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冰雹形成的过程[1]

冰雹形成的过程[1]

冰雹形成的过程[1]
冰雹形成的过程[1]

冰雹的形成过程

风暴云带着多种多样的过冷水滴在大气层的高处集结,当一个被称为软雹的晶体或小雪球接触到水时,水就会在冰上凝结,形成雹胚.

雹胚会层层地变大.在高空的过冷水滴集结的地方,水会慢慢冻结成透明光滑的一层,称为薄冰层.当集结体在低处时,水一接触到冰球立即会冻结,形成白霜,即一个结霜的带有许多条状气泡的表层不透明的物体.科学家们曾打开了一个雹体,并用这种方法数出了25层独立的冰层.

最终,在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中,冰雹会达到像拳头和铅锤一样的尺寸.杀伤力可以想象:在德国的慕尼黑,1984年的一场雹暴导致了10亿美元的损失,另一场同样的雹暴则是1995年发生在得克萨斯州的福特沃斯和达拉斯.

最糟糕的雹暴能够降下接近300,000,000立方米的冰.科学家们对一场雹暴能够产生如此多的冰或像记录中的在1970年降落于堪萨斯的柯非威尔地区的0.76千克重的冰块,仍持异议.一些雷暴有许多短期的上升气流,能够使冰雹在上空保持长一点时间.但是对于大部分晶体,每运动0.6厘米需花费10分钟的

时间.形成大冰雹最好的条件是带有强劲的能够承受重物的上升气流且水分很多的风暴.只有最猛烈的带有每小时64千米的上升气流的风暴,才能维持更大尺寸的冰雹.长时期旋转的上升气流,能够把雹胚带到湿空气地带,并使其滞留在那里最终快速增长,形成过冷液滴滑落.

肯尼亚的克里罗高地,在维多利亚湖的附近,由于其过度潮湿、空气的易挥发和高空冷却,每年有132天要遭遇冰雹.在美国,雹暴经常出现在春天的平原地区.在夏天,冰雹北移到艾伯塔.在1953年,一场艾伯塔的雹暴使36,000只鸭子死亡;四天后,又一场雹暴杀死了28,000多只鸭子.所有的这些可悲的灾害都缘于水的过冷凝固.

描写下冰雹的句子

描写下冰雹的句子 描写下冰雹的句子 1、老天爷似乎觉得有些单调,与大地开了一次玩笑!赶紧拉上了一块大幕布,顿时,天昏地暗,像变了个世界似的,不大一会儿,天越发得黑暗,简直伸手不见五指,霎时一阵大雨倾泼而下,等人们回过神来时,已是雨中夹着冰雹砸向灰蒙的大地,砸在静候的屋檐下,砸洒匆匆行人的头上……,如颗颗珍珠,不,似块块冰糖,有棱有角,晶莹剔透,捡一颗放在手中,冷丝丝地直渗到毛细血管中,沁入心肺。 2、首先,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当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高度愈高,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 3、冰雹停了,雨还在下。街道慢慢的恢复到了雨前的清晰哥寂静。他彳亍的宁视了四周,也只有那盏兢兢业业的警灯在闪烁,他的灵魂仿佛被这刺眼的红光带到了风雨之前。迷眸好像也对这闪光陌生了,也许是他习惯了闪电。 4、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愈来愈大颗,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就称之为冰雹,如果融化成水掉下,那就变成雨了。由此可知,如果空气又暖又湿,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 5、天上的雨滴在云朵小妹的玩耍搓揉下,变成了一粒粒可爱的冰晶,云朵将它弄丢了,它与朋友们跳下了云层,飞到了地面,落得到处都是,闪闪亮亮的,格外美丽漂亮。

