台正式量产上市的自动对焦相机是柯尼卡C35 AF(1977年,下左图),这是使用霍尼韦尔的Visitronic自动对焦系统的简单(俗称傻瓜)相机。第一台有自动对焦功能的单反相机是宝丽莱在1978年推出的SX-70 Sonar OneStep(下右图)。它使用装在机顶的声纳(sonar)透过超音波测量对焦距离进行自动对焦。 第一批自动对焦单反镜头

第一波有自动对焦能力的单反镜头在1981年前后出现,它们是佳能FD 35-70mm f/4 AF和启能AF 50mm f/1.7(后来又加上了AF 35-70mm f/3.3-4.5);下左照片是佳能AL-1机身配FD 35-70mm f/4 AF,下右是启能CE-4s机身加上AF 50mm f/1.7。 佳能和启能这两个自动对焦镜头前方都有两个小窗。启能镜头使用红外线,一个小窗后面有旋转的红外线发射器,另一个小窗内有接收器(见下图)。自动对焦时,会旋转的红外线发射器不断发出红外线、对焦马达驱动镜头移动,当接收器收到从被摄体反射回来最强的讯号时就停止对焦马达,从发射的角度和两个小窗之间的距离可以算出对焦距离。 佳能的系统比较复杂,不用红外线也没有移动的部份。镜头上两个小窗后面各有一片反光镜,两片反光镜之间是一个反光棱镜,它后面是一个CCD数组(见下图)。被摄体经过两个棱镜反射到反光棱镜、再投射到CCD上产生两个像,如果这两个像相同就表示对焦正确。在对焦时,镜头内的对焦马达驱动镜头,比较投射在CCD上的两个像,直到对焦完成为止,从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对焦距离。 佳能和启能这两个镜头与机身完全没有通信,用户把相机取景器中央的对焦点对准被摄体,再按住镜头上的对焦键进行对焦,成功后会发出提示音或亮灯(取景器中可见),然后按下快门拍摄。因为镜头和机身没有通信,佳能的镜头可以在使用FD接环的机身上自动对焦;同理,启能的镜头可以在使用宾得K接环的机身上对焦。另外,对焦马达都在镜头内,需要安装电池,所以镜头都很大且重,对焦速度相当慢、失误率颇高。更重要的是,两者都不是用镜头拍到的影像对焦,所以常会对错对象,而且近距离时有平行视差。启能镜头由于使用红外线,很容易受被摄体和相机之间的物体(譬如玻璃)干扰导致对焦失误,然而它却可以在全黑的环境中对焦。

照相机发展简史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 1835 英国Talbot发明英国第一台试验照相机并拍摄负片 1837 摄影发明者法国Daguerre制作商品化的Daguerre照相机 1841 德国光学家Voitglander研制出首台带Pitzvar镜头的金属照相机 1851 英国Archer制作最早的湿板相机 1861 英国Ross公司发行首台湿板全景相机 1871 英国Maddox牌第一台干板相机 1875 德国摇头相机 1888 美国Kodak公司发行最先采用胶卷的方盒照相机No.1 Kodak 1890 英国Park牌第一台干板双反相机问世 1893 荷兰和英国合作的Loman§Hinton 公司发行第一台干板单反相机 1896 英国Newman § Guardia公司生产第一台折合式干板Nydia相机 1987 Kodak公司生产第一台折合式120相机 1900 Kodak公司发行第一代轻便普及Brownie相机和使用120胶卷的 全景相机 1900 第一代双镜头立体照相机 1902 第一台拍三原色底片的照相机 1902 美国FORMAR & SCHWING公司推出5X7英寸的大型的单镜头反光 焦平快门新闻照相机Graflex 1914 德国人O. Barnack制作Leica 135原型机 1924 德国Enst Leits公司批量生产的Leica相机 1929 德国Rolleiflex第一代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1932 测距和聚焦联动的Leica I型照相机问世 1932 德国Zeiss公司发行1/1000秒纵走金属帘幕快门的Contax I相机 1935 德国Zeiss公司发行带测光表的Contaflex 135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 德国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20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Exakta 4 德国库瑞列(Korelle?)120单反相机(1932) 1936 Zeiss公司发行带测光表的Contax III 135平视取景照相机 1936 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 1938 Kodak公司发行120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相机Super Kodak Six-20 1938 拉脱维亚生产第一台8X11毫米微型照相机Minox

