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国内与国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浅析国内与国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浅析国内与国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浅析国内与国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浅谈国内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已成为烟草工业的共识。世界烟草行业也从那时开始朝着低消耗、低焦油、低成本、高品位、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烟草行业更临进入WTO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压力,更迫切地要求中国烟草产品符合上述要求,而对于在线膨胀烟丝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烟丝主要由叶丝和梗丝构成,制丝线也主要是由叶丝线和梗丝线等组成,制丝线的工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卷烟的内在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其制丝线的技术改造,回顾我国烟草行业“八五”、“九五”和“十五”技改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广大的科技人员已把在线膨胀技术做为十分重要的课题讨论。

卷烟生产中通常把叶丝和梗丝在线连续膨胀生产过程叫做在线膨胀技术,现在具有代表性的如DICKINSON的STS梗丝膨化干燥机和HXD叶丝在线膨胀机等,它们都是以水为膨胀介质膨胀烟丝。烟梗和叶片它们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特性,烟梗是十分坚固,含大量的木质纤维,它负责向叶中输送水分和给养,而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表层有许多的小孔,用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与烟梗不同,叶片是不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分(≤35%MC)。

由于不同的特性,用于膨胀梗丝和叶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膨胀的机理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使梗丝和叶丝纤维细胞中的水分急剧气

化,达到体积膨胀的目的。

梗丝比较容易含有很高的水分(最高可达50%以上),采用什么方式让其纤维细胞中水分快速气化是最关键的技术。我国目前制丝线普遍使用的基本有两种方式:

第一、HAUNI的HT(加温加湿隧道)式,高湿的梗丝在常压下进入HT后,饱和蒸汽通过输送槽周围的小孔向梗丝喷射加温,使梗丝快速加热使其纤维细胞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膨胀而后干

燥定型。

第二、COMAS膨胀塔式,高湿的梗丝在定量蒸汽流的作用下,吹入文氏管管内通过快速加温、加压后,突然喷出释放到低压

区域,使梗丝纤维细胞中的水分骤然汽化,迅速达到体积膨胀

的目的,并迅速干燥定型。

可以清楚看到上述方法所带来的效果差异,前者梗丝的膨胀率只有30%左右,后者梗丝的膨化率一般都在50%以上。虽然COMAS 膨化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将文氏管运用到膨胀梗丝上面是最有效、最简单可靠的一种装置。常州市智思公司科技人员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于1998年就设计研制成功了SH83型系列闪蒸式梗丝膨化装置,独创了用SH8型闪蒸式梗丝膨化装置改造COMAS式膨化塔,99年10月在长春卷烟厂通过国家科教司和烟草专座卖局组织的鉴定验收。根本解决了原膨化塔存在的工艺流量达不到、工艺条件要求严、维护困难等缺陷,几年来该公司的SH8系列化产品已在几十家卷烟厂广泛使用,SH8型闪蒸式梗丝膨化装置主要由梗丝膨胀,流化干燥和梗

丝风选三台设备组成。它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梗丝膨胀利用文氏管技术使梗丝达到最佳的膨胀效果,流化干燥采用流态化过程快速干燥膨胀后的梗丝使之定型。梗丝风选使梗丝纯净。

近一段时间经几十家卷烟制丝线专家观察比较南京、徐州卷烟厂制丝线原装进口的STS和常州智思公司独立研制SH8型这套设备后认为,后者的各项性能指标不比DICKINSON STS差。(见后附表一)首先:STS梗丝膨化设备主要关键技术同样也是文氏管。但SH8型设备所使用的文氏管是在使用国产各种梗丝并在多种工况试验下设计制作的,该膨化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运动机件少、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第二:SH8型流化干燥机各方面性能优于STS的流化干燥机。

①SH8型闪蒸梗丝膨胀配套的流化干燥机三个区的热交换器安装流化床外部,热风经过热交换器后再由风机把热风经均风道吹向流化床孔板,这种设计的优点,风温均匀,干燥后的梗丝均匀性也较好,并且热交换器外置,其维护维修也方便。STS流化干燥机的热交换器安置在流化床内的底部,流化床网板与热交换器平面平行布置,风机将风经均风道吹向热交换器,加热后的热风再吹向孔板烘干梗丝。这种设计存在2种不足:首先,热交换器表面存在温差,风经其加热后同样也存在温差,烘干梗丝的均匀性相对较差。其二,物料在孔板上流化态运动,也有小的重灰尘经孔板落到热交换器上,对于热交换器清扫维护较为困难。STS的流化床孔板要求每班折下清洗,因其孔板直径很小,极易被物料堵孔,维护工作繁重。而热交换外部设置就不存在