6、冰雹“嗖嗖”地下,越来越紧,打在身上“霹雳啪啦”的响,落在地上,蹦蹦跳跳的,地面上象撒满了“盐”,在路灯的照耀下星璨璨的,甚是好看。踏在“盐粒”上,好玩!感觉特别刺激、开心、快乐、还有点疼……。 7、大家默不做声,都把衣服脱下来,蒙在运输军官的遗体上,不让他再受到冰雹的摧残。鸡血藤流出的血,染透了我们蒙着军官的衣服,白色的鸡蛋大小的冰雹,密密麻麻狂暴地砸在我们头上,我们顾不得这许多,大家围上去,用身体拱卫着运输军官行进。 8、一场冰雹,湮没了路人的脚步,也湮没了他无尽的烦恼。原本平静的街道上只有警灯在闪烁,我才知道时间还在转动。 9、乌云翻滚,一片漆黑,大块大块的冰雹砸了下来。 10、但是我感谢今晚的电击雷鸣,感谢今晚来势汹汹的冰雹,将我的思绪,我的心情赤裸裸的展现在了它们面前,是它们打开了我经久未开的心藤,顺着这笔尖沙沙的流露在这纸板上。 11、屋外面下起叮咚叮咚的冰雹,凿凿的落在屋顶瓦片上,交替着细雨的声音,还有久违未听的雷鸣。此时的我坐在阁楼窗前,敏思我的惆怅,和一些若干飘渺的思绪。许久想提笔一览风采,却发现不是笔墨韵不出我的心声,而是我像干涸的沙漠,怎奈我的空旷,是笔尖无法填满.... 12、傍晚雨下的好大昏暗中电闪雷鸣正想今天美事呢就听"噼啪"声在车窗外响个不停定睛看是豆子般大的冰雹人们正匆忙行走在街上不知这冰雹打在身上是何种感受天有不测风云到家雨停了静静在窗前看雨后的景致灰暗色的天衬托着清澈的楼群 时有雷电闪明家灯时亮真是别有一翻景色。

冰雹灾害及预防

冰雹灾害及预防 一、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冰雹是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由一层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冰交替组成。制造冰雹的“工厂”积雨云云顶非常高,它的中上部温度很低,水汽充沛,由冰雪和雪花组成。云中的上升气流比较强,它把云底部不断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上部成为过冷水滴,它们或者跟冰晶、雪花碰在一起,或者自然冻结,形成冰雹胚胎,当遇到过冷水滴时,胚胎表面会冻结一层不透明的冰。当上升气流减小,冰雹胚胎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它的表面一部分又溶化成水,同时也有一部分水滴粘上去,当它再次被增强的上升气流带到零摄氏度以上时,胚胎表面的水又冻结下来,形成一层比较透明的冰壳,空气上下对流翻滚速度快,云中的冰粒、雪花和过冷水滴就像滚元宵一样越滚越大,形成“冰雹”,当上升气流减弱时便一落千丈的将到地面。当云内水滴、雪花、冰晶“原料”丰富、上下翻滚“动力”非常充足时,积雨云“工厂”中的冰雹产品就多。每年春末至秋初,每天下午至傍晚,山区和山川交界处以及冷暖空气交锋地带,“原料和动力”较充足时,就比较容易下冰雹。冰雹又称风雹、冰蛋、冷子等。雹块的大小差异很大,一般直径小于3厘米,最常见的如黄豆大小,罕见的雹块直径可大于10厘米,如鸡蛋大小。小的雹块在到达地面之前融化成了雨滴,只有较大的雹块才能够降落到地面,形成雹灾。雹块越大,下落到地面的速度和破坏力越大,如直径3厘米的雹块质量约为13克,下落速度达25米/秒,而直径10厘米的大雹块下落速度可大于40米/秒。 二、冰雹的危害 冰雹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为数分钟,可是来势猛,强度大,还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所以往往给局部地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降雹范围、雹块大小、持续时间及堆积厚度。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作物种子及其发育阶段,大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处在开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较处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果树林木遭到雹灾,当年和以后的生长均受影响,受到创伤还易发生病虫害。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1998年1月,一场冰雹袭击了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分地区,机场被迫关闭,铁路、公路停运,300万人失去电力供应。2周以后,仍有100万人未恢复电力供应,有些地方甚至停电长达3周。因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冰雹和它所伴随的雷暴、大雨、飑线及龙卷等,是中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中国冰雹分布范围之广,年降雹日数之多,降雹季节之长,所造成灾害之严重,在世界亦很突出。在中国古书上关于雹灾的记载很多,历史上黄河中游地区有记录的雹灾在280次以上。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几亿元到十几亿元。1987年3月6日大范围冰雹横扫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受灾农田达538万亩,倒塌房屋6.2万间。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曾降冰雹53天,最少的年份也有23天,班戈31.4天(最多年48天,最少年22天),申扎28.0天(最多年37天),安多27.9天(最多年40天),索县27.6天(最多年44天)等,均出现在青藏高原,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其次为大兴安岭至阴山、太行山一带,另外天山、长白山、祁连山、云贵高原等也是冰雹较多的地区。每天12~18点,每年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是冰雹最易活动的时期。从历史资料来看冰雹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1951年以来降雹较多的年代是1957年、1959年、1964年、1967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6年,平均大约3~4年一次。