单反发展历史

『写在前面』 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其主要特点是拥有一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经历150余年的发展后,单反已经成为 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本文当前处于初稿状态,如有问题请回复告知,多谢各位支持!) 『17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 早在单反相机出现之前,单镜头反光成像结构就已经用于得到应用了。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就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结构暗箱。这种暗箱主要用于画家写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距离感。 早期单反结构暗箱 『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 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是英国的摄影师、作者和发明家,曾在《摄影笔记》(Photographic Notes)杂志社做编辑。1859年,萨顿并制造了『萨顿全景

相机』。这款相机以一枚充满水的玻璃球作为镜头,视角达到了120度。1861年,萨顿设计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并取得专利。所以,萨顿全景相机并不是单反相机,这一点在很多中文资料中都出现了错误。 转发至微博 萨顿全景相机 『1884年: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 1884年,由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单反结构暗箱非常相似。 3卡滨·雷·史密斯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

19世纪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生产出大画幅单反相机。这些产品都采用腰平取景方式,并且需要手动控制反光板的起落。其中,1896年,德国人伊比斯·谢夫马哈制造的单反相机采用了胶卷和焦平面快门,这标志着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36年: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 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Ur-Leica』(画幅为36×24mm)。到了1936年,德国公司Ihagee推出了第一台35mm量产型单反相机Kine Exakta。 4Ihagee Kine Exakta单反相机 事实上,前苏联公司Gomz也在1934年展示了名为『Sport』的35mm单反相机原型,但这款产品直到1937年才投入生产。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的名字则是『Lomo』。

数码相机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史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 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 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

佳能镜头介绍

佳能镜头介绍 才看见一篇很不错地介绍如何配置佳能镜头的文章,特别后面教初学者如何合理配置佳能镜头,很实用哦,连带佳能简介,一并分享啦! 佳能相机的历史。对于新手来说,佳能的摄影器材就是EOS相机和EF镜头。其实EOS相机和EF镜头诞生于上世纪的1987年,在这之前,从1976到1984,连续八年Canon单反相机销量居于榜首,压得其余各路英雄颇为郁闷。但是美能达于1985年推出的世界第一部AF相机——AF7000一举将佳能赶下了销量王座。AF时代的正式到来,使佳能一度措手不及,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佳能痛定思痛、壮士断腕抛弃了旧的FD卡口这一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创立了EOS系列相机和全电子的镜头接口——EF卡口,抢占了镜头内置AF马达,电子景深预视等技术制高点,在电子化程度方面非常激进和大胆,终于在两年之后从美能达手中重夺相机销量冠军的王座,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当然佳能的断腕之举在当时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老对头尼康电子化的步伐要慢一些,为解决新老兼容的问题也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可是尼康背负了太多的历史包袱,发展有点步履维艰,才让佳能横行于世。 佳能的镜头,当然这里特指EF卡口的镜头。 当年佳能创立EF卡口是非常有远见和技术前瞻性的,其主要特点是全电子接触、镜头内置AF马达、口径大、法兰焦距短,这些特点使EF镜头勇夺多项业界第一。 1987年11月,Canon工业化生产了第一支用于35mm AF SLR 的超声波马达(USM)驱动的镜头——EF 300/2.8L USM; 1989年9月生产了EF 50/1.0L USM,是世界上用于AF SLR最