这些问题。

②STS干燥后的梗丝直接进入梗丝风选,梗丝经落料器后再进行水分控制,而SH8型流化干燥机干燥后的梗丝先经振槽输送的同时检测控制水分,再送入梗丝风选,这种工艺流程利于梗丝水分的控制。

第三:性能价格相比具有很大优势。例如:SH8型用于5000㎏/h 制丝线梗丝膨胀干燥设备国家烟草专卖局定价200多万元,而进口STS价格是它的4倍。为了提高SH8型闪蒸膨化干燥设备的可靠性,设备上使用的各种汽、气等阀门及检测元器件均选用国外著名企业产品。

所以常州市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SH8型闪蒸梗丝膨化干燥设备具有一定的优势,十分适合制丝技术改造。

前面较详细叙述国内外最先进梗丝膨胀技术,可否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叶丝在线膨胀干燥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已经知道梗丝和叶丝之间存在不同的物理特性,不能达到理想的膨胀效果。这是由于水蒸气从叶丝多孔纤维组织中脱出的速度和水蒸气在其中产生的速度差不多,细胞组织内外形成不了足够的压差,所以膨胀效果不好。另外,从强度方面,文氏管对叶丝的造碎是十分明显的。

上世纪20年代后,英国、瑞典学者通过研究发展一项新技术—过热蒸汽干燥,它是指利用过热蒸气直接与被干物料接触而去除水分的一种干燥方式。与传统的热风干燥相比,过热蒸气干燥的水蒸气作为干燥介质,干燥后的蒸气可循环使用,进而热效率高。过热蒸气的传热系数大,干燥效率高,有时可达90%。另外,此干燥法对环境无

污染、无起火、爆炸危险,非常利于用于烘干木材、煤炭、纸张、牧草等易燃物料。

将过热蒸气干燥技术用于在线膨胀干燥叶丝是否可行,DICKINSON公司早我们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膨胀叶丝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过热蒸气具有热焓高、比热容大、传热系数大、干燥速度快的特性,另外对于多孔物料的干燥速率,过热蒸气所能达到的速度最快。这样就可使多孔的叶丝内部组织细胞内外形成压差,达到膨胀叶丝的目的,而且压差越大膨胀率越大。也就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叶丝的含水率和干燥介质—过热蒸气的温度,来调节叶丝的蒸发速率,获得不同膨胀率的叶丝。

为了填补国内无人研制过热蒸气膨胀干燥叶丝设备的空白,1999年5月常州市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科技人员设计了一套符合国情的新一代叶丝在线膨胀干燥机,在国家烟草科教司和合肥卷烟厂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10月首台SH9型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机在合肥卷烟厂制丝线安装并开始调试,这也是国内制丝线首家使用过热蒸汽膨胀叶丝的设备。

科学试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0年11月一投料我们就遇到许多难,叶丝结团较多,水分控制不佳(±3%),叶丝的膨胀效果不太理想等。为了克服解决这些问题,常州智思公司和合肥卷烟厂有关人员做了大量的努力,边改边试,再改再试,反反复复十几次,终于在2001年6月根本解决了这些问题。叶丝水分控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0.5%),恰好,2001年10月徐州卷烟厂进口DICKINSON的HXD

也投入运行。此后的一些时间里几十家卷烟厂有关人员都分别实地多次考察了进口的HXD和常州智思公司的SH9型叶丝在线膨胀干燥设备的使用情况、各项性能指标,对首台国产此类设备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最新一台配套6000kg/h制丝线SH93型叶丝高速膨胀机已在合肥新制丝线安装完毕,7月底正式调试。延吉、南宁等卷烟厂首先选中了这套设备,并于2002年内定成整机交验。

利用过热蒸气膨胀干燥叶丝,我们总结有如下几个很突出的优点:(注:下述各项同指标均从烤烟试验取得。)详见附录二《用户使用验证报告》

1、膨化效果好(叶丝膨胀率达20%~33%),明显提高了叶

丝填充值(5.2~5.8cm3/g,叶丝等级不同),降低了卷

烟成本(每支烟节省了约30—50mg烟丝)。

2、减少了卷烟焦油量(<0.5mg/支),改善卷烟燃烧性。

3、提高卷烟品质,烟草杂气味明显减少,膨后叶丝质地柔

软,富有弹性,低档次叶丝色泽明显转好。

4、干头干尾很少,因为在任一时刻在设备内的叶丝量只有

传统烘丝机内存量的2%。所以,设备开机和停机时不合

格的料头、料尾量很少。并且,水分控制容易。

5、改善工作环境,利于环保,节省能源,叶丝的膨胀干燥

是在密封的管、塔中完成的,没有粉尘,蒸气循环使用。

6、叶丝的膨胀率可任意调节,以适应不同等级卷烟的产品

要求。

另外,SH9型系列化叶丝高速膨胀干燥同HXD比较,除工作原理相同外,前者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SH9型叶丝高速膨胀干燥为管、塔式结构,其整机的高度大大降低,最高点仅为8米左右,(而HXD 高达14米)这样就十分利于设备的工艺布置和厂房的设计。并适合在许多原有制丝线厂房内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管、塔式的设计十分利于叶丝的均衡膨化干燥,现代干燥学都认为,干燥物料速度的急剧变化利于干燥,叶丝在管、搭中以脉冲、降速、加速等运动,膨化干燥的更加均匀。