雨雪雾霜云露冰雹成因

雨、雪、雾、霜、云、露、冰雹成因 (一)雨的形成 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凝结增长;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没有足够的凝结和并合增长的机会,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二)雪的形成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三)云的形成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四)雾的形成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五)露的形成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六)霜的形成 在夜间,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结成水冰粒,这即是霜。如果在夜间不仅地面上物体的温度降到了露点以下,而且地面以上稍远处的空气温度也降到了露点,那么

冰雹形成的过程[1]

冰雹的形成过程 风暴云带着多种多样的过冷水滴在大气层的高处集结,当一个被称为软雹的晶体或小雪球接触到水时,水就会在冰上凝结,形成雹胚. 雹胚会层层地变大.在高空的过冷水滴集结的地方,水会慢慢冻结成透明光滑的一层,称为薄冰层.当集结体在低处时,水一接触到冰球立即会冻结,形成白霜,即一个结霜的带有许多条状气泡的表层不透明的物体.科学家们曾打开了一个雹体,并用这种方法数出了25层独立的冰层. 最终,在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中,冰雹会达到像拳头和铅锤一样的尺寸.杀伤力可以想象:在德国的慕尼黑,1984年的一场雹暴导致了10亿美元的损失,另一场同样的雹暴则是1995年发生在得克萨斯州的福特沃斯和达拉斯. 最糟糕的雹暴能够降下接近300,000,000立方米的冰.科学家们对一场雹暴能够产生如此多的冰或像记录中的在1970年降落于堪萨斯的柯非威尔地区的0.76千克重的冰块,仍持异议.一些雷暴有许多短期的上升气流,能够使冰雹在上空保持长一点时间.但是对于大部分晶体,每运动0.6厘米需花费10分钟的

时间.形成大冰雹最好的条件是带有强劲的能够承受重物的上升气流且水分很多的风暴.只有最猛烈的带有每小时64千米的上升气流的风暴,才能维持更大尺寸的冰雹.长时期旋转的上升气流,能够把雹胚带到湿空气地带,并使其滞留在那里最终快速增长,形成过冷液滴滑落. 肯尼亚的克里罗高地,在维多利亚湖的附近,由于其过度潮湿、空气的易挥发和高空冷却,每年有132天要遭遇冰雹.在美国,雹暴经常出现在春天的平原地区.在夏天,冰雹北移到艾伯塔.在1953年,一场艾伯塔的雹暴使36,000只鸭子死亡;四天后,又一场雹暴杀死了28,000多只鸭子.所有的这些可悲的灾害都缘于水的过冷凝固.

冰雹的形成

冰雹的形成与预防 研究小组成员名 : 方钰莹 张淑宜 朱靖雯 潘敏华 白雪靖 梁祖辉 中文摘要: 冰雹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灾害, 每年对农业、 牧业、 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的损失相当可观。文章浅析了冰雹的形成与预防措施。 一、冰雹的形成过程 冰雹产生于雷雨云中, 雷雨云又是怎样形成的 ? 在夏季晴天,地面受热,贴 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升高,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 上升, 形成上升气流, 它空 出的位置就由周围的冷空气补充,形成热力对流, 受热的空气和地面蒸发的水 蒸气慢慢升高,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一团干空气平均上升 1O0 米温度下 降 l 度,

