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结构1800试题-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 - 答案

数据结构1800试题-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 - 答案

数据结构1800试题-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 - 答案
数据结构1800试题-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 - 答案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答案

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1. 错误。对于完全二叉树,用一维数组作存储结构是效率高的(存储密度大)。

4. 错误。数组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不仅有值,还有下标。因此,可以说数祖是元素值和下标构成的偶对的有穷集合。

5. 错误。数组在维数和界偶确定后,其元素个数已经确定,不能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

6. 错误。稀疏矩阵转置后,除行列下标及行列数互换外,还必须确定该元素转置后在新三元组中的位置。

8. 错误。广义表的取表尾运算,是非空广义表除去表头元素,剩余元素组成的表,不可能是原子。

9. 错误。广义表的表头就是广义表的第一个元素。只有非空广义表才能取表头。

10. 错误。广义表中元素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表(包括空表和非空表)。

11. 错误。广义表的表尾,指去掉表头元素后,剩余元素所组成的表。

三、填空题

1. 顺序存储结构

2.(1)9572(2)1228

3.(1)9174(2)8788

4. 1100

5. 1164 公式:LOC(a ijk)=LOC(a000)+[v2*v3*(i-c1)+v3*(j-c2)+(k-c3)]*l (l为每个元素所占单元数)

6. 232

7. 1340

8. 1196

9. 第1行第3列

10. (1)270 (2)27 (3)2204 11. i(i-1)/2+j (1<=i,j<=n)

12. (1)n(n+1)/2 (2)i(i+1)/2 (或j(j+1)/2) (3)i(i-1)/2+j (4)j(j-1)/2+i (1<=i,j<=n)

13. 1038 三对角矩阵按行存储:k=2(i-1)+j (1<=i,j<=n)

14. 33 (k=i(i-1)/2+j) (1<=i,j<=n)

15. 非零元很少(t<

17. 上三角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第r(1≤r≤n) 行有n-r+1个元素,a ij所在行的元素数是j-i+1。所以,元素在一维数组的下标k和二维数组下标关系:k=((i-1)*(2n-i+2))/2+(j-i+1)=(i-1)(2n-i)/2+j (i≤j)

18. 93 19. i(i-1)/2+j 20. 线性表 21. 其余元素组成的表

22. (1)原子(单元素)是结构上不可再分的,可以是一个数或一个结构;而表带结构,本质就是广义表,因作为广义表的元素故称为子表。

(2)大写字母(3)小写字母(4)表中元素的个数(5)表展开后所含括号的层数23. 深度 24.(1)()(2)(())(3)2 (4)2

25. head(head(tail(tail(head(tail(tail(A)))))))

26. 表展开后所含括号的层数 27.(1)5 (2)3

28. head(head(tail(LS))) 29. head(tail(tail(head(tail(head(A))))))

30. head(tail(head(tail(H)))) 31. (b) 32. (x,y,z) 33. (d,e)

34. GetHead(GetHead(GetTail(L)))

35. 本算法中,首先数组b中元素以逆置顺序放入d数组中,然后数组a和数组d的元素比较,将大者拷贝到数组c。第一个WHILE循环到数组a或数组d结尾,第二个和第三个WHILE 语句只能执行其中的一个。

(1)b[m-i+1](2)x:=a[i](3)i:=i+1(4)x:=d[j](5)j:=j+1 (6)k:=k+1(7)i<=l (8)j<=m

36.(1)(i==k) return(2)i+1(3)i-1(4)i!=k

本算法利用快速排序思想,找到第k个元素的位置(下标k-1因而开初有k--)。内层do 循环以t(t=a[low])为“枢轴”找到其应在i位置。这时若i等于k,则算法结束。(即第一个空格处if(i==k) return)。否则,若ik,则在low 到i-1间去找,直到找到i=k为止。

37.逆置广义表的递归模型如下

f(LS)=

上面app END(a,b)功能是将广义表a和b作为元素的广义表连接起来。

(1)(p->tag==0) //处理原子

(2)h=reverse(p->val.ptr.hp) //处理表头

(3)(p->val.ptr.tp) //产生表尾的逆置广义表

(4)s->val.ptr.tp=t; //连接

(5)q->val.ptr.hp=h //头结点指向广义表

38. 本题要求将1,2,...,n*n个自然数,按蛇型方式存放在二位数组A[n][n]中。“蛇型”方式,即是按“副对角线”平行的各对角线,从左下到右上,再从右上到左下,存放n2个整数。对角线共2n-1条,在副对角线上方的对角线,题目中用k表示第k条对角线(最左上角k=1),数组元素x和y方向坐标之和为k+1(即题目中的i+j=k+1)。副对角线下方第k 条对角线与第2n-k条对角线对称,其元素的下标等于其对称元素的相应坐标各加(k-n)。(1)k<=2*n-1 //共填2*n-1条对角线

(2)q=2*n-k //副对角线以下的各条对角线上的元素数

(3)k%2!=0 //k为偶数时从右上到左下,否则从左下向右上填数。(本处计算下标i和j)(4)k>=n //修改副对角线下方的下标i和j。

(5)m++;或m=m+1 //为填下个数作准备,m变化范围1..n*n。

本题解法的另一种思路见本章算法设计题第9题。

39.本题难点有二:一是如何求下一出圈人的位置,二是某人出圈后对该人的位置如何处理。

按题中要求,从第s个人开始报数,报到第m个人,此人出圈。n个人围成一圈,可看作环状,则下个出圈人,其位置是(s+m-1)%n。n是人数,是个变量,出圈一人减1,算法中用i表示。对第二个问题,算法中用出圈人后面人的位置依次前移,并把出圈人的位置(下标)存放到当时最后一个人的位置(下标)。算法最后打印出圈人的顺序。

(1)(s+m-1) MOD i //计算出圈人s1

(2)s1:=i //若s1=0,说明是第i个人出圈(i%i=0)

(3)s1 TO i-1 //从s1到i依次前移,使人数减1,并将出圈人放到当前最后一个位置A[i]=w。

40. 若第n件物品能放入背包,则问题变为能否再从n-1件物品中选出若干件放入背包(这时背包可放入物品的重量变为s-w[n])。若第n件物品不能放入背包,则考虑从n-1件物品选若干件放入背包(这时背包可放入物品仍为s)。若最终s=0,则有一解;否则,若s<0或虽然s>0但物品数n<1,则无解。

(1)s-w[n],n-1 //Knap(s-w[n],n-1)=true

(2)s,n-1 // Knap←Knap(s,n-1)

四、应用题

1、958 三维数组以行为主序存储,其元素地址公式为:

LOC(A ijk)=LOC(A c1c2c3)+[(i-c1)V2V3+(j-c2)V3+(k-c3)]*L+1

其中c i,d i是各维的下界和上界,V i=d i-c i+1是各维元素个数,L是一个元素所占的存储单元数。

2. b对角矩阵的b条对角线,在主对角线上方和下方各有?b/2?条对角线(为叙述方便,下面设a=?b/2?)。从第1行至第a行,每行上的元素数依次是a+1,a+2,...,b-2,b-1,最后的a 行上的元素个数是 b-1,b-2,...,a+1。中间的(n-2a )行,每行元素个数都是b。故b条对角线上元素个数为 (n-2a)b+a*(a+b)。存放在一维数组V[1..nb-a(b-a)]中,其下标k与元素在二维数组中下标i和j的关系为:

k=

3.每个元素32个二进制位,主存字长16位,故每个元素占2个字长,行下标可平移至1到11。

(1)242 (2)22 (3)s+182 (4)s+142

4.1784 (公式:Loc(A ijkl)=100(基地址)+[(i-c1)v2v3v4+(j-c2)v3v4+(k-c3)v4+(l-c4)]*4

5. 1210+108L (LOC(A[1,3,-2])=1210+[(k-c3)v2v1+(j-c2)v1+(i-c1)]*L(设每个元素占L个存储单元)

6. 数组占的存储字节数=10*9*7*4=2520;A[5,0,7]的存储地址=100+[4*9*7+2*7+5]*4=1184

7. 五对角矩阵按行存储,元素在一维数组中下标(从1开始)k与i,j的关系如下:

k=

A[15,16]是第71个元素,在向量[-10:m]中的存储位置是60 。

8.(1)540 (2)108 (3)i=3,j=10,即A[3,10] 9. k=i(i-1)/2+j 10. 稀疏矩阵A有t个非零元素,加上行数mu、列数nu和非零元素个数tu(也算一个三元组),共占用三元组表LTMA的3(t+1)个存储单元,用二维数组存储时占用m*n个单元,只有当3(t+1)

11.参见10。

12. 题中矩阵非零元素用三元组表存储,查找某非零元素时,按常规要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查找,属于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若使查找时间得到改善,可以建立索引,将各行行号及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素在数组B中的位置(下标)偶对放入一向量C中。若查找非零元素,可先在数组C中用折半查找到该非零元素的行号,并取出该行第一个非零元素在B中的位置,再到B中顺序(或折半)查找该元素,这时时间复杂度为O(l o gn)。

13.(1)176 (2)76和108(3)28和116。

14.(1)k = 3(i-1) (主对角线左下角,即i=j+1)

k = 3(i-1)+1 (主对角线上,即i=j)

k = 3(i-1)+2 (主对角线上,即i=j-1)

由以上三式,得 k=2(i-1)+j (1≤i,j≤n; 1≤k≤3n-2)

(2)103*103-(3*103-2)

15. 稀疏矩阵A采用二维数组存储时,需要n*n个存储单元,完成求Σa ii(1<=i<=n)时,由于a[i][i]随机存取,速度快。但采用三元组表时,若非零元素个数为t,需3(t+1)个存储单元(第一个分量中存稀疏矩阵A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个数,以后t个分量存各非零元素的行值、列值、元素值),比二维数组节省存储单元;但在求Σa ii(1<=i<=n)时,要扫描整个三元组表,以便找到行列值相等的非零元素求和,其时间性能比采用二维数组时差。16. 特殊矩阵指值相同的元素或零元素在矩阵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因此可以对非零元素分配单元(对值相同元素只分配一个单元),将非零元素存储在向量中,元素的下标i和j和该元素在向量中的下标有一定规律,可以用简单公式表示,仍具有随机存取功能。而稀疏矩阵是指非零元素和矩阵容量相比很小(t<