大口径的镜头; 1995年9月,生产了EF 75-300/4-5.6 IS USM,是世界上第一支装备了影象稳定器(IS)的镜头,用来消除手振的影响。 2001年12月,生产了EF 400/4 DO IS USM,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多层衍射光学元件(DO)的镜头,使镜头可以紧凑、轻型和高素质…… Canon现有的EF镜头种类共有近70个型号(包括增距镜),是业内最为庞大的,焦距段从超广角的14mm直至超长焦的1200mm,其中包括标准和大变倍比的变焦镜头、大光圈镜头、带移轴和倾斜的可调整透视的TS-E镜头。占据了最大的可交换镜头的市场份额。 基础篇——佳能镜头的型号编制 佳能镜头的型号编制比较简单,不像其他牌子那样一长串定语,看得人一头雾水。 镜头系列名称:包括EF、EF-S、TS-E、MP-E等几种,分别代表135全幅镜头、APS-C数码专用镜头、移轴镜头、特殊微距镜头。 特殊功能:包括IS、DO、L、Macro、Softfocus、Fisheye等几种,分别代表影像稳定、衍射光学元件、奢华级别、微距、柔焦、鱼眼。 技术篇——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佳 能EF镜头的先进技术: 超声波马达(USM) 采用机身AF驱动方案的镜头,机身AF马达必须通过连杆传动给镜头对焦。这种方式的缺点,一方面连杆传动会存在虚位和磨损;另一方面,机身马达输出的扭矩范围相对固定,启动停止的动作也不够迅速干脆,马达强劲的高级机身对焦速度快、马达弱的低端机身对焦速度慢,小镜头驱动起来有劲,驱动大镜头就相当费力。这就不象镜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照相机自动聚焦系统的研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1963年,Canon 公司曾在原西德的科隆博览会(Photokina)上展出了一架自动聚焦照相机的样机;1974年,Nikon公司也在这一个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架样品;由于这些样机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成为商品。直至1975年,美国的亨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聚焦组件Vistronic System,称为双象对称式光电自动聚焦系统(简称VAF系统)。亨尼威尔当时并未生产出照相机,但在近20年后,却因为此技术而给公司带来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柯尼卡C35 AF,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 照相机。它采用了亨尼威尔公司生产的自动聚焦组件。该机的AF系统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来工作的,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部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了自动聚焦。由于这一系统获得了成功,所以后来有许多公司都采用Vistronic自动聚焦组件来生产自己的AF相机。由于该系统是接受外来光线的,属于“被动型”AF系统,所以C35 AF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聚焦的精度不高(从1.1米至无穷远分11级聚焦),由于该袖珍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短(38/2.8),加上拍摄时大多是选择小光圈,聚焦不准的不足可以由景深来补救。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1.起源与发展 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最初的原型是1913年由德国的莱茨公司推出的徕卡相机,它使用的是固定式半透镜,通过反射式拍摄方式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逐渐成为摄影领域的主流。 在单反相机的发展历程中,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推动着单反相机的进步。例如,1959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台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Canonflex,标志着单反相机正式进入可换镜头时代。 2.光学原理革新 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半透镜的反射式成像。在拍摄时,光线通过镜头射向半透镜,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取景器中,另一部分光线透过半透镜射向传感器。这一光学原理决定了单反相机具有较大的视野率、真实的视觉效果和优秀的成像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也不断得到改进。例如,现代的单反相机采用新型的防抖技术、高清晰度传感器和先进的镜头镀膜技术等,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出色。 3.自动化与电子化 随着自动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手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而现代的单反相机则具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等功能。此外,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电子取景器、可调节的液晶显示屏等电子化功能。4.数码时代的来临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也逐渐进入了数码时代。最初的数码单反相机是采用传统的胶片感光元件,后来逐渐被电子传感器所取代。数码单反相机不仅具备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能力,还可以录制视频、进行高速连拍等功能。此外,数码单反相机的存储介质也由传统的胶片转变为SD卡等电子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这一产品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握有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为家庭必备日用消费品之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码相机开始涉足专业摄影领域。 一、数码相机的概念 数码相机又名:数字式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三、数码相机的发展简史 1.诞生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 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970 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CCD。当工程师使用电脑将CCD 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后,所有的干扰信息都被剔除了。后来“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就安装有使用CCD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原形。“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数字图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

