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世界银行计算各国财富的指标体系被分解为四种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

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拥有各类自然资本的价值。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教育、医疗等形成的价值。生活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

2.看不见的脚:人们基于自利行为而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看不见的手在私人和

社会之间造成失衡,产生一只看不见的脚。

3.稳态经济:是人口和社会商品生产规模维持在恒定的水平。物资和能量流通率最小的经

济。四个特点:一是持横的人口数量,二是持横的人造资本数量,三是上述两个数量的持横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四是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保持恒定。

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任务: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因、

条件、特点、规律和途径。

5.人类文明史的三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有狩猎和采集社会向农业文明社会的转折(黄色文

明);第二次转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折(工业文明);第三次是从黑色的工业文明像着绿色的生态文明的转折。

6.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发展与普及并深入实践的过程: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战略》

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1)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产生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2)1982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后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目标和策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成为一种具有逻辑内涵和完整内容的思想体系,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3)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制定了把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具体目标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全球21世纪章程》是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标志。(4)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又称地球峰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

7.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内涵:在资源和环境支持的限度内,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运用和人类广泛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在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前提下,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福利的最大化和社会公正。换而言之,是要求在生态可持续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包含四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科学技术,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生态持续是基础,是经济持续的核心,社会持续是目的,科学技术是手段。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正是自然经济和社会这样一个复合环境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和谐与发展。

8..绿色GDP:绿色GDP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融合环境经济学方法对传统的国民经

济合算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的一种方法,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对人为活动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需要费用后剩下的国民生产总值。融合了资源与环境的绿色GDP也称为可持续的国民生产总值SNP,或可持续国民收人SI,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和“谁使用,谁付费”的精神。

9..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口缓慢增长阶段。跨度为人类出现在地球直至17世纪中期的约200多万年的时间,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时期人类基本上依赖于自然界的现存食物为生,自然灾害和疫病造成大批人口死亡。人口死亡率极高,地球人口的总数增长极其缓慢。由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带来的世界人口增长人们称之为第一次“人口革命”。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引致的工业革命掀起了世界人口增长的高潮,不同国家和地区

从此进入了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世界人口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这阶段自17世纪中期开始,将持续至2050年左右。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被称为第二次“人口革命”。

10..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①家庭经济活动的内容,即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还是以非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活动,大都伴随着较高的生育水平,农业社会的人口增长率也一直最高。以非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其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将发生很大变化。

11、明确提出适度人口理论的学者,英国经济学家:埃德温.坎南;首次提出适度人口概念

的是:威客塞尔

12. 人力资本: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面而形成在劳动着身上的非物资资本

13 人口年龄结构的社会意义?(1)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再生产的发展趋势(2)

人口年龄结构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劳动力供给规律为采取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3)人口老年结构可以让我们掌握人口发展带来的社会负担及发展趋势,即使制定和调整有关社会政策,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4. 中国老年化的特点:(1)人口提前老年化打到高峰,(2)经济社会不太发展的条件下进

入老龄化,(3)拜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很大,(4)老龄化的程度呈加速发展趋势,(5)人后老龄化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15、性别列失衡的影响(负面效应):1.儿童成长环境异常,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和

习惯;2.可能造成劳动力市场供给失衡,部分适合特定性格的性格劳动岗位供求脱节3.

造成婚姻挤压现象。4.可能引发单亲家庭增加,离婚率上升等问题。5.可能造成针对女性的犯罪(如拐卖妇女、性犯罪等活动增加)。

16.城市化:指乡村人口不断转化成城市人口的过程。

内涵:1.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居住的地理空间发生了变化(空间上城市规模扩大)

2.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有农业生产经营转化为非农业生产经营。

3.生活方式发

生了变化。4.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相关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17、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可以用一条随着时间平移上升的拉平了的S型曲线来表示:整过城