第三,在SH9型叶丝高速膨胀干燥机进料气锁下方,设置一台蒸气松散器,利用高速旋转的蒸汽流喷散叶丝,防止叶丝结团。同时可以预加热叶丝,缩短干燥时间,防止低温物料进入过热蒸气干燥机内后,物料被加热升温至水分气化之前的热湿平衡过程中,蒸气将冷凝到低温物料的表面上,使物料含水率进一步增加。

第四,性能价格比优势十分明显,SH9型叶丝高速膨胀干燥机国家烟草专卖局暂定价只有700万元左右,而进口的同类设备却高达2000多万元。SH9型设备完全具备HXD各项技术性能,并在水分控制防止叶丝结团等方面优于HXD,叶丝的膨胀率也略高于HXD,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SH9型叶丝高速膨胀干燥机所使用汽、气、水、控制元器件以及减速机等全部选用世界著名企业的产品。

随着烟草行业对各种在线膨胀烟丝技术认识不断提高,相信过热蒸气膨胀干燥设备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各类国产和进口膨胀设备都将为中国烟草业的产品快速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附表一:

SH8型闪蒸式梗丝膨胀干燥机与STS梗丝膨胀干燥机

主要技术性能对比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03-11-03 作者简介:杨胜刚(1965-),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廖 琛(1981-),女,湖南华容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金融理论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杨胜刚,廖 琛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 要:银行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业务机构的全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人才引进的高端化、经营管理的灵活化及监管与法规的国际化等。目前,我国银行业与国外相比,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因此,应采取进一步开拓传统重点市场、加速开发新市场、严格经营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有效措施,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国际银行业;跨国经营;银行国际化;国有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96(2004)01-0011-03 国际银行业是相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的,银行的国际化是指银行出于扩大利润或规避风险等动机,使业务区域跨越本国疆界,或者将业务币种由本币转向外币,或者将服务对象由本国客户扩展到外国客户的过程。 一、银行国际化的特点 银行的国际化一般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业务机构全球化 据2000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对前50家从事全球化业务经营的银行的调查显示,在资产分布上,这5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都超过22%,其中有29家超过40%,比例最高的美国运通银行达到85.5%。这些银行的海外业务收入也非常可观。 (二)产品服务多样化 大的跨国银行大都资历深、实力雄厚、技术设备先进、业务网络发达、电子化程度高、服务意识强,能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为客户提供优质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能为客户提供外汇的存款、放款、票据贴现、投资、汇款、担保及进出口结算、自营和代客买卖,代理外币及外汇票据兑换、外币信用卡付款、保管及保管箱、资信调查和咨询等多种业务。 (三)人才引进高端化 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银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缺少有丰富金融知识、操作经验及先进思想观念和强烈竞争意识的人才,银行就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资银行大都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它们在一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后往往会以良好的国际声誉、激励机制、薪酬和培训等来招揽和挽留优秀人才。 (四)经营管理灵活化 国际性商业银行大都具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它们一般能够严格遵从#效益立行?原则,以获得最大收益为目标,效益普遍较好。在业务管理上,国际上通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根据变化的经营环境,协调各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及其结构方面的矛盾,进行风险和流动性诸方面的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统一。 (五)监管法规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日益重视在国际银行监管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目前,国际银行监管合作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银行监管特征正在从传统的干预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重要性正引起银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二是统一的监管标准正被广泛接受,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国际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三是区域性银行监管合作协议不断出现。近几年,许多地区都建立了银行监管当局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论坛,以双边或多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 二、银行国际化动因分析(一)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马克思认为:#如果资本输出到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页)形成银行国际化趋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银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 11%2004年第1期总第115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IAL M ANAGEM ENT CADRES No.1 2004Seri al NO.11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的区别