单反相机简介

单反相机简介 简介 单反就是指单透镜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单透镜反光照相机的构造图中可以看到,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软片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便投影到软片上使胶片感光,尔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的视差现象,从学习摄影的角度来看,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不存在视差 单反机由于整个成像系统(对焦与拍摄)为一个镜头所以 不存在视差也就是说取景和成像是一致的。(传统机子多为旁轴式取景)其次由于采用一个成像系统为一个镜头所以协调反应比一般的机子反应快,所以单反机对高速运动的物体拍摄较好(不会因为相机反应迟钝错失佳景)再次,单反机由于采用了换镜头组成不同的摄影系统比如说你可以换广角镜、可以加长镜头、也可以加色片、还可以选用微距离镜头等等来满足你的不同需求。你不会因为机子镜头受限错失美景。 优秀的镜头 最后一点,由于单反机多采用了纯天然的水晶或萤石打磨的镜头所以价格就比一般的玻璃以及塑料镜头贵多了。甚至有些采用了超声波马达调节镜头比机械式震动更小有些还有自己的防抖专利(如佳能的EF系列镜头中带有IS标志的)特别是佳能EF系列镜头中带红线的就是所谓的纯天然萤石镜头贵的一个镜头在3-5万之间。 优势及常见品牌 单反数码相机就是指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 CMOS 传感器 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市场中的代表机型常见于尼康、索尼、佳能、宾得、富士等。此类相机一般体积较大,比较重。使用电子取景器EVF的机型,也归入单反类,但一般加注“类似”,或注明是EVF取景,如奥林巴斯C-2100UZ、富士Finepix 6900等。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适用性 可以很简单的说,单反数码相机并不是适合任何用户,首先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是一方面,其次要用好单反数码相机必须搭配不同型号的镜头,这很可能使镜头的花费高于购买数码相机的费用。而且在外出旅游时,带上镜头群的相机包的重量也远高于一个普通相机,会成为旅游过程的严重负担。另外单反数码相机在更换镜头时都会让感光元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使用时也必须要注意相机的保养。所以,单反数码相机虽然拍摄质量更高,而且现在价格也下降了很多,但也并非适合所有的用户,用户购买时还是要按需选择。 编辑本段优势与劣势 优势 在使用同轴直射CCD取景的数码相机尚未普及前,单镜反光相机具有无视差的优势。精确的取景和对焦,这一点对于微距和远距摄影特别重要。部分较高阶的DSLR具有可以预览景深的

相机发展史

如今,数码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数码影像也渐渐在取代传统的影像,数码相机简单的操控、无须胶卷、即拍即看等的便利性似乎让人无法抵挡,然而传统相机却又有着它独特的韵味让众多发烧友依然对它情有独钟,有人说喜欢胶片的挑战性,有人说喜欢对照片冲洗的那份期待、有人说喜欢手冲的那份成功喜悦...看来在数码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在迷恋着传统,而对于传统相机的历史你又了解多少呢?传统相机的发展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过程是耐人寻味的,下面就让我们对这段历史一起回顾一下!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0年中,照相机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而数码相机的出现更是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相信所有人都懂得相机“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相机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它的外形、架构或记录媒介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但这个基本的成像原理从第一台相机开始便是恒久不变的。这个“小孔”便是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它和快门一起对进光量进行控制,使底片经受适当光照而感光,从而获得清晰的照片。 自从相机出现以来,它便似乎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两种档次——消费级相机和专业级相机,也因此而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相机架构,如传统135相机、单反光镜相机、旁轴相机或4/3系统等。各种不同的的相机架构拥有不同的优势,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在努力重现真实的世界。 胶片相机是用胶片捕捉的记录影像,而数字相机是用CCD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少数用CMOS)来捕捉影像,影像的信息用数字的形式(电子文件)记录在存储卡上。CCD与存储卡取代了传统的胶片,这就是数字相机之所以成为“数字”相机的理由。数字相机的优势与缺陷也由此产生。 无论是数字相机还是胶片相机,无论是CCD上的光敏元件还是胶片上的银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单个像素的面积越大图像的动态范围越大,噪音越小。在这方面,很多专业摄影杂志都提供了详细的数据。 单反相机英文是SLR(single lens reflex),直译为单镜头反射相机。从字面就能理解,单反相机与其它相机有很明显的两个不同点:单镜头和反光镜。SLR的种类繁多,而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SLR通常是指日本的单反相机。日本是当今世界照相机生产王国,日本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日本的照相机生产和技术飞速发展,取代了德国的照相机王国地位。日本的几家著名照相机厂商及其它的品牌也成了当今照相机的标志,它们是Canon,Nikon,Minolta,Pentax,Ricoh,Onlympus,Konica,Yashica,M amiya。