市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在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表示为S型曲线的左下端斜率较小。中期,城市化发展水平上升速度很快,表现为S型曲线的中间部分,曲线斜率较大;后期,城市化速度趋缓表现为S 型曲线右上端由大转小。

18、城市化的类型:同步型、过度型、滞后型、逆城市化。

19、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P

中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为1950——1957年,其特点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和初步下降的人口死亡率带来了人口快速增长。

第二阶段:1958-1961年,其特点是非正常的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带来了非正常的人口减少和增长(天灾人祸)

第三阶段:1962-1970年其特点是恢复性的高水平出生率的持续,下降的死亡率带来人口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1971-1979年其特点是迅速下降的出生率和趋于稳定的低死亡率带来较高速度担忧呈下降式人口增长

第五阶段:1980至今其特点是:缓慢而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和趋于稳定的死亡率带来的人口缓慢而持续的增长。

20、耗竭性自然资源:又称有效性自然资源,它是指该种资源的存在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直至枯竭。

非耗竭性资源:也称无限性自然资源,它是指自然界生成的数量丰富而稳定而且几乎不会因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其的利用而导致枯竭的资源。

21、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BR: recuce resue recycle

减量化原则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再使用: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利用各种物质资源

再循环:尽可能多地利用和资源化

21、自然资源价值估计的方法

一、直接市场法:直接利用市场价格可以观察和度量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

一种方法,具体可分为:市场价格法、净价法、重量成本法

二、替代性市场法:当自然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

场价格来衡量,称为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收益还原法。

三、假想市场法、在替代市场法都难以找到的情况下,只能人为地创造假想市场来衡量

自然资源的价值。

23.、自然资源价格主要的理论模式

A、影子价格模型:影子价格是从资源有限性出发,以资源充分合理分配有效利用为核心,

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测量价格,是对资源使用价值的定量分析。

影子价格经济含义是: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是社会总效益最大是,该资源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总收益的增加量

B、边际机会成本模式:边际成本包括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成本、边际外部成本

边际生产成本:为了获得资源必须投入的直接费用

25、经济增长模式与环境质量P249

26、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1极弱可持续性:主张极弱可持续性观点的学者认为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四种资本是完全可替代的,只要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这四种资本的总和不少于当代人所拥有的资本总和,就意味着发展是可持续的;

○2弱的可持续性:认为人类拥有的四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替代的,但每种资本的消耗都有一个最低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

○3强可持续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自然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可持续性意味着必须保持资本结构不变;

○4极强可持续性:认为不仅不同类型的资本不可替代,而且同种类型的资本虽然可替代,其替代性也不强。可持续性要求不耗损任何不可再生资源,只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净产出部分。

总之,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经济增长、人类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资本的作用短期内可以部分相互替代,但不可能长期、完全相互替代。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资本必须以相对均衡的增长率增长。如果一个国家在这些资本增长上失衡,如人造资本快速增长,人力资本缓慢增长,而自然资本逐渐枯竭,那么这个国家就很可能遭受经济长期停滞和不可持续的恶果。27、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损耗○3酸的蔓延○4生物多样性减少

○5大气污染严重○6森林减少○7土地荒漠化扩大○8资源短缺

○9水污染严重○10团体废弃物成灾

28、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a 欠发达型环境问题:生产力水平地下,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使人口压力超过生态承载能力,造成环境退化;

b 增长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以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

c 发达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经济发达引起的以高消费为主的环境问题。

29、市场失灵:对于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上不能起作业或不能起有效作用。(原因:事物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产权不清晰、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不完全竞争、短期行为等)

政府失灵:

30、外部性: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某个人或厂商对其他人或厂商的福利造成的直接的非故意的单方面的影响,而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

外部性的内部化: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环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将外部性内部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多种方案可以实现