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文化差异比较 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中国,中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外资银行不仅历史悠久,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更拥有着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而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刚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还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银行文化。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件”环境,其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对中西银行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对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对中美银行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发展差异的原因,毫无疑问,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伴随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关注,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不断受到质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银行业未来到底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这些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文化差异的几点比较。 一、经营模式 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背景及原因。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是沿着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这样一种发展路径变化的。在19世纪以前,欧美各国的银行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但1929—1933年遍及欧美的特大经济危机打碎了这一制度。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有5 700多家银行倒闭,信用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的滞胀现象,又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一再放松分业管制,最终于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99年金融服务法》,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 中国银行经营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历史选择。中国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种“大一统”的形式,当时中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具有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色彩的“混业经营模式”。从1984年起,中国开始着手改革“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基本建立起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级银行体制。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分业经营做出了进一步规定,中国现阶段,“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要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以后相继出台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但之后由于混业经营的多种优势,政府又不断的放开了混业经营的种种限制。因此,未来中美银行的发展大趋势是混业经营,这是中美银行业发展同质化的一个方面。 二、表外业务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表外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猛。西方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也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传统利差收入的占比在减少,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则逐年攀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

CO2膨胀烟丝生产线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浸渍装置总体简介 1概述 1.1产品的主要用途及结构组成 浸渍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浸渍器中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对烟丝进行浸渍,使液态二氧化碳浸入烟丝内部,然后通过减压,使二氧化碳在烟丝内部形成干冰,制得干冰烟丝,以便送入升华装置中升华、膨胀,从而得到膨胀烟丝。浸渍装置还有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储存与回收,使二氧化碳反复使用的作用。 浸渍装置(冷端)由18个单元(含用户自备的2个单元)组成,各主要设备之间由设备连接管路连接,主要组成如下表:

1.2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1.3使用条件 a)环境温度:10~4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海拔高度:不高于2000m。 1.4工作条件 a)电源:3N-50Hz/TN-S, 380V±38V, 50Hz±1Hz。 b)冷却水:流量不小于75m3/h,压力不应小于0.3MPa,进水温度不应大于33℃,钙离子或其当量浓度 不大于50ppm。 c)压缩空气:使用点压力不应小于0.7MPa,流量不应小于0.6m3/min,应经过干燥和过滤,露点:≤ -40℃。 d)液态二氧化碳:纯度≥99.98%,含水率≤50ppm;其余指标应符合 GB 10621-1989食品添加剂液 态二氧化碳的要求。 e)氮气耗量: 1Nm3/h;压力4MPa ;(浸渍器盖密封为O形圈时,不用氮气)。 f)来料叶丝:应符合 GB/T 2635-1992 烤烟中C3L级烟叶制造或经供方与采购方商定的叶丝,宽度 0.9mm~1.0mm。 g)来料叶丝含水率:20%±1%。 1.5主要技术参数: 1) 额定生产能力:570kg/h (含水率按12%计); 2) 每公斤膨胀叶丝二氧化碳消耗量:0.5kg; 2 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升华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升华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摘要:优化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升华系统有利于提高烟丝生产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烟丝,从优化浸渍器设备、提升升华设备系统以及改造升华管等方面探讨了升华系统优化措施。 关键词:二氧化碳;膨胀烟丝;升华系统 在烟草行业中,二氧化碳膨胀烟丝技术作为新型的膨胀法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是一项日趋成熟的应用技术。随着人们对烟草的口味以及烟草品质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应用技术的效果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高档烟的应用中具有更为严格的生产和品质要求。二氧化碳膨胀烟丝技术对转变人们的吸烟理念,促进我国烟草业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加强研究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升华系统优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研究 二氧化碳膨胀烟丝技术主要是以相对固定的温度为条件,固态二氧化碳会进行升华的特性出发,利用带有压力的二氧化碳液体浸泡在浸渍器内的烟丝,让二氧化碳液附着于烟丝表面或者侵入烟丝内部,利用降压形成干冰烟丝,将其送至升华系统高温的工艺气流内,快速提高烟丝温度,在升华干冰的条件下使烟丝膨胀,接着完成冷却定型,获得高膨胀率烟丝。主要的设备流程如下图。 二、膨胀烟丝生产线升华系统的优化研究 作为二氧化碳烟丝生产线中升华装置作为核心的设备,升华系统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在于实现干冰烟丝的膨胀,但是利用现有升华系统膨胀干冰烟丝存在的多种问题,主要表现:一方面在生产线中膨胀烟丝存在较大的水分波动现象,因此,成品的膨胀烟丝的制作过程中有效控制水分的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膨胀烟丝有较大的造碎,损失香气程度较大[1]。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升华系统中升华管设备是影响膨胀烟丝造碎程度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升华管中,存在圆形截面的升华段,第一个弯头是较小的半径,在烟丝通过升华段的时候干冰迅速升华脱水形成造碎,而在第二个弯头,已经升华的过的烟丝通过出料气锁落入冷却振槽,在生产线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形成造碎[2]。另外膨胀烟丝的过程中出现“结绳现象”,导致膨胀烟丝升华后存在较大误差的水分,在相同的横截面上风速的差别较大,因此也容易出现较大的膨胀烟丝水分差现象。 为了降低造碎率,我们从优化浸渍器设备、提升升华设备系统以及改造升华管等方面探讨了升华系统优化: 1.浸渍器设备的设计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_王含笑