中国相机发展史

中国相机发展史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相机已经成为我的必备装备,而中国相机也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着讲述中国相机的发展史,并探讨中国相机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中国相机的初期历史 中国相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中国生产的相机主要是仿制 苏联或东德相机。最早的中式相机是中国南京的“南京人民厂”(即南京光学仪器厂,现在的中光集团)在1958年设计生产的“红旗”相机。该相机外在设计仿照日本尼 康相机,但采用的是苏联的“热靴”闪光灯接口,系列产品推出后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欢迎。 之后,中国的相机生产逐渐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1963年,中国“南京 人民厂”研制出第一台单反相机,该款相机原型就是仿制自苏联金属师范学校(Metalwork Teachers College)生产的产品,但细节和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款相机是小批量生产的,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海外元首的礼物之一。 1978年,在中光集团上海分厂生产的J-8相机上,中国相机产业开始具备自主 设计和开发的实力。该款相机采用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拥有电子曝光功能和交换镜头的设计,是中国相机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二、中国相机的现代发展 相机生产经历的是一个内外交合的过程。中国相机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80 年代,当时广州、深圳和沈阳的相机生产厂商开始大批生产单反相机。同时,国家在北汽、东风等汽车企业旗下成立了相机生产线。

相机生产当时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1987年,上海摄影器材厂推出了第一款自主设计、生产的大型单反相机—— HX-1。它被誉为中国相机生产的 巅峰之作,拥有红外控制、反向预激光测距、细微曝光调整等众多先进功能。 1991年,东风望江相机生产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腕表相机W-1。同时期,广州缪恩相机厂也是一家比较出名的相机厂商。 二十一世纪,国内相机市场在发生激变: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摄像等 新品相继问世,这些新品对传统相机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中国相机生产有跨越性的发展,但随着全球相机市场格局的改变,中国相机厂商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三、中国相机的未来发展 中国相机的未来发展之路注定是波折的。中国相机业在市场洗礼和外界压力的 推动下,正朝着更高品质、更完善的领域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光集团、玄光等相机厂商在全球相机市场将会取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相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淘汰陈旧相机的厂商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而研制生产新品的厂商发展势头良好,它们将继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并不断推陈出新。中国相机厂商要在全球市场上找寻自己的定位,在市场和发展上走出一条可持续性的大道。 总之,中国相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值得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国相机制造业也会开辟出新的市场和未来。