(1)庇古税:对污染排放征税。排放税旨在消除有污染损害造成的私人成本与社

会有效成本间的差别,通过税的调整使私人成本接近社会有效成本。

2)私人谈判:(科恩)如果外部性的当事人能够而且愿意通过协商将外部性内部化对其进行干预是不必要的。

3)公共政策方案

由于交易成本存在使私人间的协商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这是可以通过外部权力干预,可能绕过高额的交易费用问题,促进外部性问题解决。

4)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可以将减少外部性变为当事人的自觉行为,也能将外部性内部化特别是对生活污染源的削减。

31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由于污染的外部性特征,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污染者不会主动进行污染。

在现实中,政府,市场,社区是促使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

1)政府作用:政府可通过三种手段对污染者进行管理:意识命令-控制型手段;二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手段;三是鼓励性预防政策手段。

2)市场的作用:市场具有引导生产的功能。

3)社区的作用:a社区有助于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b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c可以弥补由于政府决策者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政策低效d社区有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32对减污手段的比较分析P306(理解)

33马尔萨斯的生活资源与人口关系论P19

34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论述题)P40-47

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现就从人口、资源、环境、技术和制度方面来着手分析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居于首要地位,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a.人口是经济社会系统的核心,可持续可发展的最终归宿是为了人。

b.人口规模的大小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c.人口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d.人口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a.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资源的永远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由之路。

b.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因为要保护资源和环境而盲目地

限制和停止对资源的开发时间

(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的目标的手段,科技进步对可持续的作用表现在:

a.科技进步是资源代换原理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促进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

资源代换,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减轻,降低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

b、科技进步可以有效地拓展人类对资源利用的空间,并高效地使用自然资源求满足人类的

各类需求。

c、科技进步可以使人们增加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丰

富了环境保护手段,提高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能力。

(4)制度与可持续发展

制度在可持续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制度在可持续发展中有基础作用

b.可持续发展因素中,资源和环境因素的特殊性,特别是外部性问题,凸显出制度的重要

性。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学科门类:经济学(02)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 我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在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水利、环境等学科雄厚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良好的协作研究条件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水资源经济、环境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项目影响评价、环境灾害评价与预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近5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具有扎实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创新精神,毕业后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从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人口经济学 2、环境经济学 3、资源经济学 4、可持续发展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应用语言学》(第十一讲)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黑板演示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一百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调整语言观、充分吸取营养 应用语言学建立和发展的标志是1984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建立,特别是1992《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几十年来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发展的背景:1、我国长期以来做了很多语言应用的工作,如语文教学、推广普通话等,这些工作现在仍是社会需要的,而且需要进一步做好,需要总结和发展理论;2、经济发展要求一部分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这方面应用语言学也有价值,如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结合应用的研究,飞信、语音聊天都是。3、语言学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了辩证法,尤其是实践论。进一步认识到理论来自实际应用和服务于实际应用。这方面我们教材介绍很多,不仅总结理论,还从哲学上找根据。总之,是社会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思想发展的结果,语言学者同社会需要等被动和主动的结合。 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不知道应用语言学本身有理论,当然谈不上研究和关注应用语言学理论。很多人轻视应用语言学及其理论。从事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人比较少,研究的困难比较多。 李宇明提到中国语言学缺乏理论问题(196页)。 语言学研究两个前途:迸发一股热情,热闹一下而已;形成我国历史上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又一个光辉的时期,适应、配合、保证和促使我国的语言学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大发展。力争第二个前途。 发展语言学的三大可能:我国语言资源丰富、可以提炼出理论;已有研究成果丰富;海外学术思想的引进(196-197页)。 调整语言观: 语言观是语言理论的核心部分,语言理论又是在调整语言观的过程中发展的。 语言观是对语言的认识,包括对语言学的认识,对语言生活、语言工作的认识。 (简单来说,语言观就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语言、研究语言) 语言观是需要经常调整的,语言的显现有个过程,人的认识的提高也有个过程,因此,认识语言也要有个过程,每个过程阶段有不同的语言观。 语言观的大的演变: 语言观要注意讨论语言同世界、语言同概念、语言同所指、语言同文化、语言同使用的关系。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宏观的问题。 六经:诗(诗经)书(尚书)礼(仪礼、礼记)易(易经)乐(乐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一综合复合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创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 摘要: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理论体系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在国外,既未见有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与教材,也没有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但国外对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把资源与环