17.一维数组属于特殊的顺序表,和有序表的差别主要在于有序表中元素按值排序(非递增或非递减),而一维数组中元素没有按元素值排列顺序的要求。

18.n(n+1)/2(压缩存储)或n2(不采用压缩存储)

19.LOC(A[i,j])=LOC(A[3,2])+[(i-3)*5+(j-2)]×2 (按行存放)

LOC(A[i,j])=LOC(A[3,2])+[(j-2)*6+(i-3)]×2 (按列存放)

20.n阶下三角矩阵元素A[i][j](1<=i,j<=n,i>=j)。第1列有n个元素,第j列有n-j+1个元素,第1列到第j-1列是等腰梯形,元素数为(n+(n-j+2)(j-1)/2,而a ij在第j列上的位置是为i-j+1。所以n阶下三角矩阵A按列存储,其元素a ij在一维数组B中的存储位置k 与i和j的关系为:

k=(n+(n-(j-1)+1)(j-1)/2+(i-j+1)=(2n-j)(j-1)/2+i

21.三对角矩阵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各有两个非零元素,其余每行均有三个非零元素,所以共有3n-2个元素。

(1)主对角线左下对角线上的元素下标间有i=j+1关系,k与i和j的关系为k=3(i-1);主对角线上元素下标间有关系i=j,k与i和j的关系为k=3(i-1)+1; 主对角线右上那条对角线上元素下标间有关系i=j-1,k与i和j的关系为k=3(i-1)+2。综合以上三等式,有k=2(i-1)+j (1<=i,j<=n, |i-j|<=1)

(2)i=k/3+1;(1≤k≤3n-2) // k/3取小于k/3的最大整数。下同

j=k-2(i-1)=k-2(k/3)=k%3+k/3

22.这是一个递归调用问题,运行结果为:DBHEAIFJCKGL

23.(1)FOR循环中,每次执行PerfectShuffle(A,N)和CompareExchange(A,N)的结果:

第1次:A[1..8]=[90,30,85,65,50,80,10,100]

A[1..8]=[30,90,65,85,50,80,10,100]

第2次:A[1..8]=[30,50,90,80,65,10,85,100]

A[1..8]=[30,50,80,90,10,65,85,100]

第3次:A[1..8]=[30,10,50,65,80,85,90,100]

A[1..8]=[10,30,50,65,80,85,90,100]

(2)Demo的功能是将数组A中元素按递增顺序排序。

(3)PerfectShuffle 中WHILE循环内是赋值语句,共2N次,WHILE外成组赋值语句,相当2N个简单赋值语句;CompareExchange中WHILE循环内是交换语句,最好情况下不发生交换,最差情况下发生N次交换,相当于3N个赋值语句;Demo中FOR循环循环次数log22N,故按赋值语句次数计算Demo的时间复杂度为:最好情况:O(4N*log22N)≈O(Nlog(2*N));最差情况:O((4N+3N)*log22N)≈O(Nlog(2*N))。

24. 这是一个排序程序。运行后B数组存放A数组各数在排序后的位置。结果是:

A={121,22,323,212,636,939,828,424,55,262}

B={3,1,6,4,8,10,9,7,2,5}

C={22,55,121,212,262,323,424,639,828,939}

25.(1)c=(2)a=

26.(1)同上面26题(1)

(2)对c数组的赋值同所选择的下标i和j的次序(指外层循环用j内层用i)没有关系

(3)同上题26(2)

(4)对i,j下标取反序后,重复执行第(3)步,A数组所有元素均变为2。(在机器上验证,反复循环3次后,所有元素均变为2)

27.错误有以下几处:

(1)过程参数没有类型说明;(2)出错条件判断:缺少OR(i+k>last+1);

(3)删除元素时FOR循环应正向,不应用反向DOWNTO;(4)count没定义;

低效体现在两处:

(1)删除k个元素时,不必一个一个元素前移,而应一次前移k个位置;

(2)last指针不应一次减1,而应最后一次减k。

正确的高效算法如下:

const m=64;

TYPE ARR=ARRAY[1..m] OF integer;

PROCEDURE delk(VAR A:ARR;VAR last:integer;i,k:integer);

{从数组A[https://www.sodocs.net/doc/555145954.html,st]中删除第i个元素起的k个元素,m为A的上限}

VAR count:integer;

BEGIN

IF(i<0)OR(i>last)OR(k<0)OR(last>m)OR(i+k>last+1)

THEN write(’error’)

ELSE[FOR count:= i+k TO last DO A[count-k]:=A[count];

last:=last-k;]

END;

28. 这是计数排序程序。

(a)c[i](1<=i<=n)中存放A数组中值为i的元素个数。

(b)c[i](1<=i<=n)中存放A数组中小于等于i的个数。

(c)B中存放排序结果,B[1..n]已经有序。

(d)算法中有4个并列for循环语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29.上三角矩阵第一行有n个元素,第i-1行有n-(i-1)+1个元素,第一行到第i-1行是等腰梯形,而第i行上第j个元素(即a ij)是第i行上第j-i+1个元素,故元素A ij在一维数组中的存储位置(下标k)为:

k=(n+(n-(i-1)+1))(i-1)/2+(j-i+1)=(2n-i+2)(i-1)/2+j-i+1

30.将上面29题的等式进一步整理为:

k=(n+1/2)i-i2/2+j-n,

则得f1(i)=(n+1/2)i-i2/2,f2(j)=j,c=-n。

31.(1)将对称矩阵对角线及以下元素按行序存入一维数组中,结果如下:

(2)因行列表头的“行列域”值用了0和0,下面十字链表中行和列下标均从1开始。

注:上侧列表头H i和左侧行表头H i是一个(即H1、H2、H3和H4),为了清楚,画成了两个。

32.(1)k=(2n-j+2)(j-1)/2+i-j+1 (当i≥j时,本题n=4)

k=(2n-i+2)(i-1)/2+j-i+1 (当i

(2)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为:s=((4,4,6),(1,1,1),(1,4,2),(2,2,3),(3,4,5),(4,1,2),(4,3,5)。其中第一个三元组是稀疏矩阵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个数。其它三元组均为非零元素行值、列值和元素值。

33.(1)k=2(i-1)+j (1≤i,j≤n,|i-j|≤1)

i=floor(k/3)+1 // floor(a)是取小于等于a的最大整数

j=k-2(i-1)

推导过程见上面第25题。

(2)行逻辑链接顺序表是稀梳矩阵压缩存储的一种形式。为了随机存取任意一行的非零

元,需要知道每一行第一个非零元在三元组表中的位置。为此,除非零元的三元组表外,还需要一个向量,其元素值是每行第一个非零元在三元组表中的位置。其类型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 int mu,nu,tu; //稀梳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个数

int rpos[maxrow+1]; //行向量,其元素值是每行第一个非零元在三元组表中的位置。

Triple data[maxsize];

}SparsMatrix;

因篇幅所限,不再画出行逻辑链接顺序表。

34.各维的元素数为d i-c i+1,则a[i1,i2,i3]的地址为:

a0+[(i1-c1)(d3- c3+1)(d2- c2+1)+(i2-c2)(d2- c2+1)+(i3-c3)]*L

35.主对角线上元素的坐标是i=j,副对角线上元素的坐标i和j有i+j=n+1的关系

(1)i=j或i=n+1-j (1≤i,j≤n)

(2)非零元素分布在两条主、副对角线上,除对角线相交处一个元素(下称“中心元素”)外,其余每行都有两个元素。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在向量B中存储的下标是k=2i-1(i=j, 1≤i,j≤n,1<=k<=2n-1)。

副对角线上的元素,在中心元素前,在向量B中存储的下标是k=2i(i<>j, 1≤i,j≤n/2);在中心元素后,其下标是k=2(i-1)(i<>j,n/2+1≤i,j≤n, 1<=k<=2n-1)。

(3)a ij在B中的位置K=

36. 由于对称矩阵采用压缩存储,上三角矩阵第一列一个元素,第二列两个元素,第j列j 个元素。上三角矩阵共有n (n+1)/2个元素。我们将这些元素存储到一个向量B[n(n+1)/2+1]中。可以看到B[k]和矩阵中的元素a ij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则其对应关系可表示为:k=( 1<=i,j<=n,

1<=k<=n(n+1)/2)

int MAX(int x,int y)

{ return(x>y?x:y);

}

int MIN(int x,int y)

{ return(x

}

37. 设用mu,nu和tu表示稀疏矩阵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个数,则转置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的个数分别是nu,mu和tu。转置可按转置矩阵的三元组表中的元素顺序进行,即按稀疏矩阵的列序,从第1列到第nu列,每列中按行值递增顺序,找出非零元素,逐个放入转置矩阵的三元组表中,转时行列值互换,元素值复制。按这种方法,第1列到第1

个非零元素一定是转置后矩阵的三元组表中的第1个元素,第1列非零元素在第2列非零元素的前面。这种方法时间复杂度是O(n*P),其中p是非零元素个数,当p和m*n同量级时,时间复杂度为O(n3)。

另一种转置方法称作快速转置,使时间复杂度降为O(m*n)。它是按稀疏矩阵三元组表中元素的顺序进行。按顺序取出一个元素,放到转置矩阵三元组表的相应位置。这就要求出每列非零元素个数和每列第一个非零元素在转置矩阵三元组表中的位置,设置了两个附加向量。

38. 广义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子表,即广义表是原子或子表的有限序列,满足线性结构的特性:在非空线性结构中,只有一个称为“第一个”的元素,只有一个成为“最后一个”的元素,第一元素有后继而没有前驱,最后一个元素有前驱而没有后继,其余每个元素有唯一前驱和唯一后继。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义表属于线性结构。

39. 数组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同时每个元素又有唯一下标限定,可以说数组是值和下标偶对的有限集合。n维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处于n个关系之中,每个关系都是线性的,且n维数组可以看作其元素是n-1维数组的一个线性表。而广义表与线性表的关系,见上面38题的解释。

40.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必须具有相同性质,属于同一数据对象。广义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子表。其它请参见38

41.(1)(c,d)(2)(b)(3)b (4)(f)(5)()

42. Head(Tail(Head(Head(L1))))

Head(Head(Head(Tail(Head(Tail(L2))))))

类似本题的另外叙述的几个题解答如下:

(1)head(head(tail(tail(L)))),设L=(a,(c),b),(((e))))

(2)head(head(head(head(tail(tail(L))))))

(3)head(tail(head(tail(A))))

(4)H(H(T(H(T(H(T(L)))))))

(5)tail(L)=(((c,d)),(e,f))

head(tail(L))=((c,d))

head(head(tail(L)))=(c,d)

tail(head(head(tail(L))))=(d)

head(tail(head(head(tail(L)))))=d

(6)head(tail(head(head(tail(tail(A))))))

43. 广义表的第一种存储结构的理论基础是,非空广义表可唯一分解成表头和表尾两部分,而由表头和表尾可唯一构成一个广义表。这种存储结构中,原子和表采用不同的结点结构

(“异构”,即结点域个数不同)。

原子结点两个域:标志域tag=0表示原子结点,域DATA表示原子的值;子表结点三个域:tag=1表示子表,hp和tp分别是指向表头和表尾的指针。在画存储结构时,对非空广义表不断进行表头和表尾的分解,表头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子表,而表尾一定是表(包括空表)。上面是本题的第一种存储结构图。

广义表的第二种存储结构的理论基础是,非空广义表最高层元素间具有逻辑关系:第一个元素无前驱有后继,最后一个元素无后继有前驱,其余元素有唯一前驱和唯一后继。有人将这种结构看作扩充线性结构。这种存储结构中,原子和表均采用三个域的结点结构(“同构”)。结点中都有一个指针域指向后继结点。原子结点中还包括标志域tag=0和原子值域DATA;子表结点还包括标志域tag=1和指向子表的指针hp。在画存储结构时,从左往右一个元素一个元素的画,直至最后一个元素。下面是本题的第二种存储结构图。

由于存储结构图占篇幅较大,下面这类题均不再解答。

44.深度为5,长度为2

45.(1)略

(2)表的长度为5,深度为4

(3)head(tail(head(head(head(tail(tail(tail(tail(A)))))))))

46.共享结构广义表A=(((b,c),d),(a),((a),((b,c),d)),e,())的存储表示:

47.(1)算法A的功能是逆置广义表p(即广义表由p指针所指)。逆置后的广义表由t指向。

(2)逆置后的广义表由t指向,这时p=nil。

48.(a,b) 49.(d)

50.否。广义表的长度不是广义表中原子个数,而是指广义表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广义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子表。广义表元素多于1个时,元素间用逗号分开。

51. p(x1 x2 x3)=2 x15 x22 x34+5 x15 x23 x33+3 x1 x24 x32+(x15 x23+ x2)x3+6

52.(1)H(A(a1,a2),B(b1),C(c1,c2),x)

HEAD(TAIL(HEAD(H)))=a2

(2)略

五.算法设计题

1.[题目分析]本题是在向量D内插入元素问题。首先要查找插入位置,数据x插入到第i 个数据组的末尾,即是第i+1个数据组的开始,而第i(1≤i≤n)个数据组的首地址由数组s(即数组元素s[i])给出。其次,数据x插入后,还要维护数组s,以保持空间区D和数组s的正确的相互关系。

void Insert(int s[],datatype D[],x,int i,m)

//在m个元素的D数据区的第i个数据组末尾,插入新数据x,第i个数据组的首址由数组s给出。

{if(i<1|| i>n){printf(“参数错误”);exit(0);}

if(i==n) D[m]=x; // 在第n个数据组末尾插入元素。

else{for(j=m-1;j>=s[i+1];j--)D[j+1]=D[j]; // 第i+1个数据组及以后元素后移

D[s[i+1]]=x; // 将新数据x插入

for(j=i+1;j<=n;j++) s[j]++; // 维护空间区D和数组s的的关系。

} //结束元素插入

m++; //空间区D的数据元素个数增1。

}// 算法Insert结束

[算法讨论] 数据在空间区从下标0开始,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是m-1。设空间区容量足够大,未考虑空间溢出问题。数组s随机存数,而向量D数据插入,引起数组元素移动,时间复杂度是O(n)。

2. [题目分析]设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的三元组以行序为主存储在三元组表中。矩阵的相加是对应元素的相加。对两非零元素相加,若行号不等,则行号大者是结果矩阵中的非零元素。

若行号相同,则列号大者是结果中一非零元素;若行号列号相同,若对应元素值之和为零,不予存储,否则,作为新三元组存到三元组表中。题目中要求时间复杂度为O(m+n)。因此需从两个三元组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开始相加。第一个非零元素放在A矩阵三元组表的第m+n 位置上。结果的三元组至多是m+n个非零元素。最后若发生对应元素相加和为零的情况,对三元组表中元素要进行整理,以便使第一个三元组存放在下标1的位置上。

CONST maxnum=大于非零元素数的某个常量

TYPE tuple=RECORD

i,j:integer; v:elemtp;

END;

sparmattp=RECORD

mu,nu,tu:integer;

data: ARRAY[1..maxnum] OF tuple;

END;

PROC AddMatrix(VAR A:sparmattp;B:sparmattp);

// 稀疏矩阵A和B各有m和n个非零元素,以三元组表存储。A的空间足够大,本算法实现两个稀疏矩阵相加,结果放到A中。

L:=m;p:=n;k:=m+n;// L,p为A,B三元组表指针,k为结果三元组表指针(下标)。

A.tu:=m+n;// 暂存结果矩阵非零元素个数

WHILE(L≥1)AND(p≥1)DO

[CASE // 行号不等时,行号大者的三元组为结果三元组表中一项。

A.data[L].i>

B.data[p].i:A.data[k]:=A.data[L];L:=L-1;// A中当前项为结

果项

A.data[L].i<

B.data[p].i:A.data[k]:=B.data[p];p:=p-1;//B中当前项为结

果当前项

A.data[L].i=

B.data[p].i:

CASE //行号相等时,比较列号

A.data[L].j>

B.data[p].j:A.data[k]:=A.data[L];L:=L-1;

A.data[L].j<

B.data[p].j:A.data[k]:=B.data[p];p:=p-1;

A.data[L].j=

B.data[p].j:IF A.data[L].v+B.data[p].v≠0

THEN

[A.data[L].v=A.data[L].v+

B.data[p].v;

A.data[k]:= A.data[L];]

L:=L-1;p:=p-1;

ENDC; //结束行号相等时的处理

ENDC; //结束行号比较处理。

k:=k-1; //结果三元组表的指针前移(减1)

]//结束WHILE循环。

WHILE p>0 DO[A.data[k]:=B.data[p];k:=k-1;p:=p-1;] //处理B的剩余部分。

WHILE L>1 DO[A.data[k]:=A.data[L];k:=k-1;L:=L-1;] //处理A的剩余部分。

IF k>1 THEN //稀疏矩阵相应元素相加时,有和为零的元素,因而元素总数

[FOR p:=k TO m+n DO A[p-k+1]:=A[p];// 三元组前移,使第一个三元组的下标为1。

A.tu=m+n-k+1;] // 修改结果三元组表中非零元素个数。

ENDP; // 结束addmatrix

[算法讨论]算法中三元组的赋值是“成组赋值”,可用行值、列值和元素值的三个赋值句代替。A和B的三元组表的当前元素的指针L和p,在每种情况处理后均有修改,而结果三元组表的指针k在CASE语句后统一处理(k:=k-1)。算法在B的第一个元素“大于”A的最后一个元素时,时间复杂度最佳为O(n),最差情况是每个元素都移动(赋值)了一次,且出现了和为零的元素,致使最后(m+n-k+1)个元素向前平移一次,时间复杂度最差为O (m+n)。

3.[题目分析]从n个数中,取出所有k个数的所有组合。设数已存于数组A[1..n]中。为使结果唯一,可以分别求出包括A[n]和不包括A[n]的所有组合。即包括A[n]时,求出从A[1..n-1]中取出k-1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不包括A[n]时,求出从A[1..n-1]中取出k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CONST n=10;k=3;

TYPE ARR=ARRAY[1..n] OF integer;

VAR A,B:ARR;// A中存放n个自然数,B中存放输出结果。

PROC outresult;//输出结果

FOR j:=1 TO k DO write(B[j]);writeln;

ENDP;

PROC nkcombination(i,j,k:integer);

//从i个数中连续取出k个数的所有组合,i个数已存入数组A中,j为结果数组B中的下标。

IF k=0 THEN outresult

ELSE IF(i-k≥0)THEN [ B[j]:=A[i];j:=j+1;

nkcombination(i-1,k-1,j);

nkcombination(i-1,k,j-1);]

ENDP;

[算法讨论]本算法调用时,i是数的个数(题目中的n),k≤i,j是结果数组的下标。按题中例子,用nkcombination(5,1,3)调用。若想按正序输出,如123,124,…,可将条件表达式i-k≥0改为i+k-1≤n,其中n是数的个数,i初始调用时为1,两个调用语句中的i-1均改为i+1。

4. [题目分析]题目中要求矩阵两行元素的平均值按递增顺序排序,由于每行元素个数相等,按平均值排列与按每行元素之和排列是一个意思。所以应先求出各行元素之和,放入一维数组中,然后选择一种排序方法,对该数组进行排序,注意在排序时若有元素移动,则与之相应的行中各元素也必须做相应变动。

void Translation(float *matrix,int n)

//本算法对n×n的矩阵matrix,通过行变换,使其各行元素的平均值按递增排列。

{int i,j,k,l;

float sum,min; //sum暂存各行元素之和

float *p, *pi, *pk;

for(i=0; i

{sum=0.0; pk=matrix+i*n; //p k指向矩阵各行第1个元素.

for (j=0; j

*(p+i)=sum; //将一行元素之和存入一维数组.

}//for i

for(i=0; i

{min=*(p+i); k=i; //初始设第i行元素之和最小.

for(j=i+1;j

if(i!=k) //若最小行不是当前行,要进行交换(行元素及行元素之和)

{pk=matrix+n*k; //pk指向第k行第1个元素.

pi=matrix+n*i; //pi指向第i行第1个元素.

for(j=0;j

{sum=*(pk+j); *(pk+j)=*(pi+j); *(pi+j)=sum;}

sum=p[i]; p[i]=p[k]; p[k]=sum; //交换一维数组中元素之和.

}//if

}//for i

free(p); //释放p数组.