相机历史

国外照相机年表(上) 年代名称国别生产厂家 1824 法国人聂普斯(J.Nicephore Niepce 1765-1833)发明日光胶版法 1839 法国人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 1787-1851)发明银版照相法 1840 制成世界第一台照相机德国 1841 英国人塔尔博特(W.H.Fox Talbot)发明湿式负性磺化银相纸照相法 1888 柯达(Kodak)照相机(世界第一台使用胶卷的照相机) 美国柯达 1898 柯达折叠袖珍照相机美国柯达 1900 布劳尼(Brownin)照相机美国柯达 1911 米尼姆·艾迪(Minimum Ider)照相机(木制包革、使用干板)日本小西六 1912 127幅柯达小型(Vest Pocket Kodak)照相机美国柯达 1913 原型莱卡(Ur-Leica)照相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电影胶片的小型照相机) 德国莱茨 1916 柯达(Kodak)测距器联动照相机美国柯达 1923 莱卡(Leica)原型Ⅰ、原型Ⅱ照相机德国莱茨 1925 贝尔莱特(Pearlett)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莱卡(Leica)Ⅰ型照相机德国莱茨 1926 艾迪(Idea)Ⅰ型照相机(画幅3.25×4.25英寸) 日本小西六瑞考达(Record)照相机(拍摄35毫米照片12张) 日本小西六 尼得列弗莱克斯(Needleflex)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柯达(Kodak)系列Ⅲ小型照相机(普及型和专业型) 美国柯达 莱卡(Leica)B型照相机(装备康搬快门) 西德莱茨 1927 艾迪(Idea)Ⅰ型照相机(画幅2.5×3.5英寸) 日本小西六贝尔(Pearl)2型120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1928 “中岛式三色暗箱”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尼得列弗莱克斯(Needleflex)照相机(画幅2.5×3.5英寸) 日本小西六 比利(Billy)照相机德国阿克发 1929 贝尔(Pearl)改进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罗莱弗莱克斯(Rolleiflex)照相机德国罗莱 贝尔莱特(Peaarlett)改进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尼得列弗莱克斯(Needleflex)照相机(画幅6.5×4.75英寸) 日本小西六 1930 丽利(Lily)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莱卡(Leica)C型照相机德国莱茨 尼福卡-埃它(Nifcal-ETTE)照相机日本日德照相机商店 (美能达前身) 1931 樱花照相机(127型) 日本小西六 爱卡迪(Arcadia)照相机日本美能达 依康它(Ikonta)127半幅相机德国蔡司 莱卡标准(Leica standard)照相机德国莱茨 1932 莱卡Ⅱ(Leica Ⅱ)照相机德国莱茨 艾迪弹折式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康太克斯(Contax)照相机德国蔡司 依康它(Ikonta)20型照相机德国蔡司 罗莱自动(Rollei automat)照相机德国罗莱 艾迪弗莱克斯(Ideaflex)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1933 贝尔(Pearl)昭和八年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艾迪(Idea)昭和八年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美能达新闻(Minolta Press)照相机日本美能达 半幅美能达(Semi.Minolta)照相机日本美能达 贝尔莱特(Pearlett)昭和八年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超级依康它(Super Ikonta)照相机(画幅3.25×2.25 4英寸) 德国蔡司 莱卡Ⅲ(Leica Ⅲ)照相机德国莱茨

照相机的发展历史简介

照相机的发展历史简介 照相机的发展历史简介 如果脱离摄影术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同时, 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这是一台装有新月型透镜的伸 缩木箱照像机。 1840年,美国光学设计师亚力山大·沃柯特(AlexanderSwolcott)制造了一台使用凹面镜成像的照相机Wolcott。从它的光 路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原理:光线经过凹面镜b反射,成像在感 光材料c上。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9351613.html,/post_8362153_1.html/] 这台相机比当时采用单片透镜的相机有更大的通光量,在明亮的灯光下,曝光时间为90秒,而与之相比的同时代相机通常要曝光 20分钟。 1841年,33岁的维了纳大学教学教授匹兹伐(JoiefMaxpetz-val)用计算方法设计出了著名的匹兹伐镜头。同年,仪器制造商彼 得·沃可伦德(PeterVonVolgtlder)制出了这只镜头并生产世界上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相机。这架相机装有1:34的匹兹伐镜头。使用者先通过小孔d在磨砂玻璃屏c上取景对焦,再换上感光材料d进行 曝光。这台相机镜头的通光量为当时其它相机的19倍之多,使摄影者终于可以抓取一些运动缓慢的物体。另一位摄影界的光锋,英国 的福克斯·托伯特(FoxTalbot)采取了与匹兹伐相反的道路,他发现使用短焦距镜头及小尺寸感光材料可以缩短曝光时间。于是他制作 了一台小型相机,并用它拍出了照片。由于相机尺寸很小,他的妻 子笑话那是“鼠笼”。由于得到的照片尺寸只有一英寸见方,当时