境融为一体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展较早,相关著作与教科书较多。在国内分别以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书籍较多,把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多。但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少,作为教材的居多。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大多没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看成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在结构上表现为三大板块。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这种情况,既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来建设的思路不相适应,也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 无论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看,还是从学科建设的需求看,现有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都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定位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如邬沧萍,穆光宗(2000)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生态学、环境管理等诸多学科的一个综合。也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属于经济学范畴,如张象枢(2001)、罗丽艳(2003)。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其基本的落脚点和明确的研究方向,人口资源环境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人口经济学》硕士复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人口经济学》硕士复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约40% 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约40% 人口老龄化与退休经济学约20% 4)题型结构 简答题,4小题,各计15%,共计60% 论述题,2小题,各计20%,共计40%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规律。 3、运用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定义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古典人口经济学思想与理论 我国古代人口经济关系思想;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马歇尔、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理论与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学理论。 (三)现代宏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及发展 西蒙·库兹涅茨、理查德·伊斯特林、西奥多·舒尔茨等提出的现代宏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哈维·莱本斯坦、加里·贝克尔等建立的人口经济学的微观经济模型;人口经济学理论新发展,如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人口爆炸论;人口压力论;资源耗竭说;增长极限论;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等。 二、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 (一)人口增长率与世界人口增长轨迹 人口增长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人口迁移的经济效益;典型的年龄结构模式;世界人口增长轨迹;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悲观主义观点和乐观主义观点;人口变化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引起的经济效应。 (三)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现状和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城市化进程的经济效应;城市化过程带来的教育和监管问题。 (三)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

应用语言学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 应用语言学的定义是什么?(广义、狭义) 答案:狭义:主要指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 广义:包括语言和语言学应用的各个方面。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的规律的学科。 2.简述语言学的大概分类。 答:语言教学语言规划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广) 3.简述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答: 4. 有人认为应用语言学只是对语言理论的运用,它本身没有理论,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 5. 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 二者的分工 本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凡是属于语言要素、语言自身结构系统的研究是本体语言学;凡是属于与社会各方面有关的语言研究则是应用语言学。 2. 二者的联系 本体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是应用语言学的基础,没有本体语言学的深入研究,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就必然是模糊的、被动的、浅层次的,因为应用语言学要吸取、要利用本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但应用语言学又不仅仅是单一方向的吸收,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本体语言学的研究,不断地丰富本体语言学的内容。因为出于不同目的的应用研究对语言审视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它有时可以发现很多本体语言学研究自身不能发现的问题,可以挖掘出仅从本体语言学本身难以发现的规律。 6. 举例说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主要来源。 答:应用语言学有多种理论来源: 1.借鉴西方语言理论,又有所发展的 层次分析法, 源自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λ假如在这时候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造成庄稼徒长。 λ假如在这时候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使棉桃因缺乏营养而脱落。 中介语理论也源自西方的语言理论。 ↓小妹妹哭在客厅里。 ↓我喜欢他,却他不喜欢我。 2. 借鉴语言学之外的 λ借鉴法学的―无罪推定‖原则 涉及到、见诸于、凯旋而归、悬殊很大…… 叠架形式 杀戮、富饶、祈求、匹配 借鉴医学的―误诊学‖ 医学的误诊语言规范研究中的―误诊‖ 流淌、概貌、美帝、恢复疲劳、打扫卫生…… 3. 借鉴东方哲学的 中间状态理论 混沌论 1. ―你、你、你怎么才来?我都、都等着急了。‖ ―实在对不起,我刚要出门,就接了个电话。别生气,晚上请你吃饭,算我赔罪,怎么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初稿格式