3.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3. 2. 1交易规模呈上升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的数量和总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一些大金额的并购事件出现。 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部分权益,并购 金额达5. 85亿美元,紧接在2003年又以6. 15亿美元收购英国石油气集团里海 卡拉干油田8. 33%的股权。同年,中国石化以6. 15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北里 海项目1/12权益。2004年,联想集团以12. 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 圈在跨国经营的方式上,中国虽然仍以新建为主要投资方式,但是以跨国并购 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并且规模也在扩大。这将是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3.2.2目标公司的区域与行业呈多元化趋势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最初阶段,由于受到自身实力较弱,国际市场的信息 获取不灵通等条件限制,目标企业主要为东南亚地区的公司,并且多数为发展中 国家。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与我国相邻,而文化氛围与我国相似,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因此它自然成为许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首 选之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实力的积累和壮大,东南亚地区的市场 己经不能满足它们的投资需求,于是它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北美、南美、欧洲等地。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海外投资的企业分布区域广泛,己遍及160多个国 家和地区。投资区域逐渐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跨 国并购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自然资源,我国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并购 总量明显增加,如电子、电器、信息通讯、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国外的这些行业 拥有着成熟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先进的理念,对于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是十分 有利的。而国外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一些服务公司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的,随着我国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跨国 并购将发生在这些领域之中。 3.2.3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跨国并购的主体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它们逐渐活跃于跨国并购活动当中。如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2月12口以3. 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 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属下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工S)的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这是国内民营企业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购案。 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有企业的经济实 力较为雄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发展成熟,并且有政府的支持,这无疑将降低 并购的风险。因此它们有实力并且也敢于选择跨国并购这条道路。 3. 2. 4我国跨国企业并购的层次仍然较低 西方国家共有五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横向并购是这次浪潮的特点,主要通过同行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从而扩大生 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次并购 主要以纵向并购为主,即被并购的目标公司的产品处在并购公司的上游或下游, 并购后,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可以一体化,更利于管理,获得更多的利润。X29' 20 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发生的第三次并购仍然以横向并购为主,但混合的并 购形式也呈上升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形成的第四次并购浪潮中又 出现了新的特点,这次并购形式呈多元化,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并存。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上

全球化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着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文指出了我国的银行在海外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国际业务内容以及宏观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进行地域扩展、内部组织调整、业务拓展以及改善宏观监控的必要性,并分别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渐进式特征分析 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地域扩展战略、组织调整战略、业务拓展战略以及宏观监控战略。本文首先论述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渐进性特征,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银行国际化战略。 许多学者对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盖迪(I·H·Giddy)将银行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母国国际银行业务阶段、离岸金融业务阶段和东道国跨国银行业务阶段。伍海华博士(1996)将银行的国际化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部分国际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实现全球化,并陈述了四个阶段的特征。范洵博士(1997)认为,服务银行业导向的成长形式是以银行国内客户的海外扩张为先决条件,追随母国的对 外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银行国际化成长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起步阶段、起步阶段、国际化经营阶段、跨国经营阶段和全球一体化阶段。 对我国银行国际化的阶段特征进行研究,其本源在于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固有的阶段性。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不能超越这个逻辑。银行国际化表现为银行走向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征。这种渐进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银行市场范围扩大的渐进性,通常是先熟悉后陌生,先相似后相异,逐步扩大;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渐升级;组织结构的渐进性,往往是按照代理行、代表处,后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的顺序逐渐完善;经营战略的渐进性,由国际化战略、跨国化战略,直至全球化战略。银行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使得银行国际化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银行的国际化之所以需要渐进式发展,主要原因如下:(1)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必须是渐进的。银行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经营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越多。与此相适应,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提高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银行从国内经营转向国际化经营,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银行管理者只能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提高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素质和能力,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的基础。因此,银行国际化表现为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进程。(2)银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部门,具有高度的专业化要求。国内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国际业务的技术性要高得多,要求更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3)经营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银行国际化将使经营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了未知数和不可预见的风险。适应了国内经营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4)高度竞争的国际银行业需要银行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思路。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银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银行也必须不断进行战略和战术调整并进行资源重组。目前国际银行业市场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超大规模银行时代即将到来。这种竞争激烈、大银行垄断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小银行以及初涉国际市场的银行来说,盲目参与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只有采取渐进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才能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浅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浅析 陈 玲 摘要: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跨国并购的案例日益增多,并购金额也有所增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2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资产的规模庞大。针对这一新情况,本文从国际投资阶段理论入手,基于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的分析,认为中国企业会展开一次新的跨国并购浪潮。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在海外投资建厂,逐渐转向通过海外并购,取得主动权,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经济陷入紧缩泥潭的2002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40%。与此同时,据《亚洲并购》杂志的统计,2002年前11个月中涉及中国企业的商业化并购交易总规模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的10起并购交易的单项规模都超过10亿元,在这最大的10起并购案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项目占了一半。2002年被称为“中国并购元年”。单就上海企业而言,就先后用上亿美元成功吞并6家海外知名企业。例如,2002年10月,上汽集团出资5970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上海电气与美国晨星共同出资900万美元,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 司的所有技术和设备;上海制皂集团也成功收购了2家美国企业。 笔者认为,基于来自中国企业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跨国并购的数量将增多,资金规模也将增大,中国企业会展开一次新的跨国并购浪潮。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依据 在80年代初期,J. H. Dunning 提出了国际投资阶段理论,从动态角度解释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NP )计算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是:第一阶段,人均GNP 不超过400美元。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学院08经济学一类一班黎鑫(0802010260)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数量剧增以及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资源大战也悄然打响,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及获取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宽松的宏观条件下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如2001年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冰箱工厂、2002年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4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基于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在这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有所突破,从而扩大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研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对于中国企业做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意义深远。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1.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处于高成长性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可获得的增长可能要比在新的领域或新的市场自行开拓花的成本更低、时间更少,同时能够利用原有销售网络渠道进入东道国市场。2002年中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增幅非常快,因此在许多行业由于受到了遭遇到了反倾销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就可以避开各类贸易保护壁垒,直接进入当地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当地的企业,可以利用当地企业享有的权利进行生产,就可以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开辟新市场的目的。这样做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有得到缓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在2004年12月,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了工BM的PC业务,打开了PC美国销售市场,同时联想也跻身于世界第三大PC之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2.寻求资源 中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53位,而且分布不均匀。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缺口。到2020年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对于国内资源消耗型的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则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实现企业利益的长远增长。 1 作者:黎鑫