又没有放大设备,托伯特放弃了继续研制“鼠笼”。殊不知,“鼠笼”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相机是多么相似的啊! 由于当时放大非常困难,而且常常得到模糊不精的照片,所以摄影师们都使用很大画幅的照相机,典型尺寸是11×14英寸。1858 年,英国人汤普森(ThurstonThompson)制造了一台12英尺长的相机,摄利的照片有3英尺见方。面真正最大的相机是1900年在美国出现 的芝加哥和沃顿铁道公司为了给他们新生产的豪华列国照一张完美 的照片,定制了这架名叫“Mamtnoth”的相机。这架相机重达1400磅,使用500镑重的玻璃干板,她的操作小组通常有15人,运输时4.5×8英尺照片一次需要10加仑显影液。Mammoth只使用过一次, 就从摄影史上消失了。 为减小摄影成本,有人考虑在一张平板拍摄多张照片,于是出现了多镜头照相机。这些镜头有各自独立的调焦钮。 有些机种上各镜头具有不同的焦距,从全景到特写可同时拍摄。在19世纪60年代,一般拍摄立体照片的旋风刮过欧美大地。利用 两只略为分开的镜头同时拍摄两张照片,再用特殊的观片器来观看,就可以得到立体感的影像。这与今天我们看立体电影的原理是一样的。 1844年,马坦斯(Marters)在巴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转机。这 台相机依靠镜头的转动,可以拍摄150视角的全景照片。这个原理 到今天还被运用。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9351613.html,/] 在19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机厂纷纷生产一些奇形怪状的偷拍相机。这些相机并不是为了警察或间谍部门生产的,而是许多摄影 爱好者喜欢上了偷拍。于是,这些相机有的做成盘形,镜头象一枚 钮扣,可以挂在马夹内,在一张图形干板上拍摄6幅画面;有的做 在领带里,镜头在上面,而卷片象钮扣一样,可以控制6张平板顺 序拍摄,快门则靠摄影者手中的一个吹气球来开启;有的做成手枪状,弹仓里放了10张小平板,通过扳击来启动快门。这些相机使利 一些非常自然的抓拍作品出现在摄影界中。

相机兴荣我自知 大话单反相机历史(全)

相机兴荣我自知大话单反相机历史(全) 第一部分:单反结构是如何确立的 随着价格的逐渐走低,数码单反相机从阳春白雪成为了寻常人家的案头玩物,甚至已经部分取代了高端的消费类数码相机,承担起居家出游记录日常生活的功能。那么,最早的单反相机出现在何时?为什么要称之为单反相机呢?它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和革新?单反最终会往何处去?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重现一个单反发展的清晰脉络。 单反相机的缘起 单反相机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lens reflex camera,SLR),这个名字是由它的结构得出来的,单反相机都有一个用于成像和取景的镜头,有一个反光镜来切换光路用于成像或者取景。 实际上单反这个结构出现的非常非常早,甚至早到了相机出现之前,学过美术的朋友们都知道那个利用一片玻璃反射而临摹实物的创作方法,这就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单反结构了,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61年,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atton)则发明了具有相似结构的,于摄影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装置有45°角反光镜的照相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胶片,所以感光材料使用的是涂抹了卤化银的干板。

托马斯.萨顿的单反相机135单反相机则是在莱卡确立了35mm摄影用135胶片标准之后出现的,1936年,Ihagee 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国内翻译为爱克山泰)。下面是Ihagee公司第二型Kine Exakta的照片,它在1938年上市。在1936年出厂的第一型Kine Exakta十分罕见(因为生产量很少),品相好的差不多都在收藏家手中,偶而在二手市场上看到的不仅要价奇高而且品相令人伤心。不过36年的第一型和38年的第二型差别不大。和现代单反相比,这台相机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它是俯视取景的,而并非现在的平视取景型,1936年五棱镜还没有发明呢,暂时先凑合了吧。 Kine Exakta与往后的Exakta主要机型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在机底处有一个小缧丝把它转松后向外拉,就会带动一片小刀片把在相机内的底片切断,于是没照完的部份留在片匣中,照完的部份得要在暗房中取出,于是照完的部份就可以冲洗了。 其实要说到135单反相机的出现,推动力量和直到现在推动它发展的最重要力量都是同一个:体育摄影的需求。旁轴135相机一经推出就因为携带和使用方便而在新闻用户中流行开来,一些纪实摄影的大师也应运而生,不过旁轴相机限于结构,使用焦距超过135mm的镜头非常困难,而为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需求,各大镜头厂都纷纷推出了长焦镜