初投稿格式模板 特请注意: 1.为便于匿名外审,仅首页出现作者姓名、单位、基金信息。 2.请严格按照本模板格式化后投稿,字体字号方便阅读即可。 中国煤炭产业效率及其规制效应分析 李××1, 2王××1成××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由于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规制以提升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应该成为煤炭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政府试图对煤炭产业实施再规制的当下,科学考察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评价现有主要政策对煤炭产业效率的规制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2007-2012年的数据,构建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基于SFA方法检验技术水平、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产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①样本期内,煤炭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稳定,但技术效率却出现了恶化趋势;②规模较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都高于规模较小企业,而特大型企业的规模效率却不一定高;③技术水平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的正向效应明显,而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的负向效应明显。这意味着,要想规制不伤害煤炭产业效率,就要短期内鼓励煤炭企业加大R&D投入以提升效率水平,而中长期要引导煤炭企业循序渐进加大安全投入以避免“暴饮暴食”和“消化不良”,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支持煤炭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努力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同时,应在目前资源整合政策效应已显现的基础上,继续“抓大放小”,扶持适度规模的中大型煤炭企业和关停并转小煤矿,以促进整个煤炭产业效率水平提升。 关键词煤炭产业;效率;规制效应;中国 收稿日期:2015-05-14 作者简介:李××,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王××,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成××,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通讯作者:成××,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批准号:××××××),“我国煤炭资源清洁化×××××××××”(批准号:××××××);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

应用语言学试卷1

一 填空(2*15) 1,计算机自动分词的手段有两种:一是( ),二是( )。 2,法律语言的特点有( )( )( )( )。 3. 应用语言学课题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 4 .随机抽样包括( )、( )( )( )。 5. 公关语言大体可以分为( )、( )、( )、( )。 二 名词解释(5*4). 1.《普通语言学教程》 2. 计算语言学 3. 应用语言学 4. 中介理论 三 简答题(10*3) 1.以实例说明现在语言交际研究的特点。 2. 简要说明认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3.有人说“鞠个躬”是不规范的,因为“鞠躬”不是动宾式结构,古汉语里没有“鞠个躬”。你怎么看? 四 论述题(20*1) 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您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 填空(2*15) 1,计算机自动分词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机械切分),二是(智能切分)。 2,法律语言的特点有(庄重性 )(严谨性)(平易性)(技术性)。 3. 应用语言学课题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4.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 5.公关语言大体可以分为( 接近 )、(说服 )、(应急 )、( 拒绝 )。 二 名词解释(5*4). 1.《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编辑出版的,这本书的出版,使索绪尔成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各个流派的共同的学术来源。本书中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研究的对象,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重视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体系,从不孤立的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 不过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割裂了共时与历时的关系等。 2. 计算语言学 厦门大学《______》课程试卷 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___试卷类型:(A 卷/B 卷)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排名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组织实践能力和写作创新精神,及较熟练的外语水平,能够在国家人口管理与政策研究部门、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教学以及实际管理部门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008,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 前在三区就业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武汉大学:https://www.sodocs.net/doc/54840832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南开大学:https://www.sodocs.net/doc/54840832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中国人民大学:https://www.sodocs.net/doc/54840832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复旦大学:https://www.sodocs.net/doc/54840832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北京大学:https://www.sodocs.net/doc/54840832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A+、A、B+、B各选部分代表院校)2008年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人口、资源与环 境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笔记重点

人口经济学读书笔记 一、学科介绍 人口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诞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的一门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边缘学科,它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它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经济的畴。 (一研究对象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 (二研究容 主要包括: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移、转变、投资、人口与资源环境等。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和统计分析。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在联系。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前者可以揭示不同

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在联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口经济学是人口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在人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是经济科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口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所学书本介绍 《人口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仲生著,全书共共14章,主要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人口变动 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经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