}// Translation

[算法分析] 算法中使用选择法排序,比较次数较多,但数据交换(移动)较少.若用其它排序方法,虽可减少比较次数,但数据移动会增多.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

5. [题目分析] 因为数组中存放的是从1到N的自然数,原程序运行后,数组元素A[i](1<=i<=N)中存放的是A[1]到A[i-1]中比原A[i]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易见A[N]+1就是原A[N]的值(假定是j,1<=j<=N)。设一元素值为1的辅助数组flag,采用累加,确定一个值后,flag中相应元素置零。下面程序段将A还原成原来的A:

VAR flag:ARRAY[1..N] OF integer;

FOR i:=1 TO N DO flag[i]:=1; //赋初值

FOR i:=N DOWNTO 1 DO

BEGIN sum:=0; j:=1; found:=false;

WHILE j<=N AND NOT found DO

BEGIN sum:=sum+flag[j];

IF sum=A[i]+1 THEN BEGIN flag[j]:=0; found:=true; END;

END;

A[i]:=j;

END;

6.[题目分析] 寻找马鞍点最直接的方法,是在一行中找出一个最小值元素,然后检查该元素是否是元素所在列的最大元素,如是,则输出一个马鞍点,时间复杂度是O(m*(m+n)).本算法使用两个辅助数组max和min,存放每列中最大值元素的行号和每行中最小值元素的列号,时间复杂度为O(m*n+m),但比较次数比前种算法会增加,也多使用向量空间。

int m=10, n=10;

void Saddle(int A[m][n])

//A是m*n的矩阵,本算法求矩阵A中的马鞍点.

{int max[n]={0}, //max数组存放各列最大值元素的行号,初始化为行号0;

min[m]={0}, //min数组存放各行最小值元素的列号,初始化为列号0;

i, j;

for(i=0;i

for(j=0;j

{if(A[max[j]][j]A[i][j]) min[i]=j; //修改第i行最小元素的列号.

}

for (i=0;i

{j=min[i]; //第i行最小元素的列号

if(i==max[j])printf(“A[%d][%d]是马鞍点,元素值是%d”,i,j,A[i][j]); //是马鞍点

}

}// Saddle

[算法讨论] 以上算法假定每行(列)最多只有一个可能的马鞍点,若有多个马鞍点,因为一行(或一列)中可能的马鞍点数值是相同的,则可用二维数组min2,第一维是行向量,是各行行号,第二维是列向量,存放一行中最大值的列号。对最大值也同样处理,使用另一二维数组max2,第一维是列向量,是各列列号,第二维存该列最大值元素的行号。最后用类似上面方法,找出每行(i)最小值元素的每个列号(j),再到max2数组中找该列是否有最大值元素的行号(i),若有,则是马鞍点。

7.[题目分析]我们用l代表最长平台的长度,用k指示最长平台在数组b中的起始位置(下标)。用j记住局部平台的起始位置,用i指示扫描b数组的下标,i从0开始,依次和后续元素比较,若局部平台长度(i-j)大于l时,则修改最长平台的长度k(l=i-j)和其在b中的起始位置(k=j),直到b数组结束,l即为所求。

void Platform (int b[ ], int N)

//求具有N个元素的整型数组b中最长平台的长度。

{l=1;k=0;j=0;i=0;

while(i

{while(i

if(i-j+1>l) {l=i-j+1;k=j;} //局部最长平台

i++; j=i; } //新平台起点

printf(“最长平台长度%d,在b数组中起始下标为%d”,l,k);

}// Platform

8.[题目分析]矩阵中元素按行和按列都已排序,要求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m+n),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的二层循环的查找。可以先从右上角(i=a,j=d)元素与x比较,只有三种情况:一是A[i,j]>x,这情况下向j 小的方向继续查找;二是A[i,j]

void search(datatype A[ ][ ], int a,b,c,d, datatype x)

//n*m矩阵A,行下标从a到b,列下标从c到d,本算法查找x是否在矩阵A中.

{i=a; j=d; flag=0; //flag是成功查到x的标志

while(i<=b && j>=c)

if(A[i][j]==x) {flag=1;break;}

else if (A[i][j]>x) j--; else i++;

if(flag) printf(“A[%d][%d]=%d”,i,j,x); //假定x为整型.

else printf(“矩阵A中无%d 元素”,x);

}算法search结束。

[算法讨论]算法中查找x的路线从右上角开始,向下(当x>A[i,j])或向左(当x

9.[题目分析]本题的一种算法前面已讨论(请参见本章三、填空题38)。这里给出另一中解法。分析数的填法,是按“从右上到左下”的”蛇形”,沿平行于副对角线的各条对角线上,将自然数从小到大填写。当从右上到左下时,坐标i增加,坐标j减小,当j减到小于0时结束,然后j从0开始增加,而i从当前值开始减少,到i<0时结束。然后继续如此循

环。当过副对角线后,在i>n-1时,j=j+2,开始从左下向右上填数;而当j>n-1时i=i+2,开始从右上向左下的填数,直到n*n个数填完为止。

void Snake_Number(int A[n][n],int n)

//将自然数1..n*n,按”蛇形”填入n阶方阵A中.

{i=0; j=0; k=1; //i,j是矩阵元素的下标,k是要填入的自然数.

while(i

{while(i-1) //从右上向左下填数,

{A[i][j]=k++; i++ ;j--;}

if((j<0)&&(i

else {j=j+2; i=n-1;} // 副对角线以下的新的i,j坐标.

while(i>-1 && j

{A[i][j]=k++; i--; j++;}

if(i<0 && j

else{i=i+2; j=n-1;}

}//最外层while

}//Snake_Number

10.[题目分析]判断二维数组中元素是否互不相同,只有逐个比较,找到一对相等的元素,就可结论为不是互不相同。如何达到每个元素同其它元素比较一次且只一次?在当前行,每个元素要同本行后面的元素比较一次(下面第一个循环控制变量p的for循环),然后同第i+1行及以后各行元素比较一次,这就是循环控制变量k和p的二层for循环。

int JudgEqual(ing a[m][n],int m,n)

//判断二维数组中所有元素是否互不相同,如是,返回1;否则,返回0。

{for(i=0;i

for(j=0;j

{ for(p=j+1;p

if(a[i][j]==a[i][p]) {printf(“no”); return(0); }

//只要有一个相同的,就结论不是互不相同

for(k=i+1;k

for(p=0;p

if(a[i][j]==a[k][p]) {printf(“no”); return(0); } }// for(j=0;j

printf(yes”); return(1); //元素互不相同

}//算法JudgEqual结束

(2)二维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同其它元素都比较一次,数组中共m*n个元素,第1个元素同其它m*n-1个元素比较,第2个元素同其它m*n-2 个元素比较,……,第m*n-1个元素同最后一个元素(m*n)比较一次,所以在元素互不相等时总的比较次数为(m*n-1)+(m*n-2)+…+2+1=(m*n)(m*n-1)/2。在有相同元素时,可能第一次比较就相同,也可能最后一次比较时相同,设在(m*n-1)个位置上均可能相同,这时的平均比较次数约为(m*n)(m*n-1)/4,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4)。

11.二项式(a+b)n展开式的系数的递归定义为:

C(n,k)=

C(n,k)=C n k =

(1)int BiForm(int n,k) //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的递归算法

{if (n<0 || k<0 || k>=n) {printf(“参数错误\n ”);exit(0);}

if (k==0 || k==n) return (1);

else return (BiForm(n-1,k)+BiForm(n-1,k-1);

}

(2)C(6,4)的递归树

(3)计算C(n,k)(0<=k<=n)的非递归算法

int cnk(int n,int k)

{int i; long x=1,y=1;

for (i=1;i<=k;i++) x*=i;

for (i=n-k+1;i<=n;i++) y*=i;

return (y/x)

}//cnk

12.[题目分析]本题属于排序问题,只是排出正负,不排出大小。可在数组首尾设两个指针i 和j ,i 自小至大搜索到负数停止,j 自大至小搜索到正数停止。然后i 和j 所指数据交换,继续以上过程,直到 i=j 为止。

void Arrange(int A[],int n)

//n 个整数存于数组A 中,本算法将数组中所有正数排在所有负数的前面

{int i=0,j=n-1,x; //用类C 编写,数组下标从0开始

while (i

{while (i0) i++;

while (i

if (i

}

}//算法Arrange 结束.

[算法讨论]对数组中元素各比较一次,比较次数为n 。最佳情况(已排好,正数在前,负数在后)不发生交换,最差情况(负数均在正数前面)发生n/2次交换。用类c 编写,数组界偶是0..n-1。空间复杂度为O(1).

类似本题的其它题的解答::

(1)与上面12题同,因要求空间复杂度也是O(n),可另设一数组C ,对A 数组从左到右扫描,小于零的数在C 中从左(低下标)到右(高下标)存,大于等于零的数在C 中从右到

C(2,1)+C(2,0) C(6,4) C(2,2)+C(2,1) C(1,1)+C(1,0) C(1,1)+C(1,0) C(1,1)+C(1,0) C(2,2)+C(2,1) 1 1 C(1,1)+C(1,0) C(2,2)+C(2,1) C(3,3)+C(3,2) C(4,4)+C(4,3) 1 C(5,4) C(3,2) C(3,3)+C(3,2) C(3,1) C(4,3) C(4,2) C(5,3) + 15 10 6 3 3 2 2 2 2 3 4 5 3 4 1 + +

左存。

(2)将12题中判定正数(A[i]>0)改为判偶数(A[i]%2==0),将判负数(A[j]<0)改为(A[j]%2!=0)。

(3)同(2),只是要求奇数排在偶数之前。

(4)利用快速排序思想,进行一趟划分。

int Partition(int A[],int n)

//将n个元素的数组A调整为左右两部分,且左边所有元素小于右边所有元素,返回分

界位置。

{int i=0,j=n-1,rp=A[0]; //设数组元素为整型

while(i

{while(i=rp) j--;

while(i

if(i

}

A[i]=rp; return(i); //分界元素

}// Partition

13. [题目分析] 设n个元素存放在数组A[1..n]中。设S初始为空集,可依次将数组A的每一个元素并入S,产生了含一个元素的若干集合,再以含一个元素的集合为初始集合,依次并入A的第二个(异于S的那个元素)元素并入S,形成了含两个元素的若干集合,……,如此下去,直至A[i]的全部元素并入。