团队精神培训讲义

团队精神培训讲义 一、培训目标 让员工明确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加强团队建设观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训内容 从明确奋斗目标到遵守组织纪律性到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再到双赢过程的逐一讲解。 三、培训对象 企宣部、行政部、研发部、财务部 四、培训形式 面授,游戏,讨论。 五、培训讲师 刘峥 六、培训进度和学时安排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下午13:30--14:10 七、培训具体内容 (一)何为团队? 团队与群体的不同(图例) 团队:其重要特点是团队内成员间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彼此之间发生相互影响。 (二)何为团队精神? 奉献诚信感恩尊重协作

(三)如何建设团队精神? 1.共同的奋斗目标 企业使命——全力投身环保事业 用卓越的科技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让产品价值、企业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经营目标——挺起环保产业之脊梁,树立经典品牌之形象 部门目标——各负其责,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2.有组织纪律性 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里。蚊香的火光与烟雾使惊恐的蚂蚁乱作一团,但片刻之后,蚁群开始变得镇定起来了,开始有蚂蚁向火光冲去,并向燃烧的蚊香喷出蚁酸。随即,越来越多的蚂蚁冲向火光,喷出蚁酸。一只小小的蚂蚁喷出的蚁酸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冲锋的“勇士”葬身在了火光中。但更多的蚂蚁踏着死去蚂蚁的尸身冲向了火光。过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蚊香的火被扑灭了。在这场灾难中存活下来的蚂蚁们立即将献身火海的“战友”的尸体转运到附近的空地摆放好,在上面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和哀悼。 对于蚂蚁这样一个弱小的物种来说,任何一个个体面对类似的灾难都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是一个数量很大的蚂蚁群体,在无组织、无秩序的情况下来应对这样的灾难,其结果也只能是全军覆没。可蚂蚁恰恰是一种组织性、秩序性很强的物种,它们依据自己的规则和方式,组成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团体,以应对生存过程中的一切事务。同时也看出了蚂蚁为了自己的团体敢于牺牲,甘于奉献,懂得服从,有效的执行力。 我们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劳动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努力工作,应严格执行上级指令,甘于奉献,竭尽全力为公司服务,学习蚂蚁精神! 3.相互沟通,相互信任 撕纸游戏:1、给每位学员发一张纸 2、培训师发出单项指令:—大家闭上眼睛—全过程不许问问题—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睁开眼睛,把纸打开培训师会发现各种答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310232982.html,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作者:王中超 来源:《商情》2016年第28期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第六次并购浪潮袭来,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参与到海外并购的活动中。本文以吉利公司为主线,运用财务指标法进行分析,对并购前后吉利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并从企业自身方面和政府方面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吉利控股沃尔沃汽车公司并购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是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新兴市场,即使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仍然庞大,同时国内的自主品牌产品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核心技术。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也是连年财政赤字,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并购价格大幅下降,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这一时机,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原沃尔沃的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同时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之一,具有灵活的运行机制和自主品牌创新,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被称为“中国汽车行业5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的企业。 沃尔沃是北欧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其品牌轿车以安全性著称,尤其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制方面。1999年,沃尔沃集团出售其汽车业务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具体交易概况如表1所示: 二、案例分析 并购前,沃尔沃母公司福特公司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尤其在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跌入谷底的1463亿美。仅并购发生前三年福特总亏损额就高达300亿美元。其连年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福特早在几年前就欲将旗下沃尔沃出售来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自身的债务危机。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的豪华车市场需求以超过40%的增长快速发展,全球轿车生产企业逐渐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中国,沃尔沃汽车的销量增长更是于2009年在中国突破了80%的增长速度,中国地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汽车市场。基于以上原因,对于福特和沃尔沃来说,想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选择一个中国买家无疑是个明智且理性的决定。 2010年8月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正式完成,吉利花费25.5亿美元取得了沃尔沃汽车100%的控股权,其中交易的并购资金为18亿美元,另外7.5亿美元为接管沃尔沃后的营运资金。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 跨国并购现状模式 一、并购主体及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迅速壮大并成为跨国并购市场中的一直生力军。上世纪末期,以国企为主进行海外并购的尝试阶段。新世纪伊始,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1 年“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在此阶段,国内家电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排头兵”。 2006 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国内证券市场的爆发式转型,企业海外投资也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大型国企的海外并购取得更多成功。二是民营企业也频有作为,如2007年11 月雅戈尔以1.2亿美元的价格在美国进行了一宗购并活动,成为目前中国服饰界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不难看出,这是中国企业把握优势,加强国际化的一个良好机会。 中国对外跨国并购投资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占FDI的比重却时高时低,波动较大。资料显示,我国的跨国并购在整个FDI中还不能说已经占有优势。并且,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无论从实际金额还是占世界并购交易额的比重看都较小。 二、并购产业及地区分布 由于历史、人文及地缘上的优势,中国企业投资分布的区域最初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200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实力增强,并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本壮大自己的重要性,为了获得国外