应用语言学概论

应用语言学概论 一、绪论 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 应用语言学学科建立前的情况 提出: 19世纪末,波兰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独立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就是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法国召开与国际应用语言学会的成立。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就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1995年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举行与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的筹建。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1、1898年马建忠的语法书《马氏文通》就是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书。 2、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我国的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阶段,主要就是我国传统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3、传统语文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语言文字学始于章炳麟,她的《文始》就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本有理论有系统的语源学著作。她为“语言文字学”定名,提出语言文字发生发展的理论,汉语与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理论,语言文字进化、统一的理论。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我国语言学进入现代语言学,或从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 2、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就是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可概括为三个运动: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得书面语的正统地位)、大众语运动、国语运动 3、新中国成立初到实行改革开放(1949——1978《中国语文》复刊),主要围绕语文知识大普及开展的。 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到现在的情况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就是: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1984年前后的背景,一就是语言文字工作决策要进一步科学化;二就是语言科学研究要进一步为国家建设服务;三就是新兴的交叉学科要进一步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创刊后,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界有了发表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 《中国人民共与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其颁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将走上法制的轨道。 应用语言学学科的任务与本课程的目的 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三个背景决定了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的任务,即:1、解决语言应用各方面的实际问题;2、解决决策问题;3、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 总体来瞧,应用语言学可以分为四大块:语言教学、语言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广义的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 应用语言学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其次就是语言以及语言应用的理论的研究;再次要关注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有学科建设例如队伍的培养等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同它的性质有关,一就是基础课,二就是包含许多基础理论。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意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正文 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意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一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和谐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以人口与耕地资源为例,1952年,我国人口为5.7亿,耕地面积1.24亿公顷,人均耕地0.22公顷;2000年人口数量已接近13亿,耕地面积虽然也有所增加,但远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减至0.08公顷,比1952年减少了一半多。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解决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所带来的食物不足问题,人们一方面采取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如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将大片草原和森林开垦为耕地,这种做法虽然在近期内对缓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严惩的生态失调问题,从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人们采取的另一个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措施,就是依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用量,以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地肥力衰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不利因素。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对矿物资源的开采量迅速增加,资源储量的有限性与需求增量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在这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最严重的3大问题中,我国最先关注的是人口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就意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过控制人口增长和鼓励节制生育的主张;在学术界,也开始摆脱前苏联"人口快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的思维模式,马寅初先生发表了《新人口论》,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的矛盾,使人们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随之而来的反右扩大化、3年经济困难以及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控制人口的工作未能开展起来。进入70年代后,我国正式启动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适应于计划生育实践的需求,人口学研究开始恢复,并得到很快发展。正是由于在人口理论上首先解决了"三马"之间的关系,即在我国计划生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批判马尔萨斯的关系,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联系与区别,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挖掘出了"两种生产"理论,找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从而才为计划生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人口理论的先行,如果不是理论工作者在"老祖宗"那里找到了"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尚方宝剑",在当时的极左思想干扰下,很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与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或者P81 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与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与心理的付出与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 适度人口:p94 经济适度人口:p94 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就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就是说人口质量就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与。PQLI指数:p100 HDI指数:p101 ASHA指数:p102 “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 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与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P118 城市化:p125 过度城市化:p129 逆城市化:p131 自然资源:p171 耗竭性资源:p171 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与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p172本身没有自我循环生长的能力,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日渐消耗减少的自然资源。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p194 公地悲剧:p198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她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她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与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与空气,都就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就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

应用语言学重点知识汇总..复习过程

Chapter one: The Natur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特点) 1) It h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独立性) a) it has its own object of study; b) it has its own scientific system of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c) it has its own researchers. 2) 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跨学科) 3) It is an applied science(应用性) 应用语言学包含着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方面:语言理论,语言描写和语言教学。 语言理论的作用是为语言教师提供关于一般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得知识;