CONST n=10;

TYPE datatype=char;

VAR A: array[1..n] OF datatype;

PROC powerset(s:set OF datatype)

[outset(s); //输出集合S

FOR i:=1 TO n DO powerset(S+A[i]);

]

ENDP;

调用本过程时,参数S为空集[]。

14、[题目分析]设稀疏矩阵是Amxn,Hm是总表头指针。设rch是行列表头指针,则rch->right=rch时该行无非零元素,用i记行号,用一维数组元素A[i]记第i行非零元个数。(为方便输出,设元素是整数。)

int MatrixNum(Olink Hm)

//输出由Hm指向的十字链表中每一行的非零元素个数

{Olink rch=Hm->uval.next, p;

int A[]; i=1;//数组A记各行非零元个数,i记行号

while(rch!=Hm)//循环完各行列表头

{p=rch->right; num=0; //p是稀疏矩阵行内工作指针,num记该行非零个数while(p!=rch)//完成行内非零元的查找

{printf(“M[%d][%d]=%d”,p->row,p->col,p->uval.e);

num++;p=p->right; printf(“\n”);//指针后移 }

A[i++]=num;//存该行非零元个数

rch=rch->uval.next;//移到下一行列表头

}

num=0

for(j=1;j

{num+=A[j]; printf(“第%d行非零元个数为%d\n”,j,A[j]); }

return(num);//稀疏矩阵非零元个数

}算法结束

15、[题目分析] 广义表的元素有原子和表。在读入广义表“表达式”时,遇到左括号‘(’就递归的构造子表,否则若是原子,就建立原子结点;若读入逗号‘,’,就递归构造后续子表;若n=0,则构造含空格字符的空表,直到碰到输入结束符号(‘#’)。设广义表的形式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tag; //tag=0为原子,tag=1为子表

struc t node *link; //指向后继结点的指针

union {struct node *slink; //指向子表的指针

char data; //原子

}element;

}Glist;

Glist *creat ()

//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char ch; Glist *gh;

scanf(“%c”,&ch);

if(ch==’’) gh=null;

else {gh=(Glist*)malloc(sizeof(Glist));

if(ch==‘(’){gh->tag=1; //子表

gh->element.slink=creat(); } //递归构造子表

else {gh->tag=0;gh->element.data=ch;} //原子结点

}

scanf(“%c”,&ch);

if(gh!=null) if(ch==‘,’) gh->link=creat(); //递归构造后续广义表

else gh->link=null;

return(gh);

}

}算法结束

16、(1)略

(2)求广义表原子个数的递归模型如下

f(p)=

PROC Number(p:glist; VAR n: integer)

VAR m:integer;

n:=0;

IF p<>NIL THEN

[IF p^.tag=0 THEN n:=1 ELSE N umber(p^.sublist,m)

n:=n+m; Number(p^.link,m); n:=n+m; ]

ENDP;

17. int Count(glist *gl)

//求广义表原子结点数据域之和,原子结点数据域定义为整型

{if(gl==null) return(0);

else if (gl->tag==0) return((p->data)+count(gl->link));

else return(count(gl->sublist)+count(gl->link)); }

}// Count

18.(1)在n个正整数中,选出k(k<

int r[1000]; // r[1000]是整型数组

(2)void sift(int r[],int k,m,tag)

//已知r[k+1..m]是堆,本算法将r[k..m]调整成堆,tag=1建立大根堆,tag=2建立小根堆

{i=k;j=2*i;x=r[k];

while (j<=m)

{if (tag==2) //建立小根堆

{if (jr[j+1]) j++;//沿关键字小的方向筛选

if(r[j]

else break;}

else //建立大根堆

{if (j

if(r[j]>x) {r[i]=r[j];i=j;j=2*i;}

else break;}

}

r[i]=x;

}//sift

main(int argc,char *argv[])

//根据命令行中的输入,从1000个数中选取n个最大数或n个最小数

{int m=1000,i,j;

n=augv[2]; //从命令行输入的第二个参数是需要输出的数的个数

if(n>m){printf(“参数错误\n”);exit(0);}

for(i=0;i

if (augv[1]==‘a’) //输出n个最大数,要求建立大根堆

{for(i=m/2;i>0;i--) sift(r,i,m,1)

printf(“%d个最大数依次为\n”,n);

for(i=m;i>m-n+1;i--) //输出n个最大数

{printf(“%5d”,r[i]); j++; if((j+1)%5==0) printf(“\n”);//一行打印5个数

sift(r,1,i-1,1); } //调堆

}

else //(augv[1]==‘i’) //输出n个最小数,要求建立小根堆

{for(i=m/2;i>0;i--) sift(r,i,m,2)

printf(“%d个最小数依次为\n”,n);

for(i=m;i>m-n+1;i--) //输出n个最小数

{printf(“%5d”,r[i]); j++; if((j+1)%5==0) printf(“\n”);//一行打印5个数

sift(r,1,i-1,2); } //调堆

}

}//main

[算法讨论]算法讨论了建堆,并输出n(n小于等于m)个最大(小)数的情况,由于要求输出n个最大数或最小数,必须建立极大化堆和极小化堆。注意输出时的for循环控制到变量i从m变化到m-n+1,这是堆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堆顶元素才是最大(小)的。要避免使i从1到n来输出n个最大(小)数的错误。

19、[题目分析] 题目要求调整后第一数组(A)中所有数均不大于第二个数组(B)中所有数。因两数组分别有序,这里实际是要求第一数组的最后一个数A[m-1]不大于第二个数组的第一个数B[0]。由于要求将第二个数组的数插入到第一个数组中。因此比较A[m-1]和B[0],如A[m-1]>B[0],则交换。交换后仍保持A和B有序。重复以上步骤,直到A[m-1]<=B[0]为止。

void ReArranger (int A[],B[],m,n)

//A和B是各有m个和n个整数的非降序数组,本算法将B数组元素逐个插入到A中,使A中各元素均不大于B中各元素,且两数组仍保持非降序排列。

{ while (A[m-1]>B[0])

{x=A[m-1];A[m-1]=B[0]; //交换A[m-1]和B[0]

j=1;

wkile(j

B[j-1]=x;

x=A[m-1];i=m-2;

wkile(i>=0 && A[i]>x) A[i+1]=A[i--]; //寻找B[0]的插入位置

A[i+1]=x;

}

}算法结束

20、[题目分析]本题中数组A的相邻两段分别有序,要求将两段合并为一段有序。由于要求附加空间为O(1),所以将前段最后一个元素与后段第一个元素比较,若正序,则算法结束;若逆序则交换,并将前段的最后一个元素插入到后段中,使后段有序。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正序为止。

void adjust(int A[],int n)

//数组A[n-2k+1..n-k]和[n-k+1..n]中元素分别升序,算法使A[n-2k+1..n]升序

{i=n-k;j=n-k+1;

while(A[i]>A[j])

{x=A[i]; A[i]=A[j]; //值小者左移,值大者暂存于x

k=j+1;

while (kA[k]) A[k-1]=A[k++]; //调整后段有序

A[k-1]=x;

i--; j--; //修改前段最后元素和后段第一元素的指针

}

}算法结束

[算法讨论]最佳情况出现在数组第二段[n-k+1..n]中值最小元素A[n-k+1]大于等于第一段值最大元素A[n-k],只比较一次无须交换。最差情况出现在第一段的最小值大于第二

最新版数据结构1800题含完整答案详解

数据结构1800例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B )。【北京邮电大学2000 二、3 (20/8分)】 A.效率B.复杂性C.现实性D.难度 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C)。【中科院计算所1998 二、1 (2分)】 A.问题的规模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C.A和B D.都不是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①C ),它必须具备(② B )这三个特性。 ①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 C.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D.调度方法 ②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B.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D.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南京理工大学1999 一、1(2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6 一、1(4分)】4.一个算法应该是(B )。【中山大学1998 二、1(2分)】 A.程序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D.A和C. 5.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D )【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1(1.5分)】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2 (1.5分)】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两大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6 一、4(2分)】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D )。【北方交通大学2000 二、1(2分)】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D )?【北方交通大学2001 一、1(2分)】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A)【北方交通大学2001 一、2(2分)】 A.栈 B. 哈希表 C. 线索树 D. 双向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频度为(C)【北京工商大学2001 一、10(3分)】 FOR i:=1 TO n DO

数据结构作业电子版

1数据结构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2一个完整的算法应该具有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五个特性 3数据的逻辑结构可分为_____ ______两大类 4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而存储结构是指 5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是存储结构的特点之一 6为了实现随机访问线性结构应该采用存储结构 7链式存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8算法分析主要从和这两个方面对算法进行分析 (1)数据 (2)数据元素 (3)数据类型 (4)数据结构 (5)逻辑结构 (6)存储结构 (7)线性结构 (8)非线性结构 第二章作业 一、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的括号中打√,否则打X)。 1.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2.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3.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代价,因为每次操作平均只有近一半的元素需要移动。 4.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同一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是属于同一数据对象。 5.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并不一定紧邻。 6.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7.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结构。 8.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时,移动元素的个数与该元素的位置有关。 9.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10.在单链表中,要取得某个元素,只要知道该元素的指针即可,因此,单链表是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 1.线性表是( ) 。 (A) 一个有限序列,可以为空; (B) 一个有限序列,不能为空; (C) 一个无限序列,可以为空; (D) 一个无序序列,不能为空。 2.对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设其长度为n,在任何位置上插入或删除操作都是等概率的。插入一个元素时平均要移动表中的()个元素。 (A) n/2 (B) n+1/2 (C) n -1/2 (D) n 3.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地址( ) 。