当升到一定高度, 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 们看到的云彩。 云底部扁平顶部隆起像馒头叫积云, 如果空气中水蒸气很多, 上 升气流强,积云越长越大,顶部不断向上耸起,像山峰或菜花状,是浓积云。浓积云再向上发展顶部温度低于 度,云中的小水珠一部分结成小冰粒或小雪花, 另一部分水珠虽然温度低于 度, 但仍未冻结形成过冷却水珠, 云再向高空发展 温度更低,过冷却水珠也冻了起来,这时云的上部几乎都是由冰粒和雪花组成, 中部有小冰粒和小雪花组成, 底层由小水珠组成, 云彩的垂直厚度达 6 公里以上, 云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都很强,看到云彩里上下翻滚的很厉害, 由于剧烈的 上下运动,云中的水珠、冰粒、雪花互相摩擦升电,产生雷电现象,这样的 云彩就是雷雨云,气象上叫积雨云。 山脉的阻挡和冷空气入侵把原来的暖湿空气急剧抬升, 也形成积云和积雨云, 冰雹就是产生在特别旺盛的雷雨云中, 当雷雨云发展到零度线以上时, 一些较大 的过却水珠冻结成冰粒, 连同上升气流被带到高空, 和云中的冷却水珠、 冰雪花 互相碰撞合并不断增大, 由于高空温度很低 (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doc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说明文阅读原文 附答案 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你想知道为什么夏天还会下冰雹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说明文阅读原文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

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选自《品味一生的99篇科学美文》,文/张震越,略有删改)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说明文阅读题目 1.第①段中嘶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 __________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 .(6分) 2.细读第④段,将下面冰雹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6分) 水汽( )( )( )冰雹 3.第④段巾加点的词语"一件又一件",为什么不能改成"一件"?请结会语境,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云、雨、雾、露水、雪、霜、冰雹形成与物态变化

云、雨、雾、露水、雪、霜、冰雹形成与物态变化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云是怎样形成的? 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4、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5、雪是怎样形成的? 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6、霜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7、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8、人工降雨: 通常人工降雨采用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直接升华成气体进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工降雨。 9、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常利用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形成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冰雹的形成与预防

冰雹的形成与预防 研究小组成员名:方钰莹张淑宜朱靖雯潘敏华白雪靖梁祖辉 中文摘要:冰雹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对农业、牧业、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的损失相当可观。文章浅析了冰雹的形成与预防措施。 一、冰雹的形成过程 冰雹产生于雷雨云中,雷雨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在夏季晴天,地面受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升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它空出的位置就由周围的冷空气补充,形成热力对流,受热的空气和地面蒸发的水蒸气慢慢升高,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一团干空气平均上升1O0米温度下降l度,当升到一定高度,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彩。云底部扁平顶部隆起像馒头叫积云,如果空气中水蒸气很多,上升气流强,积云越长越大,顶部不断向上耸起,像山峰或菜花状,是浓积云。浓积云再向上发展顶部温度低于0度,云中的小水珠一部分结成小冰粒或小雪花,另一部分水珠虽然温度低于0度,但仍未冻结形成过冷却水珠,云再向高空发展温度更低,过冷却水珠也冻了起来,这时云的上部几乎都是由冰粒和雪花组成,中部有小冰粒和小雪花组成,底层由小水珠组成,云彩的垂直厚度达6公里以上,云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都很强,看到云彩里上下翻滚的很厉害,由于剧烈的上下运动,云中的水珠、冰粒、雪花互相摩擦升电,产生雷电现象,这样的 云彩就是雷雨云,气象上叫积雨云。 山脉的阻挡和冷空气入侵把原来的暖湿空气急剧抬升,也形成积云和积雨云,冰雹就是产生在特别旺盛的雷雨云中,当雷雨云发展到零度线以上时,一些较大的过却水珠冻结成冰粒,连同上升气流被带到高空,和云中的冷却水珠、冰雪花互相碰撞合并不断增大,由于高空温度很低(一20—30度)使它粘附的水珠、冰粒迅速冻结在一起,原来停留在空隙的空气未跑出,形成一个白色不透明的冰核,是雹心,冰雹由雹心逐渐增大而成。形成的雹心被强烈的上升气流托住,当上升气流减弱或遇到云中有规则的下沉气流时,雹心因其本身的重量下落,下落过程中又和许多过冷却水珠、冰粒、雪花碰撞合并,体积越来越大,当下落到零度线以下时,温度越来越高,其表层开始融化并吸附更多的水珠,当它再度遇到