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使语言教师了解英语的结构特点、获得语言洞察力。这两部分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4) It is an empirical science(试验性) Like natural science, applied linguistics uses experiments as its basic way of research, emphasizing objectivity, systematicness, explicitness and economy. (客观性,系统性,明确性,经济性) The Task of Applied Linguistics (任务) 1) a comprehensive and up-to-date grasp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更好理解掌握最新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 2) an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全面了解影响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各种因素) 3) a basic knowledge about different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一个语言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 英语教学法主要是立足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成果。应用语言学主要是站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教学。 在言语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语境中,人们有时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另一种表达方式——虚拟结构,把自己的思想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1) You wouldn’t have made this mistake if you had been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期末相关题目总结资料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期末相关题目总结资料 1.数据包括DEA SFA 各有的利弊DEA三阶段 (SFA与DEA构造生产前沿的方法不同。SFA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生产函数和随机扰动项构造出随机生产前沿,而DEA 是根据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选出一个或几个决策单元作为技术有效点,进而构造出生产前沿。)SFA优点 考虑了随机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它实质上将实际产出分为生产函数、随机因素和技术无效率三部分。 SFA缺点 SFA处理多产出则较为复杂,需要将多产出合并成一个综合产出或者利用距离函数解决。 DEA优点 与BCC CCR模型相比重新计算了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的效率,最终区分了原来都处于前沿面上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水平。 能直接处理多产出情况 不需要考虑生产前沿的具体形式,仅需要投入产出数据,模型容易做其他形式的扩展 DEA缺点 把实际产出小于前沿产出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技术效率原因,忽略了随机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它实质上将实际产出分为生产前沿和技术无效率两部分。 在分析影响效率因素上,SFA更为方便。 三阶段DEA 第一阶段,传统的DEA算出TE,PE和SE,投入产出的冗余量; 第二阶段,用SFA对影响DEA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考虑影响因素,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修正,重新进行DEA分析 课堂笔记: 2.技术溢出效应的含义方法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通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溢出 逆向技术溢出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通过与东道国的技术领先者建立紧密的联系,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积极的外溢效应;利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及其相关产业的联系,实现知识获取,获得反向外溢。技术溢出方式实现。 3.EKC曲线和影响因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

应用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上课笔记整理篇 1.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区别: 理论语言学回答的是“语言是什么?”;应用语言学回答的是“语言有什么用?怎么用?” 理论语言学是“体”,即所谓的本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用”“体之用”“其他学科之用” 2.①“应用语言学”不是应用语言学几个分支学科的拼合。 不是分支学科甲加分支学科乙加分支学科丙。也就是说,“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所有的滚珠以及跟槽的接触部的动态规律,包括共性和个性。 ②语言学之外也有理论。 应用语言学跟本体语言学一样,也从其他的学科吸取营养。 ③应用语言学理论最根本的最终来源是语言生活实践。 语言生活实践→应用语言学理论 3.本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交叉性: 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文化语言学、民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有交叉 4.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一、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的是跨学科的。 首先,它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来探索人类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其次,在对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项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脑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有时还要借助于对由脑损伤和发育障碍导致的病例分析。 最后,人类言语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因素直接决定了语言系统的变化,对言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人类言语活动心理机制的研究不仅依赖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采纳和吸收了语言学、社会学、生理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个内在的认识系统,他创立了生成语言学。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为人类独有、与生俱来,以一种内在的、隐性的知识内置于人的大脑之中,这种天赋的语言知识他称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人类共有的语言能力,区别于人的其他认知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先决条件。 ①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ABC A.语言理解:人们如何运用语言、人们如何理解他们所听到的或读到的内容。 语言理解分为两个方面:口语的理解和书面语的理解——语法结构+意义+背景知识(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相关信息) B.语言生成: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了解比较多,面对语言的生成的了解相对比较少,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对要理解的材料的控制比较容易,面对人是如何生成语言的控制则要困难得多。语言的生成主要分为言语的产生和书面语产生。 ·言语的生成的实验方法:谈话录音然后对录音材料进行分析;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言语错误 C.语言习得:语言获得是指人类个体对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由于语言学习能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语言获得就成为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些研究者认为,语言获得问题的研究将对揭示人类言语活动的本质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语言获得是否是人的先天能力? 一、如果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先天的,那么:

谈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增长,而财富要用资源生产出来,还要有创造财富的环境条件。未来的下一个30年中,我们如果不转变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模式,7%—9%的经济高速增长,要满足13.33到15.5亿人口水平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还包括他们就业手段和场所的投资和建设,中国目前现有,甚至是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能满足吗?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说,显然是支撑不住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当严峻。 人口规模太大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两难 人口超过适度规模太多。按照主流人口和经济学家们的测算,中国国土的人口承载容量在6 .5—10亿之间,适度人口规模应当在这个范围内。2009年底中国人口规模已达13 .34亿人,2040年保守估计可能会达到15 .5亿。目前,中国人均耕地排在世界倒数第6位,农业劳动力劳均耕地排在孟加拉和越南之后,为倒数第3位。中国供生活和发展的优良国土比例不大,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划一条直线,只有5%的人口生活在西部64%的国土上,而95%的人口生活在东部36%的优良国土上。如果仅按东部人口密度计算,每平方公里364人,排在孟加拉(1102人)和印度(393)之后,为全球第三位!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两难选择。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至今少生育了3—4亿人口,为平衡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未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看来存在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改变政策,放开生育,2040年人口规模可能达到16 .5亿,甚至更多,从而形成就业、资源、环境等方面更大的压力,国力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在城市中长时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未来也会存在人口年轻的红利下降,养老成本上升的问题。 水土不堪重负与生态环境不佳 有限的国土不堪巨额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中国有全球近20%的人口生活在全球6.44%的陆地面积上,而且人口承载的压力集中在东部。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7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还有30余万平方公里潜在沙化土地,影响着4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只占6.09%。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 .92万平方公里,受污水、固体垃圾和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1/10以上,草原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为13 .5亿亩。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大陆耕地质量不高并被严重污染,沙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低,草原退化严重,村庄分散性密集占用耕地过多,国土灰黄不堪。 目前的淡水资源供给相当紧张,并且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越来越多地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缺水在300—5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在正常年份中,缺口达60亿立方米,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667个城市中420个缺水,共计105亿立方米。从2008年对2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行的不完全调查看,共有漏斗81个,总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并且其趋势是,下沉越来越深,面积越来越大。而且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对200条干支流的409个断面检测,Ⅳ类和Ⅳ以下水质断面占到45%,28个国控重点湖Ⅳ类和Ⅳ以下水质的占78.6%。 农村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村庄分散不成规模,管网和污水厂投资太大,在经济上几乎无治理的可行性。由于农村产业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农业化肥农药面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污水灌溉耕地,农业养殖粪便污染,加上村庄生活及废弃物污染,导致农村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7亿农村人口饮用水源不合格,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田雪原 自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引起理论界关注。具有较多共识的是:以人为本是总的思想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和当前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阶段,剩下来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以为,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社会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问题,不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制度是关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对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公平制度;重点是向弱势群体倾钭,保证各阶层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打好这个基础,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不能巩固。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坚持并切实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结构 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立足于环境,主张“生态核心论”者有之;强调人口因素的作用,主张“人口中心论”者有之;认为经济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主张“经济决定论”者有之,等等。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可如下图1所示: 图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和关系 上图1中,实线“——”表示要素之间直接作用关系,虚线“……”表示要素之间间接作用关系。宏观上可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从资源角度审视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都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社会资源的物质变换,更多的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物质变换。因而没有资源的物质变换便谈不上发展,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 人口——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人类参与的自然资源进行的物质变换,是自然进化;只有人类参与并且按照人的目的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上我们所说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会员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代际关系上定义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多共识,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宗旨。发展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紧紧同人口变动,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口的生产活动和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