数组和广义表习题

一、填空题 1.通常采用___________存储结构来存放数组。对二维数组可有两种存储方法:一种是以___________为主序的存储方式,另一种是以___________为主序的存储方式。 2. 用一维数组B与列优先存放带状矩阵A中的非零元素A[i,j] (1≤i≤n,i-2≤j≤i+2),B 中的第8个元素是A 中的第_ _行,第_ _列的元素。 3.设n行n列的下三角矩阵A已压缩到一维数组B[1..n*(n+1)/2]中,若按行为主序存储,则A[i,j]对应的B中存储位置为_______。 4. 所谓稀疏矩阵指的是_ 。 5. 广义表简称表,是由零个或多个原子或子表组成的有限序列,原子与表的差别仅在于____ 。为了区分原子和表,一般用 ____表示表,用 _____表示原子。一个表的长度是指 __,而表的深度是指__ __ 6、设数组a[1..50,1..80]的基地址为2000,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若一行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若以列序为主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 7、有一个8ⅹ8的下三角矩阵A,若采用行序为主序顺序存储于一维数组a[1..n],则n的值为。 8、三元素组表中的每个结点对应于稀疏矩阵的一个非零元素,它包含有三个数据项,分别表示该元素 的、和。 9、已知广义表A=(((a))),则A的表头为:,A的表尾为:。 10、求下列广义表操作的结果: (1)Head ((a,b),(c,d)) == ; //头元素不必加括号 (2)Head(Tail((a,b),(c,d)))== ; (3)Head(Tail(Head((a,b),(c,d))))== ; (4)Tail(Head(Tail((a,b),(c,d))))== ; 11、设W为一个二维数组,其每个数据元素占用4个字节,行下标i从0到7 ,列下标j从0到3 ,则二维数组W的数据元素共占用_______个字节。W中第6 行的元素和第4 列的元素共占用_________个字节。若按行顺序存放二维数组W,其起始地址为100,则二维数组元素W[6,3]的起始地址为__________。 12、广义表A= (a,(a,b),((a,b),c)),则它的深度为____________,它的长度为____________。 13、设有一个n阶的下三角矩阵A,如果按照行的顺序将下三角矩阵中的元素(包括对角线上元素)存放在n(n+1)个连续的存储单元中,则A[i][j]与A[0][0]之间有_______个数据元素。 14、广义表的深度是__表展开后所含括号的层数 ____ 二、选择题 1、一个nⅹn的对称矩阵,如果以行或列为主序放入内存,则其容量为( )。 A、n*n B、n*n/2 C、(n+1)*n/2 D、(n+1)*(n+1)/2 2、对数组经常进行的两种基本操作是( ) 。

目前最完整的数据结构1800题包括完整答案-第三章-栈和队列范文(汇编)

第3章栈和队列 一选择题 1. 对于栈操作数据的原则是()。【青岛大学 2001 五、2(2分)】 A. 先进先出 B. 后进先出 C. 后进后出 D. 不分顺序 2. 在作进栈运算时,应先判别栈是否( ① ),在作退栈运算时应先判别栈是否( ② )。当栈中元素为n个,作进栈运算时发生上溢,则说明该栈的最大容量为( ③ )。 为了增加内存空间的利用率和减少溢出的可能性,由两个栈共享一片连续的内存空间时,应将两栈的 ( ④ )分别设在这片内存空间的两端,这样,当( ⑤ )时,才产生上溢。①, ②: A. 空 B. 满 C. 上溢 D. 下溢 ③: A. n-1 B. n C. n+1 D. n/2 ④: A. 长度 B. 深度 C. 栈顶 D. 栈底 ⑤: A. 两个栈的栈顶同时到达栈空间的中心点. B. 其中一个栈的栈顶到达栈空间的中心点. C. 两个栈的栈顶在栈空间的某一位置相遇. D. 两个栈均不空,且一个栈的栈顶到达另一个栈的栈底. 【上海海运学院 1997 二、1(5分)】【上海海运学院 1999 二、1(5分)】 3.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23…n,若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n,输出第i(1<=i<=n)个元素是()。 A. 不确定 B. n-i+1 C. i D. n-i 【中山大学 1999 一、9(1分)】 4. 若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2,3,…,n,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i,则第j个输出元素是()。 A. i-j-1 B. i-j C. j-i+1 D. 不确定的 【武汉大学 2000 二、3】 5. 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 N,若p N是n,则p i是( )。 A. i B. n-i C. n-i+1 D. 不确定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一、1(1.5分)】 6. 有六个元素6,5,4,3,2,1 的顺序进栈,问下列哪一个不是合法的出栈序列?() A. 5 4 3 6 1 2 B. 4 5 3 1 2 6 C. 3 4 6 5 2 1 D. 2 3 4 1 5 6 【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3(2分)】 7. 设栈的输入序列是1,2,3,4,则()不可能是其出栈序列。【中科院计算所2000一、10(2分)】 A. 1,2,4,3, B. 2,1,3,4, C. 1,4,3,2, D. 4,3,1,2, E. 3,2,1,4, 8.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 2 3 4 5,则下列序列中不可能是栈的输出序列的是()。 A. 2 3 4 1 5 B. 5 4 1 3 2 C. 2 3 1 4 5 D. 1 5 4 3 2 【南开大学 2000 一、1】【山东大学 2001 二、4 (1分)】【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2(2分)】 9. 设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 1,2,3,4,5,则下列序列中,是栈的合法输出序列的是()。 A. 5 1 2 3 4 B. 4 5 1 3 2 C. 4 3 1 2 5 D. 3 2 1 5 4 【合肥工业大学 2001 一、1(2分)】 10. 某堆栈的输入序列为a, b,c ,d,下面的四个序列中,不可能是它的输出序列的是

数据结构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3) 1、填空题 (3) 2、应用题 (3) 第2章线性表 (4) 1、填空题 (4) 2、选择题 (5) 3、判断题 (5) 4、程序设计题 (5) 第3章栈和队列 (8) 1、填空题 (8) 2、选择题 (8) 3、判断题 (9) 第4章串 (9) 1、选择题 (9) 2、判断题 (9) 第5章数组和广义表 (9) 1、填空题 (9) 2、选择题 (9) 3、判断题 (10) 第6章树和二叉树 (10) 1、填空题 (10) 2、选择题 (11)

4、应用题 (11) 5、读程序写结果 (18) 第7章图 (19) 1、填空题 (19) 2、选择题 (19) 3、判断题 (20) 4、应用题 (20) 5、程序设计题 (25) 第8章动态存储管理 (25) 1、填空题 (25) 2、选择题 (25) 3、判断题 (25) 4、应用题 (25) 5、程序设计题 (25) 第9章查找 (26) 1、选择题 (26) 2、判断题 (27) 3、应用题 (27) 4、程序设计题 (28) 第10章内部排序 (29) 1、填空题 (29)

3、判断题 (30) 4、应用题 (30) 第11章外部排序 (31) 第12章文件 (31) 第1章绪论1、填空题 1.常见的数据结构有_线性__结构,__树形___结构,__图形__结构等三种。 2.常见的存储结构有__顺序存储_______结构,__链式存储____结构等两种。 3.数据的基本单位是_数据元素___,它在计算机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 4.数据结构中的结构是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__线性结构____和__非线性结构___。 2、应用题 1、给出以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void fun(int n) { int i=1,k=100; while(i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习题及答案

习题五数组和广义表 一、单项选择题 1.常对数组进行的两种基本操作是() A.建立与删除 B. 索引与修改 C. 查找与修改 D. 查找与索引2.对于C语言的二维数组DataType A[m][n],每个数据元素占K个存储单元,二维数组中任意元素a[i,j] 的存储位置可由( )式确定. A.Loc[i,j]=A[m,n]+[(n+1)*i+j]*k B.Loc[i,j]=loc[0,0]+[(m+n)*i+j]*k C.Loc[i,j]=loc[0,0]+[(n+1)*i+j]*k D.Loc[i,j]=[(n+1)*i+j]*k 3.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是只存储 ( ) A.非零元素 B. 三元祖(i,j, aij) C. aij D. i,j 4. 数组A[0..5,0..6]的每个元素占五个字节,将其按列优先次序存储在起始地址为1000的内存单元中,则元素A[5,5]的地址是( )。 A. 1175 B. 1180 C. 1205 D. 1210 5. A[N,N]是对称矩阵,将下面三角(包括对角线)以行序存储到一维数组T[N(N+1)/2]中,则对任一上三角元素a[i][j]对应T[k]的下标k是()。 A. i(i-1)/2+j B. j(j-1)/2+i C. i(j-i)/2+1 D. j(i-1)/2+1 6. 用数组r存储静态链表,结点的next域指向后继,工作指针j指向链中结点,使j 沿链移动的操作为( )。 A. j=r[j].next B. j=j+1 C. j=j->next D. j=r[j]-> next 7. 对稀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目的是()。 A.便于进行矩阵运算 B.便于输入和输出 C.节省存储空间 D.降低运算的时间复杂度 8. 已知广义表LS=((a,b,c),(d,e,f)),运用head和tail函数取出LS中原子e的运算是( )。 A. head(tail(LS)) B. tail(head(LS)) C. head(tail(head(tail(LS))) D. head(tail(tail(head(LS)))) 9. 广义表((a,b,c,d))的表头是(),表尾是()。 A. a B.() C.(a,b,c,d) D.(b,c,d) 10. 设广义表L=((a,b,c)),则L的长度和深度分别为()。 A. 1和1 B. 1和3 C. 1和2 D. 2和3 1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广义表的表头总是一个广义表 B. 广义表的表尾总是一个广义表 C. 广义表难以用顺序存储结构 D. 广义表可以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二、填空题 1.通常采用___________存储结构来存放数组。对二维数组可有两种存储方法:一种是以___________为主序的存储方式,另一种是以___________为主序的存储方式。 2. 用一维数组B与列优先存放带状矩阵A中的非零元素A[i,j] (1≤i≤n,i-2≤j≤i+2),B 中的第8个元素是A 中的第_ _行,第_ _列的元素。

目前最完整的数据结构1800题包括完整答案树和二叉树答案

第6章树和二叉树 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12. 由二叉树结点的公式:n=n0+n1+n2=n0+n1+(n0-1)=2n0+n1-1,因为n=1001,所以1002=2n0+n1,在完全二叉树树中,n1只能取0或1,在本题中只能取0,故n=501,因此选E。 42.前序序列是“根左右”,后序序列是“左右根”,若要这两个序列相反,只有单支树,所以本题的A和B均对,单支树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叶子结点,故C是最合适的,选C。A或B 都不全。由本题可解答44题。 47. 左子树为空的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左线索为空(无前驱),先序序列的最后结点的右线索为空(无后继),共2个空链域。 52.线索二叉树是利用二叉树的空链域加上线索,n个结点的二叉树有n+1个空链域。 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6.只有在确定何序(前序、中序、后序或层次)遍历后,遍历结果才唯一。 19.任何结点至多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的遍历就不需要栈。 24. 只对完全二叉树适用,编号为i的结点的左儿子的编号为2i(2i<=n),右儿子是2i+1(2i+1<=n) 37. 其中序前驱是其左子树上按中序遍历的最右边的结点(叶子或无右子女),该结点无右孩子。 38 . 新插入的结点都是叶子结点。 42. 在二叉树上,对有左右子女的结点,其中序前驱是其左子树上按中序遍历的最右边的结点(该结点的后继指针指向祖先),中序后继是其右子树上按中序遍历的最左边的结点(该结点的前驱指针指向祖先)。 44.非空二叉树中序遍历第一个结点无前驱,最后一个结点无后继,这两个结点的前驱线索和后继线索为空指针。 三.填空题