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

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 我们以前在自然和科学课中学到的,冰雹是由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雨云)中产生并下降至地面,直到现在,这种理论还在作为指导人们认识冰雹的一种学科机制,可是,这种理论有许多现象解释不了,比如说: 第一.巨大冰雹的成因.因为“要造成地面成灾的冰雹直径应在5毫米以上,考虑到降落时将经过2~4公里以上厚度的正温区而融化问题,云中冰雹直径应大于1厘米;为支托上述大小的冰雹,云中必须有大于15米/秒以上的强上升气流(相当于7级风).而如果是像鸡蛋、拳头一样大甚至更大的冰雹,则需要多么强的上升气流,又需要多么长的生长时间呢? 第二,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要在十来分钟时间里从冰雹胚胎增长到1厘米直径的冰雹,则云中含水量至少应大于10克/立方米,而实际测试资料表明积雨云内最大含水量往往才达到0.45~1.0g/立方米.这与观测事实严重不符。 第三,以上的小冰雹的成因用现有理论都无法解释清楚,何况还有像鸡蛋、拳头一样大甚至更大的冰雹.有些罕见冰雹,大得足够惊人。 第四,冰雹由雨滴冷凝,首先云滴从大气凝结核上形成,并长大成雨滴就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以对流云为例,它的云滴半径一般为10μm,若大气凝结核的大小以0.1μm计算,则从一个凝结核上成长为云滴时,它的体积要增加一百万倍.一般降水其雨滴半径一般为1000μm.以此计算,则一个云滴长大成为雨滴时,其体积又要增加一百万倍.对于开始的凝结核而言,则是增加到1012倍(万亿倍).而在大气中这过程又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对流云降水性质为阵雨).因此,这确实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快速过程. 限于篇幅,不再列举,详细情况有兴趣可共同研讨。 我只想再说一点,15至16世纪地心说被推翻前,所有的教科书和教条中都说是地球是

台风与冰雹的形成

台风与冰雹的形成(高盘林) 据气象介绍: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 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 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 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 消耗3100-4000卡/厘米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 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 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 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 向四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围翻腾。台风里这种 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 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 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 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 知道,任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 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 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 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 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的气压比四低,围的空气挟带大量 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 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 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 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 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 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 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 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冰雹的成因和危害

冰雹大家经常见到的都是在夏天。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既然是冰雹,结冰了,就应该温度低于0℃才行,那么应该是冬天才对啊,为啥反而是夏天才常见冰雹呢?其实冰雹也是天上降水的一种,它也是空气中的水汽预冷凝结然后落到地面的过程,只是冰雹它凝结成了一坨冰而已,那么我们来看看具体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一、冰雹的成因 首先,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对流天气,那么请关注公众号十里微云回复降水,会有相关的知识解答)。我们说形成对流雨就需要积雨云,只不过这里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不能小于6到8千米),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云内有非常充沛的水汽,才会产生和形成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这些水滴和冰晶在上升到水汽聚集的区域,就会形成冰雹的核心,有了这些冰雹的核心就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这些冰雹核心到达温度不是很低但是水量很多的区域后,就会吸附大量的水汽在表面凝结,冰核重量增加下沉;下沉过程中遇到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被带到多水汽区域再吸附水汽凝结。如此循环几次之后,冰雹变得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它的时候,就会从云中落下来,形成冰雹。 在弄清楚冰雹的形成过程以后,回到刚刚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冰雹会在六月特别的多呢? 冰雹的形成离不开冰雹云,冰雹云是积雨云的一种,是强烈的富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在高空预冷形成的。夏天温度高,地面的蒸发旺盛,有充足的水汽;同时由于温度高,那么上升的气流显著(至于为什么温度高,上升的气流强,回想一下你们冬天烧开水的时候,水蒸气的温度要高点,它是不是往天上走的,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在公众号后回复大气,有详细讲解)。正是有了这两个重要的条件,才有可能形成冰雹云,再加上大气的不稳定等其他条件,夏天就更容易形成冰雹了。 二、冰雹的分类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将冰雹分为3级。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三、冰雹的特征