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延伸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几乎所有的并购案例都是和收购主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是一致或高度相关的。2005年以前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新兴电子高科技等行业。就并购金额来看,第一产业最多,该产业的石油、矿产等资源开发型行业的并购,涉及金额动辄达上亿美元。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开始逐渐转移到金融、服务等第部门。 三种产业分布各有重点区域。具体来说,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如石油行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矿产行业主要发生在拉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壁垒较高的区域,如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下属一家电冰箱厂,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等;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如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信公司,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等等。 三、并购动机与效果 我国的我国企业的并购实践只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起初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政府行政性干预等非经济动机明显。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中国市场逐渐规范化,我国的企业跨国并购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动因为对核心技术、国外市场和自然资源的寻求,其次是多元化经营动机和其他动因。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促使企业,尤其是

浅析国内与国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浅谈国内外在线膨胀烟丝技术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已成为烟草工业的共识。世界烟草行业也从那时开始朝着低消耗、低焦油、低成本、高品位、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烟草行业更临进入WTO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压力,更迫切地要求中国烟草产品符合上述要求,而对于在线膨胀烟丝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烟丝主要由叶丝和梗丝构成,制丝线也主要是由叶丝线和梗丝线等组成,制丝线的工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卷烟的内在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其制丝线的技术改造,回顾我国烟草行业“八五”、“九五”和“十五”技改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广大的科技人员已把在线膨胀技术做为十分重要的课题讨论。 卷烟生产中通常把叶丝和梗丝在线连续膨胀生产过程叫做在线膨胀技术,现在具有代表性的如DICKINSON的STS梗丝膨化干燥机和HXD叶丝在线膨胀机等,它们都是以水为膨胀介质膨胀烟丝。烟梗和叶片它们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特性,烟梗是十分坚固,含大量的木质纤维,它负责向叶中输送水分和给养,而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表层有许多的小孔,用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与烟梗不同,叶片是不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分(≤35%MC)。 由于不同的特性,用于膨胀梗丝和叶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膨胀的机理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使梗丝和叶丝纤维细胞中的水分急剧气