1.(1)根结点(2)左子树(3)右子树 2.(1)双亲链表表示法(2)孩子链表表示法(3)孩 子兄弟表示法 3.p->lchild==null && p->rchlid==null 4.(1) ++a*b3*4-cd (2)18 5.平衡 因子 6. 9 7. 12 8.(1)2k-1 (2)2k-1 9.(1)2H-1 (2)2H-1 (3)H=?log2N?+1 10. 用顺序存储二叉树时,要按完全二叉树的形式存储,非完全二叉树存储时,要加“虚结 点”。设编号为i和j的结点在顺序存储中的下标为s 和t ,则结点i和j在同一层上的条 件是?log2s?=?log2t?。 11. ?log2i?=?log2j?12.(1)0 (2)(n-1)/2 (3)(n+1)/2 (4) ?log2n?+1 13.n 14. N2+1 15.(1) 2K+1-1 (2) k+1 16. ?N/2? 17. 2k-2 18. 64 19. 99 20. 11 21.(1) n1-1 (2)n2+n3 22.(1)2k-2+1(第k层1个结点,总结点个数是2H-1,其双亲是2H-1/2=2k-2)(2) ?log2i?+1 23.69 24. 4 25.3h-1 26. ?n/2? 27. ?log2k?+1 28.(1)完全二叉树 (2)单枝树,树中任一结点(除最后一个结点是叶子外),只有左子女或 只有右子女。 29.N+1 30.(1) 128(第七层满,加第八层1个) (2) 7 31. 0至多个。任意二叉树,度为1的结点个数没限制。只有完全二叉树,度为1的结点个 数才至多为1。 32.21 33.(1)2 (2) n-1 (3) 1 (4) n (5) 1 (6) n-1 34.(1) FEGHDCB (2)BEF(该二叉树转换成森林,含三棵树,其第一棵树的先根次序是 BEF) 35.(1)先序(2)中序 36. (1)EACBDGF (2)2 37.任何结点至多只有右子女 的二叉树。 38.(1)a (2) dbe (3) hfcg 39.(1) . (2) ...GD.B...HE..FCA 40.DGEBFCA 41.(1)5 (2)略 42.二叉排序树 43.二叉树 44. 前序 45.(1)先根次序(2)中根次序46.双亲的右子树中最左下的叶子结点47.2 48.(n+1)/2 49.31(x的后继是经x的双亲y的右子树中最左下的叶结点) 50.(1)前驱 (2)后 继 51.(1)1 (2)y^.lchild (3)0 (4)x (5)1 (6) y (7)x(编者注:本题按 中序线索化) 52.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又称最优二叉树 53.69 54.(1)6 (2)261 55.(1)80 (2)001(不唯一)56.2n0-1 57.本题①是表达式求值,②是在二叉排序树中删除值为x的结点。首先查找x,若没有x, 则结束。否则分成四种情况讨论:x结点有左右子树;只有左子树;只有右子树和本身是叶 子。 (1)Postoder_eval(t^.Lchild) (2) Postorder_eval(t^.Rchild) (3)ERROR(无此运 算符)(4)A (5)tempA^.Lchild (6)tempA=NULL(7)q^.Rchild (8)q (9)tempA^.Rchild (10)tempA^.Item

数据结构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习题 习题 一、选择题 1.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1..100,1..100],设每个数据元素占两个存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A[5,5])=( )。 A. 808 B. 818 C. 1010 D. 1020 2.同一数组中的元素( )。 A. 长度可以不同B.不限C.类型相同 D. 长度不限 3.二维数组A的元素都是6个字符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范围从0到8,列下标j的范圈从1到10。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列关于数组存储叙述中( )内的正确答案。 (1)存放A至少需要( )个字节。 (2)A的第8列和第5行共占( )个字节。 (3)若A按行存放,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与A按列存放时的元素( )的起始地址 一致。 供选择的答案: (1)A. 90 B. 180 C. 240 D. 270 (2) A. 108 B. 114 C. 54 D. 60 (3)[8][5] B. A[3][10] [5][8] [O][9] 4.数组与一般线性表的区别主要是( )。 A.存储方面 B.元素类型方面 C.逻辑结构方面 D.不能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 5.设二维数组A[1..m,1..n]按行存储在数组B[1..m×n]中,则二维数组元素A[i,j]在一维数组B中的下标为( )。 A. (i-l)×n+j B. (i-l)×n+j-l C.i×(j-l) D. j×m+i-l 6.所谓稀疏矩阵指的是( )。 A.零元素个数较多的矩阵 B.零元素个数占矩阵元素中总个数一半的矩阵 C.零元素个数远远多于非零元素个数且分布没有规律的矩阵 D.包含有零元素的矩阵 7.对稀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的目的是( )。 A.便于进行矩阵运算 B.便于输入和输出 C.节省存储空间 D. 降低运算的时间复杂度 8.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存储方法有两种,即( )。 A.二维数组和三维数组 B.三元组和散列 C.三元组和十字链表 D.散列和十字链表 9.有一个100×90的稀疏矩阵,非0元素有10个,设每个整型数占两字节,则用三元组表示该矩阵时,所需的字节数是( )。 A. 60 B. 66 C.18000 D.33 10. A[N,N]是对称矩阵,将下面三角(包括对角线)以行序存储到一维数组T[N(N+I)/2] 中,则对任一上三角元素a[i][j]对应T[k]的下标k是( )。 A. i(i-l)/2+j B. j(j-l)/2+i C. i(j-i)/2+1 D. j(i-l)/2+1 11.已知广义表L=((x,y,z),a,(u,t,w)),从L表中取出原子项t的运算是( ) A. head(tail(tail(L))) B. tail(head(head(taiI(L)))) C. head(tail(head(taiI(L)))) D. head(tail(head(tail(tail(L)))))

目前最完整的数据结构1800题包括完整答案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第 5 章数组和广义表 一、选择题 1.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存储,a11为第一元素,其 存储地址为1,每个元素占一个地址空间,则a85的地址为()。【燕山大学 2001 一、2 (2分)】 A. 13 B. 33 C. 18 D. 40 2. 有一个二维数组A[1:6,0:7] 每个数组元素用相邻的6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 那么这个数组的体积是(①)个字节。假设存储数组元素A[1,0]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是0, 则存储数组A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是(②)。若按行存储,则A[2,4]的第 一个字节的地址是(③)。若按列存储,则A[5,7]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是(④)。就一般情 况而言,当(⑤)时,按行存储的A[I,J]地址与按列存储的A[J,I]地址相等。供选择的 答案:【上海海运学院 1998 二、2 (5分)】 ①-④: A.12 B. 66 C. 72 D. 96 E. 114 F. 120 G. 156 H. 234 I. 276 J. 282 K. 283 L. 288 ⑤: A.行与列的上界相同 B. 行与列的下界相同 C. 行与列的上、下界都相同 D. 行的元素个数与列的元素个数相同 3. 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 到8 ,j的值为1 到10, 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始顺序存放,当用以列为主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 A. BA+141 B. BA+180 C. BA+222 D. BA+225 【南京理工大学 1997 一、8 (2分)】 4. 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array[1..100,1..100],设每个数据元素占2个存 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5,5]=()。【福州大学 1998 一、10 (2分)】 A. 808 B. 818 C. 1010 D. 1020 5. 数组A[0..5,0..6]的每个元素占五个字节,将其按列优先次序存储在起始地址为1000 的内存单元中,则元素A[5,5]的地址是(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一、13 (1.5分)】 A. 1175 B. 1180 C. 1205 D. 1210 6. 有一个二维数组A[0:8,1:5],每个数组元素用相邻的4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 假设存储数组元素A[0,1]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是0,存储数组A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第一个字 节的地址是(①)。若按行存储,则A[3,5]和 A[5,3]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是(②) 和(③)。若按列存储,则A[7,1]和A[2,4]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是(④)和(⑤)。【上海海运学院 1996 二、1 (5分)】 ①-⑤:A.28 B.44 C.76 D.92 E.108 F.116 G.132 H.176 I.184 J.188 7. 将一个A[1..100,1..100]的三对角矩阵,按行优先存入一维数组B[1‥298]中,A中元 素A6665(即该元素下标i=66,j=65),在B数组中的位置K为()。供选择的答案: A. 198 B. 195 C. 197 【北京邮电大学 1998 二、5 (2分)】 8. 二维数组A的元素都是6个字符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范围从0到8,列下标j的范圈 从1到10。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列关于数组存储叙述中()内的正确答案。(1)存放A至少需要()个字节; (2)A的第8列和第5行共占()个字节; (3)若A按行存放,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与A按列存放时的元素()的起始地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 一.选择题 1.在二维数组A 中引用A[i,j]的时间_________。 A.与i、j的大小有关 B.与i、j的大小无关 C.与i的大小有关,与j的大小无关 D.与i的大小无关,与j的大小有关 2.在稀疏矩阵的带行指针向量的链接存储中,每一行单链表中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 A.行号 B.列号 C.元素值 D.地址 3.二维数组A 按行顺序存储,其中每个元素占1个存储单元。若 A[1][1]的存储地址为420, A[3][3]的存储地址为446,则A[5][5]的存储地址为_______。A.470 B.471 C.472 D. 473 4.在稀疏矩阵的十字链接存储中,每个列单链表中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_____。A.行号 B.列号 C.元素值 D.地址 5.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对称矩阵中只须存放包括主对角线元素在内的下(或上)三角部分的元素即可B.对角矩阵中只须存放的非零元素即可 C.稀疏矩阵中值为零的元素较多,因此可以采用三元组表方法存储 D.稀疏矩阵中大量值为零的元素分布有规律,因此可以采用三元组表方法存储6.对一些特殊矩阵采用压缩存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__。 A.表达变得简单 B.对矩阵元素的存取变得简单 C.去掉矩阵中的多余元素 D.减少不必要的存储空间的开销 7.若将n 阶对称矩阵 A 按照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包括主对角线元素在内的下三角形的所有元素依次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 B 中,则该对称矩阵在 B 中占用了________个数组元素。 A.n2 B.n*(n-1) C.n*(n+1)/2 D.n*(n-1) 8.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的一个三元组中不包括________。 A. 行号 B.列号 C.元素值 D.元素总数 9.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存储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 A.二维数组和三维数组 B.三元组和散列 C. 三元组和十字链表 D.散列和十字链表 10.有一个 10 阶对称矩阵 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存储,且A[0 Ⅱ0]=1),则A[8][5]的地址是________。 A.52 B.48 C.54 D.53 11.数组通常具有的两种基本操作是________。 A.建立与删除 B.索引和修改 C.查找和修改 D.查找与索引12.二维数组M 的成员是 6 个字符(每个字符占一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串,行下标 i 的范围从0 到 8,列下标j 的范围从1到10,则存放M 至少需要________个字节。 A.90 B.180 C.240 D.540 13.二维数组M 的元素是4 个字符(每个字符占一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串,行下标 i 的范围从0 到 4 ,列下标j 的范围从0 到 5,M 按行存储时元素M[3 Ⅱ5]的起始地址与M 按列存储时元素________的起始地址相同。