冰雹云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

冰雹云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 相信对物理知识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要想形成冰雹就需要很多条件,这当然也包括冰雹云的存在。冰雹云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这也是很多人都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样的云我们在盛夏常常看到。在形成阶段中,云中全部为比较规则的上升气流,在云的中、上部为最大上升气流区。上升气流的垂直廓线呈抛物线型。一般不会产生雷电。在其形成阶段,淡积云向浓积云发展。云的垂直尺度有较大的增长,云顶的轮廓逐渐清晰,呈圆弧状或花菜形,云体耸立成塔状。在这一阶段,云中全部为比较规则的上升气流,云的中上部是最大气流上升区。此阶段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5分钟,一般不会产生雷电和降水。 成熟阶段 从浓积云发展成冰雹云,就伴随雷电活动和降水降雹,这是成熟阶段的征象。在成熟阶段,云除了有规则的上升气流外,同时也有系统性的下沉气流。上升气流通常在云的移动方向的前部。往往在云的右前侧观测到最强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一般在云的中、上部达到最大值,浓积云逐渐发展成冰雹云。此阶段,云中除了有规则的上升气流外,同时也有系统性的下沉气流。上升气流通常在云的移动方向的前部,气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云的中上部,其速度可以达25—60

米每秒,甚至更高。下沉气流是一支从云的中下部倾斜地穿出来的气流,它对雷雨云的发展成熟不单纯起消极作用,还与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云中的铅直环流。对流云的厚度与起水平尺度具有同一数量级。这是对流云与其他种类云最重要的差异之一。 消散阶段 一阵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加冰雹之后,冰雹云就进入了消散阶段。这时,云中已为有规则的下沉气流所控制。云体逐渐崩溃,云上部很快演变成中、高云系,云底有时还有一些碎积云或碎层云。 希望大家看过上面的详细介绍之后,能够对冰雹云的形成阶段有了比较深刻印象。雹灾有哪些危害?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关注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才会对冰雹云以及冰雹灾害有更多认知。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一)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一) 摘要介绍了冰雹发生特点及其成因,分析近年来的人工防雹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防御雹灾的对策,以为喀左县冰雹防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冰雹;发生;成因;防御对策;辽宁喀左 喀左县位于辽宁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研究冰雹发生规律,把雹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该县农业生产(特别是保护地、林果业、畜牧业等)发展和改善生态条件尤为重要。 1喀左县冰雹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气象灾害是影响喀左县农作物的主要灾害,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冰雹是大气中一种剧烈小尺度天气现象,是固体降水的一种,带有较强的地方性;降雹区有规律,常有“雹打一条线”之说1]。受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喀左县可分为北部、西部、东部3个雹区,7条主要雹线:①豆腐房→东窑子→辘轳井→从元号→中三家;②薛杖子→水泉沟→宋家店→甘招→赤里赤;③乐寿→王杖子→公营子→桥子→塔贝营子→水泉;④冰沟→化石沟→滴达水→梅素台→六官营子→南山嘴→草场→老爷庙→尤杖子;⑤林杖子→大营子→哈巴气→六官营子→官大海→小营→双庙→小店→李杖子;⑥下稠沟→贝子沟→碾子沟→黑山→杨树下→朱杖子;⑦大阳山→盆窑→白塔子→奎泉店。 喀左县冰雹一般发生在4~10月,以端午节、中秋节前后为重,平均每年

发生4.9次,最多年可发生15次(1990年);其频率为4月2%、5月8%、6月48%、7月17%、8月10%、9月13%、10月2%。降雹时间多出现在下午,以13~17时为最多,占总数的55.6%,上午和夜间出现较少。6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降雹次数最多时段,占全年的51.3%,此时正是喀左县棉花、小麦、旱烟、大麻、蔬菜制种、冷棚蔬菜、瓜果等生长的关键时期。冰雹的危害程度取决于降雹持续时间、冰雹直径和积雹的深度,如降雹小于0.5cm,对作物危害不大。喀左县平均每年受灾面积5933hm2,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如1976年9月10日降雹,涉及14个乡镇80个村民组,受灾面积达1.3万hm2,有6000hm2不同程度减产,十几个村近于绝收,减产粮食1.5万t、水果325t。 据统计,冰雹发生次数由1959~1998年40年平均每年4.9次增加到近年来的7.9次。2004年6月23日至7月16日不到1个月时间发生4次;2009年6~7月发生5次冰雹天气,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在喀左县冰雹发生史上实属罕见。 冰雹发生和地形对气流抬升及下垫面的条件有关。喀左县森林覆盖率较低,长期少雨干旱高温,可造成局部地区对流旺盛;加之喀左县4~9月常受西北天气系统影响,极地和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经蒙古侵入本地,暖湿空气易被抬升,提供水汽来源,对冰雹云形成极为有利,这是喀左县冰雹多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原因。 2近年来人工防雹的效果 从1968年开始,喀左县采用土火箭、土炮防雹,限于当时技术水平,效果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 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水有三态:固态:冰雪的霜等.液态:雨雾露.气态:水蒸汽. 雨的形成: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雪的形成: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云的形成: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雾的形成:当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露的形成: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 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冰、雪、霜、冰雹和云、雨、雾、露以及白气的形成