化,达到体积膨胀的目的。 梗丝比较容易含有很高的水分(最高可达50%以上),采用什么方式让其纤维细胞中水分快速气化是最关键的技术。我国目前制丝线普遍使用的基本有两种方式: 第一、HAUNI的HT(加温加湿隧道)式,高湿的梗丝在常压下进入HT后,饱和蒸汽通过输送槽周围的小孔向梗丝喷射加温,使梗丝快速加热使其纤维细胞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膨胀而后干 燥定型。 第二、COMAS膨胀塔式,高湿的梗丝在定量蒸汽流的作用下,吹入文氏管管内通过快速加温、加压后,突然喷出释放到低压 区域,使梗丝纤维细胞中的水分骤然汽化,迅速达到体积膨胀 的目的,并迅速干燥定型。 可以清楚看到上述方法所带来的效果差异,前者梗丝的膨胀率只有30%左右,后者梗丝的膨化率一般都在50%以上。虽然COMAS 膨化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将文氏管运用到膨胀梗丝上面是最有效、最简单可靠的一种装置。常州市智思公司科技人员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于1998年就设计研制成功了SH83型系列闪蒸式梗丝膨化装置,独创了用SH8型闪蒸式梗丝膨化装置改造COMAS式膨化塔,99年10月在长春卷烟厂通过国家科教司和烟草专座卖局组织的鉴定验收。根本解决了原膨化塔存在的工艺流量达不到、工艺条件要求严、维护困难等缺陷,几年来该公司的SH8系列化产品已在几十家卷烟厂广泛使用,SH8型闪蒸式梗丝膨化装置主要由梗丝膨胀,流化干燥和梗

宝鸡卷烟厂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

宝鸡卷烟厂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 一、背景 宝鸡卷烟厂为积极响应国家烟草专卖局禁止使用氟里昂法制造膨胀烟丝的号召,同时满足企业生产低焦油卷烟的需求,在企业九五技改提出一项重点项目----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项目。这是一条国产AIRCO型号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项目,实施后可杜绝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氟里昂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保护了大气环境。本项目可实现年产200多吨优质二氧化碳膨胀烟丝,既满足了本厂生产卷烟对膨胀烟丝的需求,也可外卖部分产品。 二、面临问题 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工艺流程复杂,系统设备计100多台套,分布在上下三个平面层,控制点多但位置分散。若使用传统控制系统,需敷设大量电缆,给设计、施工、调试和维护带来很大麻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烟草行业制丝生产线开始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宝鸡卷烟厂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在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控制系统中采用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网络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 三、解决方案 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由北京达特膨胀烟丝成套设备工程公司和秦皇岛烟机厂共同设计安装,该方案采用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ControlLogix PLC 控制平台,控制网ControlNet和设备网DeviceNet两层网络技术。在系统中采用ControlLogix 5550处理器,配有1756-CNB控制网接口模块,用于连接6个现场ControlLogix PLC。选用8个触摸屏PanelView来进行生产操作和参数调整,这些触摸屏通过控制网与PLC连接。选用1784-KTCX个人计算机的控制网插卡,使上位机通过控制网与PLC连接,上位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在线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同时,配有1756-DNB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上)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著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文指出了我国的银行在海外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国际业务内容以及宏观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进行地域扩展、内部组织调整、业务拓展以及改善宏观监控的必要性,并分别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渐进式特征分析 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地域扩展战略、组织调整战略、业务拓展战略以及宏观监控战略。本文首先论述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渐进性特征,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银行国际化战略。 许多学者对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盖迪(I·H·Giddy)将银行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母国国际银行业务阶段、离岸金融业务阶段和东道国跨国银行业务阶段。伍海华博士(1996)将银行的国际化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部分国际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实现全球化,并陈述了四个阶段的特征。范洵博士(1997)认为,服务银行业导向的成长形式是以银行国内客户的海外扩张为先决条件,追随母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银行国际化成长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起步阶段、起步阶段、国际化经营阶段、跨国经营阶段和全球一体化阶段。 对我国银行国际化的阶段特征进行研究,其本源在于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固有的阶段性。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不能超越这个逻辑。银行国际化表现为银行走向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征。这种渐进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银行市场范围扩大的渐进性,通常是先熟悉后陌生,先相似后相异,逐步扩大;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渐升级;组织结构的渐进性,往往是按照代理行、代表处,后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的顺序逐渐完善;经营战略的渐进性,由国际化战略、跨国化战略,直至全球化战略。银行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使得银行国际化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银行的国际化之所以需要渐进式发展,主要原因如下:(1)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必须是渐进的。银行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经营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越多。与此相适应,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提高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银行从国内经营转向国际化经营,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银行管理者只能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提高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素质和能力,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的基础。因此,银行国际化表现为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进程。(2)银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部门,具有高度的专业化要求。国内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国际业务的技术性要高得多,要求更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3)经营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银行国际化将使经营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了未知数和不可预见的风险。适应了国内经营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4)高度竞争的国际银行业需要银行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思路。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银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银行也必须不断进行战略和战术调整并进行资源重组。目前国际银行业市场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超大规模银行时代即将到来。这种竞争激烈、大银行垄断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小银行以及初涉国际市场的银行来说,盲目参与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只有采取渐进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才能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