目前最完整的数据结构1800题包括完整答案 第十章 排序

第10章排序 一、选择题 1.某内排序方法的稳定性是指( )。【南京理工大学 1997 一、10(2分)】A.该排序算法不允许有相同的关键字记录 B.该排序算法允许有相同的关键字记录 C.平均时间为0(n log n)的排序方法 D.以上都不对 2.下面给出的四种排序法中( )排序法是不稳定性排序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9 一、 10 (2分)】 A. 插入 B. 冒泡 C. 二路归并 D. 堆积 3.下列排序算法中,其中()是稳定的。【福州大学 1998 一、3 (2分)】 A. 堆排序,冒泡排序 B. 快速排序,堆排序 C. 直接选择排序,归并排序 D. 归并排序,冒泡排序 4.稳定的排序方法是()【北方交通大学 2000 二、3(2分)】 A.直接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B.折半插入排序和起泡排序 C.简单选择排序和四路归并排序 D.树形选择排序和shell排序 5.下列排序方法中,哪一个是稳定的排序方法?()【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8(2分)】 A.直接选择排序 B.二分法插入排序 C.希尔排序 D.快速排序6.若要求尽可能快地对序列进行稳定的排序,则应选(A.快速排序 B.归并排序 C.冒泡排序)。 【北京邮电大学 2001 一、5(2分)】 7.如果待排序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互位置发生颠倒,则称该排序算法是不稳定的。()就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清华大学 1998 一、3 (2分)】 A.起泡排序 B.归并排序 C.Shell排序 D.直接插入排序 E.简单选择排序 8.若要求排序是稳定的,且关键字为实数,则在下列排序方法中应选()排序为宜。 A.直接插入 B.直接选择 C.堆 D.快速 E.基数【中科院计算所 2000 一、5(2分)】 9.若需在O(nlog2n)的时间内完成对数组的排序,且要求排序是稳定的,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A. 快速排序 B. 堆排序 C. 归并排序 D. 直接插入排序【中国科技大学 1998 二、4(2分)】【中科院计算所 1998 二、4(2分)】 10.下面的排序算法中,不稳定的是()【北京工业大学 1999 一、2 (2分)】 A.起泡排序 B.折半插入排序 C.简单选择排序 D.希尔排序 E.基数排序 F.堆排序。 11.下列内部排序算法中:【北京工业大学 2000 一、1 (10分每问2分)】A.快速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 C. 二路归并排序 D. 简单选择排序 E. 起泡排序F. 堆排序 (1)其比较次数与序列初态无关的算法是()(2)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是()(3)在初始序列已基本有序(除去n个元素中的某k个元素后即呈有序,k<

第 5 章 数组和广义表答案

第 5 章数组和广义表 一、选择 1.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存 储,a11为第一元素,其存储地址为1,每个元素占一个地址空间,则 a85的地址为( B )。 A. 13 B. 33 C. 18 D. 40 2. 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 到 8 ,j的值为1 到10,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始顺序存放,当用以 列为主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B )。 A. BA+141 B. BA+180 C. BA+222 D. BA+225 3. 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array[1..100,1..100],设 每个数据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5,5]=( B )。 A. 808 B. 818 C. 1010 D. 1020 4. 二维数组A的元素都是6个字符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范围从0 到8,列下标j的范围从0到9。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列 关于数组存储叙述中()内的正确答案。 (1)存放A至少需要( E )个字节; (2)A的第8列和第5行共占( A )个字节; (3)若A按行存放,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与A按列存放时的元 素( B )的起始地址一致。 供选择的答案: (1)A. 90 B. 180 C. 240 D. 270 E. 540

(2)A. 108 B. 114 C. 54 D. 60 E. 150 (3)A. A[8,5] B. A[4,9] C. A[5,8] D. A[0,9] 5. 若对n阶对称矩阵A以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其下三角形的元素(包括 主对角线上所有元素)依次存放于一维数组B[1..(n(n+1))/2]中, 则在B中确定aij(i

数据结构 第4—5章串和数组自测卷答案

第4~5章串和数组自测卷答案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不包含任何字符(长度为0)的串称为空串;由一个或多个空格(仅由空格符)组成的串称为空白串。 2. 设S=“A;/document/Mary.doc”,则strlen(s)= 20 , “/”的字符定位的位置为3。 4. 子串的定位运算称为串的模式匹配;被匹配的主串称为目标串,子串称为模式。 5. 设目标T=”abccdcdccbaa”,模式P=“cdcc”,则第 6 次匹配成功。 6. 若n为主串长,m为子串长,则串的古典(朴素)匹配算法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字符的总次数为(n-m+1)*m。 7. 假设有二维数组A6×8,每个元素用相邻的6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已知A的起始存储位置(基地址)为1000,则数组A的体积(存储量)为288 B ;末尾元素A5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1282 ;若按行存储时,元素A14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8+4)×6+1000=1072 ;若按列存储时,元素A4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6×7+4)×6+1000)=1276 。 (注:数组是从0行0列还是从1行1列计算起呢?由末单元为A57可知,是从0行0列开始!) 8.设数组a[1…60, 1…70]的基地址为2048,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若以列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32,58]的存储地址为8950 。 答:不考虑0行0列,利用列优先公式:LOC(a ij)=LOC(a c1,c2)+[(j-c2)*(d1-c1+1)+i-c1)]*L 得:LOC(a32,58)=2048+[(58-1)*(60-1+1)+32-1]]*2=8950 9. 三元素组表中的每个结点对应于稀疏矩阵的一个非零元素,它包含有三个数据项,分别表示该元素 的行下标、列下标和元素值。 10.求下列广义表操作的结果: (1)GetHead【((a,b),(c,d))】=== (a, b) ; //头元素不必加括号 (2)GetHead【GetTail【((a,b),(c,d))】】=== (c,d) ; (3)GetHead【GetTail【GetHead【((a,b),(c,d))】】】=== b ; (4)GetTail【GetHead【GetTail【((a,b),(c,d))】】】=== (d);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D )1.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 A.可以顺序存储B.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 C.可以链式存储D.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 ( B )2.设有两个串p和q,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运算称作:

考研“数据结构”复习书传说中的1800题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北京邮电大学2000 二、3 (20/8分)】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中科院计算所 1998 二、1 (2分)】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南京理工大学 1999 一、1(2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1( 4分)】4.一个算法应该是()。【中山大学 1998 二、1(2分)】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 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1(1.5分)】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2 (1.5分)】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4(2分)】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北方交通大学 2000 二、1(2分)】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1(2分)】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2(2分)】A.栈 B. 哈希表 C. 线索树 D. 双向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频度为()【北京工商大学 2001 一、10(3分)】 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n DO x:=x+1; A. O(2n) B.O(n) C.O(n2) D.O(log2n) 12.程序段 FOR i:=n-1 DOWNTO 1 DO FOR j:=1 TO i DO

数据结构复习题 答案 新编新

第5章数组与广义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A )。 A.110 B.108 C.100 D.120 2.在数组A中,每一个数组元素A[i][j]占用3个存储字节,行下标i从1到8,列下标j从1到10。所有数组元素相继存放于一个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则存放该数组至少需要的存储字节数是( C )。 A.80 B.100 C.240 D.270 3.假设有60行70列的二维数组a[1…60, 1…70]以列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其基地址为10000,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那么第32行第58列的元素a[32,58]的存储地址为( C )。(无第0行第0列元素) A.16902 B.16904 C.14454 D.答案A, B, C均不对 4.将一个A[1..100,1..100]的三对角矩阵,按行优先存入一维数组B[1‥298]中,A中元素A6665(即该元素下标i=66,j=65),在B数组中的位置K为( A )。 A. 198 B. 195 C. 197 D.196

5.数组A[0..5,0..6]的每个元素占五个字节,将其按列优先次序存储在起始地址为1000的内存单元中,则元素A[5,5]的地址是( A )。 A. 1175 B. 1180 C. 1205 D. 1210 6.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array[1..100,1..100],设每个数据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5,5]= ( B )。 A. 808 B. 818 C. 1010 D. 1020 7. 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到8,j的值为1到10,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始顺序存放,当用以列为主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B )。 A. BA+141 B. BA+180 C. BA+222 D. BA+225 8.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存储,a11为第一元素,其存储地址为1,每个元素占一个地址空间,则a85的地址为( B )。 A、 13 B、 33 C、 18 D、 40 9. 二维数组A的每个元素是由6个字符组成的串,其行下标i=0,1,…,8,列下标j=1,2,…,10。若A按行先存储,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与当A按列先存储时的元素( B )的起始地址相同。设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 A、 A[8,5] B、 A[3,10] C、 A[5,8] D、 A[0,9]

相关主题