冰、雪、霜、冰雹和云、雨、雾、露以及白气的形成各种资料的解释深浅程度不同,不适合初中物理教学,为此,特总结如下: 1.冰:在气温低于0℃时,水会放热凝固成冰;水蒸气会放热凝华成无色透明而坚硬的固体,称之为冰。 2.雪: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0℃及其以下的冷气流时,会放出热量直接凝华成六角形的白色小冰片而下落。称之为雪花。 3.霜:在气温低于0℃的无风,无云的夜晚或清晨,当地面、草木、房屋、表面的温度低于附近的水蒸气的温度时,水蒸气就会放热凝华在地面、草木、房屋表面形成许多白色的小冰晶,称之为霜。 4.雹:云层中的小冰晶随着剧烈运动的冷气流反复升降时,不断与雪花,过冷的水滴相碰撞,形成透明与不透明,层次交替,直径在5-50mm大小不等,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外形的冰块,当上升气流支持不住这些小冰块是就会爆发性地降落在地面,称之为冰雹。 5.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棱凝结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见冰棒冒白气,冰棒刚从冰箱取出来时也会冒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则是由于少量冰吸热溶化,使周围空气降温。使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形成“自气”所以“自气”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6.云:是小水滴与小冰晶的混合体,小水滴是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上的冷气流时放出热量,一尘埃为凝结核心液化成数目巨大,直径很小的小水滴。小冰晶是凝华的产物,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可见的聚合体,称之为云,所以…云?是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或者凝华后的产物。 7.雾:是云的一种特殊情景,它们形成的原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雾漂浮在地面以上的低空。而云则漂浮在高空,靠近地面或江面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气温在0℃以上)成无数的小水滴或凝华(气温在0℃以下)成无数的小冰晶所组成的聚合体,称为雾。 8.雨:是在一定温度。气压的条件下,云层中的小水滴由于水蒸气的不断液化而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不能在空气中悬浮时就会下落到地面,称之为雨。 9.露:是液态的水,是生成于地面的雨的小姐妹。在气温高于0℃的无风,无云的夜晚或清晨,当地面上的石头。草木或农作物的温度低于附近的水蒸气的温度时,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并附着在草木,石头及农作物的枝叶上,称之为露水。露与雨不同,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而雨是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并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冰雹灾害预防

冰雹灾害预防 什么是冰雹 咱们说的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它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为什么夏天常常会下冰雹呢? 夏天天气炎热,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容易产生大量近地面湿热空气。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急速下降,有时甚至低到-30℃。热空气中的水气碰到冷空气凝结成水滴,并很快冻结起来形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云层中上下翻滚,不断将周围的水滴吸收凝结成冰,变得越来越重,最后就从高空砸了下来,这就是冰雹。可见,冰雹只有在热湿气流强烈上升时才能产生。据估计,其气流上升速度必须超过每秒2 0米。所以,冰雹多在夏季产生。而在冬季,近地面气温很低,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快速上升气流,所以也就无法形成冰雹了。 冰雹的危害有多大 冰雹的产生有很大害处。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

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冰雹对作物的危害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冰雹自高空落下砸伤作物;②降温形成冻害; 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作物间接受害。冰雹对农业生产危害轻重,取决于降雹强度、持续时间、雹粒大小,也取决于作物种类、品种和所处生育期。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灾能力强,生育后期抗灾能力弱;双子叶作物苗期抗灾能力弱,生育中后期抗灾能力强,其中,烤烟生育中后期抗灾能力极弱,一旦遭受冰雹为害损失惨重。 日常生活如何防御冰雹来袭 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做好防雹准备;注意当天的天气状况,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出现这种天气时,老人、小孩不要外出,最好留在家中。及时躲避,有谚语云:“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的说法,要特别当心这种天气。 另外,当冰雹来临时,要迅速在最近处找到带有顶棚、能够避雷防雹的安全场所,防止冰雹的袭击;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以免造成人、畜的伤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