2023年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单反数码相机是一种高档数码相机,以其高画质、高速度、高精度、高音频和高便携性等特点备受热爱,它是高端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以下是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行业发展历程 单反数码相机起源于1960年代的电影拍摄,后来应用到普通消费者的数码相机领域。随着传感器的不断改进和数码相机镜头的不断创新,单反数码相机逐渐成为主流。虽然一些硬件制造商退出了单反数码相机市场,但市场依旧持续增长。 二、市场规模与趋势 目前全球单反数码相机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有所下降,但一些 生产商推出更加高端、更专业化的摄影设备,市场需求依旧稳步增长。未来,近景、虚拟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袭来,相信市场会进一步繁荣发展。 三、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佳能、尼康、索尼等,销售额占据了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此外,一些新兴品牌也在涌现,它们通过创新、价格战等方式来挑战老品牌的地位,竞争格局也在逐渐变化。 四、市场驱动因素 1.高画质需求

高画质相机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摄影师、摄像师和摄影爱好者之间,更是需要拥有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和低噪点的数码相机。 2.社交媒体需求增加 照片和视频分享的社交平台越来越普及,如Instagram、Snapchat等,这增加了人们对高画质相机的需求。尤其是在视频分享的领域,需要更高质量的视频素材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3.价格竞争力 尽管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相对较高,但价格下降仍然是一个驱动因素。新品牌在价格上保持竞争优势,而老品牌则不断创新以超越竞争对手,以更好地迎合消费者需求。 五、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变革。新技术的应用(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近景等)将使社交媒体和博客作家需要更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因此单反数码相机的市场仍然会面临很多机遇与挑战。

单反和微单相机的区别

单反和微单相机的区别 一,单反与微单以及单电各自发展的历史:单反相机并非数码时代的产 物,胶片时代就已经非常成熟,单反的特点和结构已经在上述两讲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而微单照相机则完全是在数码时代诞生的新生儿。要了解微单,必须先了解它诞生的历史: 2006 年,奥林巴斯发布的E-330 单反相机,是首款支持电子取景的单反相机,具有划时代突破性意义。 2008年,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了一种名为Micro 4/3 结构(简称M43)的相机技术标准。(M43系统将感光元件尺寸缩小至4/3英寸,且去除了单反原有的反光板结构,改进了法兰距等参数) 2008年底,松下推出首款M43标准的相机G1,成为跨越单反和便携式DC的一款相机,这台相机大胆地去除了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但相机镜头仍然是可以更换的。由于去除反光镜,已不具备单反的特点,因此无法再称作单反相机。随后的几年中,包多家相机制造商纷纷推出类似结构的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 2010 年,索尼改造原有单反相机的结构,在保留反光板的前提下去除了五棱镜,并将反光板改用半透明半反射的材料,这样当被摄物体光线入射后,一部分光线可被反射到对焦系统,另一部分则直接透射到感光元件上,进而实现电子取景。另外这块半透反光板是固定结构,按下快门时, 成像过程中无需再抬起反光板,因为反光板本身 就透光。索尼将这种结构的相机称作单电

2010 年,索尼另外还推出同时去除反光板与五棱镜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索尼将之命名为微型单电,简称微单。其他厂商也都承认微单这个称呼,于是也将自家的这种不含反光板、五棱镜,但支持镜头更换和电子取景的相机称作微单。 后来,民间和媒体对微单和单电这两个词汇进行了混用,(单电与单反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反光板替换为半透镜,对焦系统的位置从机底移到了机顶)现在微单和单电都可以用来称呼这种可换镜头但没有反光结构的数码相机。(索尼公司已经将“单电”注册为其商标)微单这个词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所创造的。微单包含两个意思:微,微型; 单,单反相应的画质。也就是说这个词是表示了这种相机有小巧的体积和单反一般的画质。微单也是索尼在中国注册的名称,其它厂商将该类型相机称为微型单电相机以规避微单品牌名。通常该类型相机均被称为微单。 二,单反与微单关键的八个区别点: 1. 机身法兰距的区别: 单反法兰距很大,微单法兰距很小。 对镜头而言,法兰焦距是指镜头无限远对焦时,镜头卡口平面到镜头理想像平面(即透镜焦点)之间的距离。对机身而言,法兰焦距是指卡口到焦平面(即CMOS勺平面)之间的距离。当然同一卡口的话,机身法兰焦距与镜头法兰焦距是相等的,即一种卡口只有一个法兰焦 女口:佳能单反EF卡口的法兰距是44.14mm尼康单反F卡口的法兰距是46.5mm;索尼单反a卡口的法兰距是44.5mn。(均在40mn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